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_152.ppt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0bcffcbd64783e08122b7b.png)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 之一。它突破种子的 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自学提纲:
• 1.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还有哪些植物的向性运动? •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设计
实验的思路)(自变量,因变量、对照实验) • 3.胚芽鞘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
生长素起作用的部位分别在哪里? • 4.请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 5.生长素的本质,产生部位和如何运输? • 6.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下端 • 7.什么是植物激素?他和动物激素有什么异同点?
• C.a<b、c<d、e=f D.a>b、c=d、e<f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拓展应用:
• 3. 图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 有单侧光照,固定植物,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 ;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D
注意思考:尖端 放置的位置及后 来弯曲的方向 有什么关系?
黑暗中 拜尔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造成的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积极思维:
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 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 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 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 哪种化学物质?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三)温特的实验(1928年)
温特的实验设置对照组的意图是什么?实验的单一 变量是什么? 该设计能排除琼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确保实验中只 有“某物质的有无”为单一变量,充分说明了的确是 胚芽鞘产生了促进生长的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 PPT课件 图文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64ec72581b6bd97e19ea0c.png)
6、基因突变的特点:
(1)具普遍性
人的白化病、色盲、糖尿病;果 蝇的白眼、残翅;安康羊的短腿; 家鸽羽毛的灰红色;玉米的白化 苗;水稻的矮秆、糯性;棉花的 短果枝等)
(2)随机发生的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①迟→表现突变的部分少,如叶芽突变 →枝条各部分;花芽突变→仅花部分)
②体细胞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生殖细胞突变(可通过受精作用遗传给 后代)
2)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
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C T T 变成了 C A T 。
GAA
GTA
2. 基因突变的实质
3、基因突变的概念: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 基因结构的改变)
突变的结果
基因突变 是染色体上的 某一位点上基 因的改变。
基因突变使一个 基因变成它的等 位基因,并且通 常会引起一定的 表现型的变化.
镰刀型贫血症:一种异常血红蛋白病, 一旦缺氧,患者红细胞变成镰刀型, 血液的粘性增加,引起红细胞的堆积, 导致各器官血流的阻塞,而出现脾脏 肿大,四肢的骨骼、关节疼痛,血尿 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病重时,红细 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产生溶血现象, 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
β β
谷氨酸
α
β β
缬氨酸
α
α
9、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1)概念:指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 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 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例: 1、用辐射方法培育“黑农五号”大豆品种
2、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培育高产青霉菌株
3、太空椒 (2)优点: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 生物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cd3462f7ec4afe04a1df3d.png)
反射弧结构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模式图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一定刺激
----++++---- ++++++++++++ ++++----++++ ------------ ----++++---- ++++----++++ ------------ ----++++---- ++++----++++ ++++++++++++ ++++----++++ ----++++----
性 卵巢 腺 睾丸 肾上腺
胰腺 胸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血糖
合成
CO2+H2O +能量
分解
0.8~1.2 g/L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化
转变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占2/3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占1/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血 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模式图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一定刺激
----++++---- ++++++++++++ ++++----++++ ------------ ----++++---- ++++----++++ ------------ ----++++---- ++++----++++ ++++++++++++ ++++----++++ ----++++----
性 卵巢 腺 睾丸 肾上腺
胰腺 胸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血糖
合成
CO2+H2O +能量
分解
0.8~1.2 g/L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化
转变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占2/3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占1/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血 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高中生物必修3 PPT课件(8份) 人教课标版
![高中生物必修3 PPT课件(8份)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07fd36b52acfc789ebc9f2.png)
分布
皮肤 黏膜 内脏器官
温觉感受器:对温觉敏感 冷觉感受器:对冷觉敏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种类
2、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是 下丘脑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刺激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 刺激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皮肤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分 泌细胞 垂体 甲状腺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 神经 传出神经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 立毛肌收缩 骨骼肌战栗 素增加 产热量增加
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
肝脏 物 (安静时) 质 骨骼肌 代 (运动时) 谢 皮 肤 产热 散热
辐射 直接 对流 散热 传导
蒸发散热 立毛肌控制
呼气、排尿 和排便等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
即产热量=散热量
人体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 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
体温调节的过程 1、人体的温度感受器
体温恒定
皮肤血管 收缩,血 流减少, 汗腺几乎 停止活动 散热量减少
皮肤血管 舒张,血 流增加
汗腺分 泌增加
散热量增加 体温恒定
•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 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一种措施的不正 确的?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 D、适当撤减衣被
1、刺激: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2、感受器: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促进肾小管、集合 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管重吸收水 4、水盐平衡的调节模式:神经-体液调节
水盐的平衡的意义
思考: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这种做法不好。
皮肤 黏膜 内脏器官
温觉感受器:对温觉敏感 冷觉感受器:对冷觉敏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种类
2、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是 下丘脑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刺激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 刺激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皮肤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分 泌细胞 垂体 甲状腺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 神经 传出神经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 立毛肌收缩 骨骼肌战栗 素增加 产热量增加
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
肝脏 物 (安静时) 质 骨骼肌 代 (运动时) 谢 皮 肤 产热 散热
辐射 直接 对流 散热 传导
蒸发散热 立毛肌控制
呼气、排尿 和排便等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
即产热量=散热量
人体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 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
体温调节的过程 1、人体的温度感受器
体温恒定
皮肤血管 收缩,血 流减少, 汗腺几乎 停止活动 散热量减少
皮肤血管 舒张,血 流增加
汗腺分 泌增加
散热量增加 体温恒定
•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 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一种措施的不正 确的?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 D、适当撤减衣被
1、刺激: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2、感受器: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促进肾小管、集合 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管重吸收水 4、水盐平衡的调节模式:神经-体液调节
