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矫正复习题(高级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行为矫正复习题

学前行为矫正复习题

行为矫正复习题
1、什么是行为?行为的特征?
2、什么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类型?
3、什么是行为矫正?行为矫正的基本特点?
4、试述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历程
5、观察学习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6、功能评估的含义?
7、问题行为的功能?
8、功能评估的方法
9、功能性评估观察表的设计应包含的内容
10、界定和分析目标行为的要求
11、观察和记录行为的维度
12、强化、强化物、正强化、负强化、连续强化、间歇强化、惩罚的概念
13、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14、强化物的类型?如何选择强化物?
15、普雷马克原理的含义
16、影响正强化效果的因素?了解正强化的误用
17、有效运用正强化的原则?
18、负强化的基本过程
19、负强化的误用
20、惩罚物的分类、惩罚过程的特点
21、有效运用惩罚的原则?
22、消退的含义?消退过程的特点?
23、影响消退效果的因素?
24、塑造的含义?有效运用塑造的原则?
25、代币系统的含义?代币系统的构成及其使用程序?
26、什么是刺激控制?刺激控制的类型?
27、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正》 试题及答案

《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正》 试题及答案

《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正》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问题行为:2、连续强化:3、负惩罚:4、功能评估:5、逆向连锁:二、判断题:(在上表对应题号下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每题1分,共10分)1、在行为观察过程中,既能观察外显的行为,也能观察内隐行为。

2、对儿童某一特定的发展范围感兴趣,可以采取轶事记录法。

3、分析是了解客观事实的必要手段。

4、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原始资料进行浓缩,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析手段,将资料整理为一个有一定结构、条理和内在联系的意义系统。

5、自我惩罚是自我控制最为关键的成分。

6、负惩罚主要有隔离和反应代价两种形式。

7、任何实物都可以成为代币。

8、问题行为是习得的,不同的问题行为有因果联系。

9、一旦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强度增大,表明消退程序无效,应立即停止该消退程序。

10、体罚是首先应该选择的惩罚。

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1、什么是实况详录法?2、什么是时间取样法?3、事件取样法的实施步骤。

4、简述普雷马克原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为什么说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五、设计题:(每题18分,共18分)多米尼克是个5岁男孩,有好几个兄弟姐妹。

多米尼克在两个月前出现口吃。

他的口吃包括反复重复向个字及音节,倒如,他会说“下面轮到我……我……我了”。

当他激动时更易口吃。

出现口吃时弟妹们总是笑话他,有时父母帮他把话说完。

如果这个家庭到你这儿来寻求帮助,你会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建议,帮助多米克尼减少他的口吃?《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正》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问题行为: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2、连续强化:指当所需要的目标行为一旦发生,就给予强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只要行为发生,就能获得强化。

3、负惩罚:指行为的发生跟随着移除强化刺激,结果是降低行为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行为问题矫正与训练方法考核试卷

行为问题矫正与训练方法考核试卷
6.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教师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法进行矫正。
答案:
7.在行为矫正过程中,如果目标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那么应该采用__________策略。
答案:
8.对于一些复杂的行为问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将复杂行为分解为简单的小步骤。
答案:
3.在行为矫正中,为了帮助个体逐步接近目标行为,可以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
4.在课堂上,为了鼓励学生保持良好行为,教师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5.有效的行为矫正策略需要具备一致性、及时性和__________等原则。
答案:
答案:
2.在你看来,哪些因素会影响行为矫正策略的有效性?请列举至少三个因素,并对每个因素进行简要解释。
答案:
3.描述如何使用逐步引导法来帮助学生逐步接近目标行为。请提供一个实际情境的例子,并解释逐步引导法的优点。
答案:
4.请阐述在行为矫正过程中,教师如何与家长合作,以支持学生的行为改善。请提供至少三种合作策略,并解释每种策略的重要性。
2.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的特点、环境因素、目标行为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例如,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影响行为矫正的效果。
3.逐步引导法通过将复杂行为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接近目标行为。例如,对于不愿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先从完成一小部分作业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机。
4.合作策略包括:定期沟通、共同制定干预计划、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有助于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保持一致的行为标准。
A.目标行为的频率
B.目标行为的发生情境

