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f759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6.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读出0-9之间的数字。
2. 能通过视觉和听觉去认知数字的大小。
3. 能够用数字大小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重点:1. 通过视觉和听觉去认知数字的大小。
2. 用数字大小关系进行比较。
三、教学难点:1. 能够用数字大小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2. 合作学习法五、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比大小卡片、数字图卡六、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和数字图卡,让幼儿分别认识每个数字,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拿出比大小卡片,让幼儿看一下,听一下,学习比大小的方法。
3. 教师用数字卡片展示数字,让幼儿说出数字,然后用比大小卡片,问:“这两个数字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幼儿用比较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4. 利用数字图卡,教师用类似的方法,让幼儿认识0-9中,哪个数字是最小的,哪个数字是最大的。
5. 每位幼儿都来到黑板前,教师让幼儿抽取一个数字卡片然后贴到黑板上,然后选择另一个幼儿,请他/她贴下一个数字卡片,最终形成一个数字串。
然后,老师逐一询问幼儿这些数字串中的大小关系。
七、活动延伸:1. 给幼儿一些数量相等的小球,让幼儿比较小球的数量大小,培养幼儿的数量感。
2. 给幼儿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水果,让幼儿比较水果的大小,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物体大小感。
3. 让幼儿将小于5的数字和大于5的数字分开,加深小朋友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观察与思考的能动作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并通过视觉、听觉进行数字的认知和比较。
同时,通过形象的教学内容,宝宝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字大小关系的基本知识,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大班教案数学10以内比大小
![大班教案数学10以内比大小](https://img.taocdn.com/s3/m/3491b3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f.png)
大班教案数学10以内比大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准确地比较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通过比较大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比大小游戏,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10以内数字的大小关系。
2.学生能够理解比大小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各2个,用于比较大小的游戏。
2.比较大小游戏板:绘制一个10×10的方格,每个方格内写上1~10的数字。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导入新知识。
比如,讲述两只小鸟争夺食物的情景,引出比较大小的概念。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较大小吗?为什么要比较大小?Step 2: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10分钟)在白板上绘制一个大小比较表格,示意学生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观察数字的个位数,并将数字从小到大依次填入表格。
然后,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十位数,并将数字从小到大依次填入表格。
最后,将个位数和十位数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比较结果。
Step 3:比大小游戏(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数字卡片和比较大小游戏板。
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在游戏板上选择合适的位置放置数字卡片,使得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能够先完成任务。
Step 4:巩固练习(10分钟)在练习册上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例如:填写比较符号(>, <, =)使得等式成立。
或者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Step 5:展示成果(10分钟)让每个小组从比较大小游戏板上选择几个数字,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的口头解释。
例如:我们选择了数字3、5和8,其中5比3大,8比5大,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三个数字。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13209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4.png)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语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2.了解“大于”、“小于”、“等于”这三个比较大小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班级黑板和白板。
2.小班随机数字小贴纸。
3.教学过程所需的实物,如小球、糖果、水果等。
4.课堂语音辅助设备。
教学内容1. 游戏活动在教学前,教师给每名学生随机贴一张小数字贴纸,小数字贴纸的数字范围为1~10。
然后,教师请学生将手上的数字相互比较,如“5和3哪个数比较大?”,学生将小数字贴纸打出对应的符号,即“大于”或“小于”。
通过这样交叉比对,增加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习数字比较大小的概念。
2. 实物比较接下来,教师拿出几个小球、糖果或水果让学生观察、比较。
例如,将三个糖果放在桌子上,教师请学生用手指比较:“哪个糖果最多?” 学生用手指点出数量最多的糖果并说出其数量,接着再将两个小球放在桌子上,请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哪个球大?” 学生将进行数字比较,并给出答案。
