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各纵队、师的评价(刘统评价在后)

合集下载

东北解放战争四战四平感悟心得体会范文

东北解放战争四战四平感悟心得体会范文

东北解放战争四战四平感悟心得体会范文在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东北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平战役则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数十万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城外激烈交战,最终解放军取得了胜利。

在探究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的同时,我深感其意义和价值的深远。

以下是我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1.深入了解历史,深刻认识斗争的艰苦性通过对东北解放战争以及四平战役的学习,我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这场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更加感受到中国人民曾经为了自己和国家的独立和自由所经历的艰辛历程。

2.研究历史背景,认识中心思想在深入研究东北解放战争背景的基础上,我认识到这次战争体现着中国人民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幸福的精神。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及人民群众是解放战争的主力军,他们奋勇向前,英勇抗敌,保卫家园。

3.突出重点,重视战争精神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发现在东北解放战争四平战役中,人民军队始终坚持的战争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民军队指战员胸怀祖国、笃信正义、壮志凌云、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横扫敌军,取得了胜利。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英雄气概,这种民族精神。

4.思辨发散,深入分析历史背景和实际问题随着深入思考,我发现历史背景和实际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

因此,我们需要发挥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找到我们的符合国情的未来发展之路。

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在思考和实践中,保持开放、包容和谦虚的态度。

5.恰当运用语言,准确而简练地表达想法在表达时,我们需要恰当地运用语言,准确而简练地表达想法,利用语言准确地传递我们的态度和思想。

同时,审慎运用最适合表达思想的语言和语言风格,强调一个形象、生动、具有信息量的语言表达方式。

6.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理解我们的思想内容。

分割歼敌被动中求主动——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9团白龙驹山战斗 评析

分割歼敌被动中求主动——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9团白龙驹山战斗  评析

分割歼敌被动中求主动——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9团白龙驹山战斗评析作者:窦超,等来源:《轻兵器》 2013年第13期□窦超崔卫东在人民军队中有这样一支部队,其经历极为独特。

这支部队原属军阀张作霖的东北军,后来跟随张学良“东北易帜”成为国民党军,在抗战时期则发动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进入东北,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一部分,后与其他部队合编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的一个师,即38军114师。

该师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侦察部队赴滇轮战行动,创造了诸多典型战例。

在1947年东北解放战争的秋季攻势中,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9团(即后来的38军114师342团)进行的白龙驹山战斗就是其中一例——白龙驹山战斗全过程1947年秋季,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当时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之前还使用过“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称,后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经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开始向国民党军发动大规模攻势——1947年9月14日的秋季攻势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展开的。

经过前两个阶段作战,我军歼敌3.4万余人,随即转向敌兵力比较薄弱的长春和吉林地区作战。

为了调动四平地区之敌北上增援,以达到在运动中歼敌的目的,我军开始围攻长春和吉林。

国民党军果然开始从四平地区北上增援,其新1军于11月1日夜开始以200辆汽车往返运输北进。

据此,我军除留下少数部队继续佯攻吉林市外,将主力西调准备歼灭新1军主力。

11月2日晨,新1军进抵陶家屯一线,其先头部队暂编56师遭到我军独立第2师的阻击,被歼1个营。

此时,新1军发现我军主力集中形势不妙,转而准备取道白龙驹山逃往长春市。

白龙驹山战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1纵3师奉命向范家屯以北急进,准备堵住敌军去路,为主力部队围歼敌军创造条件。

11月3日3时许,该师先头9团进至范家屯以北、八大泉眼地区时与敌突然遭遇。

大决战:东北野战军有12个纵队,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什么编制?

大决战:东北野战军有12个纵队,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什么编制?

大决战:东北野战军有12个纵队,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什么编制?剧版《大决战》的故事主线,讲的就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随着《大决战》剧情的推进,军事术语“纵队”屡屡被提及。

比如,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挑大梁的就是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第4、11纵队。

三大战役,东北野战军就打了平津、辽沈两大战役,可谓是居功甚伟。

笔者就以东北野战军为切入点,给大家分析一下纵队的编制级兵力配属问题。

图|《大决战》东野司令员林彪剧照纵队是我军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编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机动。

早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朱老总、陈老总就将参战部队缩编为纵队,下辖3个步兵支队、1个机炮大队、1个特务大队,共计800余人。

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也设置有纵队编制。

比如,中央纵队、八路军第一纵队、决死一纵都是属于这一情况。

图|《大决战》东北野战军剧照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逐渐成立了纵队,相当于后来的军。

