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附真题专练)
中考历史常考专题精练(中外改革)
常考专题中外改革一、选择题1、(2020•眉山)某同学学习某次改革时整理出以下关键词:“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的官制、以孝治国等”,请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哪一次改革()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2、(2020·广东)读下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年)》。
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重返联合国3、(2020•黔南州)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具有创新活力的现化城市,主要得益于国家制定的哪一项重大决策?()A.建立了直辖市 B.实行“一国两制C.建立经济特区 D.建立特别行政区4、(2020·德州)与下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这一制度的形成相关的改革是()A.伯利克里改革 B.种姓制度改革C.査理•马特改革 D.日本大化改新5、(2020·龙东)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A.农奴制改革B.彼得一世改革C.查理•马特改革D.大化改新6、(2020•滨州)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
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7、(2020山东德州)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B.—五计划超额完成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8、(2020南京)“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
”这一变化,有助于()A.结束沙皇统治B.恢复国民经济C.实现农业集体化D.防止生产过剩9、(2020连云港)下图为罗斯福新政时实行的一项措施,该措施()A.恢复了银行信用B.弥补了农业损失C.加强了政府调控D.提供了就业机会10、(2020·菏泽)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
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专题四 中外重大改革与创新
主 要
内 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以粮食税代
改革:首先从农村 替余粮收集
开始,实行家庭联 制;实行自
产承包责任制;在 由贸易和雇
城市,重点是国有 佣劳动;允
企业改革。
许外国资本
对外开放:形成“ 家经营中小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型企业;按
城市—沿海经济开放 劳取酬
区—内地”的对外开
一、封建性质的改革
项目 时间 目的
商鞅变 法
北魏孝文帝 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
俄国彼得一 世改革
公元前 356年
494年
645年
18世纪初
富国强 兵
巩固统治
打击贵族,实 现中央集权
富国强兵
建立新式常备
建立县制,国君
军;鼓励兴办
直接派人管理; 迁都洛 建立班田 手工工场;贵
主 要
内 容
奖励军功,废除 阳;学 收授法与 族必须为军队 贵族世袭特权; 汉语、 租庸调制; 或国家服务; 改革户籍;禁止 穿汉服、建立京师 派遣留学生, 私斗;允许土地 改汉姓、和地方行 创建科学院, 买卖;奖励耕织; 与汉族 政机构(国、 开办新式文化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 C.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B
15.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 物。他们都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 领导的改革评价准确的是( B )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列宁的改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强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
2020届(包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卷: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革命事件和制度创新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革命事件与制度创新一、单项选择题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2.[2019·青岛]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jíjí。
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的局面。
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
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召开过多次会议,下列表格中史实和意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序号史实意义A. 1921年中共一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1935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 1945年中共七大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D.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4.[2019·枣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A.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5.[2019·宜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6.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A.民主改革B.“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D.西部大开发7.[2019·海南]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
重庆专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训练
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时,一个农民想要获得与卿大夫相当的地位,他可以采取的最合法的途径是()A. 从商挣钱B. 世袭C. 多生产粮食布帛D. 在战场上杀敌多立功2•“戊戌政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感。
”这段材料说明了()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取得成效B. 变法立新不破旧导致民不聊生C. 裁撤冗官增加了变法的阻力D. 变法过程中地方阻力相对较大3•世界近代史上有一次改革,有人说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说是“农民的盛宴”,有人说是“历史的转折”。
这是()A. 日本大化改新B. 俄国农奴制改革C. 中国的改革开放D.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4.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1933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A. 消除了阶级矛盾B. 制约了农业的发展C. 调整了工农关系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5.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外患;但到了19世纪末,两国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日本()A.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 .走上封建道路C.遭到西方的侵略D •沦为半殖民地二、判断题阅读材料后判断: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写“ 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写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写“C'。
6.自1978 年起,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
( ) 7.邓小平最早提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 )8.我国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的开放历程。
( )9.内陆开放后我国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
( )10.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增强了国民经济的活力。
( )三、识图题11.(1) 请将以下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相对应的方框内。
A. 被誉为“共和国胸前耀眼的勋章”的城市B. 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C. 被誉为“龙尾”的长江沿岸城市(2) 据图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四、材料分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全面向唐朝学习……701 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8 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 偿分给贵族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分封。在西欧封建贵族 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革
5
热点链接
专题思维导图
专题整合突破
命题热点总结
二、近代中外重大改革与创新
近洋
代务
中运
国动
重 大 改 革
戊 戌 变 法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 “师夷长技”为宗旨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办工厂、建海军、 开学堂,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 了道路
8
热点链接
专题思维导图
专题整合突破
命题热点总结
1921 年,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
新经济 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
政策 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
苏
远的指导意义
俄 (联) 赫鲁 重 晓夫 大 改革 改
为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1953 年赫鲁晓夫实行改革, 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 式,但从总体上讲,改革只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 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一 系列汉化的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 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 为汉姓,把皇族由拓跋姓改为元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 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等,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 交融
1898 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 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后以失 败告终。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专题一 古今中外的改革与制度创新-广东2020届中考历史 备考演练
第二板块专题整合专题一古今中外的改革与制度创新1.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天子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刺史制度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可见孝文帝改革()A.实现了南北统一B.提升了洛阳的地位C.促进了民族交融D.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隋朝创立的()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4.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A.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B.兴办新式学堂,派遭留学生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5.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
