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课标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第5讲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风力堆积地貌。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形成沙丘或沙垄。
4.指出风、流水、海浪、冰川四种外力作用的主要分 布地区。 提示:(1)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2)流水作用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3)冰川作用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4)海浪作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信息❸:乙处地貌为_谷__地__,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地质构 造为_背__斜__。 信息❹:丙处有断裂和岩层运动方向指示。
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1)关键词“地质地貌”:甲处为向斜山,乙处为背斜 谷。背斜顶部受_张__力__,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2)关键词“丙处”“飞来峰”:丙处有断裂和岩层运 动方向指示,表明其与图中乙处左侧⑤岩层应该是同一 岩层,都成层分布,属于_沉__积__岩__。石灰岩、砂岩属于沉 积岩,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都属于_岩__浆__岩__, 大理岩、石英岩属于_变__质__岩__。
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 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 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❷。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 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❶:可知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说明气候_干__旱__, 主要外力作用以_风__力__作用为主。 信息❷:可知湖泊周围的钙华和钙质胶结层会使沙丘趋 于固定。沙丘内部水汽会吸附风沙。
3.举例说明流水与风力的主要堆积地貌,并分析其形成 过程。 提示:(1)流水堆积地貌。 ①冲积扇: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 河道变宽,水流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 扇。
②三角洲: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河道变宽,流速极缓,河流 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 角洲。 ③河漫滩平原:河流流经中下游河段时,凹岸侵蚀,凸岸 堆积,水下堆积体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形成河漫滩平 原。
命题角度2 地质构造与地貌 【典题探究】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No Image
(1)与上图甲处地形成因相同的是 ( )
No Image
(2)乙河段 ( ) A.干流自南向北流 C.地壳活动活跃
B.由断裂下陷而成 D.流水Baidu Nhomakorabea积作用显著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图像信息: 信息❶: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_西__南__横__断__山__ _区__。 信息❷:岩层的新老关系。对比可以判断甲中间_新__两翼 _老__,可判断为_向__斜__;乙中间老两翼新,可判断为_背__斜__。
第5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体系构建】
答案速填: ①向斜 ②裂谷或陡崖 ③岩浆 ④活跃 ⑤侵蚀 ⑥固结成岩 ⑦堆积
【主干自查】 1.画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标出相互间作用。 提示:
2.简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提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向 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加固训练】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 (2)题。
(1)该沙丘位于 (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
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冲积扇一般位于河 流出山口处,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不可能分布在河流 中游;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 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与图示信息不符;三角 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 侧,洪水发生时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是河流洪水期淹没 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图中沙丘就分布在河漫滩上。 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沙丘为爬升沙丘,方向应向上, 排除②、④。结合沙丘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 可判定为③图。
(2)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①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②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命题角度2 风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探究】
(2016·惠州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
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❶。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 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下图所 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则黄河流量 D项 增加,输送泥沙的量增加,泥沙沉积作用增
强
结论 错误
错误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 图,回答3、4题。
3.图中 (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❶: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 信息❺:海岸线的堆积物主要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
(2)图像信息。 信息❷❸❹:新的贝壳堤不断形成,原贝壳堤离海岸线 距离越来越远。
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1)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贝壳堤的形成需 要大量的贝壳在同一海岸地带堆积,形成时间_长__,这就 要求海岸线位置比较稳定。 (2)关键词“在贝壳堤外堆积”: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 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_贝__壳__堤__外__堆积,形成新的 _海__岸__,长期堆积,使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变_大__。
2.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 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解析】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 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 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 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 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答案: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 小变化; 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 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 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 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 (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 挡,使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 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母题拓展变式】 1.推测图中沙丘东南侧有泉分布的原因。 【解析】泉主要是地下水出露,从图中可以看出沙山内 部水蒸气上升,遇到地表冷却凝结,形成液态水,沿地势 渗流,在低洼的地区渗出,形成泉。 答案:沙山内部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形成液态水,沿地 势渗流,在低洼的地区渗出,形成泉。
4.图示地区 (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解析】3选C,4选D。第3题,图示甲地岩层为花岗岩, 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的 地区,乙地地势低平,不易发生泥石流;从地下水水位分 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 村土层深厚。第4题,由图可知,地势西高东低,由引水 渠流向可知地势北高南低;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 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有 关;渠水通过蒸发、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
(2)图像信息。 信息❸:可知沙山位于湖泊的东南,呈东北-西南延伸。 信息❹:沙山西北坡缓,东南坡较陡。
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1)关键词“主导风向”:沙丘迎风坡一侧坡度缓,因此 主导风向为_西__北__风__。 (2)关键词“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沙山的成因主要 从沙源丰富,外力阻挡使风力沉积作用加强两个角度分 析。该地以风力作用为主,周围多_沙__地__,沙源丰富;材 料中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会阻挡风沙,沙山内部水及水 汽对沙有吸附作用,从而使沙固定。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 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❺。多条 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1) C ,(2) A 。
【答题技法】 岩石的判定方法 (1)根据岩石的名称判断。 ①常见的沉积岩: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等。 ②常见的变质岩: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成)、板岩(页 岩变质而成)、石英岩(砂岩变质而成)。 ③常见的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等。
(2)根据成因和特征判定。 ①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②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多发育在侵入岩与沉积 岩的接触地带。 ③岩浆岩分为两类:喷出岩多有气孔,侵入岩结构致密 坚硬,是较好的建筑材料。
考点二 地质构造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命题角度1 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 【典题探究】 (2015·浙江文综)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 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❶。据此完成(1)、(2) 题。
No Image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答题技法】 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的方法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题组通关】 (2015·全国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
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 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 图,完成1、2题。
(3)关键词“多条贝壳堤的形成”:_河__流__冲__积__物__是该地 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由多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可说 明河口海岸线经多次位置的变动,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 量大。 【答案】(1) C ,(2) B ,(3) D 。
【答题技法】 图示法对比分析不同侵蚀、堆积地貌的形成
(1)河流不同河段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的差异对比。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
化趋势是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 始点的距离增大时,则以泥沙淤积为主,反之则以侵蚀 为主。从图中可看出,1975~1978年,距起始点距离呈 变大的趋势,故此时间段以泥沙淤积为主,而1978年以 后,距起始点距离呈变小的趋势,故此时间段以侵蚀为 主。第2题,1992~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 点的距离持续缩小,说明该时间段内泥沙沉积作用持续 减弱。此题可逐项分析如下:
考点一 外力作用与地貌 命题角度1 流水作用与地貌 【典题探究】 (2016·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 堆积而成❶,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 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 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则黄河流量增
A项
加,输送泥沙的量增加,泥沙沉积作用增强; 而且较短时间段流域降水不会有大的改
错误
变
B项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则输送泥沙的量 减少,泥沙沉积作用减弱
正确
选项
具体分析
C项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黄河含沙量增 加,输送泥沙的量增加,泥沙沉积作用增强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
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❶:岩层①最老,⑧最新。 (2)图像信息。 信息❷:甲处地貌为山地,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 _向__斜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