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非物质文化简介
淮北特色菜品私房菜有哪些菜
![淮北特色菜品私房菜有哪些菜](https://img.taocdn.com/s3/m/e5c71f4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e.png)
淮北特色菜品私房菜有哪些菜淮北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这个地方以特色菜品而闻名。
私房菜是淮北传统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菜品味道独特,制作精细,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一些淮北特色菜品的私房菜。
一、糖醋鳜鱼糖醋鳜鱼是淮北特色菜品中的一道经典菜肴。
它选用新鲜的鳜鱼,经过切片、腌制后,用油炸至金黄酥脆,再配以酸甜爽口的糖醋汁。
这道菜品色香味俱佳,鲜嫩可口,是淮北餐桌上常见的佳肴。
二、蚝油大肠蚝油大肠是淮北私房菜中的一道独特菜品。
它选用精选的大肠,经过清洗、切片后,用蚝油、姜蒜、酱油等调料炒制而成。
蚝油大肠口感鲜嫩,入口细腻,汁液浓香,是淮北地区的特色菜品之一。
三、香辣螺狮粉香辣螺狮粉是淮北特色菜品中的一道辣味菜肴。
它选用传统的螺蛳粉为主料,加入香辣的调料,搭配配菜如黄豆芽、豆腐乳等,烹制而成。
香辣螺狮粉口感麻辣鲜香,爽滑可口,是淮北地区夏季消暑的美食之一。
四、红烧鲢鱼头红烧鲢鱼头是淮北私房菜中的一道经典菜品。
它选用新鲜的鲢鱼头,经过清洗、煮熟后,红烧而成。
红烧鲢鱼头色泽鲜亮,肉质鲜嫩,汁液醇厚,是淮北地区家庭聚餐的常见菜肴。
五、糖醋腰花糖醋腰花是淮北特色菜品中的一道传统菜肴。
它选用嫩猪腰,经过切片、腌制后,用油炸至金黄香脆,再配以酸甜味浓郁的糖醋汁。
糖醋腰花口感酥脆嫩滑,酸甜可口,是淮北地区宴席上的常见佳肴。
六、小窝头小窝头是淮北私房菜中的一道传统面食。
它选用优质小麦面粉,经过发酵、擀面、烘烤而成。
小窝头外酥里嫩,口感软硬适中,是淮北地区早餐或夜宵的常见选择。
七、干炒牛河干炒牛河是淮北特色菜品中的一道经典面食。
它选用宽河粉为主料,加入牛肉、豆芽、青笋等配料,经过高温翻炒而成。
干炒牛河面条筋道,味道鲜美,是淮北地区人们喜爱的经典美食之一。
综上所述,淮北特色菜品的私房菜拥有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口味。
从糖醋鳜鱼、蚝油大肠到香辣螺狮粉、红烧鲢鱼头,再到糖醋腰花、小窝头和干炒牛河,这些菜品都精心制作,带给人们无尽的美食享受。
身边的文化遗产----淮北文化遗产简表
![身边的文化遗产----淮北文化遗产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7d6c7532227916888486d7e5.png)
高山流水的故 事 张果老传说 临涣城夜转亳 州
梧桐村位于杜集区石台镇的东部,由梧南和梧北两个行政村组成,是个山清水秀的山村,相传高山流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据记载,张果老是唐朝(618-907 年)人,本名张果,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 相传,很久以前,皇帝下来巡视,来到涣河和包河交会之处,李天师奏到:“以微臣看来,此处地势平坦,瑞气缭绕,物产丰富,百姓安份,乃吉祥之地,宜在此建城池,设为 州,城内再建亭台楼阁,作为行宫。城临涣水,就曰‘临涣’也好。前边是涣河和包河交会之处,就称它浍河吧。 ”皇帝准奏,命亳州人华英任临涣知州。拨银四百八十万两,限期两年 建好,并定城周长为九里单一十八步。又御书:“包浍增光,永镇山河”八个金字。至今遗迹犹存。 《八句娃娃》 《抱妆台》 《朝天子》等即将失传的民间唢呐曲子 27 首,被 收录中国民间音乐安徽卷, 《八句娃娃》 《柳瑶吟》等 3 首曲子被县文化部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脆嫩清香,入口清爽,咸甜适度,酱味浓郁,南北皆宜。临涣酱培包瓜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糖类和矿物质,是纯天然食品。1981 年在杭州举行的华东地区调味品协作会上,铚城牌培 包瓜当选最佳产品。1985 年被国家评为最佳调味食品,包瓜产品远销海内外。
(5)
临涣古镇
省级(第三批)
"临涣自古以来屡为兵争之地。秦末陈胜起义,攻取城,义军首领伍逢,董是县人。东汉初平元年(190 年)为伐董卓,曹操于城收兵千余人。东晋时,前燕慕容镌攻晋,相,等地陷 于燕。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 年),蒙古兵攻打城,张若愚据守死战。清咸丰六年(1856 年),捻军夜袭临涣防营获胜,并分兵扼守与清军搏斗多次。民国 37 年底(1948 年),临涣为淮海战 役总前委驻地。
淮北介绍-淮北简介PPT(经典版)
![淮北介绍-淮北简介PPT(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5b95f801f69e31433294e3.png)
培乳肉
培乳肉,是临涣镇的特色名吃,以其香浓、味 纯、滋补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比起红烧 肉,培乳肉吃起来肥嫩不腻,含化在嘴里回味 无穷。
丁家壮馍
丁家壮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濉溪的 饮食中堪称一绝,以其“色味纯正,香脆可口” 闻名遐迩。
其制作工艺非常细致,浑圆坚硬,厚如手掌, 正面焦黄,背面雪白,外酥里香,食之有筋头。 壮馍很硬,要慢慢嚼,越嚼越能品出麦子的香。
谢谢大家
3、旅游景点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双堆集烈 士陵园,位于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南面。烈士 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 士纪念碑落成,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于1988年 10月竣工。
3、旅游景点
四季榴园
四季榴园:四季榴园旅游景区依托榴园村打造, 以石榴产业为主。至今还保存明清古石榴园千 余亩,榴园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特色 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3、旅游景点
相山公园
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 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人文景点有乾 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 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
4
美食文化
南坪杠子馍
馍是北方人的主食,淮北人都惯好吃馍。与百 善硬面大卷齐名的面食就是南坪杠子馍,南坪 杠子馍是长溜溜的圆柱状,外形酷似杠子,馍 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
淮北城市介绍
历
史
淮北的特色
![淮北的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9cd285f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d.png)
淮北的特色
淮北市是安徽省的北大门,也是中国的能源之都,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食:淮北的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品种而闻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淮北的牛肉汤和烧饼。
牛肉汤以其浓郁的香味和鲜美的口感而备受游客喜爱。
而烧饼则是一种烤制而成的面点,外皮酥脆,内馅鲜美,是淮北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矿产资源:淮北市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55亿吨,占安徽省的32%。
此外,还拥有铁矿、石灰岩、铜矿、金矿、粘土矿等矿产资源。
3.能源产业:淮北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以煤炭、电力、煤化工为主的能源产业是该市的主导产业。
淮北矿业集团是该市最大的企业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企业之一。
4.农业:淮北市农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
该市还是安徽省重要的蔬菜基地之一,以种植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而著名。
5.历史文化:淮北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该市有众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相山风景区、临涣古城、淮北汉墓等。
同时,该市还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泥人等民间艺术是该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旅游:淮北市旅游资源丰富,有相山风景区、龙脊山风景区、南湖公园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同时,该市还是中国煤矿文化
旅游区,以煤炭为主题的工业旅游也是该市的一大特色。
总的来说,淮北市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美食、矿产资源、能源产业、农业、历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https://img.taocdn.com/s3/m/ba7f22b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c.png)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节日、传统饮食等方面。
以下是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文介绍:1. 安徽黄梅戏:安徽黄梅戏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黄梅县,流传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
安徽黄梅戏以唱腔悠扬、表演细腻、情感真挚、内容丰富而著称。
2. 安徽晋剧:安徽晋剧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宣城市。
安徽晋剧唱腔响亮明快,表演风格热烈动感,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3. 安徽池州麻将:安徽池州麻将是中国四大麻将之一,源于安徽省池州市。
安徽池州麻将的特点是牌面制作精美、玩法丰富多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4. 安徽芜湖皮影:安徽芜湖皮影是一种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源于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芜湖皮影制作工艺精湛,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独具传统文化艺术价值。
5. 安徽黄山翡翠雕刻:安徽黄山翡翠雕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源于安徽省黄山市。
安徽黄山翡翠雕刻精细玲珑,艺术效果生动传神,深受人们喜爱。
6. 安徽琴台大鼓:安徽琴台大鼓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源于安徽省宿州市琴台县。
安徽琴台大鼓音乐旋律高亢激昂,歌词丰富通俗,是广大民众喜爱的传统音乐艺术。
7. 安徽安庆山歌:安徽安庆山歌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源于安徽省安庆市。
安徽安庆山歌音乐轻快欢乐,歌词朴素质朴,是安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
9. 安徽婺剧:安徽婺剧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金寨县。
安徽婺剧以其唱腔优美、表演生动、音乐节奏明快,成为安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
10. 安徽池州花鼓戏:安徽池州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池州市。
其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技巧高超、歌舞美观优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
总结: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民俗艺术、手工艺制作等方面,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特色。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省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传承和保护。
淮北民俗文化作文
![淮北民俗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4bd15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0.png)
淮北民俗文化作文English:Huai Bei is a region rich in folk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folk culture of Huai Bei is a reflection of the hardworking and simple lifestyle of the local people. It includes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the Lantern Festival, DragonBoat Festival, and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s well as folk arts and crafts such as paper-cutting, embroidery, and clay sculpture. The local people also have unique folk customs, such as the worship of local deities, traditional weddings, and funeral rituals. Thes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enrich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uai Bei.中文翻译:淮北地区民俗文化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淮北的民俗文化是当地人勤劳朴实生活方式的反映,包括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剪纸、刺绣、泥塑等民间艺术与手工艺品。
当地人还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如对本地神灵的祭祀、传统婚嫁习俗、丧葬仪式等。
这些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丰富了淮北的文化景观。
介绍家乡传统文化作文淮北
![介绍家乡传统文化作文淮北](https://img.taocdn.com/s3/m/cb5b68a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d.png)
介绍家乡传统文化作文淮北
《我的家乡淮北》
嘿呀,咱来说说我的家乡淮北吧!淮北可是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地儿。
咱淮北的传统文化那可不少呢,就说那淮北梆子戏吧,那声调高亢激昂,听着就带劲!每次有演出的时候,我就特别爱去凑个热闹,看着演员们在台上精彩地表演,那感觉可棒啦!