行为矫正考试复习

行为矫正考试复习

首先,界定要改变的目标行为。

第二,界定与不良行为性质相反的积极行为。

第三,决定有效的强化物,并一贯地执行。

选择的强化物如果是孩子最乐意玩的活动,往往效力最大。

然后决定强化物出现的频次:如果奖赏是在预期行为发生之后立即给予,那么这种行为更有可能被重复。

(1)确定目标行为(2)确定代币(3)选择强化物(4)收集数据阶段1、收集基线期数据阶段,只对目标进行观察,不对目标行为进行强化,也不进行督促。

2、收集干预期数据阶段,对目标实行代币制强化,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督促,并记录干预后每天发出问题行为的次数。

3、收集还原期数据阶段,对目标取消代币制,停止对目标行为的强化,也不进行督促,记录还原期的问题行为次数。

4、收集再处理阶段,对目标重新进行干预,对目标行为进行强化,对其行为进行督促,好的行为予以夸奖或直接奖励强化物,不良行为予以批评,记录发生问题行为次数。

(5)实验处理阶段第一阶段,观察幼儿日常行为第二阶段:实行代币制强化刺激第三阶段:实验维持阶段第四阶段:再次进行强化阶段代币制总的来说,代币法是结合奖励法、行为塑造法、行为契约法、自我调控于一体的方法。

其主要目标是目标行为的出现或某种不良行为的减少或消退,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提高一个人的持之以恒的能力和对某方面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帮助。

在共同协商下,制定了行为契约,只有严格按照契约上的规定来执行,在求助者的自我调控下,才能塑造新的行为,从而得到奖励,这种奖励又既而对行为的改变以及自身的意志力进行强化,从而最终得到目标行为。

使用代币法中应注意的事项一、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代币系统1、细化目标行为:明确希望产生的目标行为,将靶行为细化。

确立行为基线,取得目标行为出现前的基线数据,为行为改善的设计提供基础2、寻找求助者生活爱好,灵活运用,确定交换系统●所制定的交换系统是能反映求助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或求助者希望实现的事情。

●求助者可选择用少的代币获取小诱惑的物品,也可将其积累,以获取自己很想得到的物品。

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复习题

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复习题

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行为矫正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有南非的和。

2. 正强化物按性质分为三种类型。

3. 不合理信念有。

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4. 惩罚的三种类型是。

5. 链锁训练的三种重要方式有和。

6.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

二、名词解释
1. 正强化
2. 渐隐
3. 塑造
4. DRL疗法
5. 系统脱敏法
6. 谴责
7. 代币系统
8. FR程序
9. 负强化
10. 隔离
三、简答题
1. 有效应用固定比例强化的原则有哪些?
2. 行为矫正应遵循的道德原则有哪些?
3. 有效运用逃避、回避的原则有哪些?
4. 正强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5.什么是厌恶疗法,有效运用厌恶疗法的原则。

6. 有效运用逃避、回避的原则有哪些?
7. 惩罚的副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8. 渐隐的优点是什么?
9.什么是消退?影响消退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四、辨析题
1. 负强化就是惩罚。

行为矫正试题及答案

行为矫正试题及答案

行为矫正试题及答案:(题目黑色,答案为蓝色标示)一、名词解释:1、强化:行为受其结果影响由少而多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强化”。

该结果称之为“强化物”。

2、消退原理:是指某强化的行为一旦其行为之后不再给予强化物,则该行为的频率就会减少至消失。

3、区分强化原理:是指在同样的前提背景下,个体可能有很多行为表现,但只有某一种行为会得到强化,其他任何行为都得不到强化,则该情境下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而其他任何行为都将减少或者消失。

4、目标行为:这个人言行中哪些内容构成了行为过度或行为不足,也就是将要被改变的行为。

5、功能评估:收集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前提和后果的过程。

这些前提和后果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着功能上的联系。

6、消退爆发:指的是在开始实施消退法时,行为反应不降反而短暂性的增加或者出现新的非预期行为的现象。

7、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之后紧随着一个结果,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或是指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产生莫某一行为后,若即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撤除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那么其以后在类似的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8、罚时出局:在负惩罚中,如果暂时丧失掉的是一段时间喜欢的活动。

