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断层解剖和断层CT(下)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b8819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c.png)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腹部CT可以显示以下器官和结构:1.胃:胃位于腹部的上部,位于膈肌之下,是一个呈弯曲状的器官。
腹部CT可以清晰显示胃的形态、位置和大小,帮助医生评估胃的功能和病变。
2.肝脏:肝脏是腹部最大的器官,位于右上腹部。
腹部CT可以显示肝脏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包括肝叶、肝窦、肝小叶等。
此外,腹部CT还可以评估肝脏的血液供应和肿瘤的存在。
3.胆囊和胆管:胆囊是一个位于肝脏下方的袋状结构,储存胆汁。
胆管是将胆汁从肝脏输送到小肠的管道。
腹部CT可以显示胆囊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胆囊和胆管是否存在结石或炎症等问题。
4.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腹部中央的背面器官,主要负责产生胰岛素和消化酶。
腹部CT可以评估胰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帮助检测胰腺炎、胰岛细胞瘤等疾病。
5.肾脏和肾上腺:肾脏是两个位于腹部上部的器官,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电解质平衡。
腹部CT可以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评估肾脏的功能和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异常。
同时,腹部CT还可以显示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6.肠道:腹部CT可以显示小肠和大肠的形态和结构,帮助评估肠壁的异常、梗阻和炎症等情况。
此外,腹部CT还可以检测肠道的病变和肿瘤。
7.脾脏:脾脏是一个位于腹腔左上侧的器官,主要负责过滤血液和免疫功能。
腹部CT可以显示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评估脾血供和是否存在肿瘤等异常情况。
除了以上器官和结构,腹部CT还可以显示腹腔内的血管、淋巴结、神经和腹腔壁等。
腹部CT的图像可以以不同层面、不同方向进行重建和解剖观察,有助于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手术规划。
总而言之,腹部C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显示腹部各种器官和结构的解剖情况,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腹部疾病。
在进行腹部CT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遵守医生的指示,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腹部断层解剖第四节腹部冠状断层解剖ppt课件
![腹部断层解剖第四节腹部冠状断层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921c6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7.png)
指肠水平部及十 胆囊
二指肠空肠曲的 幽门窦
断面。幽门窦及 胃体下方有横结
横结肠
肠断面。右髂窝 内有升结肠,左 侧部有降结肠和 乙状结肠。
回肠
升结 肠
肝中间静脉
十二指肠
腹主动脉
肝左静脉 胃体 胰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 肠
三、经胰的冠状断层
腹壁结构如 上一层面。
肝门静 脉左支
肝中间静脉
腰大肌外侧
胆囊
左心室
肝左静脉 胃体 横结肠 空肠
一、经胃角切迹的冠状断层
两侧腹壁的 断面,上部 可见第8—10 肋骨的断面, 下面可见腹 外斜肌、腹 内斜肌和腹 横肌的断面。
肝圆韧 带裂
幽门窦
回肠
左心室
肝左静脉 胃体 横结肠 空肠
1 5
6
8
2 7
3 4
11
10
9 12
13
经胃角切迹的冠状层面 CT(增强)
1.右肺中叶 2.右心室 3.左心室 4.左肺下叶 5.肝右叶 6.肝圆韧带裂 7.肝左叶 8.胃窦 9.角切迹 10.胃体 11.膈 12.横结肠 13.空肠
四、经腹主A和下腔V的冠状断层 肝右静脉
肝门静
食管
脉右支
下腔静脉
胆囊 胃
十二指 肠上部
脾
幽门管
胰头
空肠
横结肠
回肠
降结肠
升结 肠
十二指 肠水平 部
腹主动 脉
乙状结 肠
5、胰体与脾之间有胃底的断面,其左下方为脾的断面。脾下方有结肠左曲及降结 肠的断面。脾与腹主A之间有空肠断面。
1
2
3
5
4
6
7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d9cad0b6294dd88d1d26b2a.png)
胰体
胰尾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脾静 脉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正常胰腺CT对比增
强扫描
下腔 静脉
肝右 叶
胰头 脾静 脉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正常胰腺CT对比增
强扫描
腹主 动脉 肠管
脾
胰腺
胃 肝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胆囊
