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FPGA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基于FPGA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基于FPGA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设计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监护系统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心电监护系统存在着体积大、使用不便携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FPGA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应运而生。

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设计,主要通过集成电路和相关软件实现对心电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首先,系统使用传感器将患者的心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FPGA芯片进行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接下来,系统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对心电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去噪等处理,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最后,系统将处理后的心电信号通过显示屏或无线传输技术展示给医生或患者,实现实时监护和数据传输。

相比传统的心电监护系统,基于FPGA的便携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该系统采用FPGA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具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和实时性,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大大减小了体积和重量,便于患者携带和医生操作。

其次,系统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长的续航时间,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减少了使用成本和维护困难。

此外,基于FPGA的系统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临床医学对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基于FPGA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在移动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该系统可以应用于急救现场,及时监护患者的心电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其次,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家庭医疗,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心电监测,并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应用于长期护理机构、体育训练等领域,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心电监护服务。

总之,基于FPGA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为移动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该系统不仅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方便携带和操作,还具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和实时性,满足临床医学的需求。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FPGA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心电监护系统是指通过贴在患者胸部的电极,采集心脏的电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监测设备上进行分析和诊断的一种医疗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心电监护系统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趋势。

这种系统相比传统的有线心电监护系统,不仅方便了医生的操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 硬件设计:包括心电信号采集电路和无线传输模块的设计,通过贴在患者胸部的电极采集心电信号,再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到监测设备上。

2. 软件设计:包括心电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和实现,通过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实现心电图的绘制、诊断等功能。

3. 系统集成测试: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
1. 设计和实现一个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原型,能够准确采集心电信号,并实现心电图的绘制和诊断功能。

2. 检验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验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3. 研究和总结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四、研究意义
设计和实现无线心电监护系统,不仅可以方便医生的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也能够提高医学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也有着重要的医学意义,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电监护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心电监护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低成本心电监护系统设计1 引言虚拟医学仪器充分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仅增设少量专用软、硬件模块,便可实现传统仪器的全部功能及一些传统仪器无法实现的功能,同时缩短了研发周期。

本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以C8051F320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装置和以PC机为平台的分析处理系统。

设计中充分考虑数据采集装置体积小、功耗低、操作快捷的要求,因此全部采用SMT封装的元器件。

PC监护终端通过USB 接口接收数据,传输速率高;采用图形编程语言LabVIEW编写显示、存储、分析处理等功能程序。

该系统可实时监护并提供心动周期,心率等参数,也可进行数据的存储回放,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硬件与上位机软件的集成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预期效果。

2 系统硬件设计该系统由C8051F320数据采集模块和PC机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框图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心电采集电路和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DAQ接口卡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采集模块图框该模块通过C8051F320片上A/D转换器采集经预处理的心电信号,再将其由USB总线传输至PC机显示。

PC机部分主要是软件设计,包括通过C8051F320单片机片上USB主机API函数和LabVIEW软件编写数据采集图形用户界面;实现接收、显示和处理由数据采集模块通过USB接口发送采集数据的程序。

LabVIEW应用程序和C8051F320应用程序均采用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的USB Xpress 开发套件的API和驱动程序实现对底层USB器件的读写操作。

心电信号属于微弱信号,体表心电信号的幅值范围为1~10 mV。

在测量心电信号时存在很强的干扰,包括测量电极与人体之间构成的化学半电池所产生的直流极化电压,以共模电压形式存在的50 Hz工频干扰.人体的运动、呼吸引起的基线漂移,肌肉收缩引起的肌电干扰等。

9种不同类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方案,包括便携式、远

9种不同类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方案,包括便携式、远

9种不同类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方案,包括便携式、远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口逐渐老龄化,心脏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电监护系统为心脏病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对心脏疾病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为大家介绍几种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方案,包括便携式,低功耗,远程监控等类型。

基于Android 的低功耗移动心电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文通过研究人体心电信号的各项主要特征和实际监测应用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无线传感心电信息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嵌入内衣穿戴的智能电极对心电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通过目前已成为移动设备标配的蓝牙无线数据网络将心电数据发送至Android 智能监控终端进行接收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

基于Linux 和MiniGUI 的心电监护仪设计
本介绍一种基于Linux 和MiniGUI 的心电监护系统,能够满足患者随时随地对心电进行方便快捷的监测,及时地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基于TMS320LF2407A DSP 的心电监护系统分析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TMS320LF2407A DSP 为信号处理器的心电监护系统,该系统把心电信号的采集、分析和显示集成于一体,而且系统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携带、实用性强。

