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4d6a356248d7c1c708a14517.png)
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戴源龙国贸0902 10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及结果,指出发挥自身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加入WTO已快5年时间,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如今,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寻求农业发展和增加贸易收益,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指出我们应该走比较优势的道路,增强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以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并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农产品出口、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1引言我国既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许多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全世界的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上,中国的份额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约是2.4%,2003年达到了3.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的出口国。
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近几年发展也较快,1992年进口额为96.6亿美元,到2002年则达到124.15亿美元,10年进口增加27.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5%,到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四位。
一、理论概述2.1概念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比较优势理论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2.2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
“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级的利益。
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7019f25022aaea998f0feb.png)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7%;其中进口同比增长23.2%,出口同比增长10.3%。
截止到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28473.38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后采取的基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贸易政策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奇迹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增长,进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之前,传统发展战略目标是政府采取人为扭曲资金价格的方式,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从而抑制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新的发展战略开始逐步尝试,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大力发展,不仅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达到矫正扭曲的产业结构的目的,而且更加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
二、改善我国农村经济现状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与其具有的农业资源察赋有很大关系。
我国农业的资源特点是耕地稀缺、劳动力丰富,另一方面粮食的生产使用较多土地、较少劳动力,两者结合起来就造成这样的结果:中国粮食生产缺乏比较优势。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农民的消费需求长期上不去。
农民增收缓慢导致“买不起”问题的直接表层原因是“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负担重,深层原因则是农村改革滞后。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是其相对丰富的资源,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比较优势。
发展这类企业不仅能够向城市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吸纳大量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使得减少农村人口成为可能。
而且,这一战略还会有助于该国成功的融人全球化进程之中,这是因为国内产业符合比较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就会给该国带来好处。
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CATM法测算
![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CATM法测算](https://img.taocdn.com/s3/m/f226566e783e0912a2162a1f.png)
国内许多学者对我 国农业的比较优势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林毅夫提 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并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 出了相应的建议。对 比较优势的研究 , 林毅夫仅就大家在农业生产中经常提到的土地 、 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将我国与发达国家
和某些 发 展 中国家进 行 了 比较 , 出了相 应 的 比较 优势 。他认 为 , 国在粮 食生 产 上不 具 有优 势 , 在蔬 得 我 而
关键词 : 比较优 势 / TM/农 产品 CA
一
、
引言
( 研 究背 景 一)
比较优势理论提出至今 已有 20多年的历史了 , 0 继李嘉 图之后 , 不同时期 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 其进行了各个层面的补充 , 从而使其发展成为了当今 国际贸易理论 的主流。 然而, 国际贸易模式不断复 在 杂化的今天 , 如何准确地测算一个 国家乃至某一行业 的比较优势 , 仍然是一个 尚待解决 的难题 。
.
() 1
也就是 :
D
以机会成 本计 算的生 产 中所 消耗 的 国内资源 成本
DC R C实际上可以看作在生产活动过程 中, 国内资源使用转换成外汇的平均效率。
2D C法存 在 的缺陷 .R
( 这一方法需要掌握一套完整 的有关机会成本和影子价格的资料 , 1 ) 受资料限制 , 实际计算 中应用该 方法进行影子价格计算的难度很大 , 因而大多数学者用市场平衡价格来代替平均成本 。实际 中各项要素 的机会成本很难计算 , 大多数学者采用机会成本中的显性 因素来代替机会成本。这些估算都不可避免地
进一 步 与世界 主要 粮 食生 产 国进 行 了 比较分 析 。 最后 的结 论为 : 国的土 地密集 型农 产 品 , 我 如小 麦 、 米 、 玉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87a5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1.png)
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各国的比较优势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各国应根据变化了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 。
02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经济增长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出口大国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之一。
贫困减少
中国成功减少了贫困人口,实现了许多发展 目标。
