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历史上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物质基础: 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
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 主观条件: 于用人
四.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
秦始皇
辩一辩:秦始皇与汉武
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 大?(提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
史上都是有功又有过的)
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
要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当时的 历史条件下,用一分为二的、 全面的观点评价,同时还要 分析那是主要的那是次要的
“热身运动”
秦朝开始于哪一年?是哪一年结束
的?算一算秦王朝共存在了多少年? 项羽和刘邦争权夺利的战争史称 为什么? 西汉是哪年建立的?由谁建立的?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
了解文景之治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
史实 评价汉武帝
自主学习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
材料二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 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 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一.“文景之治”
1.汉初社会经济情况:
牛车
4.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 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
“文景之治”
历史意义: “文景之治”使西汉初的社会经济 得到了恢复发展,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 的雄厚基础,使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 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大一统:

七年级历史12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2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2课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学科,是人们对过去的经历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科。

作为中学生,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我们身处其中的历史脉络,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为未来做好准备。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历史12课的知识点。

第一课:人类文明的诞生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知识。

我们了解到早期的人类是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野外,并通过打猎和采集食物来维持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信仰系统。

我们还学习了埃及和中国文明的历史。

第二课:早期王国和城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早期王国和城邦的历史。

我们了解到城邦是古希腊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我们还学习了古埃及的历史,包括它的政治、社会和宗教制度。

第三课:古希腊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了解到古希腊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国家之一,是诗歌、哲学、艺术和体育运动的重要发源地。

我们还学习了古罗马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它的政治、社会制度和军事实力。

第四课:中世纪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世纪的历史。

我们了解到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致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

我们还学习了拜占庭和伊斯兰文明的历史。

第五课:文艺复兴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文艺复兴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了解到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致从14世纪末到17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欧洲人开始对古典文化进行重视,并产生了激进的文化和艺术运动。

我们还学习了文艺复兴的艺术和科学成就。

第六课:海洋探索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洋探索的历史。

我们了解到欧洲人开始进行长途航海和探索,开辟了新航路,建立了新贸易网络,并发现了新的大陆。

我们还学习了哥伦布、麦哲伦和伽利略等历史人物的故事。

第七课:启蒙运动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外戚宦官专权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Hale Waihona Puke 冲帝2岁质帝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你会怎么做?
汉高祖
措施: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③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的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汉景帝
汉文帝
措施: ①重视农业 ②提倡节俭 ③以德化民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汉初: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 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 初 国 家 贫 困
文景之治 民富国强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雄才大略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
刚即位时,汉武帝就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 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 权的政治局面.
为什么汉武帝时西汉能达到鼎盛时期?
物质基础: 主观条件:
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东汉的统治: 阅读了解: 1、东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 2、东汉初期的统治称为? 3、中期以后的统治局面? 4、东汉末年爆发什么?东汉政权怎样?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七年级历史第12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2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2课知识点历史学科是一门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是人们了解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七年级的历史学科中,第12节课是关于“创新与发展”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七年级历史第12课的知识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一、人类文明的创新与发展人类是地球上最高智慧的生物,自从人类从猿猴进化而来之后,他们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文明。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创新和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二、农业与手工业革命农业和手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

农业是人类最早创新和发展的领域之一。

人类从迁徙狩猎的状态逐步过渡到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方式。

手工业则是人类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出的一种方式。

手工业的革命使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则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创新和发展事件。

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和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机器制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在社会经济方面带来了重大变革,也对政治、文化、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的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最新的创新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等工具,轻松地完成各种任务。

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不仅推动了社会从产业经济走向信息经济,也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总的来说,人类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七年级历史第12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监察制度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2-22课)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2-22课)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2-22课)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

整体感知
大一统的含义:
指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 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与大统一的区别:“大一统”所涵盖的范围比“大统一”要广得多。“大一统”不仅 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而“大统一”就仅仅是地域上的统一了。
一、削弱地方势力
1.背景
相关史事 西汉建立后,刘邦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
素养提升
1.汉武帝即位以后,就有不少朝臣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
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
C 对此,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军机处 B.设置转运使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锦衣卫
素养提升
2.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如图所示两枚钱币的
B 考证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一、削弱地方势力
2.措施 ②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效果: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材料1: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 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占列侯总数的一半。
——《史记》 材料2:不少诸侯王因“骄淫失道”,而被除国,如燕王刘定国与文康王姬通 奸、夺弟妻为姬及杀人等罪,被主父偃告发处死刑而自杀国除。像类似刘定国这 样犯罪或谋反而被除国的,还有燕、济川、齐、淮南、衡山、江都等九国。
三、尊崇儒术
2. 实施
材翻料译:董所仲有舒不向属汉于武儒帝家建,六议艺:,诸范不围在之六内艺,不之符科合孔孔子子之学术说者的,学皆派绝,其都道禁,绝勿其使理
并论进,不。许邪它辟们之与说儒灭学息并,进然,后使统邪纪恶可不一正而的法学度说可归明于,灭民绝知,这所样从做矣了。就能政令统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重要知识点总结
的控制 作用 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尊崇 目的 为稳固统治
1
儒术
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使儒家忠君
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还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 措施
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培养治国安邦
的人才, 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加强 手工业 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经济 ①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把煮盐、冶
管控 加强朝 措施 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③
廷对社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会经济 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 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12 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必背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 欺压百 背景
姓。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 地方 势力
措施
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 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②又以各种理由 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③ 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 势
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 影响
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总括: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 朝进入鼎盛时期。
2
力被削弱。④建立刺史制度,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