水盐的平衡的意义
思考: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这种做法不好。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人教版 新课标) 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人教版 新课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bb7253ff00bed5b9f31dac.png)
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C)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 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 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 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 膜产生兴奋
3. 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 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
(三)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免
吞噬细胞
疫 系
免疫细胞
统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组成
第一 皮肤和黏膜
道
第二 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类型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三 免疫器官和免 道 疫细胞
特异性 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
自学提纲:
• 1.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还有哪些植物的向性运动? •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设计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渗透压
特性: 酸碱度
温度
二.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
食
物
外
界 消化系统
细胞 环
O2
境 呼吸系统
中
CO2
的
物
质 皮肤、泌尿
系统尿素等
外体
内血环浆境 组 界内
织
淋巴 液
细
胞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交换的媒介.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 C)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 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 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 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 膜产生兴奋
3. 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 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
(三)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免
吞噬细胞
疫 系
免疫细胞
统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组成
第一 皮肤和黏膜
道
第二 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类型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三 免疫器官和免 道 疫细胞
特异性 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
自学提纲:
• 1.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还有哪些植物的向性运动? •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设计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渗透压
特性: 酸碱度
温度
二.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
食
物
外
界 消化系统
细胞 环
O2
境 呼吸系统
中
CO2
的
物
质 皮肤、泌尿
系统尿素等
外体
内血环浆境 组 界内
织
淋巴 液
细
胞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交换的媒介.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7051f4b52acfc788ebc9a9.png)
胞的低 D.不能观察到红细胞,因为每个装片中的红细胞都已经
破裂了
解答提示:①生理盐水为红细胞的等渗溶液——红细胞保 持正常形态;②10% NaCl 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皱缩;③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破裂。
答案:C
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 ()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_7_.3_5_~__7_._4_5_。 (2)血浆的 pH 保持稳定与 HCO- 3 、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3_7__℃____左右(人体)。 [探究与学习] 人的血浆渗透压为什么要等于细胞内液的 渗透压? 提示: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若细胞内液与细 胞外液浓度不同,会发生细胞失水或吸水,只有维持细胞内液 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有关物质进入细胞需经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①确定具体的运输途径。 ②切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结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 ③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 2 次细胞膜。
【例 3】 下图 1-1-4 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1-4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红细胞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 4 层生物膜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 交换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破裂了
解答提示:①生理盐水为红细胞的等渗溶液——红细胞保 持正常形态;②10% NaCl 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皱缩;③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破裂。
答案:C
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 ()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_7_.3_5_~__7_._4_5_。 (2)血浆的 pH 保持稳定与 HCO- 3 、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3_7__℃____左右(人体)。 [探究与学习] 人的血浆渗透压为什么要等于细胞内液的 渗透压? 提示: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若细胞内液与细 胞外液浓度不同,会发生细胞失水或吸水,只有维持细胞内液 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有关物质进入细胞需经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①确定具体的运输途径。 ②切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结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 ③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 2 次细胞膜。
【例 3】 下图 1-1-4 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1-4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红细胞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 4 层生物膜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 交换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003826ec3a87c24028c4b4.png)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
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 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例2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 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 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 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 析 : 血 液 中 有 缓 冲 对 (NaHCO3/H2CO3 , NaH2PO4/Na2HPO4),可以缓冲进入人体内的弱碱,所以 对内环境的pH影响不大。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 经—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B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导学 1.血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吗?血红蛋白是内环 境的组成成分吗? 提示: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内环境的 组成成分,而血细胞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 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为什么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 的少? 提示:毛细血管壁的单层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 透过性,正常情况下,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不 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流出。
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调节
过程如图所示:
注:本图是以H2CO3/NaHCO3为例说明调节过程 的
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1)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2)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3)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4)体温失调——发烧、中暑等。
(NaHCO3等)发挥缓冲作用,维持pH的稳定。 答案:B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e6d7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a.png)
要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流动是生 态系统的基础,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 的核心,信息传递则调节着生态系统 中的各种生物活动。
要点三
环境保护的意义与实 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环境问题 日益严重。保护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 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污染 、节约资源、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 境监管等。
