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毒性中药详解
【推荐】“伤肾”的九大杀手

【推荐】“伤肾”的九大杀手导语虽然肾功能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衰退,但生活中,有些生活习惯或行为往往也会成为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生活中我们有些常识对我们的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
肾功能,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衰退,但生活中,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行为,往往也会成为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为了保护好肾脏,大家对以下伤肾因素一定要引起警觉。
一、滥服伤肾中草药近年临床不断发现,服用某些中草药(包括中成药)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会伤肾的中草药有雷公藤、关木通、牵牛子、苍耳子、罂粟壳、生草乌、使君子、青木香、广防己等。
其中,雷公藤导致的肾损害最大,其次,是关木通,关木通伤肾的原因,是含有肾毒性物质马兜铃酸。
二、滥用镇痛西药长期服用或大剂量服用一些消炎镇痛药物,如去痛片、消炎痛、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容易引起肾损害。
肾损害可表现为乏力、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出现血尿和无菌性脓尿,并伴有关节痛等症状。
有的直接会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综合征,重者会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三、经常憋尿有些人因工作忙而长时间憋尿。
尿液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
这类感染一旦反复发作,能引发慢性感染,不易治愈。
患者不仅会出现腰酸背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还可能发展成为急性尿毒症。
四、饮水过少如果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
临床常见的肾结石、肾积水等都和长时间不喝水密切相关。
充分喝水可稀释尿液,保护肾脏,有利于充分排出废物和毒素。
导语虽然肾功能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衰退,但生活中,有些生活习惯或行为往往也会成为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生活中我们有些常识对我们的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
五、暴饮暴食现代人聚餐机会增多,常会吃下过量的美味,摄入的食物最终都会产生废物尿酸及尿素氮等。
这些废物大多经过肾脏排出,饮食无度无疑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六、过度喝饮料软饮料和运动饮料的过度摄取会间接损伤肾。
中药肾毒性概述

一
楝科苦楝子 、 夹竹桃科夹竹桃 、 蔷薇科桃仁、 樟科桂皮、 马 钱科马钱子 、 松科土荆皮 、 石榴科石榴皮、 商陆科商陆、 小
檗科八角莲 、 防己科防己和青风藤 、 棕榈科槟榔、 大风子科 大风子 、 虎耳草科常山、 罂粟科博落回等。动物类有海马、
水蛭 、 蝥 、 蝎 、 蚣 、 酥 等 , 物 类 有 朱 砂 、 黄 、 斑 全 蜈 蟾 矿 雄 铅 丹 、 膏 、 霜等 。 石 砒
皮细胞 , 甚至发生广 泛的近 曲小管坏死, 导致急性肾功能 衰竭、 尿毒症、 甚至死亡。商陆、 臭梧桐、 瓜蒂、 山慈姑等大
剂 量 使 用 时 可 引 起 消化 道 反应 , 由于 激 烈 的呕 吐 、 泻 导 腹 致 水 电解 质 失 调 、 容 量 降低 、 血 流 量 减 少 。 肾缺 血 缺 血 肾 氧 而致 肾 小 管 上 皮 细 胞 坏 死 , 现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 厚 出
维普资讯
实 用中 医药杂志 20 08年 3月 第 2 4卷 3期 ( 总第 12期 ) 8
J OURNAL OF RA CTI P CAL A DI ONA TR TI L CHI NES M EDI NE 2 0 12 No 3 E CI 0 8 Vo.4 .
中草药肾毒性研究

中草药肾毒性研究【摘要】随着中草药临床应用增多,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陆续报道,中草药的肾毒性已广泛引起注意。
引起肾毒性的中草药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可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重者可致死亡。
治疗包括主要包括解毒、血液净化疗法及对症治疗。
【关键词】中草药;肾损害;机制;研究【中图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89-01以原生药为主的中草药,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地用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近来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陆续出现,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1]。
因此,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草药的肾毒性,掌握其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1 中草药引发肾损害的报道有关中草药及其制剂所致的肾损害的报道有逐年增加之势,其中木通、雷公藤、斑蝥、鱼胆、苍耳子、山豆根、山慈菇、泽泻、蜈蚣、钩吻及含汞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等)引起的肾损害报道最多。
根据1960~1993年间公开发表在123种期刊上780篇共 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草药引起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分别占9.9%、1.6%、 5.1%。
导致肾损害的中药中木通较有代表性。
尹广等报告了3例由单剂木通煎剂所造成的严重小管间质性损害病例,均出现了非少尿性急性肾衰。