但是,纵队的编制大小不一,或辖师旅或辖支队。

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属于主力野战军纵队,其他野战军也是采用了纵队编制。

图|《大决战》华东野战军剧照纵队的编制问题很好理解,兵力多少是个麻烦事。

华东野战军整体实力与东北野战军旗鼓相当,在淮海战役前各纵队配属兵力如下:一纵(司令员叶飞):2.5万人;二纵(司令员韦国清):2.6万人;三纵(司令员孙继先):2.7万人;四纵(司令员陶勇):2.3万人;六纵(司令员王必成):2.6万人;七纵(司令员成均):2.9万人;八纵(张仁初):2.6万人;九纵(司令员聂凤智):3.1万人;十纵(司令员宋时轮):3万人;十一纵(司令员管文蔚):2.5万人;十二纵(司令员陈庆先):1.3万人;十三纵(司令员周志坚):2.7万人。

通过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兵力来看,九纵人数最多达3.1万人,人数最少得十二纵才1.3万人。

由此可见,各纵队兵力不一。

东北野战军情况与之相似,各纵队兵力相差很大。

解放战争最能打的10个纵队,新四军占了4个

解放战争最能打的10个纵队,新四军占了4个

解放战争最能打的10个纵队,新四军占了4个⼀野(西北野战军)⼀纵张宗逊上将,120师的班底,第358旅和独⽴第⼀旅。

⼀野⼀纵作为全军序列的排头兵,战⽃⼒⾃然不会差。

被编为1军。

⼆野(中原野战军)三纵陈锡联上将,129师队伍,第7、第8、第 9旅合编为3纵。

⽆论是出击陇海,还是在鄄城、滑县、巨⾦鱼,总是冲在前⾯,战功赫赫。

被编为11军。

陈赓⼤将,129师队伍,386旅、⼭西决死第1总队、第212旅等组建四纵。

解放战争中,⼀直独⽴作战。

⼀九四六年开始,接连发起闻(喜)夏(县)、同蒲、临浮战役、发起吕梁、汾孝战役。

被编为13军和14军。

⼆野(中原野战军)六纵王宏坤上将,129师部队,底⼦是红25军75师⼀部,辖第16、第17、第18旅。

中野很多恶仗、硬仗、如在定陶战役中,顽强的扛起了作战难度⼤的苦差事,结果是出⾊的完成了任务。

⼀九四七年⼋⽉挺进中原时,六纵浴⾎搏击,强突汝河。

⼀九四⼋年七⽉,⼀举攻下了铁打的襄阳古城。

被编为12军。

叶飞(原名叶启亨)上将,新四军,长江南北的⼀师队伍组建。

宿北战役,击败了⼗⼀师,歼灭了六⼗九师。

后编为第20军。

6三野(华东野战军)四纵陶勇(原名张道庸)中将,新四军第1师第3旅班底。

在苏中战役中,参加宣家堡、如(皋)南、丁堰、林样等战⽃。

北上鲁南,参加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陇海路破击战,平汉路破击战,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后编为第23军。

7三野(华东野战军)六纵王必成中将,包括新四军苏中、苏浙部队和第7师部队。

苏中战役中⾸战,参加莱芜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2万余⼈。

孟良崮战役,穿插在敌后,奇兵完成包围圈,参加南⿇、临朐战役、沙⼟集战役,淮海战役。

后编为第24军。

8三野(华东野战军)九纵许世友上将,115师和胶东抗⽇武装组建⽽成的。

九纵是⼭东⼋路军的班底,⼭东第⼀主⼒,在孟良固战役中,最终攻上⼭顶,济南战役中,活捉了抗⽇名将王耀武。

后编为第27军。

9四野(东北野战军)⼆纵刘震上将,抗战中⼋路军115师南下部队,新四军三师。

三野头等主力师

三野头等主力师

三野头等主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我军战功显赫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歼灭了蒋军“五大主力”中的两个半,是歼敌最多的野战军。

其战旗下的八支英雄部队,是三野的杰出代表——三野头等主力师一、20军第58师第58师的前身是39年5月由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10月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合编仍称挺进纵队,40年7月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1旅,同年4月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45年3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同年4月23日调入新四军苏浙军区为第4纵队,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1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

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新四军老部队,是新四军的十一个甲等旅之一,所辖团队中新四军主力第1团和苏中军区特2团为师主力团,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等。

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

有强大的突击力和贯穿力,曾在豫东战役中激战一夜,将区兵团一分为二,为全歼该兵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该师战斗力强劲,被新四军军部去定为甲等旅,是三野头等主力师,亦是陈粟首长极喜爱的部队,有百旅之杰的美称。

是陈粟首长直接指挥时间最长的三个师之一。

二、21军第61师第61师的前身是35年2月3日再建的红28军,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43年9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44年6月免兼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