过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关键环节。
03
DNA复制与表达的调控
DNA复制和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这些调控机制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基因突变与进化
基因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突变等类型,这些突变可以导致 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基因突变与进化
总结词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调节机 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
自身调节等。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对内环境 进行快速调节,如血压、呼吸 等。
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 ,对内环境进行缓慢而持久的 调节,如血糖、钙离子等。
自身调节
组织、器官和细胞自身对内环 境进行微调,以适应生理需求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群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群落。群落中的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 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 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生态系 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和非生物环境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ppt课件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52c0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2.png)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组成, 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中储存着遗传物质DNA,控制 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生命活 动的控制中心。
03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的概念
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 化学反应,将摄入的物质转化为 自身组成成分或释放能量的过程
学习意义
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与环 境之间的关系,培养环境 保护意识,为后续学习奠 定基础。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种群、群落、生 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 际问题,具备初步的实验 设计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
物质代谢的型
根据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的参 与,物质代谢可以分为有氧代谢和 无氧代谢。
物质代谢的过程
物质代谢的过程包括消化、吸收、 运输、合成、分解等阶段,其中合 成与分解是物质代谢的核心环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概念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在生命活动 中,通过化学反应将能量从一种 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 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 实验与实践
01 绪论
课程简介
01
02
03
生物学
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 、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
高中生物必修三
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主要涉及生物种 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 观层面的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bee2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4.png)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动物和人体的 生命活动,如甲状腺激素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免疫调节的主要内容
免疫调节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和维持自身健康的重要机 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高效的有机分子,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 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 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对于 生物的繁殖、觅食和避难等行为具 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种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其原状 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是非专一性、高效性和微量性,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生长素与赤霉素的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的协同 作用等,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04 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遗传的基本规律
总结词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 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定
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分离定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 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 个子细胞中。
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动物和人体的 生命活动,如甲状腺激素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免疫调节的主要内容
免疫调节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和维持自身健康的重要机 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高效的有机分子,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 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 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对于 生物的繁殖、觅食和避难等行为具 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种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其原状 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是非专一性、高效性和微量性,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生长素与赤霉素的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的协同 作用等,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04 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遗传的基本规律
总结词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 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定
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分离定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 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 个子细胞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人教版 新课标)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人教版 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8711227af46527d3250ce008.png)
C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 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 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 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 膜产生兴奋
3. 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 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 报。受伤的中枢应是下列哪项( A ) A. 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 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实验材料——胚芽鞘
胚芽鞘:植物胚芽外的锥形
套状物,是植物的第 一片叶子,可保护胚 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 长锥。
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 之一。它突破种子的 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渗透压
特性: 酸碱度
温度
二.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
外 界 消化系统 O2 环 细胞 境 呼吸系统 中 CO2 的 物 质 皮肤、泌尿 系统尿素等 食 物
内环境 组
淋巴 织 液
血浆
体 外 内 界 细 胞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交换的媒介.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环境的相对稳 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练一练:
a
b C D
b
a
C
胚芽鞘D将
不
生长 ;
这是因为 生长素不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下端 运输到上端,琼脂C中没有获得生 长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个浓度最 适合呢?
不同植物最 适浓度相同
吗?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扦插:富贵竹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探究活动
实验原理: 生长素类似物 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 @-萘乙酸(NAA)、2、4—D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探究活动
实验过程 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取材:枸杞、垂叶榕、叶子花(勒杜鹃)、 垂柳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二)詹森和派尔的实验(1910年)
这种刺激是什么?能不能从尖端传递到下部?
琼脂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云母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
下部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一、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詹森和派尔的实验(1910年)
这种刺激传递到尖端以下,为什么能引起胚芽鞘的 弯曲生长的呢?
双重性生理作用
怎样表现出促进和抑 制生理作用呢?
