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LY-2006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

合集下载

硝酸钠加重海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

硝酸钠加重海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

第36卷第1期2019年3月25日油田化学Oilfield ChemistryVol.36No.125Mar,2019文章编号:1000-4092(2019)01-043-05硝酸钠加重海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熊俊杰1,赵战江1,安琦1,王世彬2(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2;2.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为满足海上油气田深井、超深井压裂需要,用NaNO 3加重海水与两性离子胍胶稠化剂、有机硼锆交联剂及其他添加剂配制压裂液,研究了NaNO 3加重海水基压裂液密度,溶胀性能,耐剪切性能,滤失性能,破胶性能,破胶液对岩心渗透率及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伤害。

结果表明,35%NaNO 3加重海水与0.52%两性离子胍胶稠化剂及其他添加剂配制的压裂液密度为1.20g/cm 3(20℃),NaNO 3海水溶液对两性离子胍胶稠化剂溶胀性能的影响大于海水,NaNO 3加重海水基压裂液耐剪切性能、降滤失性能等各项性能良好。

在150℃、170s -1下连续剪切120min 后的黏度为76mPa ·s ;压裂液在80℃下的动态滤失系数为2.81×10-4m/min 0.5;在60℃和80℃下,压裂液在3数4h 完全破胶,破胶液黏度小于5mPa ·s ;压裂液对岩心基质渗透率损害率为23.3%;在82.7MPa 闭合压力下对支撑剂导流能力伤害率为41.89%;满足压裂施工要求。

图4表3参15关键词:加重压裂液;海水;硝酸钠;性能评价中图分类号:TE357.1+2:TE3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46/ki.1000-4092.2019.01.009*收稿日期:2018-05-22;修回日期:2018-06-21。

作者简介:熊俊杰(1985-),男,工程师,西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2011),从事油气田压裂酸化技术研究等工作,通讯地址:300452天津市塘沽区滨海新村西区滨海合作楼620室,E-mail :xiongjj@ 。

压裂特色技术简介-压裂

压裂特色技术简介-压裂

三、压裂特色技术
技术指标
(1)压裂液耐温耐剪切性:170s-1,剪切80min,μ≥70 mPa.s; (2)压裂液对岩芯伤害率≤20%;
(3)压裂用封隔器:耐压80MPa,耐温145℃;
(4)压裂有效成功率100%。
现场应用情况
该技术已累计实施78井次,压后平均单井增油11.8t/d,累计增油 10.652×104t,增天然气4169×104m3,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43×104t,使安
关键技术:
应力差与隔层界限图版
人工隔层控高技术
隔层厚度m
12 10.2 8 4 0 2 4 6 储隔层应力差M P a 8 7.6 6.3 4.5 3.8
he=5m he=3m
低粘压裂液技术
施工参数优化技术 选井隔层界限
3 2.6 8
三、压裂特色技术
薄层压裂增产效果对比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0.69 1.1 0.66 0.5 3.55 3.2 4.7 8.82
术等多项研究,形成页岩油气压裂技术序列,为页岩油气经济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技术:
1、页岩可压性评价技术
2、页岩压裂液体系
3、页岩压裂优化设计技术 4、分段压裂工艺及配套技术
三、压裂特色技术
现场试验情况
泌页HF1井实施概况
泌页HF1井作为中石化第一口陆相页岩油水平井,该井15级分段压裂获23.6m3工业油流。 压裂施工日期:2011年12月27日-2012年1月8日
0/6.8 0/2.7 1.1/7.2
100/23
0/9 0/64.8 20/22
1009.1

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指导书(1)

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指导书(1)

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岩石被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变化的关系、以及在相同闭合压力条件下铺有不同层数的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的差异;2.分析说明达西公式与二项式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不同的原因;3.熟悉压力试验机的操作及实验流程。

二、实验原理裂缝的渗透率可由气体渗流的流量来反映,测量气体在不同入口和出口压力下的流量后,可通过气体径向渗流的达西公式来确定裂缝的导流能力。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及流程1. 仪器: NYL—2000D型压力试验机,空气压缩机—供气源,定值器—气源开关,精密压力表,浮子流量计,岩心(钢板)模,游标卡尺,天平。

2. 材料:不同产地的压裂砂、陶粒。

3.流程:四、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 在附表1中记录使用的砂子产地、粒径、名称及某温度下的气体粘度;2. 用游标卡尺量出岩心模的外径ro及孔眼的内径re记录附表1中,用作计算岩心模面积;3. 称一定重量的砂子(记下砂子的颗粒直径)均匀地铺在模拟岩心面上,要保持单层,铺完后用放大镜检查一下砂子是否铺的均匀和紧密。

