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发展历史分期初探
浅谈我国计量制度体系的探索与完善
![浅谈我国计量制度体系的探索与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e64e8e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8.png)
浅谈我国计量制度体系的探索与完善发布时间:2021-11-16T01:35:38.87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8月23期作者:杨帆[导读] 计量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产物,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帆七五0试验场云南省昆明市 650216摘要:计量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产物,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阐述了我国计量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计量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探讨了目前我国计量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针对建议。
关键词:计量与生活;计量制度;发展;建议1、我国计量制度体系的初步探索与建立我国的计量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在黄帝时期,设有“五量”的概念,分别指的是“度”、“量”、“衡”、“里”、“数”。
“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度、“量”对应现在的体积,“衡”对应现在的质量。
在原始和封建社会时期,常见的计量单位主要就是长度、体积和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对于计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到的物理量也越来越多,随之出现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计量标准指定。
在秦朝时期,秦国吞并六国,完成全国统一。
为了解决六国不同的计量标准带来的问题,秦始皇做出了划时代的举措——统一度量衡。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在计量方面的器具也越来越多。
商朝时期有骨尺,西汉时期有计算时间的漏壶……我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个计量制度是——三维力仪器仪表。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各行各业都进入了一个发展黄金时期。
由于行业的特殊原因,每个行业都需要一些特殊的计量单位,例如电力行业的电流单位安培、航空行业的温度单位开尔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早日与世界的生产技术水平接轨。
国家统计局出台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请示报告》、《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90409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9.png)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一、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国际间贸易和合作也需要更加严格的计量认证和检测标准。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政府及相关机构也加大了对计量管理科学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到了21世纪以后,我国计量管理科学开始进入了成熟期,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计量认证和检测标准,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国际间的合作也日益频繁,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认证。
这一时期,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二、当前状况目前,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包括计量认证、检测技术、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
国家设立了一系列的计量认证和检测机构,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
我国还加大了对计量管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在国际上,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也逐步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认证。
我国的一些计量认证和检测机构也得到了国际认可,成为国际间重要的合作伙伴。
这为我国的产品出口和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但与此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的一些计量认证和检测机构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投入。
一些中小企业对计量认证和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一些浮于表面的现象。
一些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三、未来展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在未来有望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这为计量管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计量认证和检测技术的更新和优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未来,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可以在多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b8a170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0.png)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我国的数学成就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考古发现在甲骨文中就有了一、十、千、万等数字刻痕,这些数学符号也说明我国数学思想至少在殷商时期已经建立了。
上古记事用结绳,后世才用书契用来记载。
班固《汉书律令志》称: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皇帝、尧、舜而大备。
三代稽古,法度章焉。
由此可见,我国数学在先秦已经取得许多成就,并且具体运用到实用中了。
一、简单刻画和结绳记事中国财计历史源源流长,早在早期氏族公社制度时代,人们已经掌握刻木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用来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和其他收支,这也是可知的最原始的计数行为。
《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为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考古也发现,作为仰韶文化遗址之一的西安半坡陶钵中,已经发现二三十种多种多样的符号集,这些符号多集中在陶器的边缘上,这说明仰韶时期先民已经刻制、使用这些符号并用它们表示具体的特殊意义了。