我记得有一次过年的时候,村里请了帮子戏的班子来唱戏。
哎呀,那个热闹啊!大人们早早地就搬着小板凳去占位置了,我们这些小孩就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兴奋得不行。
戏开唱了,那演员一亮相,一嗓子出来,下面就掌声雷动。
我当时就看傻眼了,台上的人穿着漂亮的戏服,脸上画着五彩的妆容,一招一式都那么有韵味。
我那时候就在想,这淮北梆子戏可真是咱淮北的宝贝呀!
除了梆子戏,咱淮北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文化,像民间剪纸啦,那手艺也是绝了。
看着一张张普通的纸在艺人的手中变成各种精美的图案,真让人感叹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就是厉害!
咱淮北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传统文化魅力的地方,我可真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呀!以后有机会,你们也一定要来淮北感受感受这些独特的文化哦,保证让你们也爱上这里!哈哈!。
身边的文化遗产----淮北文化遗产简表
![身边的文化遗产----淮北文化遗产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074dfe4e27d3240c8447ef66.png)
临涣城夜转亳州
市级(第一批)
相传,很久以前,皇帝下来巡视,来到涣河和包河交会之处,李天师奏到:“以微臣看来,此处地势平坦,瑞气缭绕,物产丰富,百姓安份,乃吉祥之地,宜在此建城池,设为州,城内再建亭台楼阁,作为行宫。城临涣水,就曰‘临涣’也好。前边是涣河和包河交会之处,就称它浍河吧。”皇帝准奏,命亳州人华英任临涣知州。拨银四百八十万两,限期两年建好,并定城周长为九里单一十八步。又御书:“包浍增光,永镇山河”八个金字。至今遗迹犹存。
(12)
淮北泗州戏
省级(第五批)
泗洲戏的老一辈艺人多数生长在泗县一带,所以这一剧种在语言运用上又具有泗县一带语言粗犷、幽默的特色。
(13)
淮北剪纸
省级(第五批)
淮北地区的剪纸艺术,融合了南方的纤巧秀逸,北方的浑厚苍劲。而每一位艺术家又独成一体,令人目不暇接。剪纸是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子、桌子、柜子……等,以表达自已的喜乐、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又称之为“剪画”或“窗花”
(14)
高山流水的故事
市级(第一批)
梧桐村位于杜集区石台镇的东部,由梧南和梧北两个行政村组成,是个山清水秀的山村,相传高山流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5)
张果老传说
市级(第一批)
据记载,张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张果,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
(6)
淮北口子窖
省级(第三批)
口子窖酒系安徽口子酒业主导产品。口感“香气馥郁,窖香优雅,富含陈香、醇甜及窖底香”,为中国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品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同,被评定为中国十八大名优酒标准样品,荣获"中国白酒典型风格金杯奖“并被国家批准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评定为全国首届三绿工程畅销白酒品牌、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并通过了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认定。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05ef6d610722192e4436f63a.png)
1.黄山市:民间文学:徽州民谣(黄山市)徽州楹联匾额(黄山市)传统音乐:徽州民歌(黄山市国家名录)齐云山道教音乐(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传统舞蹈: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黎阳仗鼓(黄山市屯溪区)徽州板凳龙(黄山市休宁县、徽州区)采茶扑蝶舞(黄山市祁门县)跳钟馗(黄山市徽州区)传统戏剧:徽剧(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目连戏(黄山市国家名录)杂技与竞技:三阳打秋千(黄山市歙县)民间美术:徽州“三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根雕(黄山市)徽州竹编(黄山市黄山区)徽州竹雕(黄山市徽州区)徽州竹编(黄山市屯溪区)徽州篆刻、黟县彩绘壁画(黄山市黟县)徽派版画(黄山市歙县)传统手工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屯溪区)歙砚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国家名录)徽州建筑技艺(黄山市国家名录)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市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屯溪绿茶、徽州毛笔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火腿腌制技艺(黄山市黄山区)顶谷大方制作技艺、观音豆腐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五城米酒酿制技艺、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兰花火腿腌制技艺、松萝茶(黄山市休宁县)汤口利源手工制麻技艺、余香石笛制作技艺(黄山市黟县)传统医药:张一贴内科、新安医学(黄山市)西园喉科(黄山市歙县)祁门胡氏骨伤科(黄山市祁门县)民俗: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祠祭(黄山市祁门县、黟县)隆阜抬阁(黄山市屯溪区)轩辕车会、徽菜、上九庙会、婆溪河灯、五福神会(黄山市)齐云山道场表演(黄山市休宁县)2.宣城市:民间文学: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绩溪县)传统音乐:云梯畲族民歌(宣城市宁国市)大小锣鼓(宣城市郎溪县)传统舞蹈:云舞(宣城市郎溪县)舞徊、火狮舞、手龙舞、火马舞(宣城市绩溪县)传统戏剧:皖南花鼓戏(宣城市国家名录)皖南皮影戏(宣城市宣州区)徽剧(徽戏童子班)(宣城市绩溪县)杂技与竞技:叶村叠罗汉(黄山市歙县)游龙舟、抬五帝、跳旗(宣城市绩溪县)民间美术:剪纸、皖南木雕(宣城市宣州区)传统手工技艺:宣纸制作技艺(宣城市泾县国家名录)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国家名录)宣笔制作技艺(宣城市宣州区、泾县国家名录)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宣城市)绿茶制作技艺之涌溪火青(宣城市泾县)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宣城市旌德县)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宣城市郎溪县)民俗:小马灯、跳五猖(宣城市郎溪县)安苗节、赛琼碗、花车转阁、花车转阁、徽菜、祭社、湖村抬阁(宣城市绩溪县)畲族婚嫁习俗(宣城市宁国市)3.安庆市:民间文学: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国家名录)六尺巷传说(安庆市桐城市)小孤山传说(安庆市宿松县)孔雀东南飞传说(潜山县、怀宁县)传统音乐:潜山弹腔(安庆市潜山县)断丝弦锣鼓(安庆市宿松县)传统舞蹈:十二月花神(安庆市潜山县)花梆舞(安庆市太湖县)莲湘舞(安庆市望江县)传统戏剧:黄梅戏(安庆市国家名录)岳西高腔(安庆市岳西县国家名录)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国家名录)曲子戏(安庆市太湖县)木偶戏(安庆市潜山县)杂技与竞技:东乡武术(安庆市枞阳县)民间美术: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国家名录)竹编(安庆市潜山县)传统手工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国家名录)秋石制作技艺、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安庆市桐城市)痘姆陶器手工制作艺(安庆市潜山县)顶雪贡糕制作技艺(安庆市怀宁县)绿茶制作技艺之岳西翠兰(安庆市岳西县)民俗:王圩灯会(安庆市桐城市)4.池州市、铜陵市:传统音乐:牛歌(铜陵市)贵池民歌(池州市贵池区)石台唱曲(池州市石台县)九华山佛教音乐(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传统舞蹈:东至花灯(池州市东至县国家名录)竹马灯(铜陵市铜陵县)平安草龙灯(池州市东至县)戏剧:青阳腔(池州市青阳县国家名录)贵池傩戏(池州市国家名录)石台目连戏(池州市石台县)文南词、鸡公调(池州市东至县)曲艺:酉华唱经锣鼓(池州市青阳县)民间美术:青阳农民画(池州市青阳县)传统手工技艺:铜陵白姜制作技艺、中国传统失蜡法(铜陵市)石台油坊榨制技艺(池州市石台县)红茶制作技艺(池州市东至县)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制作技艺(池州市青阳县)民俗:九华山庙会(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5.芜湖市、马鞍山市、滁州市:传统音乐:当涂民歌(马鞍山市当涂县国家名录)繁昌民歌(芜湖市繁昌县)丰收锣鼓(滁州市明光市)凤阳民歌(滁州市凤阳县)凉亭锣鼓(滁州市定远县)传统舞蹈:采石跳和合(马鞍山市雨山区)流星赶月(滁州明光市)凤阳花鼓戏(滁州市凤阳县)秧歌灯、手狮灯(滁州市来安县)二龙戏蛛(滁州市定远县)十兽灯(芜湖市南陵县)戏剧:梨簧戏(芜湖市)南陵目连戏(芜湖市南陵县)洪山戏(滁州市来安县)曲艺:凤阳花鼓(滁州市凤阳县国家名录)端鼓(滁州市明光市)白曲(滁州市来安县)杂技与竞技:湖阳打水浒(马鞍山市当涂县)民间美术:天官画(滁州市天长市)凤画(滁州凤阳县)传统手工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芜湖市国家名录)耿福兴传统小吃制作技艺(芜湖市镜湖区)滁菊制作技艺(滁州市)博望打铁工艺、太平府铜壶技艺(马鞍山市当涂县)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芜湖市南陵县)民俗:琅琊山初九庙会(滁州市琅琊区)天长孝文化(滁州市天长市)走太平(滁州市全椒县)广济寺庙会(芜湖市镜湖区)八社神灯(芜湖市芜湖县)繁昌县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群龙朝神山、九连麒麟灯会(芜湖市繁昌县)送春(芜湖市南陵县)6.