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理论论文特辑

合集下载

教育理论相关论文特辑

教育理论相关论文特辑

教育理论相关论文特辑绩效工资要保护好教师的职业自觉自中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在一些地方陆续实施以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师群体都有不同的反应。

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也对十所不同层次的中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大量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对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有了一定了解。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确有一定的效果,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收入的增加上。

调查发现,约77%的教师工资得到了提升,大多数教师能够拿到30%绩效工资中的20%~25%,大多数教师的绩效工资集中于600元~900元的区间范围内,多数教师在新的工资制度下拿到了更多的工资,这是教师们非常满意的,当然这部分增量大部分来自地方财政的专项配套资金。

收入的提高也产生了一个效果,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有所提升。

调查显示,5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态度有所改进,63%的教师表示,努力工作的动力是为了增加工资收入。

不论教师为了何种目的而努力工作,绩效工资制度确实让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一定提升。

但这项工作也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即缺乏科学可行的绩效方案,而绩效方案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和依据。

由于绩效方案都是由学校自主设定的,因此每所学校在制订绩效方案时的标准都不统一。

调查发现,有50.4%的教师表示没有参与绩效方案的制订或者根本不知情,有42%的教师对绩效方案不太认可或一点也不认可。

究其不认可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很多教师付出多,但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收获比较少;二是很多学校又回到了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做多做少一个样,成了一种更大的大锅饭。

这背后还有一个共识就是:教师的劳动难以精确计量。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项您认为教师的劳动能否被完全量化,100%的教师都认为不可能。

教师的劳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教师的劳动更具有相当的特殊性,正如孙俊三教授的:教师的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鲜明的示范性、显效的长期性等特点。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52%的教师认为教师绩效考核能够体现教师劳动的独特创造性,49%的教师认为教师绩效考核能够体现教师劳动的鲜明示范性,只有22%的教师认为教师绩效考核能够体现教师劳动的显效长期性。

教育理论论文特辑

教育理论论文特辑

教育理论论文特辑加强听评课活动,促进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听评课活动是教学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促进教学的督导措施之一。

学校一般都会组织不同层次的听评课活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就课堂教学进行观察是了解课堂教与学的具体行为和学习借鉴他人教学特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是教师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搜集、分析教与学其中一行为信息的最具真实、有效、科学性的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发现听评课活动并不多,而且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行为,特岗教师之间同行主动相互听课的很少,尤其是将听课作为改进教学科研方法、用于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听评课活动更是少之又少。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教师听课现状、原因及对听课活动的评价三方面进行了特岗教师听课状况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探究。

一、调查结果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

问卷主要收集问卷填写人的听课情况、对同行相互听课行为的评价及今后自己听课的意向三方面相关信息,访谈主要是对听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

笔者首先就所在学校的30余名特岗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征求了部分教师的意见,后又对兄弟学校50多名特岗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本调查中接受访谈和问卷调查者来自不同学校的80多名特岗教师。

笔者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收集相关信息。

因此,笔者认为本调查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特岗教师听课状况,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调查结论及建议对特岗教师也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听课现状。

调查显示超过1、3的被调查者从没有主动听过课,每学期听1到5次的仅超过半数,听6到10次的不到2、5,超过15次的不足10人。

同行之间相互听课进行课堂观察,从事教学研究的寥寥无几,说明这种状况在特岗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观察目标。

调查发现听课人首先关注的是讲课者的能力,如语调是否自然、表达是否流利、知识是否准确等。

其次关注的是教学技能,如内容呈现、提问能力、应对问题能力、纠错技巧及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等。

有关教育理论论文特辑

有关教育理论论文特辑

有关教育理论论文特辑教育理论论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教育理论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校园交谊舞的价值及有效教学策略为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学校也在积极探索适合进行集体教学的体育内容。

交谊舞是被人民大众所熟悉的一种舞蹈类型。

其主要发源于舞厅,在最初的发展阶段都是配合着舞厅的灯光和音响而进行舞蹈。

由于交谊舞的动作比较简单,也不需要舞者有任何的舞蹈基础和天赋,进入门槛非常低,而娱乐性和健身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所以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并开始普及。

