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合集下载

《有朋自远方来》PPT课件

《有朋自远方来》PPT课件

1234风采大赛
任务二 风采之星大评比——自我简介
评价项目
内容上 表现上
评价指标
1.内容充实 2.条理清楚 3.语言生动
1.声音嘹亮,自信满满 2.语速适中,表达顺畅 3.态度自然,亲切随和
等级
A——到达3项指标 B——到达2项指标 C——到达1项指标 D——1项指标也没有到达
课程导入 活动展示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2.与同学一起策划并组织实施“自我展示”班级活动,并能负 责任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在文明得体的口头和书面邀请中与 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3.能抓住自己的突出之处做自我介绍,态度大方,声音清楚; 并运用写作课上学到的方法,抓住自己或朋友的特点来写介绍文字。
课程导入 活动展示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语言
方,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生动活泼。
我生活在一个甜蜜的四口之家中,我的妈妈是一位老师,
在三中工作。我的爸爸同样也是一位老师,在乡中心校工作,
我的姐姐呢,是一个超级学霸,今年在中学读高中一年级。
课程导入 活动展示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234风采大赛
条 理清楚, 我生性好动,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我热爱体育户外运动,
内容充 尤其是球类这一方面的。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实。 也由于开朗活泼的缘故,我非常爱笑,一笑起来,那双小小的眼
睛就眯成了一条缝。
互动
自然,亲
我的目标是在几年后的中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要想取得优 切自然。
异的成绩,就得付出努力,为此,我将坚持不懈。朋友,你的目
标是什么呢,你愿不愿意为之付出发奋吗?让咱们一齐发奋吧! 总结收尾,
1234风采大赛
成果展示 风采之星大评比——自我简介

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

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学习内容第一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

【知识与能力】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学习重点差异在哪里。

学习难点差异在哪里。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导入法、阅读讨论法、辩论等学法指导案例教学法、情境表演法、阅读讨论法。

课前预习一、预习检测:(10分,分别为3分、3分、4分)1.民俗,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历代相沿积而成的。

2.不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

3.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反映了、这种方面的差异对我们的交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二、质疑问难:导学过程一、导入示标:(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整个地球就像一个村庄。

作为一个“地球村”的公民,我们应怎样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友好交往呢?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将为我们解答这一问题。

今天我们开始一起探究《文化习俗多姿多彩》。

二、探究交流:■探究交流:“民俗风情知多少”●阅读感悟:阅读文本P87相关内容,请你说一说:什么叫民俗?并结合自己知道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举例说明。

(可以是从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上获得的信息,也可以是从亲朋好友处听到的有趣珍闻。

)●归结导渡:世界各国、各个民族民俗风情各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多彩。

■体验交流:“差异在哪里”●走进情境:组织观看小品表演,体会中西文化差异:◆接受礼物:◆见面招呼:◆表示感谢:◆请客吃饭:●体验迁移:除了上述差异,你还知道哪些中外文化差异?◆◆◆●升华认识:通过刚才的体验交流,大家能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不尽相同。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文化习俗的广泛内容和丰富多彩,感受文化的差异带来的行为处世方式的差异以及多方面的影响。

能力目标——理解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同,从而产生交往的障碍;培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各民族、各国的文化,适应文化差异,以平等的态度、开放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克服面对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安和焦虑。

二、教学重点:(1)世界各民族、各个国家文化习俗内容广泛,丰富多彩。

(2)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差异性)教学难点: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交往障碍。

导入:同学们,课前精彩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什么越来越近了?2008年北京奥运。

奥运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中国已经向世界发出了盛大邀请,有朋将自远方来,那么作为东道主,要接待好外国客人,成功的和他们打交道,就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世界文化之旅吧!新课学习:第一框文化习俗丰富多彩同学们,根据我们已有的交往经验,我们和客人初次见面,一般会怎样同他们打招呼呢?(出示礼仪大舞台)板块一:了解文化习俗礼仪大舞台:世界通用见面礼:握手(首先,我们可以采用世界通用礼,那就是——握手,让我们相互做做看)日本:深深一鞠躬。

