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生长变化 教案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2.蚕的生长变化【教材分析】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
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学生分析】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睡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和方法: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6.科学方法:测量,观察,画图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蚕的生长变化-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蚕的生长变化-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并能简单描述蚕的从卵到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2.掌握学习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蚕的生长变化2.蚕的生态意义3.与蚕有关的生活常识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展示一组蚕的照片,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学生对蚕的认知和兴趣。
2.生长变化1.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展示蚕的完整生命周期,并让学生边讲边展示画出。
2.教师让学生一起看蚕蜕皮的过程,并与之前的成长变化进行比较。
3.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蚕从卵到蛹的成长变化,让学生对生长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教师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观察,观察蚕蜕皮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与解释。
3.生态意义1.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让学生了解蚕的生态环境,讲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探究蚕的生态意义和地位。
4.生活常识1.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
2.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让学生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绝缘材料等。
5.课堂练习1.教师让学生针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并将结果用图表等形式呈现。
2.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简单的创作,如画画、做手工等。
6.课堂反思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通过观察、作品展示、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并能简单描述蚕的从卵到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2)较好地掌握学习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基本上了解蚕的生态意义,并能谈到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绝缘材料等。
组织生动有趣的蚕的生长变化实践教案
本节课主要围绕蚕的生长变化展开,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蚕的了解和认识。
本节课的教具主要是蚕的幼虫、蛹以及成虫,在教学过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的保护与尊重之意识。
一、认识蚕的生态特性通过展示蚕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蚕的形态特征,以及获取桑叶为食,多种发育阶段均需不同的环境、饲料等特殊性。
题示学生模拟蚕的轮回:1.学生分小组,每组四名,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及协调组内工作。
2.每位学生需选取一块叶子,并在纸巾上放置,涂上白胶3.取一只小型纸盒,贴上透气带,并分别放入蚕。
负责观察成长过程与记录。
4.团队合作,定期更换蚕的饲料与纸盒内表层的纸巾。
二、蚕的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特征的比较,对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1.营养摄取对成长的影响为了观察蚕在不同营养环境下的生长变化,实验人员会将蚕饲养在不同的温度下,通过测量时间,测量成虫的体重,体长,翅膀大小等数据,对比在不同营养环境下的生长差异性和快慢性的异同。
步骤: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蚕的生长情况,每天记录总长(克)时间(天数),到达五天后的幼虫重量的计算,体重与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描绘成长曲线。
2.比较蛹与幼虫的生长差异蚕幼虫进入最后一阶段,即将蜕变成蛹,因此比较蛹和幼虫的生长差异非常必要。
通过在文章正文中对蛹和幼虫的特征进行描述,效果会比较好。
蛹的硬壳与蚕幼虫的柔软身体,蛹的颜色比蚕幼虫淡而褐色,等等。
步骤:观察蛹的颜色、大小、形状、蛹壳的硬度以及幼虫和蛹的重量(干质量)和体积,通过比较历史记录生长差异的过程,来引导学生了解蛹生长阶段。
三、学习虫茧与产品制作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蚕茧产品,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蚕茧的生产过程、制作技巧和应用。
1.学习虫茧的制作在分组工作中,每组的任务是:各自选择一盏高压锅;一盆新鲜桑叶;一些成熟的蚕蛹;一些热水;2.制作虫茧产品在蒸煮后,取出蚕茧。
制作出丝袜、拼接面罩、手套、纱巾等,使学生真正的软硬兼斗了解了蚕茧的制作过程、处理技巧以及常见的应用场景。
蚕变了新模样-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掌握饲养蚕的方法。
3.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蚕的生长变化过程,饲养蚕的方法。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蚕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或生动的语言,介绍蚕的外形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是怎样的?2. 实验操作(30分钟)1.观察蚕的变化过程:在透明的玻璃瓶中放入桑叶和蚕卵,每天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2.饲养蚕的方法:介绍蚕的饲养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饲养。
3.确立记录规范:帮助学生学会记录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实验课辅助记录能力。
3. 课堂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蚕从卵到蛹再到成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2.让学生借助实验的观察结果和记录,与教师对话,疑问解答,进一步巩固知识。