阜阳市、亳州市:民间文学:老子传说故事、捻军歌谣(亳州市涡阳县)管仲的传说(阜阳市颍上县)传统音乐:淮河锣鼓(阜阳市颍上县)传统舞蹈:肘歌抬歌(阜阳市临泉县国家名录)棒鼓舞(亳州市涡阳县)太和狮子灯(阜阳市太和县)花鼓灯(阜阳市颍上县)传统戏剧:淮北梆子戏(阜阳市)泗州戏(拉魂腔)(亳州市利辛县)推剧(阜阳市颍上县)嗨子戏(阜阳市阜南县)亳州二夹弦(亳州市谯城区)曲艺:清音(阜阳市太和县)清音、清音戏(亳州市利辛县)淮北大鼓(亳州市利辛县)淮河琴书(阜阳市阜南县)扁担戏、渔鼓(阜阳市界首市)杂技与竞技:华佗五禽戏、晰扬掌(亳州市)鲖城火叉、火鞭、民间杂技马戏(阜阳市临泉县)民间美术:民间剪纸(阜阳市、国家名录)剪纸(亳州市谯城区)传统手工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阜阳市界首市、国家名录)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亳州市)临泉毛笔制作技艺(阜阳市临泉县)河柳编工艺(阜阳市阜南县)阜阳刺绣(阜阳市太和县、界首市)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阜阳市颍州区)杜氏刻铜技艺(阜阳市)传统医药:武氏手诊手疗医术(阜阳市颍东区)民俗:界首苗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国家名录)九曲黄河阵(亳州市利辛县)大班会(亳州市谯城区)大黄庙会(阜阳市界首市)7.淮北市、宿州市:民间文学:鞭打芦花、皇藏峪的传说(宿州市萧县)传统音乐:砀山唢呐(宿州市砀山县)灵璧菠林喇叭(宿州市灵璧县)传统戏剧:泗州戏(宿州市国家名录)坠子戏(宿州市国家名录)淮北花鼓戏(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国家名录)淮北梆子戏(宿州市)灵璧皮影戏(宿州市灵璧县)砀山四平调(宿州市砀山县)曲艺:淮北大鼓(淮北市濉溪县)花腔渔鼓、萧县坠子(宿州市萧县)灵璧琴书(宿州市灵璧县)杂技与竞技:民间杂技马戏(宿州市埇桥区国家名录)民间美术:砀山年画(宿州市砀山县)萧县农民画、剪纸、萧县石刻(宿州市萧县)灵璧磬石雕刻、灵璧钟馗画(宿州市灵璧县)传统手工技艺: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宿州市)口子窖酒酿造技艺、临涣酱培包瓜制作工艺(淮北市)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宿州市埇桥区)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宿州市泗县)传统医药:王氏接骨膏药(宿州市砀山县)8.蚌埠市、淮南市:民间文学:涂山大禹传说(蚌埠市怀远县)垓下民间传说(蚌埠市固镇县)传统音乐: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国家名录)谢郢锣鼓(淮南市凤台县)传统舞蹈:花鼓灯(蚌埠、淮南凤台县国家名录)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国家名录)卫调花鼓(蚌埠市龙子湖区)临北狮子舞、钱杆舞、旱船舞(蚌埠市五河县)马戏灯(淮南市毛集区)采莲灯(淮南市潘集区)藤牌对马(淮南市田家庵区)传统戏剧:泗州戏(蚌埠市国家名录)推剧(淮南市凤台县)余家皮影戏(蚌埠市禹会区)曲艺:淮河琴书(蚌埠市)端公腔(蚌埠市怀远县)清明庙会(蚌埠市五河县)杂技与竞技:六洲棋、永京拳(淮南市)民间美术:杨氏微雕(蚌埠市)传统手工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淮南市)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淮南市八公山区、大通区)传统医药:石良道膏药(蚌埠市怀远县)民俗:涂山禹王庙会(蚌埠市怀远县)9.合肥市、六安市:民间文学:包公故事(合肥市)刘铭传故事(合肥市肥西县)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巢湖市含山县)白牡丹的传说(巢湖市居巢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六安市舒城县)安丰塘的传说(六安市寿县)传统音乐:巢湖民歌(巢湖市国家名录)大别山民歌(六安市国家名录)寿州锣鼓(六安市寿县)金寨古碑丝弦锣鼓、思帝乡锣鼓(六安市金寨县)无为民歌(巢湖市无为县)传统舞蹈:肘歌抬歌(六安市寿县国家名录)无为鱼灯(巢湖市无为县)抛头狮(肥市蜀山区)传统戏剧:庐剧(合肥市、六安市国家名录)东路庐剧(巢湖市和县)含弓戏(巢湖市含山县)曲艺:门歌(合肥市包河区)锣鼓书(六安市金安区)庐州大鼓(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小调胡琴书(六安市舒城县)四弦书(六安市霍山县)寿州大鼓、淮词(六安市寿县)民间美术:火笔画(合肥市)剪纸(巢湖市和县)吴山铁字(合肥市长丰县)葫芦烙画(合肥市瑶海区)民间扎彩(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市含山县)羽毛画(巢湖市和县)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巢湖市国家名录)舒席制作技艺(六安市舒城县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六安瓜片(六安市裕安区、国家名录)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巢湖市无为县)绿茶制作技艺之舒城小兰花(六安市舒城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大救驾制作工艺(六安市寿县)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石斛泡制技艺、绿茶制作技艺之霍山黄芽(六安市霍山县)霍邱柳编(六安市霍邱县)“公和堂”狮子头制作技艺(合肥市肥东县)庐江小红头制作技艺、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巢湖市庐江县)一品玉带糕制作技艺(巢湖市居巢区)民俗: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国家名录)邀大岭(六安市金安区)紫蓬山庙会(合肥市肥西县)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巢湖市和县)四顶山庙会(六安市寿县)。
隋唐运河古镇介绍
![隋唐运河古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f8b00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8.png)
隋唐运河古镇介绍
隋唐运河古镇坐落于淮北市相山区长山路与南黎路交叉口东南侧,隋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历史悠久的古迹,但依托着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依然成了淮北市人们出游休闲的首选的去处。
古镇的夜晚格外吸引人,道路两边店铺林立,各种网红小吃,特色美食都在这里,穿梭在古镇的街巷里,处处都是人来人往,好个热闹。
古色古香的传统古建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三五好友一起穿街走巷,品尝特色美食,网红小吃,也可以感悟历史。
以隋唐时期民居古建风格为基调,以运河文化为核心,同时结合淮北地域文化、隋唐文化特色,暮色里一盏盏的灯笼,一排排的高高挂起,五彩缤纷,给人一种美好的欢喜志刚。
道路上的小贩们声声吆喝,有手工润肺糖浆,臭豆腐,娃娃鱼、卷面皮、烙馍卷羊肉、烤面筋、炸年糕,也有从外地传过来的咖喱鱼丸、烤生蚝等烤地瓜,梨汁水等等,街边的美食店铺里也是坐无缺席,非常热闹。
古镇有浪漫休闲体验区,在月老庙附件晚上还有精彩的演艺演出,整条街和富含文化历史元素的五凤三阁、水镜戏台、元辰殿、月老神庙、漕仓堰闸等标志景点相互融合。
以五凤三阁为代表的古镇特色建筑,五凤门”原为唐贞观年间的相王寺大雄宝殿,仿建的气势倒也不输,完美运用了斗拱、梁架、藻井、雕花,重檐庑殿、层层交叠的隋唐建筑符号,显现出傲视古今的历史风骨与大气磅礴的隋唐气韵。
其独具特色的隋唐建筑风格相比于热闹的街市,这里的静谧让人有种心情沉淀的感觉。
隋唐大运河是安徽省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曾经的隋唐大运河在安徽境内有150多公里,因此催生了安徽淮北的运河文化。
现在的隋唐运河古镇白天晚上都很热闹,真是没有想到百年后,我们再一次走进它,回头看这条曲折绵延的大运河,已是一半地上一半地下。
论淮北面塑的艺术形式及其多元价值
![论淮北面塑的艺术形式及其多元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3db79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e.png)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2021-04,23(2):88-92论淮北面塑的艺术形式及其多元价值刘志兵(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淮北面塑技艺精湛、世代相传,呈现出质朴纯真的艺术美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安徽传统民俗文化的瑰宝.淮北面塑多采用借物言情的表达方式,在着色、材料及制作方法上独具匠心,并在文化、教育、审美、实用及收藏等方面有着多元的价值体现.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淮北面塑成了“过时的”民间艺术而日趋没落.如此背景下,加强对淮北面塑的传承与保护、促其发展尤为重要.