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护学
中药养护学 第一章 概论
![中药养护学 第一章 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cea01df18583d048645900.png)
二、中药养护的法规依据 在中药购、存、运、销过程中,关系最密切 的是《药品管理法》(2001年)、《实施条 例》(2002年)及GMP(2010年)、GSP (2013年)、GAP(2002年)等制度。
如《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对中药饮片包装
及标签的规定;
GMP对物料、特殊管理药品及易燃易爆和危 险品储存的规定;
GSP“设施与设备”按温湿度管理要求分为: 冷库(2℃~10℃)、阴凉库(不超过20℃)、 常温库( 0℃~30℃);各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35%~75%之间。
“储存与养护”要求分类储存“六分开”,即药品与非药 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特殊药与一般药,易串味药与其 他药,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分 库存放。
远红外干燥设备
附:多孔式微波干燥设备
微波干燥设备
隧道式微波干燥设备
第四节 中药养护学和相关学科 的关系
中药养护学与基础学科如生物、化学、物理等 学科密切联系并相互渗透,与专业学科如中药 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事管理学等关系更 加密切。
习题:
1、中药养护的含义? 2、GSP规范中储存与养护的“六分开”“七 专放”各指什么?三类仓库按温湿度管理要求 应控制的温度、湿度范围是多少? 3、中药养护学的任务? 4、我国的中药养护技术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 段?
中药养护学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药养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节 中药养护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中药养护学的任务 第四节 中药养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中药养护学的定义、研究对 象和范围
1、中药养护: 是在继承祖国医药遗产和劳动人民长期积累保养中 药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的购、 存、运、销整个过程中,为保证中药质量所采取的 各种保管、养护等措施和方法。 2、中药养护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专门进行中 药的贮存保管,防止中药变质,保证中药质量,确 保中药安全、有效地一门学科。
中药养护学复习重点
![中药养护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86be017cd184254b3535a4.png)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现代中药养护学的概念⒈概念:⑪现代中药养护学: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的贮存保管,防止中药变质,保证中药质量,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一门学科。
⑫中药储存:中药商品的储备及库存。
是指中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流通过程中,需经过多次停留而形成的储存,是中药商品流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⑬中药养护:是研究中药商品在储存期间质量变化规律和科学防治一门专业技术。
是研究各类中药商品自然属性及其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的质变规律,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科学防护,维护贮品安全。
⒉中药储存的核心:保持中药固有品质和使用价值;减少贮品损耗。
⒊中药储存的职能:利用特定场所---仓库,为中药商品流转提供足够的物质贮备。
⒋中药储存的意义:1) 调节中药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地域、供需间的差异2) 为销售前的准备工作提供条件和场所3) 满足预防疫情流行、自然灾害等特殊用药的需要5.中药养护学的任务1) 运用贮存和养护中药的方法和技术,保证中药质量和数量2) 运用法规要求,掌握中药特点,合理进行养护3) 利用科学规律,研究新的养护技术与方法第二节现代中药养护学的发展概况⒈西周中药养护始见于西周时期。
《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⒉汉代《神农本草经》,对中药的贮藏有了较为精辟的概括,为中药养护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药物阴干、曝干、采造年月、生熟、土地所处、真伪新陈等”⒊南北朝设立贮药机构,明确了药物贮存保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明确指出了药物产地、采制方法、储存时间与其疗效的关系。
4.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对于中药干燥、贮藏方法,盛装容器,均考据精审,论说详明。
⒌宋代《本草衍义》,“夫高医以蓄药为能,仓中之两,防不可售者所须也”说明贮药十分重要,尤其是难得之品宜蓄贮留,以急病人之所急。
⒍元代《汤液本草》,阐明了药物贮藏的新陈与临床疗效之密切关系。
“一两剂服之不效,予再候之,脉证相对,莫非药有陈腐者,致不效乎,再市药之气味厚者煎服,其证减半,再服而安。
《现代中药养护学》课件
![《现代中药养护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14e5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0.png)
实践中药养护技术的最终目的在 于中药的应用与开发,利用中药 的药用价值,满足人们健康养生 的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
中药养护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 将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并更加 注重环保,在优化中药资源管理 方面也会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总结
1
现代中药养护学的重要性
现代中药养护学对于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 保障。
应用
现代中药养护学重在实践应用, 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应用 中药养护技术,为推动中药资源 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资源的养护
1
中草药种植资源的养护方法
种植中草药不仅要注意适宜的环境和土壤,还要掌握适宜的收割、加工和储存技术,以保留 和提高草药植物的药用价值。
2
中药材的保鲜和储存技术