基于S3C2410 设计三导联远程心电监护
本方案是基于S3C2410 设计三导联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实时监护。

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因而患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本系统。

系统的24 小时无间断心电图记录功能,足以捕捉突发性的异常心电数据,为医护人员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Rl 7= 1 , Rs 2 1 0 . 1 KQ ,
摘 要 采 用基 于A R M 7 内核 的L M 3 S 8 1 1 处理 器为核 心
设 计 了便携 式 心 电监 护 系统 。通过输 入保 护 电路 、前 置放 大 电路 、带 通滤 波 电路 、5 0 H z 限波 电路 、主放 大 电 路 ,主要 实现 对心 电信 号 的前 级 采集和 调理 ;通过 L M S S 8 1 1 控 制A /
O P A2 6 0 4 的 第二 个 放大 器 与 电阻R6 、R7 和 电容 c 1 9 构 成 右腿 驱 动 电路 ,可将 人 体共 模 信号倒相放大后用于激励人体右腿 ( 接 入 RL ) ,从 而 降低 甚 至 抵 消共 模 电压 ,以 达 到较 强抑制 5 0 Hz 工频 干扰 之 目的 。 3 .3主放 大 电路设 计 在 前 置 放 大 电 路 中 ,本文 将 心 电信 号 放大 了约 1 O 倍 ,对于 1 0 0 0 倍 的放大 要求 ,主 放 大 电路需 将 其 放大 1 0 0 倍 左 右 才能 达 到后 级处 理 的要求 。主 放大 电路 由一片 运放 和两 个 电阻组 成的 同 向放大 电路构 成 ,其 电路 图 如 图3 ~6 N示 。若 取
比。
其 放 大 倍 数 为
G :1 + R 1 0 0
文献标 识 码 :A 中 图分类 号 : T P 3 9
引言
心 电 图是 心 脏 疾 病 诊 断 的 重 要 手 段 。 常规 心 电 图需 要到 医院 去检 查 ,而心 脏病 发 作带 有很 大 的偶然 性和 突发性 ,便携 式心 电 监护 系统 可 以 录 下 来 ,提 供 给 医 生进 行诊 断分 析 ,人们 还可 以通 过便 携式 心 电监 护 系统 实现 自我检 测 ,为人 们 的健康 维 护提 供一 种便 利 的手 段 。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采集系统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采集系统设计

f2=———,==三掌=一=———,墨_重霉—_二=鲁葺鲁====一≈100Hz 21t4CgCIoRIeRt 2n40.15,o

33 x13 x3.6×10。

符合心电信号滤波要求。(见图2右下角部分电路) 尽管在前置放大电路中,我们采用了低噪声的 集成运放来抑制50Hz工频干扰。但往往在不同环 境中实际测量时,市电电源的干扰和磁场感应不能 完全消除。因此实际电路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具有 50Hz陷波功能的滤波器来消除工频干扰。本设计 采用了Q值可调的非对称双T有源带阻滤波器。可 实现用单一电位器调整陷波器的中心频率。 在本设计中,取C。=C。=C。=C=0.047 u
位器W1=W,L+W1R来调整陷波器的中心频率。陷
,l
波器的中心频率为^2i了君丽i写元页鬲,由
于W1可调,则中心频率的范围为:
fOMAX=—1—亍』———一*61.9Hz
2n、113CL'R12(R13+∥1)
fl=瓦~≤ICTC一,R14R

27c
z5
一路运放与C9、C10、R16、R17构成低通滤波 器,同样,为不损失高频成分。截止频率设计为
圆 圈
有重要意义。
聪嚣囊…r…………一——……1石对姥,尊僖姜蠹璧戮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采集系统设计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 随着新技术、新器件的出现,心电监护仪监测已 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中的实用、高效、安 全、准确的重要检测手段。而便携式监护仪以其 小型方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等优越性一般用 于非监护室及外出抢救病人的监护。由于心电( Electrocardiogram,ECG)信号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 主要依据,因此设计便携式心电监护仪采集系统具

心电监护仪设计报告

心电监护仪设计报告

心电监护仪设计报告===========================设计背景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患者心电信号的医疗设备。

它是心电图检查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和监测心脏病患者的病情。

现代心电监护仪已经发展到可以实时监测、记录和传输心电信号的程度。

本设计报告旨在介绍一个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心电监护仪的设计。

系统设计整个心电监护仪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嵌入式系统、心电传感器和显示器。

软件部分包括心电信号采集、处理和显示。

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选用ARM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具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和稳定性。

为了减小体积,可以采用封装度高的SOP或BGA封装。

同时,系统需要具备与心电传感器和显示器连接的接口,以便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显示。