东北解放战争 国共双方的军事较量

东北解放战争 国共双方的军事较量
沈 威胁吉长各地 , 南满 得以连续 春 、 阳及 使 保安支队及若干骑兵 团。14 9 5年秋季 , 以 松花 江南 , 其 周 围 与 数万之师沿北宁路进犯 , 占秦皇岛 、 连 山海 粉碎其进攻 , 并收复柳河 、 辉南 、 辑安 、 桓仁
完全紊乱 了作 北 宁 线 上 关 、 中、 绥 锦西及战略要点锦州等地 。后续 等地。国民党军队首尾难顾 ,
企图 占据长 白山脉狭小地带 , 消灭我 九 省 的 版 14 9 5年 8月 日本投 降 , 国民党军 队在 兵力 ,
再攻北满。 可是我军却出其不意, 图 上 就 只 美国太平洋舰 队帮助 下集结优 势兵力 , 运 南满主力 , 北满部队即主动挺进 余 下 了 长 载有 8个军 2 个师 、 1 3个保安纵 队和 7个 当其每次进攻临江时 ,
攻 县5 昱的 霎义, 攻 、 l 克一I 克 日
敌万 活 敌北 皇 十 , 捉 东 暑
。I _ 。 -
别进入通辽 、 开鲁及长岭各地。 其正面 向北 吉林 、 长春以前 的情势 。 蒋介石急忙用他的 战 略 要 点 锦 卅I , 城 歼 剿 副总 司令范汉 配合 整 个 战 役 行 动 。 后 约 两个 多 月 , 南 上任 , 此 我 我军的秋季攻势即于 9月 中旬发动 , ‘ 总” ‘ 临江 。敌军东北首领杜聿明曾一再扬言要 增援 的四十九 军主力 等以歼灭 性 的打击 , 全 部霸 占东 北 。然而 我军 在 此年 余 时间 切 断 北 宁 路 , 斩 中 长 路 , 后 回兵 北 上 , 再 然 中,采取 了攻势防御 ,以削弱敌人有生力 攻 占九 台 、 安 、 农 德惠 等地 , 使吉 长两地完 量, 保持 与发展 自己的有生力量为主 , 赢得 全孤立 ,使整个敌人缩入北宁及 中长铁路 了歼灭敌人六万余 ,并 争取 沈朔 端部 的起 南段狭小地带的 2 4个城市 内 , 完全暴露其

中国三大王牌师最强主力见谁灭谁

中国三大王牌师最强主力见谁灭谁

第一:54军127师第127师最早的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

“大革命失败”后,经历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是“朱毛红军”红4军、红1军团的骨干部队。

作为主力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历次重大战役行动,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

1937年8月,该部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

1940年挺进华中,先后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5纵队1支队、教导1旅。

1941年2月改编为新4军3师7旅,转战苏北抗日根据地。

在著名的刘老庄阻击战中,该旅19团4连顽强抗击3000余日军的进攻,最后82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被延安《新华日报》誉为“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

1946年2月和1师(即112师)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全歼国民党13军89师266团和265团一部,这是东北我军首次歼灭美械敌军,开创东北我军歼灭美械国民党军的先河。

10月部队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6师,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然后随第4野战军南下。

1950年4月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建国后该师参加了广西剿匪,1951年驻防海南岛,第43军撤销后改为广州军区独立师。

1968年重建第43军时第127师移驻广西桂林,后调往河南。

1979年2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协助会攻谅山,五战五捷。

1984年师侦察连赴老山、者阴山前线,表现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称号。

其他英雄部队:“红军师”、“铁军”----步兵第127师“红军团”----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380团“叶挺独立团”----步兵第127师第379团“刘老庄连”----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4连“能攻善守英雄连”----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9连“阻击英雄连”----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1连“英雄侦察连”----步兵第127师侦察连127师是从南昌起义一直到现在我军保存最完整的部队,我军历史上的一些顶级名将都是出自该师或在该师任职,如林彪、粟裕、徐海东、黄克诚等,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曾在127师担任师长长达10年。

东北解放战争观后感

东北解放战争观后感

东北解放战争观后感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关于东北解放战争的相关资料,并参观了一些有关东北解放战争的纪念馆。

这使我对这场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东北解放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也直接影响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活和幸福。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场战争,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我想从历史的角度谈谈东北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1945年初至1948年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争的胜利使得东北地区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殖民统治解放的状况,重建了人民政权,彻底推翻了封建主义制度。

东北的解放也为全国解放开辟了重要的战略通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对东北解放战争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这场战争改变了东北地区的政治格局。

在战争之前,东北地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国民党政权的铁腕镇压,人民贫困、生活艰苦。

而经过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彻底打破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也给予了东北人民新的希望和机遇。

