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手机成瘾的背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合理使用移动设备

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合理使用移动设备

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合理使用移动设备引言:如今,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往往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针对手机依赖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针对合理使用移动设备的心理健康教案,并对教案进行反思。

一、教案: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手机依赖的问题,掌握合理使用移动设备的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1. 引入- 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手机在你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手机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 认识手机依赖问题- 分析手机依赖的表现:整天沉迷于手机、无法离开手机、无法集中注意力等。

- 引导学生思考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3. 分享案例- 邀请有手机依赖问题的学生或自愿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 引发学生对手机依赖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4. 影响手机依赖的因素- 分析社交媒体、游戏应用等对手机依赖的促进作用。

- 引导学生了解广告、同伴压力等因素对使用手机的诱惑。

5. 合理使用移动设备的方法- 引导学生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如限定使用时间、禁止使用手机的场所等。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和社交互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6. 学习调节情绪- 介绍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运动、阅读、与家人交流等。

- 鼓励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7. 观看相关视频- 推荐一些关于手机依赖、心理健康等主题的视频资源,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8. 讨论和总结-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表达对这次教育的收获和思考。

- 总结讨论结果,强调合理使用移动设备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案反思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手机依赖问题,并掌握合理使用移动设备的方法,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引入问题、分享案例、讨论因素、介绍方法等一系列步骤,学生能够在参与教育过程中提高对手机依赖问题的认识和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手机成瘾心理健康教案7篇

手机成瘾心理健康教案7篇

手机成瘾心理健康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手机成瘾心理健康教案7篇教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学科要求,设计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有了教案使教师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手机成瘾心理健康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理健康手机成瘾教案

心理健康手机成瘾教案

心理健康手机成瘾教案心理健康手机成瘾教案范文(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健康手机成瘾教案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手机成瘾教案范文(通用6篇)1教育目的: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重点: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难点: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教学过程:(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

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

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

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

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

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

中学生放下手机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中学生放下手机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中学生放下手机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育目标1. 让学生们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对心理健康的潜在危害。

2. 培养学生们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与娱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们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减少对虚拟社交的依赖。

##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手机使用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们的手机使用习惯。

- 分析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注意力分散、焦虑、抑郁等。

### 第二部分: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讲解手机过度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性。

- 分享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

### 第三部分:健康使用手机的策略- 教授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计划。

- 推广“数字排毒”概念,鼓励学生定期进行。

### 第四部分: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强调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举办角色扮演等活动。

- 开展团队合作游戏,增强同学间的直接互动。

## 教学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

- 结合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 安排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情景剧等,加深学生的理解。

## 教学评估- 通过课后反馈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手机使用习惯是否有所改变。

-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测试,监测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

## 教案实施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沉迷手机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阐述手机过度使用的心理影响及其后果。

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手机使用情况,并分享感受。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手机使用计划,并进行模拟执行。

5.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不同社交场景,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人际交流。

6.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程要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7.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加强家校联系。

手机依赖心理课教案

手机依赖心理课教案

手机依赖心理课教案教案标题:手机依赖心理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手机依赖心理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手机依赖心理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 掌握应对手机依赖心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1. 理解手机依赖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机制;2. 分析手机依赖心理对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影响;3. 学习应对手机依赖心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1. 分析手机依赖心理对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影响;2. 提供有效的应对手机依赖心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视频或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手机依赖心理的定义和特征;2. 引发学生对手机依赖心理的思考,例如:“你们身边有人对手机有很强的依赖吗?你们自己是否也有这种情况?”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手机依赖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机制,例如社交焦虑、自我肯定需求等;2. 分析手机依赖心理对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影响,例如注意力分散、沉迷社交媒体等。

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一些手机依赖心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心理原因和影响;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帮助这些人应对手机依赖心理,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方法与策略(15分钟):1. 分享有效的应对手机依赖心理的方法和策略,例如设定手机使用时间限制、培养兴趣爱好等;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手机依赖心理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并提出改进的想法;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手机使用情况,提供帮助和支持。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手机依赖心理的个人观察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手机依赖心理对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评估学生对手机依赖心理的理解和应对方法的掌握程度;3. 评估学生在个人观察和反思中的思考深度和改进计划的可行性。