胃 胰腺
肝
脾
右肾
下腔 腹主 静脉 动脉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胆囊
胃 胰腺
肝
下腔
炎 CT平扫
脾
肾前筋 膜增厚
胆囊
胃 胰腺
肝
下腔 右肾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渗出性胰腺炎 CT平扫
脾
肾前筋 膜增厚
胆囊 增大
胰腺 扩张 胃 胰管
肝
左肾 静脉
脾
右肾
右肾 腹主 静脉 动脉
左肾
慢性胰腺炎CT增强 扫描示:胰管扩张
肝右 叶
肝左 叶 胰腺
肝癌CT平扫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边缘 不平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内见结节状、 团块状低密度癌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癌灶增强, 密度增高
肿瘤 假包膜
瘤内坏 死部分 呈更低 密度
静脉 早显
肿瘤 血管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肝内 癌灶不均匀增强,密度增高,其内见肿瘤 坏死部分不强化,呈更低密度。
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壁稍厚。
胰
肝
肾
静脉
肾 腹主动脉
胆囊
肠管
胰
结 石
腹 水
肝
慢性胆囊炎CT平扫示: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后壁见一类椭圆形高密度结石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09b4228d1711cc7930b71693.png)
左右房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 窗(八) - 解剖图片
30
心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窗(九) - 解剖图片
31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一〕 - 解剖图片
32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二〕 - 解剖图片
33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三〕 - 解剖图片
34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四〕 - 解剖图片
室 ❖ 7、枕内嵴
❖ 8、颞肌
075第15断层
75
076第16断层
❖ 1、鼻中隔
❖ 2、上颌窦
❖ 3、蝶窦
❖ 4、三叉N节
❖ 5、枕骨
❖ 6、颞骨岩部
❖ 7、小脑中脚
❖ 8、第四脑室
❖ 9、脑桥小脑 角池
❖ 10、第7、8 对脑N
❖ 11、颞下回
❖ 12、颞肌
❖ 13、颧骨
76
093
❖ 1、第1胸肋 结合
274 第2断层
❖ 1、右髂总
V
❖ 2、右髂总
A
❖ 3、左髂总
V
❖ 4、左髂总
A
❖ 5、S1椎体
❖ 6、髂肌
❖ 7、臀中肌
❖ 8、骶后正
106
❖ 1、右髂 总A、V
❖ 2、左髂 总A、V
❖ 3、骶管
275 第3断层
107
❖ 1、右髂总 A、V
❖ 2、左髂总 A、V
❖ 3、骶前孔
❖ 4、臀中肌
❖ 5、臀大肌
❖ 5、左肾A、 V
❖ 6、左肾V
❖ 7、十二指 肠大乳头
❖ 8、胰头
❖ 9、升结肠
102
186 第16断层,经左、右肾V
❖ 1、胰头
❖ 2、胰钩突
断层解剖学之腹部冠状面矢状面
![断层解剖学之腹部冠状面矢状面](https://img.taocdn.com/s3/m/c47e091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8.png)
十一、
3、右前叶 7、盲肠 8、回肠 14、升结肠 15、结肠右曲 17、右后叶 18、肝右静脉
小结
一、掌握内容
1、结合腹部冠状断面上肝段划分的相关结构辨认肝段。 2、在腹部冠、矢状断面上辨认胃、胰、脾、肾、肾上腺
以及大血管等。
二、熟悉内容
1、空、回肠的位置形态 2、各分部结肠的位置形态
三、了解内容
1、左心室 2、左外叶上段 3、肝左静脉 4、左外叶下段 5、胃 6、横结肠 11、腹横肌 13、左内叶 15、右心室
二
1、左外叶 2、胃 stomach 3、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 4、5、空肠 jejunum 6、肝左静脉 left hepatic v. 7、左内叶 8、肝圆韧带裂 9、幽门窦 10、回肠 ileum 11、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
幽门窦 pyloric antrum、胃底 fundus of stomach
胆囊 gall bladder 胰 pancreas 脾 spleen 肾 kidney 肾上腺 suprarenal gland
共8个层面
第五节 腹部冠状断面
腹部冠状断面以腋中线为标准平面,以2cm层厚向前后断层。
1、左心室 left ventricle 2、左外叶上段 3、肝左静脉left hepatic v. 4、左外叶下段 5、胃stomach 6、横结肠transverse colon 7、肝圆韧带裂 8、左内叶 9、膈 10、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
7、腰动脉
8、左髂总动脉
9、左髂总静脉 10、空肠
11、横结肠 12、幽门窦
13、十二指肠水平部
14、左外叶下段 15、胰
16、脾静脉
头颈胸腹断层解剖
![头颈胸腹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f3da7678f46527d3240ce041.png)