关键词淮北面塑;艺术魅力;多元价值;传承与保护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41(2021)024088-05面塑,俗称捏面人,又称面花、礼馍、花糕等,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面塑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宋代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中曾详细表述面塑被用在春节、端午、中秋以及结婚祝寿等喜庆日子,并将这古老习俗一直贯穿于各节庆始终,同时文中还提及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野随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另外,宋人所著《唐语林》对唐朝的面塑描述到:“宴诸司,以面及蒟蒻之类染作颜色,用象豚肩、羊臑、脍炙之属,皆逼真也•”[1]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传承,面塑有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活化石”的美誉•“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是对面塑艺人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他们挑担提盒,走乡串镇,手中的面塑做于街头、成于瞬间,可谓一个表情一个故事,一尊面塑一部春秋,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扬.1淮北面塑的概述1•1淮北面塑的形成面塑之所以在北方地区发展较好,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饮食习惯和面粉来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安徽省淮北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地处沛郡故址、泗水旧治和淮海心腹,位于安徽的东北部和秦岭一淮河以北,属中国的北方地区,与鲁豫苏三省接壤,有着“四省通衢”之称;淮北市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盛产小麦,所辖区域以面食为主•可见,优质的小麦种植环境,充裕的面粉来源,传统的饮食习惯及通达的地理环境,无疑为淮北面塑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1•2淮北面塑材料调制方法及制作程序淮北面塑材料调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先将面粉和糯米粉作为原材料在器皿中相互混合,再添加盐、糖、甘油及防腐、防霉、防干制剂,注入适量的开水,调和成团,待面团发酵一昼夜,压按成大约二厘米的厚饼,置于锅内蒸约半个小时,取出冷却至50益左右,并分成数块,加入所需的颜料,趁热揉搓均匀,放于面塑盒内即可随时使用.淮北面塑在制作方面,首先要精心地构思和设计面塑的大小和形态,并做到胸中有数,然后把调制好的面团从上至下、由里及外地进行手工捏塑,再通过竹刀、竹针、簪子等工具进行精雕细琢,并搭配与之相吻合的场景,如此一来,一尊面塑基本完成•收稿日期2020-12-27基金项目安徽省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AHSKY2018D85).作者简介刘志兵(1973-),男,安徽明光人,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油画、水粉、水彩等.第2期刘志兵:论淮北面塑的艺术形式及其多元价值89 2淮北面塑的派别淮北面塑制作精巧、形象逼真,是一件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主要由殷派面塑、赵派面塑和商派面塑三个流派组成,并分别被优选入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殷派面塑殷派面塑源于山东并流传于民间,迄今具有四百多年历史,且世代沿袭,后迁于安徽五河县境内发展,最终在20世纪中期定格于淮北市滩溪县.其艺术作品以区域文化和习俗传说为载体,来源广泛,丰富多彩,独具风格,是淮北民间老百姓热爱生活、反映生活的缩影和真实写照,多年来一直受到淮北人民的认可和赞誉.殷派面塑讲究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既注意生活体验,又致力于揣摩和表达人物的精神内涵,擅长塑造刀马旦等戏曲人物形象,极具写实特征.令人惋惜的是,殷派面塑尽管做到了绵延至今,但因当前戏曲艺术发展相对滞后,其所塑形象已不再能被大众广泛接受,一度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殷派面塑采取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的应对方式,使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得以重新焕发生机,并在政府部门及非遗部门高度关注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2.2赵派面塑赵派面塑起源于清末的京津地区,曾一度受宠于宫廷,所选题材大多以戏剧人物为主.在光绪年间,赵派面塑艺人就曾进宫为清朝皇族制作面塑,并成为当时达官贵人的座上宾.当时,清朝皇族们以拥有一件赵氏祖上的面塑为骄傲,并成为他们之间流行的时尚“玩品”.后来,为躲避北方战乱,赵派面塑迁至中原大地,并辗转于上海和南京从艺,其间受近现代美术影响,其风格趋于写实,成为南派面塑的一面旗帜.当前,赵派面塑既传承了传统的面塑技艺,又融入了现当代艺术精髓,擅长传统人物、动物塑造及中西人物漫塑.其作品不仅涵盖了三国人物、水浒一百零八位好汉、钟馗、达摩等人物,还包括外国名人与政要.赵派面塑在人物塑造上注重传神、色彩考究、造型生动、小中见大,给人以粗犷豪放的感觉,耐人寻味,所塑的十二生肖和花鸟鱼虫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以说,赵派面塑融汇古今,贯通中外,达到了取古人之所精、借今人之所长的境地.2.3商派面塑在安徽淮北有一商姓人家,祖祖辈辈从事面塑,到商远平已是第六代传人[2].商派面塑起源于淮北本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淮北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颇具地方特色.其素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且独具风格,非常适合随身携带、随手把玩.如今,在区域、时代和市场的影响下,商派面塑被不断赋予本土民俗文化的色彩,多反映本区域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其制作工艺更为复杂,所塑形象惟妙惟肖,达到了“巧手塑百态,指尖演春秋”的艺术高度,多次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和收藏.此外,商派面塑正逐步走进社会及大中小学课堂,其技艺对青少年及儿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大.3淮北面塑的艺术形式3.1独具匠心淮北面塑在造型上大多讲究气韵流畅、生动朴实,既注重展现物象的精妙细节,又能把握神情特点,具有鬼斧神工般的艺术表现力,完美地体现了当地人民祈福纳祥及追求真、善、美的心理诉求.另外,淮北面塑着色考究,在未改变传统配色方式基础上,施之于水彩、油墨等颜料加以调配,同时又不断融入现代色彩的搭配理念,给人以鲜艳明快、亮丽和谐、栩栩如生的视觉感受.更难得的是,淮北面塑做工精美、工序繁多、配料多样,其中所仿效的象牙、珊瑚、翡翠等质地的工艺技巧,更令人叹为观止.另外,淮北面塑原料、材质及配方日趋完善、成熟,具有细腻、柔韧性好和不易反弹的特点;所用材料可塑性强、形式多样,使其作品耐干裂、结实且抗摔磨;加之不断改进防腐蚀、霉变及防蛀、变形、变色技术,其作品易存且更为久远.不仅如此,淮北面塑还独创性地在原料里加入珠光粉,并选用玻璃、塑料等简单材料制作场景面塑.90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3.2借物言情淮北面塑常用借物言情的方式来传递情感,以此体现本地人们的民俗心理和人文情怀•如以鱼、莲组合谐音意味着“连年有余”,以红枣的形状代表早生贵子,以家禽、家畜的形象寓意着财产和富足,鸳鸯之间的搭配表示“夫妻恩爱”•不仅如此,淮北面塑常以元宝、下山虎、瓜果表达生活美满、吉祥丰收的祈愿;以宗教人物和神话故事预示对极乐世界的希冀,以及对无忧无虑现实世界的期盼;以孔雀戏牡丹、龙凤呈祥、喜鹊登枝、蝴蝶恋花象征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不胜枚举•具体来说,在包括淮北在内的北方很多地区,青年男女订婚时,男方送予女方面鹿、面桃去体现他们朴素的祈愿,女方则回赠男方蝴蝶、佛手、鸳鸯等面塑形象,以此表达美好的向往和虔诚的祝福.3.3民俗特质淮北面塑与本地居民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早先,每逢各传统节日、新房落成及婚丧嫁娶等民俗盛典,各家各户都大显身手,竭尽其聪明才智,通过擀、挑、剪、压、扭、捏等制作手法,辅之以蒸、炸、烙、烤等工序•最终,那些大小不等的面团奇迹般地变成了令人垂涎的食品及形态各异的艺术品•如此做法,其一,可以展示面塑制作者的心灵手巧和高超技艺;其二,可以表达对宾客的热情、尊重和敬仰•此外,在淮北及中国的很多地区,春节期间需将蒸制完好的面塑制品摆于先人的灵位前端,以表达求吉纳祥的愿望和对先辈的缅怀之情•可以说,淮北面塑既来源于民俗活动,又是民俗心理的直接体现,是淮北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4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淮北面塑的创作题材丰富多样,既包括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楼阁、历史人物和外国友人,又兼具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及各项民俗活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淮北面塑还能根据题材所需随手取材,善于运用诸如“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面塑制作原理,以及“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等面塑制作法则,达成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另外,淮北面塑技艺娴熟、精湛干练,捏、揉、碾、挑如行云流水,动作连贯,轻松自如•在人物塑造时,只见艺人把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滚、掀,再用竹刀、竹针、剪、簪等工具灵巧地点、切、刻、划,那些面团则快速地被塑成了人物的躯干和五官,随后披上发饰和衣裙,顷刻之间,各种各样的面塑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3.5稚拙朴实北方居民一直具有制作面塑的传统,以此作为节日面点和待客的食品,抑或是先人贡品及日常交往的赠品.