中药材的保鲜和储存技术对于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科学地控 制温度、湿度等因素,保证中药材的品质不受损。
3
中药材的加工和贮运技术
中药材的加工和贮运技术包括中药材的加工处理和贮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合理掌握温度、 湿度等因素,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中药制剂的养护
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标准
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外观、药效、任何杂质和塑化剂等相关方面,对于制剂的水平 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药制剂的存储与养护方法
2
中药养护对于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中药养护是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中药的自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 意义。
3
中药养护的实际应用所有中药制剂的生产和加工流程中,中药养护学将在未来的 发展中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现代中药养护学
我们的课件将介绍中药养护学的概念、资源的养护、制剂的养护以及中药综 合利用和养护,展示现代中药养护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药养护学课后作业
![中药养护学课后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6bac883a300a6c30d229f77.png)
1.中药养护学的概念、目的和基本任务。
答:中药养护学的概念:中药养护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来研究中药保管技术和影响中药储藏质量变化规律,保证中药质量,确保中药安全、有效一门学科。
中药养护学目的:保护中药的使用价值和固有功能。
1.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2.确保中药商品贮存安全3.减低损耗4.保证市场供应5.促进流通顺畅6.促进中药商品生产标准化7.提高应急能力8.消除地区差异。
中药养护学的任务1.运用贮存和养护中药的方法与技术,保证中药质量和数量2.根据法规要求,掌握中药特点,合理进行养护3.利用学科规律,研究新的养护技术与方法2.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等3.常见的中药变质现象有哪些?答:虫蛀、生霉、变色、走油、跑味、黏连、风化、潮解等4.中药养护的法规依据包括哪些?答:《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条例》(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条例》(GSP)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条例》(GAP)等。
5.解释药品的概念,药品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的主要表现在:(1)药品作用的两重性用之得当,能治病数人,保护健康。
反之,则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药品质量的重要性符合药品标准的药品,才能保证疗效。
(3)药品鉴定的科学性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门机构,依据法定的标准,运用合乎要求的仪器设备和科学方法,才能作出鉴定和评价。
(4)药品使用的专属性人们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甚至还要在医药专业人员的监护下才能合理用药。
6.在《药品管理法》中关于对经营企业的要求药品的储藏条件有哪些内容?答: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现代中药养护学
![现代中药养护学](https://img.taocdn.com/s3/m/9242894c27d3240c8447ef64.png)
第二节 中药贮存与养护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古代中药贮存与养护知识
中药和祖国医学一样,历史悠久,源远
流长,为中华民族文化科学宝库中的一 颗灿烂明珠,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 斗争的宝贵产物。几千年来,它一直被 用作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为保证人民 健康和民族发展壮大起着重要作用。
中药养护是在继承祖国医药遗产和劳动人民长 期积累保养中药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 学技术在中药的购、销、存、运整个过程中, 为保证中药质量所采取的各种保养、维护等 措施和方法。 我国古代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载药365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 结。该书不仅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中药的基 本理论、产地、采集加工时间,而且对于中 药的鉴定、贮藏等都有了较为精辟的概括。 如药物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 所出、真伪新陈等,为中药养护学的发展奠 定了初步基础。
药品——是指用于、治疗、诊断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分为:中药类、西药类、混合类三大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大类 均具有种类复杂多样、剂型多种多样的特点。
按中药药理分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 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 气药、消食药…… 按药用部位分有:根茎类、全草类、花叶类、果 实种子类…… 中成药有:丸剂、糖浆、冲剂、蜜丸、曲剂、散 剂、浸膏合剂、煎膏剂、糖浆剂、酒剂、软膏 剂 ……
第四十条药品储存应实行
其统一标准是:
为黄色; 合格药品库(区)、零货称取库(区)、待发药品 库(区)为绿色;
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 不合格药品库(区)为
红色。
第四十一条 对销后退回的药品:
凭销售部门开具的退货凭证收货,存放 于退货药品库 (区),由专人保管并做好退货 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药品,由保管人员记录 后方可存入合格药 品库(区);不合格药品由 保管人员记录后放入不合格药品库(区)退货 记录应保存3年。
中药养护学考试题
![中药养护学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edeb0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a.png)