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中国经济发展 方面具有较高的解释力,但也需要 结合其他经济学理论来全面理解。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 一领域的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金融体系
中国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金融体系,并实现了 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贸易摩擦
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之间存在贸易不 平衡问题,导致贸易摩擦不断。
环境污染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 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劳动力市场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人口老龄化、 就业压力等问题。
技术创新
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仍需加强。
争力。
推进绿色发展
0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双赢。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深化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加强创新合作
加强与各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促进人文交流
加强与各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 解和友谊。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一带一路”倡议
产业升级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 家的经济合作。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以新疆种植业为例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以新疆种植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4eaf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5.png)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目录
05 结果与讨论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本次演示以新疆种植业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实证分 析。通过选取新疆的主要农作物,对比其产量、成本、效益等指标,得出新疆农 产品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新疆种植业在棉花、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上具有显著 的比较优势,但在水果和蔬菜等作物上相对劣势。本次演示为优化新疆农业结构 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相关理论与研究;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农产品 加工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及影响因素;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农产品加工企业 的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四、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
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市场、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市场 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以及市场营销策略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提高市场份额。在技术方面,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式提升产品品质与生 产效率。管理方面,良好的企业管理体系有利于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运营 效率。
为了更全面地解释现代经济现象,学者们提出了综合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 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多的因素,如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产 品差异化、市场结构等。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除了生产率差异外, 其他因素也会对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
例如,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个国家的生产率可能得到提高,从而改变其比较 优势;又如,规模经济效应可能会使得某些产品在某个国家具有更低的成本,从 而改变其比较优势。
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调整与比较优势变动研究——加入WTO十年以来
![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调整与比较优势变动研究——加入WTO十年以来](https://img.taocdn.com/s3/m/5fb382e781c758f5f61f6771.png)
年, 中 国农业 贸易政 策调 整 的效 果 如何 , 中国农业 是 否 真 的遭遇 到 了巨大 冲击 ?如 何看 待 中国农业 比较 优 势所 发生 的变 化 ?未来 中 国农 业 如何 更好 地参 与 国际分 工和 国 际竞 争 ?这些 问题迫切 需 要通 过加 入 wTO前 后长 时 间数据 实证研 究来 回答 。
中 图分 类 号 : F 7 4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9 1 0 7 ( 2 0 1 4 ) 0 1 —0 0 4 7 —0 9
加 入 WTO十 年 以来 , 开 放 的 国 际 竞 争 环境 为 中国农业 发展 带来 了新 的机 遇 , 同时 也 带 来 了诸 多 挑 战 。中 国在 认 真 履 行 加 入 w T O承诺 , 按 照世 贸 组 织 规则 积极 调整 边 境 贸 易 措施 , 加 强 国内支 持 政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金项 目: 国家 社 科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2 0 0 8  ̄Z D 0 1 5 )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7 1 1 7 3 1 1 1 ) ; 农 业 部 软 科 学 项 目( 2 0 1 2 0 1 ) 作者简介 : 吴 国松 ( 1 9 7 9 一) , 男,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博 士 , 淮 阴师 范学 院经 济 管 理 学 院讲 师 , 研 究 方 向为 农 产 品 贸 易 。 通 讯 作 者
发 生 了巨大 变化 。中国现 有农业 政 策组合 体 系下政 策措 施 效应 的总 水平 、 农 业 比较 优 势 等 相关 问题 对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92fd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d.png)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山东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全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稳步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其产量、市场前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