在高校开设交谊舞课程后,学生对于交谊舞的选修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也充分说明了交谊舞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

通过交谊舞的练习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愉悦身心等,本文就根据交谊舞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交谊舞的教学效果。

一、校园交谊舞的教学内容与价值分析交谊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很多的跳法和不同的舞步,这也使交谊舞更加的具有吸引力。

而且随着音乐形式的多样性交谊舞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

但是如此之多的花样舞步并不是都适合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

首先,因为在高校中交谊舞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例如:在某高校大一新生一个学年的交谊舞的学时安排只有64 课时,而这其中还包括了8 课时的理论知识学习,12 课时的素质考试和技能考试时间,而真正能够用来进行交谊舞教学的时间只有44 课时,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将所有的交谊舞舞步都学的。

其次,高校的体育教学并不是要培养交谊舞的专业选手,而是要面向大众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这就要求交谊舞的选择上要尽量简单,使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而掌握交谊舞的基本舞步。

再次,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身体的协调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舞步和音乐的选择上都有一定要求。

目前根据实际交谊舞教学的经验积累,一般都把交谊舞的舞步定为慢三、慢四、探戈、伦巴、集体恰恰和集体迪斯科六个舞种。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动身点和最终归宿,所以选取多媒体素材的整合应以“帮助”教学为立足点。

调研发觉,部分物理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在形式上符合“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件结构特别完整,操作性强,但老师使用后教学效果不好。

缘由是老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过于依靠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呈现老师的主观能动课堂设计,“隶属”于课件,课件的“帮助”变成“统领”,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谈不上以同学为主体进行教学。

如把四个环节内容制作进课件,按挨次演示,教学中并没引导同学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又如自学质疑环节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制造问题环境;还有把自学指导的学案内容放入课件,分页播放时一带而过,同学无法记录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可以做得比较松散,只供应导课资源、学习资源、学问点展现或课堂训练题,创设学习情境。

内容比较多的自学指导的学案可以选取纸质媒介,如课堂练习册、印制学案等,不应制作入课件,由于不便利同学记录。

课件内在的结构联系并不重要,这样的课件可能看起来没有成型,但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能否有效达到时教学目标为尺度衡量的,在使用时,把握住“度”,要给同学看、听、想、做留足发挥的空间,充分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四环节循环教学高效物理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运用实物展台帮助教学。

例如:(1)不便利观看现象的演示试验,老师可以在展台上进行试验;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无疑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对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它不仅要求老师要有高深的专业学问、丰富的教学阅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把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学问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力量。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关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探讨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幼儿教育的本质幼儿教育,简单来说,就是针对3-6岁儿童的教育。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好奇心强、学习能力旺盛,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教育理论认为,幼儿教育的本质在于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蒙台梭利教育法(1)环境创设: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成长。

(2)混龄教育:让孩子在混龄班级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3)感官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感官教具,锻炼孩子的感官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2.瑞吉欧教育法(1)项目式学习:让孩子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艺术教育: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高宽教育法(1)课程设置: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培养孩子的认知、情感、动作、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

(2)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家园共育: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1.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增强教育针对性:教育理论强调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针对每个孩子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4.促进教育改革:教育理论为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幼儿教育不仅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更是他们未来人生的基石。

作为一名资深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时常思考如何将教育理论巧妙地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生命教育理论论文(5篇)

生命教育理论论文(5篇)

生命教育理论论文(5篇)生命教育理论论文(5篇)生命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一)语文教学与生命情感的关系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情感教育,旨在使同学熟悉生命的同时,珍惜、敬重与喜爱生命,逐步脱离自我中心主义,进展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怀的精神。

课程改革已全面推动语文课程的功能性转变,由单纯关注同学的学问习得转变为关注同学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以及人格养成。

语文新课标更是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学应乐观培育同学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情感、民族文化情感、审美情感在内的生命态度与价值观。