中药养护学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养护学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B. 延长中药的保存期限C. 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D. 降低中药的生产成本2. 下列哪种药材在储存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潮?A. 人参B. 当归C. 黄芪D. 陈皮3. 中药的“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苦、甘、辛、咸C. 酸、甘、苦、辣、涩D. 酸、甜、苦、涩、咸4.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是:A. 去毒、增效、易储、便用B. 去杂、增香、易储、便用C. 去毒、增效、易用、美观D. 去杂、增香、易用、美观5. 下列哪种药材不宜长时间曝晒?A. 枸杞子B. 菊花C. 麦冬D. 荷叶6. 中药的“四性”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寒、热、平、温C. 寒、凉、温、热D. 凉、热、平、寒7. 中药养护中常用的“干燥法”主要适用于:A. 含水分较高的新鲜药材B. 含挥发油较多的药材C. 含糖分较高的药材D. 含淀粉较多的药材8. 下列哪种药材在储存时需要避免光照?A. 丹参B. 黄连C. 薄荷D. 桑叶9. 中药的“归经”是指药材对人体哪个方面的作用?A. 经络B. 脏腑C. 气血D. 阴阳10. 中药炮制中的“炒”法通常用于处理:A. 毒性药材B. 腥味药材C. 易挥发药材D. 易变质药材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养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中药储存过程中,为了防止药材受潮,通常需要保持储存环境的________和________。
3. 中药的“五味”中,具有收敛作用的味是________,具有泻下作用的味是________。
4. 中药炮制中的“炙”法是指用________或________对药材进行加热处理。
5. 药材在储存过程中,为了防止霉变,需要定期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
6. 中药的“四性”中,具有清热作用的性是________,具有温里作用的性是________。
中药养护学——精选推荐
![中药养护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a1d88d7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a.png)
中药养护论述简答1、中药品质变异的分类。
中药的品质变异主要由内在和外界因素造成。
内在因素包括中药的化学成分和含水量。
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较多的药材易生虫、发霉、遭鼠害等,含挥发油多的药材易走散气味,含盐分较多的药材易潮解。
外界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霉菌、鼠及害虫,物理因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化学因素主要指化学变化所表现的现象,如泛油、散气、走味和变色等。
2、传统的养护方法。
传统的养护方法主要通过干燥除湿、除霉杀虫等方法来控制药物的干湿度以及杀死霉虫,分为干燥除湿法和传统防霉除虫养护法。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曝晒法、摊晾法、加热烘干法、石灰干燥法、木炭干燥法、翻垛通风法、石灰埋藏法、沙子埋藏法、糠壳埋藏法、地下室贮存法。
传统防霉除虫养护法有清洁卫生防治法、密封养护法、冷藏养护法、热蒸法、对抗同贮养护法、硫磺熏蒸法。
3、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①温度控制和调节:自然通风降温、机械通风降温、避光降温、排冷降温、保温。
②湿度控制和调节:吸湿剂降湿法,常用的吸湿剂有石灰、木炭、氯化钙等;机械去湿法,常用机械设备有空气去湿机、电热去湿干燥器、垛底通风驱潮机;自然通风降湿4、中药的包装。
中药的包装包括中药材包装、中药饮片包装、中成药包装,包装可分为商品包装和运输包装。
中药包装的目的:保护中药材质量的安全;有利于贮存、运输,减少运输损耗;保证数量的完整,便于计数、计量;促进中药材的销售;增加商品附加值,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中药材使用质量。
5、中药养护学的任务。
①运用贮存和养护中药的方法与技术,保证中药质量和数量;②根据法规要求,掌握中药特点,合理进行养护;③利用学科规律,研究新的养护技术与方法。
6、七专放: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危险品、不合格品、退货药品、有冷藏或阴冷藏的药品。
7、中药材质量的理化检测法:样品采样法、杂质检查法、灰分测定法、水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
中药养护学考试复习
![中药养护学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0d52a233169a4517723a397.png)
中药养护学第一章绪论1.中药养护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贮存养护技术和中药贮存质量变化规律,防止中药变质,保证中药质量,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一门学科。
2.中药养护:指中药经营企业在中药的购、销、存、运整个过程中,对储备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进行科学保养和维护的专业技术工作。
4.中药养护学的基本任务:研究中药现代化贮存养护新技术和中药贮存质量的变化规律,防止中药变质,保证中药质量,确保重要安全,保证中药质量和数量,研究制定仓储中药标准操作管理规范,制定和建立科学的中药养护方法,以保证重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中药贮存养护的目的意义:①保证中药安全有效;②确保中药商品贮存安全;③降低损耗;④保证市场供应;⑤促进流通顺畅迅速;⑥促进中药商品生产标准化;⑦提高应急能力。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1.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有内因(中药自身因素)和外因(外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①内因:中药化学成分及其性质、含水量、细菌污染情况等。
②外因: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日光)、生物因素(真菌、害虫、鼠害)、时间因素。
2.中药所含水分、生物碱、苷类、鞣质、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与中药质量变异的关系。
①中药含水量超过安全限度则易发生霉变、虫蛀、风化、脆裂、溶解、粘连和变味、②含生物碱的中药,常因干燥的方法不适宜,其含量可能降低;同时此类药材以及生物碱因久与空气和日光接触,可能有部分氧化、分解而变质,故宜避光储存。
③注意干燥,避免潮气的侵入,如若含水量过多或不断吸收水分,则由于未被破坏酶的存在,或光线和微生物的影响,很容易使甙分解而失效。
④容易氧化和聚合。
如露置空气及日光中经氧化,则渐渐变成棕黑色。