这四种粮食作物是山东省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全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玉米和水稻是山东省的比较优势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玉米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山东省是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省份之一,也是中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成为山东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山东的玉米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优势,山东的玉米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而且,山东省的玉米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山东省的玉米产业有望进一步壮大和提升。
水稻也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山东省是中国著名的水稻产区,拥有丰富的水稻种植资源和较好的种植条件。
山东省的水稻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山东省还积极推进水稻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了水稻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预计未来山东省的水稻产业还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除了玉米和水稻,山东省的小麦和大豆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也是中国大豆主产省份之一。
山东省的小麦和大豆产量一直稳定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山东省的小麦和大豆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未来,山东省将继续加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加强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助力山东省农业的绿色发展和现代化转型。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https://img.taocdn.com/s3/m/0b39ca06844769eae009edf0.png)
品 的 出 口呈 上 升 趋 势 .显 示 出潜 在 的 出 口增 长
二、农产 品 出口韵 作 用
0 … 扩 大农 产品 出 口有利 于农 业产 业结 构 的调 整 ,有利 于 提 高农 产 品 的科 技 含量 ,有 利 于 迎 接
WT 的挑 战 ,有 利于增 加 农 民收入 ,可 以说 ,扩 O
界 贸 易组 织 的机 遇 和所 享有 的权 利 .发 挥 比较优 势 ,主攻 一 批 出 口优 势 产业 和 产 品 中 国优 势农
产 品 出 口仍 将 以 亚洲 市 场 为 主要 目标 .进 一 步提 高 市 场 占有 率 ;以高 质量 、高 附 加值 、深 加 工 的
农 产 品 为 突破 口 ,通过 各种 营销 手段 .重 点 开 拓 欧 洲 、北 美 市场 ; 同时 积 极 ” 拓 俄 罗 斯 、非 洲 、
国际 竞争 中具有 优 势 从 蔬 菜 的 生 产价 格 国际 比
较 来 看 .除 澳 大利 亚 的部 分 蔬 菜 生 产价 格 与 中国
基本 持平 外 .其他 产 品 的生 产 价 格 均 以 中 国为 最
低 .而且 越 是 劳动 密 集 型产 品 . 中国 的生 产 价格
优 势越 明显 . .
生态 类 型和 丰 富 的品 种 资源 .为 发 展特 色 农 业 奠
定 了 良好 的基 础 中 国是 农 产 品 生 产 大 国 .许 多
农 产 品 的生 产 总 量 居 世 界 前 列 。如 水 果 、水 产
品 、肉类 、禽蛋 等 。
( )产 品价 格优 势 二 劳 动 力价 格便 宜 .使 中 国劳 动 密集 型 产 品 在
中东市 场
经 济 合 作 和 自由 贸 易 区建 设 日趋 活 跃 .推 动 出 口、扩 大 贸易 日益成 为各 国政 府 实现 经 济 可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战 略 中 国农 业 以小 规 模 经 营 为 主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研究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6147d3a58da0116c17495d.png)
i w a d si e d wn a d t n , h c r i g T e eo eti a e r p s d t as ec mp a iea v n a eo h n ’ a n l n t l n t o w r r d w ih i wor n . h r fr sp p r o o e or i t o a t d a tg f i aS — o li h e s y h p eh r v C g i ut r l r d csi e p n et ep o r m. rc l a o u t n r s o s t r g a u p oh
a rc lur l o uc s g iu t a Pr d t
U U n lu Xi - o
(i x n oai a C lg, u a od 4 7 0 ,hn) Xa i g ct n o ee H n n u i 1 09 C ia oa V ol l L AbtatT e s atav nls e oste s feel o prteavn g dx ( C ) n g nlee e s c: h e f u nit e a i m t d,h e va dcm aav dat ei e R A adr i a rva d r u oq ti a y s h u or e i a n eo l cmprt e datg d x R A o hn ’ar ut a pout i t t ao am k tt m aav vnae f e i a o aav vnaen e (RC ) f ia i l rl rd c ei e tnl a e h c p rte d at t — i a i C Sg c u sn h n r i r , e o n i a g o t su h
农业比较优势
![农业比较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dab6d949c5da50e2534d7f3d.png)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目录背景: (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2)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5)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7)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9)举例: (9)背景: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
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
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年度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额2002 124.1 180.2 304.32003 188.9 212.4 401.32004 230.9 279.7 510.62005 286.5 271.8 558.32006 319.8 310.3 630.12007 409.7 266.2 775.92008 583.3 402.2 985.52009 521.7 392.1 913.82010 719.1 488.8 1207.9(表一:2000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数据)(图一:中国农产品2000至2010年进出口额曲线图)由此可知:1.从2000-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对外贸易仍以进口为主。
2.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低于进口总额,但出口总额每年仍以很大速度增长,且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的情况:(图二:2009年主要出口农产品饼状图)(图三:2010年主要出农产品饼状图)年度水产粮食畜禽果蔬茶叶秸秆饲料其他2010 132.2 17 44.3 173.6 40 81.7 2009 102.5 16 36.5 133.9 36.1 67.1(表二:2009年和2010年的主要要出口农产品)由此可知:我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水产、果蔬茶叶、畜牧、秸秆饲料、其他等。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一)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一)](https://img.taocdn.com/s3/m/efca66fc52d380eb63946d8b.png)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一)一、中国农业资源概况中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千公顷。
平原、盆地约占31%,高原和丘陵约占69%。
