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公司案例分析
平安销售骗保案例分析报告
![平安销售骗保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41fc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f.png)
平安销售骗保案例分析报告近年来,保险行业在中国快速进步,而平安保险作为其中的一家领军企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标效果。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平安销售人员涉嫌骗保的案例也时有发生,给公司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报告将分析一起平安销售骗保案例,探究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该案例发生在某省份的一个农村地区,一位名叫张某的平安销售人员与一群保险客户勾结,实行虚构事故、伪造医疗报告等手段,骗取保险理赔款项。
此案例被揭发后,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对平安保险形象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起首,该案例的发生与平安销售人员的道德风险意识薄弱有关。
一些销售人员在追求高额佣金的诱惑下,对于保险骗保行为没有足够的熟识和警惕,甚至主动参与其中。
这表明平安保险在销售人员聘用和培训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次,平安保险公司在内部监管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
销售人员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监督和管理,但由于管理层对销售业绩的过分追求,往往对销售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和默许。
这为销售人员的骗保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这一问题,平安保险公司应实行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起首,加强对销售人员的道德教育和行业规范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风险意识和恪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销售人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准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此外,平安保险公司还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高客户对保险产品和理赔流程的了解,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
总之,平安销售骗保案例的发生对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为公司指明了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以及提高客户的信任度,平安保险公司将能够更好地防范销售骗保行为,提升公司的声誉和竞争力。
操作风险与保险业案件分析
![操作风险与保险业案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bc977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2.png)
操作风险与保险业案件分析
操作风险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操作风险通常是由于员工不当操作引起的,这包括员工误操作、不当的沟通和不当的工作
安排等。
操作风险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的一个案例为例。
2018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因为员工的操作失误,导致4.4亿元的赔案误付,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表明,员工的操
作失误是导致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要重视和加以防范。
保险业在面对操作风险时,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加以预防和控制。
首先,加强员工的
培训和教育,让员工清楚地了解保险公司的运营规则和业务流程,增强员工操作的准确性
和规范性。
其次,强化对风险的监控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
操作风险,避免操作风险向公司财务造成影响。
最后,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操
作风险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流程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总之,操作风险是保险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员工教育和管理、强
化风险监控和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操作风险,保障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为客户提
供更好的保障服务。
保险行业中的市场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保险行业中的市场营销策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5330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8.png)
保险行业中的市场营销策略案例分析市场营销策略在保险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保险公司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来吸引潜在客户、维持现有客户,并提升市场份额。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保险行业的案例,探讨市场营销策略的关键要素和成功实践。
案例一:平安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
他们的成功营销策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平安保险在广告和宣传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以建立可信赖和稳定的品牌形象。
他们在广告中强调了责任、安全和信赖,在公众心中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形象。
2.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平安保险注重与客户的互动和建立长期关系。
他们拥有一个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用于跟踪客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
此外,平安保险还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如应急救援和在线咨询,以增强客户黏性。
3. 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平安保险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他们提供车险、人寿险、财产险等各种类型的保险产品,覆盖了不同的风险领域。
这种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既可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也可以提升现有客户的忠诚度。
案例二:Prudential保险公司Prudential保险公司是一家全球保险巨头,他们在市场营销中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点发展互联网渠道:Prudential保险公司意识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积极拓展在线销售渠道。
他们开发了一款便捷的在线投保平台,为顾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保险购买方式。
同时,他们还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广告来提高品牌曝光度和市场份额。
2. 线下渠道的布局与拓展:尽管Prudential积极发展在线渠道,但他们依然重视线下渠道的建设和拓展。
