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P14)

1、名词解释:

①自然免疫:又称为先天免疫性,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②获得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包括病原物)的抵

抗性。

③体液免疫:指B淋巴细胞分化产生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

④细胞免疫:指T淋巴细胞直接作用于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的特异性免疫

第二章抗原(P33)

1、名词解释

①抗原(antigen):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就是抗原。

②半抗原与载体: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发抗体的形成),但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物

质。

③抗原表位:结构已经明确了的抗原决定簇成为抗原表位,它是位于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

者其他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特殊结构的化学基团。

④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

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⑤抗原组学:是建立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新兴领域,它正在成长为继基因组

学和蛋白质组学后的科学热点。利用基因组学可以预测疫苗的候选抗原,利用蛋白质组学可以筛选疫苗的候选抗原,利用抗原组学可以鉴定疫苗的候选抗原。

2、思考题

①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答:应具备两种特性:

其一: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

其二:免疫反应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有些小分子物质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

无免疫原性,称为半抗原。

②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是什么?

答:1)常规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T细胞或B细胞。

2)常规抗原与TCR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段能与TCRVβ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3)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是特异性的;识别超抗原是非特异性的。

4)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受MHC限制;识别超抗原不受MHC限制。

第三章抗体(P61)

1、名词解释

①Fab:木瓜蛋白酶使Ig在铰链区重链间二硫键近N端处切断,形成两个相同的单价抗原

结合片段建成Fab段,一个可结晶的片段简称Fc段。

②Fc:同上

③CDR:互补性决定区,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

互补,故又称互补性决定区。

2、思考题

①Ig(immunoglobulin,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什么特性来分类的?各自的功

能有何差异?

②体液免疫应答与抗体产生规律有什么联系?

第四章补体系统(P88)——此章为重点

1、名词解释

①溶膜复合物:是补体活化的后期阶段的产物,补体的溶膜途径形成溶膜复合物。

②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

③补体受体Ⅰ型:CR1,CD35,又称C3b受体

④补体: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2、解答题

①补体通过多条途径活化的生物学意义如何?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效应

补体系统通过经典途径、旁路途径或MBL途径被活化后,可在靶细胞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靶细胞的溶解,补体的这一功能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重要的防御和免疫监视作用,可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消灭病变衰老的细胞。由于补体的溶细胞效应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因而,当某些病人出现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补体缺陷时,出现的最重要表现是容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出现反复性感染。

(二)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

调理作用又称促吞噬作用,补体和抗体均具有调理作用。在吞噬细胞表面有多种补体受体,如CR1,CR2,CR3等,结合了靶细胞或抗原的补体片段(C3b/C4b)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特异结合,促进两者的接触,增强吞噬作用和胞内氧化作用,最终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

清除免疫复合物

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C4b后,若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I)的RBC和血小板结合,则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和脾脏,被巨噬细胞吞噬。

(三)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加入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

在没有抗体存在时,补体也可对病毒产生溶解灭活作用。

(四)炎症反应

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使表面具有相应受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支器官痉挛等的作用;

C3a和C5a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吸引具有相应受体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

C2a具有激肽样作用: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作用。

(五)免疫调节作用

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片段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对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例如,C3d,Ba,Bb等片段对B细胞的功能可产生调节作用;C5a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6,IL-8,的产生等。

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119)

1、名词解释

①淋巴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的白细胞,主要指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②T细胞抗原受体(TCR):它是T细胞对抗原特异识别和结合的受体蛋白。每个T细胞表面

大约带有30000个受体。它是由两条不同的肽链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即二聚体αβTCR 或者二聚体γδTCR。

③整合素(integrin):整合素是细胞粘附分子,并起着信号转导作用。它能促进细胞与细胞

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整合素是细胞表面分子的一大家族,大约有30多个成员。

④协同刺激和协同刺激因子: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有关的分子,协同参与B细胞活化剂免疫

应答的一类分子。

2、思考题

①哪些免疫细胞有呈递抗原的功能?抗原呈递与哪些分子的功能有关?

答:可分为专职APC和非专职APC。专职APC是指一类特化的细胞,他们具有摄入、加工、处理、提呈胞外抗原,激活CD4+T细胞,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这类细胞必须表达

MHC-Ⅱ类分子、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和各种粘附分子。专职APC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和B细胞。通常情况下则表达MHC-Ⅱ类分子、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和各种粘附分子的细胞称为非专职APC。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P138)

1、名词解释

①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具

有控制移植排斥、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移植中能引起迅速而强烈的排斥反应的抗原,是MHC基因编

码的产物。

2、思考题

①你认为MHC限制性有哪些内容?并说明其生理意义。

MHC限制性: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仅识别抗原肽,还要识别自身MHC分子。

MHC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胸腺对胸腺细胞的选择作用,对机体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参与细胞免疫相互识别,对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遗传限制等。(参与对抗原的处理;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参与T细胞的分化过程。)

②以MHC、抗原及TCR为例解释它的多态性和多样性这两个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MHC多样性由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两方面构成。

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多态性: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即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

MHC多态性意义:

(1)赋予种群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2)实现对机体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3)使MHC成为个体的终身遗传标志(4)增加了寻找合适同种器官移植供者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