故防止鞣质氧化变色,一方面要减少与氧接触,另方面则要破坏或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⑤若储存不当,经常与空气中氧及水分接触,并在日光的影响下,或微生物的作用,则一部分发生氧化,另部分则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导致产生特异的气味,油脂中的游离酸也随之增多而“酸败”。
中药养护学 第三章内外因
![中药养护学 第三章内外因](https://img.taocdn.com/s3/m/b027d8d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0.png)
( 一)生物碱类 生物碱(alkaloid)是在植物体中所发现的一种含氮有 机碱的总称,大多数具有极强的苦味,对人体具有显著的 生理作用。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已发现含有生物 碱的植物至少在38个科以上。双子叶植物中含的较多,其 中毛莨科、茄科、罂粟科、防已科、茜草科、小檗科等植 物含较丰富的生物碱。 生物碱的性质无色、无臭,但有苦味。
原理:与烘干法相似的,将定量天平的秤盘至于红外线灯泡 的直接辐射下,样品在红外线辐射波的热能作用下,游离水分 迅速蒸发,其重量发成变化,天平指针因而发生偏移。既能通 过仪器上的头;装置直接测出样品的含水的百分数。
4、电阻法
原理:药材含一定的水分,而水具有导电性,其导电性与所 含水分的多少有关,含水量大导电性强,相反,含水量小导电 性弱。
药材的气味与所含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药本含有多种成 分,各自有着不同的气味。如芳香挥发油的药材有香气;含苦 味质的有苦味。这些成分有些是水溶性的,当空气中的温、湿 度变化时,成分散发或稀释。气味随之发生变化,质量受到影 响。
7、水分与其他质变的关系
在空气温度升高而相对湿度下降,过于干燥,药材大量的水 分大量向空间散发。药材本身失水严重,就会发生干裂、脆化 、变形现象。
鞣质可用下列试剂进行定性鉴定: 1、0.5%吸胶溶液与鞣质→白色沉淀 2、生物碱盐溶液与鞣质→类白色沉淀 3、4%硫酸铁溶液可呈三氯化铁同样的反应
(四)油脂类
脂肪(fat)和脂肪油(fatty oil)(简称油脂) ,在植物界分布亦很广,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分,包 括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然而,一般情况营 养器官脂肪含量较少,果实及种子中含量较多。
中药养护学
![中药养护学](https://img.taocdn.com/s3/m/8eb22c29ed630b1c59eeb558.png)
⑥、蜜炙的饮片,如款冬花、甘草、枇杷叶等, 炮制后糖分大,较难干燥,特别容易受潮变 软或粘连成团且易被污染,虫蛀、霉变及鼠 咬,应贮于缸、罐内,尽量密闭以免吸潮, 置通风干燥处保存养护。
植物类
2、全草类及地上部位中药材: 质轻,贮存面积大,有些是在户外存放 做好防潮、通风、消防措施
植物类
3、鲜活品种:鲜石斛,鲜地黄等 保证此类品种的生长或存活的生活环境
⑴干燥养护技术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摊晾法、高温烘燥法、 石灰干燥法、木炭干燥法、翻垛通风法和密 封吸湿法。
⑵冷藏养护技术 采用低温(0℃以上,10℃以 下)贮藏中药,可以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 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有 些贵重中药采用冷藏法。
⑶埋藏养护技术 有石灰埋藏法、沙子埋藏法、 糠壳埋藏法、地下室贮藏法。
2、中药的分类贮存
分类: 一般 植物类 动物类 矿物类 中成药 特殊 毒性中药 易燃中药 细贵中药 盐类中药
植物类
1、重点养护品种:易虫蛀、发霉、泛油、变色
①.对含淀粉多的药材,如泽泻、山药、葛根 等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贮存在通风、干 燥、凉处,防虫蛀、防潮。
②.对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如薄荷、当归、木 香、川芎等切成饮片后,干燥温度小于30℃, 如大于30℃则损失有效成分,贮藏时环境温置阴凉干燥处保 存。
5、贵重药材养护
人参: 常用养护方法: 密封,气调养护 防止:受潮,生虫, 避免使用同贮对抗
麝香: 密闭,低温 禁用薄荷脑、冰片混存
虫草:冷藏 西红花:密封,避光
⑷化学药剂养护技术 药物防虫霉就是利用无机或有机化学药 物来抑制霉菌、害虫的生长和繁殖,通常分 为防霉剂和杀虫剂。
化学药剂要符合: 毒性小、效力高、价格低廉、防霉效果 持久的药物,才能普遍应用于大量的中药。
中药养护学第一 二章ppt课件
![中药养护学第一 二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b9fae3770bf78a652954b0.png)
能产生一种特殊的令人作呕的刺激
气味。
弯曲法。防风,板蓝根等药材如果可任意折
弯而不断,那就标致着走油了。
折断法。北沙参、桔梗等药材折断后,断面
呈现油样的物质,颜色加深,则已经走油。
剖开法。将苍术、白术等剖开察看,若内色
加深,又呈油样,即为走油。
手感法。用手摸或捏中药材以感觉
其软硬及黏性程度。若药材手摸体
软,有黏腻感,说明已经走油。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手摸蛤土蟆油感觉发黏,外表出现
油状物,即为走油现象。
嗅气法。有些中药材走油易产生一
定的气味,如肉豆蔻、胡桃仁走油 易产生浓烈的蛤气味;大云、锁阳 走油产生酸甜气味;桑葚走油产生 糖样气味;乌梢蛇等动物药材走油
水分越高,则真菌新陈代谢的作用愈强,
其生长繁殖也愈快。
3、水分与潮解的关系
药材发生潮解的主要原因是本身组成成
分中含有可溶于水的物质,当含水量达 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逐渐地分解变质, 失去药用价值。
大青盐主要成分为
氯化钠。此外还夹杂 有氯化钾、氯化镁和铁等。
4、水分与软化粘连的关系
大量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开始发软。 麦冬、天冬走油时则黏连成块。
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变化。
三、中药贮存养护的目的意义
1、保证中药安全有效
2、确保中药商品贮存安全
3、降低损耗 4、保证市场供应 5、促进流通顺畅迅速 6、促进中药商品生产标准化 7、提高应急能力 8、消除地区差异
第二节 中药贮存养护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贮存养护的历史起源
5.唐代:《备急千金要方》 “凡药皆不欲数数曝晒,多见光 日气即薄,歇宜热知之。诸药未即 用者,候天大晴明时,于烈日中曝 之,令大干,以新瓦器贮之,泥头 密封,须用开取,急封之,勿令中 风湿之气,虽经年亦如新也。
中药养护学未来发展趋势
![中药养护学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d8e2f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d.png)