过度使用手机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

过度使用手机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

过度使用手机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一、导言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度依赖手机,甚至出现严重的手机依赖症,给个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手机并保护心理健康,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育目标1. 了解过度使用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学习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4. 意识到手机的使用要适度,倡导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过度使用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结合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3. 运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4. 通过讲座和讨论的方式宣传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

四、教学步骤第一阶段:了解过度使用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展示一些与过度使用手机相关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2. 分组讨论,并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第二阶段:学习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1. 分组讨论手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介绍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如合理安排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等;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并记忆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阶段: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场景,如与陌生人交谈、与朋友聚会等;2. 教师进行观察和点评,引导学生改进并提高社交技能。

第四阶段: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1. 邀请专家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讲座,介绍移动设备的正确用法和科学合理的使用原则;2.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的心得和体会;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教学内容: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避免只讲理论而忽略实践;3. 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并达到预期效果;4.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高中英语_Smart Phone Addictio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英语_Smart Phone Addictio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Smartphone AddictionLearning Aims:1.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2. To learn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use them to express yourself3. To learn more about smart phone addictionI. Lead-inWatch a short video then answer some questions.II. Fast reading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 paragraphPara. 1: An app-MomentPara. 2: The signs of “always on” stressPara. 3: The effects of “always on” stressPara. 4&5: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mart phonesIII. Careful reading1.Read paragraph 3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1). Why did Kevin Holesh develop the app-Moment?(2). What’s the function of Moment?2. Read paragraph 3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1) What’s Dr. Christine Grant’s attitude toward “always on” culture?A. ConfusedB. PositiveC. DoubtfulD. Critical(2) According to paragraph 5, a greater amount of data means_______A. we will become less productiveB. we can make a decision more quicklyC. we will be equipped with more knowledgeD. we can work more quickly3. Sentence appreciationThis is leading to a sort of decision paralysis and is creating more stress in the workplace because people have to receive a broader range of data and communications which are often difficult tomanage.译:这将导致一种决策瘫痪和在职场中会制造出更多的压力,因为人们不得不接受更广泛的数据和信息,而且这些信息通常都是很难处理的。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精选6篇)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精选6篇)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让学生加强对不良网上内容的抵抗力。

3、正确对待互联网,做健康阳光青年。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提高网络自制力,让学生有节制的上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

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

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迷恋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在网吧、走向犯罪道路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认识网瘾,拒绝网瘾1. 网瘾是什么“网瘾”可谓互联网成瘾综合征。

即对现实生活冷漠,而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爱、信息等沉溺、痴迷。

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行为发展的终结。

心理学认为网瘾是一种精神病;而心理老师认为网瘾是正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特例除外)。

网瘾具体可分为网络交际瘾、网络色情瘾、网络游戏瘾、网络信息瘾和网络赌博瘾等类型。

2、网瘾的危害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

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重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

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影响。

过度依赖手机教案反思

过度依赖手机教案反思

过度依赖手机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减少手机依赖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过度依赖手机对学习和社交的负面影响。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学生减少手机依赖的实用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1.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过度依赖手机的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手机在学习和社交中的合理使用方式。

3. 分享减少手机依赖的实用策略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段有关手机依赖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过度依赖手机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社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探究: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手机依赖的原因和对学习、社交的负面影响。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解决:5. 引导学生思考手机在学习中的合理使用方式:例如,设置专注时间、禁用通知等。

6. 分享减少手机依赖的实用策略和方法:例如,培养其他兴趣爱好、限制使用时间、与他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等。

7. 学生个人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减少手机依赖的个人行动计划,并鼓励他们互相监督和支持。

总结:8. 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行动计划,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

9. 强调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社交中寻找更多平衡。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个人行动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情况。

教学资源:1. 视频或图片素材关于手机依赖的案例和影响。

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问题和材料。

3. 减少手机依赖的实用策略和方法的资料。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行一周的手机使用记录,分析自己的使用习惯,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2. 组织学生进行手机禁用日活动,鼓励他们在一天内尽量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与学生需求相符?2. 教学步骤是否有足够的引入和解决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 教学资源是否充分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思考?4. 教学评估是否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行动?5. 是否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的学生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上是一个针对过度依赖手机的教案反思,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需求,可以对教案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防止网络沉迷教育教案及反思

