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第一章-绪论
第二版生物制药技术习题答案
![第二版生物制药技术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91882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2.png)
第二版生物制药技术习题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章绪论1、生化药物: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的一类结构上十分接近人体内正常生理活性物质的,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物质. P12、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把生物药物分为氨基酸类、蛋白质类、酶类、核酸类、多糖类、脂类、维生素及辅酶类.P3-53、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人体五大类.P54、肝素的化学成分属于一种多糖 ,其最常见的用途是抗血凝 .P45、SOD的中文全称是超氧化物歧化酶 ,能专一性清除氧自由基 .P46、辅酶在人体内的酶促反应中起重要的递H、递e等作用,有药用价值,人体生化反应中重要的辅酶:NAD、NADP、FMN和FAD .P47、前列腺素的成分是一大类含五元环的不饱和脂肪酸 ,重要的天然前列腺素有PGE1、PGE2、PGF2α等.P58、请说明酶类药物主要有几类,并分别举例.P4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1、中试:是把已取得的实验室研究成果进行放大的研究过程.P282、热原:是指在药品中污染有能引起动物及人的体温升高的物质.P423、生物检定法:利用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4、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包括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5、药物的ADME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整个过程,它们分别是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6、生物药物在表示含量的时候有百分含量和活性效价两种.7、英美等国在药品的质量管理上采取典型的主副典机制,其中美国的药典和副药典分别简称为 USP 和 NF .8、在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规范中,GMP、GLP、GCP分别指良好药品生产规范、良好药品实验研究规范、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9、为了对新兴的基因工程药物进行质量管理,中国在2000年编制并颁布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0、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蛋白药物,须进行蛋白纯度检查,按WHOG规定,须用 HPLC 和非还原SDS-PAGE 两种方法测定,纯度均应达到95%以上.P2011、国外没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属于Ⅰ类新药,国外已批准上市的是属Ⅱ类药物,前者无临床前研究资料供参考,须作临床前研究.12、基因工程药物的临床试验包括Ⅰ期和Ⅱ期,二者在对象性质和对象的数量上不同.Ⅰ期是在健康自愿者身上进行,一般人数 10-20 人.Ⅱ期在病人上分组进行,总人数一般在 300 以上.13、目前我国使用的药典是 2010年版本,它分为三部.14、进行生物药物的安全检查时,异常毒性检查通常在实验动物小鼠上进行;热原检查一般在实验动物家兔上进行;降压物质检查通常在实验动物家猫上进行. 15、对于进口药,我国执行的检验标准是国外药典,而对于仿制国外药则执行的检验标准为国外药典 .16、对于空气洁净度的100级和10000级这两个级别,其中 100 级的洁净度要求更高.17、在国内,药品的生产与管理主要依据三级标准,请解释该三级标准.国标-中国药典-委员会部标-部颁标准-卫生部1中国药典的补充;2具法律约束力;3新药须经2年试行期地标-地方药品标准-省、市对药典以外的、某地区常用的药品、制剂的规格和标准,常制订地区性的标准.18、请简述新药研发的主要过程.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药理筛选,化学试验 2临床前研究3研究新药申请IND,即申请临床试验 4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继续补充5新药申请NDA 6上市及监测第三章抗生素概述1、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类.2、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如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3、抗生素的MIC:能抑制微生物的最低抗生素浓度.4、抗生素的差异毒力:药物对病原菌和宿主组织的毒力差异.5、青霉素的母核为 6-APA 6-氨基青霉烷酸.6、微生物是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以放线菌产生的最多,真菌次之,细菌又次之.7、目前国际上抗生素活性单位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定单位unit ,一种是活性质量μg.8、抗生素分为五大类:9、抗生素药品的热原检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原理:热原是指在药品中污染,能引起动物及人的体温升高的物质,认为是由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因此用过温度是否升高来判断该药品中所含热原是否符合规定.方法:将一定剂量的药液静脉注射注入家兔体内,以其体温升高的程度判断该药品中所含热原是否符合规定.10、请简述管碟法测定抗生素效价的基本步骤,并参考给出的二剂量管碟法的效价计算公式,解释一下式中θ、K、U2H 、S2H、U2L、S2L各参数的含义:lgθ=lgKU2H-S2H+U2L-S2L /S2H+U2H-S2L-U2L管碟法:比较标准品和待检品产生的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待检抗生素溶液的效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数剂量与抑菌圈直径呈线性关系1.称量;2.稀释;3.双碟制备;4.放置钢管;5.滴加抗生素溶液;6.抑菌圈测量.θ:供试品和标准品的效价比;K:高单位总量与低单位总量之比第四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G的汉语名称为苄青霉素,其结构可以看作由3个“酸”构成,即苯乙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请进一步画出青霉素G的分子结构图______________2、各类青霉素的结构由“侧链”加“母环”构成,其中母环称为6-APA,而侧链有一定差异,例如青霉素G的侧链为苯乙酸.工业上制备出的母环可以作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用来合成各种改造的青霉素衍生物.3、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肽聚糖转肽酶及D-丙氨酸羧肽酶的活性而阻碍了肽聚糖的交联与合成,从而抑制了干扰了细菌的细胞壁合成.4、最早发现产生青霉素的微生物是属于青霉菌类中的点青霉,而目前生产上用于生产青霉素的菌种则属于产黄青霉素,且大多经过诱变育种,大大提高了青霉素产量.5、青霉素在临床上常用其盐类,最常用的为青霉素的钠盐和钾盐.6、从抗菌效力的发挥特点来讲,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在细菌的繁殖期发挥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作用效果有很大不同,即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更佳.7、简述获得青霉素发酵液后从中纯化青霉素的主要步骤.1发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2萃取和精制;3结晶.8、简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抑制肽聚糖合成→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使菌体失去屏障而膨胀裂解2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是以大环内酯为母体,以苷键和1-3分子的糖相连接的一类抗生素物质.2、根据大环内酯结构的差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为三类:多氧类、多烯类和蒽沙类.3、红霉素的结构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红霉内酯、红酶糖和去氧氨基己糖.4、红霉内酯的生物合成是由一分子的丙酰COA和6分子的甲基丙二酰COA重复缩合而成,在反应开始时的关键酶丙酸激酶的活性与红霉素的产量表现出直线关系.5、红霉素的发酵生产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为丙酸.6、红霉素发酵采用的菌种为红霉素链霉菌,发酵后主要采用萃取法来提取,在进一步纯化时,则将红霉素粗品溶于丙酮中,再加入2倍体积的水,即可制得红霉素纯品.7、氮源的代谢对红霉素合成影响很大,单独氮源实验表明,缬氨基酸对红霉素影响最大.8、简述红霉素的发酵生产与提取的步骤P77发酵生产:孢子悬液→种子罐→二级种子→发酵罐提取:萃取法第六章四环素类抗生素1、四环素发酵生产使用的菌种是产生金霉素的金色链霉菌菌种,它从微生物的种属分类上来说,属于一种放线菌,是一种原核生物2、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以氢化四并苯为母核的一类有机化合物.3、采用金色链霉菌发酵法生产四环素时在培养基中加一定的抑氯剂,其原因是什么P90阻止金霉素合成,促进四环素合成,使金霉素在总产量中低于5%,但浓度较大时对产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4、为什么培养基中的钙盐有利于提高四环素发酵的产量 P91钙盐能与菌体合成的四环素结合成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四环素钙盐,从而降低了水中可溶性四环素的浓度,促进菌丝体进一步分泌四环素.第七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代表性例子是链霉素,其分子结构由氨基环醇、氨基糖和糖三部分以苷键连接而成.2、图7-1是不同PH值的溶液中链霉素不同分子形式的存在浓度.根据该图并结合掌握的知识填空:链霉素从酸碱性上说,应被视为一种碱性,其在溶液中可以以4种形式存在,在从发酵液提取链霉素时如果采用离子交换法,应选择阳离子树脂.链霉素可以经反应生成盐,临床最常用的盐为硫酸盐.3、工业上用于生产链霉素的菌种是灰色链霉菌4、请简述链霉素的发酵生产与提取工艺包括哪些步骤.P103、106发酵生产:斜面孢子培养、摇瓶种子培养、二级或三级种子罐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及提取精制等提取工艺:发酵液过滤→原液吸附→饱和树脂洗脱→洗脱液脱色、中和、精制→精制液脱色、浓缩→成品浓缩液1、无菌过滤→水针剂2、无菌过滤,干燥→粉针剂5、为了减少损失,生产上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链霉素时,常采用三罐或四罐串联法进行吸附,请简述该方法的要点.P107原滤液流向主、副、次交换罐主罐:流出的Str浓度达到进口浓度的95%,就可认为已达饱和,可以解吸副罐:将升为主罐…补个新罐,继续吸附…次罐:…末罐流出液中的单位应<100U/mL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1、抗生素抗性基因:微生物能产生抗生素,须要自身能抵抗该抗生素,其相关基因为抗性基因.2、受体:指存在于细胞核内的生物大分子,其结构的某一特定部位能准确识别并特异结合某些专一性配体.3、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包括内源性神经递质、激素、外源性活性物质和各种药物.4、请简述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特点.1高G-C含量:密码子第3个碱基的G-C比例极高2基因成簇:10-30个基因3位于染色体或质粒2添加保护剂:防止某些生理活性物质活性基团及酶活性中心受破坏.3抑制水解酶作用:根据不同水解酶的性质采用不同方法.4其他保护措施:注意避免紫外线、强烈搅拌、过酸、过碱或高温、高频震荡等6、请简述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常用的三类方法,并分别举例.P1321用酸、碱、盐水溶液提取:胰蛋白酶用稀硫酸提取.2用表面活性剂提取: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可以破坏核酸与蛋白质的离子键合,对核酸酶又有一定抑制作用.3有机溶剂提取:1、固-液提取:丙酮提取脑组织中的胆固醇.2、液-液提取:7、请简述膜分离技术中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这几种方法的主要区别.1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适用于细胞、细菌和微粒子的分离,在生物分离中,广泛用于菌体的分离和浓缩,目标物质的大小范围为0.01-10 μm,一般用于预处理.2超滤UF: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01~0.1微米.