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数学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在很多人的眼中,严谨的算理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噩梦”般的应用题等,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数学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内涵的人文成分,还具有学科特色的文化。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意识、数学事件等的总和,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数学自身发生发展和特质的内容,如数学史、数学美学、数学符号学等;二是关于数学与其他文化领域相交融的内容,如数学与自然、生活、环境、艺术、经济、建筑等。[1]

二、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一)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深刻认识。[2]我在教学实践中删繁就简,抓住数学本质,渗透数学思想。

1.渗透符号化思想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上学了》把学生带入数学王国的学习之旅,我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画面,找出画面中的事物,渗透用数表示事物的数量

的符号化思想,简要、准确。

在教学《5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和“=”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渗透符号化思想,使学生的表达和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2.渗透对应思想

在教学《比一比》树苗和树坑相比,谁多谁少?引导学生将树坑和树苗用虚线一一对应起来进行比较,渗透了对应的思想方法。

3.渗透集合思想

在教学《1~5的认识》,先出示主题图,引导孩子一类一类地数出图中的事物,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一起数就是在渗透集合思想。

4.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用5根小棒分成两堆探究几种分法,得出5的分解,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课堂上,学生借助直尺认识“0”;用小棒代替水摆一摆(图一)[3],探讨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表现。

图一P70《9加几》例1

5.渗透类比思想

在教学《6~10的认识》探究6能分成几和几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6根小棒分成两堆可知,6可以分成5和1、1和5、类推出4和2、2和4、3和3。用类比思想得出了7,8,9,10数的分解和组成。

6.渗透转化思想

在一年级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知识点都可以渗透转化的思想。比如,在教学《8,9的加减法》(图二)时,引导学生把9个圆片有序地分成两堆,每分一次,在右边的方格中填入相应的数,根据每一次分的结果写出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圆片与数一一对应的过程中体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图二P35《8,9的加减法》例2

又如,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或者把11减几转化成10减几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增强孩子信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7.渗透分类思想

在教学《分一分》(图三),把形状、长短完全相同的铅笔,根据颜色不同把这些铅笔按红、黄两种颜色分成两类,渗透了分类思想。

图三P51《分一分》例1

(二)渗透数学符号学和数学史

数学成就辉煌,有历史很深的文化底蕴,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给学生介绍了“古人计数”、“0的演变”、“>和<的来历”、“+和—的起源”……将这些数学文化素材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结合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学生更加有兴趣学、好数学。

(三)渗透数学美学

在教学数学数字时,让学生感受简洁的数字美,一个个数字像跳动的音符;在教学《认识图形》时,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图片,学生发出惊叹的声音,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美。

(四)渗透数学故事

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有特殊的吸引力,事实证明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很少。在教学《6~10的认识》时,引出了受人尊敬的数字“7”,孩子很是好奇,产生疑问为什么7受人尊敬呢?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与“7”有关的事情,比如一个成人的身高大约等于他自己的7个头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开阔视野。

总之,数学是一种文化,在教学实践中让文化流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