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获得奖赏或实现个人目的而 遵守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别 人的观点,但他人定向的行为最 终也是为了获得回报。
赞成: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 师那么坏,便宜一点就不行吗? 反对:药剂师并没有错,做生意就 是为了赚钱。
水平与阶段表现
儿童对两难问题的典型回答
2. 习俗道德水平(conventional morality )(9岁至成人)
Q:你觉得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
科尔伯格采用类似的九个道德两难故事,让10岁、
13岁和16岁的儿童进行判断,在个人的需要与外部
的规则或法律之间做出抉择。 在分析了儿童不同的反应之后,他总结出:儿童 的道德发展以固定顺序依次经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 又包括两个不同的道德阶段。(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与阶段表现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social-contract legalistic orientation)
认识到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重 要性,认为社会法制取向的价值观, 应符合于社会大众权益,当社会习俗 或制定的法律不合社会大众权益时, 应该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法规,个体 就必须遵守,否则就是不道德行为 。
三、小学生道德意志的发展
道德意志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下, 自觉地调解内心矛盾,克服内外困难,使自己的 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它是调节道 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表现为:用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动机战胜不 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动机;以及根据社会的道德 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行动过程中遇到的 外部困难。
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比较刻板,认为规则是由
权威人物所制定的,不可更改,而且必须遵守。
比如,一名出租车司机为了挽救乘客的性命而超速,
应该受惩罚吗?
肯定要受到惩罚,因为他违反了规则,不论他的理 由有多么正当。
在行为责任的判定上,儿童通常从行为的结果
(而不是行为的动机)来进行判断。
听完上述的对偶故事——哪个孩子的行为更坏? 他们认为应当要惩罚约翰,因为他打碎了15只杯 子,比亨利的一只杯子要严重多了。
1.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观察和访谈,考查儿童规则意识的发展。 如询问儿童“这些规则是从哪里来的?每个人都必
须遵守吗?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吗?”
对偶故事法,考察儿童对行为责任的判定。
向儿童讲述两个相似的犯错故事,询问儿童对故
事中主人公错误责任的认识。
故事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 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 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 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了托盘,结果15 只杯子都撞碎了。
(一)小学生道德意志的一般特点 1.逐步明确道德意志的目的性增强
调查发现1-3年级的小学生在与他人分享物品或游 戏时,出于遵守规则的动机随年龄增加,而处于个 人功利主义的动机在一年级最高,三年级下降,五 年级有所反弹;此外,尊重他人的动机在三年级最 高。
赞成:海因兹应该去偷药,因为一个 人生命的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对 个人财产的所有权。 反对:海因兹偷药有他自身处境的原 因,可以理解,但是目的本身并 不能使手段合法化。他有义务遵 守法律法规。
(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universal-ethical-principal orientation)
在行为责任判定上,儿童会根据行为者的主观
动机来判断对错。
比如:对偶故事中的亨利更坏,因为他是偷吃果酱, 动机不良;而约翰虽然打破了15只杯子,但他是
无意的。
2.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有一个妇女欧洲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诊断后认为,只有一种药物能救她的命,这就是本 城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新药。该药成本较贵(200美 元),而药剂师的索价是成本的10倍(2000美元)。病 妇的丈夫海因兹多方求援,只凑到药费的一半(1000美 元)。海因兹把实情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 请求把药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账,但药剂师说: “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 竟铤而走险,在晚上夜深人静时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 店的店门,为妻子偷走了药物。
(2)自律道德阶段(10-11岁以后)