其次,东北解放战争也为全国人民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给了其他地区的人民坚定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最后,东北解放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放后,东北地区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这场战争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历史细节。

例如,东北解放战争中的一位重要将领陈赓,是由一个贫苦农家出身的农民。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东北解放战的模范英雄。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来自乡亲们的勇气和奋斗,更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和正确决策。

此外,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东北解放战争的具体战役和战斗。

例如,我了解到东北地区的国共合作与敌人的斗争、渡江战斗等一系列战役和战斗。

这些都是为了最终解放东北地区,让人民摆脱战乱和苦难,过上幸福的生活。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各纵队、师的评价(刘统评价在后)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各纵队、师的评价(刘统评价在后)

第一纵队:1946年8月以原山东解放区1、2师和滨海支队等部编成,司令员万毅、副政委周赤萍。

1947年2月李天佑调任一纵司令员,万毅任政委,梁必业为副政委。

万毅调五纵后,由梁必业接任政委。

一纵部队从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起,在东北解放战争重大战役中都担任主力。

是东北各纵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下辖1、2、3师。

1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一方面军三军团4师的老基础,抗战时编入八路军115师,参加平型关之战。

后转战山东,发展为山东军区解放1师。

进入东北时全师为7000人,长枪4000支,直属总部指挥。

后发展为12000余人,两次四平作战,l师均为主力。

师长原为梁兴初、政委梁必业。

他们调任后师长为江拥辉、政委吴岱。

l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与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2师:抗战后期山东军区2师的基础。

1945年11月进入东北时全师7500人,长枪4000支。

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

当时山海关形势紧张,2师末经休整即投入锦州、北镇战斗,部队很疲劳,生活甚苦。

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2师,归总部直接指挥,陆续得到补充,发展到12000人。

罗华生调松江军区后,由贺东生任师长。

2师"富有朗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

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东北之头等主力师。

"3师:1942年原东北军新编lll师的两个团,在中共地下党员、师长万毅带领下于山东起义,被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

1945年9月最先进入东北,全支队3500人,长枪干余支,后扩建为东北民主联军七纵19旅。

四平保卫战中伤亡很大,经过补充后,1946年与20旅一起划归一纵,编为3师。

师长彭景文,政委刘贤权。

解放战争中期的东北战场评价

解放战争中期的东北战场评价

解放战争中期的东北战场评价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一开始杜聿明进攻势头强劲,林彪则相对处于弱势,在先入东北的情况下,作战一直不怎么顺利,林彪一直退到了松花江以北,形势依然紧张。

幸而杜聿明占领长春后,攻击势头也是强弩之末,双方就隔着松花江对峙。

后来林彪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扭转战局,凭借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一举翻盘,又通过辽沈战役彻底解放全东北,率领百万大军入关参战。

关于林彪在北满的转危为安,强势翻盘,有人这样酸溜溜地描述:“苏军进入东北,所获武器无数,共计步枪80万支、轻机枪2万挺、重机枪5000挺、各种炮5000门、战车1500辆、飞机800架,已将之络绎不绝运往佳木斯,随时补充给林”。

果真如他所说,那么东野还需要忍上两年再决战吗?当时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一、杜聿明大胜之下,为何停止进攻?四平保卫战失利后,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紧接着投敌叛变,他同时带走了有关编制和撤退路线的重要文件,杜聿明对这个四期学弟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立即命令部队大踏步前进,1946年5月21日占领公主岭,23日就占领了长春、德惠、农安。

几天后又沿长吉铁路占领吉林。

杜聿明的决心很大,他准备渡过松花江,占领哈尔滨,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问题。

但杜聿明并未渡江追来,为什么?造成他攻击停顿的两个直接原因是:1、蒋介石蒋校长来到东北;2、南满发起了鞍海战役,在南面牵制住了杜聿明。

校长到东北,东北的高级将领们都来拜见,自然也就停止了进攻。

校长走到哪里,都要听取汇报,并亲自指挥。

由于微操过细,杜聿明原来的部署被彻底打乱,攻击停顿在松花江以南。

这时,我南满部队经过休整,逐渐恢复了实力,在鞍山、海城发起牵制性进攻。

4月间为了争夺四平,杜聿明已将南线部队陆续北调,后防空虚,现在,他准备派孙立人南下解围。

孙立人得到命令迅速南下沈阳,径直去见校长,说自己的部队很辛苦,要休整3天。

校长爱兵如子,决心放孙立人休整,于是乎,杜聿明调动孙立人的计划破产,我军顺势攻克鞍山、海城。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十三个王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十三个王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十三个王牌军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解放军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

因此,我精选了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功显赫的英雄纵队(军),由于这些部队都是身经百战,我不可能把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每一个作战都说到,只能简单的说一下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亮点,又因为精选的数量正好是十三个,故把他们称为军威无敌人民解放军的十三个王牌军。