这些符号不仅是当时先进记录、计量方法的反映,而且也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原始文字的滥觞。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被认为我国财会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记录方式产生的标志。
原始社会创制的结绳形式是清晰反映数量关系及客观经济活动的记录方式。
结绳记事,是先民最先和最广泛采用的记录方式之一。
《周易正义》称引郑玄注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这大概就是结绳之法自身进行的具体探索,于情于理都是讲得通的。
二、计量单位的创始书契已经有了数的概念的明确记载,而且有通过数的运算求得结果的记载了。
在何种计算中,都不能离开度量衡制以及衡量事物多寡的计量尺度参与。
据传说,我国的度量衡和计量单位与黄钟秬黍有关。
黄钟,创制于黄帝时代,它是用竹子制作的一种吹奏乐器,长度大约九寸左右。
后来,黄帝又把它定为度量事物的标准,如《汉书律令志》中提到黄钟为天统.而黄钟本身又是靠秬黍来量制的,所以秬黍和黄钟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互度互量的关系。
《律令志》又载: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本起黄钟之长。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ac9463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9.png)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计量管理科学经历了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和进展。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计量管理科学主要关注于基础理论研究和规范制定。
国家开始建立起一系列计量标准和规范,如计量单位制、计量法和计量规程等;同时,国内也开始推行计量检定认可制度。
这些体系的建立为后来的计量管理领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计量管理科学主要关注于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计量管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开始采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推广计量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计量检定的准确度和效率。
同时,质量管理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国内企业也开始注重质量改进和品牌建设。
第三阶段是从新世纪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计量管理科学主要关注于国际标准化和产业升级。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计量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地,国际标准化成为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
此外,为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中国开始推动行业计量专业化和专业计量机构建设,提高了计量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对以上三个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有序和持续推进的过程,在政策、技术和体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进展。
未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量管理将继续为中国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66eb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0.png)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计量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计量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在管理科学与计量技术的交叉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产品质量、技术标准、计量统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计量管理科学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经历了有序的发展过程,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发展体系和发展思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析一下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
一、起步阶段计量管理科学在我国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我国刚刚开始工业化建设,国家对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计量检定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国内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的需要,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建立了一批计量检定机构和标准化管理机构。
这一时期的重点在于打下基础,建立起相关机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能够得到保障和监管。
二、发展阶段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逐步完善了计量检定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在这个时期,我国还逐步建立了一批计量管理科学专业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为计量管理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我国还不断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合作,提高了我国的标准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成熟阶段四、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国的计量管理科学将继续迈向更加深入和广阔的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产品质量、技术标准、计量统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计量管理科学将会更加得到重视。
我国的计量检定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系将会不断完善和提高,相关机构和专业人才也将会得到更多的培养和发展。
与此我国还将不断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交流,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提高我国的标准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未来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值得期待。
我国古代计量史长度计量
![我国古代计量史长度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f0617c4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4.png)