然后称剩余砂子的重量,二者之差即为铺在岩心上的砂重,并按下式计算出支撑剂的浓度:2cm g ,铺有支撑剂岩心的面积单层支撑剂的重量支撑剂(砂子)的浓度将此浓度值记入表1中。

4. 将上岩心片(孔眼向下)放于下岩心片的上方,然后上下岩心片放在试验机下承压板中心位置。

5. 认真记录试验机载荷数显表上显示的加载值。

(二)岩心加压法1. 岩心放在下承压板上,用手旋转螺杆将上承压板合并,压住岩心模型,准备加载。

2. 旋紧回油阀,按绿钮开机器,用送油阀慢慢加压,通过控制送油阀开启程度控制加压速度,当主动指针(黑针)转到1.5吨(或1KN )时,将送油阀放慢关闭维持此点上,将定值器打开使气体进入浮子流量计中,同时浮子上升,调节定值器旋钮,使浮子指示到流量计刻度的最高度值。

3. 送油阀继续开动,当指针加到所规定的吨数时,保持指针示数不变。

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的测试与评价支撑剂是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压裂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本文是依据美国1989年制定的APIRP61标准,选用API导流夹持器,在铺砂浓度为10Kg/m2,闭合压力为0—100MPa,流量5ml/min的条件下,测试支撑剂的长期导流能力。

支撑剂的长期导流能力实验是各大研究机构筛选支撑剂、提高采收率等必要实验,为现场的压裂开采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标签: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实验测试;分析评价0 引言支撑剂在石油天然气深井开采时,压裂处理后使含油气岩层裂开,油气从裂缝形成的通道中汇集而出,此时需要流体注入岩石基层,以超过地层破裂强度的压力,使井筒周围岩层产生裂缝,形成一个具有高层流能力的通道。

1 实验准备(1)实验设备。

本次实验选用了山东中石大石仪科技有限公司生成的CDL Y-2000型长期导流能力测试系统,能够模拟地层温度(室温-120℃)和地层闭合压力(0-120MPa)的情况下测试。

(2)实验原理。

它是根据达西定律来测试支撑剂的长期导流能力。

达西定律公式为:2 实验结果支撑剂随着闭合压力的增加,渗透率和导流能力逐渐变小,从图2和图3中明显可以看到闭合压力和渗透率、导流能力的关系及降低速率。

3 评价分析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闭合压力和支撑剂的导流能力成反向趋势。

数据及曲线上的波动点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在流体的流动下除了有支撑剂颗粒的运移之外,还有部分支撑剂在压力中破碎。

4 结论(1)支撑剂的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的增加而减小;(2)提高支撑剂导流能力的方法有:降低作业时的闭合压力、选用破碎强度高的支撑剂、提高支撑剂的球度和均匀度等。

参考文献:[1]埃克诺米德斯M J(蔓),诺尔谛K G等著,康德泉,周眷虎等译.油藏增产措施[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06).[2]林启才,张士诚,潘正富.川西侏罗系低渗气藏压裂增产措施中地层损害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25(07):86—88.[3]温庆志,张士诚,王雷等.支撑剂嵌人对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25(05):65—68.[4]王雷,张士诚,张文宗等.复合压裂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25(09):64-66.[5]J.L吉德利.水力压裂技术新发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35-60.作者简介:宋树才(1983-),男,安徽蒙城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仪器仪表产品研发工作。

CDLY-2006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

CDLY-2006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

CDLY-2006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技术说明江苏华安科研仪器有限公司地址:江苏省海安开发区鑫港路8号CDLY-2006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一、仪器对油田增产的意义压裂作业是油田生产中对低渗油藏增产改造的主要手段之一。

压裂作业的增产效果与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密切相关,导流能力取决于裂缝的宽度和裂缝闭合后支撑剂的渗透率。

因此,只有对不同来源的支撑剂在压裂作业前进行优选和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最佳的施工设计,导流能力测量仪是对不同的支撑剂在压裂作业前进行优选和质量控制测试的仪器。

二、仪器基本原理裂缝导流仪是按照API标准研制的。

它可在标准实验条件下评价裂缝支撑剂的导流能力,从而对各种支撑剂进行性能对比,测试方法如下:1.用液压机对装有支撑剂的测试室施加不同的闭合压力,使支撑剂处半稳定状态;2.对支撑剂层注入试验液,对每一闭合压力下的裂缝宽度、压差等进行计量;3.用达西公式计算支撑剂层的渗透率和裂缝导流能力;4.重复此过程直到所要求的各种闭合压力和流速都被评估;5.将测试室加热到油藏温度,再对支撑剂层进行测试。