他们通过与银行和经纪人合作,扩大了保险产品的销售网络,并且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 注重推销人员培训: Prudential认识到推销人员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为销售团队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支持。
他们向销售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和产品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咨询,并为客户定制合适的保险方案。
平安销售骗保案例分析报告
![平安销售骗保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3eef2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5.png)
平安销售骗保案例分析报告近年来,保险销售骗保案件频频发生,给保险行业和受害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一起涉及平安保险的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揭示案件背后的原因,并就如何防范类似事件给出建议。
该案发生在2019年,一位平安保险的销售员通过欺骗手段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打着“买保险送现金”的幌子,先后骗取了数十名顾客的钱财,总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案发后,平安保险公司迅速采取行动,立案侦查,将涉案销售员绳之以法,并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从案件分析中可以看出,导致这一骗保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受害人缺乏对保险的基本认知。
保险作为金融领域的一种特殊商品,需要客户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
然而,很多受害人对保险产品的了解非常有限,容易被销售员的虚假宣传所蒙骗。
其次,销售人员的道德底线失衡。
在这起案件中,销售员利用不实宣传和诱导欺骗客户购买保险产品,损害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这些行为背离了保险行业的诚信原则,严重损害了平安保险的声誉。
第三,公司内部监管不到位。
作为保险公司,建立严格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然而,平安保险在此事件中暴露出内部监管不够严密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销售员的违规行为。
为了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和保险业务知识,加强他们对诚信原则的认识和践行。
其次,加强内控机制的建设。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体系,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配备专业团队,对销售员的业务行为进行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加强对客户的保护。
鼓励客户主动了解保险产品的基本知识,提供更加透明且真实的销售信息,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信任。
最后,加强行业监管和合作。
保险行业应加强自律,共同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对销售人员、产品和销售行为的监管,共同维护行业的声誉。
在平安销售骗保案例的教训中,我们应认识到保险销售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需要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和客户共同努力。
中国平安保险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平安保险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6042ac763231126fdb1157.png)
传统与新兴的融合——平安保险电子商务之路摘要:本案例分析分三部分展开对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的研究,第一部分介绍平安保险的概况和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平安保险的电子商务模式,第三部分从三个角度对平安保险的案例进行评析,包括开展电子商务的益处,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关键词:保险电子商务,流程模式,KPI管理,BCC,CRM一、平安保险概况和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1.1概况❖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司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现名。
经营理念“差异、专业、领先、长远”。
1.2公司历程❖1988年3月21日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1992年9月29日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1995年实行了产险、寿险、证券、投资四大业务的统一管理、分业经营。
总公司成立电脑工作委员会❖1996年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海外公司成立❖1998年麦肯锡改革方案全面推出❖1998年10月中旬,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电话咨询中心—平安Call Center 项目将全面提升平安服务、销售和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水平。
同时电子商务项目也开始起步❖2000年平安3A客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7月18日,平安全国电话中心95511在苏州开通,并力争三年内建成亚洲最大的企业电话中心;8月18日,一站式综合理财网站PA18正式启用,平安大步进入电子商务❖2002年6月27日引进礼贤业务员甄选系统(LASS系统)❖2003年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首次实现特服号码海外直拨❖2004年11月10日平安人寿行销支援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2006年8月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
中国平安保险的金融科技转型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保险的金融科技转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5616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6.png)
中国平安保险的金融科技转型案例分析中国平安保险作为中国最大并且最具综合实力的保险集团之一,不仅在传统的保险业务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积极推动了金融科技转型。
本文将分析中国平安保险在金融科技转型方面的案例,并剖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背景介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多元化金融服务提供商,业务涵盖保险、银行、投资等领域。
由于中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平安保险意识到传统业务模式的局限性,于是开始着手进行金融科技转型。
二、金融科技平台构建中国平安保险积极构建金融科技平台,通过自主开发和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创新的金融科技应用。
首先,他们建立了一个智能化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
其次,他们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推出了在线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另外,他们还推出了移动支付和电子银行等金融科技产品,提升了客户的便捷度和体验感。
三、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中国平安保险深知数据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性,因此致力于建设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系统。
他们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