二、问答题及简述题:(答案仅供参考,可酌情给分)1、简述“强化物”与“奖励”的关系?答: 1、“奖励”是施予者认为行为者想要的。

例:多发工资。

2、“强化物”是动态的后验概念,“奖励”是静态的先占概念。

3、惩罚有时可作为强化物起作用。

2、影响强化物的因素并解释或举例说明?答:依从原则,例如,强化小明写作业的行为,选取可以玩游戏为强化物就不合适,因为玩游戏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不一定非要写作业才可以。

即时原则,行为出现立刻给予强化,不能隔得时间过久否则就没有效果。

匹配原则,强化物要和行为匹配,例如想让他写作业,用一片薯片或给他买游戏机都是与行为不相匹配的。

剥夺原则,空间管理时间管理。

3、运用消退法的注意事项?答:1、消退法获得长期效果的前提:对孩子需求敏感,能够实时发现并强化孩子日常生活中建设性行为。

儿童行为矫正考试题及答案

儿童行为矫正考试题及答案

儿童行为矫正考试题及答案儿童行为矫正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对儿童不良行为的识别、分析以及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矫正。

以下是一份关于儿童行为矫正的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儿童行为矫正的目的是:A. 惩罚儿童B. 奖励儿童C. 改善儿童行为D. 忽视儿童行为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儿童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忽视答案:D3. 正强化是指:A. 增加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B. 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C. 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D. 通过惩罚来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答案:C4. 负强化是指:A. 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B. 通过移除不愉快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C. 通过惩罚来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D. 通过忽视来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答案:B5. 惩罚在行为矫正中的使用应该:A. 经常使用B. 尽量避免使用C. 只在其他方法无效时使用D. 作为首选方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原则之一是________。

答案:一致性7. 行为矫正中,________是指在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给予反馈。

答案:及时性8. 行为矫正计划应该根据儿童的________来制定。

答案:个体差异9. 行为矫正过程中,________是评估矫正效果的重要手段。

答案:记录和监测10. 在行为矫正中,________是指通过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来达到矫正目的。

答案:消退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行为矫正中的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区别。

答案:正强化是通过给予儿童某种奖励来增加其某种行为的发生概率,而负强化是通过移除儿童不喜欢的刺激来增加其某种行为的发生概率。

12. 描述在制定儿童行为矫正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

答案:在制定儿童行为矫正计划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性格、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儿童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复习题

《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复习题
①、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
②、行为过度。指某一类行为出现得太多。
③、行为不恰当。指某些心理表现或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又不发生。
2.行为塑造法有哪些基本步骤?
当幼儿教师对儿童有高期望时,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教学材料、赞扬和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都表现出这种高期望。如会更经常发出微笑、点头、注视儿童、谈话、提问、提供更多的游戏学习材料等积极行为。而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与教师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反之,被教师漠视,处于低期望状态的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
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学前教育、特殊教育20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0557】 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一、简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有哪些特征?
儿童的心理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表现,但它们又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果对此加以概括,可以将其归为三个方面。
幼师关系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的行为问题,将幼儿的行为问题视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来应付。2)坚信所有的幼儿都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责任。3)尊重所有幼儿的选择和需要。4)将教育的责任定位于“引导”而不是“教导”。5)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又有的行为及其意义并给予适宜的引导。
3.儿童说谎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
无意说谎,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自信息的萌动;有意说谎,取悦家长;虚夸成绩;慌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开脱责任,逃避惩罚;狭义说谎,殃及幼儿。
4小题40分,共40分)

行为矫正复习资料

行为矫正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访谈、问卷调查、实际观察
2.行为过度、行为不足、行为不当
3.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固定时距强化、可变时距变化
4.代币制学习阶段、实际实施阶段、推出阶段
5.行为获得效果、行为的促进效果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B
2.C
3.A
4.D
5.D
6.C
7.B
8.B
9.A 10.D
11.D 12.D 13.C 14.B 15.C 16.D 17.D 18.C 19.A 20.C
三、简答题(每题8分)
1、答:正强化是指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立即得到一种刺激物,如果这一刺激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类似的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出现概率会升高。

实施原则:(1)目标行为发生时,要及时一致的给与强化物;(2)给予强化物时,要对目标行为进行描述;(3)强化物的给予要注意强化物的组合与数量;(4)实施过程中注意强化物本身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5)强化过程中要注意个体的行为成效;(6)要注意及时地脱离正强化程序。

