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红楼梦中的女子“诗教”》阅读训练及答案
【最新】河北省承德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含解析
河北省承德八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
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
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
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
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
《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
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
”“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
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检测练习(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检测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读《红楼》,趣辨人”活动小组设计了一道试题如下,请给出横线处补写最恰当的一项()豪迈如史湘云, ① ;稳重如薛宝钗,② ;唯有敏感如林黛玉, ③ 。
A.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B.①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C.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D.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二、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多次用到“岔话”方式,在叙写某事时停住而转向其他事。
岔话不仅使人物心理微妙丰富,也自然转换了情节。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李纨等人向王熙凤申请诗社活动经费时,被王熙凤揭穿老底说她一年收入很多,以下是两人的对话。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
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得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
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
你今儿又招我来了。
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说的众人都笑了。
凤姐儿忙笑道:“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为平儿来报仇的。
竟不承望平儿有你这一位仗腰子的人。
早知道,便有鬼拉着我的手打他,我也不打了。
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
”说着,众人又都笑起来了。
2.此处岔话转移后的话题是什么?3.转移话题后达到了什么效果?4.反映了李纨怎样的性格特征?近期阅读《红楼梦》,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末世危机。
高考语文试卷海淀区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之冠”。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风俗民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
1.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风俗民情。
C. 《红楼梦》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
D. 《红楼梦》是曹雪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
2. 下列关于《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他具有反叛精神。
B. 林黛玉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代表,她聪明、敏感、多愁善感。
C. 薛宝钗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代表,她端庄、稳重、贤良淑德。
D.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核心情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AI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担忧。
本文将探讨AI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下列关于AI技术发展趋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I技术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B. AI技术将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
C. AI技术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 AI技术将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 下列关于AI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I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 AI技术将引发就业问题。
C. AI技术将提高人类道德水平。
D. AI技术将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专题七:整本书阅读
专题七整本书阅读题组1. (2022北京卷,10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开头,作者自道书名说:(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除了《红楼梦》外,这里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
请从中任选三个,解释这些书名和作品内容有何关联。
(6分)答:示例以《石头记》为名,是因为全书写了石头记录的自己红尘历劫的故事。
以《情僧录》为名,是由于书中人物因情而参透世相,有助人解脱苦恼之意。
以《风月宝鉴》为名,是由于“风月宝鉴”是小说中出现的道具,小说以此命名,有规劝人去淫向善之意。
以《金陵十二钗》为名,是由于“十二钗”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凸显“为闺阁立传”之意。
(答出其中三个即可)[解析]关于为什么定名为《石头记》,书中第一回有记载:远古时期女娲娘娘炼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补天,最后剩下一块,扔在大荒山青埂峰下。
后来有一僧一道来到青埂峰下,石头请求他们带自己入红尘享受,于是和尚将石头变成美玉放入袖中,入世历劫。
后来,有个空空道人路过青埂峰下,见到一块巨石上面刻着石头被携入红尘、投胎人世间的一番经历,就将石头上的文字抄下来,定名为《石头记》。
故《石头记》全书便写了石头记录的自己红尘历劫的故事。
至于命名为《情僧录》的原因,题中直言“(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再联系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惨结局,可以理解“自色悟空”的道理,进而可以理解本书有教人参透世相、摆脱苦难的意味。
书中第十二回介绍了“风月宝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
部编高中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阅读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精校Word版)
部编高中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阅读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精校Word版)一、根据小说内容,填空:1.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被打死的小乡绅之子叫__________,凶手是诨名叫“呆霸王”的__________。
案子中被拐卖的丫头是住在葫芦庙旁的__________的女儿__________,即后来跟着林黛玉学诗的___________。
【答案】(1). 冯渊(2). 薛蟠(3). 甄士隐(4). 甄英莲(5). 香菱【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此题考核“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情节,注意根据原文作答。
2.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闻到的奇香叫____________,饮的仙茶叫__________,品的酒叫___________,听的歌曲名叫____________。