3. 数字演算再来进行数字演算,例如,提出一些计算题,例如:“4+5=?”,“3-2=?”,“4比2多几个?”等等让学生通过运算比较求出正确答案。
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次小型的数学比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班级比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班级比赛,以学生名义进行小型数学比赛。
学生们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数字运算题目进行比赛,比赛的胜者可以得到小奖励作为鼓励。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学生们加深了对数字比较大小的认识,也提升了自己的数学综合水平,此外,鼓励大班级感性的数学体验,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并且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更好地体验了大班级下的数学教育。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2a3217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c.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1~10的大小关系;2.能够通过视觉比较大小以及手指进行比较;3.能够用符号“>”、“<”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4.能够用语言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利用道具或实物引出主题,例如使用小球进行大小比较,或是在黑板上画出数字1~10进行比较等。
2. 学习重点数字1~10的大小关系。
3. 学习过程步骤一:视觉比较大小通过将数字放在一起视觉比较大小,例如:4 3“4比3大,4在3的右边,用‘>’表示4>3。
”步骤二:手指比较法通过手指比较大小,例如:•将手握成拳头,拇指表现最大的数字,直到小指表示最小的数字;•当两个数字进行比较时,将相应数量的手指伸出来进行比较。
步骤三:符号认知认识符号“>”、“<”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例如:“2 > 1”表示2比1大,也可以用“<”表示“1 < 2”。
步骤四:语言描述练习用语言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例如:“8比5大”,“2小于6”。
4. 练习环节让孩子们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识,例如给出一些数字进行比较:1.7 > 32.4 < 93.6 > 15. 总结反思通过教学,我发现幼儿园大班孩子们对于数字的大小关系理解程度还比较浅,需要多次练习和反复强化。
在手指比较法的环节中,有一部分孩子会混淆手指的顺序和数量,可能需要老师进行更具体的指导。
同时,今天的教学环节中,物品的选择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使用的小球在进行比较时不太明显,应该使用更具有区分度的对象进行展示。
此外,我希望今后能够多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88d0f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1.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0-10,并能正确拼读。
2.能够根据数字大小比较大小,并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语表达。
3.形成初步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认知1.数字卡片展示2.数字口算(0-10)2. 数字比较1.数字比较游戏:比大小2.认识符号:>、<、=三、教学过程1. 数字认知(1)数字卡片展示教师准备好0-10的数字卡片,先向幼儿展示0-10的数字卡片,让幼儿快速辨认出卡片上的数字。
(2)数字口算让幼儿自己报数,例如:“1、2、3、4、5、6、7、8、9、10”。
教师指出数字时可以让幼儿重复,以帮助幼儿记忆数字。
2. 数字比较(1)数字比较游戏1.将课堂分为两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前比赛。
2.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让代表两组辨认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大小比较,举起相应的手指,比较哪个手指更多。
3.比较结束后,代表告诉教师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教师进行确认。
(2)认识符号:>、<、=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数字比较后,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四、教学反思1. 教学中的问题1.因为幼儿认知能力较弱,数字口算的数量不宜过多,需要掌握度的平衡。
2.数字比较游戏需要保持趣味性,增加与幼儿的互动性。
3.符号“>”、“<”、“=”的教学需要循序渐进,让幼儿能够理解使用的场景。
2. 课堂体验本节课堂活动让幼儿参与性强,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原本只想让幼儿认识数字,没想到比较游戏当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初步的培养和锻炼。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给予幼儿鼓励和认可,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
幼儿园大班10以内比大小教案
![幼儿园大班10以内比大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651e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c.png)
幼儿园大班10以内比大小教案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比较不同数值的大小,帮助幼儿在10以内建立对数字大小的概念和认知。
教学内容:1. 引入比较符号:“大于”和“小于”。
2. 针对10以内的数字进行比大小练习。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来进一步巩固数字大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或其他数字教具。
2. 不同大小的物体,如水果、玩具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和幼儿一起回顾1到10的数字,让他们大声朗读。
2. 介绍比较符号:“大于”和“小于”,并简单解释其含义。
比大小练习:1. 准备数张数字卡片,随机抽取一张出来。
2. 将卡片上的数字展示给幼儿,鼓励他们说出这个数字。
3. 选取另一张卡片,将两个数字进行比较,让幼儿判断哪个数字更大或更小,并告诉你他们的答案。