这种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保险精算的准确性,还能提高理赔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四、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国平安保险在金融科技转型中还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
他们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提高了保险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同时,他们还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问题,为供应商和贸易商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安全的融资服务。
五、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中国平安保险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不仅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合作,还通过投资和孵化,培育金融科技创新。
他们与创业公司合作开展合作研发,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此外,中国平安保险还进行技术人才培养,建设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成功原因分析中国平安保险在金融科技转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理赔案例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理赔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26ec5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b.png)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理赔案例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理赔案例:汽车保险案例一:车辆被盗小明是一名车主,他购买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汽车保险。
一天晚上,小明停放在小区花园的车辆突然不见了。
他立即报警,并且第一时间联系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
下面是整个理赔过程的详细描述:第一步:报案小明向当地警方报案,将车辆被盗的情况详细告知警方,并要求获取一份报案证明。
第二步:联系保险公司小明立即拨打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向工作人员说明了车辆被盗的情况,并提供了保险合同号、保单号等相关信息。
第三步:提供材料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知小明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材料以便进行理赔,包括但不限于:保险合同、保单、报案证明、相关证明材料、车辆行驶证、车辆购置税发票等。
第四步:申请理赔小明根据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要求,将所需材料复印并寄送给保险公司。
他同时也通过保险公司的在线投保平台上传了所有必要的电子文件。
整个申请理赔的过程非常顺利。
第五步:理赔定损保险公司接到小明的理赔申请后,立即进行了理赔定损的工作。
他们先派遣了一名定损员前往小区花园勘查,确认了车辆被盗的真实情况。
定损员还收集了现场的一些证据,例如监控录像等。
第六步:理赔审核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收到定损员的报告后,对小明的理赔申请进行了细致的审核。
他们确认了小明购买的是全险,而非基本险种,并检查了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七步:理赔报销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小明终于收到了保险公司寄来的理赔报销通知。
保险公司对小明的车辆进行了全额赔付,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金额,赔偿了小明损失的全部费用。
案例二:车辆发生碰撞小刚是一名职业司机,他购买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汽车保险。
一天晚上,小刚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着他的货车,由于视线不好,不慎与前方的轿车发生碰撞。
小刚立即停车并联系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
以下是该理赔案例的详细过程:第一步:保证安全小刚在事故发生后,首先确保自己和对方车辆的安全。
他先走到事发地点的最安全位置,再与对方车主商讨如何处理该事故。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664ab40029bd64783e2ccf.png)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WORD版本,可任意编辑目录一、公司简介二、公司战略三、SWOT分析(一)竞争优势(二)竞争劣势(三)机会(四)威胁四、战略优点五、战略缺点六、提供建议(一)品牌定位策略(二)品牌设计策略(三)品牌营销服务策略(四)品牌传播策略一、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中国平安以“专业创造价值”为核心文化理念,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
集团贯彻“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执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经营理念。
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
自198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资金迅速积累,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金力量。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低便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且此问题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危及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成熟的保险资金投资变迁看,投资渠道均遵循了从单一到到多元的发展轨迹,投资风险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尤其是由新的投资渠道引发的投资风险。
另外,面临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现有的客观条件很可能难以满足资金运作的需求。
这就需要从保险公司、金融证券市场政府三方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及相关外部环境的改善。
利用危机公关的广告案例分析中国平安的安心保险
![利用危机公关的广告案例分析中国平安的安心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cea335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1.png)
利用危机公关的广告案例分析中国平安的安心保险中国平安是中国领先的保险公司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服务。
危机公关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对于维护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广告案例,分析中国平安如何利用危机公关来推广其安心保险产品。
第一部分: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危机公关是指在突发事件或危机情况下,通过科学合理的公关策略和手段,及时有效地处理和维护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多样化,危机公关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危机公关尤为关键,因为保险涉及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企业形象和客户信任造成巨大影响。