东周时期 铜尺 长23.1厘米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对田亩制做了新旳要求,定出丈量土地旳方 法和原则,即“举足为跬,倍跬为步”。一步为六尺。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度量衡旳情况是,尺、寸、 升、斗、斤、两等常用单位已在多数诸侯国中通行,单 位量值差别也不太大。但是因为各国发展不平衡,地域 不同,改革力度不同,仍有某些国家和地域保存着旧旳 单位制,严重地影响着统一赋税、俸禄和奖惩制度等旳 落实执行。在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候,统一度量衡便成为 刻不容缓旳大事。
秦始皇颁发统一度量衡旳法令;沿用战国(秦)时 度量衡制度、法规;制造和颁发度量衡旳原则器;实施 严格旳检定制度。
经测量研究得知当初秦国1尺约合23.1厘米。
承上启下旳汉代度量衡
汉代度量衡制度是在秦制旳基础上发展起来旳。 人们早期旳测量经常用人体测定一种量,如“布手知 尺”“迈步定田”“手捧成升”等。
汉代出现了以自然物定度量衡原则。《汉书·律历 志》所说旳“一黍之广度之”,即选用中档大小旳黍 横排,一粒黍旳宽度相当于一分之长。
为求证此说,有人曾做过屡次试验:用山西、北 京等地方所产浅黄色和深褐色旳黍子横排100粒,约 合23厘米,与汉代一尺之长约略相合。
比起“布手知尺”旳复现性有很大提升,精确度 也基本上能满足当初日常使用旳要求。
中华民国时期度量衡统一活动,有效地遏制了清 末民初以来度量衡旳混乱情况,为我国度量衡制度与 国际接轨,为后来推行米制奠定了基础。
隋朝统一度量衡,以北朝最终一种王朝——北周
旳制度为统一旳原则,即1尺长约29.5厘米,1升约
600毫升,1斤约600克。
隋代 度量衡分大
制和小制。尺度
日常用大尺,长
中国计量发展史
![中国计量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e572b6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7.png)
中国计量发展史
计量是指测量和检定各种物质、能量、物理量、化学量等,其目的是保证各种标准的一致性,保证各种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
中国计量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当时已经出现了制作计算器的技术,计量技术也开始逐渐发展。
清朝时期的乾隆年间,计量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的计量规定和标准,如《度量衡制度》、《乾隆角器法令》等。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文化名人对于计量的论述和研究,如首创刻绘天球仪的郑板桥、著名数学家李冶等。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技术并逐渐引进了先进的计量设备和技术,形成了现代计量的基础。
1949年后,中国计量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计量法规体系和计量标准体系,加强了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了计量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
2014年,全国计量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计量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到2020年,中国计量事业已经进入了“十三五”规划期,加快推动计量科技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计量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简述中国古代的时间计量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古代的时间计量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1f45d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a.png)
我国古代的时间计量发展历程I. 概述1. 定义时间计量2. 时间在古代的重要性3. 本文主要内容概述II. 夏商周三代1. 日晷和水钟2. 春秋战国的发展3. 钟和漏的应用III. 秦汉时期1. 日晷和水钟的进一步发展2. 日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 水钟的失传及重新发现IV. 魏晋南北朝1. 揭示魏晋南北朝在时间计量领域的贡献2. 钟表的兴起3. 钟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V. 唐宋元明清1. 时间计量工具的进步2. 灯和沙漏的使用3. 唐宋元明清各自的特色VI. 结语1. 总结我国古代时间计量的发展历程2. 对我国古代时间计量的意义进行阐述3.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人文科技的不断发展,时间计量工具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间计量工具在政治、经济、农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本文将从夏商周三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对我国古代时间计量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在夏商周三代,古代我国的时间计量工具主要为日晷和水钟。
这些工具的运用使得古代人们能够较好地感知时间的流逝,从而影响农田的播种和收割,同时也为政治和宗教活动提供了时间标准。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到来,日晷和水钟的制作工艺也日益精湛,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秦汉时期,日晷和水钟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时间的计量标准也更加精准。
特别是水钟在古代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测定时间来确定农作物的灌溉和收获时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钟的使用逐渐失传,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重新被发现和应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我国的时间计量工具迎来了新的发展。
钟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同时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钟表的使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统筹日常生活,同时也对社会的精确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到来,古代我国的时间计量工具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历史,计量
![中国历史,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e1cb72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3.png)
中国历史,计量
中国的计量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大约在4000年前的夏朝初期,已经建立了相对统一的测量时间、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器具和制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有各自不同的度量衡单位制和不同的度量衡器具系列,即使在一国之内,新旧单位量制也很混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40字的统一度量衡诏书,制作了大量的度量衡器具,分发到全国作为计量标准使用。