李峰等报道了13例木通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告。
莫文先报道67例木通中毒导致肾功能衰竭[2]。
李国龙报道18例木通中毒致肾脏损害,还有报道7例因服用木通不当引起的严重肾毒性患者于服药后7~10日死亡。
雷公藤导致肾损害的报道也较多,据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中,肾损害发生率达25.5%,死亡率14.7%;另有19篇有关雷公藤中毒317例的文献报道,中毒死亡人数高达90例,占35%,其中78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占86.7%。
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54.2%,44例因急性肾损害致死,死亡率 37.6%。
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药由于药物本身 、 用药方法 、 患者体质等 问题 , 会对机 子 、 及已、 常 山、 鸦 胆子 、 马桑根 、 细辛 、 芫花、 甘遂、 大 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我们应该在人体 中草药中毒后采 戟 、 罂粟壳 、 三七 、 土三七 、 木通、 广防 己、 汉 防己、 马 兜 取相应措施以及时减轻并解除药物的毒性。下面就 目 铃、 天仙藤 、 青木香 、 寻骨风 、 山 慈菇 、 丢了棒 、 川乌 、 草 前 中草药 肝 毒性 、 肾毒 性及 中毒 后对 策作 一 阐述 。 乌、 天麻 、 胖大 海 、 马钱 子 、 决 明子 、 野百 合 、 藜芦 、 瓜蒂 、 1 近年 文献 提及 的肝 毒性 及 肾毒性 中草 药 H 】 土 牛膝 、 洋金 花 、 夹竹桃 、 桃仁 、 石榴皮 、 商 陆、 八 角莲 、 1 . 1 具有肝毒性的中草药 1 ) 植物药 : 黄药子 、 菊三 槟榔 、 博落回、 白果 、 朱砂莲 、 棉籽油 、 千年健 、 番泻叶 、 七、 苍耳子 、 何首乌 、 雷公藤 、 川楝 子 、 金不换 、 千里光 、 相思子 、 肉桂 、 臭梧桐 、 独活、 白头翁 、 毒蕈 、 虎杖 、 松节、 望江 南子 、 昆 明 山海 棠 、 乌头、 大 黄、 五倍 子 、 地榆 、 虎 侧柏 叶 、 荜澄茄 、 补骨脂 、 大黄 、 栀 子 等 。2 ) 动物药 : 鱼 杖、 柴胡 、 款冬 花 、 番泻 叶 、 苦参 、 山豆根 、 巴豆 、 鸦胆子、 胆、 全蝎 、 蜈蚣 、 斑蝥 、 红娘子 、 蟾蜍 、 麝香 、 海马 、 蜂蜜 、
J i a o Yu n t a o ,G a o J i n g ,Re n B i n,L i Xu e ,Hu r ng a ,Z h a n g We n,L i J i n g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和依赖性等。
中药成分的毒性:
1、含生物碱类中药的毒性,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支蒿等因含乌头碱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有明显的毒性。
2、含有机酸类中药的毒性,马兜铃酸除在马兜铃中含有外,还有几十种中药如关木通、细辛、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等均存在。
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
对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致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其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
3、含苷类中药的毒性,含黄酮苷类成分的中药芫花、广豆根等,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也能导致肝脏损害,初选黄疸等症状。
4、含毒蛋白类中药的毒性,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内脏出血。
如巴豆、苍耳子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为剧烈吐泻、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
5、重金属类主要包含砷、含汞、含铅类的中药。
含铅类中药有黄丹、密陀僧、樟丹、黑锡丹等。
铅中毒可造成卟啉代谢紊乱,阻碍血红蛋白合成,且可直接破坏红细胞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溶血;可引起胃肠炎性改变,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平滑肌和血管痉挛而致肠
绞痛。
中药毒性

肉桂:有毒成分为桂皮醛。常用量2~5g,中毒量15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可蓄积中毒,不可超量长期服用。
芦荟:有毒成分为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常用量1~2g,中毒量9g以上,可出现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宜人丸剂,不入汤剂。
雷公藤: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生物碱。具有消炎、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中毒者多为用量过大者,也有常规剂量(1mg/kg·d)引起中毒者。累计中毒者多见。有资料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为25.59/6,死亡率为14.7%。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的54.2%,44例因急性肾衰竭致死,占37.6%。
泽泻:有毒成分为苷类生物碱。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以上。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不宜鲜用、生用。
广防己:有毒成分为汉防己碱、马兜铃酸和酚性生物碱。常用量6~9g,中毒量30g以上。导致间质性肾炎,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球,破坏肾脏实质细胞,致使肾小球变性、坏死,甚至急性肾衰竭、尿毒症;也可直接损伤肾小管。
牵牛子:有毒成分为牵牛子苷。常用量3~9g,中毒量15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出现肾炎样改变。