中药养护学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养护学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中药养护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 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护理方式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护理方式是未来医疗护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中药养护学在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方式,帮助人们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例如,中药养生保健操、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方法,都是通过自我调节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护理方式将在中药养护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 健康养生方式的普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健康养生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药养护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养生方式,如食疗、药茶、药酒等,来帮助人们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未来,中药养护学将在健康养生方式的普及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3. 亚健康人群的调理和修养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
中药养护学可以通过对亚健康人群的调理和修养,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中药调理可以帮助人们调节内分泌、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疲劳等。
未来,中药养护学将在亚健康人群的调理和修养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有效的养生方案。
4. 循证护理应用增多循证护理是指基于科学证据的护理实践。
中药养护学将在循证护理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估中药养护学的效果,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养生方案。
未来,循证护理将在中药养护学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养生保健服务。
总之,中药养护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与人们的需求密切相关,将不断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中药养护学将会不断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中药养护学资料(共享)
![中药养护学资料(共享)](https://img.taocdn.com/s3/m/2a9c86821ed9ad51f11df28a.png)
中药养护学资料(共享)1.中药贮养新技术有哪几种?简述其操作方法。
现代中药养护新技术:无残毒、无污染的药材对抗同贮养护、气调养护、远红外加热养护、微波加热养护、气幕防潮养护及除氧保鲜养护等.1.对抗同贮(异性对抗驱虫养护)利用不同品种的药材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吸潮性能或特有驱虫去霉化学成分来防止另一种药材发生虫、霉变质等现象的一种贮藏养护方法。
方法:混入同贮法、层积共藏法、垫底覆盖包围法、拌入密闭贮藏法和喷雾撒粉等2.气调养护法指在密闭条件下,人为调整空气的组成,造成一低氧的环境,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药材自身的氧化反应,以保持中药品质的一种方法。
3.远红外加热干燥养护是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出去,被干燥物体的分子吸收后产生共振,引起分子的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现象或化学变化,最终达到干燥的目的。
4.微波干燥养护微波是指频率为300~300000MHz的高频电磁波。
微波干燥实际上是一种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药材中的水和脂肪等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为热量。
5. 气幕防潮养护气幕(气帘或气闸):是用于装在药材仓库房门上,配合自动门以防止库内冷空气排出库外、库外热空气又侵入库内的装置,进而达到防潮的目的。
6.除氧剂封存养护技术除氧剂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活性铁粉制得的化学物质,它和空气中O2接触就起化学反应,达到除O2的目的7.低氧低药量防治养护中药在密闭的条件下,药材、微生物、仓虫或其休眠体呼吸耗O2,使O2的含量减少,CO2浓度增高,从而恶化仓虫的生态条件,再加磷化铝吸收空间的O2,产生H3P(磷化氢)气体,在缩小的空间中增大了有效浓度,从而使仓虫、霉菌死亡或受到抑制,达到防治虫。
霉的效果8. 辐射防霉除虫养护应用放射性60钴产生的?射线或加速产生的b一射线辐照药材与物质时,附着在物质上的霉菌、害虫吸收放射能和电荷,很快引起分子电离,从而产生自由基。
这种自由基经由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反应过程诱发射线化学的各种过程,使机体内的水、蛋白质、核酸。
第一章中药养护概论
![第一章中药养护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f3b20ae1711cc7930b71601.png)
药品是特殊商品,关系到用药安全有效和身体健康。
• 2.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主要表现在: (1)药品作用的两重性
用之得当,能治病数人,保护健康。反之,则可能 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药品质量的重要性 符合药品标准的药品,才能保证疗效。
(3)药品鉴定的科学性 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门机构,依据法定的标 准,运用合乎要求的仪器设备和科学方法,才能作 出鉴定和评价。
9、《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年代:明( 1596年) 分类:按中药自然属性,
自立分类系统,有纲、目 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内容:共52卷,载药1892种,新增 374种,附药图1109种, 附方11096种。 17世纪初传到国外,译成多国文字。
10.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 “用药有久宜陈者,收藏高燥处,
蜜 丸
其丸散以 瓷器贮, 密蜡封之, 勿令气泄, 则30年不 坏
枸 杞
山 楂
山
郁
桃
李
仁
仁
6.宋代:政府设“收卖药材所”。 7.元朝:王好古著《汤液本草》
“一两剂服之不效,予再侯之, 脉证相对,莫非药有陈腐者,致不 效乎,再市药之气味厚者煎服,其 证半减,再服而安”。
8、《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年代:明( 1566年) 内容:共12卷,载药742种。 特点:注意地道药材,