秦朝完成的统一度量衡工作,对中国的计量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继承了秦制,但在度量衡方面也有一些重要人物对度量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隋朝时期,隋文帝两次下令统一全国度量衡,但由于北朝的度量衡增加太大,最终确定:使用南朝的小尺用于测日影等天文研究,用北朝的大尺作为官民日常用尺,形成大、小两制现象。
唐朝在中国度量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了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单位制改革上占有重要地位外,对东方各国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宋朝时期度量衡有所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管理不力而相对混乱。
从秦朝到现代,中国的计量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f870b6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c.png)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经历了有序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计量管理体系。
这一过程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计量管理科学处于起步阶段。
这时期,我国政府开始建立计量管理制度,成立了计量管理机构,制定了计量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推行了计量器具检定、计量单位使用和计量标识等工作。
我国开始自主研发计量器具和设备,并与国际合作进行技术交流,逐步提升了国内计量管理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计量管理科学进入了发展迅速的阶段。
这时期,我国加大了对计量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了多个计量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计量学专业。
我国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计量管理经验和技术,积极参与国际计量标准制定和贸易技术壁垒的谈判,加强了与国际计量组织的交流合作。
这些努力促进了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后,我国计量管理科学进入了提质增效的阶段。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计量管理科学从传统单一的计量检定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转变,引进了包括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的国际标准,推动了计量检定向认证和标准化管理的转变。
我国计量管理科学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加强了信息技术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计量管理科学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形成了现代计量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计量管理的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如计量标准体系、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计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仪器和装备研发等。
我国计量管理科学加强了与相关领域的交叉应用,如与统计学、信息科学、物理学等学科的融合,推动了计量管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发展迅速、提质增效,最终形成现代计量管理体系的有序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国际贸易和科研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科技的推动,我国计量管理科学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论述我国计量发展简史,国际计量发展简史,对他们的发展脉络进行
![论述我国计量发展简史,国际计量发展简史,对他们的发展脉络进行](https://img.taocdn.com/s3/m/1462e0f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0.png)
论中国古代计量与现代计量的发展一、度量衡“度量衡”名称源自《书•舜典》“同律度量衡”。
《汉书•律历志》阐明其意,随后历代都沿用这个名称。
度量衡是计量长短、容积和轻重的统称。
二、度量衡的起源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从利用工具到制造工具,包含着对事物轻重、多少、大小、长短、软硬等的思考过程,逐渐产生了形与量的概念。
在自然界漫长的生活中,人们学会了用感觉器官耳听、眼观、手量来进行测量。
由此来作为"计量基准"依据,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它天然物如动物丝毛、植物果实或动物等。
正如《孔子家语》所云“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
可见,先辈们的传统计量是以经验为主的初级阶段。
我国计量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人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公元前26世纪《大戴礼记五帝德》中黄帝设置了"衡、量、度、亩、数"五量。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
禹在治理水患、划分九州的过程中,就以自己的身长和体重作为长度和质量的标准,治水时还制作了准绳为测量工具,建立了初步的度量衡制度。
这种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计量有了自己的起步。
传统计量是在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开始自己的发展步伐。
进入夏朝以后,中华大地出现了国家这一社会组织形式,在国家形成以后,国家机器的运转:征收赋税,发放俸禄,造兵器,建城池,修水利,生产分配、交换等等,都离不开计量的技术保障。
因此,夏朝的建立,度量衡制度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政论家进一步主张把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作为治国方略。
《管子•明法解》说:“明主者一度量、立仪表而坚守之,故令下而民从”、《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淮南子•本经训》则认为:“谨于权衡,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
其意为“推行划一的度量衡制度,谨慎法度宽严,天下的民众就会遵从国家的法令,服从君主的统治”。
到了商朝,度量衡的应用更加普及,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76226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8.png)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经历了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发展阶段、主要成果和未来前景等方面对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进行探析。
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密切相关。
建国初期,为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我国开始重视计量管理工作。
1956年成立了国家计量院,开始了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