4. 给予幼儿肯定的回答,介绍相应的比较符号。
物体比大小:1. 拿出不同大小的物体,如苹果、橙子、小球等。
2. 让幼儿观察这些物体,自主选择两个物体进行比较。
3. 请他们告诉你哪个物体更大或更小,并让他们解释比较的理由。
4. 给予幼儿肯定的回答,引导他们运用数字大小的概念进行比较。
活动延伸:1. 在幼儿接受基本的比大小训练后,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数字大小概念。
2. 创意游戏:设置一个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分发一组数字卡片,由小组内的幼儿进行比大小活动,并给出理由。
3. 数字互动:使用数字教具或线上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数字比大小的练习。
总结:通过这堂幼儿园大班的比大小教学,帮助幼儿在10以内建立了对数字大小的概念和认知。
通过比较数字和比较物体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基础训练对于幼儿后续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a8500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c.png)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小于、等于、大于等于符号正确比较两个数;2.能够向他人正确解释大小关系;3.通过活动提高大班儿童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前置知识1.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数法和数的个位、十位的概念;2.知道“小于、等于、大于等于”三种比较符号的意义。
三、教学流程步骤一:热身环节1.教师用小玩具或糖果等物品给每个孩子分配一定数量,让他们在小组内展示给别人看,比较出谁拥有的物品更多;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不同的数字,要求学生手拍大于、小于或等于指令来比较这两个数字,并相应地做出表情,进行简单的顺口溜练习。
步骤二:引入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不等式,比如“5 > 3”,询问学生这个不等式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引入不等式符号,让学生逐个学习“小于、等于、大于等于”三种不等式,并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符号的使用方法。
步骤三:教学案例1.教师以具体的案例为依托,让学生巩固对于比较符号的理解和使用;2.教师利用实物、卡片、手语等辅助工具,拓展孩子们的认知视野。
步骤四:游戏环节1.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2.在黑板上绘制出不等式,代表们需要在限定时间内求出不等式的大小,并争取最高得分。
步骤五:评价总结1.教师请学生回答自己在本节课收获的内容,检查掌握情况;2.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加强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学生们在参与比较大小的活动中,不仅学会了三种比较符号的使用,还学会了如何向他人正确地解释数字的大小关系。
在游戏环节中,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还能够通过实际运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案例环节中,一定要确保案例的复杂程度逐步升级,避免一上来就让学生感到难以掌握。
同时,在游戏环节中,应尽可能给予每个孩子一定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够得到实践经验和提高,避免因时间或人数限制而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参与。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0524a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2.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学设计1.活动背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正处于数字概念初步认识阶段,他们已经能够认识0~9之间的数字,但对于数字的多少和大小的比较还不够明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字大小关系。
2.活动目标•能正确朗读0~10的数字;•能识别和比较大小关系;•能用语言和符号(>、<、=)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在活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3.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足够的幼儿数学教具;•教师准备白色黑板或干净的纸张;•教师准备数字大小比较标志物“大于”“小于”“等于”;•教师准备简单易懂的教学PPT或视频,配合活动教学。
4.活动步骤4.1.前期热身教师向学生介绍0~10的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让学生比较手指的数量,并且问他们“哪只手指比另一只手指多”,培养他们对数字多少概念的理解。
4.2.活动一:参照物比较1.教师将0~10的数字写在白板上,并准备好数字比较的标志物。
2.教师在数字旁边放上一个参照物,如小球或积木。
3.教师称出一个数字,让学生判断这个数字和参照物的大小关系,并用标志物表示。
如数字7表示的球比旁边的球大,就在数字7和参照物之间放上“大于”标志。
4.让学生尝试朗读数字和标志物上的符号。
5.循环进行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数字和相应的大小关系都已被标记批注。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通过物品收集,对数字大小关系有更具体的认识和感受,也使得比较活动更生动有趣。
4.3.活动二:数字比较1.教师将0~10的数字写在白板上。
2.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站在教室的一侧。
3.教师叫出一个数字,让每组的学生用手势比较这个数字的大小。
比如,对于数字8,左边的学生在手中展示8个手指,右边的学生展示6个手指,则左侧学生代表的数字大于右侧学生代表的数字。
4.教师在白板上展示数字比较的符号“>”、“<”和“=”,让学生把自己的比较结果标注在白板上。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https://img.taocdn.com/s3/m/5e3d1f9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c.png)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2. 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3. 能够通过具体例子巩固对单数和双数的认识;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及区别;2. 通过实例练习,巩固对单数和双数的认识;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单数和双数的图片卡片;2. 海报纸和粘贴工具;3. 单数和双数的物品,如蚂蚁和蜜蜂模型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25”的图片卡片,询问学生它是一个什么数字。
