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导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为了降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负担,提高基层防治水平,国家制定了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以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的级别和附加危险因素,可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还要进行分级管理,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除了血压水平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饮酒、高胆固醇、高血糖等。

在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估。

三、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断对于成年人群体,需要进行定期的血压测量和筛查,包括在健康体检时进行血压测量。

一旦发现血压异常,需要进行多次血压测量以确认高血压的诊断,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四、高血压的综合干预高血压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来进行个体化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和ARB等。

五、高血压的管理与随访对于已诊断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管理和定期的随访。

系统管理包括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明确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

定期的随访包括定期的复诊和血压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等。

六、高血压的并发症防治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着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并发症的防治。

对于心血管疾病,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和干预,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

对于肾脏疾病,需要进行定期的肾功能监测和保护。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引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促进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我们撰写了本指南,希望能够对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高血压管理水平。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流行病学1.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性地增高,在血管内产生持久性损害的一种疾病。

成人静息血压≥140/90mmHg为高血压。

2.高血压的流行病学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中国有超过3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二、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重要性1.基层医疗机构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基层医疗机构是高血压防治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高血压的早期筛查、诊断和管理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具有靠近居民群体、及时发现和干预高血压患者的优势,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主要开展地点。

2.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重要性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规范的管理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展,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减轻医疗负担。

三、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1.科学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应遵循国家有关高血压防治的指南和规范,进行科学临床诊疗,提高高血压防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个体化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特点和诊疗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整合服务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的资源,实现对高血压患者的全程管理和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依从性。

4.参与管理引导高血压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11-09CATALOGUE目录•概述•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相关研究与进展•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实施与推广01概述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高血压是指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通常以非同日三次测量为准。

高血压定义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以下分类方法高血压分类主要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指由于某些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血管狭窄、肾上腺肿瘤等。

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发病率与地区发病年龄与性别发病因素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略高于女性。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体重大小、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心理状态和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03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0201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如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

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可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并发症风险高血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劳动力损失等。

疾病负担高血压的危害与影响02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使用标准化的血压计,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测量,注意双上肢血压的对比测量。

高血压的测量与诊断诊室血压测量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血压测量,可以评估血压的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鼓励家庭自测血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

家庭自测血压年龄体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肥胖和超重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性别饮食男性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

高盐、高脂、低钾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家族史心理压力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其发病率较高。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的并发症诊断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ABPM 还可以评估血压测量读数之间的变异 ,更加准确全面地评估血压风险 。 ➢ ABPM 还可用我于国评人估群大高动血压脉患的病弹率性、功发能病和率盐及敏其流感行性趋等势。
诊室外血压测量----HBPM
➢ HBPM可以显著提升高血压的控制率 ,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 ➢ 对正常血压者可以通过HBPM及时发现高血压 ,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
➢ 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体重、性别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 式等多方面。 ①我国高人钠群高、血低压钾患膳病食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② 超重和肥胖 ③ 增龄 ④ 吸烟、过量饮酒 ⑤ 空气污染、高海拔 ⑥ 心理社会因素 ⑦ 肿瘤治疗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 2018年我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 27.5%,1958—2015年进行过的 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相比 ,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 断 标准不完全一我致国人,但群患高病血率压总患体病率呈、增发高病的率趋及势其。流行趋势
预后密切相关。 ➢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 ➢ 高血压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
痴呆等。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诊室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诊室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 ➢ 诊室收缩压或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呈连续、
➢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防治状况的重要评价指 标。

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完整版)

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完整版)

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完整版)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

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需要治疗吗?IDH是一种以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特征的高血压表型。

IDH在男性中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在腹型肥胖更常见。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降压药对IDH具有保护作用。

由于IDH与不良心血管结局关联的证据在年轻患者中比在老年患者中更充分,因此对年龄<50岁的患者进行降压药物治疗也是合理的。

特别提醒: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应进行降压治疗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如何治疗?ISH定义为诊室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ISH患病率为30.33%。

ISH与心血管结局和死亡率的风险升高相关,即使1级ISH患者也是如此,在直立性高血压的ISH人群中则更为显著。

四、降压药是早晨服,还是夜间服?一般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在早晨服用降压药。

早上与晚上服药降压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早上服药相比,晚上服用降压药并不能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