所谓“他律”,就是受外部规则的约束和管制。
儿童的思维更加灵活,认为规则是可变的,人
们可以主观地制定社会规则,也可以挑战现有规则。
同时,在大家都同意的情况下,还可以修改规则。 他们认为,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也可以违反
规则。
比如:为了救人而违规的司机,就算他违背了 交通规则,但他也是道德的。
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或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 道德动机从具体的惩罚和报偿发展为获得社会赞赏和避免谴责。
(3)“好孩子”定向阶段(good boy/nice girl orientation)
• 符合道德的行为就是让人高 兴、给人帮助或得到别人认 可的行为。 遵守道德规则的目的就是为 了被别人看做“好人”。
研究发现,5岁儿童在无意损坏情境中更看重个人 利益,在有意损坏情境中更看重集体利益,出现了分 5岁7岁开始,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儿童都会更加 7岁 9岁 11岁 离;从 看重集体利益,认为损坏公物更严重。
3. 道德判断的发展
(1)判断依据从客观后果向主观动机转变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5岁 7岁 9岁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小一 小三 小五
高兴 难过 混合 无效
2. 不同道德情感的发展
(1)移情的发展
被他人的情绪激发,并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别人情绪 的能力,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情绪,是其他引发内 疚、同情等道德情绪的基础。
此外,移情也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基础。
研究发现,儿童的移情反应随着年龄呈倒U型发展, 6-8岁呈上升趋势,8岁之后稍有回落;儿童助人反应的 倾向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且与移情反应正相关,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移情反应 助人倾向 二者相关
0.59 6岁
0.80
0.75
儿童对两难问题的典型回答
1. 前习俗道德水平(preconventional morality)(9岁以下儿童)
习俗:即道德准则。 这一水平的儿童能意识到规则的存在,认为规则由权威人物制定,人 们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利益而遵守。
(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punishment-obedience orientation)
那么代表道德的超我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 一般趋势
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逐步深刻。
0 -5 -10 -15 -20 -25 -30 小二 小四 小六 初二 高一 爱国 良心 荣誉 义务 幸福
儿童的道德情绪从单维向多维过度,道德情感开始 复杂化。
有人测查了小学儿童亲社会情境中主人公情绪的判 断,研究中先向儿童讲述情境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主人 公主动地帮助他人,或者将自己物品与他人分享,然后 询问儿童,主人公是什么心情?
根据自己选择的符合良心的道德原 赞成-应该去偷药,因为和种种可考虑 的事情相比,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生 则来判断对错。关注普遍公众的抽象道 命更有价值。 德方针或原则。在面临道德抉择时,采 反对-癌症病人太多,药物太少,没有 纳所有人的观点,形成所有人都认为 足够的药物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 “公正”的解决方案。 海因兹应该对得其自己的良心。
基础的公平系统阶段,经历了一个前道德前段和两个道 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 学龄前的儿童几乎不关注规则,也不理解规则的真 正含义。如,在弹子游戏中,没有明确的获胜目的,游 戏的目的在于轮流玩,不需要规则的约束。他们的行为 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所谓“他律”,就是受外部规则的约束和管制。
(2)集体主义观念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加看重集体的利益。
有人设计了两种情境: A无意损坏了他人物品;B无意损坏了公物。 100.0 Q:哪个人犯的错误更大? 80.0 无意损坏公物 A有意损坏了他人物品;B有意损坏了公物。 60.0 有意损坏公物 Q:哪个人犯的错误更大? 40.0
120.0 20.0 0.0
故事B
有一天,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在母亲外出时, 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 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 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Q:“哪个孩子的行为更坏,为什么”?
通过一系列研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从一
个非常自我中心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
0.66
8岁
10岁
12岁
(2)内疚感的发展
Q1: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内疚?
Q2:你认为儿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情绪体验?