在此之前,我国的计量工作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计量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计量仪器和设备。
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计量事业起步发展阶段,重点是建立计量体系和建设计量设施;第二阶段是计量事业加速发展阶段,重点是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第三阶段是计量事业提质增效发展阶段,重点是采用科技手段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计量设备和技术方面,我国成功研制了一批国产化的计量仪器和设备,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的转变。
在计量标准和检定领域,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计量标准体系和检定机构,能够为国内外的贸易和科研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
在计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我国广泛推广应用了先进的计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未来前景是光明的。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对计量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我国计量管理科学将继续推动技术革新和创新,提高计量设备和技术的水平,加强计量标准和检定的建设,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计量数据。
我国还将深化计量管理制度改革,推动计量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计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无缝衔接。
计量的发展历程以及管理体系构建初探
![计量的发展历程以及管理体系构建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1f7586af242336c1eb95efd.png)
计量的发展历程以及管理体系构建初探【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计量的发展历程以及计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计量发展历程;管理体系构建;初探一、计量的发展历程计量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下面从世界计量日与我国计量发展论述一下。
1、古典阶段古典阶段是以权力和经验为主的初级阶段,没有或者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作为最高依据的计量基准,多用人体的某一部分、动物的丝毛或某种能力、植物果实、乐器以及物品等。
例如,我国古代的“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十发为程”、“十程为分”等等。
2、经典阶段从世界范围看,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定,可认为是经典阶段的开始。
为什么确定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呢?这是因为1875年5月20日是20个国家中的17个全权代表签订了闻名世界的“米制公约”。
该“公约”及其附则,促成了各签字国共同出经费办常设的科学机构,即国际计量局(BIPM),局址确定在法国。
这就是米制的摇篮。
国际计量局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和科学专家委员会即“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管辖。
其目的是保证“米制的国际间的统一和发展”。
2002年世界计量日以“计量与科技”为主题,来纪念这一天的到来。
“计量与科技”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了计量与科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互动关系。
也是国际计量组织旨在向全世界宣传计量,宣传计量科学技术,宣传普及计量科学技术知识的举措之一。
在中国,为纪念“世界计量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举行了计量专家座谈会,会上,专家们纵谈计量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中重要作用和巨大成果,对入世后的我国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对入世后的挑战献计献策,展现出了今后计量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计量基准已开始摆脱利用人体、自然物体等的原始状态,进入了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阶段。
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的计量基准都是在经典理论指导下的宏观器具或现象。
例如,根据1立方分米的水在其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下的质量,用铂铱合金制造的质量单位基准千克原器;根据两通电导线之间产生的作用力而定义的电流单位安培;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周期而确定的时间单位秒;等等。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49411e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9.png)
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计量管理科学是一门浩瀚的学科,它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是国家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计量管理科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析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有序发展,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管制计量学(20世纪30年代-1950年代)20世纪30年代至1950年代是我国计量管理科学的奠基期,主要表现为对计量管理科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层面,致力于建立国家计量标准体系,以保障国家计量法制的正常实施。
在这个阶段,我国成立了独立的国家计量单位,制定了一系列计量科技政策和法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计量标准管理体系,为计量管理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计量管理科学发展是质量控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之时期,主要针对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问题,采取统计控制等质量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在这个时期,我国加入了国际计量组织,并逐步参与国际标准活动,加强国际合作。
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质量检验站等计量科技机构,推动了计量管理科学的发展。