防止网络沉迷教育教案及反思

防止网络沉迷教育教案及反思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沉迷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为了引起大家对网络沉迷的重视,并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教案将就如何预防和解决网络沉迷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问题分析1. 影响学习和工作:网络上琳琅满目的信息和诱惑让人们容易走神,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2. 身体健康受损: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容易导致眼睛疲劳、颈椎病等健康问题。

3. 社交关系疏远:过度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容易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导致社交关系疏远。

三、预防网络沉迷的措施1. 培养健康的上网习惯:a) 规定时间: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网络。

b) 自律约束:少逛无意义的网站,控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时间。

c) 有效安排:将上网时间与学习、工作、娱乐等活动合理结合,避免网络占据太多时间。

2. 积极参与现实生活:a) 丰富课外活动:多参加体育、艺术、社团等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

b) 加强社交: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宽社交圈子,培养与他人的面对面交往能力。

3. 健康使用电子设备:a) 控制使用时间: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b) 保护视力:定期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

c) 保持正确姿势:使用电脑时,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颈椎病等健康问题。

四、解决网络沉迷的措施1. 提高自我认识:a) 意识到问题:认识到自己存在网络沉迷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

b) 制定目标: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解决目标。

2. 寻求帮助:a) 倾诉:与身边亲友分享自己的困境,寻求理解和支持。

b) 听从意见: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虚心接受他们的帮助。

c) 寻求专业辅导:如果问题严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 与他人合作:a) 组建小组:与志同道合的人组建网络沉迷解决小组,共同支持和监督。

手机上瘾_教学设计方案

手机上瘾_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手机上瘾的危害,提高对手机使用的正确认识。

2.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3. 帮助学生克服手机上瘾,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教学对象初中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手机上瘾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手机上瘾的现象。

(2)提问:你们身边有没有手机上瘾的人?他们有哪些表现?2. 讲解手机上瘾的危害(1)影响身心健康: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失眠等问题。

(2)影响人际关系:过度依赖手机,忽视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影响学习:沉迷手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未来发展。

3. 分析手机上瘾的原因(1)好奇心: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容易被手机中的游戏、短视频等吸引。

(2)社交需求:希望通过手机与朋友互动,满足社交需求。

(3)逃避现实: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通过玩手机来逃避现实。

4. 提出应对策略(1)制定手机使用计划:每天设定一定的时间段用于学习、休息,避免过度依赖手机。

(2)培养兴趣爱好: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生活,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与家人、朋友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支持和帮助。

第二课时1. 分组讨论(1)分组讨论:针对手机上瘾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 实践环节(1)设计手机使用计划:根据讨论成果,制定自己的手机使用计划。

(2)执行手机使用计划: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计划执行,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3. 总结与反思(1)总结:回顾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手机上瘾的危害,提高对手机使用的正确认识。

(2)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手机上瘾,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手机上瘾危害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制定手机使用计划的能力。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执行手机使用计划的情况。

4. 学生对手机上瘾的应对策略的掌握程度。

预防上网成瘾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预防上网成瘾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预防上网成瘾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标题:预防上网成瘾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引言:上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过度使用互联网却可能导致上网成瘾。

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并预防上网成瘾的发生,本教案针对心理健康提供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一些反思问题,使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上网行为。

一、认识上网成瘾1. 描述上网成瘾及其影响:上网成瘾是指对互联网及相关数字产品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工作、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损失。

2. 分析上网成瘾的原因:社交孤立、逃避现实、缺乏控制力等因素可能促使人们滥用互联网。

二、预防上网成瘾的心理健康建议1. 断舍离:适时剥离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子产品,例如关闭或删减社交媒体账号和应用。

2. 设定合理使用时间:为上网设定固定的时间,不要超过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

3. 制定计划:为每天安排充实的活动,如运动、阅读、社交等,以减少过度使用互联网的机会。

4. 培养多样化兴趣:探索与网络无关的兴趣爱好,例如音乐、艺术和户外活动,以增加生活的充实感。

5. 培养良好的自控力: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和内容,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

6. 寻求社会支持:与朋友、家人和老师建立沟通渠道,互相帮助和监督,共同避免上网成瘾的发生。

三、反思问题1. 你认为上网成瘾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2. 是否遇到过自己或他人的上网成瘾问题?如果是,请描述相关情况,并提供自己的解决方案。