【答案】(1). 群芳髓(2). 千红一窟(3). 万艳同杯(4). 红楼梦【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此题考核“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的情节,注意根据原文作答。
3.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入“孽海情天”宫门时,又见到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答案】(1). 假作真时真亦假,(2). 无为有处有还无(3). 厚地高天,(4). 堪叹古今情不尽【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说“木叶”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单元 9【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诗词数量大,样式多,内容丰富,不仅在当时①________,在今天也后无来者。
曹雪芹不仅让诗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让大观园中的群芳成立诗社,将写诗填词由个人抒情上升到群体咏叹。
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
白海棠纯洁娇艳,却挡不住秋风肆虐,“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桃花娇柔鲜妍,却经不起秋雨摧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洁白轻盈,却禁不住命运戕害,“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不能想象,《红楼梦》如果没有了这些诗词,会是怎样一副苍白面孔!林妹妹不会是那个②________的林妹妹,湘云不会是那个出口成章的贵族少女,宝玉只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③________的纨绔子弟。
红楼诗社的六次活动,经历了成立、兴盛、衰亡的过程。
不仅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意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从而寄托了他物我合一、物极必反、人生如梦的哲学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①前无古人②才思敏捷③不学无术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社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引用“芳心一点娇无力”等诗词,增加了文学性,富有感染力。
②三个“却”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
③引用与排比的综合使用,更加有力地论证了“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7单元《红楼梦》【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曹雪芹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不能不说这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
后来遭遇变故,生活贫困,过起了________的生活。
在历史上曹雪芹并不出名,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________的人物来说,( )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的。
曹雪芹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写了不少诗和判词,其中大都预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________。
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堪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被读者近年来推举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
20世纪80年代,87版电视剧《红楼梦》借助刚刚火热的电视,红遍了整个中国。
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________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无所有闻名于世不堪卒读莫名其妙B.家徒四壁闻名于世不忍卒读莫名其妙C.家徒四壁闻名遐迩不堪卒读神乎其神D.一无所有闻名遐迩不忍卒读神乎其神【答案】B 【解析】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根据“遭遇变故,生活贫困”,选用“家徒四壁”,排除A、D。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形容非常著名。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根据“在历史上曹雪芹并不出名”,选用“闻名于世”,排除C。
不堪卒读: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悲剧:“冷月葬花魂"叶朗①《红楼梦》的悲剧性是什么,红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不在于贵族之家的衰亡,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②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他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在他看来,“有情之天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大观园就是“有情之天下"的理想世界。
③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
脂砚斋和红学家们都谈到过。
“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大观园也是。
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
她们追求“情"的自由,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这里有□□□□:龄官在蔷薇花架下,在地上一点一画地画了十几个“蔷”字,连下大雨也没有感觉。
这里有秋爽结社:从探春提议结海棠社开始,大观园的女儿们一次又一次聚会,赋诗,咏海棠,咏菊花,咏梅花等等。
这里有黛玉葬花:黛玉用花囊把落花装在袋里,埋在一个花冢之中,并作葬花吟。
这里又有□□□□:湘云吃醉了酒,在山子后面一块青板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口里还作睡语,作酒令。
④但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的恶浊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推残。
大观园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很快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的毁灭,而不是贵族之家的没落,用黛玉的诗句就是“冷月葬花魂"。
⑤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从贾政、王夫人等统治阶层的人看来,她们悲惨的结局都是由她们的“不端”“过失"引起的,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开学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淮南二中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2.在答题卷上答题时,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对应题号的答案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指定区域作答,超出规定区域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只需提交答题卷,试题卷学生自己保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
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
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
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个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是合理的。
演绎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
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的普遍化主张。
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
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
如果像他们一样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
科学怎么能以如此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
根据他的说法,科学不是靠归纳。
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譬如“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