三、仪器系统流程本仪器由以下各部件组成:1.符合API标准的线性流导流室(径向流导流室);2.液压机及压力补偿系统;3.线性位移传感器;4. 试验液体驱替系统,包括驱替泵及脉冲压力阻尼器等;5. 压差计、压力传感器;6.回压调节系统;7.天平;8.加热及温控系统;9.真空系统;10.自动控制系统;11.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流程如图所示:支撑裂缝导流仪流程图四、主要技术指标1.液体流速范围:0~20mL/min;2.测试压力:最大20MPa;3.操作温度:室温~180℃;4.闭合压力:0~100MPa;5.支撑剂厚度:0.25~1.27cm;6. 液体压差:ΔP(0- 6Kpa)、精度0.25%F.S;7. 气体流量计量程: 0-3000ml/min8. 导流能力:0-2000µm2·cm9. 渗透率: 0-4000µm2五、主要技术特点1.仪器自动采集压差、位移、流量、温度等参数,并能自动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不同闭合压力下的导流能力。

煤岩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实验研究与评价

煤岩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实验研究与评价

煤岩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实验研究与评价胡世莱;李俊;严文德;李西宁;程柯扬【摘要】当前煤岩长期导流能力测试实验受人为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煤岩自身的物理性质,实验中无统一单点承压测试时间,支撑剂组合选择单一.针对这些不足,运用裂缝导流仪对煤岩裂缝长期导流能力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确定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中单点的最佳承压时间.研究认为长期导流能力受铺砂浓度和支撑剂类型影响很大,受支撑剂粒径影响较小:其中石英砂类支撑剂导流能力好,但却存在砂堵的缺陷;树脂包砂类支撑剂抗压性能良好,和石英砂配合使用既能增加导流能力,也能降低出砂的损害.【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煤岩;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支撑剂【作者】胡世莱;李俊;严文德;李西宁;程柯扬【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复杂油气田实验室,重庆401331;重庆科技学院复杂油气田实验室,重庆401331;重庆科技学院复杂油气田实验室,重庆401331;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西安710200;重庆科技学院复杂油气田实验室,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全球煤层气分布广泛,储存量巨大。

据国际能源机构(缩写为IEA)估算,全球煤层气资源总量可达260×1012m3。

其中,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高达36×1012m3,居全球第三[1]。

2011年,我国煤层气产量首次突破百亿立方米,这标志着国内煤层气产业已开始高速发展。

但是在现有开发技术水平下,多数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利用[2]。

我国的煤岩层比较致密,煤岩渗透性差,孔隙度较低[3],煤层气在煤岩中流动能力不强,因而煤层气开发产量偏低。

在进行煤层气开发时,一般采用人工压裂的方式为煤层气提供良好的渗流通道,以提高采收率。

煤岩自身物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压裂实验评价方法及结论的特殊性。

目前,煤岩裂缝导流能力的实验评价主要包括短期导流能力测试和长期导流能力测试[4]。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一、引言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是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在地下岩层中注入支撑剂,形成裂缝以增加油气储集层的渗透性和产能。

然而,支撑剂在注入过程中可能出现聚集现象,导致裂缝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为了评估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介绍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和流程、实验结果及其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应用前景。

二、目的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的目的是评估不同类型支撑剂在地下岩层中形成裂缝后的导流能力,为石油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实验装置和流程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 岩心模型:模拟地下岩层,用于注入支撑剂和测量裂缝导流能力。

- 注入装置:用于将支撑剂注入岩心模型,可以控制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

- 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裂缝导流能力,包括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

2. 实验流程实验流程如下: 1. 准备岩心模型:选择合适的岩心样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和制备。

2. 注入支撑剂:将支撑剂注入岩心模型,控制注入参数,例如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

3. 测量裂缝导流能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等测量装置,记录裂缝导流能力相关的数据,如注入压力、裂缝宽度、流量等。

4. 分析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算裂缝导流能力的指标。

四、实验结果及其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 支撑剂注入过程中,裂缝宽度和注入压力的变化曲线。

- 不同类型支撑剂在地下岩层中形成的裂缝宽度。

- 支撑剂注入后的裂缝导流能力,包括流量、渗透率等指标。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行如下数据分析: - 不同类型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对比:比较不同支撑剂的导流能力,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

- 注入参数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分析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程度,为优化注入过程提供依据。

- 支撑剂聚集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支撑剂聚集现象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探讨减少聚集的方法。

