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小说说课稿万能模板
![小说说课稿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ba6de7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3.png)
小说说课稿万能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小说教学的说课稿万能模板。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说说课稿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包括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小说所传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小说的情节分析,理解情节如何推动故事发展。
2. 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 环境描写与主题思想的联系,探讨环境如何影响人物行为和主题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小说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介绍小说的结构、人物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小说片段,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5. 总结反馈:总结学生的观点,提出教师的看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六、作业布置1. 阅读指定的小说,完成情节梗概和人物分析。
2. 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深入分析,撰写阅读感悟。
七、板书设计- 小说结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 教学重点:情节分析、人物塑造、环境与主题-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八、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会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6e364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c.png)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篇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剖析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涵义,正确感受作品情境的体味主要方法,是提高减低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感知作品入手,抓住作品中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心态语句来科学分析人物形象,并综合分析方法分析细节和环境描写,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再辅之以课本剧、续写等适当练习,使得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让其在学生的利韦农机巧中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分析正文: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历史背景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想要实现上述目标,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作品集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即从作品中的人物入手。
通过生动形象样貌的人物形象分析,归纳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品味能力,挖掘作品中的人物美,通过学生们的实证、再创造来深入体会领悟经典作品的主旨,从而增强阅读能力。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全面分析人物形象,对其再创造,或使人物形象活起来,在多年的实践中与学生一起积累了一些方法。
(一)感知作品——分析描写。
1、通过阅读、体味,感知人物。
人物分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首先应从感知入手。
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不同影视,具有直接性,它总是通过叙述语言、情节来完成形象。
因此,我们感知人物形象应先从语言、情节等间接的方面具体来说。
反复阅读语言材料使人物形象初步形成脑中的形象。
2、精当分析人物性格,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要抓住肖像(外貌)、语言、行动、人格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全面分析,从而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深刻体会文章主旨。
我在教学中的基本上勾画指导方法即勾画描写语句——分析描写方法——总结归纳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84a1abed4d8d15abe234e82.png)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长岭一中王春彦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学校能把这次讲课的机会给我,虽然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困惑和煎熬,但自己也得到锻炼和成长。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在试讲过程中得到了张校长、王校长和王月琴老师的指点,尤其是王老师为我的这节课花费了不少心思,在细节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本组的几位老师也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在此,我对大家的真诚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设计来简单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说课标。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懂得这些方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提升自己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到分析人物的方法,并有意让学生多了解小说选段以外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阅读名著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说教法。
从教学流程来看,我先从学生以前接触的小说作品中筛选出经典的形象,让学生复习巩固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各种描写人物方法的作用,起到学法引领的作用。
具体流程﹙一﹚,分析闰土、胡屠户等几个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运用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然后阶段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等。
然后向学生明确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以《探监》一课为例,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互助学习的习惯。
我设计了四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承担四个问题。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也是环环相扣的,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探寻小说人物的性格,进一步领会小说题目《复活》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引领学生阅读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是这样设计:A组,语言描写。
问题探究:两位主人公的矛盾冲突是怎样造成的?从玛丝洛娃的语言描写中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B组,神态描写。
问题探究:文中写到了玛丝洛娃的三次微笑,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C组,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
小说阅读指导说课稿
![小说阅读指导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85dac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2.png)
小说阅读指导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说阅读指导》。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小说阅读指导》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基础,能够初步欣赏小说的魅力,并理解小说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
本节课将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小说的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说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我将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 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关注文本的语言、结构、人物和情节等细节,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魅力。
2. 快速阅读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捕捉小说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3. 写作分析法: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写作手法,揭示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经典小说的片段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简要介绍小说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步:明确教学目标(3分钟)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第三步:小说阅读方法指导(15分钟)详细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发展梳理、环境描写赏析等。
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第四步:学生分组阅读与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阅读课本上的小说作品,并进行分组讨论。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33252e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2.png)