心电传感器是监测心电信号的关键部件。

它通常由多个电极组成,贴在患者胸部,能够感知心脏的电流变化。

传感器将信号转化为模拟电压信号,再由嵌入式系统进行采集和处理。

显示器是心电监护仪的输出设备,可以实时显示心电波形图和相关参数。

显示器可以采用TFT液晶屏,以便显示高分辨率的波形图和文字信息。

软件设计心电信号采集是通过心电传感器获取心电信号的过程。

传感器不断地读取心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模拟电压信号。

嵌入式系统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

心电信号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和放大等处理。

其中,滤波是去除干扰信号的关键步骤,可采用数字滤波算法进行实现,以保证采集到的波形图的准确度和清晰度。

降噪是为了减小信号的杂波干扰,使得波形图更加平滑。

放大是为了增强信号的幅度,便于显示和分析。

心电信号显示是将处理后的信号以波形图的形式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

波形图可以实时更新,以便医生和护士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同时,显示器上还可以显示心率和其他相关参数,方便医生进行诊断。

总结-本设计报告介绍了一个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心电监护仪的设计。

基于无线通信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通信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通信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摘要:设计了基于无线网络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该系统方便医生实时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患者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救护。

系统中应用了性能优化的CC2530芯片,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完成心电信号的监护。

最后经过通过仿真测试,证明了所设计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心电信号无线通信监护系统CC2530The Design of ECG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Network Abstract : The design of the 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network, the system is convenient for the doctor real-time checking the patient´s physical condition, the patients can obtain timely medical accurate treatment .The CC2530 chip is applied in the system for its optimiz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inally, through the simulation test, which proves that it is effective for the designed system.Key Words: ECG Signals;Wireless Communication;Monitoring System;CC2530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数字令人心惊,如果得心血管疾病的人都住院,在很大程度上浪费资源。

因为很多人一两年都不会突发疾病,而且医院没那么多资源去应对,所以就很有必要实现一种个人心血管疾病监护的仪器,可以随身携带,基于无线传输,和医院系统或者监护人相连。

病人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病人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病人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心电监护在医疗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实时检测病人的心电信号,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疾病。

然而,传统的心电监护方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且需要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监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病人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被引入,该系统设计旨在通过互联网实现医生对病人心电信号的远程监护,为医务人员提供更便利的工具和病人更舒适的体验。

本文将针对病人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探讨,包括系统架构、关键功能以及实施所需技术等方面。

一、系统架构病人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架构主要由三个关键部分构成:心电监测设备、数据传输网路和数据接收端,如下图所示:1. 心电监测设备:病人佩戴的心电传感器将心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蓝牙或其他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数据传输网路。

2. 数据传输网路:采用互联网作为数据传输的通道,确保医生可以随时随地实时接收心电信号。

该网路应具备稳定、快速、安全的特性,以保护病人的隐私。

3. 数据接收端:医生通过电脑、平板或智能手机等设备接收并显示心电信号。

该设备上运行着专门的心电监护软件,能够实时解析、展示心电波形图和相关数据,并提供有关病人的详细信息。

二、关键功能病人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具有以下几项关键功能,以满足临床医生和病人的需求: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地采集和传输心电信号,医生能够随时随地对病人心电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 报警机制:系统具备心电异常报警功能,能够检测出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并及时向医生发送报警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快速作出反应。

3. 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将心电信号记录在数据库中,医生可以回溯病人的历史心电数据,进行长期分析和比较。

同时,系统还提供数据分析算法,用于辅助医生进行心电信号的解读和诊断。

4. 远程诊断:医生通过数据接收端对病人的心电信号进行解读和诊断,并可以远程为病人开具处方、调整治疗方案等。

这样可以减少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距离,提高诊疗效果。

心脏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心脏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心脏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传感器选择: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监测心脏相关的生理信号。

例如,心电图(ECG)传感器可以用于记录心电图波形,脉搏波传感器可以检测脉搏波形,血氧传感器可以测量血氧饱和度等。

2.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传感器采集心脏相关的生理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

这包括信号滤波、噪声消除和数据压缩等步骤,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3. 特征提取与分析:从采集的生理信号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常见的特征包括心率、心律失常、ST段变化等。

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以及预测心脏疾病风险。

4.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分析监测结果。

界面可以包括实时心电图显示、报警功能以及记录和分享数据的能力。

5. 数据存储与云平台:将监测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云平台中,以便长期跟踪和分析。