这十三个纵队(军)是依靠他们光荣的战史选进的,但是以下我给他们之间的排序不是以战功战力而定,首先是按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前后排序,野战军中的各纵队排序又是以王牌军番号前后而定,特此声明,请大家不要误解。

王牌军(一)、华北军区60军司令员王新亭8纵(军)是华北军区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纵队(军),8纵(军)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主力,仗仗打得精彩,临汾战是我军由运动转向攻坚第一战,在严重缺火器的情况下,面对临汾易守难攻的坚城,巧用土行孙战法,用坑道爆破,破敌防线23旅,被中央军委授于:光荣的临汾旅。

8纵(军)出其不意直朴晋中,先在张兰镇灭阎锡山的精锐主力美械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之后,又围赵承授集团的1号主力,为我军晋中大捷立头功。

太原战中,8纵(军)出色完成最为艰难的外围战,为克华北最大堡垒太原,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2月编为60军,参加进军西北,西南的围歼战。

王牌军(二)、华北军区63军司令员:先杨成武,后郑维山3纵(军)为华北劲旅,在保北战场坚持作战,诱敌生误觉,令敌第三军北上,使我军终获清风店战役大捷,3纵(军)为主力攻克石家庄,首开我军攻取大城市的先例。

在涞水战役中,3纵(军)一面围攻涞水,一面集中主力抓住战机,勇于打援,围歼驰援的傅军1号主力35军,王牌虎头师32师,就在这时敌骑4师又飞兵赶到,3纵(军)又兵进行阻击,身处3面顽强作战,英雄果敢向敌纵深猛插、分割,刀斩虎头师o在新宝安战役中,3纵2面受敌,一面猛突王牌35军,一面果断阻击104军,为消灭傅1号主力35军,立下头功。

1946.1黄克诚-新四军第3师进军东北参加东北解放战争的回顾

1946.1黄克诚-新四军第3师进军东北参加东北解放战争的回顾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解放战争时期过渡阶段军事斗争-回忆史料表册参考资料》,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63-179页,并注释:此文选自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的《中共党史资料》第16辑。

(《辽沈决战》上,第184-205页也刊登了此文)从苏北到东北——新四军第3师进军东北参加东北解放战争的回顾黄克诚1940年5月,根据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命令,我率八路军第2纵队一部分主力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

皖南事变后,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我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负责开辟和建设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新四军第3师(含地方部队)已经发展到7万余人。

1945年9月,我奉党中央及中央军委命令,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部队4个旅和3个特务团共3万5干余人奔赴东北,参加了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东北的人民解放战争,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及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的领导指挥下,同兄弟部队一起,参加了与东北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顾这段历程,至今仍历历在目。

(一)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不久,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命令我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一部,到淮南津浦路西,与新四军第2师的部队会合,阻止国民党桂系部队东进。

在回师苏北的途中,9月13日经过华中局驻地时,得知苏联红军已占领东北,我军少部分部队也已进入东北。

我就请当时任华中局书记的饶漱石给中央发电报,建议中央立即派大部队到东北去,不管苏联红军同意与否,要下决心进军东北。

饶漱石当时不同意发这个电报。

我便以自己的名义起草了一封电报,向中央提出了我对当前局势及军事方针的意见和建议。

这封电报说:“蒋介石同我党谈判毫无诚意,只是以和平谈判作欺骗人民、麻痹我军和拖延时间之手段。

而在军事上,敌人以大军积极进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并以必要兵力控制我军可接近之山脉……估计顽军……到适当时机,和平压力无效后,即以大军向我进攻,以收各个击破之效。

1948年,东北驻扎了11个独立师,一个师到底有多少兵力

1948年,东北驻扎了11个独立师,一个师到底有多少兵力

1948年,东北驻扎了11个独立师,一个师到底有多少兵力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东北野战军的故事。

截止辽沈战役之前,东北野战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03万人。

属于四大野战军中,兵力最多的一个。

东北野战军除了下辖12个纵队以外,还下辖了11个独立师。

那么,独立师属于什么编制,一个独立师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们就聊聊独立师的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历史。

东北野战军自然是以东北地区为作战区域的野战部队,在历史长河中,一步步崛起。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东北地区一直是奉系军阀的地盘。

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逐步占领了东北全境。

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日本扶持了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出山,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

东北地区各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钢铁、煤炭、粮食等等。

日本把东北地区视为了自己的资源供应地,对于自己至关重要。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后,东北地区成了半真空地区,谁能抢先控制东北地区,掌握了东北的人力物力,成为了重中之重。