2、答:相同点:(1)都是行为养成技术;(2)都是连续的正强化的过程。

不同点:(1)行为特点:a.塑造、渐隐是简单的行为b.链锁是复杂的行为;(2)刺激条件:a.渐隐的刺激条件是变化的;b.塑造的刺激条件不变;c.链锁的上个行为是下个行为的刺激条件;
(3)行为目标:a.渐隐的目标行为不变; b.塑造的是变化的;c.链锁的每一个分目标都是总目标的一部分。

《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相关复习思考题(doc 19页)

《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相关复习思考题(doc 19页)

《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相关复习思考题(doc 19页)(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行为是有机体在各种影响下产生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

3、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行为不足、、行为不恰当。

4、目标行为是一种训练前所拟订的预期达到的。

5、投射测验是给被试看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当行为。

22、强化法是以为基础的,即—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次发生。

23、的学习困难儿童主要表现为学习习惯、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速度等方面存在缺陷,因而成绩较差。

24、吐字不清指的是儿童发音不准、口齿不清,但又没有或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25、遗尿的行为疗法——床垫警铃的基础是巴甫洛夫的。

26、认知学派的解释是,社交恐惧的产生是由于一系列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的。

27、有些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不良或违规的行为,这就是。

28、嫉妒心理表现最为突出和严重的是在时期。

29、根据感觉统合的理论,改善感觉统合功能的关键在于控制的输入,从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

30、针对偏食的儿童,改变孩子对某些食物的偏见或认知偏差,此方法叫做。

31、正常儿童在3~4岁即可识别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有的儿童,常常分不清自己是男还是女。

32、儿童的小便次数太多,一天少则20次,多则40余次,但各方面的检查又都正常,这种症状,称为。

33、出生后大便就一直不能控制的叫原发性遗矢;在4岁以前已能自己控制排便,但以后又出现不能控制的,叫。

34、缄默症的实质是,而非语言障碍。

35、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6、焦虑时最轻的表现是不安和担心,其次是害怕和惊慌,最严重的是。

37、学习困难,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

38、自信训练主要是运用,通过使考试焦虑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借以削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试题

儿童行为矫正试题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0— 2011学年第二学期 《儿童行为矫正》试卷 一、选择题(10分,各1分) 1、 以下哪一种设计不是真正的实验设计,因为它没有重复。

( ) A. A-B B. A-B-A-B C. 多基线跨行为 D. 改变标准 2、 王老师在对一个孩子说“请”和“谢谢”的行为记录。

在一周 的基线期之后,王老师开始使用强化来增加说“请”的行为。

两 周基线期之后王老师又用强化来增加说“谢谢”的行为。

王老师 使用的是什么研究设计? ( ) A.多基线跨行为设计 B.多基线跨被试设计 C.多基线跨环 境设计D.改变标准设计 3、 明明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着脚下的地面。

突然间,他撞上了 一辆停着的轿车,他从车上弹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把门牙摔 掉了。

这件事之后,明明再也不敢在骑车时看着地面了。

这是属 于何种惩罚方式。

( ) A.撤销惩罚B.强化物损失惩罚 C.负性惩罚 D.正性惩 罚 4、 杰克在他妻子向他大喊大叫之后再也不把脚放在茶几上了。

当他的妻子不在家时,他也不把脚放在茶几上的时候,这是属于 以下哪种行为矫正的原理。

( ) A.刺激控制 B. 刺激辨别C.刺激泛化D.刺激反应 5、 小学一年级的晓晓上课时喜欢咬铅笔,老师和她约定如果在上 课时咬铅笔的行为少于 2次,就给她一张她最喜欢的贴纸,这种第1页共4页号级班名方式叫做什么。