(请两名男同学上台演一演,给予掌声鼓励)拉美人:男子见面时,除了握手,还有一个热情的——拥抱。

印度:双手合十,向人问好。

(如果碰到的是印度人,怎么跟他打招呼呢?请同学们猜一猜)新西兰毛利人:碰鼻礼。

(新西兰毛利人是怎么行见面礼的呢?如果不知道的话,看一看P86页的彩图,猜出来了吗?而且碰的时间越长,说明所受的礼遇越高,关系也越亲密!)阿拉伯人:将右手举在额前,左手贴在胸口,互相传达情谊。

(如果是阿拉伯人呢?给大家一点提示,将右手举在额前,左手贴在胸口,互相传达情谊,我们一起做一做,师生相互问好)——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是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见面礼,见面礼作为礼仪规范的一部分,是文化习俗的一个方面,此外文化习俗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丰富内容,请同学们猜一猜下列图片分别展示了哪些文化习俗?民俗掠影:图片一:西班牙斗牛。

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注释

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注释

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注释
1. 字词注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 句子注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后要及时复习,这样才有助于掌握知识,并且也能让人感到快乐。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你,你会感到很开心。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如果别人不了解你的才华或者能力,你也不会生气或者懊恼,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有的态度。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尽心尽力、忠诚待人、与朋友交往守信用、温故知新等要求。

3. 背景注释:
这篇课文是《论语》中的一章,是孔子对弟子们的教导。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4. 文化注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这些准则不仅在古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也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些准则对于个人的成长、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的和谐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5. 教育注释:
本课的教育意义在于教导学生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做人的基本准则,如诚信、友善、文明礼仪等,并且可以学会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课堂笔记

有朋自远方来课堂笔记

有朋自远方来课堂笔记
一、文学常识。

1. 出处。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

-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在古代,“朋”和“友”有区别,“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 “自”:从。

- “远方”:远方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远方不同地方的人。

三、句子翻译。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四、文本理解。

1. 思想内涵。

- 反映了儒家重视人际交往和志同道合者相聚的思想。

在儒家的观念中,朋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砥砺,当远方的朋友前来,就意味着有了交流思想、增进学问的机会,所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种思想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人际关系构建的重视,倡导人们积极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

-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句话也表达了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

欢迎来自远方不同地方的人,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包容,不同地域的人带来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等,通过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2. 现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相互交流合作。

当我们欢迎远方的朋友时,不仅可以增进友谊,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

例如,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各国的艺术家、学者等相互交流访问,就如同远方的朋友相聚,通过这种交流可以让不同的文化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在商业领域,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是不同地区的人汇聚在一起,共同谋求发展,这也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现代意义。

《有朋自远方来》PPT优秀课件

《有朋自远方来》PPT优秀课件

忽然,一只小手慢慢的举了起来,但是刚刚举到一半却又放 下了,好一会儿又举了起来,再也没有放下了!
医生很高兴,马上把那个小男孩带到临时的手术室,让他躺 在床上。小男孩僵直着躺在床上,看着针管慢慢的插入自己的细 小的骼膊,看着自己的血液一点点的被抽走!眼泪不知不觉的就 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医生紧张的问是不是针管弄疼了他,他摇了 摇头。但是眼泪还是没有止住。医生开始有一点慌了,因为她总 觉得有什么地方肯定弄错了,但是到底在哪里呢?针管是不可能 弄伤这个孩子的呀!
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问鲍叔牙有什么高见。鲍叔牙说: “您需要一个才智过人的贤人来帮助。”齐桓公说:“难道还 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吗?”鲍叔牙肯定地说:“有,就是管 仲。”“管仲?!”提起管仲,齐桓公便咬牙切齿,原来在公 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的时候,为保公子纠做国君,有一次, 管仲躲在树林中向公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带的铜钩 上才没受伤,所以结下了一箭之仇。
韩愈与张籍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 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他的好 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 。他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规劝忠告,终于使 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他把张籍当作生 平第一至交。
张咏与寇准 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当寇准要做宰相时,张 咏却对同僚说“寇准奇才,可惜学术不足”。并直言 劝说寇“《霍光传》不可不读”,劝寇准不要做像霍 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顿然大悟,勤奋学习,后 成为一代名相。真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 于行”,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能这样直言相告。
关键时候,一个越南的护士赶到了这个孤儿院。女医生把情 况告诉了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忙低下身子,和床上的孩子交谈了 一下,不久后,孩子竟然破涕为笑。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了解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

.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差异在哪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说它是重点,这是因为只有懂得了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进而才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说它是难点,这是因为造成不同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们既要承认它们的各不相同,又要从不同的文化习俗与背景来认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让世界手拉手”,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它直接解决本课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体现本课的主题。