1.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是治病的物质基础 2.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中药养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养护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6bae83f01dc281e43af081.png)
中药养护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药学各专业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药养护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来研究中药保管技术和影响中药储藏质量及其养护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要求掌握影响中药变质的因素、中药变异现象的常见类型及其养护方法;中药的包装和中药入库前后的检查;中药仓库的分类、功能特点与现代仓贮设备;中药养护常用方法和现代养护新技术,常见中、西药的储存养护等内容。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总学时为18学时,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一)中药品质变异现象1、掌握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及顶防中药毒变的措施。
了解常见霉菌的种类。
2、掌握常见的中药害虫及害虫的趋性。
熟悉中药害虫的危害性。
了解害虫的主要来源。
3、掌握中药变色的原因。
熟悉易变色的中药。
4、掌握中药泛油的原因。
熟悉易泛油中药的分类。
(二)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1、掌握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2、熟悉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三)中药储存与保管的知识与方法1、掌握中药仓库的建筑要求和中药仓库的性能与技术要求。
熟悉中药仓库的分类、功能特点与现代仓贮设备;了解仓库的类型。
12、掌握分类贮存的方法熟悉分类贮存的目的。
3、掌握中药入库前、后的检查,保管期间的库房检查及重点检查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4、熟悉中药货堆的间距要求。
了解仓贮中药的色标管理。
(四)中药养护的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药养护的基本概念;了解中药养护的目的和任务。
2、掌握干燥养护技术、冷藏养护技术、埋藏养扩技术、化学养护技术、对抗同储养护技术、无公害气调养扩技术。
3、熟悉远红外加热干燥燥养护技术,微波干燥养扩技术,辐射防霉养护技术、除氧剂封存养护技术。
中药养护学(1)
![中药养护学(1)](https://img.taocdn.com/s3/m/d913fd1b4a7302768e9939ff.png)
中药养护学一、判断。
1.如果温度不变,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成反比。
(错)2.夏季中药仓库通风降温,库外绝对湿度小于库内绝对湿度时,可以通风。
(对)3.无水氯化钙收湿率为100%-200%。
(对)4.药材必须做好经常性的在库检查工作,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应每10天一次。
(对)5.药材中所含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在储藏中不易发生虫蛀、霉变、潮解等质量变化。
(错)6.白附子马钱子乌头巴豆千金子是属于二类毒剧药。
(对)7.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杀虫作用。
(对)8.鳞翅目害虫药材的主要时期是在幼虫阶段。
(对)二、1.库内相对湿度的昼夜变化为夜间相对湿度大,白天相对湿度小。
2.常温库通常是 0-30 ℃;阴凉库不高于20 ℃;冷库(低温库) 2-10 ℃。
3.昆虫的完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4.中药饮片的类型有净选类、切制类、炮制类、加工再制类四种类型。
5.中成药常规检验项目主要有包装、批准文号、生产批号三个方面内容。
6.中药丸剂的重量差异限度是指每丸的实际重量与标签上标示的重量的差异规定在一定范围内。
7.中药商品堆码应按规定中所保持的“五距”是指墙距、柱距、顶距、灯距、垛距。
8.微生物的主要特性有数量聚多、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快、新城代谢旺盛。
9.中药材储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主要是霉变、虫蛀、变色变味。
三、单选。
1.按GPS管理要求,库区的色标为绿色的库区是。
(A)A.合格品区B.待验区C.退货区D.不合格区2.湿度过小可以使药品发生以下变化。
( B )A.分解B.风化C.潮解D发霉3.绝对湿度的表示单位是。
( B)A.kg/m³B.g/m³C.kg/cm³D.g/cm³4.下列属于特殊管理药品的是。
(B)A.丹参片B.吗啡C.维生素D.葡萄糖注射液5.药品出库验收药品的抽样原则是。
(B)A.稳定性B.代表性C.安全性D.有效性6.医药商品经营企业出库发货原则是。
中药养护学
![中药养护学](https://img.taocdn.com/s3/m/0ebbb9a60029bd64783e2c68.png)
中药养护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是以中药专业理论为基础,结合物理、化学、生化、昆虫、微生物、气象等多方面知识来研究中药商品质量变化的规律,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中药质量完好的一门学科。
中药养护学——是研究中药商品质量变化的规律,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中药质量完好的一门学科。
养护—是指采取科学的措施保证中药质量上的完好!中药养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中药养护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是以中药专业理论为基础,与物理、化学、生化、昆虫、微生物、气象等多种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保管—是指保证中药数量上的准确冷库(2℃~10℃)、阴凉库(不高于20℃)、常温度(0℃~30℃)。
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中药的养护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继承传统的养护方法第二阶段中药仓库较普遍地开展了仓库温湿度管理第三阶段主要表现在近年来新项目新技术不断应用到中药仓贮养护中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或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
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七十六种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药材运输包装标准》一、产地加工的目的第一,除去药材的非药用部位、劣质部分、杂质,保证药材的质量;第二,防止药材霉烂变质,确保药材的药效;第三,便于对药材进行商品规格的分级分等,利于包装、贮藏、运输;第四,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