第二部分:中国平安的安心保险中国平安推出的安心保险是一种综合性的保险产品,旨在提供全面的保障,包括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住院医疗等多个方面。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何通过广告宣传将这款产品推广给更多的人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三部分:危机公关广告案例分析1.案例一:地震保险广告中国平安在一次地震后推出了一则地震保险广告。
广告刻画了地震发生时人们的混乱和惊恐,通过特效和情感化的表达,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广告还介绍了中国平安的地震保险产品,强调产品的可靠性和全面保障,为人们提供了安全保障感。
2.案例二:重大疾病保险广告中国平安针对重大疾病推出了一则广告,该广告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述了患者与疾病抗争的故事,情感化的表达使观众产生共鸣。
广告中,中国平安的保险产品被呈现为一种庇护和希望,向人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
3.案例三:交通事故保险广告中国平安在交通安全问题上也做了大量的宣传,推出了一则交通事故保险广告。
广告通过讲述一位交通事故幸存者的故事,强调了保险在意外中的重要性。
广告中的幸存者成为了产品的代言人,向人们传递了安心保险的价值。
第四部分:危机公关的效果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平安通过危机公关广告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平安险介绍及案例分析
![平安险介绍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b744be69dc5022aaea005e.png)
姓名陈佑生班级物流管理(2)学号150312081平安险介绍及案例分析(1)平安险介绍平安险(FreefromPerticularAverage简称F.P.A.)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主要险别之一。
平安险原来的含义是只保全损,即承保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损失。
自然灾害系指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
后来又加上了运输工具遭受搁浅、触礁、沉没、互撞、与流冰或其他物体碰撞以及失火、爆炸造成货物的部分损失。
对装卸、转运时的货物落海损失,避难港的卸货损失,避难港、中途港的特别费用,共同海损的牺牲和分摊,救助费用,以及运输契约订有“船舶互撞责任”条款应由货方偿还船方的损失,也包括在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内。
此外,在货物遭受保险责任内的危险时,被保险人采取抢救、防损措施以减少货物的损失,因而支付合理的施救费用,保险公司也负责赔偿。
这种施救费用可以在赔付货损保险金额以外的另一个保险金额限度内偿还给被保险人,英国1982年新修订的伦敦协会货物保险条款,用“C…险代替了原来的“平安险”。
.平安险,平安险的英文意思为“单独海损不赔”。
责任范围:A.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
B.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搁浅、触礁、沉没、互撞、与流冰或其他物体碰撞以及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C.在运输工具已经发生搁浅、触礁、沉没、焚毁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前后又在海上遭受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
D.在装卸或转运时由于一件或数件整件货物落海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E.被保险人对遭受承保责任内危险的货物采取抢救、防止或减少货损的措施而支付的合理费用,但以不超过该批被救货物的保险金额为限。
F.运输工具遭遇海难后,在避难港由于卸货所引起的损失以及在中途港、避难港由于卸货、存仓以及运送货物所产生的特别费用。
G.共同海损的牺牲、分摊和救助费用。
案例分析--雷发星
![案例分析--雷发星](https://img.taocdn.com/s3/m/c19bc86cf5335a8102d220bb.png)
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一)平安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成立于深圳蛇口开发区,我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
公司成立最初也保险业为主,后来业务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全能型”金融控股的战略格局。
1995年,中国平安的证券业务部门从公司独,正式建立平安证券,1996年,中国平安成立平安信托,暂时形成了以保险为主,证券、信托为辅的三元构架。
中国平安获得经营商业银行的批准之后,收购原深圳市商业银行,将其变整合更为平安银行(此处的平安银行指整合深发展为平安银行之前的平安银行),从此平安集团以保险、银行、三大业务为支柱的战略格局逐步形成。
2004年6月,中国平安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318,2007年3月,中国平安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1318。
1(二)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前身为深圳特区6家城市信用社,经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通过股份化改造组建而成。
1987年5月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同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
1988年4月11日,“深发展股票在特区证券公司挂牌,1991年4月3日“深发展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000001。
在公司业务方面,深发展确立了“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推出围绕核心企业、开发上下游企业的全方位授信模式——“供应链金融”,并保持在国内同业间的领先优势,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第一家上市公司和全国最早的股份制银行。
2004年,深发展成功引进了国际战略投资者——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并成为国内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
2012年6月14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公告,深圳发展银行已完成吸收合并平安银行的所有法律手续,深发展和平安银行已经正式合并为一家银行。
2(三)新桥资本新桥资本是亚洲最大的私募机构机构之一,旗下管理的资金达17亿美元。
新桥资本于1994年由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和Blum Capital Partners发起设立的,是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在亚洲的延伸。
平安营销案例
![平安营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4f6e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f.png)
平安营销案例
在保险业中,平安保险一直以其卓越的营销策略和创新能力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从成立之初,平安就明确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并持续进行创新,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一个关于平安保险的营销案例,展示了其成功的营销策略和创新能力。
平安保险在推出新产品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客户,决定采用创新的营销方式。
他们首先通过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客户对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性价比非常关注。
于是,平安保险决定针对这些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的制定。
在产品设计中,平安保险充分考虑了客户的保障需求,将产品保障范围扩大,并优化了产品的性价比。
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平安保险还推出了多种不同的保险计划,供客户自由选择。
在营销策略上,平安保险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在线上,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并通过与网红、意见领袖合作,进行产品推广。