()A. 间隔反应DRLB. DROC. 全时段DRLD. 全时段DRA6、让个体和所有与问题行为相关的强化来源隔离开,这种行为矫正的原理是什么。

A. 反应代价B. 消失C. 罚时出局D. 消退7、儿童努力学习以避免父母的惩罚称为: ______ 。

A 内化B 消退C 正强化D 负强化8、当一个人近期得到很多强化物时,强化物的力量将会。

A 更大B 更小9、在消退时,连续强化的行为比间隔强化的行为下降得。

A 更快B 更慢10、比尔打了妹妹之后,母亲没收了他一个星期的零花钱。

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题)1. 在行为矫正中,矫正对象的主要目标是:A. 惩罚行为B. 改变思维模式C. 使矫正对象感到羞耻D. 增加矫正对象的社交圈子2. 下列哪项不是行为矫正的常见方法之一:A. 认知行为矫正B. 社会技能培训C. 刺激控制D. 药物治疗3. 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是:A. 奖励正面行为,惩罚负面行为B. 严厉批评缺陷行为C. 强迫矫正对象改变行为D. 鼓励矫正对象逃避负责任4. 下列哪项不是行为矫正的评估工具之一:A. 行为观察记录B. 个案学习报告C. 行为改变计划D. 问卷调查5. 矫正对象在行为改变过程中最需要的是:A. 社会支持B. 批评和指责C. 食物奖励D. 完美表现6. 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导致矫正对象回到原有的不良行为:A. 社会压力B. 矫正机构的指导C. 无人关注D. 行为监控7. 行为矫正的目标是:A. 完美表现B. 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C. 接受矫正机构的指导D. 找到合适的伴侣8. 下列哪项属于社会技能培训的内容:A. 意识到自身缺陷B. 提高自信和自尊C. 给予行为指导和奖励D. 给予严格惩罚9. 以下哪种行为是矫正对象需要避免的:A. 辱骂他人B. 表现出自信C. 学会解决冲突D.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10. 行为矫正中的惩罚是以什么方式给予的:A. 强制实行B. 自愿接受C. 心理暗示D. 奖励机制11. “ABC”模型在行为矫正中指的是:A. 爱、帮助、关心B. 好奇、学习、成长C. 行为、信念、后果D. 努力、坚持、成功12. 行为矫正中奖励正面行为的目的是:A. 让矫正对象感到愉快B. 提高矫正对象的社会地位C. 掩盖矫正对象的不良行为D. 加重矫正对象的责任感13.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行为矫正中的挑战之一:A. 建立长期目标B. 克服困难和诱惑C. 逃避现实D. 积极解决问题14. 行为矫正的评估过程是:A. 一次性完成的B. 无关紧要的C. 持续进行的D. 由矫正机构决定的15. 在行为矫正中,矫正对象需要:A. 接受自己的过去行为B. 忽略矫正机构的建议C. 避免与他人交流D. 完全依赖矫正机构16. “身体机能可塑性”意味着:A. 身体运动能力有限B. 身体器官可以改变形状C. 人们可以通过训练改变自己的身体机能D. 人体器官不受任何训练的影响17. 行为矫正的过程是一个:A. 单向线性过程B. 永无止境的过程C. 速成提高技能的过程D. 无需外部帮助的过程18. 行为矫正的最终目标是:A. 使矫正对象变得完美B. 打造成功的外表C.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D. 获得金钱和权力19. 以下哪种行为是有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A. 随意放纵自己B. 无视他人的需求C. 时刻保持积极态度D. 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20. 行为改变的最佳策略之一是:A. 自动生成B. 法律限制C. 社会关系和支持D. 自我否认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1. 请简要描述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

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行为矫正是一种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使用的技术,旨在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

以下是一套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奖励和惩罚B. 观察学习C. 条件反射D. 自我效能感答案:A2. 正强化是指什么?A. 增加不期望的行为B. 减少期望的行为C. 增加期望的行为D. 减少不期望的行为答案:C3. 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是什么?A. 惩罚是增加不期望的行为,负强化是减少期望的行为B. 惩罚是减少不期望的行为,负强化是增加期望的行为C. 惩罚和负强化都是增加期望的行为D. 惩罚和负强化都是减少不期望的行为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行为矫正的常用技术?A. 塑造B. 链锁C. 消退D. 模仿答案:D5. 消退的原理是什么?A. 通过奖励来增加行为B. 通过惩罚来减少行为C. 通过停止奖励来减少行为D. 通过重复强化来增加行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行为矫正中的“塑造”技术。

答案:塑造是一种行为矫正技术,通过逐步接近目标行为来增加个体的期望行为。

通过奖励接近目标的每一个小步骤,逐渐引导个体达到最终目标。

7. 解释什么是“链锁”技术,并举例说明。

答案:链锁技术是将一个复杂的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步骤,然后逐步教授这些步骤。