二、产地加工要求应达到外形完整,含水量适度,色泽好,气味正常,有效物质损失少的要求,从而确保药材商品的规格与质量。
四、按商品性质分类1、普通中药库2、特殊中药商品库1)细贵药材库2)毒剧药品库3)危险品仓库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保管分类1.易生虫类药材,这类药材一般都含有淀粉、脂肪及糖类。
中药养护学课件 第一章绪
![中药养护学课件 第一章绪](https://img.taocdn.com/s3/m/e01d5cf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2.png)
中药养护既要保留传统的无污染的养护方法,如异性药材对抗同 贮法等,还要吸取先进的气调养护、远红外加热干燥养护等新技 术,同时应废止对人体有害的,能残留在药物上的某些杀虫化学 药剂,如硫黄、氯化苦、磷化铝等,积极探索研究绿色杀虫剂 (即生物杀虫剂),以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养护学与某些基础学科如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 并相互渗透,与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 药药事管理学等的关系就更加密切、更为直接。
一、研究贮存养护新技术,保证中药质 量和数量。
中药品种繁多,成分性质各异,在购、销、存、运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科学养护,当受到自然界中温度、湿度、空气、光线、 害虫、霉菌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影响时,中药会发生霉变 、虫蛀、走油、变色、走味、风化等现象,而失去原有的活性成 分,严重的还会威胁人民身体健康。
第二节 中药养护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药养护学的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 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该书不仅简要而完备 地记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产地、采集加工时间,而且 对于中药的鉴定、贮存等都有了较为精辟的概括。如药 物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 等,为中药养护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梁代陶弘景撰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明确指出了药物产 地、采制方法、贮存时间与其疗效的关系。
中药来源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加工品。所含成分有糖 、脂肪、挥发油等。
如具芳香气味的中药,多含挥发油,易受温度的影响而挥发。 应放置阴凉低温处贮藏。
含有糖类的中药,药材本身要保持干燥,还要注意贮藏环境的 干燥。
植物药含有新鲜的色素,应放置日爆和强光直晒,以免天然色 素退色。
我国中药的养护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中药养护学自学
![中药养护学自学](https://img.taocdn.com/s3/m/fea54243a8956bec0975e35b.png)
《中药养护学》1、中药养护学是指中药经营企业在中药的购、销、存运整个过程中,对贮备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进行科学保养和维护的专业的专业技术工作。
2、药材的性状及其所含成分是决定该药品质的主要标志。
3、中药贮存养护目的意义:①保证中药安全有效②确保中药商品贮存安全③降低损耗④保证市场供应⑤促进流通顺畅迅速⑥促进中药商品生产标准化⑦提高应急能力⑧消除地区差异一、中药水分与变异的关系:1、水分分与虫害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中药的含水量越高,造成虫害越严重。
2、水分与霉变的关系3、水分与潮解的关系4、水分与软化粘连的关系5、水分与风化的关系:空气中相对湿度越低,风化现象越快6、水分与走味的关系7、水分与其他质变的关系二、1、吸湿性:药材具有从空间吸收水分和向空间散发水分的性能2、吸湿性主要受以下条件影响:①空间的温湿度②空气的流动③药材表面面积大小④药材结构性质3、吸湿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药材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数量4、吸湿率:吸湿量和其本身重量的百分比计算方法:吸湿率={《烘干前重量—烘干后重量》÷烘干前重量}×100%三、生物碱类:无色的结晶性物质,无臭,但有苦味,只有少数是液体或具有颜色。
大都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只有极少数可以溶解双子叶植物含的较多,有毛茸科、茄科罂粟科、防己科、茜草科等。
此类药材应避光贮存四、苷类:纯粹的苷一般均为无色、无臭的结晶性物质,具有苦味;易溶于醇,也有很多苷易溶于水。
它是存在于植物体各器官的细胞质或液泡中的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构成苷的糖有鼠李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贮存时应必须注意干燥,避免湿气的侵入。
五、鞣质类又名单宁,它是一种多元酚,有收敛性,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植物成分。
鉴别:①0.5%吸胶溶液与鞣酸产生白色沉淀。
②生物碱盐溶液与鞣酸产生类白色沉淀。
③4%三氯化铁溶液与可水解鞣质产生蓝(蓝黑)色,可与缩合鞣质产生绿(绿黑)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7
中药养护学
主要内容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常用有关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介绍 三、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的特点
中药养护学
一、基本情况介绍
危险化学品安全与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其 他公共安全一起共同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国 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水 平还比较落后,标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发展的要求,加快标准的研究和实施,已经 成为保障我国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提升我 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迫切需要。
中药养护学
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n 化工职业卫生综合性基础标准(50个) n 化工车间空气中毒物最高允许浓度卫生标准(73个) n 化工生产性粉尘卫生标准(25个) n 职业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70个) n 职业卫生防护标准(39个) n 卫生防护距离(16个) n 劳动保护用具、设备(23个) n 其他标准(6个)