三、知识体系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处理方法和态度是不尽相同,请举例说明。

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是先推辞再接受,接受后感谢但不当场打开。

而西方人则先感谢,接受后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

.世界各国的人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对待?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

我们要了解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在交往中引起重视。

第二框相互尊重促进交往.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如何形成的?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说课稿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说课稿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说课稿第【1】篇〗有朋自远方来【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说教学重难点】学生勇于展示自我。

【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

”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友”这个话题。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交友之道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搜集的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宋·欧阳修)(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唐·李端)(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5)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唐·李贺)2.学生展示搜集的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

(1)桃园结义。

(2)莫逆之交。

(3)割席断交。

(4)伯牙绝弦。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真诚友谊的故事。

(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反而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而言重要得多。

所以,失信于朋友,是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教案:目标:- 通过语言和表情展示对远方朋友的喜悦和欢迎之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听说能力- 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简单句型来交际教学步骤:1. 主持人自我介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朋自远方来”。

告诉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如何以欢迎的方式迎接远方来的朋友。

2. 呈现一张大海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哪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对大海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 玩一场表情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

老师会轮流展示一些表情,学生需要根据表情猜测老师想表达的情感,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如果老师展示一个开心的表情,学生可以说:“你看起来很开心,好像收到了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

”4.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表情和面部表情来模仿各种情感,例如开心、惊讶、兴奋、焦虑等等。

然后让学生通过身体语言和单词,找到与这些情感相匹配的表达方式。

比如,开心可以用笑、跳跃、拥抱来表达。

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先选出一位代表,其他组员会用不同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来模拟不同的远方朋友。

代表需要通过观察表情和身体语言来猜测其他组的朋友的情感,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欢迎之情。

组员可以用语言或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6. 收尾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和运用表情的经验。

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表情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评价方式:-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对情感的表达准确程度。

- 和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听取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意见。

拓展活动:- 学习一些交际用语,例如“欢迎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很高兴见到你!”等等。

- 学习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和文化习俗。

- 观看一些关于友谊和远方朋友的视频或动画片,启发学生对友谊和欢迎的思考。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第十有朋自远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国的民族化,了解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人类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化的态度。

3.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差异在哪里”既是本的重点,又是本的难点。

说它是重点,这是因为只有懂得了每一种化习俗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不同的化与习俗,进而才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说它是难点,这是因为造成不同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化背景的差异。

我们既要承认它们的各不相同,又要从不同的化习俗与背景认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对七年级的学生说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让世界手拉手”,这是本的又一个重点,它直接解决本的研究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体现本的主题。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化习俗多姿多彩1.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处理方法和态度是不尽相同,请举例说明。

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是先推辞再接受,接受后感谢但不当场打开。

而西方人则先感谢,接受后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

3.世界各国的人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对待?(1)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

(2)我们要了解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在交往中引起重视。

第二框相互尊重促进交往1.世界化和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如何形成的?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化和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课件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课件

体味文化差异
打招呼 Receiving 表示感谢 gifts 请客吃饭 收礼物
体味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 行为、处世态度和方式。
中国人和西方人对“有 空到我家来玩玩”的理 解?
如果你的美国朋友到中国来玩玩,顺便 想带两件唐装给他的一对儿女,他不知 道该买那件好,你认为很漂亮的一套他 却没有选,通过后来的解释你才明白他为 什么没选,因为商店为了便于区分它们, 在衣服上面挂上了一些号码,你认为是下 面那套衣服他不会选?
了解文化习俗
中 国 传 统 婚 礼
百年好合 白头偕老
了解文化习俗
新 西 兰 毛 利 人 见 面 礼
民间的风俗习惯。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 个地域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
了解文化习俗
衣食住行 婚丧嫁娶 节日庆典 礼仪规范 娱乐爱好 风土人情 宗教信仰 ……
内 容 广 泛 丰 富 多 彩
中国有什么传统节日(时间、 意义、活动)?
第10课 有朋自远方来
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
了解文化习俗 1 2 4 3 4
5 6
6
7
8
了解文化习俗
西班牙斗牛
了解文化习俗
日 本 的 樱 花 与 和 服
了解文化习俗
快乐的圣诞节,起源于欧美国家
了解文化习俗
法 国 巴 黎 艾 菲 尔 铁 塔
-
了解文化习俗
荷兰郁金香和风车
了解文化习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埃 及 金 字 塔
了解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会影响一个
人的言行,文化习惯方面的差异会对我 们的交往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不了解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会造 成交往的障碍和困难,甚至导致误解。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 文化风俗习惯,保证交往的顺利进行。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共35张PPT)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共35张PPT)