学生回答“二十五”。
2. 老师再次询问学生这个数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回答“是两个数字组成的”。
3.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个数,指出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数字“2”组成的,是一个双数。
4.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回忆上一节课学的数字,找出其中的双数。
Step 2 学习新知(15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17”的图片卡片,询问学生它是一个什么数字。
学生回答“十七”。
2. 老师再次询问学生这个数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回答“是两个数字组成的”。
3. 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数,指出它是由一个奇数“1”和一个偶数“7”组成的,是一个单数。
告诉学生,“只有个位数是0、2、4、6、8的数才是双数,其他数都是单数。
”4. 老师通过出示多个示例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单数和双数。
Step 3 拓展练习(15分钟)1. 老师将单数和双数的图片等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单数和双数。
2. 老师拿出一些物品,如蚂蚁和蜜蜂模型等,让学生根据数量判断是单数还是双数。
例如,拿出两只蚂蚁,学生判断为双数;拿出三只蚂蚁,学生判断为单数。
3. 老师可以设计类似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单数和双数的认识。
Step 4 小结巩固(5分钟)1. 老师要求学生合作,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回答关于单数和双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87c69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f.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及教学反思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
前辈告知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胜利的一部分。
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老师都会在授课前预备教案,教案为同学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你知道怎么写详细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我帮大家编辑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究、发觉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几比几多一,几比几少一”。
3.喜爱数学活动,愿意参加各种操作嬉戏,培育思维的逆反性。
4.有爱好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预备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图,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不完整的自然数列大卡片若干。
如图3.音乐课件。
4.幼儿学习资源?第20~21页。
活动过程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卡片挂在胸前,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说出自己观看的结果与方法。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美丽的小卡片,卡片里藏有数字宝宝,你们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挂在胸前,然后与大家共享一下你的卡片上有什么,你的卡片中藏着的数字宝宝是多少。
请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字宝宝。
2.嬉戏“抱团”。
(1)玩法:幼儿随音乐四散走,当音乐停止时,幼儿依据老师的指令,相邻的自然数抱在一起。
如:老师说6时,戴着画有5、6、7卡片的3名幼儿抱在一起。
师:每个小伴侣都有了自己的数字宝宝,那我们一起来玩“抱团”的嬉戏。
老师讲解以上嬉戏规章(2)老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要抱在一起呢?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x比x几多一,x比几多x少一”。
3.嬉戏“排排队”。
(1)玩法:幼儿拉成圆圈,老师发出这个指令后,带着数字1~10的卡片的幼儿按挨次站成一排,比一比哪一组站的又对又快。
(2)老师提问:你们组是怎么排的?谁的前面是几?谁的后面是几?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多还是少?少几个?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还是少?多几个?4.嬉戏:“占格子”。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ddb1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1.png)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达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彩笔、数字卡片(0~9以内)等教具。
2.学生准备好笔、本子,做好听讲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小学奥数中学过关于大小关系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已掌握的知识。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9以内),让学生分组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二)新知讲授
1.教师出示5个数字卡片(0~9以内),让学生自由组合成3个两位数,例如:34,56,78。
2.教师询问学生:这几组数的大小关系(大小、小于、大于、等于)如何表示?