通过云平台还可以实现远程访问和分享数据,方便医生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6. 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采取合适的加密和身份验证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7. 系统集成与验证: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并进行系统级的验证和测试。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需要指出的是,心脏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遵循相关的医疗设备法规和标准,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和家庭环境中。

同时,与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和反馈也是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确保系统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供有效的心脏健康监护。

心脏监护仪设计

心脏监护仪设计
医疗仪器概论课程
心脏监护系统设计
——The Design of Cardiac Monitor
2004年10月22日
一:开 题
在医院或者大型诊所,心电图机可以为患者提 供心电描述和心脏的病情诊断。较完整的心电描迹
和自我判断功能为心电图机在医疗行业获得了很好 的应用。
可是,更多的患者需要更为轻巧、成本更为低廉
图1:前置放大器
参 数 特 点: 1、增益 25.4
2、共模抑制比86dB
B、高通滤波和一级放大环节
设计特点: 1、高通截止频: 0.5Hz
2、一级放大增益: 7.2
3、高通滤波时采取两级RC无源滤波网络级联的目的在于使 得 高通滤波更可靠和彻底
C、低通滤波和二级放大环节
心电信号频谱比较宽,从直流到250Hz都有可能存在频谱。但 是,常人正常情况下的P波、QRS波、T波等的频率却在100Hz以 下,因此,为了滤得较为干净的心电信号同时排除噪声,低通滤 波的截止频率定在100Hz。 有源滤波器较之RC滤波网络而言, 衰减速率较快,因此采取了有源滤波的方式。放大器增益7.2。
的小型心脏监护仪(Cardiac Monitor),期望它 能够随时检测患者的心率,并给出一定的警示功能。 而这些是大型心电图机所不能满足的。基于上述的 优点,小型心脏监护仪可以在家庭、野外、出差时 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
期待中的心脏监护仪应该具备以下的功能和优点:
一:较为准确的心率监测和显示系统 二:能够实时判断患者的心率正常与否 三:体积小,重量轻,能够随身携带 四:成本不能太高
51系列CPU 警告装置
ADC0809转换器分辨率8位,典型转换时间100us,单一+5V供电, 输入范围0~5V。将模拟通道的电压输入转换为数字输入后,通 过EOC信号通知CPU并请求中断。

心电监护仪设计

心电监护仪设计
心电监护仪
-------moni部分设计
应用背景及其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病症之 一。由于未能及时发现病变进行早期抢救,许多 心脏病患者往往极易死亡。由于其发病具有很大 的偶然性与突发性,一些异常的心电信息只有在 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才出现,因此有必要对ECG 进行长时间记录与分析。动态心电监护作为一种 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监测与诊断的有效手段,在临 床与健康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所监护的参数的特点:
频率范围:0.04-150Hz 心电信号的幅值:mv数量级
心电监护仪模拟部分方框图
检测电极
放大器保 护电路
导联脱落检测
右腿电极
右腿驱动电路
导联 选择
前置 放大器
起搏器抑制 电路,陷波器
隔离 电路
A/D转换
激励 放大器
自动标定 基线漂移恢复
隔离电源供电
放大器保护电路
导联脱落检测电路
基线漂移噪声: 一般是由人体呼吸和心肌兴奋所引起的,
频率低于1 Hz,表现为缓慢变化的曲线;
运放选用:
通用运放LM324,四运放。
LM324
放大器:高速、低噪声运放OP27
OP27
备用方案:
低噪声,超高输入阻抗运放
休息10s 请看数字部分…
心电监护仪
-------数字部分设计
应用背景:
使用心电监护时,常出现电极因导电膏干燥而松动或脱落的情况。这将引 入很大的50Hz的干扰,使ECG波形很难观察;有时因过大的干扰使放大 器饱和,使输出形成一平直的基线。前者可明显判断,而后者可能会被误 认为是心脏收缩不全、停搏或应急复苏过程不当。
导联脱落检测电路(方案1)
人体易受兴奋组织的感觉阈值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50kHz--100mA) 电极未脱落时,电极-皮肤接触电阻小,50KHz电压低。 导联脱落时,电极间阻抗变为无限大,此时导联线两端的50KHz电压很高,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
一、现有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电监护仪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检测和诊断的
基础设备,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人们对心电监护
仪设备不断改进和升级,使其更紧凑、轻便,方便携带,同时也有助于提
高设备功能和精度,从而使其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研究表明,目前的心电监护仪通常使用现有设备中的传感器,用于检
测心电活动,并在电极板上录制和分析心电图。

