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方案二原理图
2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2.3 方案三
方案三如图 3 所示,该电路是由两级放大器组成,第一级放大器 2 脚与 3 脚接的是电流源,然后在 1 脚与 2 脚间接一个电阻与电容,电阻 R1 的作用是将 电流源转换成电压的形式,电容 C2 的作用是对其电压进行滤波。然后将从电流 源转换成电压后接第二级运放的 5 脚,然后再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虚短与虚断,可 以知道 6 脚的电位与 5 脚的相同。因此 R2,R3 之间就有一个回路到地端,又因 为 7 脚与 R2 的另一端相连,所以 7 脚的电压为 U5*R2/(R2+R3)当 R2 远大于 R3 时,7 脚的电压就是 6 脚的电压,也就是 5 脚的电压,即为电流源与 R1 电阻 的乘积。
3.3 74HC573
5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74HC573为八位制3态非反转透明锁存器,具有高性能硅门 CMOS 器件。管 脚图如图6所示:
图6 74HC573 1脚三态允许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D0~D7为数据输入端 /Q0~/Q7为数据输出端
3.4 74LS138芯片
74LS138为3线—8线译码器,引脚图如图7所示: 工作原理: ①当一个选通端(E1)为高电平,另两个选通端((/E2))和/(E3))为低电平 时,可将地址端(A0、A1、A2)的二进制编码在 Y0至 Y7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 平译出。比如:A2A1A0=110时,则 Y6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 ②利用 E1、E2和 E3可级联扩展成 24 线译码器;若外接一个反相器还可级 联扩展成 32 线译码器。 ③若将选通端中的一个作为数据输入端时,74LS138还可作数据分配器。 ④可用在8086的译码电路中,扩展内存。 引脚功能: A~C:地址输入端
测量值示数 33.6 78.6 127.3 156.1 198
误差差值 0.6 0.4 0.7 1.1 5
相对误差% 1.81 0.5 0.55 0.71 2.6
通过求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即为(1.81+0.5+0.55+0.71+2.6)/5,其结果为 1.23
说明其符合了测量误差的百分之 5 的要求。
器件功能包括多路复用模拟量输入、片上跟踪和保持功能、8 位模数转换和 8 位数模转换。最大转换速率取决于 I2C 总线的最高速率。其芯片图如图 5 所示:
图 5 PCF8591 引脚图 AIN0~AIN3:模拟信号输入端。 A0~A2:引脚地址端。 VDD、VSS:电源端。(2.5~6V) SDA、SCL:I2C 总线的数据线、时钟线。 OSC:外部时钟输入端,内部时钟输出端。 EXT:内部、外部时钟选择线,使用内部时钟时 EXT 接地。 AGND:模拟信号地。 AOUT:D/A 转换输出端。 VREF:基准电源端。
解决了方案一存在的问题,但是方案二很容易收到运放芯片误差的影响,比如说
3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温度漂移,噪声等影响。方案三则是采用双运放的方式,一个方面解决了方案一 的存在内阻影响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又增加了电路的稳定性,解决了方案二的问 题。因此,选择方案三为实现方案比较合适。
3 实现方案
2 设计方案及比较
整体思路是将光电池的电流转换成电压,然后经过 ADC 转换,再通过 LED 数码管显示,最后对比照度计与 LED 数码管的数据,画出其关系曲线,拟合曲 线就可以实现照度计的设计。其的设计与调试都是基于 51 单片机以及硅光电池。
2.1 方案一
方案一采用的是硅光电池与电阻进行串联,然后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再经 过 PCF89C51 进行模数转换,再利用 51 单片机处理采样的数据,最后再经过 LED 数码管进行显示。
图8 测试电路的布线图
4 调试过程及结论
调试过程如下所示: (1) 首先是仿真出来其 AD 转换以及数码管能够正常使用。 (2) 然后搭建好实物图,首先按照开发板的原理图,照着实现方案的原理
图去接线,先把数码管点亮,让其能够显示 AD 转换的值,当没接光 电池时,其显示应该为 0。 (3) 再者就去搭建硅光电池的电流转换成电压的模块,也是按照实现方案 去接线。接完线后再调整开发板的滑动变阻器,让其 LED 数码管能 够按照不同光强去变化,并且有明显的变化数值。 (4) 让光强从 0 开始,逐渐往上增加,记录照度计与数码管显示的值,再 用电脑绘出其曲线,最后再在代码上拟合其曲线。其曲线图如图 9 所示。其中横轴为测量数据,纵轴为照度计的值。
图 1 方案一原理图
2.2 方案二
方案二如图 2 所示,方案二是先将硅光电池的电流转换成电压,然后再经过 LM358 设计而形成的一个电压跟随器。首先是电流源经过电阻 R1 转换成电压, 然后将电阻下端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 3 脚相连,然后 1 脚与 3 脚相连。通过运 算放大器的原理,虚断与虚短,可以知道 1 脚与 3 脚的电位是相同的。然后将其 1 脚的电位发送给 PCF89C51,经过 51 单片机处理后在 LED 数码管显示就可以 实现了。