BD油田裂缝性油藏注采窜流程度判别研究

BD油田裂缝性油藏注采窜流程度判别研究

BD油田裂缝性油藏注采窜流程度判别研究赵东锋;陈民锋;廖新维;殷丹丹;廖长霖【摘要】针对裂缝性油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注采井间的窜流问题,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油田开发实践,选出油田地质静态特征指标和反映油田发生水窜的动态特征指标,用数学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针对油水井的评价指标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权重系数法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指数,提出注采窜流井区评价标准,最后根据目标油水井的综合指数来判别其窜流程度.通过在BD油田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In view of the channeling between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s in fracturing reservoirs during the oilfield development,the static geology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s chosen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s chosen that can reflect water channeling are dimensionlessly processed by using mathematical methods,thus obtaining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 set for oil and water wells and the weighted indicator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e evaluated target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weighted coefficients,the evaluating criteria are raised for the channeling - well region of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and the channeling severity is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s of oil and water wells. The application in BD Oilfield proves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prospective for its future application.【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2(019)005【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裂缝性油藏;井间窜流;模糊综合评判;窜流程度;窜流级别;BD油田【作者】赵东锋;陈民锋;廖新维;殷丹丹;廖长霖【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4在裂缝性油藏中,裂缝系统和基质岩块系统在储集和渗流能力上差异巨大,造成油藏的严重非均质性,由于裂缝的位置、方向和大小很难做到精确把握,从而井网的布置很难做到和油藏完全匹配,加上裂缝在一定压力下的开启和延伸,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注采窜流,导致油井含水急剧上升,产量迅速下降,油藏波及系数低,采出程度低甚至出现水淹井,水处理工作量加大,生产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下降[1-9]。

【CN209724312U】用于测量页岩气气测导流能力的装置【专利】

【CN209724312U】用于测量页岩气气测导流能力的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72663.4(22)申请日 2019.03.22(73)专利权人 长江大学地址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72)发明人 许冬进 袁旭 石善志 何小东 承宁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代理人 黄君军(51)Int.Cl.E21B 43/267(2006.01)E21B 49/00(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用于测量页岩气气测导流能力的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页岩气气测导流能力的装置。

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导流室1、U形管差压传感器2、差压计连接控制阀2.1、差压计连接控制阀2.2、数据采集系统3、高压氮气瓶4、气体调压阀5、气体压力计6、气体流量计7、气体加热器8、加热器温度传感器9、进气阀10、光电位移传感器11、入口压力传感器12、导流室温度计13、出口压力传感器14、真空泵15、出气阀16和回压阀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测量页岩气气测导流能力的装置,可以在测量页岩气气测导流能力的时候,获得更为精确的压差。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CN 209724312 U 2019.12.03C N 209724312U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209724312 U1.一种用于测量页岩气气测导流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室(1)、U形管差压传感器(2)、差压计连接控制阀(2.1)、差压计连接控制阀(2.2)、数据采集系统(3)、高压氮气瓶(4)、气体调压阀(5)、气体压力计(6)、气体流量计(7)、气体加热器(8)、加热器温度传感器(9)、进气阀(10)、光电位移传感器(11)、入口压力传感器(12)、导流室温度计(13)、出口压力传感器(14)、真空泵(15)、出气阀(16)和回压阀(17);所述导流室(1),与所述光电位移传感器(11)、入口压力传感器(12)、导流室温度计(13)、出口压力传感器(14)、真空泵(15)、出气阀(16)、差压计连接控制阀(2.1)和差压计连接控制阀(2.2)连接;所述U形管差压传感器(2),与所述差压计连接控制阀(2.1)和差压计连接控制阀(2.2)连接;所述数据采集系统(3),与所述U形管差压传感器(2)、气体压力计(6)、加热器温度传感器(9)、光电位移传感器(11)、入口压力传感器(12)、导流室温度计(13)和出口压力传感器(14)连接;所述回压阀(17),与所述出气阀(16)连接;所述气体加热器(8),与所述气体流量计(7)、加热器温度传感器(9)和进气阀(10)连接;所述气体调压阀(5),与所述高压氮气瓶(4)、气体压力计(6)和气体流量计(7)连接。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一、实验介绍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是评价支撑剂在裂缝中的导流能力的一种实验方法。

该实验可以模拟地下水流动环境,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裂缝中的水压变化来评估支撑剂对于水流导向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当地下水流经岩石裂隙时,由于裂隙内部摩擦力和黏滞阻力的存在,会形成一定的水压差。

而支撑剂作为填充物进入裂隙后,会改变裂隙中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从而影响水流在其中的通透性和导向性。