由于古往今来“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故以“主内的”劳动妇女技艺较为出色,她们多以家庭为单位,口耳相传,世代沿袭,以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技艺最为高超•然而,就这些家庭妇女的技艺而言,较之于“面塑世家”的职业艺人则必然有些许差距•令人惊叹的是,正是这些女性“稚嫩”且“业余”的面塑制品,却有着别样的变形夸张的艺术趣味,并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美感•不仅如此,这些“从群众中来”的面塑制作者具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创作方式大胆张扬,她们多采用斑斓多姿的色彩搭配及稚拙纯真的制作手法,所塑作品富含情感、数量庞大,且多给人以稚拙、敦厚、朴实的视觉体验•可以说,这些富有乡土气息又饱含诚挚情感的面塑制品,无疑是淮北面塑文化的有益补充,且为淮北面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淮北面塑的多元价值4.1文化价值淮北面塑饱满圆润、敦厚质朴、世代相传,形象化地表达了本土人们的民俗心理和民俗情感,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多年来,淮北面塑历经沧桑、丰富多样,它既作为淮北民俗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又是淮北人民自然崇拜、宗教思想、民族意识和文化传承的综合体现•古人曾说“礼从宜、事从俗”,当某个区域人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岁时节令、礼仪活动等发生变化,当地的民俗文化理念亦会随之改变.淮北面塑也是如此,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那些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不仅被赋予了新的民俗文化内涵,第2期刘志兵:论淮北面塑的艺术形式及其多元价值91而且与当地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交相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皖北文化景观,表达了人民吉祥如意、富贵长寿、五谷丰登、幸福美满、爱国爱家的美好祈愿.尤为重要的是,淮北面塑作为一项优秀的文化遗产,不仅为淮北的民俗学、美学、历史学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更是本地区乃至本省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等相关学科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不仅如此,淮北面塑还始终贯穿和维系着皖北人民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性,早已成为皖北乃至全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2审美价值淮北面塑气韵生动、精细传神、精益求精,令人爱不释手.其色彩缤纷、浓郁艳丽,予人亲切自然之感.面塑中的人物造型,既有场景气氛的营造、情节的刻画和主题的渲染烘托,又兼顾了每个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神情姿态;其动物造型则突出温顺可亲、喜庆祥和的审美趣味,舍弃了凶猛、恐怖的动物特征.这些姿态各异的面塑作品,非常符合人们喜闻乐见的审美倾向,不断引发了他们视觉上的审美愉悦.不仅如此,面塑中巧夺天工的技术手法、原汁原味的乡土情怀愈发耐人寻味.可以说,淮北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和质朴的心境.4.3教育价值淮北面塑具有强烈的社会教育功用,它通过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及风土人情的形象化传达,使观者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智慧、增加学养、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这一艺术形式不仅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更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品质,故又被称为“立体的画作,无声的戏剧”.以孩子的教育为例,他们在欣赏面塑和学习制作面塑的过程中,既可以从孙悟空、猪八戒、白娘子、穆桂英、水浒英雄等面塑形象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神话故事和历史知识,又能进一步分清善恶、增加学养.恰如“淮北好人”张红运在淮北市社会福利中心教孩子们捏面塑时谈到,面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孩子们在学习捏面塑的同时,能够培养兴趣,提高艺术修养,对身心都有好处[3].4.4实用及收藏价值淮北面塑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作为面点食品,它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不断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次,它又可作为庆贺节日、祈祷祭典、婚丧嫁娶、庆祝丰年等民俗活动的贡品,以及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的礼品,从古至今传达着人们求吉纳福的美好祝愿.面塑是一种吉祥文化的代表,它不仅以吉祥物的造型呈现出来,还传达了美好的寓意[4].不仅如此,淮北面塑艺术还是淮北民俗生活和文化积淀的艺术化再现,是雅俗共赏的民俗精品和文化符号,极具收藏价值.当前,随着面塑艺术加工制作工艺进一步成熟,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淮北面塑亦从街头的廉价小商品蜕变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及民俗内涵的高端藏品.5淮北面塑的传承和保护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和新媒体、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市场化、商业化的驱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而被世代传承的淮北面塑艺术,现如今却成为“过时的”“无利可图”的民间技艺渐渐淡出人们视野,进而日趋没落,传承难度较大.如此背景下,加强对淮北面塑的传承、保护,促其发展尤为重要.5.1创设和营造广泛的社会氛围和环境首先,加强淮北面塑艺术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知晓和热爱淮北面塑艺术的社会氛围,应用各种媒体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地展示淮北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另外,中小学、老年大学及各年龄层次的艺术兴趣学习机构,可以把淮北面塑作为课程资源内容与形式开发的有益补充,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学员及学生对面塑学习的兴趣,使面塑艺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从而为面塑艺术的发展创设广泛的社会环境.5.2培养和储备优秀的面塑人才由于面塑艺术一直被定性为民间手艺,其发展和传承途径大多依赖口传身授,致其传承范围非常狭窄,仅局限于师徒教授、祖辈相传.故此,淮北面塑应打破有碍面塑艺术发展的传授模式,广泛接纳有志92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于面塑学习的人员,增设面塑传承基地,建立面塑行业协会、开设面塑论坛,多渠道、多层面地为淮北面塑艺术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更为有力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民俗文化遗产.5.3拓展和创新面塑艺术的形式内容为了传承和发展淮北面塑艺术,应在立足其传统与民俗性的基础上,对形式、内容及表现手法大胆创新,突出和彰显其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其一,在艺术观念上,淮北面塑可借鉴现代雕塑的写意性表达,使之在简约中见泼辣、饱满中见夸张,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高端”文化;其二,内容和题材选取上,淮北面塑不能墨守成规,应捕捉和选取体现社会风尚、反应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新鲜事物和风土人情,使之注入新的时代文化元素,凸显其新的时代气息;其三,在形式上,淮北面塑可运用浮雕的装饰美感,使之能够镶嵌悬挂,突出其装饰功用,彰显其纯朴与精美,同时,可借鉴陶瓷艺术视觉效果,使其作品更显得自然天成、玲珑剔透.5.4提升面塑艺术的经济效益淮北面塑艺术具有显著的地方色彩和民俗特质,是极具区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其经济效益异常突出,有待发掘和应用•首先,扩大淮北面塑的市场影响力,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会、手工艺品博览会,把淮北面塑推向市场,让市场认识、认可并接受淮北面塑艺术•其次,突出淮北面塑的文化魅力和文化效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通过旅游推介会、旅游景区展示,使琳琅满目的淮北面塑艺术更加彰显其旅游纪念意义•再次,借用电商平台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和快递系统建立商贸通路,盘活淮北面塑的销售途径.6结语淮北面塑技艺精湛、世代相传、价值多元,是原汁原味的本土民间艺术•它通过线与面、点与块、塑与画、拙与巧的渲染与衬托,铸就了强烈且极具民俗意蕴的文化景观.