4. 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实验和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和饲养技术。
2.让学生分享实验的感受和心得,增加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四、教学后记本次实验主要进行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饲养蚕的方法的了解与实践。
学生能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变化的过程,更好地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和饲养知识。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验前需有一个简短的讲解和导入。
实验时,教师要注重操作细节的讲解,并强调实验的记录方法。
此次实验中,学生的表现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幼儿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
幼儿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幼儿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1活动目标:1、能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幼儿喂养蚕宝宝并连续观察、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2、图片:蚕的一生。
3、幼儿记录单。
活动过程:一、出示蚕卵图片,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二、出示图片:蚕的一生,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1、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时时什么样子的?2、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爬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3、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蜕了几次皮?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图四一共生长了多少天?4、教师:它是怎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它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三、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1、教师:蚕宝宝成为我们的朋友后,你为它做了那些事情?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2、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时,你是怎样想的?3、教师:当你看见蚕宝宝产的卵,有事怎样想的?四、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2活动目标1、通过饲养蚕的活动,了解蚕生长的主要阶段。
2、观察感知蚕在各生长阶段的外形特征,通过实验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体验生命的珍贵和多样性,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1、收集、了解有关蚕生活习性及饲养蚕的资料,在活动区展示,幼儿交流讨论,获取初步的养蚕经验。
2、蚕卵、棉花、纸盒、放大镜。
幼儿园蚕宝宝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蚕宝宝教案(通用10篇)幼儿园蚕宝宝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了解蚕的多种用途,知道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激发幼儿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蚕宝宝生长过程图片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观看图片,提问: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2、你们觉得它们长的像吗?3、有没有其他小动物也是这样,小时候一个样,长大后又是一个样?二、幼儿欣赏图片、观察回答问题:1、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2、小时候像什么?长大后又变成了什么?3、幼儿再次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三、蚕宝宝的食物——桑叶教师: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是不是每种树叶都吃呢?蚕宝宝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蚕宝宝是吃桑叶长大的)四、蚕的作用大1、蚕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处吗?我们养它是做什么的呢?2、幼儿欣赏图片——蚕丝织物3、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那么多。
那蚕除了蚕丝有用,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吗?(蚕的作用可大了,除了蚕丝可以做成舒适的衣服、被子之外,蚕蛹还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食物呢)五、幼儿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六、教师布置任务,活动结束幼儿园蚕宝宝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模仿蚕宝宝爬行的各种动作,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积极尝试利用布袋开展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跳袋与幼儿人数相同、小树、树叶、箩筐。
2、知识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蚕蜕变的过程。
活动过程:1、热身运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听音乐做准备运动。
2、自由探索活动。
①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蚕宝宝有哪些本领?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爬行的?”。
②幼儿自由探索蚕宝宝爬行动作,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
①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动作,全体幼儿相互交流学习。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蚕的生长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引导提问:你们观察过蚕茧是什么样子的吗?进行记录了吗?
模拟学生回答:蚕茧是白色椭圆形的,蚕茧的长大约3-4厘米,直径大约是2厘米左右。
5.追问:蚕茧里面是什么样的?
(播放剪开蚕茧方法的视频)
模拟学生回答:小蚕在里边,变成了蚕蛹。
过渡语:那变成蚕蛹后,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探究问题五:观察蚕蛹
1.引导提问:剪开蚕茧后,你观察到了什么?
模拟学生回答:我看到两部分,我知道褐色的是蚕蛹,还有蚕蜕的皮。
2.追问思考:蚕蛹是什么样的啊?与小蚕有什么不同?