商陆:有毒成分为商陆毒素和商陆碱。常用量2~4.5g,中毒量2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煎煮30min以上毒性可大为减低,忌与肉煮食。
巴豆:有毒成分为巴豆油、巴豆素(毒蛋白)。常用量O.1~O.2g,中毒量不等,有一粒即中毒者,巴豆油20滴致死者。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
巴豆泄泻,但是如果泻多了就会导致失水,可以引起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不要把巴豆当作泻药。
第三个是关木通
关木通按照它的药性来看是清热利尿的,它的毒素可以引起肾小管的坏死性病变,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引起尿毒症。
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

近年来,由于中药运用不当或滥用,致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而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现将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简介如下。
雷公藤: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生物碱。
具有消炎、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
中毒者多为用量过大者,也有常规剂量(1mg/kg·d)引起中毒者。
累计中毒者多见。
有资料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为25.5 9/6,死亡率为14.7%。
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的54.2%,44例因急性肾衰竭致死,占37.6%。
木通:有毒成分为马兜铃酸与木通碱。
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商品名习称关木通。
具有利尿、强心作用。
有文献报道木通煎剂或含木通的中药煎剂服用后引起急性肾衰竭者10例。
8例因急性肾衰竭于服药后5~25天死亡,剂量50~200g;1例连服有木通25g的中药10剂,引起急性肾衰竭。
木通常用量为3~6g,超量应用是造成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朱砂:有毒成分为硫化汞。
汞是肾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药用为二价汞盐,仍有很大的毒性。
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能。
进入体内的汞70%由肾脏排泄。
有些中成药含朱砂量很高。
如朱砂安神丸含20%,万氏牛黄清心丸含10.2 9/6。
按每日服朱砂安神丸2丸计算,则每日可能服入可溶性汞0.75mg。
据文献报道,二价汞盐使人产生中毒的剂量为5mg,所以服药时间稍长,10天左右就会产生蓄积中毒。
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将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淘汰。
苍耳子:有毒成分为苍耳子毒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0g以上。
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球。
柴胡:有毒成分为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5g以上。
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为天花粉蛋白。
常用量3~12g,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白头翁: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和三萜皂苷。
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 以上,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
部分中药可引起肾脏损害

部分中药可引起肾脏损害文章来源:发布时间: 2006-4-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军总医院原肾内科主任刘云海教授经过近年来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已发现近50种中药对肾脏有毒性,可引起急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和肾脏衰竭。
刘云海教授总结归纳可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民、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据刘云海介绍,雷公藤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双萜类三环氯化物及细胞类烷化剂,毒性大,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肾炎、肿瘤等,但其毒性可致心、肝、肾、神经等多系统疾玻其中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变性、坏死,中毒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
在214例雷公藤中毒者中,死亡64例,其中44例死于急性肾衰。
又如木通,常用于治疗温热淋并小便不利、肾脏并闭经等,大量使用可致肾小管上皮坏死急性肾衰。
有人报告有7例病人服木通60克以上,7-10日内死于急性肾衰。
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蛇毒也可引起肾脏损害,他本人就曾遇到3例用常规量腹蛇抗栓酶1个疗程后,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者。
刘云海教授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与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已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动物和矿物药在治病时有的有毒。