(2)联系许大同的遭遇,说一说中西方文化差 异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建湖实验初中
有朋自远方来
(3)许大同虽然来美国八年,但因为他并没有真 正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所以才会出现接连 不断的麻烦。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4)在法庭上,许大同百口莫辩,最终失去了对 儿子的监护权,因为无人对“刮痧”这一中 医传统疗法有了解。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 教训?
决定
人们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
建湖实验初中
有朋自远方来
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我们不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习俗, 会给我们的交往带来什么影响呢?
建湖实验初中
有朋自远方来
正 视 交 往 的 障 碍
《刮 痧》 剧情简介
建湖实验初中
有朋自远方来
(1)“刮痧”在中国人和美国人眼里,分别意 味着什么?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建湖实验初中
有朋自远方来
世博会期间,有近20万名志愿者将为来自世 界各地的参观者提供优质服务,如果你是其中 的一名志愿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要 接待好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客人,正确对待 文化差异,增进相互了解,我们该怎么做?
建湖实验初中
有朋自远方来
享 受 交 往 的 快 乐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差异,从而增进相互了解 促进交往?
一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风俗习 惯,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在了解和尊重的 基础上不断沟通。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宣传中国的传统 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建湖实验初中
有朋自远方来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到了什么?又学会了什么?
建湖实验初中
有朋自远方来
中、英、法、德四国商人在船上谈生意, 途中,船出了故障,只有跳水才能逃命。船长命 令大副赶快通知各位先生穿上救生衣,从甲板上 跳下去。可是无论大副怎么劝说,大家谁也不愿 意跳。 幸亏船长是个经验丰富的人,对各国的不同文 化个性了如指掌,他依据不同国家人们所具有的 鲜明文化特性,对他们说了一番话,于是,所有 的人都按他的意图做了。

政治:第10课 有朋自远方来 课件(苏教版七上)

政治:第10课 有朋自远方来 课件(苏教版七上)

差异给我们交往带来的影响
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反映了本 民族的习惯,这种文化习惯方面的差异 对我们的交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如果不了解或不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 文化风俗习惯,往往就容易造成我们交 往的障碍和困难,甚至导致误解,因此 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春节的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 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天,一个老伯承诺他有办法治“年兽”。半夜时分, “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 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 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 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 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 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 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 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对于亲戚、熟人:一般不说“谢 谢”,如果说“谢谢”,对方会觉得 被当作外人而缺少亲切感。
在西方:
从早到晚“谢”不离口,这被看做 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
请客吃饭:
在中国: 热情的主人会在客人碗里不断添加 菜肴,以示盛情。另外,在餐桌上“避 而不说实情”在中国是有礼貌的表现。 在西方:
一再问客人要不要添加食物或强塞 食物给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美国人 遵循“诚实是上策”的原则。
中秋节的来历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课件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课件

建议学生多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加深对“有朋自远方 来”这一主题的理解。
建议学生注重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06
CATALOGUE
附录
相关学习资源推荐
《论语》
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有助于理解“有朋自远方来”的内涵。
《中华文化经典读本》
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详细描述:学生在展示和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 程和方法,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学习 效果和能力。
05
CATALOGUE
学习反思与展望
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学习内容反思
学生对“有朋自远方来”这一主题的理解是否深入,是否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 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务。
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 、讨论、分享,共同完
成学习任务。
教师指导
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
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在课 堂上展示研究成果,包括PPT演
示、口头报告等形式。
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教师 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等 。

历史学科
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理 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地理学科
探究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 家的关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
化特色。
政治学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各 Nhomakorabea之间 的友好交往和合作的意义。
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分组
将学生按照兴趣和特长 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 选择一个国家进行研究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第十有朋自远方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了解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

3.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差异在哪里”既是本的重点,又是本的难点。

说它是重点,这是因为只有懂得了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进而才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说它是难点,这是因为造成不同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们既要承认它们的各不相同,又要从不同的文化习俗与背景来认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让世界手拉手”,这是本的又一个重点,它直接解决本的研究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体现本的主题。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处理方法和态度是不尽相同,请举例说明。

