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

合集下载

原核生物dna修复方式

原核生物dna修复方式

原核生物dna修复方式原核生物(Prokaryote)是一类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细胞的特征,没有明确的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原核生物的细胞内存在着许多与修复DNA损伤相关的机制,这些机制可以帮助细胞修复受损的DNA,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细胞的正常功能。

原核生物的DNA修复机制可以分为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和重组修复等多种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修复机制。

1.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一种修复DNA中某些特定类型的损伤的机制。

在原核生物中,一种常见的直接修复机制是光修复(Photoreactivation),通过使用特殊的光酶可以将紫外线引起的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 dimer)还原为单个嘧啶。

这种修复机制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

2. 碱基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是一种常见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可以修复由氧化剂、低重复频率的单碱基修改或碱基丢失等引起的DNA损伤。

碱基切除修复通过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来去除损伤碱基,并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来完成修复。

在原核生物中,碱基切除修复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机制。

3. 错配修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是一种修复DNA中碱基不匹配或错误插入的机制,可以修复由DNA复制错误或化学损伤引起的碱基错配。

在原核生物中,错配修复通常通过识别新合成的DNA链和亲本DNA链之间的错配来完成修复。

错配修复机制需要错配修复蛋白(MutS、MutL和MutH等)的参与,可以保证DNA的准确复制和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

4. 重组修复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al Repair)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修复DNA损伤的机制。

在原核生物中,重组修复机制主要包括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和非同源重组(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同源重组通过利用亲本DNA链作为模板来修复DNA断裂,并在碱基序列上进行基因重组。

同源重组连接原理

同源重组连接原理

同源重组的连接原理主要是通过DNA的互补碱基配对来实现。

具体来说,同源重组利用DNA的两条链之间的互补碱基配对规则,将来自不同源的DNA片段重新组合在一起。

DNA的碱基配对规则是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形成双氢键,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形成三氢键。

这种互补配对规则使得DNA具有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为同源重组提供了基础。

此外,同源重组需要一系列的蛋白质参与,如原核生物细胞内的RecA、RecBCD、RecF、RecO、RecR等,以及真核生物细胞内的Rad51、Mre11-Rad50等等。

这些蛋白质的作用是协助重组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交叉分子或Holliday结构(Holliday Juncture Structure)的形成和拆分。

Holliday模型描述了同源重组过程中DNA结构的变化过程。

在这个模型中,需要发生重组的两个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在同一部位断裂,断裂的游离末端彼此交换形成异源双链,然后两条杂合单链彼此连接形成Holliday连接体。

Holliday连接体一旦形成就能进行重排,从而改变彼此的关系,形成不同的构象。

构象决定了在Holliday连接体拆分时是否发生重组。

总的来说,同源重组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一系列蛋白质的协助以及Holliday模型所描述的DNA结构变化来实现的。

高中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

高中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

基因重组是指一个基因的DNA序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DNA组合起来的。

基因重组是遗传的基本现象,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存在基因重组现象。

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的特点是双DNA链间进行物质交换。

真核生物,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细菌可发生在转化或转导过程中,通常称这类重组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即只要两条DNA序列相同或接近,重组可在此序列的任何一点发生。

然而在原核生物中,有时基因重组依赖于小范围的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只限于该小范围内,只涉及特定位点的同源区,把这类重组称作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此外还有一种重组方式,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另一段中,在形成重组分子时依赖于DNA复制完成重组,称此类重组为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也称复制性重组(replicative recombination)。

一、自然重组自然界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基础。

自然界的基因转移的方式有: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就可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conjugation )。

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 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transduction)。

转座:大多数基因在基因组内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有些基因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

这些可移动的DNA 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

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transposition )。

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和基因改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DNA修复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

而在这些机制中,生物体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修复机制就是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

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对于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刻,从而为未来的基因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的概述DNA修复机制是生物体为了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而进行的一种重要生物学过程,有助于保护生物体免遭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在原核生物中,DNA修复机制主要分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NHEJ)两大类。

其中,同源重组是指DNA序列从一条染色体移动到另一条染色体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相对相似的区域的过程,而非同源末端连接则是在双链DNA断裂后通过末端加合来实现修复的过程。

二、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反转录转移(reverse transcriptase transposition, RTT)机制能够修复由于反转录复制引起的孪生半胱氨酸所致的DNA损伤;基质式补复(template switching, TS)机制主要用于修复由于基因重组、交叉互换等DNA损伤所引起的单双链断裂和DNA交叉连接等问题。

同时,检修翻译(error-prone translesion synthesis, TLS)、全转录复制(full transcription-coupled repair, fTCR)等多种机制都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DNA修复。