中药养护学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7
中药养护学
危险化学品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危险化学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标准制修订周期过长、不能适应市场需 求 标准标龄过长、标准老化现象严重 采标率不低、但大部分采用的是10年前 的国际标准 技术水平偏低,差距较大
中药养护学
危险化学品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危险化学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强制性标准内容之间不协调,存在互相 矛盾现象 技术标准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符合WTO规 则的要求 化学危险品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更加突 出
中药养护学
危险化学品包装、储运和运输标 准体系
n 综合基础标准(75个) n 包装安全标准(6个) n 储存标准(4个) n 运输安全标准(23个) n 包装容器标准(25个)
中药养护学
基础性标准和重点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备注
1
危险货物大包装检验安全规范-通则
2
危险货物大包装检验安全规范-性能检验
中药养护学
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
n 水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空运危险货物包 装检验安全规范(14个)
n 危险货物包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14个) n 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16个) n 包装检验安全规范(5个) n 化学品分类、标记和警示标签安全规范(26个)
中药养护学
化工安全国家、行业标准体系
中药养护学
一、基本情况介绍
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涉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 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公安部、铁道部、 交通部等多个部门,相关标准由多个部门起 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阶段我国还存在强制性国家标准,范围是 有关国家安全、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生产 安全、环境保护等。
中药养护学
中药养护学
三、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的特点
3、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具有系统性和科 学性
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GB13016建立的,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参考 了大量国内外技术资料,具有广泛的系统性和 科学性。
中药养护学
三、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的特点
4、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具有规范性
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本身具有很强的规范 性,层次恰当、划分明确。
3
危险货物大包装检验安全规范-使用鉴定
4
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通则
5
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使用鉴定
6
危险货物复合中型散装容器性能检验安全规范
7
危险货物柔性中型散装容器性能检验安全规范
GB 19432.1-2004 GB 19432.2-2004 GB 19432.3-2004 GB 19434.1-2004 GB 19434.2-2004 GB 19434.6-2004 GB 19434.4-2004
中药养护学
二、建立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表
1、说明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标 准化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 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全 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 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 术委员会”。对危险化学品的进行标准化管理。 提出有关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组织有关国 家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以及进行有关标准化 学术交流活动。
n 化工安全通用基础标准 n 化工安全导则 n 化工安全术语 n 化工安全符号代号图形标志 n 化工安全化工安全通用试验方法
中药养护学
防火、防爆标准体系
n 防火、防爆安全规程 n 厂房、消防系统设计标准 n 通用试验方法 n 试验设备技术条件 n 消防器材
中药养护学
机电设备安全标准体系
n 通用基础标准(14个) n 固定设施安全标准(14个) n 机电设备安全标准(12个) n 电动、气动工具安全规程(3个) n 照明设备安全规程(6个) n 其他标准(7个)
中药养护学
中药养护学
二、建立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表
n
本体系表由二个层次构成:第一层
为危险化学品通用基础标准。它包括危
险化学品导则、通则标准、术语标准、
分类及标识标准、通用试验方法标准、
包装标准。第二层为危险化学品技术标
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中药养护学
危险化学品产品国家、行业标准 体系
n 无机化工产品标准(79个) n 有机化工产品标准(87个) n 化肥农药产品标准(92个) n 合成材料产品标准(8个) n 涂料颜料染料标准(78个) n 化学试剂产品标准(88个) n 化学助剂产品标准(10个)
中药养护学
二、 建立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表
2、关于危险品标准体系表的说明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配套 法规规定的标准制定原则为依据,参阅了化工 行业标准体系表,搜集、整理了国家有关危险 化学品及其包装的标准、规范、制度等各种资 料。在研究、分析上述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导则《标准体系表编制原 则和要求》进行编制起草工作,提出了《危险 化学品标准体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