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6.绍兴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
下图中农业、工业生产总值增长最快时期的出现,与下列政策直接相关的是()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允许创办乡镇企业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澳门在回归祖国的2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一切主要得益于() A.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B.民族医域自治制度的实施C.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D.“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8.下图所示的权力机构组织形式出现在()A.古埃及B.古印度C.古代雅典D.阿拉伯帝国9.“君主是国家的元首,是政府的首脑,是教会的首领,又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但实际上君主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而是由一个从议会中多数党的首领中产生的首相,来直接管理国家。
2020年深圳市中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含答案)
2020年深圳市中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一、选择题1.[2019·泰州]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一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B.推行维新变法C.进行暴力革命D.开展新文化运动2.[2019·扬州]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C.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2019·淄博] 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这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快餐店。
这得益于()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世界多极化潮流的大力推动4.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深入人心B.军事将领更易受罚C.民主政治存在缺陷D.公民参政热情高涨5.[2019·梧州] “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A.联邦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6.[2019·深圳]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A.丞相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分封制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A.建立县制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加强刑法8.[2019·宿迁] 下表所示为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主题应是()1、迁都洛阳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语3、推行官吏俸禄制A.孝文帝改革B.“贞观之治”C.武则天新政D.商鞅变法9.[2019·大庆]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B.特务统治的强化C.经济控制的加强D.思想控制的加强10.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 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2020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题 知
(续表)
识
时期 制度或政策
网
具体内容
络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
知
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
能 要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
点
古代
西汉汉武帝推行“推恩”和建立刺史制度,削弱诸侯王势力;
整
央集权制度
合
练
专
|要点一|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题 知
3.中国现代重大改革
识 网
事件
具体内容
络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
内容
知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能 要
土地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点
改革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
能
要 点
古代
整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 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
合
分封制 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专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项 提
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分
训
练
专
|要点三| 中国历史上的制度或政策创新
整
合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
意义
专
而持久的影响,迈出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
项
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重大改革与创新
一、封建性质的改革
项目 时间
商鞅变 法
公元前 356年
北魏孝文帝 改革
494年
日本大化改新 645年
俄国彼得一 世改革
18世纪初
目的
富国强 兵
巩固统治
打击贵族,实 现中央集权
富国强兵
建立新式常备
建立县制,国君
军;鼓励兴办
直接派人管理; 迁都洛 建立班田 手工工场;贵
主 要
内 容
奖励军功,废除 阳;学 收授法与 族必须为军队 贵族世袭特权; 汉语、 租庸调制; 或国家服务; 改革户籍;禁止 穿汉服、建立京师 派遣留学生, 私斗;允许土地 改汉姓、和地方行 创建科学院, 买卖;奖励耕织; 与汉族 政机构(国、 开办新式文化
启 示
1.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 2.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才能 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项目
时间 代表 人物
中国改革 开放
1978年以 后
邓小平
新经济 政策
1921— 1928年
列宁
苏联模 式
1928— 1953年
斯大林
赫鲁晓夫 改革
1953— 1964年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 夫改革
经济:加速 发展战略。
政治:人道 的民主的社 会主义;一 党制向多党 制过渡
国家关系
结 果 或
影 响
我国综合 国力大大 增强,人 民生活不 断改善, 中国在改 革中腾飞
提者经巩联积济高固盟极恢劳工动农性复,,短了为战定但重物期工反争也代质内业法胜付价实 化 西 利 出基现 , 斯 奠 沉础,揭 序 没 本 斯 期 经 体开 幕 有 上 大 形 济 制改 , 从 改 林 成 政革 但 根 变 时 的 治
(包头专版)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06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革命事件与制度创新课件
络
中国 义中央 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包 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知 古代 集权制 括中央和地方制度的演 中央集权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
能
要
度 变(详细见专题一)
发展、推动民族交融等具有重大意义
点
整
合
专 项 提 分 训 练
专
(续表)
题
知 时期 名称
识
概念/认知
评价
网
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以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
现代 制度 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 会主义民主政治
整 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设奠定了基础
专 项 提 分 训 练
专
(续表)
题
知 时期 名称
识
概念/认知
评价
网
该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
训
练
专
(续表)
题
知
事件
人
识
时间
网
(国家)
物
络
内容
结
意义/影响
特点
果
(2)开放——到了20世
知 能 要 点 整 合
改革 开放
纪90年代,我国形成 20世 邓
了“经济特区—沿海 纪70 小
开放城市—沿海经济 年代 平
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生产 力;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 成 地位大大提高;中国走上 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洋务
60—
工业;创办
动(中国)
派
90年
新式海军;
(2)促进了中国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和 失败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020届(包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提升练习卷: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革命事件和制度创新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革命事件与制度创新一、单项选择题1.[2019·陕西]“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该事件 (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②结束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9·黔南等]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③北伐战争的胜利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列哪一事件反映了1900年以后中国民主革命性质的变化( )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三大改造完成4.[2019·贵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2019·青岛]学会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关键词“俄国”“开启近代化进程”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A.彼得一世B.亚历山大二世C.列宁D.斯大林6.[2019·淮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与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相同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法国《人权宣言》D.法国《拿破仑法典》7.[2019·嘉兴]1863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开始施工。
太平洋铁路开工修建时的历史背景是( )A.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B.北美人民击溃英军主力C.电力铁路在欧美国家出现D.南北战争如火如荼进行8.[2019·南京]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呜啦,并拍电俄京祝贺。
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