三、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对于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同源重组(HR)修复机制的研究同源重组修复机制是原核生物DNA修复机制中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在细胞分裂阶段实现DNA双链断裂修复所必须的过程。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150)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150)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95分,每题5分)1.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ATP的形成与底物高能键的断裂有关。

()答案:正确解析:2. 腺嘌呤核苷酸循环不能脱去氨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13研]答案:错误解析: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酸脱氨酶作用下脱掉氨基又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

3. 放线菌素D既能抑制DNA的复制,又能抑制转录。

()答案:正确解析:4. 在肝中,果糖2,6二磷酸是从果糖6磷酸经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产生的。

()答案:正确解析:5. 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的共价修饰,都属于不可逆的共价修饰。

()答案:正确解析:6. IF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因子,可以促进核糖体小亚基与大亚基的结合。

()答案:错误解析:7. RNA polⅠ所需要的转录因子SL1与RNA pol Ⅱ的转录因子TFⅡD的组成相似。

()答案:正确解析:8. 如果动物长期饥饿,就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这时分解酮体的速度大于生成酮体的速度。

()答案:错误解析:动物饥饿时,动员体内脂肪,而血浆内脂肪酸和酮体的浓度则可分别提高5倍和20倍。

动物机体可以优先利用酮体以节约葡萄糖,从而满足如大脑等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

9.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重要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就会死亡。

()答案:正确解析:10. tRNA分子在3′末端均有5′CCA3′的序列。

()答案:正确解析:11. TATA box是真核生物所有细胞核基因都具有的核心启动子元件。

()答案:错误解析:TATA box是大多数真核生物核基因具有的核心启动子元件,但有例外,一些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如腺苷脱氨酶等和一些发育调节基因如果蝇的同源异型基因缺少TATA box。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1702)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1702)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95分,每题5分)1. 细菌中的插入序列(IS)具有转座能力,能随即插入到任一DNA序列中,在靶点两侧形成一段短的正向重复序列。

()答案:错误解析:2. 在NDP转变为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dNDP)的过程中硫氧还蛋白和谷氧还蛋白起电子载体的作用。

()答案:正确解析:3. 线粒体tRNA在识别密码子时遵循更为宽松的摆动原则。

()答案:正确解析:线粒体中的tRNA种类比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tRNA 种类少,要识别60多种密码子,需要遵循更为宽松的摆动原则。

4. 脂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H]全部由NADPH提供。

()答案:错误解析:由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提供。

延长途径中可由FADH2与NADPH提供[H]。

5. 大肠杆菌染色体DNA由两条链组成,其中一条链充当模板链,另外一条链充当编码链。

()答案:错误解析:不同的基因使用不同的链作为其编码链和模板链。

6.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其中一条链作为前导链的模板,另一条链作为后随链的模板。

()答案:错误解析:对于一个双向复制的DNA分子来说,相对于一个复制叉为前导链模板的那条链相对于另一个复制叉来说则是后随链的模板。

7. 转座要求供体和受体位点之间具有同源性。

()答案:错误解析:转座作用既不依靠转座成分和插入区段序列的同源性,又不需要RecA蛋白。

8. 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因处于呼吸链的中间,因此它们的血红素辅基不可能与CN配位结合。

()答案:错误解析:氧化态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之所以不能与氰化物等一些含有孤对电子的物质结合,是因为其Fe3+形成的配位键已经饱和,而不是因为它们处于呼吸链的中间。

9. 真核生物细胞内的hnRNA相对分子质量虽然不均一,但半衰期长,比胞质成熟mRNA更为稳定。

red同源重组操作流程

red同源重组操作流程

red同源重组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Red同源重组操作流程:1. 构建载体,构建包含目标基因同源序列的载体。

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是指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n) 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

同源重组需要一系列的蛋白质催化,如原核生物细胞内的RecA、RecBCD、RecF、RecO、RecR等;以及真核生物细胞内的Rad51、Mre11-Rad50等等。

同源重组反应通常根据交叉分子或holiday结构(Holiday Juncture Structure) 的形成和拆分分为三个阶段,即前联会体阶段、联会体形成和Holiday 结构的拆分。

目录1简介2基因敲除1. 2.1 定义2. 2.2 技术路线3转移法4DNA1简介同源重组(Homologus Recombination) 是指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n)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

同源重组需要一系列的蛋白质催化,如原核生物细胞内的RecA、RecBCD、RecF、RecO、RecR等;以及真核生物细胞内的Rad51、Mre11-Rad50等等。

同源重组同源重组反应通常根据交叉分子或holliday结构(Holiday Juncture Structure) 的形成和拆分分为三个阶段,即前联会体阶段、联会体形成和Holiday 结构的拆分。

