《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多选题】西方美术教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雅典的教育重视(),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要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A.智育B.德育C.体育D.美育【答案】ABD【多选题】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为主旨的美术教育。

A.精神性B.实用性C.道德性D.欣赏性【答案】AB【多选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是()。

A.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B.发展学阀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C.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阀儿童智力发燕尾服与全面和谐的成长D.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答案】ABCD【多选题】学前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

A.绘画作品B.雕塑作品C.实用工艺品D.建筑艺术【答案】ABCD【多选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A.启蒙性B.趣味性C.知识性D.准确性【答案】AB【多选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学前美术教师B.学前儿童C.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D.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答案】ABCD【多选题】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

A.线条B.形体C.结构D.色彩【答案】ABCD【多选题】美术也称()。

A.造型艺术B.影像艺术C.视觉艺术D.空间艺术【答案】ACD【多选题】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定今后发展的目标。

A.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B.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C.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D.将幼儿当前的发展状态与美术学习的发展性相比较【答案】ABC【多选题】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才潘元石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中谈到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应注意的事项是()。

A.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B.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C.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D.幼儿的图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答案】ABCD【多选题】以下属于幼儿在工作的顺序性方面的行为表现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空间___。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_线条___、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__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美术也称__C____、___D___或___F___。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__C____、__D____和___F___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B 设计、C 绘画、D 手工、E 色彩、F 欣赏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A___: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4、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C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教育取向为主)(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

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6)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命题画可分为物体画和()oA.写生画B.情节画C.临摹画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A.兴趣B.年龄C.能力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oA.弗兰兹。

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4.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5.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一一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o陈鹤琴D.蔡元培6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O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法国B.德国C.日本7.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8.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Ao素描画B.临摹画C.色彩画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10.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A.生活经历B.美术作品C.教学要求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12.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

13.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题_普通用卷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题_普通用卷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分)55分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20分 )1.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目标规范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的情趣和能力。

”(1 分)A. 热爱美B. 发现美C. 表现美D. 理解美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中班儿童在绘画中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1 分)A. 轮廓特征B. 基本形态C. 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D. 动态结构3. 初入园的儿童用四条边线组成方形物时非常困难,因为此时他们尚处于(1 分)A. “垂直性”无区别阶段B. “方向性”无区别阶段C. “水平性”无区别阶段D. “平面性”无区别阶段4. 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的基本顺序是(1 分)A. 构思与意图——设计与制作——装饰B. 设计——制作与构思——装饰C. 制作——设计与构思——装饰D. 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5. 罗达·凯洛格列举了大量世界儿童画资料,说明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详细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由抽象到绘画途径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幼儿已能画出具有构造意义的图画的是(1 分)A. 结合体B. 集合体C. 曼陀罗D. 放射型6. 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人格类型是(1 分)A. 审美型人格B. 冲突型人格C. 独立型人格D. 功利型人格7.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小班儿童在泥工中塑造(1 分)A. 平面物象B. 简单立体物象C. 结构复杂物象D. 物象主要特征和细节8. 根据比纳(A·Binet)关于儿童对图画感知阶段的划分,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短语句的儿童处在对图画感知的(1 分)A. 罗列对象时期B. 解释时期C. 描述对象阶段D. 涂鸦阶段9. 在儿童美术欣赏进入形式阶段时,主要分析(1 分)A. 作品的内容B. 作品的题目C. 作品的造型、色彩D. 作品的时代背景10. 在我国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范画,让孩子临摹下来。

17春福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线作业一

17春福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线作业一

17春福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1、A2、B3、D4、A5、D一、单选题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V 1.发明了表现目标,用表现目标来补充行为目标的学者是____。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A2.XXX在其《心理与学业测验》一书中将儿童画发展阶段分为七大阶段。

其中他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永远都达不到____。

A.抑制阶段B.艺术复现阶段C.视觉写实阶段D.图形的写实阶段正确答案:B3.法国启蒙思想家____在自然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于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理解,将儿童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D4.根据____的理论,儿童对图形的选择和安排主要取决于原事物的简洁的“结构”,这些图形表现的是原事物的形式的基本方面。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A5.学者()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D6.将儿童美术看作是帮助确定儿童智力成熟程度的一项指标,这一观点最早是由()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

A.XXXB.加登纳C.XXXD.XXX正确答案:A7.()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儿童智能的发展是他们身上的三个系统(制造系统、知觉系统和感觉系统)不断发展并交互作用的成效。