例如,教授一个人学习游泳,可以先教他如何在水中呼吸,然后教他如何踢腿,接着是手臂动作,最后将所有动作串联起来完成游泳。

8. 描述“消退”在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答案:消退是一种减少不期望行为的方法,通过停止对这种行为的强化来实现。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哭泣而得到父母的注意,父母可以通过忽视哭泣行为,而只在孩子平静时给予关注,从而减少孩子的哭泣行为。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9. 假设一个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讲话,老师想要矫正这种行为。

请分析老师可以采取哪些行为矫正策略,并解释这些策略如何操作。

儿童行为矫正复习题

儿童行为矫正复习题

儿童行为矫正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行为:狭义上是指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个体活动;广义是指除直接能够测得的外显活动之外,还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

2、行为矫正: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

3、正强化:是指当一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即时得到一种正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境或刺激下,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机率会升高。

4、惩罚:是指当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若即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撤出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那么其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

5、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境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的移去或取消,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6、消退:是指在一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

7、塑造:就是建立个体在当时还不会完成的新行为的过程,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行为的过程。

8、渐隐:是指在刺激的微小变化下对特定反应的强化,最终使刺激变化成为所需的控制反应的刺激。

9、链锁:我们把通过训练刺激—反应链来建立目标行为的方法叫做链锁。

10、系统脱敏:就是指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渐地提高患者所恐惧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患者对于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二、简答题1、行为矫正应遵循的道德原则有哪些?答:1、实施行为矫正时,必须先求得被矫正儿童或其父母的同意,让他们明白实施的程序和目的。

实施计划应符合常理并可公开2、慎重选用对被矫正者具有较大效果及最小伤害的方法,要多用奖励等正强化法,少用施加厌恶刺激的惩罚法3、行为矫正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训练,或取得专家资格。

《行为矫正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为矫正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为矫正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64014)一、名词解释1.问题行为2.强化3.正强化4.负强化5.惩罚6.观察学习7.功能评估8.社会性强化物9.活动性强化物10.逃避反应11.矫枉过正12.过度补偿13.积极练习14.消退15.效果律16.练习律17.准备律二、简答题1.行为的特征有哪些?2.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是什么?3.行为矫正的基本特点有哪些?4.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哪些?5.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原则有哪些?6.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有哪些?7.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点有哪些?8.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9.建立行为矫正方案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0.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依次有哪些?11.有效运用正强化的原则有哪些?12.在实际运用惩罚时,必须注意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3.影响消退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4.有效运用厌恶疗法的原则有哪些?15.有效运用系统脱敏法的原则哪些?16.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有哪些?三、论述题1.论述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常见的认知歪曲形式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厌恶疗法与惩罚的区别。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问题行为: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2.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3.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强化4.负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减少就是负强化5.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6.观察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进行的学习7.功能评估:搜集行为资料并分析其行为功能的过程,即收集与分析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前提和后果的过程8.社会性强化物:指个体喜欢接受的语言、身体和表情刺激,包括口头的赞美、身体的接触。

幼儿问题行为干预试题

幼儿问题行为干预试题

选择题:幼儿问题行为干预的首要目的是:A. 惩罚幼儿的不良行为B. 纠正并改善幼儿的行为问题(正确答案)C. 提高幼儿的学术成绩D. 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问题行为的常见类型?A. 攻击性行为B. 过度依赖行为C. 极度专注学习(正确答案)D. 退缩性行为在进行幼儿问题行为干预时,教师应首先:A. 立即采取严厉惩罚B. 观察并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正确答案)C. 忽视问题行为,期望自然消失D. 直接告知家长,让家长处理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幼儿问题行为干预的常用策略?A. 正面强化B. 忽视与消退C. 严厉体罚(正确答案)D. 引导与示范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最不应采取的措施是:A. 立即制止并询问原因B. 对幼儿进行严肃批评C. 在全班面前公开指责幼儿(正确答案)D. 与幼儿进行个别谈话,引导其改正幼儿问题行为干预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于:A. 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B. 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正确答案)C. 提升幼儿的自我认知D. 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幼儿问题行为的有效方法?A. 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活动B. 设定明确的行为规则和界限C. 过度溺爱幼儿,满足其所有要求(正确答案)D. 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在进行幼儿问题行为干预时,家长的角色应是:A. 旁观者,不参与干预过程B. 教师的助手,配合教师进行干预(正确答案)C. 替代教师,直接处理幼儿的问题行为D. 批评者,对幼儿进行严厉指责幼儿问题行为干预的长期目标是:A. 立即消除幼儿的所有问题行为B. 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和习惯(正确答案)C. 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变得非常乖巧D. 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行为矫正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行为:狭义上是指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个体活动;广义是指除直接能够测得的外显活动之外,还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