同源重组反应严格依赖DNA分子之间的同源性,100%重组的DNA分子之间的重组常见于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同源重组,称为Homologous Recombination,而小于100%同源性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组,则被称为Hemologus Recombination。

后者可被负责碱基错配对的蛋白如原核细胞内的MutS 或真核生物细胞内的MSH2-3等蛋白质“编辑”。

同源重组可以双向交换DNA分子,也可以单向转移DNA分子,后者又被称为基因转换(Gene Conversion)。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1315)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1315)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00分,每题5分)1. 由色氨酸脱羧、羟化形成的5′羟色胺是一种新的抗抑郁症药物。

()答案:正确解析:2. 所有来自戊糖磷酸途径的还原能都是在该循环的前三步反应中产生的。

()答案:正确解析:3. 氨酰tRNA合成酶可通过其催化的逆反应对误载的氨基酸进行校对。

()答案:错误解析:氨酰tRNA合成酶是通过其水解酶活性进行校对,并非逆反应(焦磷酸解)。

4. 从DNA分子的三联体密码可以毫不怀疑地推断出某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但从氨基酸序列并不能准确地推导出相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答案:错误解析:从DNA的核苷酸序列并不能始终根据三联体密码推断出某一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是因为某些蛋白质的翻译经历再次程序化的解码,而且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基因为断裂基因。

5. 如果动物长期饥饿,就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这时分解酮体的速度大于生成酮体的速度。

()答案:错误解析:6. 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山东大学2017研]答案:错误解析:磷酸吡哆醛不仅是氨基酸代谢中的转氨酶的辅酶,同时也是脱羧酶的辅酶。

7. RNA的转录是以DNA为模版,新合成的RNA链与模版DNA链的方向是相同的。

()[浙江农林大学2011研]答案:错误解析:用于转录的链称为模板链;对应的链称为编码链。

编码链与新合成的RNA链碱基序列一样,方向相同,只是以尿嘧啶取代胸腺嘧啶。

8. 生物界NADH呼吸链应用最广。

()答案:正确解析:9.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四川大学2015研]答案:错误解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而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DNA与碱性精胺、亚精胺结合。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3824)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3824)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95分,每题5分)1. 大肠杆菌可以通过光复活、切除修复系统或重组修复系统,去除嘧啶二聚体。

()答案:错误解析:重组修复只能将嘧啶二聚体从一条链转移到另一条链,并不能根除嘧啶二聚体。

2. 高能化合物是指断裂高能键时,需要大量的能量。

()答案:错误解析:化学家认为键能是断裂一个键所需要的能量,而生物化学家所说的高能化合物,是指水解该键时反应的∆Gϴ′,而不是指断裂该键所需要的能量。

3. 柠檬酸是乙酰CoA羧化酶的激活剂,长链脂酰CoA则为其抑制剂。

()答案:正确解析:4.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过程部分与酮体生成过程相似,两者的关键酶是相同的。

()答案:错误解析:胆固醇和酮体的生物合成至β羟β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HMG CoA)生成过程是相同的,但两途径的关键酶不同,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是HMG CoA还原酶。

5. 当ATP水解生成ADP时,反应的∆G>0。

()答案:错误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只有自由能降低,即∆G<0的反应才能自发地进行,反应进行的推动力与自由能的降低成正比。

当∆G>0时,这种反应不能进行,需由环境提供能量反应才进行。

6. DNA聚合酶催化的DNA合成必须有RNA引物。

()答案:错误解析:DNA聚合酶催化的DNA合成必须要有引物,但是引物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在体内DNA复制时一般使用RNA引物,在体外PCR扩增时使用DNA为引物。

7.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和真核生物细胞核RNA聚合酶属于多亚基RNA聚合酶家族,真核生物细胞器RNA聚合酶和噬菌体RNA聚合酶属于单亚基RNA聚合酶家族。

()解析: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真核生物细胞核RNA聚合酶和叶绿体RNA聚合酶属于多亚基RNA聚合酶家族,线粒体RNA聚合酶和噬菌体RNA聚合酶属于单亚基RNA聚合酶家族。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964)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964)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95分,每题5分)1. 酪氨酸可以代谢形成多巴、多巴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激素),这四种统称儿茶酚胺类。

后三种称为儿茶酚胺,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儿茶酚胺为神经递质激素。

()答案:正确解析:2. 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

()答案:错误解析:3.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少量丙酮,是脂肪酸降解大量产生的乙酰CoA在肝细胞中合成的,可运到肝外组织氧化供能。

如果酮体生成过多,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造成酮体累积,则会出现酮血、酮尿和酸中毒。