他呼吁中、西医师在应用中、草药治病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尽可能避免发生中药的药物性损害。
药典记载的肾毒性中药有6类

药典记载的肾毒性中药有6类
中药,经常被一些无知者、别有用心者当成“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的代名词,但是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提醒我们:是药三分毒,乱吃中药同样有可能损伤肾脏!
我国最新版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了有毒性药材和饮片共计83种。
其中,明确有肾脏毒性的中药有24种,主要是以下六大类:
一、马兜铃酸类,比如马兜铃、关木通、细辛、广防己、朱砂莲、天南星,半夏,甘遂,马钱子、天仙藤、青木香、淮木通、寻骨风、假大薯、逼血雷、管南香、青木香等中药,以及龙胆泻肝丸、二十五味松石丸、小儿金丹片、止咳化痰丸、分清五淋丸、排石颗粒、跌打丸等中成药。
二、含雷公藤类。
在风湿科普遍使用,用于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比如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等。
三、乌头碱类,比如:乌头、附子。
临床上的附子经过炮制、用正确方法煎煮,肾功能正常的人可以放心服用,但肾功能有问题者,能不用尽量不用。
四、矿物类,主要含汞、砷,最常见的就是朱砂,像七厘散、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人参再造丸等都含有朱砂。
五、雄黄类,主要是含有硫化砷,比如人造牛黄、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等。
六、动物类,比如斑螫、蜈蚣、蜂毒、鱼胆等中药都具有一定的肾毒性。
上述这些有肾毒性的中药,不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注意,就连肾脏健康人群也要慎用!。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以及对肝肾损伤的中药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50种肾脏损害的中药: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儿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
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既能防治疾病,同样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结构的改变。
所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病疗疾时也应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
药店药师在工作中也应严格审方,防止医生开错药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
下面是一些较常见的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药店药师在销售这些药物时,应向顾客做出提醒。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
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
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小便发黄、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
可导致此类肝损害的中药还有葛根素和复方丹参。
川楝子此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
7种中药别乱吃,否则伤肝又伤肾

7种中药别乱吃,否则伤肝⼜伤肾⽣病吃药是⼈之常情!但不少⼈,⼀⽣病就纠结到底看中医还是看西医。
⽣病就医⽅向不同,主要根本还是考虑中药和西药的对⾝体的伤害。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濡⽬染的⼀句⼴告词“纯中药制剂绝⽆副作⽤”灌输到⼈们的思想中,并且根深蒂固。
从此,⼈们对“纯天然”的万物追捧,例如野菜、中药等。
当然,有⼈需求,就有⼈开发市场。
⼀些有商业头脑的卖家把“纯天然⽆毒副作⽤”吹嘘的天花乱坠。
如此以来,⼈们更是坚信⾃⼰愚昧的观点就是真理。
殊不知,不能⼀棒⼦打死所有纯天然物品,但是万物不可能皆善。
我们知道西医是有科学数据作为⽀撑的,⽽中药并没有像西药⼀样,经过严苛的药检。
所以,这也正是很多中成药副作⽤项为什么写有“毒副作⽤不明”,⽽不是“⽆”!当然,看到⼩康医⽣说到此处时,不管你以往的观点是什么,从今往后,请坚信:“中药⽆毒副作⽤”“中药⽐西药副作⽤⼩”都是没有依据的说辞。
事实很多案例也证实了此观点。
在临床上有很多服⽤中药材导致肝肾损伤的案例。
因为肝脏和肾同属于代谢器官,药物会在这两处分解和代谢。
如果⼤量服⽤带有毒性的药物(这⾥特指没⽤科学证实的不明中药),会导致肝肾损伤。
⽇常常见七种中药,提醒⼤家,需要绝对警惕:⼀、⼟三七三七是⽣活中最常⽤到的中药材之⼀,具有疏通⾎管、辅助治疗肝病的效果,但是它和⼟三七绝对不是⼀个种类。
如果盲⽬服⽤⼟三七的话,就容易导致肝肾中毒。
因为该药材中含有吡咯烷⽣物碱,长期⼤量⾷⽤就会导致⼩静脉内⽪细胞受损、阻碍肝肾⼩静脉,从⽽导致肝肾伤害。
特别是对肾脏伤害⽆法逆转,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尿毒症等。
⼆、何⾸乌这种中药材本⾝有安神、养⾎的功效,⽽且中医认为制何⾸乌还能起到补肝益肾、滋养头发的效果。
很多护发产品中都能看到何⾸乌成分,所以⼤家对该药材都⼗分信任。
殊不知,近些年由何⾸乌导致肝肾中毒的案例频频出现,⽽且国家⾷药总局更是检测出了何⾸乌的肝毒性。
它含含有⼀定⼤黄素、⼤黄素甲醚、⼤黄酸成分,如果长期⼤量服⽤,就会导致肝脏疾病、急性肝中毒等问题出现。
临床常见肾毒性中药

临床常见肾毒性中药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儿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至今临床发现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有: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毛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粟、桑寄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艾叶、千里光、防己、土荆芥、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等。
