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个大写的时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十年代一个大写的时代——《我们的八
十年代》创作谈
来源:《中国电视》作者:张炜李京东
一.依托伟大的时代
电视剧《我们的八十年代》创意之初,正值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见证1980》。

片中,编导这样描述那个时代:“一个启蒙的时代”、“一个人字大写的时代”,“今天的美好生活就从那个时代开始”。

可以说,这样的描述与我们创作这部电视剧的精神
导向不谋而合。

上世纪八十年代,注定是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年代。

那时候,人们刚刚摆脱十年浩劫的桎梏,迎来了迅猛的改革潮流;旧有的、僵化的思维定势和全新的思想潮流激情碰撞,每天都有新的字眼、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和眼球。

尤其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几乎每一天都是新的,那
种激情、躁动,那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迸发,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命运和未来的关注,相信每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都永生难忘。

从一开始,我们就抱定表现“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创作宗旨,关注特定历史背景下特定人物的特定经历。

显然,这一主张并不新鲜,但却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端的关注个体、张扬自我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

或者说,以这样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来表现八十年代的电视剧创作是最契合那
个时代的精神特质的。

因此,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年代的青年产业工人以及他们生活战斗的工厂。

对于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业工人来说,那个年代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

在那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工厂是当时社会最主流的单位,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

在当时的青年工人中,
无论你拥有怎样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知识结构,那个年代所独有的单纯、质朴、真诚和朝气蓬勃的气质是大家共有的。

那时,他们每天都处在新旧观念交替所产生的懵懂、兴奋与激情中;而与此同时,过往时代所遗留的僵化、迂腐、教条和封闭又似乎在无情地捉弄、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这一切,使得当时的工厂呈现出一种迷人的差异化、变革化的状态。

二.回望温暖情感
基于此,我们的创作初衷是:抽样地选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家普通工厂,还原一群当年青年工人的普通生活,透过他们的喜怒哀乐、情感历程和命运变化来挖掘那个时代的工人所特有的单纯、质朴、真挚的情感及其充满活力、珍视友情、热爱集体、尊重技术、无私互助等价值观念,从而为在
市场化大潮冲刷和裹挟下的当今社会提供一种精神样本。

编剧李青、导演曾晓欣不仅熟悉那个时代的生活,且都有过当工人的经历。

尽管那时的生活和工作都很艰苦,但却给他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李青说,“那时的人们集体观念很强,也很有上进心。

这个本子写了两年多,改了好几稿,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里面也有很多难忘的细节,如当时流行跳16步舞,很多人曾嗤之以鼻,现在这些人都成了跳老年迪斯科的主力。


在编剧李青眼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不可复制而只能怀念的,“我只想把当时美好的东西提炼出来,给现今社会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些启迪”。

《我们的八十年代》中有个细节是车间化工品爆炸,在公家利益遇到危险的时候,段玉刚等人抛弃个人恩怨,共同来保护国家财产。

导演曾晓欣后来说,这不是英雄主义,这是潜意识去做的。

“这是我经历过的。

当时工厂曾出现原油管道泄漏事故,需要有人把管道切开然后再焊接上。

原油有火就会爆炸,但当时我们都争着去,这就是工人的本色。

”《我们的八十年代》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想把缺失的东西找回来,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兄弟般的友情。


三. 呈现真实氛围
在创作上,《我们的八十年代》遵循着这样几个原则:故事强调“爱情至上”和“工厂生活家庭化”;在演员的选择与表演上,推崇工人本色、活力四射;影像造型上,讲究“造旧如旧”。

用“爱情至上”和“工厂生活家庭化”的原则来组织角色、设计人物关系、编织矛盾冲突,一方面凸显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气质;另一方面,更加贴切地展现那个时代工人们之间所特有的单
纯质朴、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珍视友情的亲密关系,这有助于今天的观众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氛围,为演员表演、彰显人文情怀提供基本的依据。

在演员的选择上,我们不惟名气,不惟相貌,坚持走本色甚至是“糙”的路子;在拍摄期间,我们强调“精气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每一个场面甚至每一个镜头的调度都强调“活力四射”,强调原汁原味地再现当年工人阶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主演夏雨和左小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孩子,虽然他们没有亲身经历剧中人物的生活,但是他们下功夫做了很多功课,
比如观看那个年代的电影、书籍,与长辈交流,研究那个年代人们身上的精神特质。

他们以良好的表演功底,较好地理解并再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活。

在影像造型上,我们强调“造旧如旧”。

无论是影调、人物还是置景道具,都是在充分调研当年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审美特质来进行创作,在保证历史信息真实的同时,避免给观众突兀、可笑和出戏的感觉。

其实,“造旧如旧”是一部带有怀旧色彩的电视剧在影像造型上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八十年代》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自感最可贵的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精神特质的挖掘与放大,为此,在故事创作上我们主动追求“去情节化”,即不刻意营造情节的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以及一波三折,注重人物,强调意境和氛围的营造,这在电视剧
创作市场化的当下,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而“飞天奖”的获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却给了我们整个团队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四.启迪当下心灵
应当说,《我们的八十年代》是一次“借古喻今”的创作,意在通过一段逝去的岁月,反思在社会的演变中我们曾经珍视过什么、坚持过什么、牺牲过什么又放弃过什么,从而为未来、为后代留下怎样的精神遗产。

在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潮面前,依然葆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理想主义和使命感,是我们创作《我们的八十年代》的原动力。

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谈到:“艺术的使命就是让人们去感受一个世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先生说,“那个年代所表达的单纯而坚定的情
感,在物欲横流、人心浮动的社会中,是那么稀有和值得留恋。

《我们的八十年代》不仅是过去的回忆,也是今天的镜子。

”如果这部作品,能够让观众对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回味往日的温暖情怀,珍惜身边美好的一切,在获得情感洗礼的同时,珍爱生活,坚定对未来、对友谊、对爱情的美好梦想,这便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