模拟学生回答:蚕蛹是是纺锤型的,深褐色,它也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蚕是圆筒形的,颜色是青白色。
小结反馈:
总结回顾:蚕宝宝会经历大小、粗细和颜色的变化,当它长大后会经历4。
初中生物家蚕的发育教案
初中生物家蚕的发育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教学内容:家蚕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过程、蛹的生成、羽化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家蚕的了解。
2. 播放一段关于家蚕生命周期的视频或展示家蚕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家蚕的生命周期(15分钟)
1. 讲解家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2. 展示家蚕的各个阶段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家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三、了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0分钟)
1. 讲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吃桑叶、脱皮等。
2. 介绍家蚕的蛹和羽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家蚕的变态过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蚕发育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家蚕为什么要变成蛹等。
2. 每组讨论完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检测(10分钟)
1.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随堂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编写一篇关于家蚕生活的小记。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了解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加深了对生物的兴趣。
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增加了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蚕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规律。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蚕是人类很早就开始驯养的昆虫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蚕的生命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卵开始,经过幼虫、蛹期,最终成为成虫,其间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份科学教案,帮助学生了解蚕的一生。
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及其重要性。
2.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环境要求。
3.学习如何饲养蚕,掌握蚕的饲养技巧。
4.了解蚕的重要价值,如何利用蚕的丝绸等资源。
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期一般为4-10天,幼虫期为25-30天,蛹期为8-10天,成虫寿命为5-7天。
2.蚕的生长过程和环境要求蚕的生长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温度一般在22-28℃之间,湿度要求在70-80%之间,光照要充足。
蚕的饲料以桑叶为主,也可以用其他植物叶子代替。
3.饲养技巧饲养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备好饲料:用新鲜的桑叶或其他植物叶子作为蚕的食物,要保证干净卫生。
(2)控制温度和湿度: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用温度计和湿度计进行监测。
(3)清洁蚕室:要定期清理蚕室,保持室内干净卫生,避免蚕的疾病传播。
4.蚕的价值和利用蚕的价值主要在于其丝绸和蛋白质等方面。
丝绸是一种珍贵的纤维,可以用来制作衣物、家居用品等。
蚕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可以用来作为食品和药物原料。
三、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环境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讲解法可以通过讲解方式,向学生介绍蚕的生命周期、饲养技巧和蚕的价值等知识。
3.讨论法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蚕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步骤1.介绍蚕的生命周期和重要性。
2.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环境要求。
3.实验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4.讲解蚕的饲养技巧。
5.讨论蚕的价值和利用。
6.总结教学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蚕的一生(教案)
第6课蚕的一生(教材P34~36)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1.过渡:在最开始进行养蚕活动时,我们就制订了“蚕的一生”观察计划,鼓励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蚕的四个生长变化阶段的观察,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养蚕的过程吧!2.活动: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资料整理、展示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并进行互评。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将达成一致的结果整理记录到班级记录表中。
(教学提示: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研究过程和结果、饲养方法及情感体验,要基于自己的观察记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效的证据。
)3.小结:大家用到的记录方式有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和观察日记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科学记录方式,以后可以继续应用到更多的观察活动中。
此外,只有坚持、及时、真实地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流,既与本单元第一课的观察计划形成回应,也检查了学生对观察计划的落实情况。
探索二:计算蚕的生命周期1.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能看出大家对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提示:出示蚕在不同阶段的图片。
)你们还记得图中分别是处于什么时期的蚕吗?能按照蚕生长变化的顺序将这些图片进行排序吗?2.活动:分发不同时期蚕的图片和双面胶,指导学生按顺序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并完成活动记录单。
3.小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4.布置任务:你们知道蚕的每个阶段大约经历了多长时间吗?蚕的一生又是多长?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计算蚕在各阶段经历的时间及一生经历的时间。
5.小结: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和其他动物一样,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这样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蚕的种族得以延续,这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精品】幼儿园蚕宝宝教案
【精品】幼儿园蚕宝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2.培养幼儿观察、记录、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学会观察和记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细节,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准备1.教具:蚕宝宝、桑叶、放大镜、记录表、画笔等。
2.环境布置:在教室里布置蚕宝宝的生长环境,如桑叶、蚕宝宝的家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蚕宝宝,引导幼儿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蚕宝宝是什么吗?它吃什么?它住在哪里?2.讲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教师详细讲解蚕宝宝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和变化。
3.观察蚕宝宝(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蚕宝宝,引导幼儿关注蚕宝宝的形态、颜色、吃食等。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蚕宝宝有什么特点?它在吃什么?它是怎么吃的?4.动手操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份蚕宝宝、桑叶和放大镜。