同时,作为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淮北面塑不仅渲染了节日喜庆的氛围,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还为淮北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支扎根于民间传统艺术土壤、数代传承的艺术之花,经过不断地精心保护与开发利用,必能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永放异彩.参考文献[1]鲁汉.民间面花[M].南昌: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2]未方.民间工艺介绍(三十五)——商运平和他的商派面塑[J].阅读,2020(24):65.[3]淮北市委宣传部淮北市文明办.“中国好人"张红运教孩子们捏面塑[EB/OL].[2020-10-23].http://ahhb.wen-/zyfw/201805/t20180529_5233765.html.[4]梁起峰.山西面塑的审美特征[J].文化学刊,2019(6):113-115.On the Artistic Form and Multiple Values of Huaibei Flour StatueLIU Zhibing(School of Fine Ats,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Anhui235000,China)Abstract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a high level of proficiency,Huaibei flour statue has been pass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Characterized by plain beauty and rich local taste,it is the treasure of Anhui traditional culture.Unique in the use of color,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Huaibei flour statues mostly adopt the way of expressing the feelings via objects,with multiple values in culture,education,aesthetics,practice and collection.At present,owing to influences of many factors,Huaibei flour statue is becoming an old fashioned folk art. 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inherit,protect and and promote the Huaibei flour statue. Key words Huaibei flour statue;Artistic charm;Multiple values;Inherit and protect(责任编辑:陈欣)。
淮北古生物化石
![淮北古生物化石](https://img.taocdn.com/s3/m/3731e37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0.png)
淮北古生物化石
淮北古生物化石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古代动物的样子和生活方式。
淮北是中国古生物化石最古老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从前淮北流有大量河流,覆盖了大片绿色植被,因此出现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可以极好地反映淮北的演化历史。
此外,淮北的地质条件良好,古生物化石换代过程中,岩石矿物质及其组织结构都保存完好,提供了古生物活动的实际见证。
因此,人们在淮北寻求古生物化石以及随之而来的古生物匹配,可以极大地了解古生物的样子和生活方式,推断古代古生物演化的轨迹。
淮北古生物化石历史悠久,存有多种古生物。
19世纪以来,在淮北多处出土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形成了珍贵的淮北古生物资源。
海龟、鲨鱼、蟹类、龙虾等迅猛的淡水古生物尤其为大家所熟知,更加深了淮北古生物化石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在这些历史传奇中,有九洲龙、南京牙龙、洪洞硅质鱼、洪洞虾蟹等众多沉积在古代淮河河口地区的古生物,还有尸体掩埋在淤泥中的古生物,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据,可以告诉我们古代动物的样子和生活方式。
淮北古生物化石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他们让我们认识到,古代动物的分布也变化着,非常的重要的物资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让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古代社会发展的脉络。
总而言之,淮北古生物化石不仅仅是科学价值,而是古代古生物演化发展历史、社会文化等信息,它们给我们带来许多洞见和启发,对于古生物学研究至关重要。
淮北古生物化石既有科学意义,又有教育意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珍贵的财富。
淮北市文化遗产
![淮北市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8dc9dd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2.png)
淮北市文化遗产
一、《世界遗产名录》:濉溪柳孜运河遗址
二、淮北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淮北花鼓戏》。
三、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淮北大鼓》《临涣酱培包瓜制作技艺》《口子窖酒酿造技艺》《淮北泥塑》《殷派面塑》。
四、被市政府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有:
(一)民间文学:高山流水的故事、张果老传说、临涣城夜转亳州
(二)民间音乐:唢呐古曲《八句娃娃》《抱妆台》、唢呐古曲《柳瑶吟》
(三)民俗:临涣茶馆、剪鸭尾、留满发
(四)曲艺:淮北大鼓、皖北南派临涣唢呐、坠子戏、夏派唢呐、淮北琴书
(五)戏曲:淮北花鼓戏、泗州戏
(六)传统手工艺:石雕艺术、泥塑、口子酒、临涣包瓜加工技艺
(七)民间手工技艺
丁庄村竹编、抱元洞端午茶、虎头鞋虎头帽、面灯制作技艺、手指画、二郎庙粉皮制作技艺、穆浅子柳编制作技艺、殷派面塑制作技艺、意境绘画剪纸制作技艺、百善硬面大卷制作技艺、南坪杠子馍、葛聋子膏药、花轿制作、商派面塑。
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
![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e1a5a8c18762caaedd33d470.png)
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淮北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底蕴丰厚的城市,属沛郡故址,泗水旧治,淮海心腹。
做为一个建城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淮北显得既古老又青春,既古典又现代。
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主要有三方面较有特色,即:婚嫁习俗、食俗、节庆礼俗。
一、婚嫁习俗:淮北地区的婚嫁习俗与一般皖北地区相似。
当代淮北婚俗有三个特点:“千里不同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城市简俭与农村繁复并存,婚俗表现丰富多彩。
具体表现为:1、订亲: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订亲的凭据。
2、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男方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4、嫁妆:在女方收到大礼后,女方的嫁妆也要在婚礼的前一天之前送到男方家。
嫁妆是女方家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祭祖:出門迎娶新娘之前,男方要先祭拜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5、迎亲:近年来,迎亲 ( 接新娘 ) 成为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
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
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6、燃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7、吃桌:在出发前,新娘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离别在即,新娘通常面带愁容,大家说一些吉祥的话。
8、等待新郎:在女方家门口,应有一男童手持茶盘等候新郎礼车的到来,新郎下车后,应赏男童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9、拜别:离开新娘家前,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別,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鞠躬行礼即可。
10、礼车:在新娘礼车刚开动时,女方家长应在车后撒一碗清水,一碗白米,清水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干涉,白米是祝愿女儿有吃有穿,事事有成。
11、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丟到窗外,表示不将坏脾气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
