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双烯合成 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 1928年,狄尔斯和他的另一个学生阿尔德在1,3-丁二烯和顺丁 烯二酸酐的研究中,发现共轭双烯与含有双键或三键化合物反应 时,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提供了正确的双烯加成物的结构,并 将其发表,这标志着Diels-Alder反应的正式发现。
16
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和贡献
• 早在1928年Diels和Alder发表Diels-Alder反应基石的论文中就预言: 该反应使得天然产物及其相关复杂化合物合成的可能性更加贴近。
9
• 本反应具有很强的区域选择性,当双烯体和亲双烯体都有取代基 时,主要生成两个取代基处于邻位或对位的产物。
10
• 遵循内型规则,优先形成内形产物。其根源在于当采取内型方式 时,亲双烯体上的取代基与双烯体π轨道存在有利的次级相互作 用。
11
发现历程
• 1892年 齐克(Zinke)发现并提出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产物四 氯环戊二烯酮二聚体的结构;
3
Diels-Alder反应:
• 含有一个活泼的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与共轭二烯类化合物发生 1,4-加成,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
4
• 在这反应中,含有共轭双键的二烯烃叫做双烯体;含有碳碳双键 (或碳碳三键)的烯类化合物(或炔类化合物)叫做亲双烯体。 在亲双烯体的双键(或三键)碳原子上,如果带有强的拉电子的 取代基(例如羰基等),反应则较易进行。
• 1937年Alder将该法用于萜烯(分子中碳原子数都是5的整数倍) 合成。
17
• 1950年,伍德沃德 Woodward(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现代 有机合成之父)第一个开创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在全合成中的应 用。他以极其精巧的技术,合成了胆甾醇、皮质酮(肾上腺皮质 激素)、马钱子碱(兴奋剂)、利血平(降血压及安定药)、叶 绿素等多种复杂有机化合物。
2
• 阿尔德( Kurt Alder 1902-1958) • 德国有机化学家。 • 1902年7月10日生于如今是波兰的霍茹夫 • 1926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 1928年和狄尔斯发现双烯合成反应 • 1934年阿尔德在基尔大学获得了教授职位 • 1940年以后他是科隆大学的化学教授 • 1950年和他的老师狄尔斯一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此时他48岁 • 1958年6月20日卒于科隆
• 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Lebedev)指出了乙烯基环己烯是丁 二烯二聚体的转化关系;
12
• 1906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生阿尔布莱希特(Albrecht)按导 师惕勒(Thiele)的要求做环戊二烯与酮类在碱催化下缩合,合 成一种染料的实验。当时他们试图用苯醌替代其他酮做实验,但 是苯醌在碱性条件下很容易分解。实验没有成功。阿尔布莱希特 发现不加碱反应也能进行,但是得到了一个没有颜色的化合物。 阿尔布莱希特提了一个错误的结构解释实验结果;
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狄尔斯和阿尔德(德国) 发现并发展了双稀合成法
张金相,崔弘
1
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介绍
• 奥托·保罗·赫尔曼·狄尔斯(OttoP.H.Diels,1876-1954)
• 1876年1月23日生于汉堡 • 1899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 1906年开始研究胆甾醇的结构,从胆结石中分离出纯
• Diels-Alder反应还在盖茨Gates的吗啡合成,斯托克Stork的斑蝥素 合成等很多复杂生物有机化合物合成中得到了卓越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现。
• 半个世纪以来由于Diels-Alder反应的独特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 性成环能力,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天然产物的合成中。
• 2002年,为纪念Alder诞辰100周年Nicolau等人对Diels-Alder反应在 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门的综述。 Diels-Alder反应在 现在有机化学合成中表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的胆固醇,并通过氧化作用将它转变成"狄尔斯酸" • 1927年他用硒在300℃使胆甾醇脱氢,得到一种被称
为"狄尔斯烃"(C18H16)的芳香族化合物 • 1928年他和助手K.阿尔德发现双烯合成反应,并明
确地解释这个合成反应的过程,同时强调指出了他们 的发现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 1950年由于二烯合成,阿尔德与狄尔斯同获诺贝尔 化学奖。当时他已74岁高龄。 • 1954年3月7日卒于基尔
13
• 1920年德国人冯·欧拉(von Euler)和学生约瑟夫(Joseph)研 究异戊二烯与苯醌反应产物的结构。他们正确地提出了狄尔斯-阿 尔德产物结构,也提出了反应可能经历的机理。事实上他们离狄 尔斯-阿尔德反应的发现已经非常近了。但冯·欧拉并没有深入研 究下去,因为他的主业是生物化学(后因研究发酵而获诺贝尔 奖),对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研究纯属娱乐消遣性质的,所以狄 尔斯-阿德尔反应再次沉没下去。
5
• 常用的亲双烯体有:
6
• 下列基团也能作为亲双烯体发生反应: • 带有推电子基的双烯体同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常用的双烯体有:
7
• 这是一个协同反应,反应时,双烯体和亲双烯体彼此靠近,互相 作用,形成一个环状过渡物,新键的形成和原有π键的断裂同时 进行,一步生成加成物。
8
反应特点
• 顺式加成,反应物原来的构型关系仍保留在环加成产物中。例如:
18
19
谢谢!
20
14
• 1921年,狄尔斯和其研究生巴克(Back)研究偶氮二羧酸乙酯(半 个世纪后因光延反应而在有机合成中大放光芒的试剂)与胺发生的酯 变胺的反应,当他们用2-萘胺做反应的时候,根据元素分析,得到的 产物是一个加成物而不是期待的取代物。狄尔斯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反 应与十几年前阿尔布莱希特做过的古怪反应的共同之处。这使他开始 以为产物是类似阿尔布莱希特提出的双键加成产物。狄尔斯很自然地 仿造阿尔布莱希特用环戊二烯替代萘胺与偶氮二羧酸乙酯作用,结果 又得到第三种加成物。通过计量加氢实验,狄尔斯发现加成物中只含 有一个双键。如果产物的结构是如阿尔布莱希特提出的,那么势必要 有两个双键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