疆域由南到北相距5500多公里,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等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其中绝大部分处于温带,适宜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种植,是稻、粟、稷、荞麦、大豆、茶、桑、苎麻、青麻、梨、桃、柑桔、荔枝、龙眼、山楂、猕猴桃等的起源地之一,名贵品种多样。
中国拥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杉、松、柳、杨等树种,其中水杉、银杉、水松、杜仲等名贵树种为中国特有。
全国草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大部分可以用来放牧。
家养畜禽有牛、马、驴、骡、猪、羊、狗、鸡、鸭,其中,伊犁马、秦川牛、关中驴、滩羊、梅山猪、北京鸭等举世闻名。
中国有海岸线*****多公里,江河湖泊等淡水水域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
中国水产资源丰富,其中海洋水资源有鱼类、头足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鲳鱼、对虾等都是名贵品种。
淡水水产量属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经济鱼类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鱼等50多种,1/ 8东方对虾、中华绒螯蟹、鲥鱼、鳗鲡等驰名中外。
中国的盆景、石雕、竹编、刺绣等农副产品也是种类繁多,蜚声中外。
20XX年,全国总人口为12.6583亿人,其中乡村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62.3%。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和剥削,农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生产水平十分落后。
lOcaLhOST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业生产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经过几十年努力,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和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许多主要农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市场供给充足,告别了全面短缺的状况,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
填空名词解释
![填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dd0ec2f915f804d2b16c11f.png)
(1)粮食安全应当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方面(2)农业的本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交织、不可分割(3)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
(4)从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的总体判断,中国已进入以工促农的阶段。
(5)狭义的农业(种植业)习惯上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公平问题2.我国生态农业强调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
3.集约经营的核心是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投入临界点是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4.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土地农民所有制5.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形式主要是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6.从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看,改革开放之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制度是人民公社体制、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农产品统销制度。
7. 美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为目的,切入点是大规模的现代农场,适用的基本国情是人少地多自然资源优越;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目的,切入点是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小规模经营,适用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
8.大包干的基本含义用农民的话说就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自己的。
1.我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我国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在村民自治和保持土地公有制(集体所有)基本制度下的家庭经营。
3.按照物权法规定,农户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
4.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木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实行分类改革。
5.按照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成员不能低于成员总数的80% ;可分配盈余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额比例原则给社员返还,返还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 。
6.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一体化。
7.按照规定,目前我国行政村级组织主要是村委会、经济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
8.舒尔茨认为小农与资本家一样精明、理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率最高。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https://img.taocdn.com/s3/m/fd341023453610661ed9f421.png)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还处于紧缺阶段,外加中国外部环境紧张,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并开始正视比较优势这个实际。
同时,中国在制定外贸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时候也基本都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
改革开放之初,根据当时的实际,中国优先发展了农副土特产品、矿产品、石油、传统的轻纺产品及工艺品的出口,并依靠劳动力优势开始发展加工贸易,逐渐将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加工品的出口发展起来。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机电产品开始引领中国制造的出口。
同时,出口产品中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在轻纺产品出口上,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得到普遍提高。
我国出口前几位的货物主要是机电产品、服装和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但在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我国大多数此类产业主要处于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低的产品。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一直是我国的比较优势,由此可见,中国主要是依靠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对外贸易时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只能获得极少的贸易盈余,仅停留在简单的加工组装上面,出口的都是对我国来说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以上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的外贸实现了总量上的高增长,却并不代表我们的增长是高质量的增长。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实践,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对外贸易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较优势理论也表现出其固有的局限性。