淮北私房菜招牌菜特色菜
![淮北私房菜招牌菜特色菜](https://img.taocdn.com/s3/m/0e6b138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c.png)
淮北私房菜招牌菜特色菜淮北私房菜是淮北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而闻名。
在淮北私房菜中,招牌菜和特色菜是每家餐馆必备的一道看家菜,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淮北私房菜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一、招牌菜淮北私房菜的招牌菜各具特色,不仅口味独特,而且讲究烹饪技巧和菜品的搭配。
下面我将介绍几款淮北私房菜的招牌菜。
1. 醉鸡醉鸡是淮北私房菜的经典招牌菜之一,它选用新鲜的鲜嫩鸡肉,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在配以独特的酱汁进行腌制,最后上锅蒸煮而成。
醉鸡色泽鲜艳、味道醇厚,鸡肉质地鲜嫩多汁,口感独特。
2. 梅菜扣肉梅菜扣肉是淮北私房菜的另一道招牌菜,它选用上等的五花肉,经过切块、焯水等处理后,与腌制好的梅菜一同搭配入锅炖煮,使其入味鲜嫩。
梅菜扣肉色泽红亮,猪肉软糯多汁,梅菜的咸香与肉质的鲜美相得益彰。
3. 花蛤煲花蛤煲是淮北私房菜中一道以花蛤为主要食材的招牌菜,它选用新鲜的花蛤,配以香菜、葱姜等调料,经过砂锅慢炖而成。
花蛤鲜嫩可口,汤汁醇厚,香味四溢,让人食欲大开。
二、特色菜除了招牌菜外,淮北私房菜还有许多特色菜,它们各具特色,口感独特,是淮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介绍几款淮北私房菜的特色菜。
1. 苏四喜炖汤苏四喜炖汤以猪肉为主料,配以鸡肉、鲜虾、鱼丸等多种食材,再加入姜片、枸杞等调料,经过熬煮而成。
这道炖汤味道鲜美,汤汁浓郁,食材鲜嫩,营养丰富。
2. 东安子鸡东安子鸡是淮北私房菜中一道以鸡肉为主料的特色菜,它选用新鲜的土鸡,用纸包裹后,再加入姜片、蒜瓣、料酒等调料腌制,再用砂锅小火慢炖而成。
东安子鸡色泽鲜亮,鸡肉香嫩多汁,口感极佳。
3. 清蒸草鱼清蒸草鱼是淮北私房菜中一道以草鱼为主料的特色菜,它选用新鲜的草鱼,配以葱姜蒜等调料,以清蒸的方式进行烹饪。
草鱼鲜嫩可口,肉质鲜美,口味清淡,保留了草鱼的原汁原味。
总结:淮北私房菜的招牌菜和特色菜各具特色,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它们不仅代表了淮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是淮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419741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f.png)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地方。
安徽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闻名,这些项目代表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徽剧 (Huìjù)徽剧是安徽省的地方戏曲剧种,被誉为中国四大剧种之一。
徽剧以其细腻的表演方式和充满传统气息的音乐声著称。
其独特之处在于婉转悠扬的唱腔、优美的舞蹈和精湛的表演艺术。
徽剧在传承和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其原汁原味的风格,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
2. 安徽花灯(Huādēng)安徽花灯是一项流传已久的手工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花灯以其精巧细腻的制作工艺和艳丽多彩的外观而著称。
制作花灯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手工雕刻和上色,创造出栩栩如生的灯饰。
每年春节期间,安徽的街道都会挂满精美的花灯,照亮城市,给人们带来喜庆和享受。
3. 徽州木雕(Huīzhōu mùdiāo)徽州木雕是安徽的传统工艺之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精湛的雕刻技术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徽州木雕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常常以人物、花鸟和传统建筑等题材为主题。
这些木雕作品栩栩如生,根据传统的工艺方法,手工雕刻而成。
徽州木雕也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4. 安徽民间舞蹈(Mínjiān wǔdǎo)安徽的民间舞蹈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其中著名的有秧歌舞、花鼓舞等。
这些舞蹈以其欢快的节奏和精彩的动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安徽的民间舞蹈通常以庆祝丰收、表达喜悦和祈福为主题,既能展示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又能传递深厚的文化内涵。
5. 炒底锅(Chǎo dǐ guō)炒底锅是安徽传统的烹饪器具,用于制作当地著名的菜肴徽菜。
炒底锅由铁铸成,具有传热均匀、炖煮入味的特点。
在使用炒底锅烹饪徽菜时,锅底的油脂能够与食材充分交融,使菜肴更加美味,独具徽菜的风味。
总之,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具特色,代表着这个地方丰富多彩的文化。
安徽淮北的风俗
![安徽淮北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650665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0.png)
安徽淮北的风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安徽淮北是一座充满着文化和风俗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人们热情好客,传统文化得到了高度的推崇,而这些美好的风俗不仅丰富了生活,也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动人。
婚俗婚姻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淮北的婚俗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淮北,新人在结婚前要将礼单送给长辈,以示尊重和感谢。
结婚当天,新娘穿上婚纱,向新郎敬茶,表示对丈夫的尊重和信任。
新婚之夜,会举行接亲、上房、吃喜饼等传统仪式,让新人更加亲密。
饮食淮北是一个美食之都,这里的人们饮食十分讲究。
在淮北,人们喜欢吃时令的蔬菜,保障了营养的均衡。
淮北的特色菜肴有草鱼、熘肝、辣油鸡等。
草鱼蒸得入味而不腥,熘肝切得薄而不老,是淮北老饕口中的必选。
文化淮北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
在这里,古代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淮北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是秦腔,它既具有粗犷豪放的气质,又充满了民间艺术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欣赏和学习。
还有古老的杂技、锣鼓、民歌等,充分体现了淮北地区的文化美。
节日淮北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淮北大胥山祭祀文化。
每逢祭典之日,人们会穿戴整齐,挑着竹筐装满了食品、水果和蜡烛。
在街道上沿街走唱,祈求神灵保佑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总之,淮北的风俗传统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光辉,也让这座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和美丽。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美好的家园。
安徽淮北特产作文
![安徽淮北特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d6982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3.png)
安徽淮北特产作文
淮北位于安徽省中部,被淮河、淮海、芜湖、黄山和皖江等五大江系环抱,接江苏,东毗宿州,西邻马鞍山,南与铜陵紧密相连。
淮北地处金门河流域,地表形势为井叠瀑状,大致分为淮西北高地、宿州平原、淮海平原、芜湖湖泊及黄山脉等。
气候属温暖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发展期比较短,夏季非常热,三伏天极其炎热,其它季节都比较爽。
淮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地方。
早在古代淮北便已有着盛唐、宋朝、明清、清朝等多个朝代的沙陀文化发展着。
这里地区受到近百年来清、崇祯、宣统时期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到其中清朝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也是淮北文化早期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里的特产主要集中在一些著名的果品和蔬菜上,如宿州螃蟹、淮河鲤鱼、黄河米酒、鹤子翅等,都是淮北特有的美食。
除了著名的美食,这里还有淮安迷香、宣城药材、淮海藕等,都是淮北地区的珍贵特产。
另外,淮北还有众多的特色景点,例如淮安国家级森林公园、黄山黄山景观带、芜湖湖滨植物园等,这些景点也是淮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之一。
通过上述介绍,不难看出,淮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众多特色特产,把这里的多元文化集聚成当地独特的风情,令人叹为观止,是一个值得游客们去参观的地方。