同时,他们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行为和偏好进行分析,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广告内容。
在线下,平安保险则通过与银行、超市等合作,开展联合营销活动,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与客户互动,平安保险还推出了智能客服机器人,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客户可以通过智能客服机器人随时咨询产品信息、了解保险条款、进行自助服务操作等。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进一步提升了客户体验。
平安保险的营销策略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产品上市后迅速获得了客户的青睐。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7d932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0.png)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报告一.现状综述(一).行业与市场发展动态1.保险行业现状分析(1).我国保险行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无论是行业的规模,保险市场主体的数量,还是各类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无论是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还是保险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国寿险市场的六巨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和泰康人寿,占据寿险市场80%的份额;国保费规模最大的七大标杆地区——、、、、、和,囊括45%的保费收入。
(3).2022-2022年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创新低和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创新高时期,也是我国建立覆盖全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关键时期,商业保险在承担社会管理功能的同时将得到飞跃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
2.发展前景(1).现在我国国营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养老问题仍靠国有经济。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解决养老问题应是多层次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及早解决养老的问题。
(2).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3).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但是却给保险业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在这个百废待兴的节骨眼上加大增员数量,提高展业效率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4).目前寿险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住房和物价,而医疗保障的问题已排在第一位,我国12亿多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客观上也需要人寿保险来解决。
我国现在城市95%以上有15岁以下子女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少儿人寿页脚二.中国保险行业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发达国家保险业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应占当年国生产总值的5%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年保费收入一般占本国国生产总值的8%~10%,而中国2022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生产总值的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策略案例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策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6871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0.png)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策略案例保险行业作为金融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足,保险公司需要制定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来吸引客户、提高销售额并保持竞争优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保险行业中某些保险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案例。
案例一:平安保险作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平安保险公司以其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而闻名。
平安保险不仅通过传统的广告宣传方式,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拓展市场份额。
他们在微信、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上投放广告,并与影响力较大的网络红人、明星签约合作。
通过这些合作,平安保险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群体,提高品牌知名度。
此外,平安保险还推出了“平安好医生”APP,为用户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和寻找附近医院的服务。
这种创新的营销手段帮助平安保险在市场中不断壮大。
案例二:AIA保险AIA是亚洲领先的保险公司之一,也是在市场营销方面取得成功的典范。
他们的一个成功策略是通过培养代理人和销售员来扩大市场份额。
AIA认识到代理人和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注重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产品,并有效推销。
此外,AIA还举办各种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和座谈会,为代理人和销售员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通过这些努力,AIA保险不仅提高了代理人和销售员的专业素养,也增加了与潜在客户的联系,从而推动了销售额的增长。
案例三:众安保险众安保险是中国首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保险公司,他们的市场营销策略非常独特。
众安保险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定制个性化的保险产品。
此外,众安保险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其他知名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在消费者购买其他商品时提供保险产品的推荐。
通过这种方式,众安保险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并提高销售额。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平安保险利用社交媒体拓展市场;AIA保险注重培养代理人和销售员;众安保险则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定制个性化产品并与电商平台合作。
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0977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a.png)
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保险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了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势。