3. 你对教案中的预防措施有何看法?你认为哪些方法对你最行得通?为什么?4. 你能否提出其他有效预防上网成瘾的建议?请列举并具体解释。

5. 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在使用互联网和维护心理健康之间保持平衡?结语:上网成瘾是当下亟待被重视的问题之一,而预防上网成瘾更是重要且必要的任务。

通过本教案所提供的心理健康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危害,同时也能够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其发生。

通过反思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自己的上网行为,并更加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手机成瘾的背后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手机成瘾的背后教学课件设计
思考:什么心理导致小D躲进网络世界?
手机成瘾的心理原因
缺乏关爱 缺乏成就感
案例1 沉迷网络交友的小A 案例2 游戏中沉沦的小B
人际关系糟糕
案例3 疯狂“摇一摇”的小C
不具备面对挫折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案例4 四次参加高考的小D
冥想活动:放下手机,拥抱生活
要求: 请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跟着我的指导语
网络购物:方便快捷,让你足不出户享受购物的快感。
手机的魔力
手机成瘾
手机太好玩、太有吸引力 学生主观缺乏自制力 环境因素等
有同学持不同的观点吗?
深层剖析:手机成瘾的心理原因
案例1 沉迷网络交友的小A 案例2 游戏中沉沦的小B 案例3 疯狂“摇一摇”的小C 案例4 四次参加高考的小D
案例1 沉迷网络交友的小A
思考:虚拟世界中的交友弥补了小C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缺憾

案例4 四次参加高考的小D
小D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某名牌大学,大一没结束就因迷恋手机游戏学 分不够被劝退。后又一次参加高考,并再次以高分被同所大学录取,但好景不长 ,大一没结束他再次以同样的理由被劝退。小D有一次参加高考,再次以高分考 入另外一所名牌大学,这次,小D一直坚持到了大三,有一天,他的自行车被偷 ,他十分苦闷,再次沉迷于手机游戏,第三次被劝退。小D第四次参加高考,又 一次被该名牌大学录取。纵观小D的四次退学经历,每次都是因为沉迷游戏,而 每次在沉迷游戏之前他都遇到了自以为无法解决的生活难题。
网络聊天: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充分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减少 与玩游戏相比,学习显得枯燥
了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因性格等原因造成的压力,给你的交友 乏味,充满挑战,需要付出很大
提供了便捷。
的努力,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久

放下手机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放下手机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放下手机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放下手机,迈向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了解手机使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到适当放下手机的重要性。

2. 掌握有效的放下手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控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探讨手机过度使用对人的认知能力、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 分析手机成瘾的原因和后果2. 放下手机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有效的放下手机的方法,如定时休息、制定使用规则等- 探讨适当利用手机的技巧,如选择健康的使用方式和应用3. 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 学习情绪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分享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如情绪放松、心理放松等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手机使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放下手机的重要性2. 培养有效的放下手机方法和技巧3. 提高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能力四、教学过程1. 开篇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手机使用的影响和重要性。

2. 概念讲解:介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放下手机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手机使用对自己的影响,并提出放下手机的方法和技巧。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手机成瘾的原因和后果。

5. 练习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练习放下手机的方法和技巧。

6. 总结反思: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放下手机,迈向心理健康。

五、课堂作业1. 针对自己的手机使用情况,制定一份放下手机的计划,并在一周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2. 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讨论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相关案例资料3. 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资料和技巧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2.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3. 学生对放下手机的理解和态度的改变。

八、教学反思1. 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思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手机使用情况,定期进行跟踪观察和辅导。

手机成瘾教学设计

手机成瘾教学设计

手机成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手机成瘾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手机成瘾的概念、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1.2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探究,学生将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手机成瘾的认识和意识。

1.3 情感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形成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和自控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概念讲解2.1.1 什么是手机成瘾?2.1.2 常见的手机成瘾症状有哪些?2.1.3 什么原因导致手机成瘾?2.2 危害分析2.2.1 对身体的危害2.2.2 对心理的危害2.2.3 对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2.3 如何预防和克服手机成瘾2.3.1 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2.3.2 寻找替代品和兴趣爱好2.3.3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2.3.4 寻求帮助和支持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手机成瘾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可以以一个真实案例或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手机成瘾的认知。