然而,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弊端也是明显的。
这种弊端一方面集中体现在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上。
劳动者所得太低,导致整个社会收入结构不合理。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过分依赖劳动力比较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固化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制约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
中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与财政投入政策选择
![中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与财政投入政策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527b8b1acc7931b765ce1508.png)
1农 业 管 理 规 则 国 际 化 。 关 贸 协 定 ( . 在 GATT) 制 下 , 业 问题 常 成 为 国 际 贸 易 纠 纷 的 焦 体 农
点 , 关 贸 总 协 定 管 理 规 则 不 明 确 , 理 体 系 不 健 全 , 行 规 定 不 严 格 , 致 各 国 或 地 区 撇 开 有 因 管 执 导 关 规 定 , 据 本 国 的 需 要 建 立 有 利 于 本 国 农 业 发 展 的 生 产 与 贸 易 政 策 措 施 , 农 业 保 护 主 义 盛 根 使 行 。 关 贸 总 协 定 乌 拉 圭 回合 农 业 协 议 的 达 成 , 一 次 把 农 业 问 题 纳 入 多 边 管 理 体 制 框 架 内 , 第 世 界 农 业 生 产 与 贸 易 有 了 多 边 共 同 遵 守 的 规 则 和 纪 律 。1 9 9 5年 在 关 贸 总 协 定 基 础 上 成 立 的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TO) 继 承 和 发 扬 了 GAT 的 国 际 规 则 和 纪 律 , 定 了 农 业 国 际 化 的 法 律 和 组 织 W , T 奠
收 稿 日期 : 0 2 0 — 20—31 7
作 者 简 介 : 石 安 ( 9 2 ) 男 , 北 红 安 人 。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副 教 授 , 中 农 业 大 学 经 侯 1 6一 , 湖 中 华 贸学 院博 士生 。
3 5
维普资讯
基础 , 农 业 国 际化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国 际 规 则 保 障 。 为
2 农 业 生 产 国 际化 。 品专 业 化 和 国 际 间 分 工 日益 深 入 发 展 , 界 范 围 内新 的 农 业 生 产 体 . 产 世
论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适用性
![论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适用性](https://img.taocdn.com/s3/m/eef61061af1ffc4ffe47acdd.png)
论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适用性徐艾洁摘 要: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有一种比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更为可取的经济发展道路,即比较优势战略。
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结构,本文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方面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资源禀赋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2-224-02作 者:西南政法大学信息中心教师;重庆,400031一、比较优势理论对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适用性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中国享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人均G DP翻番所用的时间之少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中国在1978—1987年期间,只用了9年,就实现了人均收人的翻番,紧接着又在1987—1996年期间的9年中再次翻番。
而其他国家在相类似的增长时期中,所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韩国在1966—1977年期间花了11年,日本1885—1919年期间花了34年,美国在1839—1886年期间花了47年。
1978—200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3%,是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中国因而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创造上述奇迹?由于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发展战略目标是政府采取人为扭曲资金价格的方式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从而就抑制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战略开始逐步尝试后,受压抑部门即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大力发展,不仅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达到矫正扭曲的产业结构的目的,而且更加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
经济学家通常把这种以改革促进增长的现象称为改革的“做大蛋糕效应”。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https://img.taocdn.com/s3/m/8a1392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b.png)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首先,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能源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这些资源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比如中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其次,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为中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而使得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许多国际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就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再次,中国在一些制造业领域有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经验。
中国在电子产品、汽车制造、纺织品等领域拥有较强的制造能力,这些领域的产品被广泛出口到全球市场,并享受着较高的市场份额。
中国制造业的成功离不开优势理论的指导,通过专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实现了各国优势资源的互补,提高了整体效益。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主张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