A.加登纳B.XXXC.XXXD.XXX正确答案:A8.在浩瀚的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作出进献的人物中,____把创造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方针。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B9.最近发展区这个观点是由学者()提出的。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C10.()研究儿童图案的样式——通过了解线和点这两种最简单的图形来解释儿童是如何通过重复、对称、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等方式将这些最简单的图形“转换”成较为复杂的图形的。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1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1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培养完满和谐的人格”体现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

A.一般目的B.具体目标C.心理目标D.年龄目标正确答案:A2.【判断题】儿童大约要到 4 岁才能真正把握按照垂直一水平关系式样发展起来的方形。

正确答案:正确3.【单选题】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正确答案:C4.【判断题】布雷顿通过实验向我们证明,幼儿绘画的发展稍稍领先于泥塑的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5.【单选题】当孩子在泥塑活动中能够借助辅助工具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时,说明其手工发展基本处于()A.表现期B.无目的的活动期C.基本形状期D.样式化期正确答案:D6.【填空题】在手工创作过程中,与材料相关的艺术构思的两大原则是因意选材和________。

正确答案:因材施艺7.【填空题】染色的方法有点染和_______。

正确答案:渍染8.【问答题】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角活动的延伸包括哪几类?正确答案:第一,欣赏类,包括平面的图片、画册和立体的实物工艺品两类。

第二,绘画类,包括纸和笔及其他用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第三,手工类,包括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小竹刀、泥工板、抹布、垃圾桶等。

9.【判断题】“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工具创作”属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

正确答案:错误本题解析:说明:应把审美感知目标改成审美创造目标。

10.【单选题】()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并列式C.多层并列式正确答案:A11.【问答题】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正确答案:罗恩菲尔德在将儿童画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涂鸦期:2——4岁。

大致有三个过程:无控制地涂抹——满足动觉经验;重复性运动的控制——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开始命名绘画形式——显示出动觉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59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59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35题)1.【单选题】老师常常就地取材,使用玉米、纽扣、谷物等物品引导幼儿制作各种作品,这类材料属于()A.点状材料B.线状材料C.面状材料D.块状材料正确答案:A2.【问答题】请用“知觉分化”理论解释幼儿的蝌蚪人形象正确答案:“人”是儿童美术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儿童早期画的“人”使人联想到蝌蚪,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于是,人们将这一类的图像统称之为蝌蚪人。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有其合理之处。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略。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的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图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具有特定的含义。

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或者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实际上,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凯洛格所言,儿童画“人”不是根据现实生活,而是儿童从动作到表征发展美术符号系统,并表现自我的一个环节。

3.【问答题】名词解释:透明式表现正确答案:把看不到的物体象X光透视一样表现出来。

4.【问答题】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正确答案: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5.【判断题】灌输法能迅速高效地将知识传达给儿童,适用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

正确答案:错误本题解析:灌输法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吸收,但却自觉不自觉地损害了儿童健康,并不适用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A卷)word版本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A卷)word版本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散点式构图: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

2、透明式表现:把看不到的物体象X光透视一样表现出来。

3、蝌蚪人:头部、躯干部和四肢尚未分化完全的人。

4、展开式:儿童把在不同视角看到的物体在一张画面上表现出来。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4分)1、凯洛格把儿童早期的样式配置分为17 种。

2、儿童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和图式期。

3、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融合在一起。

4、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形结合而形成的图形称为集合体。

5、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垂直参照系统进行构图时有些呆板和模式化,此时所画的人,我们称之为稻草人。

6、“给予幼儿一张硬纸,幼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它制作一个立方体”。

这一目标取向属于行为目标。

7、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画蝌蚪人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尚未分化。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儿童绘画发展中象征期的特征。

造型上: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色彩上: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

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

构图上: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2、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3、家庭美术教育有哪些方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4、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粘贴活动?引导儿童掌握粘贴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质,引导儿童了解粘贴的步骤和方法,一次活动中不宜提供给儿童过多的材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如何选择幼儿绘画教育的内容。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50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50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35题)1.【判断题】布雷顿通过实验向我们证明,幼儿绘画的发展稍稍领先于泥塑的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2.【单选题】“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的生命形象,体验大自然的无限变化和运动”体现了美术教育的()A.审美感知目标B.审美情感目标C.审美创造目标D.审美表现目标正确答案:A3.【填空题】美术的种类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_______等。

正确答案:工艺4.【填空题】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意图分为自发型和_____。

正确答案:诱导型5.【填空题】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第二是从活动过程层面;第三是从_________层面。

正确答案:活动结果6.【判断题】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正确答案:正确7.【单选题】教师用散文诗引导幼儿绘画,如“美丽的银杏树叶真像一把把小扇子” ,体现了美术教学中的()A.作品临摹法B.情景观察法C.语言描述法D.联想迁移法正确答案:C8.【问答题】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答案: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9.【单选题】()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深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B.陶行知C.蔡元培正确答案:A10.【判断题】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适当地使用灌输法还是非常必要的。