学校语文的生命情感教学目标与生命教育相吻合,同学在语文课堂中所获得的真善美、假丑恶等情感体验,将进展成为同学对生命的理性思辨,最终影响同学的心智、品性与道德,彰显同学的生命共性与追求。

(二)语文教学与生命践行的关系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践行的教育。

同学具备对生命的认知与情感还不够,还需要切实地去履行生命存在的职责与义务,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为别人的生命尽一份力。

学校语文教学与践行生命教育的关系在于:语文课堂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形象,感染同学心灵,熏陶同学思想,树立同学行为规范的楷模,进而激励同学实现人生价值。

大量的试验证明:榜样的力气在学校生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学校生的行为学习力以仿照性学习为主,且喜好仿照受到敬重、欢迎、鄙视的对象。

语文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对学校生行为的示范与激励,不仅能起到对学校生践行生命教育内涵的导向功能,其践行本身也是提升学校生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的根本途径。

二、生命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一)语文的生命认知教学学校语文的生命认知教学应以建构学校生生命认知内容为主。

通过对学校语文教材(以苏教版为例)的梳理,笔者针对学校生生命认知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并列举了相应的篇目。

老师在构建学校生生命认知内容时,可将其划分为“熟悉与珍惜生命”、“敬重与爱惜生命”、“享受与超越生命”三个维度,整理相应的素材实施教学。

合理的维度划分是生成教学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前提。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集锦.doc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集锦.doc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集锦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情感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丰富性在现代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但是,综观其应用实践,人们更多的只是把多媒体技术作为传递知识或改善教学效果的手段,而忽视了其在情感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的情感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

作为维系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纽带,无疑是实现三位一体整体教学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之一。

这表明,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教育的情感维度。

因此,研究多媒体技术在情感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情感认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多媒体技术与情感教学(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以计算机数字化平台为基础的一体化技术,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交互性、集成性的特性。

(二)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教学中的情既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方面,如教师之间的、学生之间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同时也蕴含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

在实际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或者在某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体现。

在情感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学会关心他人、与人交往,提升文化素养及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正确表达对事物、对自我的看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多媒体技术在情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一)情感教学现状分析情感对于学习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合理、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促使思维、理解、记忆等相关智力活动活跃,推动课堂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学习中,情感对学习有动力作用也有阻力作用。

学生对知识、对人的态度若是积极的,那么情感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使学生产生厌学、逃课等情绪。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锦集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锦集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锦集推荐文章关于教育理论论文的精选热度:教育理论论文的特辑热度:教育理论论文的范文精选热度:教育理论论文特辑范文热度:教育理论论文特辑热度:教育理论论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教育理论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探究国内幸福教育———兼论幸福教育的概念构建及实践路径追求幸福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源动力,也是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及意义的重要体现。

倘若人类不追求幸福,人类的未来就不一定会导向美好。

如若一个人终其一生无幸福相伴,也必将是非常遗憾的一生。

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寻,也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纵观历史,人在进步的路上,不断忙于改造世界,很容易忘记人本身,忘记改造世界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

每当人的追求过于偏离人类幸福的时候,就需要对这种偏离进行矫正,比如文艺复兴。

同样,当教育逐渐偏离了它为人这一目的之时,也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纠偏,防止其丧失人性。

国内的幸福教育之所以受到较多的关注,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现实偏离了为人这一方向,跑出了幸福的轨道,让教育中的大众深感不幸福。

幸福教育的研究不仅是教育研究的应有之义,更是对教育现实的一种批判反思。

一、幸福与幸福教育(一)幸福概念幸福是古今中外学者口中的家常话,但其实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

关于何为幸福,至今尚无定论。

国内教育研究中对幸福概念也进行了许多探讨,但研究者们关于幸福概念同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幸福是一种快乐体验或满足感快乐体验是一种幸福,快乐也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幸福不仅仅只是纯粹的快乐体验。

朱利娜认为,把快乐等同于幸福,是一种误区,幸福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满足感。

其实,幸福既不是单纯的快乐,也不仅仅是一种满足感,不是只有指向积极情感体验的才算是幸福。

比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善的生活、好的行为就是幸福。

在叔本华的眼里,幸福就是逃避痛苦,一个人莫大的幸运就是少受痛苦,而非尽享欢娱: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精选5篇)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精选5篇)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精选5篇)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篇1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