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
在上面的例子中,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
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
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检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检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检测练习一、名著阅读《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红楼梦》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1.请你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内容符合原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表达连贯。
每处不超过10字。
《红楼梦》前五回是整本书的序曲,是全书故事情节的纲领性开端。
关于《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的作用,师生展开了对话。
老师:《红楼梦》为什么要让甄士隐先出场?一是借甄士隐联系神话与现实,引出中心故事。
二是通过他传达作品蕴含的主题和倾向,便于提纲挈领。
这对大家有什么启发呢?同学甲:小说借甄士隐的午睡梦见___的神话故事,揭示了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
同学乙:甄士隐的故事具有以小见大的作用。
先是丢失独女,又受葫芦庙失火之殃,家道败落。
正在此时,跛足道人出现,念诵《好了歌》。
甄士隐彻悟,顿作《好了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这寓示着___同学丙:甄士隐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引出贾雨村的出场,由贾雨村抛开甄家事,引出___的情节,粗线条勾勒了贾府的人物关系图。
2.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的四个女子。
请依次指出这四个女子是谁,并结合鲁迅的评价,选择一个人物以“红楼女子的两面性”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不超过130字鲁迅评《红楼梦》时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红楼梦》为女子立传,诸位女子各美其美,但并非十全十美。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衷。
③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学生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蘅芜君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潇湘妃子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1、以上两首《咏白海棠》的作者均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
其中蘅芜君是___________(姓名),潇湘妃子是___________(姓名)。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表现诗人非常珍惜白海棠,也很珍重自我。
B.第一首颔联,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秋日的台阶映出她美丽的身影,招来洁白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C.第二首首联,既交待海棠花生长的环境,又着重写看花人的风姿,从正面描写了海棠花的冰清玉洁。
D.第二首尾联,笔墨又回到看花人。
倦倚西风、欲诉衷肠的既可是花,也可是人,人与花融为一体。
3、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掩门”“半掩门”的细节描写,表现两位诗人性格不同,也展现其生活态度的差异。
B.第二首颔联写海棠花色如梨蕊,韵如梅花,动词“偷”“借”新颖别致,颇显诗人慧心。
C.第二首颈联运用比喻,借“怨女”“拭啼痕”等词语描绘出白海棠幽怨的形象,想象丰富。
D.“婷婷”写出海棠花因风摇曳、顾盼生姿之貌,“默默”表现诗人深情难诉、含羞内敛之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咏菊》是《红楼梦》第38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深受诗魔影响,黄昏时分,漫步菊篱,独自倚石沉思吟诵。
《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三)【学生版附解析】
《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三)【学生版附解析】【11《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北京朝阳高三一模】阅读《红楼梦》节选材料,完成16-17题。
(共11分)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16.(1)探春在大观园的居所叫什么?(1分)(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探春的形象特点。
(4分)17.脂砚斋评价探春“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
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原著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6分)【12《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北京房山高三一模】阅读《红楼梦》选段,完成15—17题。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
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15.划线句中的“优伶”是指________。
(人名)“母婢”是指________。
2024北京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红楼梦
2024北京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红楼梦一、名著阅读1.(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中有不少与“作诗”相关的情节,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等,哪个情节让你印象深刻?请简单介绍情节,并说明理由。
2.(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有人评价《红楼梦》中小说人物所写之诗是“按头制帽”。
请从下列诗句中选择一联..,谈谈你的理解。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林黛玉)“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薛宝钗)3.(2024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写人突破了传统叙事文学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充分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和复杂。
(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判断甲、乙是《红楼梦》中的哪两个人物,将人物的名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选文一【甲】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及开了门,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抬腿踢在肋上。
【乙】“嗳哟”了一声。
【甲】还骂道:“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
”选文二【甲】笑道:“你今儿还记着呢!”【乙】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
”【甲】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
”【甲】【乙】(2)下列表述不符合“正邪两赋”说法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价值⋯⋯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鲁迅)B.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红楼梦》第二回)C.所谓“人各有当”也。
此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脂砚斋)D.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精选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精选练习题一、名著阅读A.在黛玉初进贾府时,曹雪芹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刻画了贾府一干人等,比如写探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写迎春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令人观之可亲。