这一举措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优势理论在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东部地区相对发达,拥有较多的资本和技术,而西部地区则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均衡,限制了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在科技创新能力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虽然中国在一些制造业领域有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经验,但在核心技术领域和高端制造业方面依然存在依赖进口的情况。
这限制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提升和品牌竞争力的提高。
此外,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对中国的优势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主义的抬头,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可预测的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的贸易和产业竞争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优势理论在中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能够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专业化生产和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a9a212c281e53a5902ff0d.png)
题目: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分析——以中国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学号:************年级专业:11级农经1班指导老师:庄丽娟教授题目: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分析——以中国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摘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持续的顺利开展以及加入WTO进一步加强以及深化国际贸易,中国借助着国际贸易这一模式,经济以及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一种基于国际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种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本文结合当今国际经济形式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陷阱适用性产业发展正文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开启了中国的国际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遵循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从资本密集型、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转向劳动密集型、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这一转变使中国能够更好的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开展对外贸易,并且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极大地刺激了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接下来,我以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分别论证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
一、农业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了解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所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不同农业政策的不同效果,而且有助于把握中国农业应该遵循的发展模式。
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国土面积巨大,但可耕地面积稀缺,人均耕地占有量更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另外,中国也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据估计,每年因农业灌溉用水不足,导致的粮食产量损失到达了25亿千克。
归结起来,我国农业的资源特点是耕地稀缺,人均占有量小劳动力丰富。
因此从农业资源禀赋来看,中国的农业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
而劳动量属于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
因此,在资源禀赋不能作为优势而劳动力是一种优势的情况下:1、中国农业的发展需要选择适合于人均农业资源稀缺的技术道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技术的创新;2、选择适合于人均资源稀缺的农业生产结构。
中国农业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农业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c71a01ccaa00b52acfc7cae4.png)
农业 生产 的劳动成 本低 、 率低 。 19 效 9 8年 我 国 农 业 人 口 占总 人 口 的 比 重 为 6 % , 同 期 美 国 为 2 2 . 8 而 .% 日本 为 4 6 , 国为 3 7 , 大 利 亚 为 4 7 , .% 法 .% 澳 . % 巴 西 为 1 . % , 荷 兰 为 3 6 ,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为 79 .% 4 . % 。我 国 城 乡 经 济 僵 化 的 “ 元 结 构 ” 致 高 比 56 二 导 重 的 农 村 人 口 和 过 低 的 城 镇 化 水 平 ,进 而 造 成 农 业 劳动 生产率 低下且 增长缓 慢 。
维普资讯
经 贸 论 坛
中国 农业J } : 匕 较优势和国际竞 争力
■帅 传敏 张金 隆 /华 中科 技 大 学 管理 学 院
中 国入 世 最 大 的 挑 战 是 农 业 。 入 世 之 初 ,分 析 研 究 中 国农 业 的 比较 优 势 和 国 际 竞 争 力 , 取 相 应 对 策 , 接 挑 战 , 拥 有 l 人 口 的 农 业 大 国在 采 迎 使 3亿
科 研 人 数 :我 国 为 7 7人 ,发 展 中 国 家平 均 为 8 2人 , 发 达 国 家 平 均 为 2,5 4 8人 , 界 平 均 水 平 为 l7人 ; 世 3 每 万 名 农 民 中 拥 有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人 员 : 国 1人 , 我 日 本 为 5人 , 国 为 7 2人 , 国 为 l . 美 . 德 3 5人 。其 三 , 农 业 科 技 的 贡 献 率 较 低 。 我 国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的 贡 献 率
个本 国人 和 3 4个 外 国 人 。 ( ) 动 生 产 率 。 由 于 我 国农 业 人 口 的 比重 大 , 3劳
比较优势与中国农业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与中国农业结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3d9e763da32d7375a41780ce.png)
论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比较 优 势 理 论 。后 来 , 多 经 济 学 家 将 其 许 不 断发展 和完善 。 今 , 至 比较 优 势 的 内 涵仍 在 发 展 变 化 。 的 总 看 来 , 较 优 势 理 论 的 发 展 过 程 大 体 上 可 分 为 三 个 阶段 。 比 1 .李 嘉 图的 比较 优 势 学说 。 嘉 图 认 为 , 际 贸 易 的 基 李 国 础 并 不 限 于 生 产 技 术 上 的 绝 对 差 异 , 要 各 国之 间 存 在 着 生 只 产 技 术 上 的 相 对 差 异 , 会 出 现 生 产 成 本 和 产 品价 格 的 相 对 就 差 别 , 而 使 各 国在 不 同 的 产 品 上 具 有 比 较 优 势 , 国 际 分 从 使 工 和 国 际 贸 易 成 为 可 能 。 以 英 国 和 葡 萄 牙 生 产 毛 尼 和 葡 萄 他 酒 为例 , 明 对 外 贸 易 发 生 的 原 因 是 两 国 劳 动 生 产 率 差 异 造 证 成 的劳动成 本的不 同 。 由此 , 得 出 结 论 , 个 国家 都 集 中生 他 每
o iai a k yq e t n fCh n s e u s i . o
Ke r s Co a a ieAd a tg ywo d : mp r tv v n a e;Ag iut a tu t r ; js me t r l lS r cu e Ad u t n c ur