浓度较低——促进生长 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拓展练习
提示: 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分布如何? 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如何?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巩固练习
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中,曾 放置一株水平方向伸展的碗豆幼苗,在太空飞行 中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生长的特点是( )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一)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
实验一
实验二
生长,向光弯曲 实验三
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四
@老徐的生生物工长作室,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 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 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 传到 下部呢?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
叶子花 ------- -------- 不生 不生 生根 生根 生根
根根
明显
垂柳
不生 根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不生 根
生根
生根 2cm
生根
生根
不生 根
枸杞 不用生长素类似物,先长芽,还没长根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垂叶榕
4 mg.l-1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5 mg.l-1
6 mg.l-1
叶子花
4 mg.l-1
方法:(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 制好的2,4-D溶液中,深约3cm,处理3 小时。处理完毕进行扦插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探究活动
实验结果
枸杞 不用生长素类似物,先长芽,还没长根
2
3
4
5
6
7
8
mg.l-1 mg.l-1 mg.l-1 mg.l-1 mg.l-1 mg.l-1 mg.l-1
垂叶榕 ------- -------- 不生 生根 生根 -------- -------根 明显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教学目标:
• 1.概述植物生长激素的发现过程 •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
密性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实验材料——胚芽鞘
胚芽鞘:植物胚芽外的锥形
套状物,是植物的第 一片叶子,可保护胚 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 长锥。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如何呢?
(1)营养器官 > 生殖器官
(2)根 > 芽 > 茎
根向地性生长 茎背地性生长
(3)幼嫩细胞 > 衰老细胞
(4)双子叶植物 > 单子叶植物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生长素(IAA)的生理作用
(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1、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
长素量 D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 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减少,以利其生长
2、在A点生长素 促进 根生长,从 B 点开始 根的生长受到抑制。
芽最适宜生长的生长素 浓度在 C 点,在D点 它的生长受到 抑制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 之一。它突破种子的 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自学提纲:
• 1.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还有哪些植物的向性运动? •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设计
实验的思路)(自变量,因变量、对照实验) • 3.胚芽鞘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
生长素起作用的部位分别在哪里? • 4.请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 5.生长素的本质,产生部位和如何运输? • 6.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下端 • 7.什么是植物激素?他和动物激素有什么异同点?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茎都向下生长 C.根茎水平方向生长 D.根向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顶端优势 阅读P50
1.概念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2.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 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 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
• C.a<b、c<d、e=f D.a>b、c=d、e<f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拓展应用:
• 3. 图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 有单侧光照,固定植物,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 ;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D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课堂小结
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胚芽鞘的。尖感端受
光刺激的部位是
胚芽。鞘的尖端
2、向光弯曲部位在 尖端以。下 3、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主要是 极性运。输 4、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是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
5、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相对集中在 生长旺盛的。部位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IAA,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
3.解除方法及原理
去除顶芽
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 于@老是徐的生抑物工制作室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顶端优势案例:
1)解除顶端优势:
可以达到增产,调节植株形态。 如:年桔、龙眼、盆景
2)维持顶端优势:
可以达到增产 如:材用树木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探究活动
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 最适浓度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
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尖端的弯曲生长
•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6
• 实验设计: 4.单侧光照射,植物会表现出向 光性。已知该特性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 请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两组实验方 案证明尖端存在着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 (1)方法步骤
•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按下图所示 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小时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 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 (2)实验结果预测
•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3 4 5 装置,玉米幼苗基本
停止生长的是 2
装置,而玉米幼苗弯曲生长的是 1 6
• 要求: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展示(只画 出实验开始时的状态)。
• 实验材料:玉米胚芽若干、光源、琼脂块、 云母片、刀片等。
方案一:
方案二: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思考
一段时间以后,如何生长?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资料1 促
进
芽B
生 长
A
C
抑
制
D
生
长 思考与讨论: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合成部位
分布
运输特点 含量 作用特点 成分
具分生能力的组织,主要是的 幼嫩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 尖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 和果实等。
极性运输 横向运输 很少
显著
有机物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a 上端
c 下端 c 下端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敏感度:根>芽>茎
资料3 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植物作用不同
促 双子叶植物
进 生 长
单子叶植物
0
抑
C1
C2
制
生
长
A
B
C
D
E c/mol·L-1
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
1、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植物作用是否相同?
2、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如何?
> 双子叶植物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单子叶植物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a 上端
技能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a
a
b
b
结论: 1、下端琼脂块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 2、生长素在琼脂块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到 形态学下端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练一练:
a
b
C
a
b
C
D
胚芽鞘D将 不 生长 ;
这是因为 生长素不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下端 运输到上端,琼脂C中没有获得生 长素。
•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 对照试验: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了如
下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