6.经环状软骨下缘横断层面
1.经甲状软骨上方横断层面
会厌 甲状软骨上角 颈内动脉 胸锁乳突肌
下颌下腺
喉咽
颈外动脉 颈内静脉
横突孔
经甲状软骨上方横断层面
会厌
喉咽
颈内动脉
喉前庭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椎动脉 脊髓
颈内静脉
胸锁乳突肌
2.经甲状软骨上缘横断层面
甲状软骨上缘 喉咽 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 喉前庭
楔前叶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12. 经距状沟中部的冠状层面
楔前叶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
13. 经距状沟后部的冠状层面
上矢状窦
距状沟
枕颞外侧回
(二)冠状断层MRI
三、头部的矢状断面解剖及影像
1. 经头部正中的矢状层面
2. 经尾状核体的矢状层面
上颌窦
颞肌 翼外肌 枕骨基底部
头夹肌 头半棘肌
延髓
15. 经小脑扁桃体的横断层面
上颌窦 延髓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头半棘肌
小脑扁桃体
16. 经下鼻甲的横断层面
颈内动脉
鼻咽
颈内静脉
头夹肌
头半棘肌
17. 经寰枕关节的横断层面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头夹肌
头半棘肌
18. 经寰枢关节的横断层面
椎动脉
脊髓
二、头部的冠状断面解剖及影像
中央前回 内囊 豆状核壳 苍白球 海马 颈内动脉 横窦 侧脑室下角
4. 经豆状核壳的矢状层面
中央前回 额中回 额下回 岛叶
中央后回
侧脑室三角
豆状核壳
颞极 颈内动脉
海马
横窦
5. 经鼓室的矢状层面
中央前回 额中回 额下回 外直肌 下斜肌 上颌窦
腹部断层解剖
![腹部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68790a6d48d7c1c708a1452d.png)
腹部横断面共有15个,可分上腹部和下腹部两部分。
上腹部由第1~8横断面组成,有肝、胆、胰、脾、肾和肾上腺等器官的断面。
下腹部由第9~15横断面组成,主要为肠管的断面。
1.第1横断面平第10胸椎体的断面,肝和胃被剖开,左、右半肝均显示。
下腔静脉位于左、右半肝分界处的后缘,其直径为2.0cm 。
下腔静脉右缘有肝静脉的右后缘交汇入,直径约0.8cm 。
下腔静脉前方有从前外向后内走行管径较细的肝中间静脉。
下腔静脉左缘有肝的尾状叶,较小,其左侧有静脉韧带裂。
肝断面周围有膈肌的断面。
在肝左叶前方有心尖及心包的断面。
在肝左叶后方、有膈的食管裂孔及食管,其直径为1.5cm 。
在食管后方、第10胸椎体前方左侧有胸主动脉的断面,直径约1.5cm ,在该动脉两侧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在肝左叶和心尖左侧有胃底的剖面。
在该层断面周围,膈肌上方有右肺中叶、下叶及左肺舌叶和下叶的断面。
第10胸椎体后有椎管、内容脊髓。
在棘突两侧有竖脊肌,其后有斜方肌。
在该肌外侧有背阔肌、其深面有前锯肌。
肋骨之间有肋间肌。
第10胸椎横突与第10肋骨形成肋横突关节。
向外、向前依次为第9肋骨、第8肋骨、第7肋骨、第6肋骨及第5肋骨的断面,在胸廓前部有第5肋软骨与第5肋骨相接,第5肋软骨有较长的断面,其内侧有圆形较粗的第6肋软骨,最内侧有较小而圆的第7肋软骨断面。
在第7肋软骨后内方有胸骨体下端的断面。
腹部第1层横断面 腹部的横断面2.第2横断面该断面平第10胸椎体下方椎间盘的断面,该断面右侧被肝所占据;左侧被胃所充满,周边残留左、右肺下缘及膈肌的断面。
胸壁仍然由第10~5肋骨断面、肋间肌和第5~7肋软骨、胸骨体下端断面所围成。
椎间盘后方有椎管,内有脊髓及被膜,椎管后壁两侧有关节突关节的断面,显示窄而横行的关节腔。
在椎极后方、棘突两侧有竖脊肌、斜方肌。
胸壁外后方有背阔肌与前锯肌。
肝的断面中部有由前外向后内斜行的肝中间静脉,分肝为左、右半肝。
肝中间静脉直径约0.5cm ,其后内方有下腔静脉断面,直径为2.2cm ,其位于左右半肝分界处的后缘。
(完整word版)人体断层解剖学
![(完整word版)人体断层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9730e2e35022aaea998f0fba.png)
断层解剖学解剖学教研部实用断层影像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重要分支。
目前,人体断层解剖学已成为识别多种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基础科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科学,属于应用解剖学范畴。
本世纪70年代以来B超、CT、MRI和ECT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给断层解剖学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
要想提高医学影像的分析能力和诊断准确率,应具有扎实的断层解剖学基础,否则将无法胜任用现代化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临床工作。
因此,学习和研究断层解剖学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基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需要,我们利用自制的实物标本和CT图像、MRI图像,制作了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视听教材。
由于本学科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以求改进和进一步完善。