伤肝肾的中草药

伤肝肾的中草药在传统的中医药领域,中草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天然、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就像任何药物一样,一些中草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首先,我们来谈谈雷公藤。
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但它同时也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如雷公藤碱等。
长期或过量服用雷公藤,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甚至出现肝衰竭。
在肾脏方面,可能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减退。
接下来是关木通。
关木通曾经被用于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然而,后来发现其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
长期或大量服用关木通,可能会引发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导致肾功能衰竭。
这种肾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还有苍耳子,它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作用。
但苍耳子中含有毒蛋白、毒苷等成分,如果服用过量或炮制不当,容易造成肝脏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
另外,何首乌也是需要谨慎使用的中草药之一。
何首乌在适当使用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等功效。
但如果使用不当,尤其是未经炮制的何首乌,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损伤。
除了上述几种中草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中草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会伤肝肾。
比如,黄药子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肝脏损害。
那么,为什么这些中草药会伤肝肾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中草药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
当这些成分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个体差异以及不合理的配伍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风险。
为了减少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我们在使用中草药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在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草药。
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开具处方,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其次,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材来源。
确保所使用的中草药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炮制,以减少其中的毒性成分。
肾毒性中药浅析

北方药学 2 0 1 3年第 1 0卷第 5 期
肾毒性 中药浅析
朱 梦鸳 (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州 3 5 0 1 2 2 )
摘要 : 肾脏 疾病的致病 因素有一为药邪伤 肾, 包括误治 引起 的肾脏损 害和药物性 肾损害。前者属于辨证不明而采 用了错误的治 法, 后者是 医者没有 注意用药而导致的严重后 果。在我 国, 中医药在 治疗 肾病上有独特优 势, 但是 中药毒性损 害也愈发受到关 注。我们要通过学 习中药的 肾毒性 、 中药的肾保护等对将来 临床治疗用药起到指导作 用。 关键词 : 肾毒性 中药 肾病 中图分类号 : R 2 8 5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 7 2 — 8 3 5 1 ( 2 0 1 3l 0 5 — 0 1 0 8 — 0 2
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和动物 ,相 比西药 副作 用较 用量可参照药典规定 的剂量 , 并且使用时间不能过长 。 小, 组方使用而耐受性较 高, 在全球有广泛 的使用者 。但 近年 最后 ,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引起不 良反应 。在复方配 来关 于使用 中药导致 肾病的报道屡见不鲜 , 随着美国 、 英 国等 伍 中 , 有许 多药物是不应该合用 的 , 《 神农本草经 ・ 序例 》 指 出 国家禁止含有 马兜铃酸 的药物产品进 入其 市场 ,中药的毒性 “ 勿用相恶 、 相反者” ; 孙思邈云 : “ 草石相反 , 使 人迷乱 , 力甚 刀 开始 引起大家的重视 , 尤其是 中药的肾毒性 。 剑” 。这一临床用药经验 , 在金元 时期被总结为“ 十八 反” 、 “ 十 1中 药 肾毒 性 原 因 九畏 ” 。而随着 中西 医结合 的发展 , 临床也 出现 了中西药联合 首先 , 中药 品种复杂 , 有许多名字相似 的中药但 其药效相 使用引发不 良反应的例子。如酸性较强 的中药与磺胺类西药 差很 大。 混淆这些药物时就非常有可能错误用药而导致脏器损 同服 , 会加重尿结 晶的析 出, 甚至引起血尿 。含有机酸成分 的 害。以木通、 关木通和川木通为例 : 此三药统称为木通 , 但是木 中药 , 如山楂 、 山茱萸 、 乌梅 、 川芎 、 陈皮 、 女贞子 、 木瓜 、 青皮等 通为木通科 ;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 ; 川木通为毛莨科。