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

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教育是人学”。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教育理论的相关论文锦集

教育理论的相关论文锦集

教育理论的相关论文锦集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后勤服务的措施1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服务工作一个人工作质量的高低与他自身的业务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及业务能力,那么要想获得高效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后勤人员既要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又要了解教学工作的一些特点和内容。

专业上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熟悉教育方针和有关财务政策与规定,了解各科教学的需要与发展,虚心好学,掌握一定的有关后勤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然后结合教学工作的要求制定后勤工作的目标,在工作中要熟悉学校的情况、熟悉学生的情况、熟悉老师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服务工作计划的制定。

后勤人员应该是一个百事通、万能油,什么工作、什么事情都应该懂,什么事情、什么工作都能完成。

学生的饮食住宿、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应该烂熟于心,然后才能很好地为大家服务。

对于学校后勤涉及到的业务都应该精通,能够及时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切问题。

2明确工作目标提升责任感指出的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维护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制度和纪律的执行。

特别是在我们这一类的学校,学校全部管理工作包括后勤工作在内,诸如环境的布置,设备的管理,工作人员的作风和服务态度等,都有着直接的教育作用,有的甚至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

因此,学校对后勤人员的要求应是高的,对后勤人员的挑选应该是有条件的。

根据学校性质和后勤工作任务的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没有目标的工作就像没有方向的行船,早晚要触礁。

明确了工作目标,才能向着目标不断进发。

后勤工作就是为着教学工作做好服务工作的,因此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财力和物力两方面进行考量,节约开资、开源节流最大限度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师生的后勤服务工作都应该成为后勤人员的头等大事。

为学校领导解忧,为教师和学生排难,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后勤工作的服务性质决定了没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只能是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服务于广大师生。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集锦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集锦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集锦教育理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指在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下面是一篇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供参考。

标题:从发展性评估角度探究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摘要:个性化教育在教育中备受关注,本文从发展性评估的角度对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梳理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发展性评估在个性化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实施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性评估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层次学习。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发展性评估;学生发展;教育一、引言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个性化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要实施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并不容易,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评估手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发展性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估方法,可以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差异教育理论、脑科学理论和学习型评估理论。

差异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个性化教育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教学。

脑科学理论研究了大脑的学习机制和认知过程,提出了脑的可塑性和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学习型评估理论主张评估是促进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和反馈。

三、发展性评估在个性化教育中的作用发展性评估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发展性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和学习任务中的学习水平和进展情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其次,发展性评估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育理论范文

教育理论范文

教育理论范文引言教育理论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涵盖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理论的核心要素,并分析其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理论的核心要素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根本性质和目的。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应当促进个体的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结果。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育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有效的教育方法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教育评价应当全面、客观,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包括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的评价。

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个性化教学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个性化教学,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

这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理念之一。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是个体终身发展的过程。

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技术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地与技术融合。

现代教育理论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

跨学科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倡跨学科学习,即在教育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论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教育理论的应用应当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理解教育理论,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为教育理论范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教育理论的概述和其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教育理念是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它面向教育实践,表达教育的理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一:现代教育理念对扬琴教学模式的影响【摘要】扬琴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很多学生对于该艺术都非常的喜爱。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也逐渐的诞生,对于促进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对于扬琴教学模式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就是对现代教育理念对扬琴教学模式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教育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扬琴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模式引言扬琴作为我国一种古典民族乐器,在音乐领域有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现代教育理念产生,对于扬琴教学模式的创建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现代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一定的尊重,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扬琴音乐知识。

分析现代教育理念对扬琴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着现实的意义,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扬琴在我国的教学背景扬琴可以说是我国一种古典民族乐器,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发展时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代表。

扬琴这种乐器不仅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融合性。

不仅可以独立的完成曲目的演奏,同时也能与其它的乐器协作完成曲目的演奏,从而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

扬琴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西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二者文化中的精髓,使得扬琴艺术不断有新的生命力可以融入。