B.“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一句中,“木石前盟”对应的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而“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
其中,宝玉之玉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之锁錾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曹雪芹借门子抄给贾雨村“护官符”一事,为我们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时的兴盛之势。
其中,“珍珠如土金如铁”和“白玉为堂金作马”两句分别形容的是宝钗所在的薛家、宝玉所在的贾家。
D.《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4.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以兴。
实际上,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暗示了掣签人的性格和命运。
下面四个签上的画和诗句内容与掣签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签画的是芙蓉,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①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连理枝头花正开”①签画的是牡丹,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
①签画的是一支杏花,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A.①香菱①宝钗①黛玉①探春B.①妙玉①香菱①李纨①惜春C.①李纨①宝钗①妙玉①惜春D.①黛玉①香菱①宝钗①探春5.下列关于《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宝玉吃酒,李嬷嬷又上来拦阻,还用老爷问书吓唬宝玉。
黛玉使宝玉赌气,又说:“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李嬷嬷听她说出这一句来,比刀子还尖。
宝钗也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
”B.贾宝玉与秦钟一同到贾家学堂上学,金荣借机欺负秦钟,说了不少闲话。
贾蔷素与贾蓉要好,他要为秦钟出气,便怂恿宝玉的书童锄药给金荣一点教训;在锄药的鼓动下,贾兰贾菌也动了手;宝玉的三个小厮也操着家伙加入了战阵。
语文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第三单元过关检测题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核心概念,出自孔子,其核心是“温柔敦厚”。
历史地看,诗教是他为中华民族开创的一种诗歌教育传统,并深刻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走向。
诗教由“诗”和“教”组合而成,其意是以“诗”为“教”。
在孔子看来,《诗经》所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通过阐释而传播,以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通过人们的广泛参与实现对社会政治、伦理的建构。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虽是情感表达的结晶,却具有“兴”“观”“群”“怨”等特点,能“事父”“事君”,具有维系人际秩序的政治功能。
不仅如此,在《论语·为政》里,孔子称《诗经》“思无邪”;在《论语·雍也》里,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以,“不学《诗》,无以言”。
这些是孔子的《诗经》观,也是其诗教观。
孔子之后的儒者,诸如孟子、荀子、郑玄、孔颖达、朱熹等,不断注疏、阐述并践行这些理念,在中国诗歌教育史、文化史上形成“诗教”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
所谓诗教传统,简言之,就是孔子以降,以《诗经》为底本,以孔子的《诗经》思想为原则,延续两千多年的教诗、传诗以言志的文化传播、生产机制,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维系社会结构稳定的文化传统,其内容包括诗教实施主体、诗教原则、诗教方式、诗教目的,以及诗教性质等。
诗教实施主体,由春秋战国以降两千多年里以儒者为主体的不同阶层成员构成,多数人默默无闻,也包括赫赫有名的经学大儒,诸如孔门弟子、孟子、荀子、孔安国、董仲舒、司马迁、毛苌、卫宏、郑玄、孔颖达、程颐、程灏、朱熹、王阳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康有为,等等。
他们既是接受者,又是阐释者、传播者,其人生和思想构成了两千多年来诗教的重要内容。
高中语文经典 阅读:《红楼梦》经典片段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红楼梦》经典片段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
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
想毕,遂下一道谕,命宝钗黛玉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闲言少叙,且说宝玉自进大观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倒也十分快意。
……谁想静中生动,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发闷。
园中那些女孩子,正是混沌世界天真烂熳之时,坐卧不避,嬉笑无心,那里知宝玉此时的心事?那宝玉不自在,便懒在园内,却痴痴的又说不出什么滋味来。
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则天、玉环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孝敬宝玉。
宝玉一看,如得珍宝。
茗烟又嘱咐道:“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宝玉那里肯不拿进去?踟蹰再四,单把那文理雅道些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方看。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
专题05语言文字运用(五)-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试题精练(学生版+解析)
紧跟高考最新试题 精心选取 解析完备
【21《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
(202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其中一句“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被黛玉修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后又经过宝玉修改,变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听到此句,黛玉“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
(1)根据冷子兴对贾府的介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府现在不如仕宦之家B.贾府现在比仕宦之家强
C.贾府比过去差D.贾府外强中干
(2)下列哪位人物不属于这里说的“安富尊荣者”是()
A.贾敬B.贾赦C.贾政D.贾珍
(3)小说的后续情节中有哪些属于冷子兴所说的“大事”?结合原著,请举两例说明。
【23《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
(2022·北京通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红楼梦》的相关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观园中,__________院落清旷,“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且无一株花木,但见许多异草,宝钗在此居住;__________院内有数楹修舍,翠竹掩映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黛玉在此居住;__________粉墙环护,绿柳周垂,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一边乃一棵西府海棠,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宝玉在此居住。
B.贾赦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他生性好色,威逼鸳鸯做妾、强索古扇、将迎春嫁到孙家抵债,仗势欺人,不在乎他人性命之人。
C.贾政,重视读书上进,归于正途,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惟失之于迂腐。
2019年5月6日 押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1)-2019年高考语文四轮复习
2019年5月6日押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红楼梦》是反映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
从红楼女子的诗教,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古代诗教在女性身上绽放出的零星光芒。