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3纳滤NF: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纳滤膜能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无机盐进行分离,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4反渗透RO: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有机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反渗透技术是现代工业中首选的水处理技术.第十章氨基酸药物1、氨基酸对应的英文三个字母简写名称: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 与色氨酸Trp2、氨基酸的中文名:Lys赖氨酸、Ala丙氨酸、Glu谷氨酸、Asp天冬氨酸3、20种天然氨基酸中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有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4、20种天然氨基酸中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有谷氨酸和天冬氨酸5、氨基酸根据侧链的化学结构,可分成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族和亚氨基酸四类.6、在工业生产上,在各种氨基酸中以谷氨酸的发酵产量最大,赖氨酸的发酵产量次之.7、生产氨基酸的5种方法为蛋白水解法、化学合成法、酶转化法、直接发酵法和微生物合成法.8、赖氨酸是人体的八种必须氨基酸之一,而在食用的谷物中又常常缺乏,所以赖氨酸有重要的食品、医药用途,微生物一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常采用几种杆菌为生产菌,请列举其中常用的2种菌:黄色短杆菌或谷氨酸棒杆菌.9、蛋白水解法制备氨基酸常采用的原料蛋白有毛发、血粉和废蚕丝等,采用的水解方法则有酸水解法、碱水解法和酶水解法.10、某细菌合成赖氨酸的代谢公式如下,请计算赖氨酸对糖的理论转化率:3C6H12O6+4NH3+4O2—>2C6H14N2O2+6CO2+10H20赖氨酸对糖的理论转化率为:2146.19/3180100%=54.14%第十一章多肽与蛋白类药物1、干扰素:是由诱生剂诱导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2、降钙素CT:是由甲状腺内的滤泡旁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血钙浓度的多肽激素.3、E-玫瑰花结实验:T淋巴细胞表面有针对绵阳红细胞SRBC的E受体,在一定实验条件下,SRBC 与T细胞表面是受体结合,形成以T细胞为中心,四周环绕SRBC,状如玫瑰花结的细胞集团.4、IL-2的中文名是白细胞介素-2,它是Th细胞在抗原或植物凝集素等丝裂原的刺激下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成分.它的功能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故在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5、6、胸腺肽组分5是由在80℃温度下热稳定的40-50种多肽组成的混合物,根据它们的等电点可区分成3个区,这些多肽中有活性的命名时习惯上被冠以胸腺素.7、8、ACTH的中文名是促皮质素,它是由腺垂体分泌的,化学成分为一种多肽,其功能是促进肾上腺的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9、白蛋白又称清蛋白,含量比例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5%,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10、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为免疫球蛋白Ig,Ig分为IgG、IgA、IgM、IgD和IgE五类,其中血中含量最高的,作为抗感染的主力的是IgG.11、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有2条链,它们通过二硫键相连.12、简述在原核工程菌中生产重组干扰素包括哪些环节第十二章核酸类药物1、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核苷酸的过程.2、核酸类药物主要分为核酸、核苷酸、核苷和碱基及其衍生物四个种类3、4、核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主要有酶解法、半合成法和直接发酵法.5、6、1987年3月美国FDA批准使用的抗艾滋药物AZT是全球首个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艾滋病治疗药物,它是胸苷的衍生物.7、8、pI:C的中文名是聚肌胞苷酸,它可以诱导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发挥光谱的抗病毒活性.第十三章1、请写出下列酶类药物的中文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AP去氢淀粉样蛋白、t-PA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CytC细胞色素C2、酶的提取主要方法有水溶液法、有机溶剂法和表面活性剂法.3、评价一个酶的纯化工艺的好坏,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酶比活,二是总活力回收率.第十四章及之后章节1、低聚糖:由2-9个单糖组成的多聚糖2、粘多糖:是含氮的不均一多糖,是构成细胞间的主要成分,也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各种细胞内.化学组成为和酪交替出现,有时含硫键.也称为.3、前列腺素PG:是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4、超临界萃取法:指以超临界流体为溶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可溶组分的分离操作.5、采用分步提取法可从脑干中分别提取获得卵磷脂、脑磷脂和胆固醇三种重要的脂类药物,首先用丙酮提取出胆固醇;不溶物再用乙醇提取出卵磷脂;此时不溶物中则含有脑磷脂6、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机能的一类化学结构不同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大多需要从外界摄取.7、辅酶:是一类可以将化学基团从一个酶转移到另一个酶上的有机小分子.8、脂溶性维生素有维A、维D、维E、维K等,水溶性维生素有维B、维C两族.9、维生素与辅酶类药物的一般生产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化学合成法,如维B1的生产;第二种是发酵法,如维C的生产;第三种是直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法,如辅酶Q10的生产.P24210、维生素的特点P2411不能供给能量,也不是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而是一种活性物质,对机体代谢起调节和整合作用;2需求量小;3大多是通过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体内酶促反应体系;4人体每日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维生素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发生.11、蛋白同化激素:是一类从睾丸酮衍生物中分化出来的药物.12、非甾体类抗炎药:由于其化学结构和抗炎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SAIDS不同,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13、甾类激素药物根据生理活性可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三大类.它们都是含有环戊烷多氢菲核C17结构的化合物14、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两大类.前者主要调节水盐代谢;后者能调节糖、蛋白质、脂肪等的代谢,并有显着的抗炎、抗过敏作用.15、雄性激素的代表种类为睾丸酮,其结构由4个脂环构成,共19个碳原子.16、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类,前者由卵巢分泌,后者由黄体分泌,它们共同维持女性的性征和性周期.17、生物制品:是指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18、弱毒:经过天然或人工改造方法,去除或封闭其毒力因子,使其致病力减弱,一般不引起感染或发病的细菌菌株或病毒菌.19、灭活:利用甲醛等灭活剂杀死培养的病毒,以制成灭活疫苗的操作过程.20、脱毒:利用一定量的甲醛等脱毒剂,将细菌的外毒素去掉毒性,不再具有致病性,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21、类毒素:由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经解毒精制而成.22、变量免疫定量攻击法:疫苗经系列稀释成不同的免疫剂量,分别免疫各组动物,间隔一定日期后,各免疫组均用统一计量毒素或活毒攻击.23、疫苗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疫苗指弱毒苗和灭活苗,第二代指亚单位疫苗,第三代指核酸疫苗.目前利用酵母生产的乙肝疫苗属于第二代疫苗.24、百白破是一种联合型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25、利用病毒制备灭活苗时,对病毒进行灭活通常采用的灭活剂为甲醛.26、请解释生物制品保护力测定中常用到的一些术语的中文名:MLD最小致死量、LD50半数致死量、MID最小感染量、ID50半数感染量27、简述病毒类疫苗的生产过程P27428、简述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工艺。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58eef5f90f76c661371a96.png)
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生物药物泛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极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药品。
生物制品是指用细菌疫苗制成的供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的药品。
2、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
3、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治疗性抗体或核酸类药物。