二、新的教育理念对扬琴教学模式的影响(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传统的扬琴艺术教学中,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味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述,导致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对于扬琴艺术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对于扬琴艺术教育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了众多的阻碍。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集锦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集锦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集锦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丰富性在现代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但是,综观其应用实践,人们更多的只是把多媒体技术作为传递知识或改善教学效果的手段,而忽视了其在情感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的情感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

作为维系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纽带,无疑是实现三位一体整体教学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之一。

这表明,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教育的情感维度。

因此,研究多媒体技术在情感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情感认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多媒体技术与情感教学(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以计算机数字化平台为基础的一体化技术,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交互性、集成性的特性。

(二)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教学中的情既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方面,如教师之间的、学生之间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同时也蕴含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

在实际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或者在某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体现。

在情感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学会关心他人、与人交往,提升文化素养及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正确表达对事物、对自我的看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多媒体技术在情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一)情感教学现状分析情感对于学习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合理、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促使思维、理解、记忆等相关智力活动活跃,推动课堂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学习中,情感对学习有动力作用也有阻力作用。

学生对知识、对人的态度若是积极的,那么情感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使学生产生厌学、逃课等情绪。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篇1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的诠释【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知情意合一的生活教育方针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原则,以及“生活力”的教育评价标准就像指南针指引着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

因此,职业教育应当实现三个转变。

【关键词】传道授业教学做合一多元评价体系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职业教育在当今世界得到了大力发展,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相互碰撞,层出不穷。

新形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同样面临着观念更新、模式变革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提出知情意合一的生活教育方针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原则,以及“生活力”的教育评价标准就像指南针指引着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应当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变课堂纯粹的“授业”为“传道授业”并重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

许多专业教师认为,专业课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进行思想教育即进行“传道”似乎比较困难,学生只要掌握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

殊不知,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职中生只掌握一技之长,但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有可能走弯路,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教育的失误与偏差。

陶行知先生说:“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

情育不是培养学生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在当代职业教育中,不仅应教会学生技能,还应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理论论文的特辑

教育理论论文的特辑

教育理论论文的特辑教育理论论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教育理论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析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人的异化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弗洛姆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的独特视角,对现代人异化的深层性质进行了揭示,并努力探索扬弃异化状态,实现真正自由,建立健全社会的途径。

逃避自由是弗洛姆对人异化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也是他进一步阐发理论的基础。

一、逃避自由思想的前提自由,是人类历史上恒久追求的一朵理想之花。

弗洛姆却看到了自由带给人的沉重的精神枷锁,逃避自由的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弗洛姆对人性的分析。

要解决人如何自由这个问题首先要阐明人是何种存在。

弗洛姆从人的需要(包括生物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层面考察了人性问题,生物需要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需要则更侧重于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人的生物性需求,即强制性的自我保存需求,构成人行为的首要动机。

为满足这种需求,人必须劳动生产。

另一种需求就是人需要归属感和共同感,人必须与外在世界相联系才感觉安全,否则完全的孤独会使人精神崩溃。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孤独,精神孤独和物质孤独,相比而言精神孤独比物质孤独(孤立)更令人难以忍受。

通过以上分析,他指出人性中的具有一些固定不变的因素和欲求,其一是物质化的冲动必须得到满足,以确保生存。

其二是避免陷入孤立与精神孤独的境地。

正因为自由与孤独相伴而生,向往自由与畏惧孤独成为人生存之对立统一的悖论,而对人性的分析更剖析出孤独是人性中实在不可承受之痛,所以人会在抉择中因为畏惧孤独而宁可放弃自由。

二、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剖析基于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分析,弗洛姆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理机制走向异化的过程及原因。

(一)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纠结人类的历史是自我创造的历史。

人为满足人性需要必须进行不断创造,其直接后果就是个人日益与自然界分离,挣断自然脐带(始发纽带),日益个体化。

但始发纽带给人带来安全感,一旦切断就必然带来人的孤独日益加深。

教育理论论文的相关论文锦集.doc

教育理论论文的相关论文锦集.doc

教育理论论文的相关论文锦集重建大学课堂敬畏感一、重建教育敬畏感课堂的视角教育敬畏感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教育外部对于教育的认同二是教育内部的神圣。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就教育敬畏感而言,教育内部是教育敬畏感的源泉,是外部对教育产生敬畏和认同的基础前提与关键。

