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信力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公信力

定义

政府公信力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规范和网络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政府公信的判断标准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1 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无论是否出现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当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对于公共危机,政府更应当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

2 政府应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3 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

4 政府应是透明的政府。人们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政府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成员们所了解。方面。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置、行政程序、执法依据、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因此也应当使公民知晓和参与。

政府公信力的作用

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政府具有以下功能:

1简化社会复杂性,维持稳定的秩序。

简化复杂性是一切生物生存进化的策略,是应付充满非完备信息的复杂环境的机制。作为是一种社会资本,政府公信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复杂的风险社会中维持政府-公众关系的持续性,构成整个社会稳定的中枢,以某种确定性来对付不确定性,并在这种相对的确定性中培养公民对制度的信心。其中,确定性实际上还意味着一定的强制力量,这种强制力量与人们经由信任的简化程序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的自愿性结合在一起,就能够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公信作为一种主观自愿机制,与公共权力的强制机制一起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2为公共权力提供连续的合法性基础。

政府公信与公共权力、政治权威是平行共生的机制,它们互相促进,为政府的存在和运行提供合法性。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认可和支持,所以,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就是某种信任。公信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连续的、强大的,在于公民

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的信任,并在这种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责任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营造出某种良性的动态平衡关系。政府在这两种关系中占据行动上的主动,也就是说,政府必须以其主动的行为(政绩)和对过去经验的宣传(意识形态)来不断赢得公民的信任,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稳定的支持。

3为构建新型治理结构提供联结点。

在这个充满危机和风险的开放社会,新型治理结构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个人、组织和政府打破界限的合作。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民的信任,这种相互的信任使人们打破政治与经济、公域和私域的界限,进行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政府承担着配置社会资源的权威功能,市场则是分配社会资源的最有效的机制,各种民间志愿组织又充分展示出机动灵活的信息传送功能,而贯穿政府、市场、民间组织的主线则是以政府诚信为核心的社会诚信系统。只有在权利与责任对应的基础上,以政府公信为主导,连接社会各领域的新型治理结构才可能建立起来。

4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公信表现在政府忠实履行职责上,但履行职责首先涉及的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在不越位、不缺位的情况下依法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信的最终判断权掌握在公民手中,全体公民的切身需要和根本利益决定着政府职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只有敏锐而正确地抓住人民对政府公信的判断,政府的公信体系才能维持,表现在当下的转型时期,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长期以来是增长效率优先,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而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包括上述所有方面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偏颇都可能造成政府的公信受到打击。因此,政府公信的维持要求政府职能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变。

总结

政府公信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政府本身的事,更是政府、公民和各种民间组织在政治、社会和市场等各领域的不同力量通过互惠、习俗、强制、行为等博弈活动形成的。因此,在政府公信体系的构建中,如果说直接受益者或主体是政府的话,那么,由单个公民及其形成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则是间接或最终受益者。

文献:

一、

1.2007-10-23湖南大学张晔硕士《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本文从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内涵和价值入手,综合运用公共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归纳了当前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并试图从宏观和体制的角度挖掘导致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提出了建设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途径。本文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地方政府公信力有着更为深刻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要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建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前提;求真务实,忠诚并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本质所在;切实履行职责,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追求作为是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民主行政是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主要途径。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价值在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的必然内涵,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地方政府职能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杠杆。当前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在于:一是政策失准;二是行为失范;三是业绩失真;四是作风失实。造成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有:政府的内部性是政府失灵的最基本的和最深层次的根源;地方政府驾驭社会.能力..

2.2008-07-30天津师范大学赵君硕士《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政府公信力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它表征着公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主观评价。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高,政府的公信力就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低,政府的公信力就弱。由于政府公信力的强弱,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息息相关。又由于政府公信力作为客观存在而又无形的政治资源,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作为中央政府行使国家职权、执行国家意志、代表国家处理政务的执行者——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打造诚信政府,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绪论。在绪论中首先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的状况,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渊源,阐述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含义,并对当代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第三部分,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体上来说,我国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呈现出弱化趋势。

3.2003-06-10中国人民大学吴威威《兰州学刊》发表<良好的公信力:责任政府的必然追求 .》建立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 ,它体现为在宪政制度框架下民主与责任的辩证的协调和统一 ,这种制度设计必然要求政府行政行为与社会互动。政府的公信力 ,正是政府行使公共权力效果的社会反馈 ,是政府责任行为的外射。责任政府是以社会为本位 ,以服务于社会为神圣职责的权力执行机关 ,题中含有对公信力的必然追求 ;公信力是责任政府政治合法性的根基 ;可以通过强化主客观责任 ,塑造政府良好的公信力。

4.2007-08-07吉林大学齐丽娜硕士《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根源及对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个人、组织以及政府道德、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以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为背景,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出发,了解政府公信力的构成,通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现状的分析,探究目前这种弱化状态的原因,把造成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归纳为时代因素、政府因素、公众因素三个方面,其中以政府因素为主要因素。最后,本文提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路径:树立人本理念,优化政府价值取向;明确政府责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法规;强化道德修养,提高全民素质。

5.2007-08-24郑州大学王冰《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政府公信力是一个衡量政府信用状况和信用程度的重要概念。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信用系统的保障和支柱。一个国家的政府信用状况或者说政府公信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信用的“晴雨表”,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信用环境的优劣,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从总体上来说正在逐步提高,但也有部分地区呈现出弱化趋势。这种弱化趋势主要体现在:诚信理念淡薄,行政文化缺失;公共政策的扭曲;政府政策朝令夕改,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政务公开缺乏主动性,公开度、透明度不高,存在暗箱操作;政府违约与政府“不作为”;地方政府官员缺乏“民主”意识,官员权力行使错位;“人治”代替“法治”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滥用等情况。而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因素、政府因素和公众因素。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因素认识到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从而提出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强调依法行政,实现政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相关制度的改革创新;加强和完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