()答案:正确解析:4. 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NADH+H+和FADH2,但不能直接产生ATP。

()答案:正确解析:每一轮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一分子GTP、三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但不能直接产生ATP。

5. 糖酵解过程无需O2参加。

()答案:正确解析:6.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所有的氨酰tRNA都是首先进入核糖体的A 部位。

()答案:错误解析: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始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P位,其他的氨酰tRNA都是首先进入核糖体的A部位。

7. 增强子(enhancer)是真核细胞DNA上一类重要的转录调节元件,它们并没有启动子活性,却具有增强启动子活性转录起始的效能。

()答案:正确解析:8. ∆G和ΔGϴ′的意义相同。

()答案:错误解析:∆G是某一化学反应随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发生反应的pH和温度改变的自由能的变化;ΔGϴ′是pH=7.0时所测得的标准自由能的变化。

9. 奇数碳原子的饱和脂酸经β氧化后全部生成乙酰CoA。

()答案:错误解析:奇数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经最后一次β氧化后,生成产物为乙酰CoA和丙酰CoA。

同源重组的原理及过程

同源重组的原理及过程

同源重组的原理及过程
同源重组是一种基本的生物过程,它发生在DNA的同源序列之间。

这个过程通过配对、链的断裂和再连接,而产生片段交换。

同源重组需要一系列的蛋白质催化,如原核生物细胞内的RecA、RecBCD、RecF、RecO等。

同源重组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两个同源DNA 分子的联会:在DNA 双链断裂后,两个同源DNA 分子会在断裂部位形成一个联会结构,从而为后续的修复提供准确的模板。

2. 引入断裂DNA:在联会结构形成后,需要将断裂的DNA 片段引入到联会结构中,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的修复能够准确地进行。

此外,同源重组也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例如Gibson克隆和一步法同源重组技术。

Gibson克隆是一种DNA无缝克隆技术,可将插入片段定向克隆到载体的任意位点。

一步法同源重组技术则是一种利用同源序列重组的原理,进行无缝克隆的技术。

该技术无需考虑酶切位点,几乎适用于任何载体与任何片段的定向克隆。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476)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476)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00分,每题5分)1.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的5′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

()答案:错误解析:2.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相同,即先合成碱基再与磷酸核糖连接生成核苷酸。

()答案:错误解析:3. 密码子的简并性减少了蛋白质突变的频率。

()解析: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四川大学2015研]答案:错误解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而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DNA与碱性精胺、亚精胺结合。

5.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正确解析:6. 电子通过呼吸链的传递方向是从∆Eϴ′正到∆Eϴ′负。

答案:错误解析:7. TATA box是真核生物所有细胞核基因都具有的核心启动子元件。

()解析:TATA box是大多数真核生物核基因具有的核心启动子元件,但有例外,一些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如腺苷脱氨酶等和一些发育调节基因如果蝇的同源异型基因缺少TATA box。

8. 脂肪酸的活化在细胞胞液进行,脂肪酰CoA的β氧化在线粒体内进行。

()答案:正确解析:9. 阻遏蛋白是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碍转录的蛋白质。

()答案:正确解析:10. 在克隆载体pBSK质粒中,利用完整的lacZ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白色转化菌落表明重组质粒含有插入片段。

()答案:错误解析:作为筛选标记的不是完整的lacZ基因,而是无法单独编码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的缺陷型lacZ′基因。

lacZ′中包括:一段θ半乳糖苷酶的启动子、编码α肽链的区段、一个多克隆位点(MCS)。

11. 滚环复制不需要RNA作为引物。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名词解释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的一个基本转录单位,由编码序列及上游的调控序列组成。

编码序列通常包括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有启动序列(启动子)、操纵序列(操纵基因)及其他调节序列构成。

顺式作用元件:是真核基因变大调控转录过程的特殊DNA序列,于转录因子结合而起作用,通常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反式作用元件:与其他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基因转录因子和特异性转录因子。

启动子:位于结构基因上游、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特异DNA序列,与基因转录起始有关。

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源序列见得重组,它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的交换。

又称基因重组。

DNA克隆:指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适当细胞内,使其在细胞扩增和繁殖,从而获得该DNA分子大量拷贝的过程称为分子克隆,又叫基因克隆或重组DNA技术。

基因工程:在体外将目的基因和载体DNA按照既定的目的基因进行人工重组,并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经过无性繁殖和表达得到所需核酸、蛋白质、生物新品种。