13 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一、说教材《人物描写一组》是统编小学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由三篇文章组成,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和《两茎灯草》。
《摔跤》节选自著名小说《小兵张嘎》,描绘了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时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著名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描绘了祥子的外貌特征,展现了祥子的精神面貌。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本文选取的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担心耗费灯油,以至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这三个片断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断,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摔跤》主要侧重于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于肖像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和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将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个片断都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二、说学情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鉴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陌生这一现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对课文所涉及的作家、故事、人物等有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嘎、绊”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
正确读写“摔跤、手疾眼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1.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文说课稿水浒传中的义勇军形象
![语文说课稿水浒传中的义勇军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1eaa1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6.png)
语文说课稿水浒传中的义勇军形象《水浒传》中的义勇军形象一、引言《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英雄史诗”。
在小说中,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那一支支以义勇为核心的军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水浒传》中的义勇军形象。
二、宋江——领袖的胸怀和智慧《水浒传》的主人公宋江是一个兼具勇气和智慧的角色。
他胸怀天下,以义脱身,聚集众多压力下的冤民义士,组织起一支号称“梁山泊”的义军。
一方面,他英勇无畏,持刀杀敌,带领梁山泊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另一方面,他聪明睿智,善于用计谋,稳定了军队内部的关系,使梁山泊成为一个高效而团结的集体。
三、李逵——铁血豪杰的形象李逵是《水浒传》中最具铁血豪杰气质的角色之一。
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勇猛无比,叱咤风云。
在战斗中,他手持铁棍,杀敌如麻,威震四方。
而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纯粹豪爽的人,对朋友忠诚无比。
他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正义与勇气。
四、武松——英雄形象的多样性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典型英雄形象。
他以其出众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故事中具有多重身份,既是一位勇猛果敢的将领,又是一位痴情的丈夫。
他的形象使读者对英雄形象有了更多的思考,英雄不仅仅是铁血豪杰,还有温情和家国情怀。
五、林冲——智勇双全的典范林冲是《水浒传》中的典型代表,他集勇气和智慧于一身。
他智谋出众,善于用计策,帮助梁山泊军队取得胜利。
他也是一位充满正义感的英雄,他以身作则,为人民维护了公平正义。
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个非常受人敬重的英雄形象。
六、结语在《水浒传》中,义勇军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对英雄的崇敬和推崇之情。
他们的形象既表现了战斗力和勇气,又具备人性的美好特质,使读者在阅读中对于英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过《水浒传》中的这些义勇军形象,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语文说课稿之小说
![高中语文说课稿之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febd595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0.png)
高中语文说课稿之小说在开始撰写高中语文说课稿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首先,说课稿的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小说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说课稿应该包含小说的基本情况、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等;最后,说课稿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
正文: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文学之旅,一起探索小说的魅力。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重点学习一部经典的小说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分析,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说的基本情况。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她的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奖项,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认可。
我们即将学习的小说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叙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传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核,同时也能够引发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思。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背景,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冲突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绘,小说不仅让读者对他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而且通过人物的变化和发展,展示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关系。
情节结构是小说的骨架,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布局和节奏。
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等,使得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小说》优秀说课稿
![《小说》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b5224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a.png)
《小说》优秀说课稿小说优秀说课稿简介本篇说课稿旨在介绍一本优秀的中学生小说,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小说,并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内容概述该小说名为《XXX》,是一本由知名作家写成的中学生文学作品。
小说以校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学生在研究和成长中所经历的故事。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探讨,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以及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适用对象该小说适合中学生阅读,特别是初高中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该小说,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价值观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 掌握文学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小说梗概: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2. 文学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角色关系和情节发展;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探讨的主题,并展开讨论;4. 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5. 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来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对小说的理解;- 视听材料运用:使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写作练:安排一些写作练,如写读后感、写简短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研究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小说相关的书面作业,如读后感、文学评论等;-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创作项目。
结语通过教授《XXX》这本优秀的中学生小说,我们有信心能激发学生们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教师们能通过本篇说课稿,更好地教授该小说,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
语文说课稿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的描写
![语文说课稿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的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4da052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2.png)