3.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达数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掌握使用方法。
(三)练习环节
1.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试题,要求学生从3个候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大小
关系。
2.学生课堂上完成试题并交给教师验收。
(四)归纳总结
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并回顾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举手分享掌握的经验和难点心得。
3.教师给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并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
四、教学后记
大班学生学习数学,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记忆,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同时,班级氛围也需积极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新知识。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47cd4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1.png)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主题: 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一、教学目的:1. 培养幼儿比较大小的能力。
2. 学习数字0-10,巩固数字的认识。
3. 提高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材准备:1.卡牌,代表数字 0 至 10。
2.色彩鲜艳的小球。
3.一个比较矮的杯子,两个相同大小但颜色不同的容器。
4.三盒不同大小的干果。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和幼儿一起数数:0、1、2、3、4、5、6、7、8、9、10。
2. 教师拿出数字卡牌,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
3.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实践比较数字的大小,可以使用色彩鲜艳的小球。
教师将小球调出来并向前排列,可以让孩子们按大小排序,练习数字的认知和大小的比较。
4.设法让幼儿比较物品的大小。
可以出示一个矮杯子和两个颜色不同的容器,老师可以问:哪一只容器比杯子更大呢?孩子们能识别出“大容器”和“小容器”。
“大容器”之后也许会被立即称为“大杯”,直接冒着被惩罚或羞辱的风险回答老师的问题。
5.游戏规则是如果孩子们超出正确数字,那么他们只能拿回色彩鲜艳的小球。
每个干果盒子都有一个数字卡片,孩子们需要比较卡片上两个数字并选择相应数量的干果放进盒子里。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选择合适的数字卡牌。
6.最后,幼儿们将被邀请比较三个干果盒里的干果的数量,老师可能会引导他们使用“更多,更少”这些术语。
四、教学评价: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能够:准确的识别0-10数字,可以比较数字的大小和物品的大小,并学会使用“更多和更少”等词汇对物品进行比较和描述。
在比较数字和物品大小的过程中获得了坚实的平台,以便大量练习和多次练习。
五、家庭延伸1. 家长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个小算盘,让他们练习打码和识别数字。
2. 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练习比较和计数,如让孩子们比较家中不同品牌的饮料瓶子,看哪个瓶子更大。
3. 在晚餐桌上让孩子帮助家长分配食物,以提高他们的数量感知和分配能力。
4. 在家庭旅游中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景点等进行数学游戏,对数字进行比较和数量估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c4572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f.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比较》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数的大小关系。
2.能够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
3.能够适当利用比较符号,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三、教学重难点1.比较符号的认识和使用。
2.数的大小顺序的捕捉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讲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比较符号老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大象、狮子、老虎、兔子等等。
假设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一类是体型大的,一类是体型小的,要怎样才能很好地分辨出来呢?”孩子:“比一比大小呀!”老师:“这个方法不错。
那你们知道大小关系的符号吗?”孩子:“比较符号!”老师:“没错,那我们来学习一下吧!”(二)巩固与拓展1.比大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教师指定的数字范围内,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比较大小。
2.数的比较活动:让孩子们进行单项、双项、多项数的比较,巩固大小关系的掌握能力。
3.数字组合探究:通过小组活动,以给定的数字为例,让孩子们探究数字组合的不同大小,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的意义。
(三)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孩子们的表现,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孩子们思考数的大小的意义和常见使用的比较符号。
五、教学反思此次授课中,我们运用了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比较符号,理解数的大小关系,提高数学认知和操作能力。
但是部分孩子在数字组合探究环节表现出了困惑和错误,教师需要加强对基本数学概念和应用的讲解,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下一步,需要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加强细节管理,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教学。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10以内数的比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10以内数的比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214ca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6.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10以内数的比较》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正处于数学认知的敏感期,他们需要从简单的认知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
本次教学将以10以内数的比较为主题,通过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激发幼儿园大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本次数学课旨在让幼儿园大班孩子们掌握以下知识点:•理解数的概念,通过熟悉认识1 ~ 10的数目,掌握大小关系。
•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比较符号,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在学习过程中,优化语言表达和数学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具备以下能力:•观察、感受、思考、判断,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热爱数学,愉快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锻炼互助、合作和竞争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数的概念与数的排序。
2.“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
3.10以内两数的大小比较。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学习数的概念及顺序通过用糖果或积木等物品来表现具体的数字,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感受到数字的实践意义,理解数的概念及数的排序。
步骤二:认知“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具体意义,例如让孩子们比较自身与同伴身高的高低、书包里物品数量的多少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大小关系。
步骤三:学习10以内两数的大小比较让孩子们认识、理解10以内两数的大小关系,比较大小,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比较符号的方法。
步骤四:小组合作活动让孩子们分成小组,以“比谁速度快”、“比谁记得牢”等竞赛形式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和小组互助合作精神。
3. 教学反思•教学环节设计得当,符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认知生理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大班数学课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
![大班数学课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b8f25a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5.png)