2、行为矫正: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

3、正强化:是指当一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即时得到一种正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境或刺激下,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机率会升高。

4、惩罚:是指当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若即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撤出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那么其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

5、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境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的移去或取消,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6、消退:是指在一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

7、塑造:就是建立个体在当时还不会完成的新行为的过程,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行为的过程。

8、渐隐:是指在刺激的微小变化下对特定反应的强化,最终使刺激变化成为所需的控制反应的刺激。

9、链锁:我们把通过训练刺激—反应链来建立目标行为的方法叫做链锁。

10、系统脱敏:就是指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渐地提高患者所恐惧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患者对于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二、简答题
1、行为矫正应遵循的道德原则有哪些?
答:1、实施行为矫正时,必须先求得被矫正儿童或其父母的同意,让他们明白实施的程序和目的。

实施计划应符合常理并可公开2、慎重选用对被矫正者具有较大效果及最小伤害的方法,要多用奖励等正强化法,少用施加厌恶刺激的惩罚法3、行为矫正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训练,或取得专家资格。

这是保障行为矫正实施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前提4、行为矫正者应当告知被矫正者父母正确认识行为矫正的性质。

2、有效运用逃避、回避的原则有哪些?
答:1、若必须依靠逃避和回避条件建立良好行为,则优先采用回避原则;2、在进行回避反应前,常常先凭借逃避反应建立目标行为;若逃避反应已塑成,则可使回避反应的建立更加容易;3、在回避反应过程中,所使用的条件厌恶刺激必须是强力惩罚物的信号,这个信号可加强制约作用,使被矫正者获得“警告”;4、必须像惩罚原理一样,慎重使用逃避和回避反应,因为这些方式都需要运用厌恶刺激,会令人感到不适并容易发生副作用,使被矫正者对其他刺激也形成逃避和回避反应,从而消除了某些良好行为,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3、影响消退有效的因素有哪些?
答:1、消退应和正强化相结合;2、严格控制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3、执行消退程序的背景设置;4、连续强化的行为容易消退;5、应用“自然结果”。

4、渐隐的优点是什么?
答:1、渐隐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因为渐隐直接提供正确反应模式,它使得行为少走弯路;2、渐隐避免了错误的发生,这样就避免了由于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错误而使错误反应达到一定的强度;3、当错误已经产生,再进行消退,容易使被矫正者产生消极情绪,如得不到强化物,就发脾气,产生攻击性行为和企图逃离情境等。

应用渐隐程序就可以避免上述副作用。

它一开始就引导被矫正者步入正确反应之中,并使他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5、有效应用固定比例强化的原则有哪些?
答:1、反应数目逐渐增加;2、每次强化所需要的数目不宜过多;3、强化与强化之间有“停顿”现象,因此要注意所适用的行为。

6、低比例区别强化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答:1、改变儿童整天看电视的习惯;2、改进一年级新生的不良发言习惯;3、改变儿童吃零食的习惯;4、矫正过快或过慢行为的速度。

7、间歇强化有何优点?
答:1、有间歇强化所增加的行为更不容易消退;2、间歇强化法也可用于减少行为,与消退法相比,由间歇强化削减行为的效果更好,而且还能根据需要使行为削减到一定的水平;3、间歇强化能克服连续强化中的“饱厌”现象;4、在某种情况下,间歇强化比连续强化更容易操作。

8、正强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正强化实施前,把计划告诉被矫正者,以期取得积极配合;2、在所需要的行为出现之后立即予以强化,不要延搁很长时间;3、给予强化物时,要想被矫正者描述被强化的具体行为;4、分配强化物时,最好能结合其它奖励,如口头赞扬、拥抱、微笑等;5、为了防止饱厌情况出现,矫正者在每次强化时只给予少量的正强化物。