4、生物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利用这样的新物种(品系)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
5、生物技术的内容基因、细胞、酶、发酵、生化、蛋白质、抗体、糖链工程和海洋生物技术。
6、生物技术的相关学科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化学(生物化学、无机、有机、分析、物理化学)工程学(化学工程、电子工程)医学、药学、农学。
7、生物技术的应用(1)、医药1977年出现第一个重组的生长激素抑制因子后,美国成立了第一家遗传工程公司—Genetech,进行小牛和小猪的生长激素的开发研究,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了干扰素,从此以后出现许多生物技术公司,1981年第一个诊断用单克隆抗体首先在美国上市。
利用基因治疗人类疾病的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原来用于治疗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病的治疗技术,现在已快速扩展到癌症、爱滋病、乙型肝炎、心血管病,此外,诊断试剂、酶试剂、动植物医药产品、核酸类药物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2)、农业转基因动植物的新品种,大幅度提高产量和质量。
(3)、食品氨基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有机酸(苹果酸、酒石酸),做食品添加剂,香料,葡萄糖,果糖,淀粉酶。
(4)、工业农药、香料、饲料、工业酶、有机酶、皮革工业脱毛软化、丝绸脱胶、加酶洗衣粉。
(5)、环境净化利用微生物或酶处理废物和废水。
生物制药 绪论
![生物制药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b7f459a6360cba1aa811dafd.png)
手段
• 生物技术制药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 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 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 原材
• 它包括基因工程制药,动物细胞工程制料药, 抗体制药,植物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 药。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 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
现代生物技术
化学工程
农业生物技术 医药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疫苗 生物技术诊断 家畜生物技术 海洋生物技术
• 污染物是指在细菌表达产物中的内毒素、 动物细胞污染的致瘤性DNA及病毒,这3)生物技术药物由实验室技术扩大到生 产规模,在生产培养期间,意外的改变可 导致有利宿主/载体系统表达其它的基因, 并使多肽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可使产品量 下降或杂质的质与量的改变,因此要绝对 保证生产条件的一致性及最终产品的一致 性。
主要有氨基酸、多肽蛋白类、核酸类、多 糖、脂、细胞生长调节因子等。
• (4)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指 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 作为起始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 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 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 制剂。包括:疫(菌)苗、毒素、类毒素、 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 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及辅酶、 发酵产品、McAb、DNA重组产品、体外免 疫试剂等。
4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 生物技术药物与其它药物之间的区别,主要由生 物技术药物的以下特点所决定的:
• (1)生物技术来源药物的生产方式,是应用基因 修饰的生物体产生的蛋白或多肽类的产物,或是 依据靶基因化学合成互补的寡核苷酸,所获产品 往往分子质量较大,并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
• (2)生物技术药物存在着种属特异性。许多生物 技术药物的药理学活性与动物种属及组织特异性 有关,主要是药物自身,以及药物作用受体和代 谢酶的基因序列存在着动物种属的差异
制药工艺学第一章
![制药工艺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325b4a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3.png)
制药工艺学的任务是研究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优化生产 工艺,提高药物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药物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制药工艺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制药工艺学起源于古代医药实践,随着化学、生物学、工程 学等学科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现代制药工 艺学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从手工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制药工艺学第一章
目录
• 绪论 • 药物合成路线设计与优化 • 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在制药工艺中应用 • 原料药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 制剂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 现代制药工艺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绪论
制药工艺学定义与任务
制药工艺学定义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制造过程及其相关技术的科学,涉及药物原料的提取、 合成、纯化、制剂、质量控制等方面。
原料药的定义与分类
原料药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包 括化学合成原料药、天然药物原料药等。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原料药的生产通常包括原料准备、化学反应、 分离纯化、干燥、包装等步骤。
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操作单元
包括反应釜、分离设备、干燥设备、包装设备等。
原料药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识别与监控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定义
可行性原则
合成路线应符合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 条件,确保反应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选择性原则
针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选择 合适的反应类型和条件,提高目标产 物的选择性和纯度。
经济性原则
考虑原料、试剂、溶剂等的成本和来 源,选择经济合理的合成路线。
药物合成路线优化方法与技术
反应条件优化
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压力、时间、浓度等条 件,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e9a57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f.png)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生物制药的研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制药, 细胞工程制药, 酶工程制药和发酵工程制药。
2.生物技术制药, 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 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
3.生物技术药物, 是采用DNA 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治疗性抗体或核酸类药物。
4.生物药物, 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 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的医药品。
5.现代生物药物四种类型: ①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②基因药物, 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③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
④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6.生物药物按功能用途分为三类: 治疗药物, 预防药物和诊断药物。
7.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分子结构复杂, 具种属特异性, 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稳定性差, 基因稳定性, 免疫原性、重复给药会产生抗体, 体内半衰期短, 受体效应, 多效性和网络效应, 质量控制的特殊性, 生产系统的复杂性。
8.生物技术制药特征:高技术, 高投入, 长周期, 高风险, 高收益。