(3)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
儿童忠于祖国的情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低年级儿童处于“国家象征期”,尊敬国家象征 (如国旗、国歌及领袖); 中年级儿童处于“抽象国家观念期”,以有关国家 的抽象观念,如言论自由、竞争选举等作为爱国的根据; 高年级儿童处于“国际组织系统期”,以国家成为 国际成员之一,以国家所担任的角色为其忠诚或热爱的 对象。 (Hess&Torney,1967)
•
赞成:作为一个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 自己的妻子,如果他不这样做,结 果妻子死了,别人会骂他见死不救, 没有良心。
反对:海因兹已经尽力了,不能因为 他没有偷药就谴责他。 赞成:有义务挽救妻子的生命,但也 要偿还药剂师药钱,并因为偷窃而 接受惩罚。
反对:海因兹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 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 就会变得很混乱。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超我 本我
自我
因此,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个体的人格结构 中就具有道德的成分。
《西游记》剧中猪八戒、孙悟空和唐僧三个人物形象 就好比是人格中的三个成分。八戒相当于本我,他的一 切行为都以快乐为主,自私、偷懒、贪吃、好色,一旦 饿肚子的时候,猪八戒就会大声叫嚷,饿得受不了,一 切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他都不会拒绝;而唐僧则代表了 最严格的道德行为准则,不杀生,不沾荤腥,不偷不抢, 等等;悟空(自我)就要调节二者之间的矛盾,既要满 足八戒(本我)的欲望,同时接受师傅(超我)的监察, 还要考虑现实的环境因素,悟空通常会有两种办法解决, 一是寻找周围有无人家可以化缘,二是寻找山林之中是 否有野果。
小学生品德发展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特点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了解道德品质发展的四个方面(道德的认知、 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成分); 掌握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行为 发展的理论; 从整体上描述小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 和行为的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
动机定向 结果定向
11岁
(2)对成人的依附性逐渐降低
成人惩罚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影响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5岁 7岁 9岁 11岁
未摆脱成人惩罚的影响 摆脱成人惩罚的影响
二、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情感概述
道德情感发展理论:儿童是欲望与良心的调节者
Leabharlann Baidu
(4)遵守法规阶段(law and order orientation)
道德动机是不是害怕惩罚, 而是相信规则和法律能够维 护社会秩序。正确的行为就 是遵守法定权威所指定的规 则行为。
水平与阶段表现
儿童对两难问题的典型回答
3. 后习俗道德水平(postconventional morality)
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人们面临道德情境时,可 本着自己的良心以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道德判断,而未必受传统习俗或社会规范 所制约。道德上的正确与法律上的合法不一定等同。
• 缺乏是非善恶观念,认为免受惩 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 责的行为都是坏的。 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则。 赞成:他一开始想付钱,而且也没 偷走别的东西。 反对:不能去偷药,因为如果被人 抓到的话要坐牢的。
•
(2)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instrumental-relativist orientation)
赞成: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 师那么坏,便宜一点就不行吗? 反对:药剂师并没有错,做生意就 是为了赚钱。
水平与阶段表现
儿童对两难问题的典型回答
2. 习俗道德水平(conventional morality )(9岁至成人)
Q:你觉得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
科尔伯格采用类似的九个道德两难故事,让10岁、
13岁和16岁的儿童进行判断,在个人的需要与外部
的规则或法律之间做出抉择。 在分析了儿童不同的反应之后,他总结出:儿童 的道德发展以固定顺序依次经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 又包括两个不同的道德阶段。(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与阶段表现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social-contract legalistic orientation)
认识到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重 要性,认为社会法制取向的价值观, 应符合于社会大众权益,当社会习俗 或制定的法律不合社会大众权益时, 应该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法规,个体 就必须遵守,否则就是不道德行为 。
三、小学生道德意志的发展
道德意志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下, 自觉地调解内心矛盾,克服内外困难,使自己的 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它是调节道 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表现为:用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动机战胜不 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动机;以及根据社会的道德 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行动过程中遇到的 外部困难。
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比较刻板,认为规则是由
权威人物所制定的,不可更改,而且必须遵守。
比如,一名出租车司机为了挽救乘客的性命而超速,
应该受惩罚吗?
肯定要受到惩罚,因为他违反了规则,不论他的理 由有多么正当。
在行为责任的判定上,儿童通常从行为的结果
(而不是行为的动机)来进行判断。
听完上述的对偶故事——哪个孩子的行为更坏? 他们认为应当要惩罚约翰,因为他打碎了15只杯 子,比亨利的一只杯子要严重多了。
1.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观察和访谈,考查儿童规则意识的发展。 如询问儿童“这些规则是从哪里来的?每个人都必
须遵守吗?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吗?”