5 心得体会
在设计电路时,发现许多问题,当时没有找到开发板的原理图,然后就自己 一步一步去摸索开发板各个芯片的引脚的连接方式,用万用表蜂鸣档一个一个端 口去试探,一个一个去记录。后来翻阅了老师给的资料,终于找到了这个开发板 的原理图。
但是在调试中又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发现电脑找不到开发板的串口, 这就会造成了烧不了程序,后来我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都不能解决问题。 突然急中生智,可以用自己的开发板烧录程序,再换到调试的开发板就可以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要多思考。
目录
1 技术指标 ................................................................. 1 2 设计方案及比较 ........................................................... 1
2.1 方案一 ................................................................ 1 2.2 方案二 ............................................................... 2 2.3 方案三 ............................................................... 2 2.4 方案比较 .............................................................. 3 3 实现方案 .................................................................. 4 3.1 实现方案原理图 ........................................................ 4 3.2 PCF89C51 .............................................................. 4 3.3 74HC573 .............................................................. 5 3.4 74LS138 芯片 ......................................................... 6 3.5 测试电路的布线图 ..................................................... 7 4 调试过程及结论 ............................................................ 8 5 心得体会 .................................................................. 9 6 参考文献 ................................................................. 10 7 附录 ..................................................................... 10
3.1 实现方案原理图
实现方案原理图如图 4 所示,其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是经过方案三的电流转换成电压后,然后经过 PCF89C51 数模转换,接 着 PCF89C51 把数据传入到 51 单片机中,然后在 51 单片机中配置了上拉电阻给 P0 端口,使其能输出一个高电平,再让其接一个锁存器 74HC573,用来驱动 LED 数码管动态段选显示。然后在数码管位选上,又利用了 74LS138 译码器来控制, 通过编程相应的 AD 驱动程序以及 LED 显示程序,最终可以得到如下图的仿真 结果。
组装好电路以后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发现问题并不可怕,时都要根据现有的 条件和情况,在最初理论设计的基础上做出修改,以满足设计指标。
遇到问题要善于用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说在一开始校正照度计 时,LED 数码管显示示数很不稳定,很抖,分析可知,有几个原因,一个方面可 能是数码管 LED 接触不良,另一个可能是因为显示电压已经到了10−3V,运放输 出的电压可能一直在小范围内浮动,这里可以——多次取值求平均后再显示到数 码管 LED,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再更新 LED 的值,或者设定一个值,只有当数码管 要显示的前后两个值差值大于这个数才更新显示。
250
200
y = 0.0036x2 + 0.4692x - 3.0416 R² = 0.9993
150
100
50
系列1 多项式 (系列1)
0 0
-50
50
100
150
200
图 9 拟合曲线图 调试测量数据如表 1 所示:
表 1 测量数据表
8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照度计示数 33 79 128 155 193
3.2 PCF89C51
图 4 实现方案原理图
4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PCF8591 是单片、单电源低功耗 8 位 CMOS 数据采集器件,具有 4 个模拟 输入、一个输出和一个串行 I2C 总线接口。3 个地址引脚 A0、A1 和 A2 用于编 程硬件地址,允许将最多 8 个器件连接至 I2C 总线而不需要额外硬件。器件地址、 控制和数据通道通过两线双向 I2C 总线传输。
6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STA(G1):选通端 /STB(/G2A)、/STC(/G2B):选通端(低电平有效) /Y0~/Y7:输出端(低电平有效) VCC:电源正 GND:地
图7 74LS138
3.5 测试电路的布线图
测试电源自文库的布线图如图8所示:
7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基于 Si 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
1 技术指标
(1) 要求系统测量范围为 0-200lx,测量精度达到 1lx; (2) 设计光电池输出信号处理电路,要求可以控制处理后的电压幅度; (3) 设计照度计硬件电路系统,要求系统各个模块能够正常工作; (4) 设计照度计软件控制系统,要求系统整体工作稳定; (5) 给设计系统定标,要求测量结果误差在 1%以内。
原理图如图 1 所示,在 Proteus 平台进行仿真,电流源为 20μA,然后经过电 阻进行分压,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2V,当光照度发生变化时, 其电流源的电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最终经过 PCF89C51 进行模数转换并在 LED 上显示。
1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然后再经过 PCF89C51 数模转换,利用 51 单片机处理数据,最终在 LED 数 码管显示。
2.4 方案比较
图 3 方案三原理图
方案一只是一个电流源与电阻的串联,优点是电路简单实现容易,缺点是由
于硅光电池的电压很小,电流也很小,用电阻来实现,如果收到 AD 转换的内阻
的影响,就会及其影响其的精度。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压跟随器,
2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2.3 方案三
方案三如图 3 所示,该电路是由两级放大器组成,第一级放大器 2 脚与 3 脚接的是电流源,然后在 1 脚与 2 脚间接一个电阻与电容,电阻 R1 的作用是将 电流源转换成电压的形式,电容 C2 的作用是对其电压进行滤波。然后将从电流 源转换成电压后接第二级运放的 5 脚,然后再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虚短与虚断,可 以知道 6 脚的电位与 5 脚的相同。因此 R2,R3 之间就有一个回路到地端,又因 为 7 脚与 R2 的另一端相连,所以 7 脚的电压为 U5*R2/(R2+R3)当 R2 远大于 R3 时,7 脚的电压就是 6 脚的电压,也就是 5 脚的电压,即为电流源与 R1 电阻 的乘积。
3.3 74HC573
5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74HC573为八位制3态非反转透明锁存器,具有高性能硅门 CMOS 器件。管 脚图如图6所示:
图6 74HC573 1脚三态允许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D0~D7为数据输入端 /Q0~/Q7为数据输出端
3.4 74LS138芯片
74LS138为3线—8线译码器,引脚图如图7所示: 工作原理: ①当一个选通端(E1)为高电平,另两个选通端((/E2))和/(E3))为低电平 时,可将地址端(A0、A1、A2)的二进制编码在 Y0至 Y7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 平译出。比如:A2A1A0=110时,则 Y6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 ②利用 E1、E2和 E3可级联扩展成 24 线译码器;若外接一个反相器还可级 联扩展成 32 线译码器。 ③若将选通端中的一个作为数据输入端时,74LS138还可作数据分配器。 ④可用在8086的译码电路中,扩展内存。 引脚功能: A~C:地址输入端
测量值示数 33.6 78.6 127.3 156.1 198
误差差值 0.6 0.4 0.7 1.1 5
相对误差% 1.81 0.5 0.55 0.71 2.6
通过求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即为(1.81+0.5+0.55+0.71+2.6)/5,其结果为 1.23
说明其符合了测量误差的百分之 5 的要求。
器件功能包括多路复用模拟量输入、片上跟踪和保持功能、8 位模数转换和 8 位数模转换。最大转换速率取决于 I2C 总线的最高速率。其芯片图如图 5 所示:
图 5 PCF8591 引脚图 AIN0~AIN3:模拟信号输入端。 A0~A2:引脚地址端。 VDD、VSS:电源端。(2.5~6V) SDA、SCL:I2C 总线的数据线、时钟线。 OSC:外部时钟输入端,内部时钟输出端。 EXT:内部、外部时钟选择线,使用内部时钟时 EXT 接地。 AGND:模拟信号地。 AOUT:D/A 转换输出端。 VREF:基准电源端。
解决了方案一存在的问题,但是方案二很容易收到运放芯片误差的影响,比如说
3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温度漂移,噪声等影响。方案三则是采用双运放的方式,一个方面解决了方案一 的存在内阻影响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又增加了电路的稳定性,解决了方案二的问 题。因此,选择方案三为实现方案比较合适。
3 实现方案
2 设计方案及比较
整体思路是将光电池的电流转换成电压,然后经过 ADC 转换,再通过 LED 数码管显示,最后对比照度计与 LED 数码管的数据,画出其关系曲线,拟合曲 线就可以实现照度计的设计。其的设计与调试都是基于 51 单片机以及硅光电池。
2.1 方案一
方案一采用的是硅光电池与电阻进行串联,然后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再经 过 PCF89C51 进行模数转换,再利用 51 单片机处理采样的数据,最后再经过 LED 数码管进行显示。
图8 测试电路的布线图
4 调试过程及结论
调试过程如下所示: (1) 首先是仿真出来其 AD 转换以及数码管能够正常使用。 (2) 然后搭建好实物图,首先按照开发板的原理图,照着实现方案的原理
图去接线,先把数码管点亮,让其能够显示 AD 转换的值,当没接光 电池时,其显示应该为 0。 (3) 再者就去搭建硅光电池的电流转换成电压的模块,也是按照实现方案 去接线。接完线后再调整开发板的滑动变阻器,让其 LED 数码管能 够按照不同光强去变化,并且有明显的变化数值。 (4) 让光强从 0 开始,逐渐往上增加,记录照度计与数码管显示的值,再 用电脑绘出其曲线,最后再在代码上拟合其曲线。其曲线图如图 9 所示。其中横轴为测量数据,纵轴为照度计的值。
图 1 方案一原理图
2.2 方案二
方案二如图 2 所示,方案二是先将硅光电池的电流转换成电压,然后再经过 LM358 设计而形成的一个电压跟随器。首先是电流源经过电阻 R1 转换成电压, 然后将电阻下端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 3 脚相连,然后 1 脚与 3 脚相连。通过运 算放大器的原理,虚断与虚短,可以知道 1 脚与 3 脚的电位是相同的。然后将其 1 脚的电位发送给 PCF89C51,经过 51 单片机处理后在 LED 数码管显示就可以 实现了。
5 心得体会
在设计电路时,发现许多问题,当时没有找到开发板的原理图,然后就自己 一步一步去摸索开发板各个芯片的引脚的连接方式,用万用表蜂鸣档一个一个端 口去试探,一个一个去记录。后来翻阅了老师给的资料,终于找到了这个开发板 的原理图。
但是在调试中又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发现电脑找不到开发板的串口, 这就会造成了烧不了程序,后来我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都不能解决问题。 突然急中生智,可以用自己的开发板烧录程序,再换到调试的开发板就可以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要多思考。
目录
1 技术指标 ................................................................. 1 2 设计方案及比较 ........................................................... 1
2.1 方案一 ................................................................ 1 2.2 方案二 ............................................................... 2 2.3 方案三 ............................................................... 2 2.4 方案比较 .............................................................. 3 3 实现方案 .................................................................. 4 3.1 实现方案原理图 ........................................................ 4 3.2 PCF89C51 .............................................................. 4 3.3 74HC573 .............................................................. 5 3.4 74LS138 芯片 ......................................................... 6 3.5 测试电路的布线图 ..................................................... 7 4 调试过程及结论 ............................................................ 8 5 心得体会 .................................................................. 9 6 参考文献 ................................................................. 10 7 附录 ..................................................................... 10