(一)颅脑部断层影像解剖(1)颅脑正中矢状断面(图1):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六个部分组成,通常,中脑、脑桥、延髓合称脑干。
胼胝体分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和胼胝体压部,透明隔,第三脑室,前下方有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是视交叉周围的蛛网膜下池。
脚间池是大脑脚之间的蛛网膜下池,交叉池和脚间池合称鞍上池,鞍上池向下与脑桥池相续,内有基底动脉。
第三脑室后方分别有中间帆腔、松果体、大脑大静脉池、中脑四叠体,背侧有四叠体池,向上与大脑大静脉池相续。
小脑幕位于小脑与端脑枕叶之间,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
枕大池也称为小脑延髓池。
颅脑正中矢状层面MRI图像: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胼胝体,胼胝体膝,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脚间池,脑桥池,中间帆腔,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四叠体池,第四脑室,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小脑幕,枕大池,位于延髓、小脑与枕鳞之间。
腹部断层解剖及注意点
![腹部断层解剖及注意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3e4588b9d528ea81c77984.png)
(五) 肝门平面在腹部横断层面中的标志意义
腹腔结构配布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平面 紧邻该平面下方的是胆囊、左肾、胰体和网膜孔等首次出 现的层面
肝的断面逐渐缩小,肝内管道明显变细 右段间裂出现的平面
第3 肝门的标志平面
识别肝左、右管的重要平面
二、胰的横断面解剖学特点
1.胰头
胰右端的膨大部分, 横断层面上呈圆形或椭 圆形,胰头右侧的十二 指肠降部及其后方的下
肝胰壶腹括约肌
三、肾、肾上腺和脾
(一) 肾
1. 肾kidney 的形态
实质性器官,形似蚕 豆,左右各一。 可分上、下两端,内、 外两缘,前、后两面。
内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血管和肾盂等结构出入的部 位。 出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
2.肾的位臵和毗邻
成年人的两肾位于腹膜后间 隙、脊柱两旁,呈“八”字形排 列,通常为左高右低。 左肾在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左三角韧带
4)右三角韧带
(2)胃的韧带
1)肝胃韧带 2)胃脾韧带
3)胃结肠韧带
4)胃膈韧带
(3)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3)膈脾韧带
(二)腹膜隐窝和陷凹
腹后壁的隐窝 :十二指肠上隐窝 、十二指肠下 隐窝 、肝肾隐窝等 男性 直肠膀胱陷凹 盆腔的陷凹 女性 直肠子宫陷凹 膀胱子宫陷凹
2. 胰的分型
一般型 约占74%,分型标准:胰头低于胰体,而胰体又低
于胰尾;在连续横断层面上,各断面只切到一部分胰组织。
特殊型 约占26%,分型标准:胰头、体、尾部在冠状位上
的位臵高低顺序反常或胰腺外形上的畸形;在连续横断层
腹部横断层
![腹部横断层](https://img.taocdn.com/s3/m/6e0f2898d4d8d15abe234e23.png)
Superior-caudate lobe of liver
Inferior-superior part of duodenum
Anteriorly-free border of hepatodudenal ligament
Posteriorly-peritoneum covering the inferior vena cava
或其上、下平面,出肝注入下腔静脉。
6,是识别肝左、右管的关键平面,肝门静脉分叉部的前方, 可见肝左右管的断面,影像学上多用此判断肝内肝管是否 扩张。
The peritoneum 腹膜
Rather complicated
Peritoneal cavity 腹膜腔
Potential space between the parietal and visceral layer of peritoneum
stomach with another viscus
Lesser omentum 小网膜
Greater omentum 大网膜
Lessor omentum 小网膜
Omental foramen Winslow孔 网膜孔
Behind the right border of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腹部横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of the Abdomen
第二肝门平面
多位于第10胸椎体上份水平,以肝左、中、 右静脉出肝并汇入下腔静脉为其特征。食 管裂孔多居此平面。此平面对于肝叶、肝 段的划分,了解肝静脉的汇合形式及肝静 脉插管等有重要意义。
肝门平面
正常腹部CT图谱
![正常腹部CT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d8b31216227916888486d77f.png)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粗箭:门静脉 细箭:肝总管 箭头:肝动脉
注:肝内胆管及肝总管扩张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1. 2.