因此,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支撑剂填充后裂隙内部的水压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支撑剂对于地下水流动态行为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包括试样(模拟岩石裂缝)、注液装置、压力传感器等。

2. 制备试样:将试样材料(如砾石、沙子等)放置于模拟岩石裂缝中,并按一定比例混合支撑剂。

3. 安装试样:将制备好的试样安装在注液装置中,并连接压力传感器。

4. 开始实验:通过注液装置向试样中注入一定流量的水,并记录压力传感器输出的裂缝内部水压变化情况。

5. 改变实验条件:可以改变水流速度、支撑剂填充比例、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以评估不同条件下支撑剂对于水流导向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裂缝内部水压变化情况,可以得到支撑剂对于地下水流动态行为的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1. 支撑剂填充比例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当支撑剂填充比例较低时,裂缝内部孔隙度较大,导致水流通透性较强,而当填充比例逐渐增加时,孔隙度减小,从而限制了水流通透性和导向性。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填充比例。

2. 水流速度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当水流速度较慢时,水流容易被支撑剂阻挡,从而导致水压变化较小;而当水流速度逐渐加快时,水流可以穿过支撑剂层,从而导致水压变化较大。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地下水流速度选择合适的支撑剂类型和填充比例。

3. 裂缝宽度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当裂缝宽度较大时,水流通透性和导向性较强,因此支撑剂对于裂缝内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当裂缝宽度逐渐减小时,支撑剂填充后可以有效限制水流通透性和导向性。

(2----)火山岩岩板长期导流能力试验

(2----)火山岩岩板长期导流能力试验

3
结论和建议
1) 短期导流能力及钢板长期导流能力可以用于比
损害的实验 [ J] . 天然气工业 , 2008, 28( 2) : 99 101. [ 5] 王雷 , 张 士诚 , 张文宗 , 等 . 复 合 压裂 不同 粒径 支撑 剂组 合 长期导流能 力 实 验 研 究 [ J] . 天 然 气 工 业 , 2005, 25( 9 ) : 64 66. [ 6] 张毅 , 周 志齐 . 压裂 用陶粒 支撑 剂短 期导 流能 力试 验研 究 [ J]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 2000, 15( 5) : 39 41. [ 7] 温庆志 , 张士诚 , 李林 地 , 等 . 低 渗透 油藏 支撑 裂缝 长期 导 流能力实验 研 究 [ J] . 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 2006, 13( 2 ) : 97 99. ( 修改回稿日期 2010 08 10 编辑 韩晓渝 )
! 4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0 年 10 月
火山岩岩板长期导流能力试验
杨振周1, 2 陈 勉1 胥 云2 蒙传幼2 许志赫2
1.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2.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杨振周等 . 火山岩岩板长期导流能力试验 . 天然气工业 , 2010, 30( 10) : 42 44. 摘 要 火山岩气藏的压后效果和压裂有效期取决于压裂 支撑剂的 长期导流能 力 , 以 往采用短期 导流能 力室内 数 据进行压裂优化设计 , 不能反映真实的裂缝导流 能力 , 导致预测 的气井产 能差别较大 。 为 了得到 真实的 长期导 流能力 , 采用改进的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装置对火山岩岩板进行了 长期导流 能力测试 , 发现支 撑剂在火山 岩岩板 上有明 显 的嵌 入 , 造成导流能力明显下降 , 并且 50 h 后导流能力还没有完全稳定 , 导流能力的变化趋势也 不同于钢 板长期导流 能 力( 而钢板长期导流能力 50 h 后的导流 能力数值基本稳定 ) 。 同时 , 对不同闭合压力下的岩板长 期导流能 力和钢板短 期 导流 能力进行了对比 , 得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 岩板长期导流能力 提供了模拟储层条件下的真实数据 , 也 反映了裂缝 的 长期导流能力变化趋势 , 对于准确认识火山岩气 藏的生产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火山岩 压裂 长期导流能力 支撑剂 压力 试验 DOI: 10. 3787/ j. issn. 1000 0976. 2010. 10. 010

新型裂缝导流能力测定仪的研制

新型裂缝导流能力测定仪的研制

新型裂缝导流能力测定仪的研制
李春兰;鲍辰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年(卷),期】2016(000)021
【摘要】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是石油工程主干专业课采油工程的必修实验内容.原实验仪器过于庞大,占用空间大,且操作不便,安全性差.针对教学实验的特点,对仪器进行了全面改进,改进后的仪器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教学效果良好.【总页数】2页(P1-2)
【作者】李春兰;鲍辰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型比磁化系数测定仪的研制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J], 牛福生;王学涛;白丽梅;张晋霞
2.支撑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测量仪的研制 [J], 郑明军;曹先锋;何进海
3.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新型实验研究 [J], 吴百烈;韩巧荣;张晓春;古永红;肖元相;李红英;程远方
4.考虑水力裂缝导流能力衰减的直井注水能力预测模型 [J], 赵传峰;曹博文;王冰飞;臧雨溪;王大未
5.深层砂岩裂缝性气藏缝网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分析 [J], 林应之;林启才;邓世杨;李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复压裂初裂缝有效率评价方法