3.1 实现方案原理图
实现方案原理图如图 4 所示,其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是经过方案三的电流转换成电压后,然后经过 PCF89C51 数模转换,接 着 PCF89C51 把数据传入到 51 单片机中,然后在 51 单片机中配置了上拉电阻给 P0 端口,使其能输出一个高电平,再让其接一个锁存器 74HC573,用来驱动 LED 数码管动态段选显示。然后在数码管位选上,又利用了 74LS138 译码器来控制, 通过编程相应的 AD 驱动程序以及 LED 显示程序,最终可以得到如下图的仿真 结果。
组装好电路以后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发现问题并不可怕,时都要根据现有的 条件和情况,在最初理论设计的基础上做出修改,以满足设计指标。
遇到问题要善于用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说在一开始校正照度计 时,LED 数码管显示示数很不稳定,很抖,分析可知,有几个原因,一个方面可 能是数码管 LED 接触不良,另一个可能是因为显示电压已经到了10−3V,运放输 出的电压可能一直在小范围内浮动,这里可以——多次取值求平均后再显示到数 码管 LED,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再更新 LED 的值,或者设定一个值,只有当数码管 要显示的前后两个值差值大于这个数才更新显示。
250
200
y = 0.0036x2 + 0.4692x - 3.0416 R² = 0.9993
150
100
50
系列1 多项式 (系列1)
0 0
-50
50
100
150
200
图 9 拟合曲线图 调试测量数据如表 1 所示:
表 1 测量数据表
8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照度计示数 33 79 128 155 193
3.2 PCF89C51
图 4 实现方案原理图
4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PCF8591 是单片、单电源低功耗 8 位 CMOS 数据采集器件,具有 4 个模拟 输入、一个输出和一个串行 I2C 总线接口。3 个地址引脚 A0、A1 和 A2 用于编 程硬件地址,允许将最多 8 个器件连接至 I2C 总线而不需要额外硬件。器件地址、 控制和数据通道通过两线双向 I2C 总线传输。
6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STA(G1):选通端 /STB(/G2A)、/STC(/G2B):选通端(低电平有效) /Y0~/Y7:输出端(低电平有效) VCC:电源正 GND:地
图7 74LS138
3.5 测试电路的布线图
测试电源自文库的布线图如图8所示:
7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基于 Si 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
1 技术指标
(1) 要求系统测量范围为 0-200lx,测量精度达到 1lx; (2) 设计光电池输出信号处理电路,要求可以控制处理后的电压幅度; (3) 设计照度计硬件电路系统,要求系统各个模块能够正常工作; (4) 设计照度计软件控制系统,要求系统整体工作稳定; (5) 给设计系统定标,要求测量结果误差在 1%以内。
原理图如图 1 所示,在 Proteus 平台进行仿真,电流源为 20μA,然后经过电 阻进行分压,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2V,当光照度发生变化时, 其电流源的电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最终经过 PCF89C51 进行模数转换并在 LED 上显示。
1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然后再经过 PCF89C51 数模转换,利用 51 单片机处理数据,最终在 LED 数 码管显示。
2.4 方案比较
图 3 方案三原理图
方案一只是一个电流源与电阻的串联,优点是电路简单实现容易,缺点是由
于硅光电池的电压很小,电流也很小,用电阻来实现,如果收到 AD 转换的内阻
的影响,就会及其影响其的精度。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压跟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