对偶故事法,考察儿童对行为责任的判定。
向儿童讲述两个相似的犯错故事,询问儿童对故
事中主人公错误责任的认识。
故事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 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 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 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了托盘,结果15 只杯子都撞碎了。
(一)小学生道德意志的一般特点 1.逐步明确道德意志的目的性增强
调查发现1-3年级的小学生在与他人分享物品或游 戏时,出于遵守规则的动机随年龄增加,而处于个 人功利主义的动机在一年级最高,三年级下降,五 年级有所反弹;此外,尊重他人的动机在三年级最 高。
赞成:海因兹应该去偷药,因为一个 人生命的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对 个人财产的所有权。 反对:海因兹偷药有他自身处境的原 因,可以理解,但是目的本身并 不能使手段合法化。他有义务遵 守法律法规。
(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universal-ethical-principal orientation)
在行为责任判定上,儿童会根据行为者的主观
动机来判断对错。
比如:对偶故事中的亨利更坏,因为他是偷吃果酱, 动机不良;而约翰虽然打破了15只杯子,但他是
无意的。
2.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有一个妇女欧洲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诊断后认为,只有一种药物能救她的命,这就是本 城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新药。该药成本较贵(200美 元),而药剂师的索价是成本的10倍(2000美元)。病 妇的丈夫海因兹多方求援,只凑到药费的一半(1000美 元)。海因兹把实情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 请求把药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账,但药剂师说: “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 竟铤而走险,在晚上夜深人静时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 店的店门,为妻子偷走了药物。
(2)自律道德阶段(10-11岁以后)
所谓“他律”,就是受外部规则的约束和管制。
儿童的思维更加灵活,认为规则是可变的,人
们可以主观地制定社会规则,也可以挑战现有规则。
同时,在大家都同意的情况下,还可以修改规则。 他们认为,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也可以违反
规则。
比如:为了救人而违规的司机,就算他违背了 交通规则,但他也是道德的。
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或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 道德动机从具体的惩罚和报偿发展为获得社会赞赏和避免谴责。
(3)“好孩子”定向阶段(good boy/nice girl orientation)
• 符合道德的行为就是让人高 兴、给人帮助或得到别人认 可的行为。 遵守道德规则的目的就是为 了被别人看做“好人”。
研究发现,5岁儿童在无意损坏情境中更看重个人 利益,在有意损坏情境中更看重集体利益,出现了分 5岁7岁开始,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儿童都会更加 7岁 9岁 11岁 离;从 看重集体利益,认为损坏公物更严重。
3. 道德判断的发展
(1)判断依据从客观后果向主观动机转变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5岁 7岁 9岁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小一 小三 小五
高兴 难过 混合 无效
2. 不同道德情感的发展
(1)移情的发展
被他人的情绪激发,并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别人情绪 的能力,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情绪,是其他引发内 疚、同情等道德情绪的基础。
此外,移情也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基础。
研究发现,儿童的移情反应随着年龄呈倒U型发展, 6-8岁呈上升趋势,8岁之后稍有回落;儿童助人反应的 倾向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且与移情反应正相关,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移情反应 助人倾向 二者相关
0.59 6岁
0.80
0.75
儿童对两难问题的典型回答
1. 前习俗道德水平(preconventional morality)(9岁以下儿童)
习俗:即道德准则。 这一水平的儿童能意识到规则的存在,认为规则由权威人物制定,人 们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利益而遵守。
(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punishment-obedience orientation)
那么代表道德的超我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 一般趋势
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逐步深刻。
0 -5 -10 -15 -20 -25 -30 小二 小四 小六 初二 高一 爱国 良心 荣誉 义务 幸福
儿童的道德情绪从单维向多维过度,道德情感开始 复杂化。
有人测查了小学儿童亲社会情境中主人公情绪的判 断,研究中先向儿童讲述情境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主人 公主动地帮助他人,或者将自己物品与他人分享,然后 询问儿童,主人公是什么心情?