第三阶段:标准化(1970年代-1990年代)1970年代至1990年代是我国计量管理科学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国逐步提高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了标准化工作部门,建立了多个标准化标志和标准化标志产品,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标准化法律,为我国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阶段:标准创新(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初至今,计量管理科学的发展开始注重标准创新,尤其是数字计量和智能计量技术等领域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加快新技术、新领域和新行业的标准规范建设和标准创新。
此外,我国还积极探索计量创新战略,在传统计量基础上构建数字计量和智能计量等全新领域的应用模式,逐步形成以数字计量、智能计量为主要技术特征的计量管理体系。
总之,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发展,计量管理科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中国计量用仪器仪表发展历程
![中国计量用仪器仪表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0387f4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8.png)
中国计量用仪器仪表发展历程近代以来,中国计量用仪器仪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本文将从中国计量用仪器仪表的起源、发展、创新以及现代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计量用仪器仪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21年的秦朝,中国就开始使用天平等简单的计量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量用仪器仪表的功能和种类逐渐增加。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计量仪器,如水银温度计、钟表等。
然而,中国的计量用仪器仪表在这个时期仍然相对落后于欧洲等地。
二、创新与改革进入近代,中国的计量用仪器仪表开始接受外来的影响与刺激,逐渐走上创新与改革的道路。
19世纪末,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进入中国,为中国计量用仪器仪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技术,逐渐掌握了一些先进的计量仪器制造技术。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计量用仪器仪表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2年,中国成立了中国计量学会,为中国计量用仪器仪表的发展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一批计量标准和测试实验室,提高了计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中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成功研制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量仪器仪表。
三、现代化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计量用仪器仪表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对计量仪器仪表研发的投入,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量仪器仪表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计量用仪器仪表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显著增长,而且在质量和性能上也有了巨大的提升。
中国的计量仪器仪表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能源行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中国的计量用仪器仪表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计量的起源及其发展史
![计量的起源及其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eed332e482fb4daa58d4bc1.png)
量, 只是 范 围较 窄 , 主要 限于与 贸易和税 收有关 的测量 而
Hale Waihona Puke 已。计量管理工作的主要部分——法制计 量, 历来是由
政 府所 主导 的一项社 会事 业 。大致 l 8世纪开 始 , 由于 国 际贸易 和科学 技术 的 发展 , 欧 洲 国家 之 问 出现 统一 计 量 制 度 的需 求 。 1 8 6 7年 举 行 的 巴黎 博览 会 上专 门成 立 了
在 真空 中在 1 / 2 9 9 7 9 2 4 5 8秒 的 时 间间 隔 内所 行 进 的长
度, 即认为真空中光速作为一个定义值恒 为 2 9 9 7 9 2 4 5 8
米/ 秒( 约为 3 0万 公 里 / 秒) ; 而 长 度 事 实 上 变 成 了 时 间 ( 频率 ) 的导 出量 。这种定 义通 过不变 的光 速给 出 了空 问 和时 间的联 系 , 使 得新 定 义 的米 只依赖 于 目前 测量 不 确 定度最 小( 1 0 量级 ) 的频率 , 从 而 具 有准 确 性 、 稳定 性 、 可靠性 和普适 性 。
蒋 静
( 资 阳计量监督检定测试所 , 四川 资阳 6 4 1 3 9 9 )
摘 要: 计量是起源 于古代 , 经过不 同的发展阶段逐步成熟 、 规范 。
关键词 : 原 始 阶段 ; 经典阶段 ; 现代 阶段
1 计量 的起 源
制的米源器 ; 根据 1 m 3 水在规定温度下 的质量建立 了铂
是 一个 明显 的例 证 。早 期 的计 量 相 当于 所 指 的 法制 计
计量的发展历史
![计量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51a2b72ce2f0066f53322c7.png)
---------------------------------------------------------------最新资料推荐------------------------------------------------------计量的发展历史第二章计量的基础知识1/ 32第一节世界计量的发展阶段一、古典阶段二、经典阶段三、现代阶段---------------------------------------------------------------最新资料推荐------------------------------------------------------ 一、古典阶段1、社会背景:农牧业和手工业时代 2、特点:古典阶段是以权力和经验为主的初级阶段,没有或者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作为最高依据的计量基准,多用人体的某一部分、动物的丝毛或某种能力、植物果实、乐器以及物品等。
案例: a) 我国古代的“布手知尺”、“掬手为升”等;b) 英国的“码”,是英王亨利一世将其手臂向前平伸,从其鼻尖到指尖的距离;英尺是查理曼大帝的脚长;英亩是二牛同扼,一日翻耕土地之面积,等等。
3/ 32二、经典阶段1、社会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2 、标志: 1875 年“米制公约”的签定,可认为是经典阶段的开始;3 、特点:计量基准已开始摆脱利用人体、自然物体等的原始状态,进入了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阶段。
但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的计量基准都是在经典理论指导下的宏观器具或现象。
典型案例:米制公约的确立。
---------------------------------------------------------------最新资料推荐------------------------------------------------------ 1775年,法国创立了一种新的计量单位制,它以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定名为“米突”;以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重量(质量)作为重量(质量)单位,定名为“千克”;以米的十分之一长度的立方作为容量的单位,定名为“立特”。
我国 计量 发展历程