(2)教师指导幼儿观察蚕宝宝吃桑叶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3)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蚕宝宝吃桑叶的时候有什么特点?5.记录与交流(1)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记录表上。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我们为什么要关爱蚕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关爱?五、教学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蚕宝宝,记录生长过程。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并将记录表带回幼儿园进行交流。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幼儿对蚕宝宝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2.检查幼儿的观察记录表,了解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对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思考能力。
蚕的生长变化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带领学生交流养蚕记录及发现,学生认识到蚕在生长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各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关注小蚕的下一步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为蚕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设计
一.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二、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重点活动)
三、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要求学生把蚕先放一边
1.组织各组学生准备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小蚕出生有自己有哪些观察发现。教师及时追问:在养蚕过程中在桑叶背面有什么新发现?谁观察到过蚕是怎样蜕皮的。
3.教师下发材料,各组领蚕,组织学生仔细开始观察,提要求: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
4.组织学生对刚才的观察进行汇报(要求说清自己的观察方法和发现,并和别人的不重复)
1.收起蚕,让学生预测一下小蚕还会长成什么样?2.教师出示课件(幻灯片图片吐丝结茧),引领学生认识并有目的地进行蚕下面的养殖观察。提示:在蚕吐丝钱,为它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它在那里结茧。要求,认真饲养,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3.教师出示录像课件蚕的眠和蜕印证学生的观察
4.出示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把蚕每次蜕皮过程记录下来
1.导入:小蚕已经长得又大又壮了,我们来仔细观察它。
2.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想一想:你想观察蚕的哪些方面?准备怎样观察?帮助学生明确观察长短,蚕的生长变化(重点分别观察头,胸,腹,足),两侧的小黑点,如何吃,如何爬行。用眼,放大镜,透明塑料片帮忙等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蚕的生长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生命周期》中的第二课。
该单元由《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蚕的生命周期》《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七个教学内容组成。
上节课学习了蚕的孵出,本课由这样三部分组成,交流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节课是观察交流蚕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生长变化情况。
其中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是本节重点。
教材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我觉得化静为动能更好地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把蚕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体长变化等几种不同情况录成不同的“微课”,每个“微课”几分钟的时间,把“微课”在教学助手中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观看学习。
这对没有养蚕经历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形式。
尤其是蚕的活动过程,用“微课”的形式将学生难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
经过这样的观察学习学生兴趣会更浓一些,体验更深一些。
使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变化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对于蚕的外形,学生的观察是不仔细的,也不会很全面,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科学观察需要细致,也要讲求方法。
如眼口等局部细小地方的观察,学生观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借肋放大镜这个工具来观察。
【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一些动物。
学生也很喜欢看、玩小动物。
同样学生也喜欢养蚕,但真正把蚕养一个生命周期的比较少。
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蚕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养蚕需要的桑叶是比较多的,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周围很少有桑树,桑叶不好采摘,给养蚕增加了一些难度。
二是家长不愿意配合学生养蚕,觉得每天采摘桑叶很麻烦,还容易影响学习,有的干脆不让养。
我统计过,在一个班级中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亲身终历养蚕过程,学生的体验完全不充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完全没有体验。
蚕的一生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蚕的一生的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的示例:
教学目标:
1. 了解蚕的一生,包括蛹化和变成蛾的过程。
2. 了解蚕的生长环境和食物需求。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具: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蚕的不同阶段。
2. 材料:蚕丝、桑叶等用于实际观察。
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蚕的照片或幻灯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他们分享对蚕的认知和想象。
2. 探究(15分钟):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蚕的外观和特征。
引导他们发现蚕的身体有多少段和它们是如何移动的。
3. 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蚕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蛾等
不同阶段的变化。
详细解释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变化。
4. 实践(20分钟):
在教室或校园中准备一些桑叶和适当容器,让学生观察蚕的幼虫阶段。
让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的身体特征,并让他们喂养蚕丝或桑叶。
5. 总结(10分钟):
让学生回顾他们的观察和实践,总结蚕的一生过程,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
6. 拓展(5分钟):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蚕的生活环境、分布范围和蚕丝的用途等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的表现。
2. 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回答问题,展示他们对蚕的一生的理解。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三年级下册关于蚕的一生的科学教案示例,具体的教学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蚕长大了》科学教学PPT课件(4篇)
交流研讨
研讨三: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要注意保持蚕盒适宜的 温度和湿度。
拓展提高
蜕皮
观察蚕的蜕皮
(1)含义: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2)原因:蚕蜕皮是因为蚕的外皮不会随着蚕体的增长而增长,所以 当它的身体增长到一定程度时 ,蚕就会换下较小的旧皮。
3.蚕长大了
“小蚕农”——养蚕经验分享
一、聚焦:
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
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 及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颜色逐渐变白,身体变长变粗。
二、探索
哪些现象反映了蚕的生长?