包括转基因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指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内特定的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绝大多数是从原核细胞中提取的,可分为三类,其中Ⅱ型是分子克隆中最常用的工具酶。

pBR322:是研究最早、最清楚的质粒,其全部顺序为4363bp,含有一个复制原点、一个Amp r 和Tet r标记,有限制酶酶切位点,可供外源性基因插入,利用这种遗传标记,有利于筛选出重组转化菌。

gDNA文库:即基因组DNA文库,是指存在于转化菌内、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的集合。

它涵盖了基因组全部基因信息。

cDNA文库:是细胞总mRNA的克隆,文库只包含表达蛋白质或多肽的基因。

感受态细胞:用适当的理化方法处理受体菌后,使宿主细胞处于最适摄取和容忍重组体的状态,此时的宿主细胞即称为感受态细胞。

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及其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及其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及其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同源重组修复机制是一个重要的DNA修复途径,它通过利用相同序列的DNA分子来修复DNA双链断裂,保证了细胞的正常分裂和生长。

在不同的生物体内都存在着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包括物种范围广泛的真核生物和一些原核生物。

近年来,人们对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不仅揭示了其运作机理,还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一、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基本原理同源重组修复是在有同源DNA序列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DNA修复机制,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DNA损伤发生后,损伤细胞会诱导同源DNA序列在没有断裂的DNA的引导下重新联结,形成DNA子片段。

这些断裂的DNA片段在新建的DNA融合体中找到相对应的同源片段进行配对和重组。

然后,通过重组和拼接,它们将双链DNA损伤修复为完整的DNA分子,以保证正常的细胞生长和分裂。

二、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应用同源重组修复机制不仅是细胞内基因组稳定性维护的重要途径,对维护正常人类的健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同源重组修复在克服癌细胞抗药性和放射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

因为讲患者的DNA恢复到正常状态后,癌细胞就会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疾病如遗传性疾病、精神障碍等,它们的发生与同源重组修复有关。

比如,在恢复染色体组的不稳定位点(Chromosomal®)时,借助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可以帮助维护染色体基因组的完整性,有助于预防遗传疾病的发生。

因此,通过研究同源重组修复机制,有望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三、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未来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只是目前诸多DNA修复机制中的一种,但它的在生物学、人类遗传学、药物研发等方面的不断应用和推广,使得其在人类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目前,同源重组修复的研究正向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

在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同源重组修复机制有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和健康保障服务。

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四种方式

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四种方式

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四种方式
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四种方式包括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

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经复制使自己变成一个转化子。

转导是以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的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接合是指两个细菌通过直接接触形成基因转移的桥梁,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两种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通过交换与整合使融合后的细胞获得两种细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同源重组的生物学意义

同源重组的生物学意义

同源重组的生物学意义一、同源重组在不同生物中的传递效率比较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或DNA序列之间的重组过程,涉及到DNA的交换和重排。

在不同生物中,同源重组的传递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下面将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等方面进行比较。

1.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如细菌在同源重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传递效率。

细菌中的同源重组主要涉及DNA的修复和适应性进化,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过程更加高效和快速。

2.真核生物:在真核生物中,同源重组主要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参与减数分裂的染色体重组。

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效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其涉及到的染色体数目较多,所以整体上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上仍具有重要作用。

3.病毒:某些病毒,如逆转录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利用同源重组进行基因重组和进化。

病毒的同源重组效率较高,但通常仅限于其自身的基因组范围内。

总的来说,同源重组在不同生物中的传递效率比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如生物的遗传背景、基因组的复杂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等。

尽管存在差异,同源重组在各个生物中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涉及到遗传信息的传递、维持和进化。

二、同源重组在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的贡献同源重组作为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重要机制,在不同物种的进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探讨同源重组的贡献。

1.物种内变异与适应性进化:同源重组在物种内变异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同源重组,个体可以获得新的遗传组合,有助于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在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同源重组有助于产生具有新性状的个体,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2.促进基因流与物种交配:在多倍性物种中,同源重组有助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促进正常繁殖。

此外,通过同源重组可以形成异源多倍体,促进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流和交配,推动物种的演化和发展。

3.物种形成:同源重组还参与了物种形成过程。

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

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

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在生物细胞中,DNA或RNA分子间或分子内的同源序列能在自然条件下以一定的频率发生重新组合,这个过程称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同源重组的频率与DNA或RNA序列的同源程度(即序列的相似程度)、同源区域大小以及生物个体的遗传特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同源程度越高、同源区域越大,重组的频率就越高。

同源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原核细菌、噬菌体和病毒而言,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生尤为普遍。