3.2 知识讲解针对手机成瘾的概念、症状和原因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手机成瘾的内在因素和外在诱发因素,了解其危害。

3.3 危害分析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手机成瘾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并分享自己对手机成瘾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手机使用习惯,以及手机使用对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3.4 解决方法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讨论,提出预防和克服手机成瘾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补充建议和引导。

3.5 总结和拓展总结整个课程的内容,强调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和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手机成瘾的知识,并尝试在实践中应用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4.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情境、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手机成瘾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手机危害教学设计及反思

手机危害教学设计及反思

手机危害教学设计及反思手机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对手机危害进行教学设计及反思,对于帮助人们认识并正确使用手机,以及避免手机带来的不良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手机危害教学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生理方面介绍手机危害,比如长时间使用手机对眼睛的伤害、辐射对身体的危害等。

另外,也可以从心理方面介绍手机带来的危害,比如沉迷手机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

此外,还可以介绍手机使用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的不良影响,比如学习效率的下降、工作效率的减弱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手机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的警惕和防范意识。

其次,手机危害教学设计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手机危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如何正确看待手机对自己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危害的认识和体会,以及自己采取的有效措施。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手机危害时能够有理性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

此外,手机危害教学还需要重视实践和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实际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来了解手机危害,并加深对手机危害的认识。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手机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手机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手机危害的严重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和诉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理性对待手机,正确使用手机。

最后,手机危害教学设计需要不断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比如可以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符合教学目标。

手机上瘾 教学设计模板

手机上瘾 教学设计模板

手机上瘾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手机上瘾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机使用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2.了解手机成瘾的迹象和原因。

3.掌握正确的手机使用方法和管理技巧。

二、教学内容1.手机使用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a.手机使用过度对视力的影响b.手机使用过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c.手机使用过度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影响2.手机成瘾的迹象和原因a.手机成瘾的迹象b.手机成瘾的原因3.正确的手机使用方法和管理技巧a.设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和空间b.控制手机使用的频率c.培养其他兴趣和爱好d.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e.寻求帮助和支持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a.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手机使用的关注。

b.让学生讨论手机使用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何影响。

2.知识传授(20分钟)a.讲解手机使用对视力、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b.介绍手机成瘾的迹象和原因。

c.向学生解释手机成瘾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成瘾。

3.案例分析(30分钟)a.给学生提供一些手机成瘾的案例,并分组讨论。

b.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手机使用问题,找出成瘾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4.技巧训练(30分钟)a.与学生分享正确的手机使用方法和管理技巧。

b.让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手机使用计划,并与同组同学交流。

c.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其他兴趣和爱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5.讨论和总结(10分钟)a.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手机使用计划和其他控制手机使用的方法。

b.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合理手机使用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投影仪或黑板2.手机使用案例3.学生小组讨论的工具和材料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根据学生制定的手机使用计划来评估他们对正确手机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3.听取学生的总结和观点,评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六、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手机使用调查,并展示调查结果。

2.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手机成瘾的相关讲座或座谈会。

3.与学生一起制定学校或班级的手机使用政策,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探讨校园“手机依赖”教学设计--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1)

探讨校园“手机依赖”教学设计--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1)

高中心育课教学设计--探讨校内“ 依靠〞【设计理念】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从而让当事人的心理获得成长。

长期处于依靠的同学大都无心学业,不合群,沉溺于网络和嬉戏,倘假设老师利用单纯说教的方式,同学会从心理上抵触。

本次辅导课旨在引导同学利用叙事的态度,探讨理性、有条件使用和管理的方法,从而增加抵挡“ 依靠症〞的免疫力。

【活动目标】1.指导同学用“叙事〞的态度,分析“ 依靠〞对同学心理的危害,明确“问题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

如此,同学更简单聚焦于“ 问题〞。

2.树立“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的叙事理念,把主动权还给同学,让他们自主探究远离校内“ 依靠〞的方法。

【课前预备】1.同学每8~12人为一组,分成4组。

2.课前布置作业,同学完成后参与小组争论,然后由组长汇总。

【活动对象】高二班级【活动过程】一、“热议〞新闻观点目的:让同学了解国内教育界对同学使用的规定和民众的褒贬,用身边的案例激发同学对本课的爱好。

课件一:2009年5月25日,湖南省教育厅向各市州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标准一般中学校办学行为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提出严格标准同学在校使用等通讯工具,义务教育阶段同学一律不准携带、小灵通等移动通讯工具进入校内。