如今,淮北的景观迅速发展,彰显了
淮北特色风情,也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希望四处游览的游客们也能够去参观这里美丽的风景,享受这里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让大家与淮北更加亲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市非物质文化简介我的家乡淮北市非物质文化简介一:民间文学民间故事:1、我所知道的《陈毅让车》、《邓政委喂马》,这类民间故事属于人物范畴的民间文学。
主要是通过对伟人平凡小事的描述,来歌颂伟人的高尚品德。
2、属于地域范畴的民间文学有:武时良编写的《烈山的传说》,吴广彪编写的《朔里与东方朔》,这类故事多长期广泛地流传在民间,主要是探索某地某所的由来,某地与某历史人物的关系等。
3、属于民俗范畴的民间文学有:傅立泉编写的《烧纸钱的由来》、高文畴编写的《清明节与介子推》等。
民谚民谣:从小在淮北长大的我会听到大人们说很多的民谚民谣,觉得很好玩,很亲切,有好多至今还记得:1、属于气象方面的民谚很多,对天气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长虫过道,大雨就到”,“月亮戴斗笠有风,月亮烤火有雨。
”“雨后西南风,没有三天空”“老头活了八十八,没见东南雨来发”“晚霞行千里,早霞雨倾盆”等。
2、属于气候方面的农谚有:“热在伏中,冷在三九”“三九四九中心腊,冻死河里连毛鸭”“处暑去暑天不热,寒露添寒穿棉衣”等。
3、属于农业的谚语有:“九尽花不开,水果压满街”“头伏萝卜二伏葱,三伏里边种白菜”“立秋三天遍地红,寒露两旁看早麦”“枣树发芽种棉花,过了谷雨点西瓜”“六月六,打棉头,七月十五拾早花”等等。
4、属于地理环境的有“大风刮倒万丈碑,石碑滚了三个省”这是指建国前,相山属安徽、江苏、河南三省交界处。
另外,还有属于政治、文化、风俗、传说等方面的民谣。
二:民间音乐唢呐:俗称喇叭。
这是我从小便十分熟悉的音乐。
淮北市唢呐艺人多分布在市郊农村,他们自由组班,每班五至七人不等,为民间婚丧嫁娶、节日欢娱时所聘用。
从小时候到现在,每当周围邻居或邻近的村庄谁家有喜事,就会请一个喇叭班来表演,大家都跑去看,很是热闹。
小孩子们就是听歌,老人们就喜欢看戏。
演奏的曲牌因环境场合而异,一般办喜事常用“凡字四调”、“叫句子”、“柳金”等曲牌,并有大、小把攥子模仿地方戏曲、曲艺吹奏。
三:民间舞蹈腰鼓:腰鼓气氛隆重、热烈、节奏性较强。
一般以多支腰鼓组成腰鼓队演奏,边击边舞或配以节奏强而有力的词曲伴唱,或在短暂的停顿用夹以简捷雄壮的口号渲染气氛。
腰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较为流行,以后日渐冷落,1978年以来,市区部分中小学又恢复了这一活动,多用于重大节日游行队列。
可是我从小一直咩见过腰鼓呢。
狮子舞:狮子头是用纸制成型,狮子身为布毛合制的狮皮。
由二人合演,相互协调配合,模拟狮子的各种动作,如:抖毛、舔毛骚痒、打滚及加有艺术色彩的各种表演。
引狮者一人,执彩球戏狮。
它流行于市郊农村,分厂矿俱乐部也开展此项活动。
龙灯:龙灯的龙身是用竹木扎成骨架,一般七至九节,龙头造型生动、雄伟,口、须、角、目栩栩如生,“龙衣”(龙皮)用布绘以龙甲,头尾各节有一木棍支撑龙身。
表演时每人各执一节,前有一人引珠、龙头抢珠、龙身各节及尾随龙头的活动而舞动向前。
本以欢快的唢呐锣鼓伴奏。
活动时,龙灯多与狮子、竹马、旱船等配合。
嘿嘿,场面很是宏大啊~不过,遗憾的是,我也没有亲眼见过这些活动。
竹马:竹马是用竹篾扎成马身骨架,蒙以纱布,外贴马毛(用彩纸剪成),马头可活动,马脖子及演员脚上均系铜铃。
表演时,马身系于演员腰间,随着音乐和锣鼓节奏,用手操纵马头表演。
旱船:旱船的船身是用竹子和布结合扎成。
表演时,船身生活系于女舞者腰间,前进时作行船状,另有一老船翁在旁撑船。
大头舞:大头舞是用马粪纸糊成一特大的人头造型,可根据需要或爱好塑成各种人物形象。
如笑娃娃、老头、老妇、工人、农民等。
表演时戴在演员头上,以造成与身体比例极不谐调的形象来产生艺术效果。
高跷:高跷为演员腿上各绑一高跷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
高跷腿是在一根木棍上部安有脚踏板而成,根据踏高跷人的技术精劣而定高低。
高跷演员各抢一戏剧人物,可演一段戏曲插白或一折戏;或表演扑蹀、丢叉等舞蹈动作。
在我们淮北市相山区任圩乡农村较为流行。
打花棍:打花棍又称“打莲湘”、“花棍舞”、“霸王鞭”,是淮北地区民间流传极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歌舞表演形式。
因表演者手持一根3尺长、中间开孔穿有铜钱的竹竿,上下飞舞,表演时,从头打到脚,从前打到后,边打边唱,人数不拘,唱词多据民间唱本,也可现场编唱,敲击肩、背、脚、头、臂、腰、腿,变换快慢节奏,发出清脆的响声,处处充盈着飞舞之美而被称为“汉族民间舞的又一瑰宝”。
扭秧歌:扭秧歌,也叫秧歌舞,在淮北城乡广为流传,是一种规模大,有气势且极富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歌舞活动形式。
秧歌队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一、二百人,领队者手持一把用彩绸装饰的花伞,被称为“伞头”或者“伞把子”,既是秧歌队的指挥,又是善于即兴编创歌词的好歌手。
秧歌的曲调非常丰富,现在能搜集到的曲子有几百首,既能登台表演又适于在生活中随时哼唱。
它所反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在淮北游艺民俗中别具一格。
挑花篮:在淮北民间艺术活动中,一般都有前导队。
前导队以挑花篮为主,挑花篮的人员多装扮成古代仕女模样,浓妆艳抹,穿着古代服饰织锦,挑着花篮不停地穿插、移位,变换着队形,舞步颇为轻盈。
四:传统戏剧淮北梆子戏: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
由于豫东与淮北毗邻,长期的艺术交流,使豫东沙河调逐渐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有益成份而演变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戏。
淮北梆子戏的唱腔具有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的特点,有二百多种曲牌。
演唱分大本腔与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乐器上除弦乐和鼓板之外,另加枣木梆相击作声,藉以增强声调之节奏。
在艺术表演程式上受京剧的影响较大,但仍具有地区特色。
淮北市梆剧团,淮北市的厂矿、郊区、农村剧团在演出剧目时绝大多数是演唱淮北梆子戏。
泗洲戏:泗洲戏原称“拉魂腔”,是淮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
流行于安徽、苏北及鲁南等地区,约有200多年历史。
泗州戏是由民间说唱发展起来的比较典型的板腔体唱腔剧种。
其唱腔南、北方风格交融,婉约与豪放并蓄,在一定基调的旋律基础上,演员可根据剧情的需要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灵活掌握曲调节奏的快慢、急缓和强弱高低,自由运用各种花腔调门,尽情发挥各自的特长,艺人把这称为“弦包音”(即丝弦伴奏必须跟着唱腔走),也叫“怡心调”(根据剧情自由变换腔调),尤其是女声唱腔,尾音翻高八度,委婉尽致、动人心魄,被群众誉为有拉魂的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
音翻高八度,委婉尽致、动人心魄,被群众誉为有拉魂的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
淮北花鼓戏:淮北市郊农村的集镇一直有花鼓戏小班社演出。
这种班社五至十人,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
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演出。
一般不搭台子,围个地摊就可演出。
淮北花鼓戏音调委婉,带有拖腔。
不用弦乐,只用鼓板。
生角穿件大褂,带上髯口,也简易化妆。
旦角头上扎个彩球,腰间系上彩裙,自我表白角色。
唱腔虽然曲调比较单调,但因吸收了淮北的民间小调,劳动号子、农谚、歇后语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而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坠子戏:坠子戏是淮北民间剧种之一。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典籍记载:坠子戏,,世纪,,年代初起源于安徽萧县一带。
它是由单口坠子经过“大扬琴”、“道情班”和“曲艺剧”的过程逐步衍变而成为坠子戏的。
为扶植这一稀有剧种,安徽省委于,,,,年批准成立了“安徽省坠子戏剧团”。
安徽省坠子剧团始终坚持“两为”方针,上山下乡,为工矿、农村的广大观众送戏上门,受到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大鼓书:大鼓书是淮北比较常见的一种曲艺形式。
唱大鼓书的服装、道具、伴奏都很简单。
一只扁圆形的木框皮面鼓,支在几根竹棍组成的鼓架子上,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伴奏有一把淮北地区唱大鼓,多是在秋冬农闲季节,有的是艺人走村串户演唱,也有的是在逢集、赶庙会的场子上唱。
大鼓书的段子有长有短。
五:曲艺淮北琴书:淮北琴书是地方曲艺的大曲种之一,它源远流长,积累丰富,旋律优美,板式繁丽,而且曲腔对文学载力强。
既能说唱传奇大书,又能咏唱抒怀寄情的曲段。
淮北琴书,历史悠久,确切年代,无法考证。
淮北琴书演出流传曲目多以人文戏为主,地方群众称其为“鞋筐子戏”。
由于琴书历史悠久,加上老艺人不断创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现了一些武戏。
淮北琴书的曲牌《八大板》曲调鲜明,高低起伏,变化无穷,特别是坠胡伴奏,充分显示出它的特点。
六:杂技与竞技斗羊:在淮北农村,斗羊的习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深受群众的喜爱。
如今每逢传统农历羊年,羊年斗羊,或者一些庙会节庆期间斗羊比赛,吸引众多的群众前来观看,别有一番情趣。
近年来,淮北农村大力发展养殖业,许多农民成了养羊专业户,为使斗羊这一传统的极富乡土气息的文体娱乐活动流传下去,一些地方相继成立了“斗羊”协会。
“斗羊”时选择特有的勇猛雄壮的羊种,体重可达二百公斤左右。
“斗羊”比赛是根据羊的齿龄(牙口)分等级配对进行角逐。
分领斗、挑斗、自由斗等,其场面粗犷,精彩激烈。
嘿嘿,我小时候,我家就养了好多羊。
我的童年就是在放羊的快乐里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