大班数学课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不等号(>、<、≥、≤)比较数的大小;2. 学会使用10以内数进行比较;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
教学内容:1. 数的比较:使用不等号(>、<、≥、≤)进行比较;2. 10以内数的比较:使用10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3. 比较大小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练习纸;2. 学生:准备练习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打开小黑板,上面写上不等号(>、<、≥、≤)的符号,并解释不等号的意义;2. 准备一些物品,如苹果、橙子、饼干等,将它们两两对比,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大小关系,并使用不等号进行比较;3. 再随机选择两个学生,让他们来进行比较,其他学生利用不等号给出答案。
二、讲授(20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不等号的使用方法,并将其写在纸上;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用什么来比较数的大小?3. 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使用10以内的数来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2和5的大小,可以用2个手指表示2,5个手指表示5,然后比较两者的多少;4. 在黑板上,写下一组数,如:3, 7, 5, 9;5. 通过示范,让学生根据数的大小,用不等号(>、<、≥、≤)来比较这些数;6. 对于不会比较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帮助,例如通过数量的比较、用手指指示等方式。
三、练习(20分钟)1. 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数的比较,并填写不等号;2. 引导学生注意问题,例如:比较时要注意数的大小关系,要注意看清楚数的大小,要注意仔细阅读题目;3. 讲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四、巩固(10分钟)1. 以游戏的方式巩固知识点: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黑板比较数的大小,并用不等号标出;2. 其他学生观察,并用记号笔在纸上给出答案;3. 结束时,核对答案,并公布得分最高的组。
五、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比较大小?2. 引导学生举例,如比较人的身高、比较物品的重量等;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大班数学课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
![大班数学课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5a79d4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b.png)
大班数学课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10以内的数大小,掌握数的比较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数的大小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并能够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图片和物品,如10以内的数字卡片、水果等。
2. 教师准备比较符号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果(如苹果和梨)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口语进行比较。
2. 教师问学生如何判断两个水果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二、观察物品比较大小(约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2个或3个相同类型的物品,如小球,让学生观察并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或“等于”来比较物品的大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语言描述和书写符号进行比较,如“2个小球大于1个小球”、“3个小球小于5个小球”等。
3. 教师将学生的比较结果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三、数字卡片比较大小(约15分钟)1. 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组10以内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按自己的数字卡片大小顺序排列,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或“等于”进行数字间的比较,如“2小于5”、“7大于4”等。
3.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判断数字大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断大小的方法。
四、小组活动(约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负责人。
负责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组内的数字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写在黑板上。
2.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并讨论负责人的比较结果是否正确,提出意见和建议。
3. 负责人纠正错误的比较结果,并重新进行比较。
五、小结归纳(约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如何比较大小、运用比较符号等。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d45fc3805087632301212ed.png)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比较》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怀辰幼儿园陈海峰组长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1,x比x少1。
活动准备: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多媒体音乐
3、教学ppt。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好(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他是谁?(出示爸爸去哪儿中村长的扮演者李锐)。
2、原来是村长呀,他来干什么呢?我来问问。
哦,原来他想邀请我们班小朋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啊,你们高兴吗?(高兴)。
那我们一起出发吧,闭上眼睛。
3、出示ppt,进行讲解。
小朋友玩的开心吗?我们休息吧。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1,x比x少1”。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多媒体音乐
3、教学ppt。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好(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他是谁?(出示爸爸去哪儿中村长的扮演者李锐)。
2、原来是村长呀,他来干什么呢?我来问问。
哦,原来他想邀请我们班小朋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啊,你们高兴吗?(高兴)。
那我们一起出发吧,闭上眼睛。
3、出示ppt,进行讲解。
小朋友玩的开心吗?我们休息吧。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初步的接触,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
但学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弄清比较大小的方法,真正会比较数的大小。
另外,大于号、小于号的运用也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形式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正确应用。
另外,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游戏:排排队。
请10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6、7、8、9、10,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1)按大小排队。
(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2)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一摆)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已认识了1-10各数及大于、小于、等于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开放性练习。
在这样的题目中,学生既可以得到基础性的训练,又可以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同时增加了练习的乐趣,避免了呆板、枯燥的练习。
与常规练习相比,学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游戏练习,效果较好。
并且在课的结束,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
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这样就把简单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原来藏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而学好了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悄的播下了“学好数学大有用处”的种子,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就在身边”,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