早在1945年9月,在《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中,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随后,八路军、新四军从各地抽调官兵进入东北地区。

其中,山东根据地抽调了7万余官兵,新四军抽调了3万余人,再加上陕甘宁抽调的几千人,总兵力大约11万人左右。

请注意,各级军官多,士兵数量少。

进入东北之前,已经做好了在各级军官基础上扩编部队的准备。

除了11万官兵之外,还抽调了2万余各级干部,负责地方上的管理工作。

军官和地方干部都很重要,训练军官和地方管理,都需要长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由于东野的11万官兵中,各级军官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进入东北以后,部队的编制开始迅速扩大。

各级干部进入东北地区以后,有效的管理各个地区,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供给前线部队的作者需要。

东北地区各方面的资源极为丰富,有能力供给数量比较庞大的军队。

解放时期的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司令,在建国后,分别授予什么军衔

解放时期的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司令,在建国后,分别授予什么军衔

解放时期的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司令,在建国后,分别授予什么军衔中原野战军是解放时期,由刘帅领导的一支队伍,也是解放时期重要一支解放力量,要知道,刘帅可是有军神之称,因此中原野战军在他的统领下,为解放事业立下大功,等到了建国后,刘帅被授予元帅军衔,那么,刘帅领导的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司令员在建国后都授予什么军衔?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纵队司令员是杨勇,他是我军著名战将,也是刘帅麾下这一重的将领之一,在中原野战军所有战场中,杨勇的一纵总是打先锋,打前阵,同时也为解放事业,功下大功,因此在部队改变后,他担任第五兵团司令员,并且参加解放西南战役,因此在建国后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与杨得志,杨成武并称上将三杨,三位都是毛爷爷的福将。

二纵司令员是陈再道,陈老总口中的“再道之勇”说的就是这位将军,就连毛爷爷都说了,陈再道是一员勇将打仗不简单,可见陈再道作战能力是得到大家公认的,因此在建国后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三纵司令员是陈锡联,他与王近山将军并称中原野战军两朵金花之一,这个金花是指伙战能力,而且陈锡联在军事能有如此突出的贡献,源于两位元帅的指导,一位是徐帅,还有一位是刘帅,这两位可以说是陈锡联将军军事上引路人,在部队改编后,他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指挥部的过江参加西南战役,因此在建国后他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四纵司令员陈赓,这相信大家都熟悉,我军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斗家,他早年成名,在黄埔军校读书时,以优异的成绩,称黄埔三杰之一,而且他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不过后来在周公的引导下他加入了我党,并且成为我党史上优秀的指挥者,在整个解放时期他打一多半黄埔生,为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劳,因此在建国后他被授予大将军衔。

六纵司令员是王近山将军,该纵队是中原野战军的主力纵队,而且王近山将军也是刘帅麾下打仗最厉害的将领之一,在解放时期,六纵都是充当主力军,成为中原野战军,以及刘帅手中一把利刃,就连邓公都说过,中原野战军所有的恶战,苦战,都是王近山同志一人完成,从这句话就能看出王进山在中原野战军中的地位,等到建国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东北纵队发展历程

东北纵队发展历程

东北纵队发展历程东北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一支游击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下面将对东北纵队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

东北纵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27年,当时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镇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东北地区的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遭到欺压和压迫,因此一些具有革命意识的工人开始组织武装力量,进行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纵队在沈阳附近的农村地区开始了他们的游击战争。

初期,东北纵队的力量相对较小,装备也极为简陋。

但是,他们凭借着对农村群众的革命动员和斗志,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打击敌人的行动。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东北纵队的队伍中,使得他们的力量不断壮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纵队逐渐形成了一支规模相对庞大的游击队。

他们开始建立各种行政机构和革命根据地,对农村地区进行组织、动员和发动。

东北纵队的领导者也根据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灵活和有效的游击战略,使得他们能够在与敌人的长期斗争中保持优势。

东北纵队在抗日战争期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积极参与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抗击,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与其他抗日力量密切配合,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成功地保卫了东北地区的民族独立和人民权益。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纵队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他们逐渐完成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变,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

东北纵队的战士们依然保持着他们的英勇精神和革命传统,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东北纵队的发展历程是一段充满艰难与辛苦的战斗历程。

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和人民权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崇高精神和革命传统应该被铭记和传承,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和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纵队:1946年8月以原山东解放区1、2师和滨海支队等部编成,司令员万毅、副政委周赤萍。

1947年2月李天佑调任一纵司令员,万毅任政委,梁必业为副政委。

万毅调五纵后,由梁必业接任政委。

一纵部队从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起,在东北解放战争重大战役中都担任主力。

是东北各纵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下辖1、2、3师。

1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一方面军三军团4师的老基础,抗战时编入八路军115师,参加平型关之战。

