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重要)

合集下载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运用中用以达到细腻、生动、美感效果的一种技巧。

修辞手法通常以修饰和增强叙述效果为目的,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演讲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以加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比喻可以使听者或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强修辞的效果。

例句:他是我的太阳,给我温暖和希望。

2.拟人:将非生物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句:风儿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好像一个细心的母亲。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现象,以增加表达效果和激起读者的感受力。

例句:那个西瓜大得像一颗天文引力超强的行星。

4.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对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句:他的笑容像夏日阳光,她的笑容像冰山上的花朵。

5.并列:将同等重要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明确性。

例句:他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6.排比:通过并列结构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节奏感和力度。

例句:不仅仅是勇敢,不仅仅是智慧,不仅仅是慷慨,他们拥有的是一种不言退缩的精神。

7.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例句:中国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8.修辞问句:是一种以表达感情或强调其中一观点的修辞手法,不需要回答,只是提出一个反问的问题。

例句: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9.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用一个与事实相反的事实提问,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例句:难道这不是一个对人类的耻辱吗?10.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正面或负面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句:与其无谓地争吵,不如彼此理解与包容。

11.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2、种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 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 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 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类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分析之对偶
1、定义
正对
2、种类 反对
窜对
从内容上分
从情势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 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 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关于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精)

关于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精)

关于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形象生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例句: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句: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比喻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②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③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的描写;可以有利于创造气氛,表现主题。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排比:是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或词组来表达较复杂意思的一种修辞。

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以加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可用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有:连续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可以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5、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

高考及自主招生语文必备——常见的24种修辞手法及其解析

高考及自主招生语文必备——常见的24种修辞手法及其解析

自主招生语文必备——常见的24种修辞手法及其解析1、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要注意拟物的运用,分清拟物和比喻。

2、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借喻和借代十分类似,要注意区分。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修辞手法大全(含例子)

修辞手法大全(含例子)

70种修辞手法介绍:1. 比喻-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都出现。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用“是、成为、变成”等词连接。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借喻隔阂。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情感、语言等。

比如“大海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3. 夸张- 扩大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缩小夸张:把事物往小、少、慢等方面夸张。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4. 排比- 句子排比:多个句子结构相似。

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 短语排比:如“这个秋夜,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

5. 对偶-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关。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串对:上下句意思连贯,有承接、递进等关系。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反复- 连续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

如“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间隔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8. 反问-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如“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实际意思是那条街热闹。

- 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意思是字典是良师益友。

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
常用十种修饰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
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例句: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2.拟人
把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例句:风儿轻轻拂过树梢,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

例句:他的食量惊人,一顿能吃下五个大汉堡!
4.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例句: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炎炎,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为了人民的安宁而默默奉献。

5.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

例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里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6.设问
自问自答,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强调自己的看法。

例句:你知道吗?为什么大海如此深邃?那是因为它容纳了无数的秘密和故事。

7.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例句: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吗?
8.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例句:他的文笔犀利,被誉为当代的鲁迅。

9.反复
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段落。

例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细节。

10.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句:他的外表看似粗犷,但内心却细腻如丝,这种反差让人印象深刻。

14种修辞手法

14种修辞手法

14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表达和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以下是14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附上例子:1.比喻(Metaphor):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直接的比较,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子:她的笑容是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2.拟人(Personification):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具生命力。

•例子:大海张开宽阔的胸怀,迎接着朝霞的拥抱。

3.排比(Parallelism):将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子:她奋斗、她坚韧、她不屈,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

4.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提出问题,但并不期望得到明确的回答,用于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思考。

•例子: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吗?5.修辞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通过反问表达一种观点。

•例子:你以为我会放弃吗?6.夸张(Hyperbole):夸大事物或情感,以强调其重要性或产生幽默效果。

•例子:我等了整整一辈子。

7.反讽(Irony):通过语境表达与字面意义相反的观点,通常用于讽刺或幽默。

•例子:这真是个美好的天气,她说,当外面正下着大雨。

8.比较(Simile):通过使用"像"或"如同"等词语,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例子:她的微笑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明亮。

9.借代(Metonymy):用一个与其相关的词汇来代替另一个词汇,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子:政府宣布新政策,整个城市都沸腾了。

10.反复(Repetition):在文本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气或强调重要观点。