科学探索
3、腹部 胸部后面的环节,由10个体节组成,第3、4、 5、6节各有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0 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固定身体。
4、呼吸器官--气门 (1)形态:分布在身体两侧的黑色的小圆点。 (2)数量:共有9对,胸部1对,腹部8对。 (3)作用:气门和蚕体内的器官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
正在吃桑叶的蚕
交流研讨
研讨一: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蚕刚孵化出的样子: 很小,很黑,像蚂蚁一样,身体很柔弱。 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 毛变的光滑等。
交流研讨
研讨二: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蚕宝宝头上虽然有六个单眼,但是视力非常不好,只能大概感受亮和 暗,看不清具体东西,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蚕是靠嗅觉和味觉器官来 寻找和辨认食物的。
幼儿园自然观察蚕的生长教案
幼儿园自然观察蚕的生长教案主题:自然观察蚕的生长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自然观察蚕的生长,让幼儿了解蚕的生命过程,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时长:1周教学资源:蚕宝宝、桑叶、桑枝、纱带、图书《蚕宝宝的生长》等。
教学过程:第一天:引入教师把装有蚕宝宝的盒子带到课堂,让幼儿们了解这些小家伙。
然后,让幼儿们接触蚕宝宝,感受一下它们的触感和形态。
接着,教师展现桑叶和桑枝,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引出蚕的食物和生长环境。
第二天:自然观察教师带领幼儿们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提问并让幼儿们回答: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什么?蚕宝宝体长是多少?它们现在在干什么?等等。
教师提醒幼儿们要轻柔地触碰蚕宝宝,并且认真观察它们的生长状态。
第三天:自主探究教师把蚕宝宝、桑叶、桑枝、以及纱带等教具摆放在一起,让幼儿们自己摆弄,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观察能力。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桑叶喂蚕宝宝,观察蚕怎样吃桑叶,提升幼儿们的观察能力。
第四天:合作制作教师组织幼儿合作制作“蚕”的手工,让孩子们体验协作的乐趣。
教师用图书《蚕宝宝的生长》向幼儿们讲解蚕的变态过程,并引导幼儿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个过程。
第五天:分享教师带领幼儿们分享自己制作的“蚕”,并邀请孩子们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教师鼓励幼儿们表达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第六天:游戏互动教师组织幼儿们玩“蚕爬行比赛”游戏,在竞技中让孩子们体会蚕的奋斗和成长过程,进一步加深幼儿们对蚕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第七天: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这一周的学习经历,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个性化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蚕宝宝,鼓励他们用图画表达自己对蚕的感受,帮助幼儿们拓展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并和家长一起记录和分享这个过程,加强家园互动。
总评:通过这一周的教学,幼儿们在自然观察中体验到了生命的奇妙和伟大,培养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蚕变了新模样科学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科学教案学科:科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2. 了解蚕的生长环境和条件;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2. 蚕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教学难点:1. 蚕的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变化及相关环境和条件;2. 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视频资料;3. 蚕的幼虫、蛹和成虫标本;4. 纸张、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蚕的生长变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形态变化,并提出问题:“蚕是如何从幼虫变成蛹,再变成成虫的呢?”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和标本,介绍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分别讲解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特点;2. 讲解蚕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思考蚕生长所需的食物、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三、实验与观察(20分钟)1. 将蚕放置在透明容器中,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过程;2. 让学生自行设计简单实验,探究蚕生长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对幼虫生长的影响。
四、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蚕的生长变化及所需的生长条件,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家附近的桑树或蚕室,了解蚕的实际生长环境,并将观察结果写成小结。
板书设计: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2. 蚕的生长环境和条件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与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一、教材简析: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
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二、教学背景:当蚕孵出2周多,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之后,可以开展此课教学了。
此时的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
在这几周的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
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
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教学设计:2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1.用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2.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3.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标本,蚕体图示,放大镜,直尺等。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饲养过蚕……?对于这样一种熟悉的小动物,大家对它到底了解多少?二、学习新课1.回顾蚕卵里孵出的小生命蚕是不是一种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同一模样的小动物……?(各种答案,学生回答,教师评析)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短片来大体感知一下蚕的一生,并适当作记录……(益智激趣,活跃课堂,铺垫本课内容)片中妈妈给兵兵的;礼物——一些小黑点,这是什么东西?回顾上一课程内容,使之过渡到本节课所学知识。