9.基因诊断: 指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DNA水平或RNA水平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对特定的疾病进行诊断。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品的优点: (1)可以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如胰岛素、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为临床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2)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 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4)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进行改造和去除;(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新型化合物, 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思考题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ec0339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1.png)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什么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及定义;答:1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2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糖链工程、海洋生物技术及生物转化等;具体定义见P1;2.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及分类;答:1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生产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主要是重组蛋白或核酸类药物;2a.按照用途:预防、诊断、治疗;b.按作用类型:细胞因子类、激素类、酶类、疫苗、单克隆抗体类、反义核酸、RNA干扰类、基因治疗药物;c.按照生化特性:多肽类、蛋白质类、核酸类、聚乙二醇化多肽或蛋白质;3.生物技术药物在理化性质、药理学与作用、生产制备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特性;答:1理化性质从药物多是蛋白质或核酸出发:a.相对分子质量大;b.结构复杂;c.稳定性差;2药理学作用:a.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b.作用针对性强;c.毒性低;d.体内半衰期短;e.有种属特异性;f.可产生免疫原性;3生产制备特性:a.药物分子在原料中含量低;b.原料中常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c.制备工艺条件温和;d.分离纯化困难;e.产品易受有害物质污染;4质量控制特性:a.质量标准内容的特殊性;b.制造项下的特殊规定;c.检定项下的特殊规定;4.生物技术制药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答:1指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开发和生产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的一门科学;2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a.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b.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药物;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思考题1.简述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答:1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菌或宿主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和诱导表达以获取蛋白质药物的过程称为基因工程制药;2目的基因的获得、表达载体的选择、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DNA转入到宿主细胞、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工程菌的发酵表达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重组蛋白制剂的生产;2.与化学药物相比较,基因工程药物有什么特点答:a.基因工程药物是由活细胞代谢产生的;b.基因工程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要远远大于一般的小分子化学药物;c.在制备基因工程药物时,需要除去宿主蛋白和核酸残留,同时还要防止其他物质的污染,而化学药物大多是通过组合合成的,杂质是原料残留及反应副产物等;3.原核与真核表达体系各有什么优缺点哪些蛋白质需要用真核表达体系4.答:1原核表达体系优点:宿主遗传背景清楚,商品化菌种齐全,方便购买;原核细胞操作简便、繁殖快、周期短;大规模生产成本低,产量较高;下游纯化工艺简单,易于控制,生产效率高;缺点:缺乏蛋白质折叠和翻译后加工系统;分泌能力不足,真核蛋白质常形成不溶性的包含体,表达产物需经变性、复性才恢复活性;有的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有内毒素,很难除去;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不存在信号肽,产品多为胞内产物,提取困难;2真核表达系统:优点:具有转录后加工能力,外源基因可以是DNA也可以是cDNA;具有蛋白质折叠和翻译后加工系统,可形成正确折叠、装配和糖基化等修饰的蛋白质;可是重组蛋白分泌表达,有利于纯化;缺点:生长缓慢、操作复杂、产量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等;3某些需要修饰的蛋白质需要采用真核表达体系;5.重组蛋白类药物的质量控制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答:蛋白质含量测定、纯度检查、理化性质的鉴定分子量、等电点、序列、肽图、二硫键、氨基酸组成、生物学活性鉴定、内毒素分析、宿主蛋白与核酸残留分析;6.基因工程药物如何提高其疗效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哪些7.答:1提高蛋白质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蛋白质药物的免疫原性;延长半衰期;提高组织的特异性;2提高基因工程药物的产量;一些现在还没有使用基因工程的手段的药物,实现基因工程化生产;构建突变体,改造已知的药物,增强疗效,减少临床上疗效弱、易产生抗性等不足;第三章: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思考题1.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有哪些类型答:贴壁细胞、悬浮细胞和兼性贴壁细胞;2.生产用动物细胞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3.答:1原代细胞:直接取自动物组织器官,经过粉碎消化而获得的细胞悬液;需要大量动物,费钱、费劳力;2传代细胞系:染色体组型是2n核型;贴壁依赖,接触抑制;可传代培养50代;无致癌性;3转化细胞系:转化过程可以是自发的和人工的,也可从肿瘤组织中获得;具备无限的生命力;较短的倍增时间;较低的培养条件要求;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基因工程药物表达的宿主细胞,主要是转化细胞;4工程细胞系: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对转化细胞系的遗传物质进行修饰改造或重组,获得的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细胞系;4.常用的动物细胞培养基有哪几类答: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及无血清培养基;5.动能细胞大规模培养有哪几种方式答:悬浮培养法、微载体培养法、多孔载体培养法、微囊化培养法、中空纤维培养法;6.利用动物细胞生产的药物主要有哪些答:疫苗、单克隆抗体、激素、淋巴因子、多肽生长因子、酶类等;第四章:抗体工程制药思考题1.传统的鼠抗体在治疗应用上有哪些局限答:传统的鼠抗体在人体中反复使用会出现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导致抗体在人体内会迅速被清除,半衰期缩短,甚至出现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2.如何对鼠源性单抗进行改造答:将抗体的Fc段用人源替换,仅保留CDR区超可变区是鼠源的,即为构造成嵌合抗体;或者生产全人源化抗体;3.如何制备杂交瘤细胞答:用免疫原与免疫小鼠,从小鼠体内获得淋巴B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然后与骨髓瘤细胞一起混合,使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将融合后的细胞混合液在HAT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即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可以获得既能够产生单一性抗体,又能够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4.在制备单抗时为什么要进行两次筛选答:第一次筛选:获得淋巴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第二次筛选:获得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制备单抗时为什么要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答:能够产生抗体的淋巴B细胞不能够无限增殖,而骨髓瘤在体外培养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但是不能产生抗体,将二者融合,融合细胞继承了两个亲代细胞的特性,形成了能够产生抗体又能够无限增殖;第五章:疫苗及其制备技术思考题1.简述疫苗的概念、组成及其作用原理;答:1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2组成:具有免疫保护性的抗原,如蛋白质、多肽、多糖及核酸等,与免疫佐剂混合制成;3当机体通过注射或口服等途径接种疫苗后,疫苗中的抗原分子就会发生免疫原性作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高效价特异性的免疫保护物质,如特异性抗体、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抗原时候,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免疫记忆,迅速制造出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断病原菌的入侵,从而使机体获得针对病原体特异性的免疫力,使其免受侵害而得到保护;2.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哪些局限答:传统的减毒活疫苗,如果减毒程度不够,在使用时有致病的可能性,过分减毒又会使得免疫原性不足或丧失,失去活疫苗的效力;灭活疫苗常常需要多次接种,抗体滴度随时间而下降;3.简述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主要特点及制备方法;答:1优点:产量高、纯度高、安全性好,用于难以培养或具有潜在致癌性病毒的疫苗制备;缺点:生产成本比较高纯化,产品研发成本高,免疫接种成本高多次注射,与传统疫苗相比,免疫效果较差;2制备方法:在分离出病原体特异抗原编码基因的基础上,将外源基因转入另外一个非致病微生物或细胞中表达,然后通过分离纯化而获得特异的蛋白质;表达系统有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高等植物;4.何为治疗性疫苗请比较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的主要区别5.答:1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2治疗性疫苗兼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当机体已经处于感染或患病状态时,治疗性疫苗会诱导免疫应答,治疗疾病;预防性疫苗是使机体处于免疫保护状态,当病原菌再次入侵时候,依循免疫记忆,会迅速做出免疫应答,阻止病原菌的入侵;6.设计并简述禽流感H5N1灭活疫苗的主要制备流程;答:P122。
医药行业生物制药工艺优化方案
![医药行业生物制药工艺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ba6a6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1.png)