![我国 计量 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cdfc3f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e.png)
我国计量发展历程我国计量发展历程计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质量监督。
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改革,逐渐建立了完善的计量体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世纪初,我国计量事业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我国正面临着国家独立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计量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在这个时期,我国开始进行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标准化工作,以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我国也开始与国际组织合作,参与国际计量活动,提高我国在国际计量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计量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成立了全国计量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范围内的计量工作。
此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计量法律法规,建立了计量标准与计量检测体系,为我国计量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计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我国在国际计量领域的发言权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计量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计量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接轨,我国开始进行计量体制改革,推动计量事业向市场导向和服务导向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建立了国家计量认证制度,加强了计量设备和仪器的检定和监督,提高了计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的水平。
进入21世纪,我国计量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我国计量标准和计量检测技术不断创新,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计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我国在国际计量领域的话语权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计量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计量管理和监督,提高了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总的来说,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了我国政府对计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支持。
我国计量事业从起步阶段到规范阶段再到创新阶段,经历了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68-73页。
中国计量发展历史分期初探*关增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邮编:200030)摘要:中国计量可分为传统计量和近现代计量。
传统计量随着国家形态的发展而发展,至秦始皇统一中国而基本形成。
王莽时刘歆对度量衡标准的考订和对度量衡理论的阐发,标志着传统计量理论的成型。
之后,传统计量进入了漫长的调整和发展时期。
明末清初,传教士进入我国,带来了西方科学,促成了一些新的计量分支的诞生,为传统计量向近代计量的转化准备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对新度量衡标准的制订和推行,标志着传统度量衡制度和理论的寿终正寝。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方面进行统一计量制度的工作,一方面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的计量种类,实现了计量事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计量在法制化的道路上,进入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新阶段,进入了它的现代时期。
关键词:计量、计量史、历史分期On Historical Stages of Chinese MetrologyGuan Zeng-jianDepartment for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 ChinaAbstract:Chinese metrology includes traditional metrology and modern metrology. The former developed with the change of the country’s shape. It did not form its basic shape until Empire Qin Shi Huang unified China. In Wang Mang’s Xin Dynasty, Liu Xin accomplishe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explained his theory of metrology, which marked the matu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etrology theory. Since then, the traditional metrology had entered a long period of regularization and evolution. From the late M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Qing Dynasty, missionaries carried western science to China that caused the birth of some new branches of metrology and found the base for traditional metrology to change into its modern form.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Nanjing government made great effort to standardize th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which declared the death of the theory and the system of traditional metrology.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government achieved the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metrology to modern metrology. It made great effort to unify the system of metrology and to establish new branches of metrology to meet the need of developing economy. Since the finish of “cultural revolution”, Chinese metrology has gone the way of strengthening legal system and begun a new stag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which means it entered its contemporary era.Key Words:Metrology,History of Metrology,Historical Stages在史学领域里,历史分期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曾有一段时间,历史分期问题被人们视为史学领域的五朵金花之一,这充分表明了该问题的重要性。