自从教育产生后,古今中外,莫不对之敬畏西方一般将穿长袍(主要是牧师、律师、医生和教师)视为职业尊重与敬畏;中国则有天地君亲师之教育敬畏的传统。

如果说,学校教育敬畏感有所式微与缺失的话,一定源于学校教育内部对于教育敬畏感的式微与缺失。

课堂是学校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最核心与关键的要素。

课堂是学生时间花费最长久的场所,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场所,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围绕课堂展开。

学校作为社会的镜像,都可以反映在课堂中。

教育敬畏感的削弱和缺失,源于教育内部敬畏的削弱和缺失,始于课堂敬畏感的削弱和缺失。

因此,要重建教育敬畏感,则首先要重建课堂敬畏感。

重建课堂敬畏感是重建教育敬畏感的关键和主要途径。

二、大学课堂敬畏感式微与缺失的原因大学课堂敬畏感的式微与缺失,既有教育外部(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的原因。

大学课堂敬畏感的式微与缺失是教育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前提、基础和关键。

从宏观来看,现代大学,已不再是蜗居于象牙塔,而是从社会的边缘位置过渡到社会的核心位置。

现代大学已融教学、科研与服务于一体,成为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加速器。

但同时,现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诸如官本位倾向、市侩作用、学术不良作风、犬儒现象等一些不良和庸俗化的社会现象也已在大学显现,且有蔓延和增长的趋势。

这些现象有悖大学宗旨、违反教育规律,将严重危及教育敬畏感,并影响和作用于大学课堂,导致大学课堂敬畏感的式微与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教育理论论文特辑教育理论论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教育理论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校园交谊舞的价值及有效教学策略为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学校也在积极探索适合进行集体教学的体育内容。

交谊舞是被人民大众所熟悉的一种舞蹈类型。

其主要发源于舞厅,在最初的发展阶段都是配合着舞厅的灯光和音响而进行舞蹈。

由于交谊舞的动作比较简单,也不需要舞者有任何的舞蹈基础和天赋,进入门槛非常低,而娱乐性和健身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所以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并开始普及。

在高校开设交谊舞课程后,学生对于交谊舞的选修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也充分说明了交谊舞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

通过交谊舞的练习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愉悦身心等,本文就根据交谊舞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交谊舞的教学效果。

一、校园交谊舞的教学内容与价值分析交谊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很多的跳法和不同的舞步,这也使交谊舞更加的具有吸引力。

而且随着音乐形式的多样性交谊舞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

但是如此之多的花样舞步并不是都适合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

首先,因为在高校中交谊舞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例如:在某高校大一新生一个学年的交谊舞的学时安排只有64 课时,而这其中还包括了8 课时的理论知识学习,12 课时的素质考试和技能考试时间,而真正能够用来进行交谊舞教学的时间只有44 课时,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将所有的交谊舞舞步都学的。

其次,高校的体育教学并不是要培养交谊舞的专业选手,而是要面向大众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这就要求交谊舞的选择上要尽量简单,使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而掌握交谊舞的基本舞步。

再次,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身体的协调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舞步和音乐的选择上都有一定要求。

目前根据实际交谊舞教学的经验积累,一般都把交谊舞的舞步定为慢三、慢四、探戈、伦巴、集体恰恰和集体迪斯科六个舞种。

每个舞种都需要从基本的舞步教起,在掌握了基本动作后再逐渐增加花样练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由简单到复杂,从而提高学生对交谊舞学习的信心。

对于集体舞的教学一定要注意集体舞人数的设定,要在交谊舞场地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而且教学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将课堂改成舞会的形式,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交谊舞的学习。