三、填空
1、行为矫正发展史上的三大杰出人物:南非的沃尔普、英国的艾森克、美国的斯金纳。

2、正强化物的分类:根据内容分类可分为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根据性质分类可分为原级强化物、次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

3、惩罚的类型:体罚、谴责、隔离。

4、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分为哪些类:低比例区别强化程序、零反应区别强化程序、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程序。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6、负强化的基本过程是从逃避到回避。

7、行为的定义及行为矫正的定义。

见名词解释
8、偏差行为的3种类型即不正常行为的表现类型:行为不足,行为过渡,不适当行为。

9、间歇强化的分类:固定比例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可变比例强化,可变时间间隔强化。

10、条件反射的基本定律:消退、泛化、分化。

11、链锁反应训练的三种方式:整体任务呈现、逆向链锁、顺向链锁。

12、不合理的信念有: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之极。

四、案例分析
1、答:采取的是隔离法,妈妈在对玛丽隔离期间给予了注意,如果妈妈在她坐在隔离席上时继续抱怨和争论,就不是正强化隔离了;如果妈妈在她不服从命令时不给予注意,而在服从命令时给予表扬,效果会更好;如果妈妈在整个隔离期间与她没有相互租用,她只有通过服从才能得到注意,问题行为就会减少而替代行为(服从)就会增加。

与孩子说话是父母实施隔离时的通病,父母应该得到指导,不要在隔离期间与孩子有相互作用。

2、矫正塑造过程:1、确定目标行为:减少陈亮上课随意插嘴的次数,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2、测定基准线: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在上课15分钟内记录随意插嘴次数,为求准确性,选择不同节次的数学、语文课,共观察7天,观察数学平均每节课插嘴3次,语文约4次。

3、选择增强物:由家庭访问得知,该生很喜爱看课外书,又与该生交谈,知道他更喜欢班内墙上的红星,因此约定以红星作为增强物。

4、详细过程与结果:事先和陈亮谈话,帮助他进一步认识上课随便插嘴行为的不良后果,增强他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意愿,向他说明协助他改变的办法,取得该生的同意后,订立口头契约。

第一阶段,减少数学课插嘴行为,对比基准线进行奖惩代券,3代券可换颗墙上的1红星,时间两周,效果非常显著,处理期第一周即下降到平均每节课2次,第二周1次。

第二阶段,数学、语文课上同时控制,以对准基准线五次为限,进行奖罚代券,时间4周,结果表明他能够以达到预定要求。

第三阶段,数学、语文、外语课同时控制,数学插嘴保持第二阶段的平均水平1次,即可得张券,其他同上,语文以2次为界,外语以2次为界,其他同上,时间4周。

第四阶段为追踪期,取消增强物,改用“有时提醒,有时鼓励”的方式,陈亮插嘴次数仍保持在每节课1次,一周平均每节课不超过2次。

实际上从第一阶段开始他就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而且每次插嘴时间都极短,一经暗示就能自觉控制,一改过去非要一吐为快,止也止不住的状况。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行为矫正和行为治疗的区别。

答:行为治疗和行为矫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下5个方面:1、行为治疗主要为巴甫洛夫、赫尔和沃尔普学派所采用,重视反应性行为,行为矫正主要由斯金纳派学者所使用,重视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2、行为治疗主要由从事传统诊疗所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和行为心理学者所采用,行为矫正主要由从事学校、家庭或其他非精神诊疗所工作的行为心理学家使用3、行为治疗是指在治疗室内,治疗者和患者之间借语言沟通来进行的行为处理,行为矫正是指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训练情景下进行的行为处理4、行为治疗奠基在精神病院内的实验基础上,而行为矫正奠基在人和动物的操作制约实验基础上5、在欧洲国家较喜欢使用“行为治疗”,在美国较喜欢使用“行为矫正”。

2、结合所学内容,试论述惩罚的误用及其弊病有哪些?
答:惩罚的误用有:1、嘲笑、讽刺他人,从而无意中实行了惩罚作用;2、谴责后没有惩罚跟上;3、惩罚不够及时;4、滥用惩罚;5、惩罚过于轻微。

弊病:
1、强烈的惩罚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
2、容易产生条件惩罚物;
3、易导致儿童模仿成人的惩罚行为来对付别的儿童;
4、惩罚可能导致使用者上瘾;
5、惩罚只是抑制旧行为,并不建立新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