3.
4. 5.
6.
7. 8.
9.
脾动脉 肝动脉 胰 门静脉 下腔静脉 肝总管 肝圆韧带裂 肝左叶 肝尾叶
注:门静脉与肝动脉呈水平走行。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主动脉 2. 腹腔动脉 3. 脾动脉 4. 肝动脉 5. 门静脉 6. 下腔静脉 箭:肝总管
1.
注:本例肝总管扩张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粗箭:门静脉 细箭:肝总管 箭头:肝动脉
男性盆腔.精囊水平轴位切面CT图
1. 2. 3.
膀胱 精囊 直肠
注:直肠内充盈 液体和气体
腰椎轴位切面CT图 (经椎弓根下部层面)
1.椎体 2.椎弓根 3.椎板 4.棘突 5.横突 6.椎管 7.椎体基底静脉
肝内门脉轴位切面人体标本图
RPV:门脉右支 LPV:门脉左支
门脉及其分支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图
1. 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 2. 脾静脉 3. 门脉主干 4. 门脉左支 5. 门脉左支脐部 6. 门脉右支 7. 门脉右前上支 8. 门脉右后上支 9. 门脉右后下支 注:本例门脉高压,故门 脉及其分支、胃冠状静 脉与脾静脉均呈不同程 度的扩张状态。
以肝静脉为解剖标志的肝叶段划分:
第二肝门超声图
3.肝左叶前外侧段 4.肝左叶内侧段(方叶) 7.肝右叶后上段 8.肝右叶前上段
注:1.肝左叶内外侧段以肝左静脉为界。2.肝右叶前上段与后上段以 肝右静脉为界。3.肝左右叶以肝中静脉为界。4.肝左叶前外侧段又叫 外侧下段,后外侧段又叫外侧上段。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在后 上方,一个在前下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位断层标本腹腔动脉(4)左隔脚(5)右隔脚(6)下腔静脉(7)钩突(8)肠系膜上静脉(9)脾静脉(10)肝门静脉(11)胰体(12)胰颈(13)胰头(14)胰十二指肠上动脉(15)胆总管(l6)十二指肠降部(l7)肝右叶(18)胆囊体(19)横结肠(20)胃幽门部(21)空肠(22)降结肠(23)左肾(24)肾窦(25)左肾上腺(26)右肾(27)第1腰椎(28)脊髓(29)马尾(30)竖脊肌(31)背阔肌(32)腹外斜肌(33)腹直肌性)轴位断层标本动脉(4)左隔脚(5)右隔脚(6)下腔静脉(7)钩突(8)肠系膜上静脉(9)脾静脉(10)肝门静脉(11)胰体(12)胰颈(13)胰头(14)胰十二指肠上动脉(15)胆总管(l6)十二指肠降部(l7)肝右叶(18)胆囊体(19)横结肠(20)胃幽门部(21)空肠(22)降结肠(23)左肾(24)肾窦(25)左肾上腺(26)右肾(27)第1腰椎(28)脊髓(29)马尾(30)竖脊肌(31)背阔肌(32)腹外斜肌(33)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左肾动脉(5)左肾静脉(6)右肾动脉(7)肠系膜上动脉(8)肠系膜上静脉(9)胰头(l0)钩突(11)胆总管(12)下腔静脉(13)有肾静脉(14)右肾(15)左肾(l6)肾皮质(17)肾锥体(18)肾柱(19)肾窦(20)肝右叶(21)右肋隔隐窝(22)胆囊底(23)结肠有曲(24)十二指肠降部(25)横结肠(26)空肠(27)降结肠(28)腰大肌(29)腰方肌(30)第1腰椎(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直肌(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左肾动脉(5)左肾静脉(6)右肾动脉(7)肠系膜上动脉(8)肠系膜上静脉(9)胰头(l0)钩突(11)胆总管(12)下腔静脉(13)有肾静脉(14)右肾(15)左肾(l6)肾皮质(17)肾锥体(18)肾柱(19)肾窦(20)肝右叶(21)右肋隔隐窝(22)胆囊底(23)结肠有曲(24)十二指肠降部(25)横结肠(26)空肠(27)降结肠(28)腰大肌(