•例子:我们必须奋斗,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胜利。

11.借题发挥(Digression):在讨论一个主题时,突然离题,引入另一个相关或不相关的话题。

•例子:说到环保,我想起了我们学校新建的图书馆。

常用的修辞手法列举

常用的修辞手法列举

常用的修辞手法列举常用的修辞手法列举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以下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常用的修辞手法列举,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用修辞手法列举:1、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2、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

一些常用的修辞用法:(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搜索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英语18种重要修辞手法

英语18种重要修辞手法

18种重要修辞手法一、语义修辞1明喻(simile)俗称直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

例如:1.The snow was like a white blanket drawn over the field.认真观察以上各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特点,由(as)... as, like等引导,这些引导词被称作比喻词(acknowledging word),它们是辨别明喻的最显著的特征,明喻较为直白,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相似点较为明显,所以明喻是一种比较好判断的修辞手法。

2暗喻(metaphor)也称隐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或相关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

例如:His friend has become a thorn in his side.他的朋友已变成眼中钉肉中刺You are your mother’s glass.你是你母亲的翻版由以上各例可知,暗喻没有引导词,这是明喻和暗喻在形式上的最大区别。

换句话说,有为明喻,没有为暗喻。

谈到暗喻,有必要说说它的两种变体(variety):博喻(sustained metaphor)和延喻(extended metaphor),它们是英语比喻中的特殊类型。

(1)博喻连续使用多个喻体去比喻主体的方法就叫做博喻。

比如:There again came out the second flash, with the spring of a serpent and the shout of a fiend, looked green as an emerald, and the reverberation was stunning.(爆发了第二次闪电,她像蛇一样蜿蜒,如魔鬼般嘶叫,像翠玉般碧绿,轰隆隆震耳欲聋。

)(2)延喻据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解释,延喻即make an initial comparison and then develop it, expanding the author’s idea(作出初次比较再扩展,以延伸作者的意图)。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6、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7、比喻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做、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8、拟人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的描写方法。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9、夸张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

10、衬托衬托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性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让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感人。

以下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大全。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使原本抽象、晦涩的事物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使语言更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借代:用与原义不同的词代替实际的说法,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4. 修辞问答:即反问,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5. 重复:重复一个词或词组,让读者注意到所强调的意义。

6. 排比:用相似或对立的词、词组或句子结构,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节奏感。

7. 对比:用两个或多个事物来做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8. 夸张: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将某一事物描述的极为夸张,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

9. 暗示:通过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自行推理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10. 措辞巧妙:通过精妙的语言运用,让原本平淡的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1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的眼眸。

这句话用了比喻,把女子的眼睛比作一池深水,来表达女子的美丽。

12. 其貌不扬的老汉居然一下子跳跃到了冠军的位置。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老汉变得有血有肉,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13. 吃到了生活的苦头,咀嚼着成功的滋味。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苦头和滋味来代替困难和成功,使语言更加生动。

14. 你认为你能做到吗?这样的问题你肯定回答不出来。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问答的手法,以否定的方式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1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话运用了重复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注意到“可以燎原”这句话的强调。

16. 他像一个鬼魅一样,悄悄地溜掉了。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的形象和鬼魅相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17. 我已经等了你半个世纪,你却还是没有来。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等待的时间夸大到半个世纪,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大全包括比喻、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等。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二、修辞手法详解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例如:明喻:“她的笑容像一朵花。

”暗喻:“她的笑容是花朵般的美丽。

”借喻:“她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花。

”2. 比拟比拟是将一个事物赋予人的情感或行为,或者将人或人的行为赋予给事物,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例如:拟人:“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拟物:“她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跳跃着。

”3. 借代借代是指用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来代替另一个事物的整体或部分,以达到形象表达的效果。

例如:“红领巾来了。

”(用红领巾的特征来代替少先队员)4. 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些特征,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例如:“他激动得眼泪都快流成河了。

”5.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语句来表达相应的意思,以达到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效果。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6. 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语意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例如:“天空是星星的世界,大地是植物的世界,海洋是鱼类的世界。

”7. 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情感,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例如:“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高尔基《海燕》)8. 设问设问是为了强调某个问题或答案,明知故问的一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12种

修辞手法12种

修辞手法12种大家们,以下是常见的十二种的修辞手法,快来学习学习:1. 比喻: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拿来对比,这样能说得更生动嘛,比如说"他这人就是我们班的百科全书"。