高中阶段同学禁止学习时间在教学楼、阅览室、图书室等场所,使用移动通讯工具。

课件二:对于同学在校内使用,武汉市解放中学日前动了“真格的〞:一经发觉,一律没收;不服管理,劝其转学。

此举一经实施,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消失了“反机派〞和“挺机派〞两种不同的呼声。

“反机派〞认为:校内使用弊大于利,影响学习,助长攀比之风,电磁辐射会损伤青少年神经系统等,因此它应当被禁止。

“挺机派〞认为:首先,要把同学看作是学校的仆人,把同学如何面对社会的开展、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健康成长的问题交给他们自己去思索、争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成瘾的背后》教学设计【活动主题】手机成瘾的背后【设计理念】手机最初作为一件通讯工具而存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除了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聊天、阅读、购物、听歌、玩游戏、看电影……丰富而便捷的功能使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上网用户达8.29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占98.6%,这些手机上网用户中学生占25.4%,而这些学生网民当中达到成瘾程度的竟高达13.2% 。

中学生这个群体本身具有更强的求知欲、更快的接受力、更高的期望值,手机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然而,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手机沉迷问题尤为突出,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衍生出许多社会性问题。

研究中学生手机沉迷的原因,揭示手机成瘾背后的秘密,引导中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手机,促进中学生健康向上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成因,学会规划健康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逐层深入的引导学生挖掘手机上瘾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以揭示手机成瘾背后的秘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促进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逐层深入的引导学生挖掘手机上瘾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以揭示手机成瘾背后的秘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频材料、A4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欢迎大家来到心理课堂,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约定,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上能够做到“用心倾听,积极参与,真诚分享,保守秘密!”大家愿意遵守这个约定吗?请同学们为自己鼓掌!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喜欢玩手机吗?”手机最初作为一件通讯工具而存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除了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聊天、阅读、购物、听歌、玩游戏、看电影……丰富而便捷的功能使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上网用户达8.29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占98.6%,这些手机上网用户中学生占25.4%,而这些学生网民当中达到成瘾程度的竟高达13.2% 。

同学们为什么会对手机如此着迷?下面进入今天讲课的主题:手机成瘾的背后。

二、小调查:你用手机上网干什么?手机上网的用途很多,一般有玩游戏、聊天、购物、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刷快手、看电影、听音乐、阅读、网络学习、查阅资料等。

同学说了很多手机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学习和玩。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

三、小组讨论:为什么与学习相比,你更喜欢玩手机?请各小组积极讨论,并安排一名同学记录讨论结果。

讨论结束后,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从客观环境、自控力、手机本身的吸引力三个方面谈了为什么与学习相比自己更爱玩手机。

其中大家谈得最多的是手机本身强大的吸引力。

也就是在同学们眼中,正是因为手机强大的吸引力而爱上了玩手机,为什么呢?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做下比较。

案例1 沉迷网络交友的小A小A,男,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

父母离婚三年,父亲忙于生意,很少过问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更谈不上经常看望。

而母亲又组建了新的家庭,由于弟弟的降生,母亲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照看弟弟,小A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苦闷。

渐渐地他迷上了手机上网聊天,而且还交到了很多朋友,来自网络朋友的关怀让小A感到了些许的温暖。

自此,网络交友成了他生活的重心。

思考:网络交友满足了小A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提问学生)在网络交友中小A得到了关爱。

案例2 手机游戏中沉沦的小B小B,男,17岁,性格外向而倔强,高二重点班学生。

初中时成绩名列前茅,进入高中重点班后班级竞争激烈,老师要求很严格,小B成绩排名在倒数三名以内,经常被老师批评教育。

对此,小B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他内心极度渴望改变成绩不好的现状,并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与尝试,他想证明自己的实力与能力,但都没有如愿,为此他感到十分焦虑。

受一名同学影响接触手机游戏,他似乎在游戏中找到了昔日自己的辉煌,从此他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思考:手机游戏满足了小B对什么的极度渴望?(提问学生)从手机游戏中小B收获了成就感。