7年级上历史书12课的知识点

7年级上历史书12课的知识点

1.中国古代的大河流域文明:讲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以及这些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2.西周的衰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介绍西周的衰落原因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包括封建制度的衰落、列国争霸等。

3.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讲述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以及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

4.汉朝的兴起:介绍汉朝的建立和王莽的新政,以及汉武帝的和汉朝的社会文化繁荣。

5.三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讲述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和衰落,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

6.隋唐文化的繁荣:介绍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包括大运河的建设、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唐诗宋词的盛行。

7.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讲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

8.辽金元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交融:介绍辽、金、元三个朝代的兴起和政治变革以及这些朝代的文化交融和艺术成就。

9.明朝的经济繁荣与政治变革:讲述明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经济的繁荣,以及明朝的海外探险活动。

10.清朝的兴起和闭关政策:介绍清朝的兴起和清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11.近代中国的政治与军事变革:讲述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12.近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变革:介绍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

以上是《7年级上历史》一书的12个主要知识点,从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一直到近代的变革历程,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轨迹。

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推恩令”的实施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问题一: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 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 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景帝派大 军平叛,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 并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使中央对全 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一)“推恩令”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 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 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 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诸侯王
侯 诸侯 侯 王侯

诸侯 侯 王侯 侯侯 侯侯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酎金夺爵”的故事 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到长安献酎 金。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 不足为借口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汉武帝通过实 行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 据的局面。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像
姓 名:刘彻 身 份: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在位时间:公元前141—前87年
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 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 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1)一个是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加强诸侯实力,分散中央权力。

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5)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有利于北方边境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匈奴的兴起:时间:秦汉之际;地点:蒙古草原;首领:冒顿(mo du)单于(chanyu)①汉初与匈奴的关系:西汉建立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②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③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史称“漠北大战”。

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物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评价汉武帝:(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31张)(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31张)(2024版新教材)
材料二: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 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 去病为冠军侯。
材料反映了哪一事件?
西汉时期对匈奴的抗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 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 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歌诀:
汉武雄图载史篇,大一统固汉江山, 解决封国推恩令,始作俑者主父偃, 全国划分十三部,派遣刺史常察监, 重用文士董仲舒,统一思想强集权, 罢黜百家尊儒术,长安太学来兴办, 控制经济五铢钱,外加专卖铁和盐, 政治思想加经济,汉朝鼎盛美名传。
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知识梳理4北击匈奴
10、冒顿单于,和亲 11、文景之治,汉武帝,119,卫青,漠北战役 12、大一统
烦恼五:
材料一: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 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
反击匈奴结果如何?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
该如何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知识梳理3盐铁专卖
6、五铢钱 7、盐铁官,官营,专卖 8、调配物资 9、经济基础
经济: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
西汉铜币五铢 钱,字体清晰,
西汉郡国齐 国的铁官使
汉代开采井盐画像石
重量实为五铢,
用的封泥,
不易盗铸
是检验产品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的证家明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C.董仲舒 D.主父偃
5、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武帝
6.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③汉景 帝④汉文帝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12课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12课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12课一、引言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十二课是本学期的重要一课,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包括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主要知识点1. 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创造,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杰出发明,它的发明使得纸张的制作变得简单、方便,为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提供了重要工具。

火药是一种具有巨大威力的武器,它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为军事力量的增强提供了重要支持。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容易,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知识的普及。

指南针的发明则为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天文历法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发展非常悠久,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历法体系。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注重观测和记录天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指导。

同时,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还注重预测和占卜,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3. 医学中国古代的医学发展也非常丰富,包括中医和中药学等方面。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来诊断疾病,并采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中药学则注重药物的采集、炮制和使用,为中医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知识点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包括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四、知识应用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学生可以了解造纸术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自己制作纸张;可以了解火药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了解其威力和应用范围;可以了解天文历法的原理和观测方法,了解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可以了解中医和中药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2.措施(2)刺史制度 1. 内 容 : 汉 武 帝 建 立 刺 史 制 度 ,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 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 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 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 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2.措施(2)刺史制度
2.其他措施:汉武帝还下令将一些郡国 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3.结果: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
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学 学习目标: 习 1.了解推恩令的内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等史实、知道统 目 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标 2.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要点二 推动经济发展
1.发展农业
水利工程 耧车
(1)水利工程:新修建的六 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 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 量。 (2)生产工具:新型播种工 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 种速度。
2.控制社会经济
五铢钱 政府组织盐铁专营
措施: (1)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 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 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 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 了经济基础。
课堂小结