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血压升高,不应常规推荐睡前服用降压药。

五、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

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六、心血管危险因素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导致更多的脑卒中发生,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显示,控制血压的同时补充叶酸,可减少脑卒中发生的风险21%。

2、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360μmol/L;合并痛风发作者控制血尿酸水平<300μmol/L;不建议将血尿酸水平降至<180μmol/L以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降压治疗策略
(1)降压治疗的目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
中、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 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降压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
病情,在 4 周内或 12 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Ⅰ,C)。
诊室血压
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 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诊室自助血压测量(autom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AOBP)可以减少白大衣效应。
如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需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在桡动脉搏 动消失后再升高 30 mmHg,然 后以恒定速率(2 mmHg/s)缓慢放气。
③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 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 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④精神高度焦 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评估靶器官损害
心脏: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
肾脏: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
③症状及既往史:询问目前及既往有无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
动、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性功能异常和肾脏疾病等症状及治疗情况。
④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例如肾炎史或贫血史;肌无力、发作性软瘫等;阵发性头痛、心
悸、多汗;打鼾伴有呼吸暂停;是否长期应用升高血压的药物。
⑤生活方式:盐、酒及脂肪的摄入量,吸烟状况、体力活动量、体重变化、睡眠习惯等情况。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全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全文
MRFIT:34万35-57岁男性白人 随访15年,冠心病额外死亡中SBP 120mmHg-139mmHg的占 31.6%, 140mmHg-159mmHg的占 42.9%, 160mmHg者只占24.1%。
血压水平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 影响是连续的。
许多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可以发生在 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血压的人群之中。 在中国人群中血压升高对心血管病的发病 的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如采取全人群 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以降低整个人 群的血压水平,同时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 管理和治疗,必将对预防心血管病产生更 大的效果。
第4期 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
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是公共卫生 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 素。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率降至 50%以下,且多发生于65岁以上 人群,目前北欧、西欧和澳、新 等地区和国家正处于此一阶段。
2.发展中国家面临心血管病流行
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人口迅速 增长和老龄化,使出生率与平均寿命 同步增长;摄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 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
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 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
Syst-China:60岁以上老年收缩 期高血压随访4年,降压治疗组比安 慰剂对照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58%, 表明有效降低血压确能降低致死性脑 卒中的发生。
2.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 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连续、 逐步升高、强的关联。
第2期 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
饮食结构改变,盐摄入量增高, 以致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 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人 群中10-30%死于上述心血管疾病, 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 地区。
第3期 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
脂肪和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减少, 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出现 于55-60岁和人群,动脉粥样硬化 的死亡占35-65%,如东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症,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压力过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

而中国更是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因此,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委员会发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定义与分类高血压被定义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病因不同,可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或称为本源性)高血压与继发性(或称为病因性)高血压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也叫本源性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疾病,其病因不明确。

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

原发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主要类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她自我进展,规律难以把握,一旦失去控制,可能发生凶险并发症的藏獒。

比如脑出血、冠心病等。

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继发性高血压少见,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0%以下。

病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委员会联合编写的国家临床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本指南涵盖了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并发症防治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中国是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口中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其中男性患病率约为29.6%,女性患病率约为26.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明确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高血压的诊断高血压的诊断必须基于多次血压测量的结果和病史的综合分析。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血压分为3个等级,详见下表:等级收缩压(PP) 舒张压(DP)正常<120 <80高血压1级140-159 90-99高血压2级160-179 100-109高血压3级≥180≥110高血压的管理高血压的管理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是增长态势,每 5 个成人中 2 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 2 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 1000 万人,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是 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 ACEI、 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 关注少儿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和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
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 25%,全国至少有 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脑卒中和 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中国人群特点:
高盐饮食、卒中高发我国居民是高盐饮食人群,高钠低钾是主要特点。

2002 年全国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食盐 12 g,比 WHO 要求的每人 5 g 高出 1 倍。

