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思维在医学中的运用(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哲学思维在医学中的运用(二)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偶像李小龙
三、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物质存在的方式是运动。人体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因而,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及更小的细胞、分子等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无数的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所构成的。变化和运动是同义的,而发展则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过程。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疾病、健康和生命活动。
变化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可以向好的方面改变,也可以向不好的方向改变;变化可以有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其变化的大小是不同的。
发展首先体现在医学这门学科上。医学正如人类的历史一样,是永远不停地向前发展的。人类追求健康长寿与生老病死之间的矛盾是医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西医的整体还是它的各个分支学科,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麻醉、输血、消毒法使外科手术产生了历史性的突破;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拥有了一个战胜细菌感染的强大武器;CT,MRI的发明使人类诊断疾病的能力获得巨大的提高。而现代一些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必将使医学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许多在今天不能诊断、治疗的疾病,在将来都有可能轻松地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如基因治疗为某些遗传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将来成为一种治疗退行型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疾病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变化着的。今天的病情和昨天相比不是完全一样的。病情的变化可以是加重、恶化,也可以是好转、病愈,也可能是变化不明显,这时便表现为迁延不愈。一种器官系统的疾病可能会逐渐波及其它的器官系统,发生并发症或转移,同时疾病的变化还可以表现为新病种的出现和旧病种的消失。
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对某一患者病情的认识,要注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要注意预测到它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好的变化我们怎么处理,是坏的变化怎么预防。当然一切的变化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疾病如急性病,可能变化发展十分急剧,也许一个小时,十几分钟病情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有一些疾病如慢性病,则可能较长时间才发生大的变化;一些疾病有自愈的倾向如感冒;另一些疾病如不加治疗则会恶化如恶性肿瘤。
正是由于病情是不断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才可以对疾病进行分期,而这种分期又可以加深我们对该种疾病的认识和预见性。
疾病的发病情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例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升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近视眼的发病率上升。同时,我们也可以预测: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之后,乙肝、近视的发病率会下降。因为乙肝的蔓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的范围,这样,下一代人的发病率就会有大幅度的降低,而我们这一代人许多人近视,对近视带来的不便有深刻的体会,便会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正确地用眼,从而使近视的发病率也会相应下降。
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随时注意病情的变化,同时也应正确预见病情的未来,并且根据已经变化了的病情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按客观规律办事
疾病的规律——这是任何从事诊断与治疗疾病的临床工作者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
题。
学习的规律——这是任何学生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考试的规律——这是任何考生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考试的规律——这是所有中国考生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第一章以这样精彩的一段话开头:
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三个排比句,既说明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指出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性。同样,我们也可以仿照他写出上面几句话。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和确定的秩序。规律在空间上是一种共同的联系,在时间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任何客观事物都有规律可循,疾病和健康具有规律性,作为医学生,我们要面临的学习、考试问题,同样具有客观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既可以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又可以提高效率。违背了客观规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是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具有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体现在时间上:如疾病的病程一般是多长,是急性还是慢性的,有无自愈倾向。例如,子宫肌瘤在更年期之后便会自动缩小,知道了这一规律,我们便可以对于那些接近更年期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体现在空间上:如某种肿瘤好发于人体的哪一个部位,疾病发生的地区差异,人群差异等。有些疾病好发于某一特定人群且发病率高、危害大,那么便可在该人群中进行定期普查。体现在严重程度上:如病情一般是轻还是重,病死率多高,预后如何,易于发生什么并发症等。有些疾病的病情严重,一旦发病则病死率极高,如狂犬病,那么对于狂犬病就重在预防。体现在诊断和治疗上:如需要与何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适用于何种治疗方法等。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医学的学习便是对生命活动和疾病规律的学习。
作为医学生,我们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这其中又以记忆为主。所以,学习的规律和记忆的规律便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如果我们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并能在学习实践中加以运用,那么,我们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考试是中国的学生所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一个客观事物,考试在考试范围、考试重点、命题规律、阅卷心理等各个方面都有规律可循。掌握了考试的规律,我们便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有利于我们从考试中解脱出来。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呢?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客观规律,这是前提条件。怎样才能知道呢?常用的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即通过对有限个数的同类事物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譬如,如果我们看到100个黑人嘴唇都厚,看到100个白人的嘴唇都薄,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肯定地说:黑种人的嘴唇厚而白种人的嘴唇薄是一种规律。不完全归纳法的结果不是完全可靠的,它的可靠程度依归纳样本的大小而异。样本越大,则可靠程度越高,但永远也达不到绝对可靠的程度。人类数万年来,每天都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于是我们便得出一个规律: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但是如果没有后来人类对于太阳系的科学理论和认识为依据,我们就必须承认:太阳从西边升起来是完全可能的。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几万年来它一直是从东边升起来的。这便是不完全归纳法。另外一种方法则是逻辑推理和理论论证。第三种方法则是科学的或实践的证明。
不完全归纳法是最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方法,而科学或实践的证明则是最可靠的方法。
第二步,便是利用掌握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去办事。
五、实践的观点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