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是先推辞再接受,接受后感谢但不当场打开。

而西方人则先感谢,接受后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

3.世界各国的人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对待?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

我们要了解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在交往中引起重视。

第二框相互尊重促进交往.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如何形成的?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有朋自远方来》课件

《有朋自远方来》课件

起。(
)
⑤春秋时,形齐影人不管仲离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
友。(
)
⑥比喻知己管或鲍知之音。交也比喻乐曲高妙。(
)
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高山流水)
破琴绝弦
优秀名言警句赏析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 弟也。——论语·颜渊
赏析:只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对工作认真负责,不 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别人就都乐于与 自己交朋友,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你的朋友。
成语典故示例
莫逆之交
典出《庄子•大宗师》。
原文记述:“子祀(sì)、子兴、子梨、子来四人 相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 (kāo,屁股),孰知生死存亡一体者,吾与之友 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 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 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 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 好朋友。
交友诗句示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孟浩然《过故人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岑参《逢入京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李白《送友人》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2021/11/6
• 雨下得越来越紧,左伯桃实在受冻不过,于是他对羊角 哀说:“我想百里之内一定不会有人家。粮食将尽,衣 服单薄,如果将两人衣物、盘资合用一人前往楚国一定 能够到达,如果两人一起去,即便不被冻死,也会被饿 死。我将身上衣服脱下与贤弟穿上,你拿着还剩下的粮 食挣扎而去,不用管我。等你见了楚王,他一定会重用 你,到那时你再来葬我也不迟。”羊角哀听了说什么也 不肯,扶着左伯桃继续前行。走了不到十里,伯桃 说:“风雪越来越紧,咱们还是先找个地方避一避吧!” 后来他们看到一株枯桑,正好避雪。但是,那株枯桑只 能容得下一个人,于是角哀便先扶伯桃坐下。左伯桃让 角哀敲石取火,找些枯枝生火御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了解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

3.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差异在哪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说它是重点,这是因为只有懂得了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进而才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说它是难点,这是因为造成不同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们既要承认它们的各不相同,又要从不同的文化习俗与背景来认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让世界手拉手”,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它直接解决本课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体现本课的主题。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1.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处理方法和态度是不尽相同,请举例说明。

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是先推辞再接受,接受后感谢但不当场打开。

而西方人则先感谢,接受后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

3.世界各国的人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对待?(1)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

(2)我们要了解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在交往中引起重视。

第二框相互尊重促进交往1.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如何形成的?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我们应如何对待文化和文明的差异性?(1)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

即不要只认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并把自己的文化习俗强加于人,也不能对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一概排斥,一无所知。

(2)只要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就能和谐相处在同一片蓝天下。

3.我们与各国人民交往要掌握哪些交往礼仪?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

例如握手是最常见的礼节,我们要掌握这种礼节在方法和礼仪上应注意的事项。

4.我们怎样对待来自各国各民族的新奇与时尚的东西?我们不能不加分析的简单模仿全盘照搬。

对外来文化中的有毒有害的东西,我们应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

5.我们青少年怎样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往作贡献?我们要懂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平等的态度,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让世界手拉手,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表演法、阅读讨论法、辩论等。

五、课时安排 3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因本课要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并设计一个模拟旅游计划,所以课前一定要求学生学会从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去收集、处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和材料。

2.“差异在哪里”要求学生分别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小品表演,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大胆创新,并从中评选出最佳小品。

3.进行本课的教学和活动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英语学科等知识,使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

第1课时文化习俗多姿多彩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出了国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了国门。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国际化的影子。

同学们能不能举些例子: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平时可能不太关注的现象入手,感受到学会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交往的迫切性。

可以提示学生从吃穿用住行等生活细节列举。

教师小结:吃——肯德基、麦当劳(美国)方便面(日本);穿——耐克运动装(美国)、皮装(意大利);用——三星手机(韩国)、松下电器(日本)、IBM笔记本电脑(美国);住——住房设计越来越欧化;行——丰田汽车(日本)、福特汽车(美国)、奥迪汽车(德国);娱乐——卡拉OK(日本)、美国大片、互联网……一、民族风情知多少(板书)过渡: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活动内容:感受异域风情1.教材P86生活在线,从相册中的照片,请你说说小李的爸爸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并说明理由。