重复压裂初裂缝有效率评价方法
裂 井 中初裂 缝是 没有 完全 失效 的 ,还保 持一 定 的有效
性。
)+
( Kdo K 9 ~  ̄



d Y
d Y
q 。

旦 —_ 一—
() 1 L1)
( )水 相 2
d T.x十 Y Kw Y+ K Pd )d  ̄ x K. ( pd ) ( K
和各 向异 性 ;
12 2 边界 争件 .. ( ) 封 I 1 界 1  ̄ ̄边 -
( )裂缝高度等于油层厚度 ; 2
( )忽略流体 的垂 向流动 ,油 、水呈二维平 面 3
流动 ,油 、水 间无质 量交 换 ; ( )油 藏 中 只有 油 、水 两 相 ,且 油 、水 相 满 足 4 达西渗 流 ;
任 岚 ,胡 永 全 ,赵 金 洲 ,冉 乙钧 ,刘 文君
(. 1 西南石油大学 研究生院 ,四川 成都 6 00 ; .四川石油管理局 川东 开发公 司, 1 0 2 5 重庆 4 12 ) 0 20
摘要: 在对重复压裂井进行产能评价 时,常常认为初次压 裂形成的裂缝完全 失效,这种考虑与实际情 况是不相符合的,导致对重复压裂井的产能预测有很大的误差。为此 ,建立了裂缝有效率评价及重复 压裂井产能评价的数 学模型和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考虑只有初 裂缝存在,根据重压前的产量和含水 率,通过调整初裂缝的各参数 ,拟合计算 了初裂缝的有效率。在考虑 重复压裂裂缝 和初裂缝共 同作用 下 ,对重 复压裂 井进 行 了产 能评 价 ,验 证 了重复压 裂 井 中初 裂缝 的有效 性 。
( 一P p )・ . ・ 7: △ ' J

பைடு நூலகம்
△ I y

水力压裂评价

水力压裂评价

水力压裂评价水力压裂评价包括水力裂缝评估、工艺效果评价、开发效果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

工艺效果分析用于评价所实施压裂工艺技术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通过不同油田、不同区块的开发效果分析来评价水力压裂在油田改造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来寻求提高压裂技术水平和改善其经营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水力裂缝评估为检验压裂设计、评价压裂施工有效性和压后效果,需要评估水力裂缝。

目前发展了许多检测和确定压裂裂缝高度的方法,如适于裸眼井的井下电视法、地层微扫描仪和噪声测井等,还有适用于裸眼井和套管井的间接测试方法,如微地震法、井温测井、伽玛测井和声波测井等。

根据施工压力曲线可以定性分析压裂裂缝延伸情况,结合压裂后压力降落数据可以成功地解释裂缝几何尺寸、裂缝导流能力、压裂液滤失系数、压裂液效率和裂缝闭合时间、水平最小主应力等参数(Nolte, 1979)。

压裂施工中压力曲线千差万别,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压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1)正斜率很小的线段I 该段斜率范围为0.125~0.2,说明裂缝正常延伸。

2) 斜率为1的线段III 表明了施工压力增量正比于注入压裂液体积增量,它只能发生于裂缝中严重堵塞的情况。

由于缝内砂堵,压裂液难以达到裂缝端部使其缝长延伸,注入压裂液只能增加裂缝宽度。

有控制地使支撑剂在裂缝端部脱出,增加裂缝宽度,这正是中高渗透性地层端部脱砂压裂的理论基础。

3) 负斜率线段IV 反映了裂缝高度增加,也不能排除压开多条裂缝或者裂缝在延伸过程中遇到大规模裂缝体系的可能性。

4) 压力不变的线段II 此段物理意义不明确,最可能的情况是注入压裂液被滤失所平衡,裂缝几乎不延伸,才能保持压力为常数。

通常结合线段III、IV的压力变化进行分析,若后面压力下降,则可能是缝高增加,后面的压力升高,则可能是二次缝隙使滤失增大所致。

应用压裂压力曲线对水力裂缝诊断评价是目前的重要研究内容,已有许多重要进展。

二、工艺效果分析单井工艺效果分析主要指标是增产有效期和增产倍比。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水力加砂压裂效果取决于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不同的支撑裂缝具有不同的导流能力。