后转战山东,发展为山东军区解放1师。

进入东北时全师为7000人,长枪4000支,直属总部指挥。

后发展为12000余人,两次四平作战,l师均为主力。

师长原为梁兴初、政委梁必业。

他们调任后师长为江拥辉、政委吴岱。

l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与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2师:抗战后期山东军区2师的基础。

1945年11月进入东北时全师7500人,长枪4000支。

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

当时山海关形势紧张,2师末经休整即投入锦州、北镇战斗,部队很疲劳,生活甚苦。

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2师,归总部直接指挥,陆续得到补充,发展到12000人。

罗华生调松江军区后,由贺东生任师长。

2师"富有朗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

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东北之头等主力师。

"3师:1942年原东北军新编lll师的两个团,在中共地下党员、师长万毅带领下于山东起义,被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

1945年9月最先进入东北,全支队3500人,长枪干余支,后扩建为东北民主联军七纵19旅。

四平保卫战中伤亡很大,经过补充后,1946年与20旅一起划归一纵,编为3师。

师长彭景文,政委刘贤权。

该师作战基础好,能担任防御战斗任务。

第二纵队:是原华中新四军3师的8、10旅及独立旅等部队为基础编成。

1945年9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刘震、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率全师四个旅、三个直属特务团共32000人从苏北进军东北。

后黄克诚带领师直属部队开辟西满工作,其所辖4个旅归总部直接指挥。

1946年初以8、10和独立旅组成西满纵队,1946年8月改编为第二纵队。

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

下辖4、5、6三个师。

二纵历史较老,战斗力有基础,攻击力强,各部队均善于野战。

是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军。

4师:红军时期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部队的老基础,抗战时编为344旅,属115师建制。

皖南事变后南下华中,扩编为新四军3师8旅,进入东北时全旅7200人,装备比山东部队稍好些。

二纵成立后改编为4师,师长陈金玉,政委李雪三。

该师历史基础较老,战斗积极性好,执行任务坚决,战斗作风还勇猛。

5师:红军时期陕北红二十六军的老基础,抗战后编入344旅。

南下后扩建为新四军3师10旅。

进入东北时全旅8900人,二纵成立后改编为5师。

师长钟伟,政委王凤梧。

二人后均调出,由吴国章任师长,贺大增任政委。

5师"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

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迫,三猛著称。

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6师:原为新四军3师独立旅,进入东北时全旅6278人,后改编为二纵6师。

扩展到12000多人,与4、5师相等。

原师长兼政委吴信泉。

吴调出后由张天云任师长,石瑛任政委。

该师历史较短,老骨干少,战斗作风很稳,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好,善于防守。

第三纵队:1945年底,原山东军区鲁中军区地方部队编为山东军区3师和警备3旅,在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率领下进入辽东半岛,1946年初在本溪与冀东十六分区曾克林部队会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

受辽东军区指挥。

本溪保卫战后,奉命增援四平。

四平撤退后退守通化,与辽宁军区合并,坚持南满斗争。

三纵组建之初,司令员程世才,政委罗舜初。

后以曾克林为司令员。

l 948年初曾克林调出,由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接任司令员。

三纵部队历史不算老,但战斗力却很顽强,在南满困难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进步甚快。

作风勇猛,能攻能守。

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军。

下辖7、8、9三个师。

7师:原为山东军区3师,进入东北后与曾克林部两个团合编,改为东北民主联军7旅。

当时全旅6000人,长枪2000支。

旅长曾国华。

曾调出后,1946年8月改编为7师,归三纵建制。

师长邓岳,政委李伯秋。

在四保临江作战中部队伤亡甚大,先后补入新兵9286人。

夏季攻势中北满部队南下收复广大地区,才与北满主力会合。

"该师战斗力顽强,作风勇猛,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

"8师:原山东军区3师9团的基础,进入东北时不到2000人,后与曾克林部两个团及新编地方部队一个团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8师,师长左叶,政委刘光涛。

后与三纵其他两个师一样,扩展到12000多人。

关内老战士仅占11%,东北参军者占57%,俘虏占32%。

干部多数是抗战时被日本人从关内抓来的劳工,抗战后参军者。

8师"战斗作风稳,工作中贯彻性强,老基础少,但战斗力进步很快。

攻防兼备,最善于阻击战斗。

战斗的顽强性稍次于7师,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师。

"9师:原山东军区鲁中军区由地方部队编成的独立旅,进入东北时共3000人,编制装备均不健全。

后与曾克林部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9师,归三纵建制。

师长徐国夫,政委谭开云。

部队中山东参军老成分占10%,东北参军及俘虏成分各占45%。

"该部队原系山东地方武装的基础,作战力较弱;来东北后在长期战斗中锻炼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之经验。