3.1.1 原核细菌的基因转移程序原核细菌的基因转移程序是基于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将质粒或噬菌体DNA导入细菌受体细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Ca2+诱导转化法1970年,有人发现用CaCl2处理过的大肠杆菌能够吸收 噬菌体DNA,此后不久,对这种程序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了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的感受态细胞,其整个操作程序如图3-1所示。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置入0℃的CaCl2低渗溶液中,使细胞膨胀,同时Ca2+协助细胞膜磷脂层形成液晶结构,使得位于外膜与内膜间隙中的部分核酸酶离开所在区域,这就构成了大肠杆菌人工诱导的感受态。

此时加入DNA,Ca2+又与DNA结合形成抗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的羟基-磷酸钙复合物,并粘附在细菌细胞膜的外表面上。

经短暂的42℃热脉冲处理后,细菌细胞膜的液晶结构发生剧烈扰动,随之出现许多间隙,致使通透性增加,DNA分子便趁机进入细胞内。

此外在上述转化过程中,Mg2+的存在对DNA的稳定性起很大的作用,MgCl2和CaCl2又对大肠杆菌某些菌株感受态细胞的建立具有独特的协同效应。

1983年,有人除了用CaCl2和MgCl2处理细胞外,还设计了一套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巯基苏糖醇(DTT)进一步诱导细胞产生高频感受态的程序,从而大大提高了大肠杆菌的转化效率。

目前,Ca2+诱导法已成功地用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其它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的转化。

【2019年整理】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

【2019年整理】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

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在生物细胞中,DNA或RNA分子间或分子内的同源序列能在自然条件下以一定的频率发生重新组合,这个过程称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同源重组的频率与DNA或RNA序列的同源程度(即序列的相似程度)、同源区域大小以及生物个体的遗传特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同源程度越高、同源区域越大,重组的频率就越高。

同源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原核细菌、噬菌体和病毒而言,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生尤为普遍。

3.1.1 原核细菌的基因转移程序原核细菌的基因转移程序是基于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将质粒或噬菌体DNA导入细菌受体细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Ca2+诱导转化法1970年,有人发现用CaCl2处理过的大肠杆菌能够吸收 噬菌体DNA,此后不久,对这种程序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了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的感受态细胞,其整个操作程序如图3-1所示。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置入0℃的CaCl2低渗溶液中,使细胞膨胀,同时Ca2+协助细胞膜磷脂层形成液晶结构,使得位于外膜与内膜间隙中的部分核酸酶离开所在区域,这就构成了大肠杆菌人工诱导的感受态。

此时加入DNA,Ca2+又与DNA结合形成抗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的羟基-磷酸钙复合物,并粘附在细菌细胞膜的外表面上。

经短暂的42℃热脉冲处理后,细菌细胞膜的液晶结构发生剧烈扰动,随之出现许多间隙,致使通透性增加,DNA分子便趁机进入细胞内。

此外在上述转化过程中,Mg2+的存在对DNA的稳定性起很大的作用,MgCl2和CaCl2又对大肠杆菌某些菌株感受态细胞的建立具有独特的协同效应。

1983年,有人除了用CaCl2和MgCl2处理细胞外,还设计了一套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巯基苏糖醇(DTT)进一步诱导细胞产生高频感受态的程序,从而大大提高了大肠杆菌的转化效率。

目前,Ca2+诱导法已成功地用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其它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的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在生物细胞中,DNA或RNA分子间或分子内的同源序列能在自然条件下以一定的频率发生重新组合,这个过程称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同源重组的频率与DNA 或RNA序列的同源程度(即序列的相似程度)、同源区域大小以及生物个体的遗传特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同源程度越高、同源区域越大,重组的频率就越高。

同源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原核细菌、噬菌体和病毒而言,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生尤为普遍。

3.1.1 原核细菌的基因转移程序原核细菌的基因转移程序是基于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将质粒或噬菌体DNA导入细菌受体细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Ca2+诱导转化法1970年,有人发现用CaCl2处理过的大肠杆菌能够吸收噬菌体DNA,此后不久,对这种程序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了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的感受态细胞,其整个操作程序如图3-1所示。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置入0℃的CaCl2低渗溶液中,使细胞膨胀,同时Ca2+协助细胞膜磷脂层形成液晶结构,使得位于外膜与内膜间隙中的部分核酸酶离开所在区域,这就构成了大肠杆菌人工诱导的感受态。

此时加入DNA,Ca2+又与DNA结合形成抗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的羟基-磷酸钙复合物,并粘附在细菌细胞膜的外表面上。

经短暂的42℃热脉冲处理后,细菌细胞膜的液晶结构发生剧烈扰动,随之出现许多间隙,致使通透性增加,DNA 分子便趁机进入细胞内。

此外在上述转化过程中,Mg2+的存在对DNA的稳定性起很大的作用,MgCl2和CaCl2又对大肠杆菌某些菌株感受态细胞的建立具有独特的协同效应。

1983年,有人除了用CaCl2和MgCl2处理细胞外,还设计了一套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巯基苏糖醇(DTT)进一步诱导细胞产生高频感受态的程序,从而大大提高了大肠杆菌的转化效率。