然而,由于器件的体积大,成本高,分析准确度低,设备的可移动性不强,使得心电监护仪在移动医疗、家庭监督以及便携式心电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设计目的
本设计旨在研发一种新型的、具有更强移动性、功能更强的便携式心
电监护仪,以更有效、更精确地检测心电图并分析诊断,从而改善病人的
健康管理水平。

三、设计参数
新型心电监护仪采用更新的传感器设计,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能够更准确地获取心电图信号。

设备采用小型化芯片,能够支持更多样化
的计算机技术,以实现心电图信号处理和数据传输。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发展,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医疗和家庭健康监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显示器等关键部分的构成及设计思路。

在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传感器部分。

传感器负责采集心电图信号,为了准确地捕捉心电图波形,通常采用生物电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基于电生理原理,能够将微弱的生物电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为了降低噪声干扰,一般采用差分信号输入的方式,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数据采集器是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数据采集器通常采用模数转换器(ADC)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

数据采集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以便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滤波、放大等操作。

显示器是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它负责将处理后的心电数据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方便用户读取。

为了使显示器更加轻便且省电,通常采用液晶显示屏(LCD)或电子墨水显示屏(E-ink)。

这些显示器不仅具有低功耗的优点,还能够实现较高的显示效果,为使用者提供清晰、直观的心电数据。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传感器的选择与布局、数据采集器的性能参数以及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和功耗等因素。

在保证准确、稳定的心电监测基础上,还需注重设备的便携性和耗电情况,以满足不同临床需求和家庭监护的需要。

未来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将在硬件和软件设计上继续优化和创新。

硬件方面,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心电监护仪将采用更加灵敏、精确的生物电传感器,提高心电图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随着集成度的提高,未来的心电监护仪将趋向于小型化、轻便化和多功能化,以便于携带和操作。

软件方面,未来的心电监护仪将采用更加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对心电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

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解决方案

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解决方案

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解决方案
心电互联网尤其是无线网络的迅速普及促使嵌入式技术应用的条件日趋成熟,此外,心电监护对心脏病诊断的重要性也使得远程监护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本文主要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实用的便携式移动心电监护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将患者的心电信号通过GPRS网络无线发送到设在医院的PC 机上,或者将心电数据先存储在本系统中,然后再通过USB实现高速回放。

一、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便携式移动心电监护系统由心电监护仪、通信网络和监护中心三部分组成(如
心电监护仪由患者随身携带,通过粘贴式电极可随时采集用户的心电数据,并进行放大、滤波、A/D转换,然后存储到串行闪存中。

当存储一定时间
的心电数据后,可以通过GPRS无线上网,利用无线网络将数据传送给位于监护中心的上位机。

也可通过USB直接连接到上位机,进行本地高速回放。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电监护仪的设计。

由于是便携式设备,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尽量降低功耗、体积和成本。

经过反复地分析比较,最终决定采用Z- World公司的工业级控制芯片Rabbit3000微处理器作为心电监护仪的主芯片。

尽管Rabbit3000是8位微处理器,但其内存空间可达1M,主频可达
22M。

它具有丰富的接口资源,共有40条并行I/O口线(与串行口共用)。

此外,该器件的功耗非常低,处理器时钟可由32.768KHz振荡器驱动,并将主振荡器断电。

此时电流约为100μA,而处理器仍能保持每秒10,000条指令的执行速度。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
1)前置放大部分电路具有高输入阻抗,以便拾取微弱 信号,同时有高共模抑制比,以消除工频及电极极化电位 的干扰;
3
2)设计合理的有源滤波器,能够进行0.03-100Hz的带通滤 波,抑制50Hz工频信号;
3)适当的增益且可调节,以便处理心电信号幅度波动较 大的情况;
4)低噪声,低飘逸,使微弱且信噪比低的心电信号不被 淹没并避免前置放大器饱和; (2)进行复核数据要求的采集 1)根据MIT的心电数据库,普通的心电数据位数一般在10位 以上,故本系统也满足此要求;
1.2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总体方案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由电源及充电切换电路、医用电极、输 入缓冲及十二通道切换电路、心电信号调节电路(前置放大 电路、高通滤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陷波电路、末级放大 器)、ARM9处理器、LED显示器、键盘及报警电路、
5
片外存储器、控制逻辑等组成,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组成 框图
通过前一节的阐述可知心电信号是一种典型的体表电信 号,具有生物电信号的普遍特征,如信号源内阻较大、频 率低、背景噪声强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为采集和测量 带来了难度。由于本系统需要进行较多的处理与运算,所 以对处理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选 择速度较快的处理器,则外围设备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性 能指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系统总设计要求如下: (1)对微弱的心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等必要的信号处 理,包括:
7
二、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数字系统设计
心电信号的数字处理部分需要完成的功能包括:对完成调 整的心电信号进行高分辨率的A/D采样;将数据存储于片上或 者片外的存储介质;与上位机的的通信;心电波形的实时显 示等。满足上述需求的数字系统的CPU要求功能强、功耗低、 开发便利,综合考虑采用Samsung公司的ARM9系列S3C2440A 处理器。 2.1 电路总体结构框架设计