医药行业生物制药工艺优化方案第1章绪论 (3)1.1 生物制药工艺概述 (3)1.2 工艺优化的重要性 (4)1.3 国内外生物制药工艺优化研究现状 (4)第2章生物制药工艺流程与关键参数 (4)2.1 生物制药工艺流程 (4)2.1.1 原料处理与改造 (5)2.1.2 发酵与培养 (5)2.1.3 提取与纯化 (5)2.1.4 制剂与包装 (5)2.2 工艺关键参数及其影响 (5)2.2.1 发酵与培养参数 (5)2.2.2 提取与纯化参数 (6)2.2.3 制剂与包装参数 (6)2.3 参数优化方法 (6)2.3.1 响应面法 (6)2.3.2 人工神经网络 (6)2.3.3 遗传算法 (6)2.3.4 实验设计 (6)第3章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6)3.1 基因重组技术 (6)3.1.1 生产重组蛋白药物 (7)3.1.2 生产重组抗体 (7)3.1.3 疫苗研发 (7)3.2 基因编辑技术 (7)3.2.1 生产细胞株 (7)3.2.2 疾病模型构建 (7)3.2.3 基因治疗 (7)3.3 基因表达调控 (7)3.3.1 提高蛋白质产量 (7)3.3.2 优化蛋白质质量 (8)3.3.3 降低生产成本 (8)3.3.4 生产差异化产品 (8)第4章发酵工艺优化 (8)4.1 发酵过程控制策略 (8)4.1.1 温度控制 (8)4.1.2 pH控制 (8)4.1.3 溶氧控制 (8)4.1.4 营养物质控制 (8)4.2 发酵罐设计及操作参数优化 (8)4.2.1 发酵罐设计 (8)4.3 发酵过程监测与优化 (9)4.3.1 在线监测技术 (9)4.3.2 生物过程建模与仿真 (9)4.3.3 智能优化算法 (9)4.3.4 数据分析及工艺优化 (9)第5章细胞培养工艺优化 (9)5.1 悬浮细胞培养工艺 (9)5.1.1 悬浮细胞培养概述 (9)5.1.2 悬浮细胞培养工艺优化策略 (9)5.2 固定化细胞培养工艺 (10)5.2.1 固定化细胞培养概述 (10)5.2.2 固定化细胞培养工艺优化策略 (10)5.3 微载体细胞培养工艺 (10)5.3.1 微载体细胞培养概述 (10)5.3.2 微载体细胞培养工艺优化策略 (10)第6章蛋白质药物制备工艺优化 (10)6.1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 (10)6.1.1 基因克隆与载体选择 (10)6.1.2 优化表达宿主细胞 (11)6.1.3 诱导表达条件优化 (11)6.1.4 蛋白质纯化策略 (11)6.2 蛋白质折叠与修饰 (11)6.2.1 蛋白质折叠过程及其调控 (11)6.2.2 蛋白质修饰的生物学意义 (11)6.2.3 优化蛋白质折叠与修饰条件 (11)6.3 蛋白质稳定性优化 (11)6.3.1 蛋白质降解途径及影响因素 (11)6.3.2 提高蛋白质稳定性的策略 (11)6.3.3 蛋白质稳定性评价方法 (12)第7章抗体类药物制备工艺优化 (12)7.1 抗体表达与纯化 (12)7.1.1 表达系统选择 (12)7.1.2 表达条件优化 (12)7.1.3 纯化工艺优化 (12)7.2 抗体人源化与亲和力成熟 (12)7.2.1 抗体人源化 (12)7.2.2 亲和力成熟 (12)7.3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制备工艺优化 (12)7.3.1 偶联技术 (12)7.3.2 偶联物质量控制 (12)7.3.3 制备工艺优化 (13)第8章疫苗制备工艺优化 (13)8.1 疫苗设计与制备 (13)8.1.2 抗原制备 (13)8.1.3 疫苗佐剂与配方 (13)8.1.4 疫苗制备工艺流程 (13)8.2 疫苗免疫效果优化 (13)8.2.1 疫苗免疫原性与免疫机制 (13)8.2.2 免疫效果评价指标 (13)8.2.3 免疫效果优化策略 (13)8.3 疫苗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 (13)8.3.1 生产过程关键参数监控 (14)8.3.2 生产工艺优化方法 (14)8.3.3 质量控制与保证 (14)8.3.4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14)第9章药物质量控制与工艺优化 (14)9.1 药物质量分析 (14)9.2 质量控制策略 (14)9.3 工艺优化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5)第10章生物制药工艺优化案例分析 (15)10.1 抗体类药物工艺优化案例 (15)10.1.1 案例背景 (15)10.1.2 工艺优化方案 (15)10.1.3 优化效果 (15)10.2 疫苗制备工艺优化案例 (16)10.2.1 案例背景 (16)10.2.2 工艺优化方案 (16)10.2.3 优化效果 (16)10.3 蛋白质药物制备工艺优化案例 (16)10.3.1 案例背景 (16)10.3.2 工艺优化方案 (16)10.3.3 优化效果 (16)10.4 生物制药工艺优化发展趋势与展望 (16)第1章绪论1.1 生物制药工艺概述生物制药工艺是指运用生物技术手段,以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为原料,通过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蛋白质工程等方法,生产具有预防、诊断、治疗等作用的药物生产工艺。
第二版生物制药技术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二版生物制药技术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0be36b28ea81c759f57848.png)
第二版生物制药技术习题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一章绪论1、生化药物: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的一类结构上十分接近人体内正常生理活性物质的,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物质。
P12、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把生物药物分为氨基酸类、蛋白质类、酶类、核酸类、多糖类、脂类、维生素及辅酶类。
P3-53、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人体五大类。
P54、肝素的化学成分属于一种多糖,其最常见的用途是抗血凝。
P45、SOD的中文全称是超氧化物歧化酶,能专一性清除氧自由基。
P46、辅酶在人体内的酶促反应中起重要的递H、递e等作用,有药用价值,人体生化反应中重要的辅酶:NAD、NADP、FMN和FAD 。
P47、前列腺素的成分是一大类含五元环的不饱和脂肪酸,重要的天然前列腺素有PGE1、PGE2、PGF2α等。
P58、请说明酶类药物主要有几类,并分别举例。
P4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1、中试:是把已取得的实验室研究成果进行放大的研究过程。
P282、热原:是指在药品中污染有能引起动物及人的体温升高的物质。
P423、生物检定法:利用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4、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包括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5、药物的ADME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整个过程,它们分别是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
6、生物药物在表示含量的时候有百分含量和活性效价两种。
7、英美等国在药品的质量管理上采取典型的主副典机制,其中美国的药典和副药典分别简称为 USP 和 NF 。
8、在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规范中,GMP、GLP、GCP分别指良好药品生产规范、良好药品实验研究规范、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
9、为了对新兴的基因工程药物进行质量管理,中国在2000年编制并颁布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第一章生物制药绪论
![第一章生物制药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b2ec58e2b8f67c1cfad6b814.png)
2013-6-8
苏州大学医学部
三类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 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 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 四类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 素),但不改变其 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 的制剂。 六类 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2013-6-8
苏州大学医学部
19
3、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酶类药物:1-50万dolt, 抗体蛋白:5-95万dolt 多糖类药物:小的上千,大的可上百万。 4、对酸碱、重金属、热等理化因素的变化较 敏感。 这类生物药物功能的发挥需要保持其特定 的生理活性结构。
20
2013-6-8
苏州大学医学部
5、制药所用的材料大多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利于微生物生长,故易被微生物分解。 6、生产中搅拌力、金属器械及空气等也可能 对活性有影响。 生产中必须全面严格控制,包括从原料选择和 预处理、生产工艺、制剂成型、保藏、运输及 使用各个环节。
2013-6-8 苏州大学医学部 12
二、生物制药的研究内容
(1) 发酵工程制药
(2) 基因工程制药 (3) 细胞工程制药 (4) 酶工程制药
2013-6-8 苏州大学医学部 13
1、发酵工程制药
(1) 发酵工程制药:是指利用微生物代 谢过程生产药物的技术。此类药物有抗 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核酸有关物质、 有机酸、辅酶、酶抑制剂、激素、免疫 调节物质以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 (2)主要研究:微生物菌种筛选和改良、 发酵工艺的研究、产品后处理即分离纯 化等问题。重组DNA技术改良微生物菌种。
制药行业生物制药工艺优化与成本控制方案
![制药行业生物制药工艺优化与成本控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404e8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c.png)
制药行业生物制药工艺优化与成本控制方案第一章绪论 (3)1.1 生物制药工艺优化概述 (3)1.2 成本控制的意义与挑战 (3)1.2.1 成本控制的意义 (3)1.2.2 成本控制的挑战 (3)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流程分析 (4)2.1 工艺流程概述 (4)2.2 工艺流程的关键环节 (4)2.3 工艺流程优化策略 (5)第三章上游工艺优化 (5)3.1 细胞培养工艺优化 (5)3.1.1 细胞株筛选与改造 (5)3.1.2 细胞培养方法优化 (5)3.1.3 细胞培养参数优化 (6)3.2 培养基配方优化 (6)3.2.1 培养基原料的选择 (6)3.2.2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 (6)3.2.3 培养基配方的优化方法 (6)3.3 培养条件优化 (6)3.3.1 培养容器与设备的选择 (6)3.3.2 培养环境的优化 (7)3.3.3 培养工艺的优化 (7)第四章下游工艺优化 (7)4.1 蛋白质纯化工艺优化 (7)4.2 滤过与离心工艺优化 (8)4.3 浓缩与干燥工艺优化 (8)第五章设备与工程技术优化 (8)5.1 生物反应器优化 (8)5.1.1 反应器设计优化 (9)5.1.2 反应器操作参数优化 (9)5.2 纯化设备优化 (9)5.2.1 纯化工艺优化 (9)5.2.2 设备选型与改造 (9)5.3 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 (9)5.3.1 控制系统硬件优化 (9)5.3.2 控制系统软件优化 (10)第六章能源与资源消耗控制 (10)6.1 能源消耗分析 (10)6.1.1 能源消耗构成 (10)6.1.2 能源消耗特点 (10)6.2 资源消耗控制 (11)6.2.1 资源消耗构成 (11)6.2.2 资源消耗控制措施 (11)6.3 节能减排措施 (11)6.3.1 技术改进 (11)6.3.2 管理优化 (11)6.3.3 节能措施 (11)6.3.4 减排措施 (12)第七章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 (12)7.1 质量控制策略 (12)7.1.1 强化原料质量监控 (12)7.1.2 优化生产过程控制 (12)7.1.3 加强产品检验与放行 (12)7.2 成本控制策略 (12)7.2.1 降低生产成本 (12)7.2.2 提高生产效率 (13)7.2.3 降低质量成本 (13)7.3 质量与成本平衡 (13)第八章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 (13)8.1 供应商管理 (13)8.1.