案例一: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也是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佼佼者。
该公司通过投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保险业务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风控。
他们将客户信息、保险产品、理赔数据等数据集中管理,并利用数据挖掘和风险预测技术优化保险产品和服务。
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实现了保险产品个性化定制,加强了精准营销和客户服务,提高了保险理赔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数字化转型还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如活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和智能化健康保险服务。
案例二:美国保险公司ProgressiveProgressive是美国一家知名的汽车保险公司,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之一。
该公司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对保险车辆的实时监控和数据收集。
他们利用这些数据分析车辆的运行状态、驾驶行为等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个性化定价和风险管理。
通过数字化转型,Progressive提供了智能驾驶助手和车辆追踪服务等增值服务,同时提高了保险车辆的定损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这也为其他保险公司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案例三:德国再保险公司Munich ReMunich Re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数字化转型在其业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公司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灾害和风险的准确评估和预测。
他们将全球各地的气象数据、地震数据、流行病数据等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客户提供精准的风险评估和再保险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化转型,Munich Re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损失。
同时,数字化转型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如气象保险和环境风险管理等。
保险案例分析计算
![保险案例分析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de56864ff00bed5b9f31db9.png)
保险案例分析计算恶意重复保险构成骗保骗赔1998年5月,王某将其私有富康牌汽车向某市多家保险公司投保了足额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车辆损失险保险金额为13万元,保险期为1年。
同年8月,王某伙同几名保险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策划制造该车停车时被其它汽车撞毁、肇事车辆逃逸的伪造现场,分别从各保险公司骗取高额保险赔偿金30多万元,事后王某与其它几人私分该款。
陈某诉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乐山中心支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一)基本案情陈某之父陈某康,因右肺腺癌于2010年8月10日入院治疗,至2010年8月24日病情平稳后出院。
2010年8月25日,陈某为陈某康在被告处投保了8万元的身故险和附加重大疾病险。
陈某和陈某康均在“询问事项”栏就病史、住院检查和治疗经历等项目勾选为“否”。
两人均签字确认其在投保书中的健康、财务及其他告知内容的真实性,并确认被告及其代理人已提供保险条款,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合同解除条款进行了明确说明。
双方确认合同自2010年9月2日起生效。
合同7.1条及7.2条就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以及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进行了约定。
2010年9月6日至2012年6月6日,陈某康因右肺腺癌先后9次入院治疗。
2012年9月11日,陈某康以2012年3月28日的住院病历为据向被告申请赔付重大疾病保险金。
保险公司经调查发现,陈某康于2010年3月10日入院治疗,被确认为“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不除外”,因此被告于2012年9月17日以陈某康投保前存在影响该公司承保决定的健康情况,而在投保时未书面告知为由,向原告送达解除保险合同并拒赔的通知。
陈某康、陈某于2012年10月24日诉请判令被告继续履行保险合同并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3万元,后在二审中申请撤诉,二审法院于2012年12月18日裁定撤诉。
2014年3月11日至3月14日,陈某康再次因右肺腺癌入院治疗,其出院诊断为:右肺腺癌伴全身多次转移(Ⅳ期,含骨转移)。
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770f6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a.png)
史上最牛融资(rónɡ zī)中国平安(píng ān)巨额再融资案例分析一.案情(ànqíng)介绍:在平安20多年的成长历程里,伴随着两次大型融资和两次引人瞩目的上市。
在08年进行再融资之前,总资产已经(yǐ jing)从最初的4500万元发展到7000亿元,现如今已经是突破2万亿的总资产。
1994年摩根入股平安5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等于4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摩根集团获得20倍的回报;紧接着平安在赴香港上市前的2002年,又以每股6倍的溢价(yì jià)吸引了汇丰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投资,持股比例为10%;2004年6月24日,平安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发行价10.33港元,认购比例58倍,筹资超过165亿港元,创下当年香港IPO 的新高;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挂牌。
中国平安开盘价是50元,比发行价33.8元上涨了47%。
两次上市,总共筹集资金550亿人民币,这550亿人民币花哪了?2008年1月18日,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万股,分离交易可转债券412亿元,融资总额近1600亿元,创A 股史``上最大再融资。
1月21日,深成指暴跌920.46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下跌点数。
上证综指当日也下跌266.08点,5100点和5000点两大关口接连被破,5.14%的下跌也为半年来最大跌幅。
据粗略计算两市一日蒸发市值近1.7万亿元。
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事件血洗股市。
二.背景知识:(1)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具控制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同时(tóngshí)拥有中国第二大寿险和第三大财险公司,拥有国内最知名的保险品牌。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案例解析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b7e6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e.png)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热点话题。
保险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当中。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来探讨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平安保险数字化转型案例中国平安保险作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数字化转型。
该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保险业务与互联网相结合,并通过建设智能化平台,提供在线保险服务、移动投保等新型保险服务。