根据自己选择的符合良心的道德原 赞成-应该去偷药,因为和种种可考虑 的事情相比,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生 则来判断对错。关注普遍公众的抽象道 命更有价值。 德方针或原则。在面临道德抉择时,采 反对-癌症病人太多,药物太少,没有 纳所有人的观点,形成所有人都认为 足够的药物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 “公正”的解决方案。 海因兹应该对得其自己的良心。
基础的公平系统阶段,经历了一个前道德前段和两个道 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 学龄前的儿童几乎不关注规则,也不理解规则的真 正含义。如,在弹子游戏中,没有明确的获胜目的,游 戏的目的在于轮流玩,不需要规则的约束。他们的行为 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所谓“他律”,就是受外部规则的约束和管制。
(2)集体主义观念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加看重集体的利益。
有人设计了两种情境: A无意损坏了他人物品;B无意损坏了公物。 100.0 Q:哪个人犯的错误更大? 80.0 无意损坏公物 A有意损坏了他人物品;B有意损坏了公物。 60.0 有意损坏公物 Q:哪个人犯的错误更大? 40.0
120.0 20.0 0.0
故事B
有一天,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在母亲外出时, 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 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 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Q:“哪个孩子的行为更坏,为什么”?
通过一系列研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从一
个非常自我中心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
0.66
8岁
10岁
12岁
(2)内疚感的发展
Q1: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内疚?
Q2:你认为儿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情绪体验?
(3)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
儿童忠于祖国的情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低年级儿童处于“国家象征期”,尊敬国家象征 (如国旗、国歌及领袖); 中年级儿童处于“抽象国家观念期”,以有关国家 的抽象观念,如言论自由、竞争选举等作为爱国的根据; 高年级儿童处于“国际组织系统期”,以国家成为 国际成员之一,以国家所担任的角色为其忠诚或热爱的 对象。 (Hess&Torney,1967)
•
赞成:作为一个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 自己的妻子,如果他不这样做,结 果妻子死了,别人会骂他见死不救, 没有良心。
反对:海因兹已经尽力了,不能因为 他没有偷药就谴责他。 赞成:有义务挽救妻子的生命,但也 要偿还药剂师药钱,并因为偷窃而 接受惩罚。
反对:海因兹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 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 就会变得很混乱。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超我 本我
自我
因此,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个体的人格结构 中就具有道德的成分。
《西游记》剧中猪八戒、孙悟空和唐僧三个人物形象 就好比是人格中的三个成分。八戒相当于本我,他的一 切行为都以快乐为主,自私、偷懒、贪吃、好色,一旦 饿肚子的时候,猪八戒就会大声叫嚷,饿得受不了,一 切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他都不会拒绝;而唐僧则代表了 最严格的道德行为准则,不杀生,不沾荤腥,不偷不抢, 等等;悟空(自我)就要调节二者之间的矛盾,既要满 足八戒(本我)的欲望,同时接受师傅(超我)的监察, 还要考虑现实的环境因素,悟空通常会有两种办法解决, 一是寻找周围有无人家可以化缘,二是寻找山林之中是 否有野果。
小学生品德发展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特点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了解道德品质发展的四个方面(道德的认知、 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成分); 掌握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行为 发展的理论; 从整体上描述小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 和行为的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
动机定向 结果定向
11岁
(2)对成人的依附性逐渐降低
成人惩罚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影响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5岁 7岁 9岁 11岁
未摆脱成人惩罚的影响 摆脱成人惩罚的影响
二、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情感概述
道德情感发展理论:儿童是欲望与良心的调节者
Leabharlann Baidu
(4)遵守法规阶段(law and order orientation)
道德动机是不是害怕惩罚, 而是相信规则和法律能够维 护社会秩序。正确的行为就 是遵守法定权威所指定的规 则行为。
水平与阶段表现
儿童对两难问题的典型回答
3. 后习俗道德水平(postconventional morality)
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人们面临道德情境时,可 本着自己的良心以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道德判断,而未必受传统习俗或社会规范 所制约。道德上的正确与法律上的合法不一定等同。
• 缺乏是非善恶观念,认为免受惩 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 责的行为都是坏的。 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则。 赞成:他一开始想付钱,而且也没 偷走别的东西。 反对:不能去偷药,因为如果被人 抓到的话要坐牢的。
•
(2)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instrumental-relativist ori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