29)腰方肌(30)第1腰椎(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肾门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肾静脉(3)左肾动脉(4)右肾静脉(5)右肾动脉(6)肾窦(7)肾盂(8)肾大盏(9)肾小盏(10)左肾(11)右肾(12)下腔静脉(13)钩突(14)肠系膜上动脉(15)肠系膜上静脉(16)胰头(17)十二指肠降部(l8)肝有叶(19)升结肠(20)横结肠(21)大网膜(22)空肠(23)肠系膜(24)肠系膜根(25)降结肠(26)第1~2腰椎间盘(27)左隔脚(28)右隔脚(29)腰大肌(30)腰方肌(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内斜肌(35)腹横肌(36)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肾门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肾静脉(3)左肾动脉(4)右肾静脉(5)右肾动脉(6)肾窦(7)肾盂(8)肾大盏(9)肾小盏(10)左肾(11)右肾(12)下腔静脉(13)钩突(14)肠系膜上动脉(15)肠系膜上静脉(16)胰头(17)十二指肠降部(l8)肝有叶(19)升结肠(20)横结肠(21)大网膜(22)空肠(23)肠系膜(24)肠系膜根(25)降结肠(26)第1~2腰椎间盘(27)左隔脚(28)右隔脚(29)腰大肌(30)腰方肌(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内斜肌(35)腹横肌(36)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乳头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下腔静脉(5)左肾(6)右肾(7)肾盂(8)肾窦(9)肾皮质(10)肾髓质(11)肝有叶(12)升结肠(13)十二指肠降部(14)十二指肠乳头(15)胰头(16)钩突(17)肠系膜上静脉(18)肠系膜上动脉(19)十二指肠升部(20)肠系膜根(21)横结肠(22)空肠(23)降结肠(24)第2腰椎(25)腰大肌(26)腰方肌(27)竖脊肌(28)腹外斜肌(29)腹内斜肌(30)腹横肌(31)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乳头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下腔静脉(5)左肾(6)右肾(7)肾盂(8)肾窦(9)肾皮质(10)肾髓质(11)肝有叶(12)升结肠(13)十二指肠降部(14)十二指肠乳头(15)胰头(16)钩突(17)肠系膜上静脉(18)肠系膜上动脉(19)十二指肠升部(20)肠系膜根(21)横结肠(22)空肠(23)降结肠(24)第2腰椎(25)腰大肌(26)腰方肌(27)竖脊肌(28)腹外斜肌(29)腹内斜肌(30)腹横肌(31)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水平部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十二指肠降部(4)十二指肠水平部(5)十二指肠升部(6)肠系膜上动脉(7)肠系膜上静脉(8)左肾(9)左输尿管(10)肾窦(11)右输尿管(12)右肾(13)升结肠(14)肝右叶(15)横结肠(16)空肠(17)肠系膜(18)降结肠(19)第2腰椎(20)腰大肌(21)腰方肌(22)竖脊肌(23)腹外斜肌(24)腹内斜肌(25)腹横肌(26)腹白线(27)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水平部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十二指肠降部(4)十二指肠水平部(5)十二指肠升部(6)肠系膜上动脉(7)肠系膜上静脉(8)左肾(9)左输尿管(10)肾窦(11)右输尿管(12)右肾(13)升结肠(