通过API导流室和裂缝岩心实验,研究了闭合压力、不同流体以及支撑剂类型及粒径对主要裂缝和次要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主要裂缝具有较好的导流能力,是主要的油水流动通道;次要裂缝是次要的油水渗流通道。

闭合压力越大,流体粘度越大,支撐剂粒径越小,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越差;闭合压力是影响主要裂缝导流能力的主要因素,且相同条件下导流能力陶粒最好,石英砂次之,覆膜石英砂导流能力最差;次要裂缝的导流能力更容易受到损害,受到闭合压力和流体的粘度影响最大。

标签: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渗流通道;闭合压力;粘度引言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广泛发育低渗透—超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其具有物性差、孔喉结构复杂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1]。

使得该类储层的开发往往需要压裂技术对储层进行改造,因此,大量研究学者对支撑剂性能、压裂工作液及压裂参数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进行评价。

1 实验部分1.1实验材料及条件实验所用陶粒、石英砂和覆膜石英砂均为延长油田矿场目前所用支撑剂,粒径为20/40和40/70目两种规格。

实验所用蒸馏水室温条件下密度ρ=0.999g/cm3,粘度m=1.12 mPa·s;所用活性水室温下的密度为0.973g/cm3,粘度为1.35mPa·s。

实验所用破胶压裂液为胍胶破胶液,完全破胶后室温下密度ρ=0.993g/cm3,粘度3.67 mPa·s;所用滑溜水室温条件下密度ρ=0.997g/cm3,粘度为7.42 mPa·s。

实验所用岩心均取自延长油田低孔、低渗砂岩岩心,以保证劈开裂缝为岩心渗流通道;取心长度4.5 cm~5.0 cm,直径2.5 cm左右,经洗油烘干后用岩心切割机造缝,造缝前气测渗透率小于1mD,孔隙度6%~12%,造缝后铺置一定支撑剂在岩心切面,再用热塑胶带固定。

低渗透油藏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低渗透油藏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收稿 1期 20 一 1 2 ; 回日期 2 0 — 1 1 。 3 0 5 l — 1改 0 6 0 — 8 作者简介 : 温庆志 , , 9 男 1 8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 , 9 现为 中国石 油大学 ( 北京 ) 油气 田开发 工程专业在 读博士研究生 , 事 从 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研究 。联系电话 :008749 , m iw ni zi 6 .o 。 ( 1)9353E— a :eqn h l g @13 c m
2 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结果
铺砂浓度等参数时 , 应充分考虑这些 因素带来 的负 面影响。结合 胜利 油区低 渗透 油藏 的特征 , 应用 2 1 闭合压 力 的影响 .
F E 一10型裂缝导流仪 , CS 0 分别考察了几种主要 因 素的影响程度 , 得到了相关的结论 , 并提出了合理的
建议 。
实 验测试 了 3 , O 4 , O和 7 MP5个压 力 5 4, 5 6 0 a
点, 每个点测试 时间为 1 2 h 8— 0 。从测试结果可 以
看出( 1 , 图 ) 随着闭合压力 的增大 , 导流能力逐步下
降; 当闭合压力较低时 , 导流能力随着时间的增加下
1 实验准备
维普资讯

9 8・
油 气


与 采


20 3月 06年
力平均下降 18 i 2 e .6 m ・ m。  ̄
当于铺砂浓度减少了一层 , 这就是导致 裂缝导流能


三 8 0

力迅速下降的原因。因此 , 加大铺砂浓度 , 可以降低 由于支撑剂嵌入对导流能力所造成 的影响。
温庆志, 张士诚, 李林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LY-2006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技术说明江苏华安科研仪器有限公司地址:江苏省海安开发区鑫港路8号CDLY-2006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一、仪器对油田增产的意义压裂作业是油田生产中对低渗油藏增产改造的主要手段之一。

压裂作业的增产效果与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密切相关,导流能力取决于裂缝的宽度和裂缝闭合后支撑剂的渗透率。

因此,只有对不同来源的支撑剂在压裂作业前进行优选和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最佳的施工设计,导流能力测量仪是对不同的支撑剂在压裂作业前进行优选和质量控制测试的仪器。