据上海科学 与磺胺类 、 利 血平 、 阿司匹林 等酸性药物合用时 , 因尿液酸化 , 技术 出版社的《 中华本草》 : 木通 , 又名通草 , 应为历代本草记载 磺胺类药物 的溶解性降低 , 增加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 , 导致 尿 的正 品木通 , 其味苦 、 性寒 , 有利尿及抗菌作用 , 无 肾毒性 ; 关木 中析 出结 晶, 引起结 晶尿或血尿 , 使利血平和 阿司匹林 的排 泄 通, 为木通 马兜铃的藤茎 , 含马兜铃酸 、 马兜铃酸 D甲醚等 , 味 减少 , 加重 肾脏的毒性不 良反应 。 苦、 性寒 、 有毒 , 用量过大易引起急性 肾功能衰竭 ; 川 I 木通 , 为毛 肾脏 生成 的尿液是 多数 毒物及 其代 谢物排 出 的主要途 莨科铁线莲属植物如绣球藤 、 小木通 的藤茎 , 味淡 、 微苦 、 性寒 , 径, 肾脏 因此也成为药物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而 肾脏对 于 毒性作用不明显 。而被美国 F D A封杀的龙胆泻肝丸 ,在历代 维持整体 内环境稳定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肾脏毒性会打乱 本草记载使用 的是木通科的木通 ,不 含有导致 肾损 害的马兜 其 正常功能 , 并影 响全身 的代谢 , 因此在 临床遣方用药 时应避 铃酸 , 但是现代制药使用 的却是市场常见的关木通 , 所 以木通 免以上几点因素 , 增加用药 的安全性。 所谓 的肾毒性是 由品种混淆 、 市场混乱 、 用 药错误等 多种 因素 2中药的肾毒性和保 护性 导致 的。再诸如 防己, 防己商 品中有粉防 己和木防己两类 , 药 具有 肾毒性的中药 , 植物类 有含 马兜 铃酸的马兜铃 、 青木 用汉防己主要是 防己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 物汉 防己 ,但 是 日 香、 广防 己、 关木通 、 细辛等 ; 含 生物碱 的雷公藤 、 马钱子 、 藜 本也 把防己科植物青藤称为汉防 己;药用木 防己主要包 括广 芦 、 草乌 、 川乌 、 附子等 ; 含植物毒性蛋 白的苍耳子 、 天花粉等 ; 防己和防 己科木 防己 , 而 以前 二者为主 , 且肯定含 马兜 铃酸 , 含蒽醌类 的大黄 、 决明子等 ; 含苷类 的川楝子 、 苦杏 仁等 ; 含脂 后者则 主要含木防己碱… 。因此临床用药时要分清楚用的药名 肪油的巴豆 、 千金子等 ; 含内酯类 的穿心莲等, 此外还有甘遂 、 独 称、 外观 、 种属 , 不能将名称相 同的药物一概而论 , 互相混淆。 活、 鸦胆子、 泽泻 、 常山、 丁香 、 大戟等 。 矿物类药有朱砂 、 雄黄、 铅 目前 ,中医l 临床上 已经明确 知道具有毒性 的药 物都会 经 丹等 。 动物类有水蛭 、 斑蝥、 全蝎 、 蜈蚣 、 蟾酥等。 目前 , 已知防己、 过炮制再使用 , 如附子 、 半夏 、 大戟 、 巴豆 、 苍耳子等。《 雷公炮 关木通、 泽泻 、 丁香等 中药可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 马兜铃 、 苦参 、 炙论 》 中写道 : “ 凡修事f 附子) , 子文武火 中炮令皴坼 , 用刀刮上 补骨脂 、 土牛膝可诱发 氮质血症 ; 金钱草 、 浮萍 、 夏枯草 导致 高 孕子 , 并去 底尖微细 , 劈破 , 于地上掘一坑 , 可深一 尺 , 安 于中 钾血症 ; 苍耳子 、 枳实 、 芒硝 、 白头翁可引起血尿 、 高血压 。 宿, 至明取 出焙干用。夫欲炮 者 , 灰火 勿用杂木火 , 只用柳木 但是 , 我们需要 注意的是 , 以上提到 的肾毒性 中药 , 并不 最妙 。若阴制使 , 即生去尖皮底了 , 薄切 , 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 是指 当它 出现在复方中或作为单味药物使用 时就 一定 会造 成 日夜 , 然后漉出 , 于 日中晒干用” ; 生半夏用以上药物 没有按 照规定 剂量 使 辅料炮制成制半夏 ; 大戟 、 甘遂 、 芫花等用醋制 ; 巴豆在采 用蒸 用或者组方错误 、 炮制不合格时才会 出现的。神奇的是 , 有 的 法去油制霜过程 中 , 高温可使毒性蛋 白变性 , 毒性 减弱 , 成 为 药物在使用适当时, 表现出来的是对肾脏 的保护作用 。 巴豆霜 ; 苍耳子通过加热处理 , 如炒焦 、 炒炭后 , 破坏了毒性蛋 I  ̄ : I A I 大黄 , 始 载于《 神农本草经》 , 被 列为“ 下 品” 。其活性 白的结构 , 使毒成分不能溶出 , 从 而降低 了苍耳子的毒性 。通 成分蒽醌类 中的大黄素 、 大 黄酸 、 大黄素甲醚是大黄中主要 的 过炮 制可以对 中药 的生物碱 、 马兜铃酸 、 挥发油 、 蛋 白、 苷类等 肾毒性物质。现代实验证明 : 大黄总蒽醌对大鼠的毒性反应靶 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减少其有害成分。临床在用药时小心仔细 , 器官可能 主要是 肾脏 , 特别是 肾近曲小管 , 可 见近曲小管上皮 特别是毒性药物一定要经过特殊炮制处理才可以使用 。 细胞不同程度肿胀变性 。大黄素可导致脂类成分 的改变 , 破 再者 , 不同患者体质不 同 , 对于药物毒性的敏感 度也反应 坏细胞膜性结构 ,最终导致 肾小管上皮 细胞 受损而导致重吸 不一。有些具有 肾损害药物 的治疗剂量与其引起毒性的最大 收障碍 。然而 , 在 中医临床治疗急慢性 肾衰竭的组方中几乎 剂量非常接近 。 如雷公藤对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 肾炎等疾 都可见到大黄 。当脏腑功能失调后 , 身体产生的很多代谢产物 病有较好的疗 效 ,但 随着应用机会 的增加而出现 肾毒性也较 积聚在体 内, 瘀而不化 , 皆可成毒 。同时致病毒素或药物毒性 也成为 内毒 。内毒蕴结化热 , 多见。原因是因为所含有毒 的成分为混合 5种生物碱的雷公 经过 肾脏的浓缩而停 留在体 内, 阻碍 三焦 , 因而出现肾衰后期恶 心呕吐 , 二便减少 藤碱及 3个有显著细胞毒性作用 的二萜环氧化合物 ,而它们 积滞肠 胃 , 同时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另如斑蝥为极毒之品 , 其所含斑蝥素 的症状 。所以 肾脏病治疗 中排毒很重要 , 大黄泻下 、 解毒 、 化 为有效药理成分 , 同时又是导致 肾损害的毒性 成分 。它经肾脏 瘀 , 对于排毒有 良好效果 。在西医药理学上表 现 : ①抑制 肾小 排泄 , 可引起 肾小球 变性 、 肾小管 出血 , 导致血 尿 、 肾炎 、 膀胱 球系膜细胞及其基质的增殖 , 延缓 肾小球的硬化 。②缓解 肾损 炎, 严重者可致 急性 肾功能衰竭_ 3 J 。所 以在 临床使用 。 肾毒性 中 伤后残余 肾的高滤过和代偿性肥大 。③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药 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 ,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 一般 中药使 的活性 , 减轻 自由基所致脂质过氧化对 肾脏的损伤 。④降
常见肾毒性中草药简介

常见肾毒性中草药简介