语文说课稿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的描写《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的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人物形象描写和曲折的情节发展而著名,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围绕《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的描写展开探讨。
一、人物形象的描写《红楼梦》塑造了众多动人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先是贾宝玉,他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也是一个极具戏剧色彩的形象。
他身体纤弱,容貌秀丽,在贵族家庭中长大,聪明而敏感。
贾宝玉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独特的情感世界,对于爱恨情仇有着细腻的感知。
在小说中,贾宝玉的情感与红楼中的诸多女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形象在情感上凸显出柔情蜜意的一面。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是林黛玉。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是一个傲娇而忧郁的女子。
林黛玉才情出众,诗才绝佳,但她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孤独感和痛苦感。
她面对家族的命运和自身的悲剧,表现出了坚强的一面。
林黛玉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抵抗。
在《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如宝玉的情人薛宝钗,宝玉的堂妹迎春等,他们形象的描写各自独特,给整个作品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二、情节的描写《红楼梦》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丰满而庞大。
首先是故事的开头,贾宝玉的诞生给整个故事奠定了基调。
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生活在奢华而复杂的环境中,这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接着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在情感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之间的情感变化与情节的发展相互影响。
林黛玉对宝玉深情而细腻,而宝玉也对黛玉有着特殊的情感。
然而,由于家族的利益和其他复杂的原因,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情节,如宝玉与其他女子的纠葛,宝玉的堂兄秦钟与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家族纷争等等。
这些情节错综复杂,呈现出了一个庞大而绚烂的故事世界。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3b8de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b.png)
《孔乙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
这篇小说以极其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小说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同时,通过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描写,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鲁迅作品中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可能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如“羼”“蘸”“阔绰”等。
(2)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理清小说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分析,深入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人物描写来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2)培养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的成因。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批判。
2、教学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6018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d.png)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构建故事情节的重要元素之一。
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外貌描写在小说中,作者经常通过外貌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可以包括人物的身高、体态、容貌以及着装风格等。
通过细节描写,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而对其性格及背景进行推测。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明。
他身材清瘦,面色白净,眉目清秀,给人一种文静而不失英气的感觉。
他通常穿着丝绸衣物,举止优雅,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贵族的气质。
通过这些外貌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贾宝玉温文尔雅、富有灵气的形象。
二、言行举止人物的言行举止是表现其性格特点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以及思考等,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情感、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
以《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例,他是一个充满挣扎与坚韧的青年。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祥子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并通过独特的方式努力谋生。
他勇敢地面对困难,从不放弃,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着读者。
三、内心世界除了外貌描写和言行举止,作者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塑造形象。
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情感表达以及内心矛盾等,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与成长过程。
以《活着》中的福贵为例,通过他的内心独白,读者得以了解他在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与辛酸。
福贵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对幸福的追求,使读者对他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与共鸣。
四、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争斗、合作以及相互影响等,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格列佛游记》中的里卡多为例,他与主人公格列佛的互动关系将他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里卡多机智聪明,常常用言辞来挑战格列佛的观点,引发激动人心的辩论。
通过与格列佛的对话交锋,里卡多的形象更加鲜活,为整部小说增添了许多精彩的情节。
小说 说课稿(背诵精华版)
![小说 说课稿(背诵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b59a0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8.png)
小说说课稿(背诵精华版)小说说课稿 (背诵精华版)一、教材简介本文档是《小说》一书的说课稿,该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全书以一系列经典小说为例,通过分析其人物、情节、语言运用等要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教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导入法:通过引入与学生经验相关的话题,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动机;2. 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经典小说,深入解读人物形象、情节构建等要素,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观点,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4. 阅读训练法: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归纳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 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文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本教材由六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侧重于一个经典小说的解读和分析。
每个单元的组织形式如下:1. 单元导入:介绍该小说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行为和心理特征;3. 情节解析:解读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分析情节发展和转折点,引导学生思考情节的作用;4. 语言运用: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5. 阅读训练:针对小说中的重要段落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6. 总结归纳: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和表达。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任务,评价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2.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3. 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表达水平。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说课稿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46661280066f5335a8121c0.png)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第二课时,分析鲁迅塑造的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①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孔乙己》是苏教版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四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孔乙己》这篇小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可以说,能否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是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关键所在。