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13)8.1.2 供应商协作与沟通 (14)8.1.3 供应商绩效评价 (14)8.2 物流与库存管理 (14)8.2.1 物流管理 (14)8.2.2 库存管理 (14)8.3 供应链成本控制 (14)8.3.1 成本控制策略 (14)8.3.2 成本控制措施 (15)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15)9.1 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 (15)9.1.1 培训体系的构建 (15)9.1.2 培训方式的创新 (15)9.1.3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15)9.2 团队协作与沟通 (15)9.2.1 强化团队意识 (15)9.2.2 优化沟通渠道 (16)9.2.3 建立激励机制 (16)9.3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 (16)9.3.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16)9.3.2 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16)9.3.3 建立人力资源成本监控体系 (16)第十章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16)10.1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趋势 (16)10.2 行业竞争策略 (17)10.3 未来发展展望 (17)第一章绪论1.1 生物制药工艺优化概述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制药已经成为制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10b4f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8.png)
第一章绪论1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2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P1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运用基因工程全套技术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探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异源基因导入、染色体结构改变。
生化工程:生物反应器及产品的分离、提纯技术。
3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创造条件,借助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过程被称为4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才能被称为5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与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PPT复习题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简述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程序。
P162、说明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制药的三个重要意义。
P15第一段第一行3、采用哪两种方法来确定目的cDNA克隆?P18(7目的基因c DN A的分离和鉴定)①核酸探针杂交法用层析法或高分辨率电泳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或质谱技术)分离出确定为药物的蛋白质,氨基酸测序,按照密码子对应原则合成出单链寡聚核苷酸,用做探针,与cDNA文库中的每一个克隆杂交。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分离目的蛋白,②免疫反应鉴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4、说明用大肠杆菌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必须克服的6个困难。
①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多为胞内产物,必须破胞分离,受胞内其它蛋白的干扰,纯化困难;②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多为不溶性(包含体, inclusi on body),必须经过变性、复性处理以恢复药物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工艺复杂;③没有翻译后的加工机制,如糖基化,应用上受到限制;④产物的第一个氨基酸必然是甲酰甲硫氨酸,因无加工机制,常造成N-Met冗余,做为药物,容易引起免疫反应;⑤细菌的内毒素不容易清除;⑥细菌的蛋白酶常常把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消化;5、用蓝藻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有什么优越性?蓝藻:很有前途的药物基因的宿主细胞①有内源质粒,美国Wolk实验室已构建1200种人工质粒,可用做基因载体。
生物制药技术复习提纲
![生物制药技术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744f748b307e87101f69677.png)
生物制药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生物技术涵盖的技术范畴: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等。
2.生物制品: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
3.生物制品的分类:预防用~(疫苗、菌苗和类毒素);治疗用~(抗血清与抗毒素、血液制品、细胞因子和抗体);诊断用~(细菌学试剂、免疫试剂和临床化学试剂)。
4.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生产医药品。
5.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1)按药物化学本质和特性:①aa及其衍生物类药物;②多肽及pro类药物;③酶与辅酶类药物;④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⑤糖类药物;⑥脂类药物;⑦vit与辅酶(2)按原料来源分类:①人组织来源的药物;②动物组织~;③植物组织~;④微生物~;⑤海洋生物~ (3)按功能用途分类:①治疗药物;②预防药物;③诊断药物;④其他用途6.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1)药理学特性①治疗的针对性强,疗效高生理生化机制合理,疗效可靠(细胞色素C:治疗缺氧性疾病)②药理活性高(ATP直接供能,效果确切、显著)③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物药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④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免疫反应、过敏反应)(2)原料的生物学特性①原料中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②原料的多样性;③原料的易腐蚀性(3)在生产制备中特殊性①提取纯化工艺复杂;②稳定性差;③易变质腐败;④注射用药的特殊要求(4)检验的特殊性①理化性质指标;②生物活性指标;③安全性指标7.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1)沉淀法(2)按分子大小分离方法①超滤法;②透析法(膜分离法);③凝胶过滤法;④超速离心法(3)按分子所带电荷进行分离的方法①离子交换层析法;②电泳法;③等电聚焦(4)亲和层析法8.核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1)提取法:先提取核酸与蛋白质复合物,再解离核酸与蛋白质,然后分离RNA与DNA。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思考题资料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思考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9f7f37a43323968011c9248.png)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什么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及定义。
答:1)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2)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糖链工程、海洋生物技术及生物转化等。
(具体定义见P1)。
2.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及分类。
答:1)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生产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主要是重组蛋白或核酸类药物。
2)a.按照用途:预防、诊断、治疗;b.按作用类型:细胞因子类、激素类、酶类、疫苗、单克隆抗体类、反义核酸、RNA干扰类、基因治疗药物;c.按照生化特性:多肽类、蛋白质类、核酸类、聚乙二醇化多肽或蛋白质。
3.生物技术药物在理化性质、药理学与作用、生产制备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特性。
答:1)理化性质(从药物多是蛋白质或核酸出发):a.相对分子质量大;b.结构复杂;c.稳定性差;2)药理学作用:a.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b.作用针对性强;c.毒性低;d.体内半衰期短;e.有种属特异性;f.可产生免疫原性;3)生产制备特性:a.药物分子在原料中含量低;b.原料中常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c.制备工艺条件温和;d.分离纯化困难;e.产品易受有害物质污染;4)质量控制特性:a.质量标准内容的特殊性;b.制造项下的特殊规定;c.检定项下的特殊规定。
4.生物技术制药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答:1)指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开发和生产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的一门科学。
2)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a.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b.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药物。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思考题1.简述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
答:1)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菌或宿主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和诱导表达以获取蛋白质药物的过程称为基因工程制药。
生物制药工艺
![生物制药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9eb0877c28ea81c758f578d8.png)
生物制药工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第三章基因工程制药工艺第四章动物细胞培养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工艺第一章绪论制药工艺学1.1.1 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的工业生产过程共性规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质量控制。