"第四纵队:1945年lo月,原山东军区胶东军区副司令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率领胶东军区直属机关及五分区地方部队六个独立团组成山东6师,进入东北。

当时共有8942人,长枪2250支。

该部队在南满一带扩大发展,l 946年初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

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

下辖10、11、l 2师。

四纵与三纵一起坚持南满斗争,战斗作风勇敢,"过去战役中参加进攻及攻坚战斗较少,担任阻击、打援、防御之艰苦的战斗任务较多。

参战次数最多,干部战士伤亡很大;部队作战决心很顽强,不怕伤亡不叫苦,执行命令坚决,善于打阵地战,也能打运动战,在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

特别是塔山阻击战斗,很有成果,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军。

"10师:原山东6师中两个团的基础,进入东北时共3829人,在营口地区扩军后,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0师。

原师长杜光华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由蔡正国任师长。

政委葛燕璋。

该部队"质量成分好,战斗作风猛,动作快,能打运动战,有突击精神。

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曾参加解放锦州担任锦州以南塔山地区之有名的阻击战斗,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1师:原山东胶东军区两个独立团的基础,进入东北时约2000人,在辽南地区发展。

1946年初编为独立第二支队,受吴克华指挥。

四纵成立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1师,师长周光,政委李丙令。

该师在南满坚持敌后斗争,伤亡过大,长时期员额不充实。

部队质量成分好,战斗作风稳,过去打攻坚战斗少,有防御战斗经验,参加过塔山阻击战。

12师:原山东6师一个团的基础,进入东北时共l900人,以后在辽南地区发展,扩编为独立第三支队,受吴克华指挥。

四纵成立时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2师,师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

后潘寿才调出,由张秀川任政委。

12师战斗作风有朝气,战斗力之顽强性次于10师,有防御战斗经验,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稳而又猛。

第五纵队:1948年2月以南满的三个独立师改编组建。

司令员万毅,政委刘兴元。

下辖13、14、15师。

13师:原南满独立l师的基础。

1945年11月山东军区胶东部队进入东北,在安东地区扩军,编成安东保安总队。

后与辽南军分区合编为辽南独立师,1947年8月改为南满独立1师,五纵成立后改编为13师。

师长徐国夫,政委丁国任。

全师老骨干很少,70%为东北参军成分,25%为解放战士,共1万人。

该师作战有突击性,有朝气,作战动作猛,有游击战经验。

14师:原南满独立2师的基础。

1945年底冀东部队一批干部到通化发展,建起一个独立团。

尔后胶东军区一个团进驻通化,与独立团合并成立通化支队,坚持敌后斗争。

后改名为杨靖字支队,发展到1万人,1946年7月改称独立2师,归辽宁军区指挥。

五纵成立后改为14师,师长彭龙飞,政委谭文邦。

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

15师:原南满独立3师的基础。

原安东军区的保安部队,1947年lo月编为辽东独立3师,归安东军区建制。

五纵成立后编为15师,共9000多人。

师长胡继成,政委何善远。

该部队原系地方武装,战斗历史不长,善于行军和游击战。

第六纵队:抗战结束后,山东军区将原渤海军区部队三个团编成山东7师,由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任师长;另外三个团的地方部队编为山东8师,刘其人任师长兼政委;1945年9月从陆路开往东北。

两个师共12000人,长枪5000支。

7师参加山海关保卫战,8师参加热河战斗。

1946年2月,两个师先后到达北满,由冀东来的19旅也随7师到达北满。

4月三支部队合并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师,下辖三个旅。

10月7师又与新四军3师7旅合并,编为第六纵队。

最初以陈光为司令员,杨国夫为副司令,刘其人为副政委。

1947年3月陈光调任松江军区司令,由洪学智任司令员。

1948年3月洪学智、刘其人调出,黄永胜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

六纵是个比较老的部队,战斗基础巩固,战斗经验较多,为东北部队中之野战主力军。

下辖16、17、18师。

16师: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部队,红军时期一方面军红一军团2师的基础。

抗战时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的685团。

皖南事变后南下华中,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

进入东北时共9000人,长枪2000支。

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

1946年10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6师,梁兴初任师长,张池明任政委。

后梁兴初调十纵,王东保任师长。

部队干部历史很老,文化较低。

该部队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

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

有朝气,雷厉风行,但也存在简单化、对新战术研究与掌握不够。

是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7师:原为山东渤海军区地方部队,由军区直属因、鲁北民兵和收编的土匪武装编成三个团,组建山东7师。

到东北参加山海关战斗损失很大,退到北满休整扩大到5199人,编为20旅。

旅长刘子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