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②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目标:1、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写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人物的生命状态,倾听作者对生命的呐喊。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当时世态的炎凉。
这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探究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说教法:本文篇幅较长,作者的文风冷峻意味深沉,再加上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这些因素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为做到长课短教,降低难度,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我借鉴了初一入学时填学籍表的做法,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以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立体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6ee2b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0.png)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僵化、恐惧变革的“套中人”形象——别里科夫,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压抑氛围和人们渴望自由的心声。
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审美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对于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较少,这也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契诃夫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掌握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3)理解别里科夫这一“套中人”形象的特点及其社会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感受作者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摆脱各种“套子”的束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形成原因。
(2)理解小说的主题,认识沙皇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毒害。
2、教学难点(1)探究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启示。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aefb5e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9.png)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口语交际借助“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结合学生的阅读经验,打开交际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清楚表达观点与倾听时抓重点的能力。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打开思路,选择交流的内容。
学生可以从阅读书籍中选择最喜欢的人物,也可以从影视作品中选择,只要是自己由衷欣赏和喜爱的人物,都可以交流。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思路。
先以表格的形式整理相关信息,然后借助表格讲述,使学生“说”得有条理,“听”得更明白。
教材还提出了交流时的具体要求,提示学生借助表格信息分条讲清楚喜欢的人物是谁、来自哪一部作品,并列出两条喜欢的理由,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
最后,教材提出了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具体建议。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达。
用“看看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的方式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的同时,通过交流“为什么他的介绍让我印象深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小贴士从“说”和“听”两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分条讲述”能帮助说的人把理由说清楚,也能使听的人抓住重点;“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是针对听明白提出具体要求,要认真听,捕捉到重点信息。
二、说教学目标:1.能分条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清楚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
2.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善于抓住讲述人说话的重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1.能分条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把理由说清楚。
2.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三、说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
2.学生:收集和整理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的资料。
四、说教法学法1.练交际能力于课堂。
学生一天的学习中,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让课堂有效率。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敢于说,乐于说,需要教师做好交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交际活动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孔乙己》的说课稿
![《孔乙己》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2232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4.png)
《孔乙己》的说课稿《孔乙己》的说课稿「篇一」一、教学内容《孔乙己》是初中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小说,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次体裁为小说的课文阅读,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说,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
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小说充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下层知识分子的形。
教这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欣赏小说。
二、教学目标教授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兴趣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长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
因此,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角度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感觉作者对封建文化教育的忧愤之情。
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筛选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了解,因此,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文学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
为此教学中,可设计几个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主题、阅读感觉进行充分的讨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584ba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5.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本课的主题是“人物描写”,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技巧,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情感等方面。
本课的课文由五个小节组成,分别描述了阿Q这个角色的形象、语言、动作、心理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阿Q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也让学生领略到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文学风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基本的人物描写技巧,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但学生可能对于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较高级的描写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本课中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可能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视野和知识面。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阿Q这个角色的形象、语言、动作、心理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2.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难点:理解阿Q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描写技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技巧。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人物描写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鲁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引起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语文说课稿现代小说的阅读与解析