同时,通过与科技企业合作,加强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国平安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的保险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工操作,而数字化转型需要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其次,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然而,通过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平安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该公司的保险业务更加高效、便捷,使得其在行业中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二、美国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案例美国保险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例如,思捷(Cigna)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在线健康管理和保险服务。
他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方案和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通过数字化的平台,客户可以方便地查看保险信息、提出理赔申请等。
同时,保险公司还与各种科技企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
然而,美国保险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一直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难题,保险公司需要保障客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其次,数字化消除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保险公司需要在服务过程中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尽管如此,美国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前景依然令人乐观。
三、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服务案例与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服务案例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5ab2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a.png)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服务案例与解决方案保险是一种用于保障个人、家庭和企业的金融工具,其目的在于提供各种类型的保障和赔偿,以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
保险行业正日益发展,并迅速转变为与数字化、技术和创新密切相关的行业。
在这个日益竞争的行业中,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服务是保险公司必须关注和努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保险服务案例,并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在线理赔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正在引入在线理赔系统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例,他们开发了一款在线理赔系统,客户只需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拍摄事故现场照片,并提交相关资料,就能快速进行理赔。
这种系统节省了客户去保险公司提交纸质理赔材料的时间,极大地简化了理赔流程,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解决方案:保险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和优化在线理赔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保险公司还需要为客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在线理赔系统。
案例二:智能保险顾问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许多保险公司开始使用智能保险顾问来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
例如,美国的保险科技公司Lemonade就开发了一款名为"Maya"的智能保险顾问。
Maya能够通过对客户的询问和分析,为其量身定制最适合的保险产品,提高了客户的购买体验和保险覆盖率。
解决方案:保险公司需要整合大量的客户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应保证智能保险顾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保险解决方案。
案例三:在线保险销售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通过在线渠道购买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需要及时跟进这一趋势,并建立自己的在线保险销售平台。
全球最大的在线保险平台之一、中国的蚂蚁保险就成功地抓住了这一机遇。
他们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和网站,为用户提供多种保险产品的在线购买和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客户,提高了销售和服务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安保险案例分析
平安保险背景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为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601318。
公司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人寿”)、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产险”)、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深圳平安银行。
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平安海外依法控股中国平安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及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截至2008年6月30日,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6,887.73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879.28亿元。
按中国会计准则,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6,436.06亿元,股东权益为人民币809.55亿元。
2008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中国平安以2007年18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进入全球500强,位列第462位,并成为入选该榜单的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名。
2008年4月,《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Forbes Global 2000)排行榜公布,中国平安再次进入全球500强,较2007年前进147席名列第293位;在151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排名第9,蝉联非国有企业第一名。
同时,在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2008年全球市值500强企业排行榜(FT Global 500),中国平安在全球企业排名中占第140位,在全球保险行业排名第四。
公司通过旗下各专业子公司共为约4,095万名个人客户及约197万名公司客户提供了保险保障、投资理财等各项金融服务。
集团拥有约31.5万名寿险销售人员及7万余名正式雇员,各级各类分支机构及营销服务部门3,000多个。
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集团实现总收入为人民币636.33亿元,净利润达到人民币97.19亿元。