目前,Ca2+诱导法已成功地用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其它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的转化。

2.原生质体转化法在高渗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用含有适量溶菌酶的等渗缓冲液处理,剥除其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它丧失了一部分定位在膜上的DNase,有利于双链环状DNA分子的吸收。

此时,再加入含有待转化的DNA样品和聚乙二醇的等渗溶液,均匀混合。

通过离心除去聚乙二醇,将菌体涂布在特殊的固体培养基上,再生细胞壁,最终得到转化细胞。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芽孢杆菌和链霉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也对酵母菌、霉菌甚至植物等真核细胞有效。

只是不同种属的生物细胞,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的方法不同。

3.电穿孔转化法电穿孔(Electroporation)是一种电场介导的细胞膜可渗透化处理技术。

受体细胞在电场脉冲的作用下,细胞壁上形成一些微孔通道,使得DNA分子直接与裸露的细胞膜脂双层结构接触,并引发吸收过程。

这项技术最早用于将重组DNA导入真核细胞,但最近已被发展用来转化大肠杆菌等其它原核生物。

理论上来说,较高的电压和较长的脉冲时间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高,但在这种情况下细胞的生存率也大幅度降低,使得表观转化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针对受体细胞的性质合理优化电场强度、脉冲时间和DNA浓度是获得最佳转化效率的必要条件。

对于大肠杆菌来说,大约50l的细菌与DNA样品混合后,置于装有电极的槽内,然后选用大约25微法拉第、千伏和200欧姆的电场强度处理毫秒,每微克DNA可获得109~1010个转化子的理想转化率。

虽然电穿孔法转化较大的重组质粒(>100 kb)的转化效率比小质粒(约3 kb)低1000倍,但比Ca2+诱导和原生质体转化方法效果要好,因为这两种方法几乎不能转化大于100 kb的质粒DNA。

几乎所有的细菌均可找到一套与之匹配的电穿孔操作条件,因此电穿孔转化方法有可能成为细菌转化的标准程序。

4.碱金属离子法用高浓度的碱金属离子溶液(尤其是钾离子)处理细菌,可以提高质粒的转化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同时转化单体和线型质粒DNA。

将细胞悬浮在氯化钾溶液中,然后在35%PEG 的存在下,用质粒DNA进行转化,每微克DNA可获得103个转化子。

研究表明,单价阳离子能诱导细菌细胞内自溶酶系统的活化,这是转化得以实现的机制。

5.接合转化法接合(Conjugation)是指通过细菌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导致DNA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接合型质粒完成的,它通常具有促进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有效接触的接合功能以及诱导DNA分子传递的转移功能,两者均由接合型质粒上的有关基因编码。

在DNA重组中常用的绝大多数载体质粒缺少接合功能区,因此不能直接通过细胞接合方法转化受体细胞,然而如果在同一个细胞中存在着一个含有接合功能区域的辅助质粒,则有些克隆载体质粒便能有效地接合转化受体细胞。

因此,首先将具有接合功能的辅助质粒转移至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胞中,然后将这种供体细胞与难以用上述转化方法转化的受体细胞进行混合,促使两者发生接合作用,最终导致重组质粒进入受体细胞。

接合转化的标准程序如图3-2所示。

整个过程涉及到包括受体菌在内的三种菌株的混合,即受体菌、含有接合质粒的辅助菌以及含有待转化重组质粒的供体菌。

三者混合后,接合质粒即可从辅助菌株转移至供体菌,也可直接进入受体菌。

含有两种相容型质粒的供体菌再与受体菌或辅助菌发生接合反应。

此时细菌混合液中已出现多种形式的细胞,因为任何菌株接合发生频率都不可能达到100%。

为了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仅接纳了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即接合转化细胞),必须依赖于所使用的菌种和质粒上相应的遗传标记,例如携带接合质粒的菌株A不能在最小培养基上生长,且对抗生素X敏感;含有待转化的重组质粒的菌株B,也不能在最小培养基生长,它如果失去含有X抗性基因的重组质粒,则同样对X敏感;受体细胞C能在最小培养基中生长,且在抗生素X和Y存在时不能生长。

三种菌株首先在无抗生素的完全培养基中进行混合,短暂培养启动接合转化,然后迅速涂布在含有抗生素的最小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此时,只有接纳了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才能长成菌落(克隆),其中为数极少的菌落含有双质粒。