![语文说课稿现代小说的阅读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f29f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a.png)
语文说课稿现代小说的阅读与解析语文说课稿:现代小说的阅读与解析一、引言现代小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阅读与解析现代小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宽思维视野,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审美能力。
本次说课旨在通过对现代小说进行细致的阅读与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精髓,并善于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取的小说为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该作品是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主人公的独白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个体精神状态的冲突。
该小说篇幅适中,语言简练,很适合学生进行阅读与解析。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b. 掌握现代小说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c.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学习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重要性;b.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阅读与解析的过程;c. 使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对小说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b.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小说阅读与解析的能力。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b.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狂人日记》的插图,提出问题:“你们对这幅插图有什么感觉?你们猜测这幅插图与什么故事有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热情参与。
第二步:阅读与解析1. 师生共同阅读《狂人日记》,学生可以自行标注重点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在阅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思想转折,帮助学生分析故事的深层含义。
3. 结合文中的描写和对话,引导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隐藏的象征意义和含蓄的文化内涵。
第三步:文本互动1.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2.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发表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和补充。
阿q正传说课稿
![阿q正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29582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8.png)
阿q正传说课稿《阿 Q 正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 Q 正传》。
一、说教材《阿 Q 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这篇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塑造了阿 Q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民的精神困境。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阿 Q 正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的关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鲁迅先生犀利的笔触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阿 Q 正传》的创作背景和主要情节。
(2)分析阿 Q 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3)学习鲁迅先生通过典型人物反映社会现实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小说中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阿 Q 精神的消极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阿Q 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思想主题。
2、教学难点(1)理解鲁迅先生对阿Q 形象的批判态度和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
(2)引导学生从阿Q 的命运中汲取教训,思考如何改变社会现实。
五、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小说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长岭一中王春彦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能把这次讲课的机会给我,虽然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困惑和煎熬,但自己也得到锻炼和成长。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在试讲过程中得到了张校长、王校长和王月琴老师的指点,尤其是王老师为我的这节课花费了不少心思,在细节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本组的几位老师也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在此,我对大家的真诚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设计来简单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说课标。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懂得这些方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提升自己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到分析人物的方法,并有意让学生多了解小说选段以外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阅读名著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说教法。
从教学流程来看,我先从学生以前接触的小说作品中筛选出经典的形象,让学生复习巩固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各种描写人物方法的作用,起到学法引领的作用。
具体流程﹙一﹚,分析闰土、胡屠户等几个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运用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然后阶段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等。
然后向学生明确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以《探监》一课为例,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互助学习的习惯。
我设计了四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承担四个问题。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也是环环相扣的,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探寻小说人物的性格,进一步领会小说题目《复活》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引领学生阅读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是这样设计:A组,语言描写。
问题探究:两位主人公的矛盾冲突是怎样造成的?从玛丝洛娃的语言描写中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B组,神态描写。
问题探究:文中写到了玛丝洛娃的三次微笑,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 C组,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
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大段描写聂赫留朵夫内心的矛盾挣扎? D组,玛丝洛娃的心理描写。
阅读这段心理描写,你觉得聂赫留朵夫在其心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三﹚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析两位主人公精彩的描写,领悟到托翁作品的博大精深。
作者精彩独到的人物描写得益于对生活认真的观察,对人生独特的思索,更来源于作者严谨的创作态度。
据说作者对玛丝洛娃的一次肖像描写,就先后修改了20次。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认真观察生活,认真思考,学会把生活点滴感悟记录下来,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四﹚作业:就选段而言,玛丝洛娃并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她从内心排斥这个曾带给她心灵严重创伤的男人,那么假如你是聂赫留朵夫,如何向玛丝洛娃忏悔,求得她的原谅?请以聂赫留朵夫的口吻,给玛丝洛娃写一封忏悔信,表达自己真诚的悔意。
﹙提示:阅读相关章节,加进自己的想象。
初见玛丝洛娃时……,伤害玛丝洛娃时……,抛弃……,再见时……,打算怎样弥补…………﹚我觉得作业的设计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有助于学以致用,学生想要完成好这个作业就必须亲身阅读,也是帮助学生把学习目标落到实处。
三,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教学环节衔接较好,学生阅读鉴赏小说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互助互学的学习习惯,师生互动较为充分,课堂气氛好。
不足:课堂各环节的掌控上,后面小说的分析稍显仓促,人物分析得还不是很透彻;小组探究问题的链接上出现了小问题,应该同时把四个问题用一张幻灯片去展示一下,学生更明确了,暴露了自己在多媒体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课堂语言还不够利落。
这些缺点还有待于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克服。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不知当否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恳请大家对我的这节课多提宝贵意见,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王春彦
201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