计量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计量史的研究在中国逐渐发展了起来,但“至今还没有见到有人专门为计量学的发展断代”1,有鉴于此,作者不揣浅陋,对中国计量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祈识者指正。
一、传统计量的形成时期中国计量大致分为传统计量和近现代计量两大类。
传统计量的主体是度量衡,还有时间计量。
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简单,以度量衡为主的计量活动足以敷用,同时古人对历法等时间计量又颇为重视,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使得度量衡和时间计量构成了古代计量的主体。
到了近现代,计量的内容才丰富起来,逐渐发展成了包含十大计量在内的现代计量体系。
传统计量是在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开始了自己的发展步伐的。
根据古籍记载,禹在带领民众治理水患、划分九州的过程中,曾以自己身体的尺度和重量为依据,建立了初步的度量衡制度。
这种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计量有了自己的萌芽。
进入夏朝以后,中华大地出现了国家这一社会组织形式,而国家机器的运转,需要征收赋税、发放俸禄、组织生产、发展贸易,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度量衡提供的技术支持。
因此,夏朝的建立,意味着禹创立的度量衡制度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到了商朝,度量衡的应用更加普及,对时间计量的要求也提高了。
周朝则在广泛应用度量衡的同时,还强化了其政治含义,使其成了统治象征。
据《礼记·明堂位》记载,周公曾“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这一记载,就反映了度量衡的颁布权在进行统治方面所具有的象征作用。
古代类似记载,比比皆是,这反映了在古代社会,计量被赋予的高度权威性。
在法制计量的概念出现之前,计量的这种权威性,是有利于它的发展的,对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是有利的。
中国古代计量的高度发展,与古人对计量的社会功能的这种认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竞争激烈。
一个诸侯国,如果它的国家机器运转良好,那么它的国力就容易得到充分发挥,在当时纵横捭阖的生存斗争中,它就会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而度量衡在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各诸侯国纷纷在自己的领地建立起度量衡制度,并努力使其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统一、可行。
秦国的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把统一度量衡作为变法的重要内容,就体现了这一点。
但由于诸侯国之间的对立,它们各自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彼此很难一致,同时也由于不同的诸侯国内部社会演化的不一、各种因素作用的不同,同一诸侯国内部度量衡单位量值也很难长期保持稳定,这就导致了这个时期度量衡整体上的混乱。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超越国界的贸易不断扩大。
不同国家之间贸易发展的压力,使得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彼此分离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而同一个诸侯国在其走向强大的过程中,由于国家机器的加强,度量衡也趋于稳定。
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使得中国度量衡的发展,伴随着国家的趋向统一,出现了由混乱趋向统一的势头。
这一势头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而达到了它的顶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统一度量衡是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过改革,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并把这种制度有效地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除了度量衡以外,时间计量在这个时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文献记载,商朝已经有了“百刻制”的时间计量体系。
2“百刻制”的出现,昭示着时间计量在精细化方向的进步。
同时,对年月日等大时段时间要素的计量也在稳步发展。
特别是随着社会的演变,人们逐渐产生了把历法神圣化的思想倾向,认为历法反映的是天时,表现的是天意,因此颁行历法是王权的象征,从而把历法制订这一行为政治化了。
政治化的促进以及授时的需要,导致了人们对历法问题的高度重视,从而促进了历法的发展。
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至迟殷代已经有了一定水平的历法,到春秋后期,更是出现了四分历——一种回归年长度为365.25日,并以19年7闰为闰周的历法。
四分历的出现,标志着历法已经摆脱了对观象授时的依赖,进入了比较成熟的时期,人们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天文规律预推未来的历法,并确保其不致于与实际天象发生大的偏差。
《孟子·离娄下》所言之“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反映的就是这一事实。
到战国时期,中华大地各诸侯国已经陆续出现了建立在四分历基础上的六种历法,史称古六历。
古六历的出现,标志着历法的丰富多彩。
整体来说,自殷代以后,百刻制、十二时制等计时单位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晷、漏刻等计时仪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历法体系则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
这些进步表明,当时人们已经能够有效地进行时间计量。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颁行了统一的历法——颛顼历。
颛顼历在本质上是先秦广泛流行的四分历,它一直行用到西汉的汉武帝时期,持续了一百多年。
秦统一中国所促成的度量衡和历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标志着中国传统计量体系的正式形成。
二、传统计量的理论成型时期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在计量体系上全面继承了秦朝的制度。
在时间计量上,西汉初期采用的是秦王朝的颛顼历,到了汉武帝时期,颛顼历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司马迁提议修改历法。
司马迁的提议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但改历活动却历经曲折,最终在武帝的干预下,邓平的《太初历》应运而生。
《太初历》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比较重要的历法,它具备了后世历法的各项主要内容,如节气、晦朔、闰法、五星运行周期、日月交食周期,等等。
《太初历》的问世,为后世历法发展提供了楷模。
在计时仪器的发展方面,到了东汉,张衡对漏刻做了重大改进,使之具备了进行精密计时的功能,同时也为后世计时仪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