2.蚕宝宝逐渐长大了,引出——蜕皮,即蚕“龄”的内容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3.从疑问中挖掘知识,引出另一内容——蚕“眠”的概念关于蚕“眠”的习性,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心里面有许多疑问和猜测。
同学们猜一猜蚕到底在做什么?(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扩展蚕的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师最后总结,“龄”和“眠”是我们最需要了解的关于蚕的重要内容。
4.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该怎样用合理的方法观察蚕,及时纠正学生在科学观察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直观展示蚕的动态生活,旨在协助同学们全方位、多角度认识蚕的外形与行为。
5.师生共同观察记录蚕体的各类特征从蚕的外形;蚕如何分出体段;各体段是什么样的,有着怎样的特点;蚕头部附近的小黑点的作用;蚕是怎样进食及其昆虫口器的认识;以及蚕的爬行方式入手;一一采用探究型模式学习课本25页重点内容。
最终引导学生对比所学过的一些动物,得出身体结构和它生活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密切的联系,即……6.蚕还会长成什么样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三.结束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蚕宝宝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活习性,也让我们悟出了蚕宝宝生命的伟大。
因为蚕在短暂的生命中,不断奉献自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板书设计:蚕的生长变化蚕的外形:青白色圆筒状 13个环节头胸腹胸足;帮助取食足{腹足:运动,呈波浪状重复前进……2 蚕的生长变化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与在座的各位听课老师,大家好!本次活动我抽到了三年级《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
为了上好这次公开课,其间我多次接近我们的孩子们,看能否唤起我教学的灵感。
结果我发现,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于是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亲自观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教材需要同学们通过养蚕定期观测记录,从而得出蚕生长变化的过程,这无疑成了本课教学的最大障碍,其原因是养蚕业主要在我国南方某些省份盛行,由于地区差异,近年来养蚕现象在周边并不普遍,我们的孩子们很难找到活体蚕进行观测,作为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寻觅仍然无果而归,因此更谈不上亲身体验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过程的这一乐趣。
在这一筹莫展的时刻,我突然想起了前辈教师“活用教材”的教导,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因为我们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
于是我反复地熟悉教材,提炼课本精华,化整为零,采用图示、标本、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同样可以到达使用实物教具进行教学的相同效果可见…学生们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绘图等方式观察记录蚕的行为特征,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从而到达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项能力指标的培养。
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的要求。
整节课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于蚕的生长变化这样一条主线展开,针对蚕在生长发育时期呈现的各种特点,需要学生将讨论、观察、交流、评价融为一体。
因此我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卡通视频和直观形象的图形展示蚕的特点,从而弥补了孩子们很难从近距离观察到活体蚕的遗憾。
整个活动,学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组织者、服务者。
运用“做中学”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这就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师生带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2 蚕的生长变化说课稿二我叫(),来自()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蚕的生长变化”。
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教材。
蚕的生长变化这一节讲的主要是交流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以及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些内容侧重点是让学生在家观察、测量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
因此,这一内容侧重让学生观察并在课堂上交流结果。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及测量以及记录等方法,知道蚕的生长变化,并且知道蚕的外形和行为,以及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以及学会记录结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家连续观察,并填好书上的记录,从而知道蚕的生长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蚕的作用,以及蚕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把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记录下来。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配之于老师适当的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五、学习方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六、教学流程。
先是导入新课。
然后让学生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同时老师巡回指导。
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在家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记录。
老师巡回指导。
指导后,老师利用直观教具(准备好的蚕的各种阶段的样品)指导学生观察,并改正自己的记录表。
同时老师作适当的讲解。
在蚕还会长成什么样这一内容讲解完后,老师适当地讲讲蚕丝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并且适时地进行一些教育,让学生知道蚕的精神。
七、板书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附板书设计:1. 蚕的生长变化2. 蚕的外形和行为3. 蚕还会长成什么样4. 蚕的作用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