随机选择几个菌落,将之涂布在含有抗生素的最小培养基上,凡是在这种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的菌落即为只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转化克隆,因为只有接合质粒所携带的Y抗生素抗性基因能赋予受体细胞对Y的抗性。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接合转化过程中使用的重组质粒与接合质粒必须具有互为相容性,否则两者难以稳定地存在于供体菌中。

6.噬菌体转导法以-DNA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由于其分子量较大,通常采取转染的方法将之导入受体细胞内。

在转染之前必须对重组DNA分子进行人工体外包装,使之成为具有感染活力的噬菌体颗粒。

用于体外包装的蛋白质可以直接从大肠杆菌的溶原株中制备,现已商品化。

这些包装蛋白通常被分成分离放置且功能互补的两部分,一部分缺少E组份,另一部分缺少D 组份。

包装时,只有当这两部分的包装蛋白与重组-DNA分子三者混合后,包装才能有效进行,任何一种蛋白包装溶液被重组分子污染后均不能包装成有感染活力的噬菌体颗粒,这种设计是基于安全考虑。

整个包装操作过程与转化一样简单:将-DNA和外源DNA片段的连接反应液与两种包装蛋白组份混合,在室温下放置一小时,加入一滴氯仿,离心除去细菌碎片,即得重组噬菌体颗粒的悬浮液。

将之稀释合适的倍数,并和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大肠杆菌受体细胞混合涂布,过夜培养即可用于筛选与鉴定。

3.1.2 与同源重组有关的原核生物基因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同源重组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下列多个基因的联合作用: 1.recA基因在一项以高频转导细菌为供体、F-细胞为受体的大肠杆菌接合实验中,人们筛选出无法产生选择性突变子的F-克隆,从而分离得到recA突变子。

它与野生型亲本株的不同点在于其转导缺陷特征,对紫外线和X射线呈现高度耐受性,既不为紫外线所突变,也不能使紫外线失活的-噬菌体回复突变,更无法通过紫外线诱导溶源噬菌体进入裂解循环。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recA基因编码的RecA蛋白是一个39 kDa的单一多链肽,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重组酶参与同源重组,其主要作用包括促进DNA同源片段的联会以及DNA分子间的单链交换。

由于RecA蛋白具有依赖于单链DNA的ATP酶活性,因此涉及到所有耗能的DNA反应,如互补单链DNA区域的退火、线状单链DNA和环状双链DNA间D-噜噗结构的形成、线状双链DNA和环状单链DNA转变成线状单链DNA和环状双链DNA、两条线状双链DNA分子间的单链交联(即同源重组Holliday机制的中间体,图3-3)等。

RecA介导的同源重组反应对单链DNA的结构要求与同源DNA分子间的联会机制有关。

在中性pH的条件下,RecA能大量结合于单链DNA,每个单体与单链DNA上的3-5个碱基结合,而且这种结合作用呈现高度的协同效应。

此外,RecA还具有依赖pH和ATP等三磷酸核苷酸的双链DNA结合活性。

这种持续的结合作用使得双链DNA有效地解离为单链,直到与含有大于50碱基的同源区域发生联会,并形成Holliday中间体hDNA。

在RecA蛋白催化的D-噜噗分叉迁移反应中,单链DNA同化是单方向的,速度极慢,每秒仅几个碱基,并且存在着1%以上的错配碱基。

RecA介导的链同化反应对于DNA底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两种不同类型的反应证明了这一点。

只有当双链DNA的3’端同源并互补于单链环状DNA分子时,它们的重组才能形成稳定的hDNA;类似地,在SSB蛋白存在的情况下,只有当线状单链DNA的3’端与环状双链DNA同源时,hDNA结构才能产生。

这说明单链同化反应只能沿着的固定方向进行,这个方向对双链DNA上的互补链来说是3’→5’;而对于入侵的单链DNA来说则是5’→3’。

RecA 蛋白要求单链或双链DNA分子上具有3’同源末端以启动稳定的链同化反应。

RecA促进DNA同源重组反应并形成稳定的重组产物,要求底物具备三个条件:即DNA 分子间或分子内存在较高的同源序列、至少一种DNA底物呈单链结构、至少一条DNA链具有自由末端。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拓扑异构酶参与反应时,最后一个条件并不是必需的。

对纯化的RecA蛋白和完整细胞的研究表明,有效重组事件的发生至少需要40~50个碱基对的同源性,30个同源碱基对通常不能发生联会作用。

类似RecA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菌中,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等细菌均含有能互补大肠杆菌recA 突变株的DNA片段,并诱导SOS反应。

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呈高度保守性,并且具有相近的分子量(约40 kDa),这表明由RecA蛋白介导的同源重组机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