削弱地方势力
1.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2.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地方管理

统 王
推动经济的发展
1.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工程,新的生 产工具 2.统一货币、盐铁专营、平抑物价

的 巩
尊崇儒术
1.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2.兴办太学,培养人才

七年级历史书12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书12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书12课知识点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

而在初中阶段,七年级历史是我们接触的第一门历史学科,也为我们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七年级历史科目中,第12课是关于“古代罗马”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本课,不仅能够了解罗马文化和罗马民族的发展史,还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要点。

一、罗马文明和帝国的发展1. 罗马文明的形成罗马文明是在地中海地区逐渐形成的,主要依托于铁路的发展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2.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罗马共和国是罗马文明下的一种政治形式,由于军事、政治和经济的问题,罗马共和国逐渐走向了衰败。

3. 帝国的建立和发展随着共和政体的失败,罗马帝国的建立和运营也逐渐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中。

二、罗马文化的特点1. 法律的发展和影响罗马的法律制度是被后代国家和地区借鉴和利用的范本,同时也为西方文化的卓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建筑风格的影响罗马的建筑风格逐渐演变为古典主义和罗曼式风格,成为中世纪欧洲建筑发展的重要影响。

3. 罗马宗教文化的发展罗马神话和基督教文化的发展在古代罗马和后来的文化融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上文化联接的重要桥梁。

三、罗马帝国的领土和行政管理1. 帝国分期和版图的变化罗马帝国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版图和行政区域,它的版图影响到了罗马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活动。

2. 帝国的行政管理罗马帝国的行政管理涉及到地方政府、税收和公共工程等多个方面,这些管理方式在罗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罗马军事力量1. 罗马的军事制度罗马的军事制度和科技发展很大程度影响到了罗马军队的发展,这一军事制度随后在中世纪和现代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罗马军队的作用罗马军队在整个罗马帝国和主权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样也是罗马文化和罗马民族精神的体现。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罗马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发展,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3.12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2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8.横向比较[2024驻马店平舆县一模]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
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
“尊”的共同目的是( A )
A.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B.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知识点4 北击匈奴
9.[2024唐山滦南县期末]汉朝时期,匈奴地区有歌谣:失我焉支山,令我
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这一歌谣反映了( C )
A.秦长城发挥的巨大作用
B.汉朝在河西走廊设四郡
C.汉朝北击匈奴取得胜利
D.全部匈奴开始向西迁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 汉朝时期,焉支山和祁连山都是匈奴的重要控制区域,它们的失去直接影 响了匈奴的经济和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 北战役并取得胜利,这使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经过数次战役,西汉控制 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据此可知,C符合题意。秦长城属于 防御设施,不可能单因其就使匈奴丧失土地,排除A;B是西汉北击匈奴 后的举措,排除;漠北战役使部分匈奴人向西迁徙,排除D。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而题干表
明,随着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各地的文化也开始逐渐统一,形
成了对儒学的共同认同,A正确。材料与法制建设和汉赋无关,排除B、
D;“无为而治”是道家主张,汉武帝尊崇儒术,排除C。
4.横向比较[2023日照中考]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 相同历史作用是( A )
B.消除了各地各民族文化隔阂
C.适应了“大一统”的时代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点
1、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 侯王的封地。引起吴、楚等七国叛乱, 景帝派大军平叛,最后平定了七国之乱。 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利。
• 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将 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削弱诸 侯王的势力。
• 3、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 13个州部,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 吏。
• (3)统一调配物质,平抑物价。
• 6、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抗击匈奴,公 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 使其再无力对抗西汉。
• 7、材料研读——P59
• 材料中记载的农民不如做工的,做工的不 如经商的,刺绣的不如买东西的,导致很 多农民弃农经商,这与当时的以农业为基 础的社会现实不符,会影响农业生产,从 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 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 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 5、汉武帝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的措施:
• (1)、铸币权收归国有,统一铸造五铢钱;
• (2)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 归国有;
• (2)“经”主要指:《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
• 11、汉武帝确立“察举制”为选官制度。
• (3)经济上,铸币权收归国有,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盐 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调配物质, 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 (4)军事பைடு நூலகம்,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反击匈奴,给与匈 奴沉重打击,使其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 9、课后活动——61--1
• (1)材料中反映出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 强大,对中央形成极大的威胁;
• (2)汉武帝采取了“推恩令”,除嫡长子 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 作为侯国,然后在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 甚至除国。还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 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从而加强对地方的 控制。
• 10、课后活动——61--2
• (1)秦始皇对待儒家采取“焚书坑儒”的 否定态度,汉朝对儒家则采取“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肯定态度。有利于大一统国 家的建立和巩固。
• 8、问题思考——P61
• (1)政治上,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 势力;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代表朝廷 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 (2)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 学说的正统思想,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 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 的儒学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