女性美德的培养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处于矛盾之中,虽有一些开明之士从“由礼而通诗”的角度肯定女子研习诗文,但只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认为教女子识文断字有助于“见礼明透”。
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体现出对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反击。
红楼女子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唯有在诗词面前,她们有了乐趣,有了美好,有了平等,有了尊严。
红楼女子能接受到包括“诗教”在内的良好教育。
元春入宫前自幼系贾母教养,贾府三春也都有专门的塾师,黛玉在进贾府前也有贾雨村作过她的私塾老师,宝钗读书识字较之其兄竟高过十倍。
同时,贾府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诗教环境。
此外,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也为她们接受诗歌教育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牡丹亭》《西厢记》等优秀戏曲中的曲词诗句,更能够感染人,形成艺术共鸣。
这些均可见当时富贵人家女子的启蒙教育情况。
在大观园中,诗教更是无处不在。
诗歌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趣的学习模式。
大观园中五次结诗社;每逢节日庆祝更是要命题限韵写诗,评出魁首。
这种结社做诗、联诗赛诗活动,是宝玉和女孩子们经常拿来闲遣时光的游戏。
即使是最普通的女孩子香菱也习诗,在黛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导下,几日后便能谈出些体会。
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实际上就是诗歌创作中面向现实、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育过程,对女子诗教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红楼女子因足不出户,其诗词创作往往多是对景物情状的摹写与感慨,如黛玉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和宝钗的《咏海棠》《忆菊》。
这些诗作往往表现出女子细腻的内心和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
在诗歌风格上,除宝钗的“含蓄浑厚”“温雅沉着”外,整体上都偏阴柔,如黛玉的《葬花吟》。
2017北京八中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7北京八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
其显著特征有三——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
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
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
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
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y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是反映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
从红楼女子的诗教,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古代诗教在女性身上绽放出的零星光芒。
女性美德的培养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处于矛盾之中,虽有一些开明之士从“由礼而通诗”的角度肯定女子研习诗文,但只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认为教女子识文断字有助于“见礼明透”。
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体现出对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反击。
红楼女子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唯有在诗词面前,她们有了乐趣,有了美好,有了平等,有了尊严。
红楼女子能接受到包括“诗教”在内的良好教育。
元春入宫前自幼系贾母教养,贾府三春也都有专门的塾师,黛玉在进贾府前也有贾雨村做过她的私塾老师,宝钗读书识字较之其兄竟高过十倍。
同时,贾府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诗教环境。
此外,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也为她们接受诗歌教育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牡丹亭》《西厢记》等优秀戏曲中的曲词诗句,更能够感染人,形成艺术共鸣。
这些均可见当时富贵人家女子的启蒙教育情况。
在大观园中,诗教更是无处不在。
诗歌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趣的学习模式。
大观园中五次结诗社;每逢节日庆祝更是要命题限韵写诗,评出魁首。
这种结社做诗、联诗赛诗活动,是宝玉和女孩子们经常拿来闲遣时光的游戏。
即使是最普通的女孩子香菱也习诗,在黛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导下,几日后便能谈出些体会。
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实际上就是诗歌创作中面向现实、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育过程,对女子诗教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红楼女子因足不出户,其诗词创作往往多是对景物情状的摹写与感慨,如黛玉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和宝钗的《咏海棠》《忆菊》。
这些诗作往往表现出女子细腻的内心和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
在诗歌风格上,除宝钗的“含蓄浑厚”“温雅沉着”外,整体偏阴柔,如黛玉的《葬花吟》。
在作诗手法上常引用或化用唐人诗句,如黛玉的“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化用了白居易的“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薛宝钗在《牙牌令》其四中的“水荇牵风翠带长”引自杜甫的《曲江对雨》。
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指出:“清代学术之盛,为此前所未有,妇女也得沾余泽。
”此时期女子教育的内容涉及广泛,以诗词教育最甚。
其原因是女子比较感性,诗词的艺术魅力与女性自身的心理特性相契合。
据统计,专门收录清代妇女诗集的作品就有多部,可看出清代女子诗词创作之盛。
红楼是明清女子诗教一隅。
纵观明清之际,虽然正统礼教观念始终压抑着女子的才情与热情,但是思想进步的大家们,为女子读书而辩护,并亲自任闺塾师,使得越来越多的女子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出现了大量以诗才彰显的女子,如有着“林下风者”之誉的黄媛介、江南才女吴藻等,她们著作存世的背后,无疑是女子诗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选自刘娜《<红楼梦>中的女子“诗教”》,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专门的塾师或专人教养是红楼女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
B.红楼女子的诗教既有贾府读书环境的影响,也有在生活中学习切磋的因素。
C.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依然沿用了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D.红楼女子的诗作多是对景物情状的摹写与感慨,在诗风上都显阴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菱在黛玉的教导下几日后便能谈出些体会”,这个例子说明学习交流对女子诗教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B.文章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内容、风格和作诗手法等角度阐述了红楼女子的诗歌创作情
况。
C.清代女性诗人频出,妇女诗集大量出现,这是这个时期女子诗歌教育发展的重要证据。
D.大观园中,诗教无处不在,文章以红楼女子的诗教典范为例,指向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的矛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女子主要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和借鉴前人诗作的方式来提升创作水平。
B.清代女子诗词创作之盛,与女性的心理特性相关,也是女子诗教发展的必然结果。
C.红楼女子摆脱了正统礼教观念的束缚,因而彰显诗才,表现出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
D.明清之际,更多女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力,得益于思想进步的大家们所做的努力。
参考答案:
1.B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