张春凤;艾长山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6(014)005
【摘要】近年来,由于中药运用不当或滥用,致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而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现将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简介如下.【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张春凤;艾长山
【作者单位】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长春,130021;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R2
【相关文献】
1.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J], 焦云涛;高菁;任彬;李雪;胡杨;张文;李靖
2.中草药及其制剂的肾毒性概述 [J], 王京丽;周超凡
3.马兜铃属中草药肾毒性带来的思考 [J], 王小琴;许文成
4.中草药肾毒性及对策 [J], 焦云涛;高菁;任彬;李雪;胡杨;张文;李靖
5.常用抗风湿中草药肾毒性调查 [J], 张令悦;董亮;苏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分已知含有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的中药列表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导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和致癌。
肾毒性中药

一、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二)植物药 凡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含马兜铃酸 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细辛、厚朴等
含生物碱
雷公藤、马钱子、北豆根、防己、藜芦、益母草、草乌、川乌、 附子、槟榔、商陆、山豆根、相思子
含毒性蛋白
苍耳子、天花粉、望江南、蓖麻子、相思子
含醌类化合物
二、中药引起肾损害的机制
(一)直接损害肾小管
近区小管坏死
急性肾衰竭
肾小管上皮细胞
诱导分化肾小管上皮细胞
纤维细胞
肾纤维化
二、中药引起肾损害的机制
(二)直接损害肾小球
“胞浆毒”长期滞留干细胞内 死
肾小球实质细胞直接毒性损伤
(三)引起肾缺血
肾小球变形坏
损伤肾小管壁 管壁增生、增厚、官腔狭窄
消化道(剧烈呕吐、腹泻)
主要内容
一.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二. 中药引起肾损害的机制 三. 中药中毒防治的一般原则 四. 传统肾毒性中药减毒 五. 中药毒性研究的问题
(一)矿物类
一、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砷类
砒霜、砒石、雄黄等
汞类
朱砂、升药、轻粉
铅类
铅丹、密陀僧、铅粉、黑锡
其他
石膏、炉甘石等
朱砂
1.急性毒性
小鼠静脉注射朱砂煎剂LD50 为12g/kg,中毒表现为少动、反应迟钝、肾 缺血、肝脏肿大等。 正常小鼠口服朱砂1~1.5g/kg,其自发活动未见明显改变。 朱砂急毒剂量达24g/kg,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该药物对肝脏有损害的,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应慎用,在服用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肝功能,并配合吃一些保肝的药。
苍耳子、天花粉、望江南、蓖麻子、相思子
浅析中草药肾病的简况

浅析中草药肾病的简况王晓萍 刘军锋 朱胤龙 陕西省中医医院(710003) 摘 要:从20世纪60年代《江苏中医》报道临床应用中药关木通导致急性肾衰竭的个案以来,到90年代比利时约报道在服用中国的减肥中药后约有100人发生肾脏快速进行性间质性纤维化伴肾萎缩,服用中药导致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导致肾损害的中药是因其含有“马兜铃酸”而称为马兜铃酸肾病;国外学者则认为与长期服用中草药有关而称为“中草药肾病”。
主题词:肾病 化学诱导 中草药 副作用 马兜铃酸 副作用 1 目前已知有肾毒性的中药 在我国,含马兜铃酸的植物药材在有关书籍中记载的约有40种,其中《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有4种,共5种药材。
临床常用的有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已、关木通、寻骨风、朱砂莲、细辛等。
近年来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中成药导致肾损害的报道不断增加,而其所致的肾小管损害和肾功能衰竭多为不可逆转,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其它不含马兜铃酸药物的导致肾损害研究较少,机理尚不清楚。
但中药也有毒副作用和马兜铃酸能导致肾病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已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其它有肾毒性的药物有:雷公藤、黄药子、苍耳子、川乌、草乌、斑蝥、蜈蚣、罂栗壳、芫花、芫花根、闹羊花根、山慈菇、牵牛子、腊梅根、芦荟、朱砂、野百合、砒霜、雄黄、苦楝皮、天花粉、金樱根、贝母、土荆芥、巴豆、使君子、大枫子、狼毒等1。
2 已知含有肾毒性中药的中成药 大黄清胃丸、小儿导赤片、小儿金丹片、五淋丸、五粒回春丸、生乳片、分清五淋丸、壮骨酒、妇科分清丸、安阳精制膏、导赤丸(散)、耳聋风、肿复乐片、灵龙感冒胶囊、白益镇惊丸、龙胆泻肝丸(包括水丸、大蜜丸片、浓缩丸、颗粒剂)、八正散、八正合剂、甘露消毒丹、口炎宁、母乳灵颗粒剂、冠心苏合丸、风湿灵仙液、炎见宁片、复方夏天无片、复肾宁片、骨仙片、复方珍珠暗疮片、七十味松石丸、鸡苏丸、青果止咳丸、润肺化痰丸、胃福颗粒、气管炎咳嗽痰喘丸、新碧桃仙片、牛胆止咳片、杜鹃糖浆、止咳化痰丸、复方蛇胆川贝液、肺安片、喘息灵胶囊、补肺阿胶糖浆、半夏止咳糖浆、跌打丸、咳必停2号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引起间质性肾炎
间质纤维化
小管和血管狭窄
(五)引起肾炎样改变
免疫复合物沉积
通过肾脏排泄时刺激肾脏,引起肾炎样改变
(六)致溶血反应对肾功能的损害
表现为大量的血尿
三、中药中毒防治的一般原则