这也让交谊舞的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

二、校园交谊舞的有效教学策略(一)加大对学生交谊舞音乐节奏的培养交谊舞是一种对音乐要求很高的舞种,学生要跟着音乐的节拍来进行舞蹈,而且学生要在音乐响起的时候能够判断出应该跳哪种舞步。

所以在交谊舞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训练。

一方面,在练习的过程中添加音乐可以让学生忘记疲劳,增强交谊舞的娱乐功能,还可以加快学生对于交谊舞的掌握速度。

而且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先培养起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听着音乐打节拍来领悟交谊舞的动作。

随着音乐节拍的快慢,让学生慢慢体会不同舞步适合的音乐节奏上的差异。

只有学生可以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内涵,才能将交谊舞的舞步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美的境界。

(二)注重大学生交谊舞肢体语言表现力的培养交谊舞也是一种舞蹈,要想将交谊舞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就要有一定身体柔软度和肢体的协调能力。

但是由于普通的大学生缺乏舞蹈的基础训练,使得在动作上存在僵硬,呆板的现象,而且交谊舞需要两个人有一定的肢体接触,这也会造成部分女生的害羞而不能放开舞蹈。

所以教师在讲授交谊舞的动作时要首先让学生练习基本的站姿,形成一种放松,挺拔,自信的气质,同时要锻炼学生的柔软度和灵活性,使交谊舞的内涵能够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提升大学生与舞伴之间的配合能力交谊舞多数都不是一个人在跳而是两个人的配合,在跳交谊舞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两个人进行感情交流的过程。

只有两个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将交谊舞要表达的感情表现出来,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交谊舞的感染力。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舞者双方的交流程度,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双方配合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的交流来逐渐达到默契的程度。

比如慢三的舞步主要体现的是舞者的优雅和华贵,这时需要能够拥有这样的内心去体会慢三的意境。

只有与舞伴都把握好舞蹈的意境才能展现出交谊舞应有的风格。

(四)优化创新校园交谊舞的教学方法交谊舞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舞蹈,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讲授交谊舞。

传统的体育课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的内容也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设定的,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化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安排交谊舞学习的内容。

而且要增强师生之间已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即可以发现和改正学生在动作上存在的不足,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方便交谊舞过程中的肢体表现。

而且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一些多媒体的技术,如播放一些国际上大型的交谊舞比赛,让学生欣赏到交谊舞的美和价值,也可以观察别人的动作和情感的交流过程,以便提高自己的交谊舞技能。

对于一些复杂的动作,教师要不厌其烦的进行示范,以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语综上所述,交谊舞教学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属于刚刚兴起的体育课程,势必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教师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的特点,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达到锻炼和美并重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软件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它们在视觉上、听觉上、触觉上都给用户以全新的震撼和体验。

教育技术在国内并称电化教育。

简而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

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

它的科技性和先导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

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化。

1.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信息技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

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

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

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

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1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灵活地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程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程内容。

2.3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把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及把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

多媒体技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随时可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学习、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实验,使学生既能学习到"必需"的操作技能,得到省时"够用"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实践操作本领。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对策3.1培养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数学教师雷淑芬,在讲"不连续进位加法"时,采用了同步辅导资源,首先,带学生进入"学一学"专栏,让学生听一听特级教师讲座,通过名师指导,学生掌握了"万以内笔算加法的基本法则",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

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把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学生学习变得轻松自由,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不仅圆满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而且又极大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3.2应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有它的独特优势,它能把某一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动静相融、声情并举的特点。

所以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化为具体,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性参与解决教师难以讲请、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达到突破重点、难点。

如讲《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三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难点,我就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圆的面积的课件,利用课件上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切画把这两部交错拼好,这就近似的得到一个长方形。

学生从视觉生体会到把有一个圆转化成一长方形的过程。

再通过学生亲手拼剪,最后得出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与圆面积完全相同的。

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把圆转换成长方形?然后可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象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在眼前,再让同学们?出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与什么有关,从而导出圆面积公式。

使得这节的重点难点易的被突破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的推导,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动手摆学具,教师借助电脑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和发展形成过程,突出推导要点,先出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再利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摆,看一看能摆几个,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