基于C8051F310单片机的实时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基于C8051F310单片机的实时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4 心 电监 护 系统 的硬 件设 计
() 1微弱性 : 心电信号是 自 人体体表特定点处拾取 的 生物 电信号 , 号 通 常 十分微 弱 , 幅度一 般 不超 过 信 其
5 mV。
4 1 单极 导联 电路 . 导联 电极 的质量 和安 放是 否得 当 , 减少 心 电噪声 , 是
(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山西 太原 00 5 ) 30 1
摘 要: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 类健康 和生命 的主要疾病之一 。实时心电图可对心脏病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连续 2 4小时 的跟 踪记 录 , 是临床诊 断心血
管疾病的重要方 法。论 文对基 于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实时 电监护 系统及其对心 电的分 析处理进行 了深入 研究 : t L , 根据 心电信 号特 征 , 设计性 能 优 良的心 电数据采 集模块 ; 选用高性能 、 低功耗 的微处理器 C0 1 30 85 F 1 设计 中央处理 模块 , 对采集 的心 电信号进行分析处 理后保存至 F A H L S号的频 率较低 , 其频谱范
围一 般 为 ( .5~10 H , 谱 能 量 主 要 集 中在 ( .5 0o 0 ) z频 02
3 )I之 间。 5I - z
提高心电信号质量的重要因素 。心电信号经过导联 电极 获取的是十分微弱的电信号, 必须经过放大 以及滤波处
般电信号有三大特征 : 幅度、 频谱和信号源阻抗。 作 为 生物 电 的心 电信号 也是 如此 :

轴方向( 电流的总向量方向) 最为接近。心电信号通过信号 调理电路调理后 , 经采样电路采样。在采集信号的同时, 添
加实时时钟来 同步显示 心 电数 据 的时 间 , 打包 。最 后将 并 打包 后的数据保存至数据存储单元 , 以待分析使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心电信号的特征 (2)二、系统硬件设计 (3)2.1 右腿驱动电路 (4)2.2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5)2.3二级放大高通、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6)2.4双T有源陷波器电路设计 (7)2.5电压提升电路 (8)三、系统软件设计 (10)四、嵌入式Web 服务器的设计 (12)4.1 嵌入式Web 服务器概述 (12)4.2 嵌入式Web 服务器的移植 (12)4.3 动态心电监护网页设计 (14)五、总结 (15)六、课程设计总结 (16)七、主要参考文献 (17)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本文设计了一种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监测仪。

该设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以安有Linux操作系统且嵌有Web服务器的家庭PC机为本地服务器;第二,以基于$3C2410硬件平台和Linux操作系统构成的的嵌入式系统为终端采集设备。

在设计时为了方便病人,对于终端设备,一方面可以受家庭PC机服务器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独立工作。

独立工作模式即终端本身提供了对心电信号的各种控制,诸如采集、停止、回放、查找、保存等功能。

一、心电信号的特征一般电信号有三大特征:幅度、频谱及信号源阻抗。

作为生物电的心电信号也是如此,同时心电信号属于强噪声下的低频微弱信号,它是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由于受到人体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有着一般信号所不具有的特点。

(1)信号弱:由于心电信号是从人体的体表进行提取的一种生物电信号,因此信号一般十分微弱,心电信号为mV(毫伏)级信号,幅值大约为0.03一--4mV,典型值为lmV。

(2)不稳定性:人体是一个与自然界有着密切关系的开放性系统,人体可能处在各种电磁、噪声等环境中,这就使得心电信号存在了不稳定性和随机性。

(3)低频特性:人体心电信号频率较低,频谱范围主要集中在为0.05,.--lOOHz。

(4)高阻抗:人体作为心电的信号源,拥有可达几k Q到几十k Q的高阻抗,因此这个特性容易引起心电信号测量的失真。

(5)噪声强:人的周围一般存在各种干扰,大概概括为以下几种:●工频干扰:50Hz的工频干扰是最普遍的,此干扰也正是心电信号测量时的主要干扰。

●高频干扰:基于不同频段的电视发射台、无线电广播、通讯设备、雷达等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其工作时可以使空中的电磁波大量增加。