经 过改革 开放 2 O余 年 的 积 累 和 发 展 , 国 的 农 业 结 构 中 已经发 生 了重 大变 化 , 业 生 产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绩 , 农 也 促 进 了 国 民 经 济 的 迅 速 增 长 。 事 实 表 明 , 国 已 是 名 副 其 实 我 的 世 界 农 业 大 国 。 但 是 , 着 中 国 农 业 发 展 由过 去 的 资 源 性 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目录背景: (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2)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5)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7)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9)举例: (9)背景: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
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
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年度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额2000 112.3 156.2 286.52001 118.1 159.8 277.92002 124.1 180.2 304.32003 188.9 212.4 401.32004 230.9 279.7 510.62005 286.5 271.8 558.32006 319.8 310.3 630.12007 409.7 266.2 775.92008 583.3 402.2 985.52009 521.7 392.1 913.82010 719.1 488.8 1207.9(表一:2000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数据)(图一:中国农产品2000至2010年进出口额曲线图)由此可知:1.从2000-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对外贸易仍以进口为主。
2.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低于进口总额,但出口总额每年仍以很大速度增长,且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的情况:(图二:2009年主要出口农产品饼状图)水产粮食畜禽果蔬茶叶秸秆饲料其他(图三:2010年主要出农产品饼状图)(表二:2009年和2010年的主要要出口农产品)由此可知:我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水产、果蔬茶叶、畜牧、秸秆饲料、其他等。
(表三:2000-20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趋势图)由此可知: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在过去10年都有增加, 但农产品贸易出现了显著的结构变化。
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较多, 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趋于减少。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1)要素禀赋优势。
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
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
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
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
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农村劳动力多,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
这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非常有利。
我国的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力。
市场区位优势。
亚洲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日、韩、香港、台湾、印尼、泰国等都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
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我国对亚洲市场出口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
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 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
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
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
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
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
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
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
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
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
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
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
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
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
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
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
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摘自《中国商务年鉴》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1水产品及其制品和园艺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也是中国农业生产上具有优势的产品。
2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 尤其是果蔬产品、水海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3根据赫-俄理论,产品的价格是由要素的成本决定的,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所以,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额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就不奇怪了。
举例:比较中国和泰国农产品出口情况:中国与泰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较接近,在排名前10位的出口产品中,中国与泰国有6种产品是一致的,如肉及食用杂碎、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内及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制品以及蔬菜及水果制品。
在6种产品中,中国有5种产品是排名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
泰国有4种产品是排名在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永生动物产品、谷物、肉及鱼其他水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
而且,这6种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及食用杂碎、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等产品。
这意味着中国与泰国在出口农产品结构上有较高的相似度。
与此同时,两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也有些不同,泰国主要出口橡胶及其制品、糖及糖食、杂项食品、木及木制品、纸及纸制品。
而中国主要出口其他动物产品、食用水果、茶叶及调味香料和油籽,籽仁、工业或药用植物、饲料、饮料、酒及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