正确答案:错误本题解析:说明:灌输法会压制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11.【判断题】综合法鼓励儿童自发的表现力,提倡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和探索。

正确答案:错误12.【问答题】简述儿童绘画发展中象征期的特征。

正确答案:造型上: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填空题: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XXX的教育思想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选择题:1、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XXX。

4、1923年幼儿教育家XXX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XXX: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是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在教育取向为主的前提下,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环节。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如图片、实物、物质材料、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等,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如美术训练班、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等,来达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目的。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注重技法,另一种是注重表现。

注重技法的教育倾向是让儿童研究绘画技巧,注重表现的教育倾向是让儿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种倾向是注重“艺术”的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基本的研究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

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1)

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1)

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依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美术是一种【A】A.空间艺术B.时间艺术C.时空艺术D.静态艺术★自由画教育运动的领导者是【A】A.山本鼎B.西泽克C.里德D.福禄贝尔★美术教育的特殊目的指的是美术作为一门特殊的,它的教育对人发展的独特贡献。

【B】A.空间艺术B.视觉艺术C.时间艺术D.造型艺术★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C】A.发展性原则B.兴趣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创造性原则★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的是【C】A.灌输法B.园丁法C.作品临摹法D.对话法★大约从5岁到7岁左右,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儿童画发展的【B】A.象征期B.图式初期C.图式后期D.写实期★早期儿童不是见猫画猫,而是对原物作大幅度修改后看上去极为‚简约‛的现象。

这是因为【D】A.儿童智力低下B.手部肌肉不发达C.观察的不够仔细D.在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所致★学前儿童早期手工制作的意图多为【A】A.自发型B.诱导型C.审美型D.功利型★2—4岁属于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的【A】A.无目的活动期B.基本形状期C.样式期D.图式期★艺术批评采用的形式是A.批评C.研究【B】B.探索D.探讨A.象征期B.图式初期C.图式后期D.写实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

★关于美术起源的学说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

★美术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一般目的和__特殊目的__。

★学前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方式对客体作出反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教学是根据美术的特点,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制定的。

★儿童画发展可归纳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四个阶段。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中班(4~5岁)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早期儿童画最早出现的形状大多是平面的、二度空间的。

★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0085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试卷B卷及参考答案

0085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试卷B卷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试点衔接专业2023年上半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试卷(B卷)(课程代码:00857)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1.不属于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的选项是()。

A.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B.学前儿童的美术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C.学前儿童的美术的发展反应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

D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有()。

A.培养学前儿童初步的艺术兴趣和爱美观念。

B.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C.培养学前儿童对美术的兴趣。

D.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3.不属于划分目标内容的年龄阶段是()。

A.3~4 B.4~5C.5~6D.6~74.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形式出现的。

A.平面空间B.二维空间C.三维空间D.立体空间5.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

A.柏特B.吕凯C.陈鹤琴D.罗文斐尔德6.不属于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特征描述的时期是()。

A.无目的的活动期B.基本形状期C.成熟建立期D.样式化期7.教师不可以引导儿童学习剪纸的剪法是()。

A.目测剪B.沿轮廓剪C.边拉边剪D.折叠剪8.艺术批评是对艺术品质量和意义的评价,批评探索的结果要达到三个目的,不属于其中的是()。

A.批评目标B.知识目标C.技能目标D.态度习惯目标9.在《儿童对艺术的知觉》一文中提出了儿童艺术和知觉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他是()。

A.加登纳B.丹尼伍尔夫C.丁祖荫D.比纳10.不属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原则是()。

A.高度的艺术性与儿童的可接受性原则B.感化欣赏原则C.潜移默化原则D.渐进性和程序性原则二、填空题(本题共10分,每空1分)11.根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_______艺术和_______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5、6、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

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7、答:(1)认知能力是儿童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

(2)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活动。

(3)兴趣和练习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

8、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举例说明。

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统为一形。

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

幼儿观察事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

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深度。

第二,正侧面同在。

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

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面上。

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面,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

第三,单一面。

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造成表现上的模糊性,最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的面,只表现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

例如,他们画的人物有各个形状的面,但是缺乏立体感。

第四,多面变形。

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9、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有何特点?答: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

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4 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

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

4 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涂抹阶段。

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

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第二:装饰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

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

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儿把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

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

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

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

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

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

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10、答:(1)从儿童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出发:对儿童自己生活的描写,是儿童画最主要的题材。