现代制药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智力密集,发展方向是全封闭自动化、全程质量控制,大规模反应器生产和新型分离技术综合利用。
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
即使进行仿制药物的生产,也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
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贯穿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
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学习掌握制药工艺学具有重要意义。
1.1.2 制药工艺学的内容制药工艺学是综合应用化学系列、生物系列、机械设备与工程单元操作等课程的专门知识,深化理解并掌握工艺原理,充分考虑药品的特殊性,针对生产条件、所需环境等的具体要求,研究药物制造原理、工艺路线与过程优化、中试放大、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从而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
从工业生产角度,改造、设计和开发药物的生产工艺,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制药工艺学与其他基础课、专业课联系密切,而且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
通过设计、研究药物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条件与设备选型,从中选出最安全、最经济、最可行的工艺路线。
1.1.3 制药工艺的类别可根据典型的药物生产过程,把制药工艺过程分为4类,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中药制药工艺学和制剂工艺学。
1.1.3.1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以生物体和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依赖于生物机体或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过程,利用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对实验室所取得的药物研究成果进行开发放大,在反应器内进行生物反应合成,进而生产制造出商品化药物。
细胞生长和药物生产与培养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过程优化的理论基础。
生物制药技术知识点
![生物制药技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5bbb52336c1eb91a375d3d.png)
第一章:绪论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生产药品。
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来说,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等。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主导技术;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条件;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
生物技术:从广义角度来看,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⑴重组DNA技术⑵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⑶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⑷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⑸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技术⑹动物胚胎工程技术⑺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⑻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⑼蛋白质工程技术⑽海洋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①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完善。
②新技术、新方法一经产生便迅速地通过商业渠道出售专项技术,并在市场上加以应用。
③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究和开发突发猛进。
④新的生物治疗制剂的产业化前景十分光明,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将面临全面的更新改造。
⑤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取得重大突破⑥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新的飞跃。
⑦阐明生物体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⑧基因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有可能革新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
⑨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发展,它将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
⑩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渗透到生命科学领域中,形成形成引人注目、用途广泛的生物信息学。
新型生物反应器有:1.气升式生物反应器2.流化床式生物反应器3.固定床式生物反应器4.袋式或膜式生物反应器5.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一、生物技术药物分类1.重组DNA技术制造的多肽、蛋白类药物2.基因药物,包括基因治疗药、基因疫苗、反义药物、核酶3.来自动、植物、微生物的天然药物4.合成与半合成的生物药物按照医学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治疗疾病是生物药物的主要功能。
(完整版)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
![(完整版)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837b21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4.png)
(完整版)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Biotechnological Pharmaceutics)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概念:生物药物(生物制药)是泛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药品。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叫做生物技术制药。
2.技术范畴: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以及后来衍生出来的第二代、第三代的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糖链工程和海洋生物技术等。
3.相关学科:有生物学(含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化学、工程学(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等)、医学、药学、农学等。
但从基础学科来讲,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是其主要的学科。
4.应用范围:(1)医药;(2)农业;(3)食品;(4)工业;(5)环境净化;(6)能源。
二、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主要产品:乳酸、酒精、丙酮、丁酸、柠檬酸、淀粉酶。
生产的特点:过程简单,大多属兼气发酵或表面培养,生产设备要求不高,产品化学结构简单,属初级代谢产物。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主要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甾体、氨基酸;食品工业的工业酶制剂、食用氨基酸、酵母、啤酒;化工业的酒精、丙酮、丁醇、沼气;农林业的农药;环境保护业的生物治理污染。
生物技术的特点:(1)产品类型多,初级(氨基酸、酶、有机酸)、次级(抗生素)、生物转化(甾体);(2)生物技术要求高,纯种、无菌、通气,产品质量要求也高;(3)生产设备规模大;(4)技术发展速度快。
3.现代生物技术主要产品: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
生物技术的内容包括:(1)重组DNA技术及其它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2)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细胞工程);(3)酶或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工程);(4)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5)动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6)动物胚胎工程技术;(7)现代发酵技术;(8)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9)蛋白质工程技术;(10)海洋生物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与教学目标:掌握生物药物的概念和种类了解生物药物的制备过程了解分离纯化在制药工艺学的重要性掌握分离纯化的特点第一节生物药物概述一、生物药物的定义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由于抗生素发展迅速,已成为制药工业的独立门类,所以生物药物主要包括生化药品与生物制品及其相关的生物产品。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现代生化技术和生物工程学的迅猛发展,生物药物已成为当前新药研究开发中最有前景的一个中药领域。
二、生物药物的研究范围(一)生物药物发展过程生物药物是一类既古老又年轻的新型药物。
1.历史2.生物药物发展的三个阶段按照制品的纯度,工艺特点和临床疗效特征,生物药物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特点是低纯度,低产量。
(2)第二阶段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原理,应用近代生化分离技术从生物体制取的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特异生化成分的生物药物。
(3)第三阶段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原理设计制造地具有比天然物质更高活性的类似物或与天然品结构不同的全新的药理活性成分的生物药物。
3.生物药物的研究方向三、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性质与任务《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从事各种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和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一)研究内容包括生化制药工艺、生物制品制造与相关的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工艺。