从保费收入来衡量,平安人寿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三大产险公司。
中国平安的企业使命是: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家乐业;对股东负责,资产增值,稳定回报;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
中国平安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做品德高尚和有价值的人,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
集团贯彻“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执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经营理念。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集团高层管理团队超过1/2来自海外。
中国平安拥有中国金融企业中真正整合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公司战略、企业文化、品牌传播、IT技术、人力资源、资产管理、计划管理和风险控制等集中统一,可以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系列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中国平安建设了以电话中心和互联网为核心,依托门店服务中心和专业业务员队伍的3A(Anytime、Anywhere、Anyway)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国通赔、定点医院、门
店“一柜通”等差异化的服务。
还在业内率先推出了海内外急难救助服务,保单贷款,生命尊严提前给付,客户服务节等许多增值服务。
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的发起人之一,中国平安致力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依法经营、纳税的过程中创造企业的阳光利润;在社会中尽到道德责任与慈善责任,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贯彻在教育公益、红十字公益、灾难救助等公益事业中。
截至2007年底,已投入1100万元在全国各省市边远地区援建了52所平安希望小学;连续四年举资600多万元开展中国平安励志计划;连续五年投入百万,公益协办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连续六年组织义务献血活动,员工义务献血量已达到800万CC,并向中华骨髓库2003至2010年的所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赠送一年期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捐赠总保额逾3亿元。
盈利模式
平安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中,大部分是在发生安全保险事故时用来赔偿或给付平
安保险金的,另有少部分覆盖平安保险公司的营业成本,并提供少量利润。
所以,平
安保险公司收取保费主要是为了集中应付风险,并非主要的利润来源。
平安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包括死差益、利差益、费差益以及解约益和资产增值等
收益。
死差益是平安保险公司每年实际支付的平安保险金额与每年收取的保费之差,
若平安保险金的支付比收的平安保险费多的话,死差益就是负值;利差益是平安保险
公司运用资金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它是平安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费差益是
平安保险公司实际营业费用支出与预期营业费用支出之差;解约益是投保人因退保而
缴纳的退保费;资产增值是平安保险公司各项资产增值带来的收益,比如公司的大楼
增值了等。
与国际上许多其他国家不同,平安保险经营农村小额平安保险的主体主要是商业
性的平安保险公司。
商业平安保险公司经营小额平安保险,一方面在履行自己的社会
义务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这项业务的盈利问题。
因为小额平安保险并非社会救济,商业平安保险公司不可能为了满足社会利益而不求回报,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
平安保险公司必然对经营小额平安保险丧失积极性(除非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但是这样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因此,商业平安保险公司的盈利问题,是农村小额平安
保险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分析商业平安保险公司如何通过小额平安保险盈利,首先应该分析一下小额平安
保险的内涵和外延。
小额平安保险的内涵注定它成为一种介于普通商业平安保险和社
会平安保险之间的产物,即小额平安保险既有一定的公益性又要满足赢利性。
那么平
安保险公司从小额平安保险业务中获得的利润也就必然非零(负),但是又不可能超过
普通商业性平安保险业务的利润,否则就难以达到惠农的目的。
从小额平安保险的外
延来看,我国目前小额平安保险的主要险种是小额人身平安保险和小额信贷平安保险,下面就这两种小额平安保险来分析平安保险公司的赢利问题。
小额人身平安保险方面,根据平安保险公司利源分析的理论,平安保险公司的利
润主要来源于死差益、利差益、费差益等。
要想实现小额平安保险业务的赢利,同样
要关注这三大利源。
小额人身平安保险的死差益在实际死亡率低于预定死亡率时才能实现。
农民的死
亡率明显与城市居民的死亡率存在差别,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为农民编制的生
命表,因此费率的制定只能以平安保险业通行的生命表为基础,缺乏更加科学的依据。
这个现实问题不但增加了平安保险公司经营不确定性,更影响了平安保险公司的在小
额人身平安保险上的盈利能力。
因此,平安保险公司应该开始注重编制农村人口的生命表,以便于未来的发展;而就目前而言,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现有的生命表进行适当地调整。
利差益是平安保险公司的利润的主要来源。
小额平安保险的保费同样应该形成平安保险基金,供平安保险公司投资运作。
利差益产生的前提是数额足够大的平安保险基金。
由于小额人身平安保险的费率普遍偏低,要想形成一定规模的平安保险基金,需要相比于普通平安保险而言更多的参保人数。
大量的参保人数也是平安保险得以运作的数理基础,因而保证一定规模的参保人数至关重要。
但是在试点的实践当中,农民的平安保险知识不足、平安保险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因此要想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投保,平安保险公司应该一方面加大农村宣传平安保险的力度,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普及基本的平安保险知识,化解农民心中的误解;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乡土营销员来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以便产品更好地推广。
此外,考虑到农民投保能力有限,人身平安保险产品不宜过多,否则也不利于增加每种产品的投保人数。
最后,实现小额人身保险的费差益就需要平安保险公司尽可能降低经营成本。
农村地域广大、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等问题可能会增加平安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因而降低经营成本需要营销、服务模式的创新。
在试点过程中,中国人寿使用的驻村服务员就是一种不错的降低成本的方式。
小额信贷平安保险方面,平安保险公司除了同样要制定合理的费率、关注降低经营成本之外,还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核保和信用风险的监控。
因为小额信贷平安保险使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信用风险转移至了商业平安保险公司,倘若平安保险公司不注重借款人信用的审核和借贷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的控制,那么平安保险公司将为农信社的坏账买单。
平安保险公司在设计农村小额信贷平安保险时,平安保险责任不能过大,对于道德风险较高的平安保险事故不予承保,比如不承保投保人因为人为的问题不能还贷的情况而只承保因意外而不能还贷的情况。
平安保险金额也不能设置得过高。
在核保方面,平安保险公司应联合农信社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核。
给与信用良好的投保人一定的费率优惠,而对于有不良信用历史的投保人则给与相应的费率惩罚。
在承保过程中,则应严格监督借款的使用,避免贷款挪为他用影响偿还,从而控制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