如“我”、“我的妈妈”、“我在刷牙”、“我在吃饭”、“我在跳舞”、“看谁跑得快”等。

(2)从他们觉得惊异、好奇,希望进一步探索的心情出发。

命题不仅要画出自己生活的内容,更要画出自己内在的感情,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画花、房屋、汽车等缺乏创意的画。

如“稀饭从锅里溢出来了”、“吃人的鳄鱼”、“小青蛙找伙伴”、“叶子变色”、“昆虫的世界”等。

(3)从看到的事件、听到的故事出发。

生活中有许多突发事件会引起儿童的关心和注意,有的深深打动他们的心灵。

如“救火”、“花会”、“时装表演”。

有许多神话、童话、民间故事、诗歌特别能扣动儿童的心灵,也适合于用绘画来表现,如“猪八戒吃西瓜”、“后羿射日”、“黑猫警长”、“三只蝴蝶”等。

11、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答: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含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其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

智能的定义和评估必须情景化,也离不开文化背景,也有差异。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确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法杖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尊重学生智能结构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1)审美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

(2)创造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

(3)实践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13、答:(1)创设自由而快乐的气氛。

提供可供选择的作画工具。

(2)由于自由画是孩子们兴之所至,有明显的个人作画动机,不需教师引发。

但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儿童的作画意图,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地引导、暗示,使他们实现自己的构思,而不至于丧失信心。

(3)对幼儿的绘画技能不作过高的要求,以鼓励创造性、独特性为主。

对那些构思独特,想象丰富,题材新鲜的作品,应加以表扬。

(4)自由画一般在儿童分组活动、游戏活动时,或在家里进行。

也可以配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进行。

14、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二是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三是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5、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幼儿命题画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二是图画形象基本是画过的;三是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6、答:(1)提供给学前儿童的手工材料要丰富多样,而是要提供有表现力的材料。

(2)要把手工活动的基本技法教给学前儿童。

(3)手工活动可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

(4)要养成学前儿童良好的手工活动的卫生习惯。

17、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答题要点(1)描述阶段。

对作品的第一形象是单纯的视觉快乐,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做好准备工作,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针对作品,教师要注意恰当描述,对主题,形象,材料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描述,让幼儿充分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

(2)形式分析阶段。

引导幼儿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运用。

(3)引导幼儿探讨一件美术作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幼儿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

(4)评价阶段。

评价美术作品不是重点,引导幼儿能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之处,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18、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答:(1)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

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熏陶。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形成表象,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引导儿童用手,眼,脑去想象,加工,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达,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

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含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

要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设计题1、答:(1)展示头饰,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透视,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头饰戴起来,找你的好朋友,互相跳个舞。

幼儿带上头饰找朋友跳舞。

(2)欣赏和讨论。

教师:你戴的是什么头饰?为什么选这个头饰?(3)激发创作动机,进行创作。

教师:这些头饰是老师做的,你们一定也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你们准备做什么头饰?怎么做?幼儿观察头饰并讨论制作方法。

(4)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做做方法。

(5)明确并欣赏制作的头饰。

(6)利用头饰开展表演活动2、答:(略)课参考第二题的答题思路3、答:1、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一个中班的教案。

《美丽的蝴蝶》活动目的:1、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并感知不同花纹和图案的蝴蝶。

2、学习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幼儿人手一份(剪好外形的蝴蝶、记号笔、油画棒)3、音乐“蝴蝶飞”活动过程:一、教师表演唱《蝴蝶》,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蝴蝶。

1、让我们跟着蝴蝶姑娘一起到蝴蝶王国去看看吧!(欣赏课件)提问、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身上的花纹,感知不同的花纹和颜色。

3、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看到的花纹和颜色。

三、幼儿装饰画蝴蝶。

1、利用课件出示蝴蝶姑娘的信。

2、幼儿进行装饰画。

①引导幼儿利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不同的线条装饰,大胆用色。

四、评价,并展示幼儿的作品。

1、在“蝴蝶飞”的音乐中,幼儿学做蝴蝶一起飞舞。

2、根据所学内容收集一幅幼儿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

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关注的是: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

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

第三,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

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

第五,幼儿画做平,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

作品《我的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的绘制心中的神秘花园,给予花园中事物神秘色彩,基于幼儿对花园的理解,华钰小朋友画出了许多形态、颜色、大小不同的花,给予花园的背景,符合作品的主题,及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在花园的上空画了一个长了翅膀的小朋友和一只蝴蝶,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不足之处,幼儿的身体比例不太协调。

3 、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案例,对该美术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中班美术活动《鸟群》解析。

绘画是让幼儿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艺术表现活动,因此,老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最常说到的是“不一样”,教师所强调的“不一样”对于成人来说是意味着创新,可对于幼儿来说是意味着抽象、难以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