2. 拟人:就是把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看起来就更栩栩如生了,比如说"风儿悄悄地拂过我的脸蛋"。

3. 夸张:就是把某个事物描述得夸大或缩小,突出它的特点,比如说"我等了你一辈子"。

4. 对比:就是把两个差距很大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这样那个差距就更明显了,比如说"他从前是个穷光蛋,现在倒好成了大富豪"。

5. 排比:连续用几个结构一样的句子或短语,能增强语气,比如说"我要努力学,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6. 设问:提出个问题但不一定要回答,就是想引导你思考,比如说"难道我们就这样放弃了吗?"7. 反问:提个明知故问的问题,就是要强调某个观点,比如说"这难道不是你的错吗?"8. 对偶:两个结构相似又相互对应的句子或短语,比如"一组一对,同心协力"。

9. 象征:用一个东西代表另一个,一般有深层含义,比如"白鸽象征和平"。

10. 双关:一个词或句子有两重意思,既直接的,又有比喻的,比如"你这文章写得'好',好到我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11. 讽刺:用带讽刺意味的语气去批评或揭露某个人或事,比如"他真是'善良',从不肯为别人付出点什么"。

12. 省略:故意省略掉一些词语或句子,让读者自己去猜,比如"他看了看表,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去干什么?)。

大家看完是不是觉得,这些修辞手法在各种场合都很管用,能让语言更生动有趣,更有力量。

修辞手法常用8种

修辞手法常用8种

修辞手法常用8种8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例句: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2、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公园里的花开了,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3、夸张:夸张的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例句: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母爱是写在脸上的笑容,母爱是日常的唠叨,母爱是彻夜难眠的牵挂。

5、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6、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8、反问:反问是修辞手法,作用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句: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对仗: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6、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7、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
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8、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俗称“打比方”,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包括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暗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借喻: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借代:不直接说出报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

部分带整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具体代抽象:他高烧三天,一点食物都没沾牙。

特征代本体: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专称代统称: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把相关或相似的内容逐一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法。

短语排比: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句子排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之中。

这种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气。

以否定表肯定: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大大的英雄吗?已肯定表否定: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的修辞手法。

连续反复:同一词语紧接着反复出现,中间没有别的词语相隔。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同一词语反复出现,但中间隔着别的语句。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实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伪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对比:把互相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形成鲜明对比的手法。

两个事物的对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一事物两方面对比:自信往往成功,自卑常常失败。

夸张: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而故意作明显扩大或缩小的描写。

故意扩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明显缩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类、相反或相关的内容的一种修辞手法。

九大修辞手法及作用

九大修辞手法及作用

九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一种修饰语言的技巧,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情感更加丰富,并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九大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一种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比喻常常利用平时熟悉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概念,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常见的“他像一只狼一样凶狠”就是用狼来比喻这个人的凶狠,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这个人的可怕。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事物栩栩如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跳舞”中的“跳舞”就是将树叶拟人化,使读者感受到树叶的生动活泼。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突出某种感受或效果,故意把事物的某种特征进行放大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她的泪水可以填满整个大海”中的“填满整个大海”就是夸张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悲伤之情。

四、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中的反问句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使读者更加关注环境问题。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并列结构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加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我爱你,爱你的微笑,爱你的眼睛,爱你的声音”中的排比句式使表达更加生动。

六、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

设问可以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中的设问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七、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的修辞手法。

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增加冲突感。

例如,“黑夜中的星星和白天中的太阳形成鲜明对比”中的对比表达了黑夜和白天的差异,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两者的不同。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名称
特点
三个或Hale Waihona Puke 个以上结构相同、排
意思相关,语 气一致的短语
或句子连接在
比 一起。
类别
短语排比
句子排比
示例
苏州刺绣以色彩鲜艳、图案清晰、 针法细致、形态逼真而驰名中外。
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 声音绘制感情。
注意:在运用这种修辞时,需要注意的是用来构成排比的内容不能重复, 不能互相包含。
5、对 偶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 忍闻。
6、排比
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 ①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②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③ 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 美; ④ 有力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4构思技巧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照应标题、卒章显志、
伏笔铺垫等。
常见修辞手法(9种):
1、比喻 2、 比拟 5、对偶 6、排比
3、借代 4、夸张 7、反问 8、设问 9、反复
1、 比喻
含义: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说明另一 事物。 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 或化冗长为简洁。