这些便产生了高频干扰。

●测量设备自身的干扰信号:由于心电信号处理电路部分的电子设备自身也会产生仪器噪声。

这种噪声一般属于具有较高的频率特性的信号。

14J二、系统硬件设计由于心电图信号的检测是属于强噪声、强干扰环境下,且频率范围一般在0.5~100Hz之间,幅度在0.1"--5 mV范围内的超低频,微弱信号。

因此这种心电信号属于具有微弱性、低频特性和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在进行心电信号时测量时存在较强干扰,包括测量电极与人体之间构成的化学电池所产生的直流极化电压;50Hz且以共模电压形式存在的工频干扰;肌肉收缩引起的肌电干扰:人体运动、呼吸引起的基线漂移等,这就要求设计一种满足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CMRR)、低噪声、低漂移和高安全性前置放大器。

本设计中前置放大器采样的是通用仪表放大器AD620,该芯片约有50倍的放大倍数,通过该芯片可以实现将微弱的心电信号受到来自人体内外的多种干扰预处理掉。

其次,后端电路采用了高通和低通滤波器,滤波器的作用是将0.05---,100 Hz以外的信号进一步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抑制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的影响。

然后通过50 Hz 的陷波电路再次处理信号。

为充分利用$3C2410的A/D转换精度,在进行对心电信号具体采集前还需要将信号放大到A/D转换器电路参考电压的70%左右,同时考虑到信号中有附加的直流成分,需在A/D转换电路前增加电平调节电路。

综合上面的分析,最后设计的心电采集电路应该有以下几部分:AD620前端放大、0.05Hz的低通滤波和lOOHz的高通滤波、50Hz陷波器和电平升压电路。

下面将进行具体电路的设计。

2.1 右腿驱动电路首先要进行的是对50Hz共模电压的调节。

这是由于人体本身从环境中可通过各种渠道拾取工频50Hz交流电压,这种电压在心电信号的测量中形成几伏以上的交流共模干扰,我们采用右腿驱动电路后可以使50Hz共模干扰电压降到1%以下。

采用了右腿驱动电路取代直接接地,它是心电信号提取中非常有用的方法,这种与右腿接地的方法比较,右腿驱动技术对抑制交流干扰的效果更好,但由于存在交流干扰电压的反馈环路,对人体形成不安全因素,因此在使用时需外接限流电阻。

平均交流共模电压被送入驱动放大器的反相放大端子,其中的平均交流电压是由电阻网络取出来的,然后加到右腿电极,R1是限流电阻。

这种电路结构实际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只是以人体为相加点的。

这里的辅助运放采样了0PA277芯片,为了使输入能够尽量对称以达到最好的设计R性能,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图中一L设定放大器增益来可保证R4=R5;为了限制电流这里的Rl要达到M级;调节C2以使右腿驱动平衡。

2.2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由于心电信号相对比较微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比如交流电磁干扰信号等,而这些干扰信号要比心电信号大很多,并且一般这些干扰信号对输入电路来说属于共模信号,所以要求我们设计的前置放大电路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

本设计选用美国Analog Devices公司提供的模拟放大芯片AD620AN作为前置放大器,它能够满足心电前置放大高CMRR、高输入阻抗、低噪声、低漂移的设计要求,AD620是具有低偏置电流、低失调电压、高精度并且低功耗等特点的仪表放大器,其电路设计比较简单,仅需外接一个增益电阻就能设置放大倍数。

同时由于该芯片具有109Q高12输入阻抗、可达130dB高共模抑制比、最高可达1000倍高放大倍数、以及最大50 p A低输入失调电压、低噪声等优点,很多的国内外心电监护系统在信号处理部分都采用了该芯片。

对于电磁干扰,由于电磁干扰会严重影响高精度电路的DC性能。

放大器相对低的带宽不能正确的放大MHz级的RF射频。

但这些带外信号很可能会耦合到放大器的输入和电源引脚,在输出引脚就可能出现不可解释的和不希望的DC偏移。

图3.3前置放大电路。

如上图所示,信号来自于Vin一、Vin+,输出为V out,其中RI+R2和C3构成了差模;R1/C1,R2/C2构成了共模。

该滤波器可以消除以上提到的干扰,其中输入串联电阻组成了低通的差模和共模滤波器,同时也可以用来限制电流。

本设计中电阻取值为RI=R2=IOk,电容取值为CI=C2=IOpF,C3=330pF。

为了防止在VIN 的一些共模输入信号会在放大器的输入转化成差分信号,因此要求RI×CI和R2×C2要很好的匹配。

电容C3主要用来帮助削弱共模滤波器由于匹配不好而引起的差分信号。

在上面的每个电源脚和仪用放大器的参考点之间还要加一个旁路电容,采用一个0.01 u F和0.33 u F电容并联作为去耦电容,这样的去耦效果较好。

之所以加入去耦方法是因为AD620芯片有以负电源为参考的积分器。

2.3二级放大高通、低通滤波电路设计通过前面对心电信号的分析可知,在0.05~lOOHz范围内的信号才是有用的心电信号,而且前级还存在幅值为几毫伏至几百毫伏不等的、由于测量电极与人体皮肤表面接触形成的半电池而产生的直流电压。