主要讨论各类生物药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制造原理、工艺过程、生产技术操作和质量控制。
所以《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崭新的综合性制药工艺学。
(二)具体任务1.生物药物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主要途径和工艺过程;2.生物药物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制造原理与生产方法;3.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其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
现在生物制药工艺正在成为高科技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工业门类,生物制药工艺学也必将取得更大发展。
四、生物药物的特点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是有组织的统一整体。
生物体组成物质及其在体内进行一连串代谢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所谓疾病主要是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改变而使代谢失常,导致起调控作用的酶、激素及核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自身或环境发生障碍。
维持正常代谢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应是人类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合理结果,根据其构效关系进行结构的修饰和必造使之更有效、更专一、更合理地为机体所接受。
在机体需要时(如生病时),应用这些活性物质作为药物来补充调整、增强、抑制、替换或纠正人体的代谢失调,势必比较地有效和合理。
如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用细胞色素C治疗因组织氧化还原过程障碍及因组织缺点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等,1.所以生物药物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及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2.生物药物的有效成分在生物材料中浓度都很低,杂质的含量相对比较高。
3.统一的质量管理要求。
五、生物药物的分类生物药物的分类方法多种,可以按生理功能和临床用途分类,还可以按其来源和制造方法进行分类,但通常是按其化学本质和化学特征进行分类。
(一)生化药物生化药物的有效成分和化学本质多数已比较清楚,故一般按其化学本质和药理作用进行分类和命名。
1.氨基酸类药物氨基酸类药物有个别氨基酸制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两类。
(1)个别氨基酸制剂胱氨酸用于抗过敏、肝炎及白细胞减少症;蛋氨酸用于防治肝炎、肝坏死、脂肪肝;精氨酸、鸟氨酸用于肝昏迷;谷氨酸用于肝昏迷、神经衰弱和癫痫。
(2)复方氨基酸制剂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酶与辅酶类药物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5.多糖类药物6.脂类药物7.细胞生长因子与组织制剂(二)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有预防用制品、治疗用制品和诊断用制品。
略六、生物药物的用途生物药物广泛用作医疗用品,特别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某些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起着其他药物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随着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的发现,生物药物正日益深入到其他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一)作为治疗药物(二)作为预防药物(三)作为诊断药物(四)用作其他生物医药领域七、生物药物的制造方法生物药物的制造主要包括以下工艺过程:生物材料的选取与预处理;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有效活性成分;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后处理及制剂。
第二节生物分离一、生物分离的基本概念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含有目标产物的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精制并加工制成高纯度的、符合规定要求的各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又称为下游加工技术。
生化分离过程有别于一般的化学分离过程,它是依据生物产品的特殊性而采取一定技术处理手段的加工过程。
二、生化分离过程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要想从各种杂质的总含量大大多于目标产物的悬浮液中制得最终所需的产品,必须经过一系列必要的分离纯化过程才能实现。
因此,生化分离技术是生物技术产品制备过程中的必要技术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生化产品的特点导致生化分离过程实施十分艰难,且需付出昂贵的代价。
据各种资料统计,分离纯化过程的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
如化学合成药物的分离成本是合成反应成本的1-2倍;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离纯化费用约为发酵部分的3-4倍;对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药物的分离纯化费用而言,约为1.5-2 倍;对于新开发的基因药物和各种生物药品,其分离纯化费用可占整个生产费用的80%~90%。
由此可以看出,分离与纯化技术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总成本,制约着产品生产工业化的进程。
没有下游加工过程的配套就不可能有工业化结果,没有下游加工过程的进步就不可能有工业化的经济效益。
开发和研究新的先进的适合于不同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和过程是提高经济效益,顺利实现产品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在分离与纯化过程中,要克服分离步骤多、加工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控制条件严格、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较大、收率低且重复性差的弊端,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分离与纯化技术手段,才能保证产品的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和纯净度,使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下游加工过程呈现如下几方面特点。
1、常无固定操作方法可循2、生物材料组成非常复杂3、分离操作步骤多,不易获得高收率4、培养液(或发酵液)中所含目的物浓度很低,而杂质含量却很高5、分离进程必须保护化合物的生理活性6、生物活性成分离开生物体后,易变性、破坏7、基因工程产品,一般要求在密封环境下操作。
①发酵液中杂质成分复杂,它们的确切组分不十分清楚,这给过程设计造成困难。
生物分离实际上是利用各种物质的性质差别进行的分离,对成分的数据缺乏是现在下游加工过程共同的障碍。
②起始浓度低,最终产品要求纯度高,常需多步分离,致使收率较低。
例如,发酵液中抗生素的质量分数为1%- 3%、酶为0.1%-0.5%、维生素B12为0.002%-0.005%、胰岛素不超过0.01%、单克隆抗体不超过0.0001%,而杂质含量却很高,并且杂质往往与目标药物成分有相似的结构,从而加大了分离的难度。
如有的产品达到要求要经过9步分离操作才能完成,即使每步的收率达90%,最终的收率也只能达到38%。
③生物物质很不稳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物产品不是以量的多少来衡量,而是生物活性的量化,因此对其就还有活性要求。
遇热、极端pH,有机溶剂都会引起生物物质失活或分解,如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一些辅因子、金属离子的存在和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剪切力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构型,促使其分子降解,从而影响蛋白质活性,这是分离过程中要考虑的。
因此,生化分离过程通常在十分温和的条件下操作,以避免因强烈外界因子的作用而丧失产品的生物活性,同时生产要尽可能迅速,缩短加工时间。
④发酵和培养很多是分批操作,生物变异性大,各批发酵液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下游加工设备有一定的操作弹性,特别是对染菌的批号,也要能处理。
发酵液的放罐时间、发酵过程中消沫剂的加人都对提取有影响。
另外,发酵液放罐后,由于条件改变,还会继续按另一条途径发酵,同时也容易感染杂菌,破坏产品,所以在防止染菌的同时,整个提取过程要尽量缩短发酵液存放的时间。
另外发酵废液量大,生化需氧量(BOD)值较高,必须经过生物处理后才能排放。
⑤某些产品在分离与纯化过程中,还要求无菌操作。
对基因工程产品,还应注意生物安全问题,即在密闭环境下操作,防止因生物体扩散对环境造成危害。
由于生化产品生产所用原料的多样性,反应过程的复杂性,产品质量要求的高标准性,使生化分离技术发展迅速,许多新型分离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生化制品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为了更好地从事生化产品的生产工作,掌握一定的生化分离技术尤为必要。
三、生物分离的一般工艺流程一般来说,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②初步纯化(提取);③高度纯化(精制);④成品加工。
下游加工的一般工艺过程如图0-2所示。
但就具体产品其提取和精制工艺要根据发酵液的特点和产品的要求来决定。
如有的可以直接从发酵液中提取,可省去固液分离过程。
注:(1)胞内产物需经细胞破碎,细胞碎片分离等步骤;胞外产物则将细胞去除后,对余下的液体即可进行初步纯化。
(2)在初步纯化及其以前的各步操作,处理的体积较大,着重于浓缩,称为提取或分离;以后各步为精细的分离操作,着重于纯化,称为精制(或纯化)。
四、生物分离的各阶段的常用方法(1)发酵液的预处理加热调pH絮凝和凝聚(2 )固液分离沉降离心分离过滤错流过滤(3)细胞破碎机械法高压匀浆、高速珠磨超声波破碎非机械法化学法、酶解法、渗透压冲击法、冻结融化法、干燥法(4 )初步纯化沉淀法吸附法萃取法超滤法(5)高度纯化层析亲和层析、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电泳结晶和重结晶(6 )成品加工无菌过滤去热原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制剂思考题:1 生物药物的概念和种类?2 生物药物的制备过程?3 分离纯化的特点?参考书:1 《生物制药工艺学》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生物制药设备和分离纯化技术》李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3 《生化分离技术》于文国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4 《分离纯化工艺原理》顾觉奋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5 《生物分离工程》孙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