两次以上重复相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同开头的段落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
麦……
反复与排比 相似处:是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 二者的区别是: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其修辞作用在于强调突出。 排比着眼于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其修辞作用在于加强气势。 运用反复的句子不一定形成排比,排比句也不一定使用反复的词语。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众所周知,修辞手法的考查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

然而事实上,掌握修辞,不仅能帮助大家在写作方面进行有效表达,改善作文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轻松解答关于诗歌鉴赏和阅读等的题型,提高成绩。

所以,对于中学阶段常考的八种修辞大家务必要掌握清楚。

眼看各种考试即将到来,为了让大家得到该拿的分数,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修辞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多,记得查收!顺便动动你们的小手指,分享给身边更多需要的小伙伴~修辞手法共有12种: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中学阶段掌握其中八种就行。

八种重点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序: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1.反复【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类型】: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2【定义】: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起强调的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 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比拟)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拟人)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比喻)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 计,莫如树人。(排比)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反问) 678、、、飞 花 老流儿师直是在下 园欢三 丁笑千 ,,尺 我鸟,们儿疑是在是花歌银朵唱河。,落(小九草天在)。翩翩(起夸舞张。)(排 拟比 人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比喻 )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比,喻成群地从土里探出 头来。 ( 拟人)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 ___一__条__银_白__的_丝__带_缠__绕_在__村_庄__周_围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天_空__中_挂__着_一__轮__玉_盆__似_的__明_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窗__外_,__风_儿__摇_醒__翠__竹_,__在_窃__窃_私__语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河__水__在_欢__快_地__唱_着__歌_儿__,_一__路_向__前__奔_跑__。_______________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寒_风__呼_呼__地_吹__到_脸__上__,_痛__得_有__如_刀__割_。________________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考_场__上_静__得__连_一__根_针__掉_在__地_上__的_声__音_都__能__听_得__清_清__楚_楚__。_____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___高__粱_笑__得_弯__了_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 着什么。(拟人) 1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比喻) 1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口哨?是田间玩耍的孩 子们。(设问)
14、骆驼是沙漠之舟。(比喻) 15、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 着绣花鞋!(拟人)
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17、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排比)
( 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吗?( 反 问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
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
开始新的生活。( 排比、)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
• 1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
服呢?(

• 20、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 喜地开放着。( )
• 21、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
• 22、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 23、海自己醒了,喘着气,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 眼睛。( )
18、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 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比喻 排比) 19、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比喻) 20、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拟人)
五、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
出来。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一、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童。
比拟
• 分拟人和拟物两种。
• 拟物:把人当物写。用描写物的词语写人,使人 具有物的功能、特性。
• 例句:“大家的心在激烈地跳动,恨不得一下飞 过江去。”
拟人
•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 例句: •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 例句: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对比
• 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对两个方面放在 一起对照比较。
• 作用:更鲜明有力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
• 例句: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
设问
•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 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 为。
反问
•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 答,而答在其中。
•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 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 例句: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引用
•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 高语言表达效果。
___________

• 29、我能忘得了那惊人的场面吗?(

• 30、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了。(

• 31、圆圆的月亮像小玉盘似的挂在天空。(

•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 (2)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 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 ,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对偶
•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 "古诗中。
• 例句: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8、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 9、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 10、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
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 1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 12、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

• 1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
______________
•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 上弹琴。"在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_当作人来 写,它会________________
• (4)"广场上人山人海。"这句话中是对 ______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
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 1、“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 例如:她唱得太像原唱了。 • 2、不能混淆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
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 例如: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
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 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 3、夸张不等于说大话、说假话。 • 4、反问与设问的区别: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 问而不答。
• 24、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
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
哪有这一手呢?(

• 2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 26、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 27、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了。(

• 28、狼的本性能改变吗?不会,决不会。(
• 14、桂子开花十里香。(

• 1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 还穿着绣花鞋。( )
• 16、这庄严的宣告,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天山南北,传 到白水黑山之间,使全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

• 17、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
• 18、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开满了花赶趟儿。 • 2.感时花溅泪,恨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是一 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
•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 读者的联想,加深读者的印象。
• 例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排比
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 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 • 作用: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 语言的感染力。
到四面八方。( 拟 人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
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比 喻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把 漓江的水 比作 无瑕的翡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