14)肝右叶(15)横结肠(16)空肠(17)肠系膜(18)降结肠(19)第2腰椎(20)腰大肌(21)腰方肌(22)竖脊肌(23)腹外斜肌(24)腹内斜肌(25)腹横肌(26)腹白线(27)腹直肌腹部肾脏下极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左肾下端(5)下腔静脉(6)有输尿管(7)右肾下端(8)升结肠(9)十二指肠水平部(10)横结肠(11)小肠(12)肠系膜(13)降结肠(14)腰大肌(15)腰方肌(16)第3腰椎(17)竖脊肌(18)腹外斜肌(19)腹内斜肌(20)腹横肌(21)腹直肌(22)大网膜腹部肾脏下极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左肾下端(5)下腔静脉(6)有输尿管(7)右肾下端(8)升结肠(9)十二指肠水平部(10)横结肠(11)小肠(12)肠系膜(13)降结肠(14)腰大肌(15)腰方肌(16)第3腰椎(17)竖脊肌(18)腹外斜肌(19)腹内斜肌(20)腹横肌(21)腹直肌(22)大网膜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下腔静脉(5)有输尿管(6)升结肠(7)回肠(8)空肠(9)肠系膜(10)肠系膜根(11)降结肠(12)腰大肌(13)第3~4腰椎间盘(14)竖脊肌(15)腹外斜肌(16)腹内斜肌(17)腹横肌(18)腹直肌(19)脐(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下腔静脉(5)有输尿管(6)升结肠(7)回肠(8)空肠(9)肠系膜(10)肠系膜根(11)降结肠(12)腰大肌(13)第3~4腰椎间盘(14)竖脊肌(15)腹外斜肌(16)腹内斜肌(17)腹横肌(18)腹直肌(19)脐腹部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左骼总动脉(2)左骼总静脉(3)左输尿管(4)生殖腺动、静脉(5)右骼总动脉(6)右骼总静脉(7)右输尿管(8)肠系膜(9)肠系膜根(1)回肠(11)升结肠(12)阑尾(13)空肠(14)降结肠(15)腰4~5椎间盘(16)第5腰椎(17)腰大肌(18)腰方肌(19)竖脊肌(20)腹外斜肌(21)腹内斜肌(22)腹横肌(23)腹直肌腹部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左骼总动脉(2)左骼总静脉(3)左输尿管(4)生殖腺动、静脉(5)右骼总动脉(6)右骼总静脉(7)右输尿管(8)肠系膜(9)肠系膜根(1)回肠(11)升结肠(12)阑尾(13)空肠(14)降结肠(15)腰4~5椎间盘(16)第5腰椎(17)腰大肌(18)腰方肌(19)竖脊肌(20)腹外斜肌(21)腹内斜肌(22)腹横肌(23)腹直肌标本(3)左输尿管(4)左骼内动脉(5)左骼外动脉(6)乙状结肠系膜根(7)右输尿管(8)右骼总动脉(9)右骼总静脉(10)右骼内动脉(11)右骼外动脉(12)盲肠(13)回盲瓣(14)回肠末端(15)阑尾(16)回肠(17)空肠(18)肠系膜根(19)乙状结肠(20)第5腰椎(21)第5腰神经(22)椎管(23)有腰大肌(24)竖脊肌(25)骼峪上缘(26)腹外斜肌(27)腹内斜肌(28)腹横肌断层标本(3)左输尿管(4)左骼内动脉(5)左骼外动脉(6)乙状结肠系膜根(7)右输尿管(8)右骼总动脉(9)右骼总静脉(10)右骼内动脉(11)右骼外动脉(12)盲肠(13)回盲瓣(14)回肠末端(15)阑尾(16)回肠(17)空肠(18)肠系膜根(19)乙状结肠(20)第5腰椎(21)第5腰神经(22)椎管(23)有腰大肌(24)竖脊肌(25)骼峪上缘(26)腹外斜肌(27)腹内斜肌(28)腹横肌后序1、本ppt为综合各家图片后由青岛大学2011级肝胆外科研究生整理而成,为提倡资源分享,特设一定的财富币。
2、本ppt的断层解剖图片主要来自于“影像园”网站,断层CT图片主要来自贡献者:sz15b 的百度文档。
3、由于上传大小有限制,故本ppt分上、下两部分4、望天下良医一生平安。
5、QQ:179351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