研究表明,我国系高钠低钾人群,我国人群钠/钾比例比欧美国家高出1~2 倍。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高血压试验中脑卒中与心肌梗死发病比例是
8:1;九五 FEVER 研究的高血压人群和十一五 CHIEF 研究高血压人群中的比例是 5:
1,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 1:
1。

我国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但主要目标是脑卒中。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需要指出,新指南还强调了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我国心脏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 40%以上。

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 300 万人,其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主要包括中国 13 个人群在内的亚太队列研究表明,我国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关系密切,东亚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系比西方人群更强,收缩压每升高 10 mmHg,东亚人群发生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事件风险增加 53%和 31%,而西方人群仅增加 24%和21%。

诊断检查新指标及更新点危险分层指标危险因素中新增加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去掉C 反应蛋白。

靶器官损害中新增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血压指数和eGFR。

腹型肥胖的腰围修改为男90 cm,女 85 cm。

将糖尿病纳入临床疾患项目中,这是因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强调规范测量血压要用经国际标准(ESH, BHS, AAMI)验证的血压计。

目前诊室使用水银柱血压计,自测血压推荐家庭电子血压计;推荐上臂式血压计。

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是目前常用的三种测量血压方式。

现有研究提示自测血压及动态血压可更好地预测心血管发生风险。

血压变异性是近年关注点,长时血压变异可能是心血管风险的预测指标。

危险分层有所争论根据大多数专家意见,仍沿用 2005 年指南推荐的分层方法,分为低、中、高、很高危 4 层。

高血压伴糖尿病定义为很高危。

新增少儿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新指南新增少儿高血压章节,调查表明,我国学龄前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 2%~4%,学龄儿童 4%~9%。

肥胖是少儿高血压发生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强调从小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新指南新增继发性高血压章节,估计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人数的
5%~10%,对初诊高血压患者,应考虑筛查继发性高血压。

我国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是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高血压治疗强调综合干预理念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心血管
损害的疾病,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伴靶器官损害、其他临床疾患。

综合评估后依据低、中、高、很高危决定治疗措施。

高危/很高危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低/中危者可随访评估数周。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需长期坚持非药物疗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而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药物治疗。

新指南强调,大多数患者需要二种或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血压才能达标。

对 2 级高血压,高于目标血压 20/10 mmHg 以上的高危患者,初始可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

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有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

联合治疗参考方案见表 1,还应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

CCB、 ACEI、 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和维持治疗。

其中, CCB、利尿剂可用于一般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等; ACEI、 ARB 可用伴代谢异常的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蛋白尿等);受体阻滞剂可用于伴心绞痛、心动过速的高血压患者。

特殊人群高血压应遵循个体化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者, SBP 升高,而 DBP 不高甚至低者,目前无足够证据表明如何处理。

建议对 DBP60 mmHg 而 SBP150 mmHg 者行谨慎的小剂量利尿剂、 ACEI、ARB、CCB 治疗。

糖尿病、肾脏病及代谢综合征者首选 ACEI、 ARB,往往需加 CCB 或利尿剂。

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谨慎,必要时用小剂量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

对难治性高血压首先鉴别诊断,明确原因,可用利尿剂+CCB+ARB 或ACEI+ 受体阻滞剂或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

对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速者首选受体阻滞剂。

对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 ARB 或 ACEI 等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危患者的血压目标证据不足。

指南修订委员会利用 1 年多时间,联合糖尿病、肾脏病、神经科、老年科等专业学会召开多次研讨会,最后以大多数专家意见为共识。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是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血压级别调整的管理对初期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者,根据血压水平、伴发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

对已诊断为高血压者,现无法确定以往情况的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危险分层。

一般情况下,伴心脑肾疾病、糖尿病者被为高危或很高危者,危险分层与管理级别长期不变;伴有靶器官损害而分为高危者,一般不做变动;对仅根据血压水平或(和) 1~2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被归为中危或少数高危的分级管理者,在管理 1 年后视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级别;血压长期控制好者,可谨慎降低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级别和管理级别;对新发生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病或肾病及糖尿病者,应及时评估,如原来为低危或中危而现分为高危或很高危者,同时升高管理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