为了提取我们所关心的心电信息,消除极化电压对心电信号的影响,所以设计了一个截止频率为0.05Hz二阶高通滤波电路。

根据Niqusit采样准则,采样频率必须大于截止频率的2倍,否则会造成频率混叠,因此需要加上低通滤波器。

由于我们设计的心电采采集系统的频率范围为0.05Hz~lOOHz之间,因此采样频率设置为200Hz,这样我们就需要设置一个截止频率为lOOHz的低通滤波器。

图3.5为二级放大高通滤波、有源二阶低通滤波电路。

来自于前级的信号,进入到上面电路中,电阻R1、R2、R3及放大器U1构成了一个同相放大器,放大增益可以由式G=R9/RI+I来确定。

在上述的电路图中,其中一阶高通滤波器是由C1和R2构成,由式3.1可计算出下限频率。

这里的低通滤波器采用了巴特沃兹有源二阶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比较适合于对生理信号进行进行滤波。

本设计中R4,R5,R6,R13电阻以及C3和C4电容与放大器U2共同构成了巴特沃兹有源二阶低通滤波器。

其上限频率可由计算式3.2得到。

2.4双T有源陷波器电路设计工频干扰是心电信号的主要干扰,对于心电信号来说,我们关心的只是频率范围在0.05~lOOHz之间的,但是在这个范围内有一定的工频干扰信号,比如50Hz的工频干扰,它是由于人体耦合电容而引入的。

因此这个频率的信号我们要设计带阻滤波器将其剔除,进而达到抑制的目的。

在本设Ct中力HhYX2 T有源陷波器,㈣图3.6为本该设计的陷波器。

经过高低通滤波器的信号进入到上面的陷波器中,上面的50Hz陷波电路是一个Q值可调的有源双T带阻滤波电路,通过变阻器R13可以调节品质因数Q。

这里记R13的上半部电阻为Rn,下半部电阻为Rm,取电阻R1,R2,R3,R4为相同的阻值,记为R,电容Cl,C2,C3,C4也取相同的值记为C,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求出电路的一些参数,比如中心频率,品质因数,下面是基本的表达式:2.5电压提升电路这里面进行了电压提升电路的设计,之所以设计该电路,是为了对心电信号进一步处理,使其幅度提升到$3C2410能够采集的范围内。

具体的升压电路是在输出端接一个5V的齐纳二级管完成电压提升。

㈣图3.7为具体的电压提升电路。

三、系统软件设计终端设备的软件总体架构终端设备的软件实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主窗口模块、显示子窗口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显示模块、采集模块、Socket通信模块、RTC时钟模块。

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以及部分处理最终都是交给MiniGUI 的窗口过程函数来实现的。

在整个程序中主要有初始主窗口以及显示子窗口两个核心部分。

图4.6为终端设备的总体框图。

主窗口模块创建了三个线程,心电数据实时采样线程、家庭PC机服务器对终端便携设备的实时控制线程(Socket 线程)、RTC实时时钟线程,同时创建了显示子窗口。

而三个线程通过以发送用户消息的方式与显示子窗口进行通信,即当三个线程处理完一件事后,会发送消息通知显示子窗口,然后子窗口根据具体的不同消息来想对其进行响应。

对于采样线程有一个全局标志位GatherFlag,该线程具体是否做实质性工作取决于该标志位,当用户执行终端设备进行采集时,对应标志位置位,进而采集线程执行,进行具体采集工作,当用户选择停止时会停止采集,采集线程每采完一场会向显示子窗口(后面将介绍)发送采集消息,以便子窗口更新心电数据以及显示;对于Socket通信线程,一旦建立后,便实时等待服务器端发来的数据包,收到数据包后对其进行解析,解析完命令后会向显示子窗口发送消息,子窗口的响应函数会根据命令字来响应服务器的具体操作;对于RTC时钟线程,它配合内核提供的时间处理函数,实时记录时间变化,并定时发送消息到子窗口,使子窗口实时更新时间,同时心电数据的保存记录也要以时间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