”“俄人”庆贺的是( )A.农奴制度的废除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人民委员会成立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9.[2019·盐城]1921年列宁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因此苏俄开始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两个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10.[2019·南京]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用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突破专题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
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概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在历史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异彩纷呈,境遇迥然。
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巩固统治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
改革如果不适合本国国情,就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如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总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落后哪里就离不开改革!教材联通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改革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虽然变法失败,但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民主革命。
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上升。
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山西省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聚焦专题七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1)
专题七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1.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
……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
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
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材料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材料五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1)据材料一,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
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专题练习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2、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3、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募役法D.青苗法、免役法4、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所进《奏弹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5、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马丁•路德强调的“因信称义”学说①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③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④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现代人》曾刊文称:“( )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落。
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
”对括号所指代史实理解有误的是A、英德对于农奴制的俄国拥有巨大的优势B、其结局在本质上是封建农奴制被资本主义打败C、其结局促进了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D、为废除农奴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7、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8、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国所受的阻碍和束缚不同,日本属于A.封建专制制度阻碍B.殖民主义统治阻碍C.分裂割据势力阻碍D.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8、下列对日本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相同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都造成了自身的落后B.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势力对本国的渗透D.都完全隔绝了本国与世界的联系10、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7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的管辖
山南北地区) 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元朝设宣政院 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西藏为宣政院辖区, 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设驻藏大臣 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长驻西藏, 和伊犁将军 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时,清政 府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驻军设哨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上书言事;发展农、工、 农奴可以拥有自己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 的财产,可以自由选
家预算;废除八股,开办 择职业;农奴可以通
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 过赎买的方式获得
练新式军队
一块份地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民生政策 发展农、工、商业
解放农奴,让农奴赎 买土地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罗斯福新政
开始
开始于秦朝,秦朝丞相为三公之一,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终结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废丞相,权分六部,彻底解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制度类别
地方行政 管理制度 的演变
制度名称
内容与影响
分封制
即古书上说的“封建”一封邦建国 ,天子与诸侯分治天下。西周统治者将姬姓子弟、 功臣、先朝贵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朝时分封制最为完善
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封建性质的改革
改革名称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 改革
日本大化改 新
洋务运动
彼得一世改 革
时间
公元前 356年
494年
646年
19世纪 60-90年
2020中考:《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2020中考:《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精品资源 |▼【知识网络】【要点整合】1、不触动根本制度的调整2、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3、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制度创新4、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制度创新【思维拓展】中外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1)原因: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②要求改革的新力量不断强大,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③改革措施得当;④出现了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⑤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影响:①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克服了社会危机;②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③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⑤某些改革摧毁了旧制度,建立了新的制度。
【真题专练】1.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
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二: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正是这个伟大的觉醒孕育下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材料一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它是哪一政策推行引发危机的背景下出台的?(2)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这一行动的影响是什么?(3)材料三中“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答案】1.(1)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罗斯福新政(或“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附真题专练)【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1、不触动根本制度的调整
2、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3、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制度创新
4、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制度创新
【思维拓展】
中外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1)原因:
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要求改革的新力量不断强大,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③改革措施得当;
④出现了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影响: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克服了社会危机;
②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③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⑤某些改革摧毁了旧制度,建立了新的制度。
【真题专练】
1.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
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
材料二: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正是这个伟大的觉醒孕育下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材料一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它是哪一政策推行引发危机的背景下出台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这一行动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答案】
1.
(1)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罗斯福新政(或“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任意两点即可)
(3)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