(一)排除毒物 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清洗、洗胃、灌肠; (二)促使已吸收毒物排泄和解毒:利尿剂、解毒剂、血液
透析、中药解毒剂常用有绿豆、甘草、生姜、金银花、蜂 蜜等,保肝治疗尤为重要; (三)对症处理。
五、中药毒性研究的问题
1、目前我国中药毒性研究,基本沿用现代毒理学研究方法, 考察中药对正常机体的毒性作用,缺乏中医特色。
2、在特定的病症条件下,禁忌是可以改变的。有毒无毒是相 互转化的。
3、除个别敏感体质外,绝大多数中药不良反应为药量过大或 用药时间过长所致。违背了中医用药原则,中药与西药一 样都有一个用药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
1、炮制减毒
四、传统肾毒性中药减毒
药物
斑蝥 马钱子 水蛭 厚朴 马兜铃 硫磺 蜈蚣
炮制 目的
米炒 减毒 矫味
砂炒 滑石粉 姜炙 减毒 减毒 减毒
蜜炙 豆腐煮 烘焙 减毒 减毒 减毒
巴豆 千金子
蟾酥
乌头 附子
制霜 白酒制 黑豆制
减毒
减毒 减毒
2、配伍减毒
四、传统肾毒性中药减毒
甘遂 + 大枣 砒霜 + 防风 巴豆 + 绿豆 杏仁 + 麝香 附子 + 干姜,甘草、人参、生姜,大黄 马钱子 + 甘草、绿豆 苍耳子 + 黄芪 雷公藤 + 白芍、赤芍
大黄、决明子、芦荟、虎杖、何首乌、番泻叶
含苷类
川楝子、苍耳子、土贝母、苦杏仁、牵牛子、白头翁
含脂肪油类
巴豆、千金子
含内酯类 其他
穿心莲、马桑
黑豆、甘遂、独活、鸦胆子、泽泻、洋金花、桃仁、大风子、常 山、博回落、肉桂、丁香、半边莲、大戟、芫花及土荆芥
一、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三)动物类 海马、水蛭、斑蝥、全蝎、蜈蚣、 蟾酥、蜂毒、鱼胆、蛇毒
一、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二)植物药 凡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含马兜铃酸 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细辛、厚朴等
含生物碱
雷公藤、马钱子、北豆根、防己、藜芦、益母草、草乌、川乌、 附子、槟榔、商陆、山豆根、相思子
含毒性蛋白
苍耳子、天花粉、望江南、蓖麻子、相思子
含醌类化合物
2.长期毒性
大鼠连续灌胃1~2g/kg,6周左右,心、肝、肾出现不同程度改变,停药 2周低剂量组可恢复正常。
3.“三致”作用
妊娠前及妊娠早期对朱砂更敏感。
朱砂
4.其他
朱砂在体内滞留时间长,排量缓慢。 朱砂汞在大鼠体内蓄积,汞含量增加顺序:肝脏>血液>脑>肾脏 朱砂短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口腔 病变,食欲减退,如与碘化物、溴化物同服,可致医源性肠炎。 临床有使用含朱砂的安宫牛黄丸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报道。
苦杏仁:口服过量引起的中毒报道常见,一般儿童一次吃数 粒至20粒,成人40-60粒可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山豆根:胃肠系统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比较常见(超量或长 期服用)。
马钱子:中毒量1.5-3g,中毒致死量4-12g以上,主要表现为 神经系统损害。
乌头类中药:临床上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 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主。
肾毒性中药课件
毒性分级
目前最常用的毒性分级方法——半数致死量(LD50)分级法
毒性分级 大毒中药 有毒中药 小毒中药 无毒中药
LD50 <5g/kg 5~15g/kg 16~50g/kg >50g/kg
2010《药典》收载有毒中药82种,分大毒、有毒、小 毒三种,沿用历代本草的记载,此项内容作为临床用药的 警示性参考。缺乏充分的现代研究数据作支持。
尿毒清
尿毒清是治疗肾病的常用药物,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和尿毒症早期的治疗。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 能,延缓透析时间,对改善肾性贫血,提高血钙、降低 血磷也有一定作用。该药物对肝脏有损害的,肝功能不 好的患者应慎用,在服用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肝功能, 并配合吃一些保肝的药。
成份 :大黄、黄芪、甘草、茯苓、白术、制何首乌、 川芎、菊花、丹参、姜半夏等。
何首乌:肝脏损害最为常见。 大黄:消化系统为主。
常规剂量很少发生肾毒性
一、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四)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中华跌打丸、大黄清胃丸、 牛黄解毒丸、雷公藤片、三黄片、复方斑蝥散、板蓝根 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二、中药引起肾损害的机制
(一)直接损害肾小管
近区小管坏死
急性肾衰竭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主要内容
一.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二. 中药引起肾损害的机制 三. 中药中毒防治的一般原则 四. 传统肾毒性中药减毒 五. 中药毒性研究的问题
(一)矿物类
一、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砷类 汞类 铅类 其他
砒霜、砒石、雄黄等 朱砂、升药、轻粉
铅丹、密陀僧、铅粉、黑锡 石膏、炉甘石等
朱砂
1.急性毒性
小鼠静脉注射朱砂煎剂LD50 为12g/kg,中毒表现为少动、反应迟钝、肾 缺血、肝脏肿大等。 正常小鼠口服朱砂1~1.5g/kg,其自发活动未见明显改变。 朱砂急毒剂量达24g/kg,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肾毒性中药主要不良反应
雷公藤:心肌有高度的敏感性,消化系统发生的频率最高, 且在正常剂量范围内就可发生,生殖系统的损害最为严重。
川楝子:呼吸系统损害。 苍耳子:多脏器,泌尿系统损害。 水蛭:血液系统损害 细辛:正常用法用量,不至于产生不良反应(最后致死原因
是呼吸麻痹)
北豆根:临床大剂量使用会造成肾毒性损化肾小管上皮细胞
纤维细胞
肾纤维化
二、中药引起肾损害的机制
(二)直接损害肾小球
“胞浆毒”长期滞留干细胞内 死
肾小球实质细胞直接毒性损伤
(三)引起肾缺血
肾小球变形坏
损伤肾小管壁 管壁增生、增厚、官腔狭窄
消化道(剧烈呕吐、腹泻)
水电质失调
肾血流量减少 肾缺血、缺氧
血容量降低
二、中药引起肾损害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