案例3 疯狂“摇一摇”的小C小C,女,16岁,高一学生,性格孤僻,脾气暴躁,自卑,没有朋友。

虽很想交友却不敢人交往。

自从接触了手机聊天软件疯狂的迷上了微信“摇一摇”,经常通过微信“摇一摇”的功能交友。

并在网上把自己虚拟为一个漂亮大方、成绩优异的女生,并受到很多网友的喜爱。

对此,小C十分得意,甚至越来越喜欢虚拟世界中的自己。

思考:虚拟世界中的交友弥补了小C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缺憾?(提问学生)虚拟世界中的交友弥补了小C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缺憾。

案例4 四次参加高考的小D小D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某名牌大学,大一没结束就因迷恋手机游戏学分不够被劝退。

后又一次参加高考,并再次以高分被同所大学录取,但好景不长,大一没结束他再次以同样的理由被劝退。

小D有一次参加高考,再次以高分考入另外一所名牌大学,这次,小D一直坚持到了大三,有一天,他的自行车被偷,他十分苦闷,再次沉迷于手机游戏,第三次被劝退。

小D第四次参加高考,又一次被搞名牌大学录取。

纵观小D的四次退学经历,每次都是因为沉迷游戏,而每次在沉迷游戏之前他都遇到了自以为无法解决的生活难题。

思考:什么心理导致小D躲进网络世界?(提问学生)不具备面对挫折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使小D逃进网络世界。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四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手机成瘾的背后隐藏了不同的心理原因,包括:缺乏关爱、缺乏成就感、人际关系糟糕、缺乏面对挫折和战胜困难的能力等。

并非我们仅从表面看到的诸如缺乏自制力、环境因素等。

关于成瘾问题心理学家的解释更加科学,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手机成瘾的秘密》观看视频材料《手机成瘾的秘密》学生分享:你认为手机成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略既然同学们了解了手机成瘾真正的原因是现实生活出了问题。

那么,你做好放下手机的准备了吗?注意,放下手机并非与手机绝缘,而是合理使用手机,不过度使用手机和沉溺手机。

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放下手机拥抱生活。

五、冥想活动:放下手机,拥抱生活要求:请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跟着我的指导语享受一段美妙的冥想之旅。

引导语:请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慢慢的深呼吸。

想象着你正置身美妙的大自然当中,这里鲜花盛开,芳草萋萋,鸟儿轻唱,虫儿低鸣,你仰起头,微风轻轻地拂过脸庞,你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舒适,你感叹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你愿意让生命回归到它原来的轨道,你愿意重新感受来自亲人与朋友的温暖,你愿意重新品味生活的味道……你愿意放下手机,拥抱生活。

好,请慢慢的睁开眼睛,你会感到神清气爽。

同学们,你们做好开始新生活的准备了吗?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绘画我的新生活。

六、绘画我的新生活用绘画的形式创作一份你放下手机后的生活计划。

以展现回归自然生活方式的美好。

学生分享绘画作品:略七、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揭示了手机成瘾背后的秘密,描绘了放下手机后的新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当中能够合理利用手机,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精彩。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手机成瘾的背后》学情分析手机最初作为一件通讯工具而存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除了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聊天、阅读、购物、听歌、玩游戏、看电影……丰富而便捷的功能使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上网用户达8.29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占98.6%,这些手机上网用户中学生占25.4%,而这些学生网民当中达到成瘾程度的竟高达13.2% 。

中学生这个群体本身具有更强的求知欲、更快的接受力、更高的期望值,手机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然而,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手机沉迷问题尤为突出,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休息,而且衍生出许多社会性问题。

研究中学生手机沉迷的原因,揭示手机成瘾背后的秘密,引导中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手机,促进青少年健康向上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手机成瘾的背后》效果分析本节课整体而言轻松活泼、民主平等,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

教师活动设计科学合理,各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组织缜密,很好的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方面:面向全体,兼顾个别。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逐步深入探索问题的本质。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方面: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心理上突发的东西,演变成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并进行恰当的、合理的处理。

活动方面:整节课的活动设计形式多样,新颖独特,应用合理。

并以学生的心灵成长为目的,注重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总体效果良好。

《手机成瘾的背后》教材分析《邹平一中校本教材—走进心灵》由邹平一中心理教研室开发编著,它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了自我发展、人际交往、学习心理、挫折应对、情绪调节等领域的主题内容。

每个主题都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探索、体验及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