提示:西班牙(斗牛)、日本(和服)、美国(圣诞老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有碰鼻子礼节)、荷兰(郁金香)、非洲(黑人原始舞蹈)。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情,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2.合作探究(1)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如下表),按地域分布在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各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

(2)学生根据任务,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或请教相关学科教师完成表格。

(3)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学会在与人合作中进行学习,提高综合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小结: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板书)信息点击:教材P87了解民俗的形成和涵义二、差异在哪里导入:“文化差异小幽默”(见资料包,选其中一则)设计意图:通过“文化差异小幽默”,一方面活跃气氛,为下面的学生表演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情的处理不尽相同。

过渡: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许多事情的处理不尽相同,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设计情景对话,表演给大家看(先表演中国人习惯的方式,再表演西方人习惯的方式)。

活动内容:小品表演▲见面招呼在中国,热情握手,寒暄一番,如“吃了吗?”“上哪儿去?”“最近在哪里发财?”“改天请你吃个饭!”在西方,简单问候,一般不问个人私事,以谈论天气等为主。

如How are you?或How do you do?(你好!)What a nice day!(多好的天气啊!)▲表示感谢在中国,亲戚、熟人之间表示感谢一般不说“谢谢”。

在西方,即使是在最亲密的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之间也会十分客气地用“Thanks a lot!”或者"That's very kind of you.”表示谢意。

(在中国,亲戚、熟人之间一般不说“谢谢”,如果说“谢谢”,对方会觉得被当作外人而缺少亲切感。

西方人则从早到晚“谢”不离口,这被看作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

) ▲请客吃饭在中国,热情的主人一边在客人碗里不断添加菜肴,一边说:“多吃点,多吃点。

”在西方,主人不会过多地劝酒劝菜。

客人不想喝酒,想喝可乐就说:“Could I have a glass of Cola?”(西方人认为:一再问客人要不要添加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美国人遵循“诚实是上策”的原则。

而中国人却正好相反,热情的主人会在客人碗里不断添加菜肴,以示盛情。

另外在餐桌上“避而不说实情”在中国是有礼貌的表现,西方人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拜访客人在中国,客人往往在没有事先打招呼的情况下拜访主人。

在西方,人们习惯先打电话预约:“I would like to visit you at 2:00 this afternoon.”然后才上门拜访。

(在中国,客人事先不打招呼拜访主人是想给对方一个惊喜,而主人也确实会对这不期而遇感到很高兴。

在西方,事先不打招呼拜访别人被看作是没有礼貌,不速之客往往是不受欢迎的。

)要求:(1)请前四个小组抽签,每小组准备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成立创作室,分工创作。

编剧:编写情景对话;导演:负责指导;演员:负责表演;化装:负责演员外形设计。

(3)课堂进行表演。

问题讨论:(1)东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的处理上不尽相同?请列举出来。

(2)造成不同民族和国家人们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小品表演和问题讨论,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室这样的平台自主创新,发挥团队精神,发现自己的潜能,提高交往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自己创设的情景中体验、领会“差异在哪里”的教学内容。

教师小结: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

(板书)过渡:这些差异会给我们的交往带来什么影响?请大家来看教材P89一则有趣的故事。

活动内容:阅读讨论“点头和摇头”教材P89讨论:(1)“摇头不算点头算”,这是中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风俗习惯;“点头不算摇头算”,这是阿尔巴尼亚人的习惯。

那么,在斯里兰卡点头和摇头又表示什么呢?(2)如果你和阿尔巴尼亚人、斯里兰卡人交往,会产生什么影响?教师小结:我们要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并在交往中引起重视,否则容易造成交往的障碍和困难,甚至导致误解。

(板书)活动内容:阅读讨论材料一:中国龙落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见资料包)材料二:外国人的习俗与忌讳(教材P94)读了这两则材料,对你有何启示?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要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不仅要了解他们喜欢做什么,也要了解他们不喜欢做什么;而且不能把本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强加于人,要使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产生“认同感”。

活动内容:鸿雁传书(教材P94)2008北京奥运会,你的一个外国朋友要来中国观看奥运会比赛。

但他担心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而造成尴尬,想请你帮他介绍一些文化习俗。

(可以介绍奥运会期间中国的节日及习俗,也可介绍在中国人的习俗与忌讳)第2课时相互尊重促进交往导入:阅读“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见资料包)讨论:你是如何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认识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这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师小结: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