二、仪器基本原理裂缝导流仪是按照API标准研制的。

它可在标准实验条件下评价裂缝支撑剂的导流能力,从而对各种支撑剂进行性能对比,测试方法如下:1.用液压机对装有支撑剂的测试室施加不同的闭合压力,使支撑剂处半稳定状态;2.对支撑剂层注入试验液,对每一闭合压力下的裂缝宽度、压差等进行计量;3.用达西公式计算支撑剂层的渗透率和裂缝导流能力;4.重复此过程直到所要求的各种闭合压力和流速都被评估;5.将测试室加热到油藏温度,再对支撑剂层进行测试。

三、仪器系统流程本仪器由以下各部件组成:1.符合API标准的线性流导流室(径向流导流室);2.液压机及压力补偿系统;3.线性位移传感器;4. 试验液体驱替系统,包括驱替泵及脉冲压力阻尼器等;5. 压差计、压力传感器;6.回压调节系统;7.天平;8.加热及温控系统;9.真空系统;10.自动控制系统;11.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流程如图所示:支撑裂缝导流仪流程图四、主要技术指标1.液体流速范围:0~20mL/min;2.测试压力:最大20MPa;3.操作温度:室温~180℃;4.闭合压力:0~100MPa;5.支撑剂厚度:0.25~1.27cm;6. 液体压差:ΔP(0- 6Kpa)、精度0.25%F.S;7. 气体流量计量程: 0-3000ml/min8. 导流能力:0-2000µm2·cm9. 渗透率: 0-4000µm2五、主要技术特点1.仪器自动采集压差、位移、流量、温度等参数,并能自动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不同闭合压力下的导流能力。

2.一种闭合压力的三个流量试验完毕后仪器能自动转到下一个闭合压力,继续实验。

3.闭合压力PID智能补偿,由于支撑剂变形或其它原因引起闭合压力下降,压力补偿系统能自动补偿,维护闭合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4.闭合压力下三种流量自动转换,一种流量测试完毕后仪器自动转换到下一个流量进行测试。

5.手动与自动两种操作功能。

6.可模拟地层条件,采用岩模代替钢板评价支撑剂导流能力六、组成仪器各系统概述6.1 平流泵型号:PL2020 流量调节范围:0.1~20mL/min、工作压力:20MPa 精度:<±1%,工作电压:220V±10%、50Hz±2Hz、功率消耗:75W。

该泵具有压力测量和过压、欠压保护系统,使泵系统工作安全可靠。

工作参数设置采用键盘输入,触摸式按键操作,具有四位数据显示,直观操作方便。

与微机通讯接口,利用微机可直接控制泵的运行,在试验过程中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自动变换测试流量,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

6.2 压力阻尼器用于吸受由于泵的压力波动而引起压差波动。

提高压差的测试精度。

6.3 预热器在要求加温的试验中,为了保证试验在所需的温度下进行,需对注入流体进行预热,确保注入流体与导流室温度等保持一致,该预热器加热功率500W,控温范围:室温~180℃。

6.4 导流室仪器使用的导流室严格按API标准规定的线性流导流室生产,支撑剂充层厚度0.25~1.27cm可调,测试面积64.5cm2,最大载荷能力1000KN,工作温度180℃、内部最大压力10MPa、上下活塞、金属板、导流室均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制作,有一定的耐蚀能,具有很大的耐压能力,确保在试验压力下不产生塑性变形,导流室滤网采用不锈钢金属粉末烧结而成,厚度3mm,滞留颗粒粒径小于65µm。

6.5 差压传感器选用DP1300-A-C-2-S2型差压变送器,其量程6Kpa,精度0.2%F·S。

该变送器使用对象为液体或气体。

输出:4~20mADC、电源:24VDC6.6 真空系统真空系统用于对导流室、管线内的气体进行排空,确保试验在测试液单向流下进行,保证测试压的稳定。

该系统由一台2XZ-2型旋片式真空泵和一只真空缓冲容器组成。

缓冲容器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抽空饱和水时,可一直抽至缓冲容器内有水出现为止。

6.7 天平选用进口BP3100型精密电子天平。

该天平最大量程3100g,精度0.01g,具有标准接口号计算机相连,可适时采集排出液体量,计算液体流量。

6.8 回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导流室出口压力,该系统主要由顶部加载式回压控制压力调节器组成。

当导流室出口压力达到回压阀顶部控制压力时,回压阀自动打开泄压,确保出口压力恒定。

控制压力必须用气体控制,以确保控制精度,控制压力值由压力表显示。

6.9 液压机、恒压系统最大载荷:2000KN 承压板间最大距离:300mm活塞直径:Φ250mm 最大行程:50mm功率:0.75KW 电源:380Ac 50Hz 。

液压恒压系统:闭合压力油缸体系中加入弹性缓冲装置,分高、中、低三个部分。

每个缓冲装置在其恒定范围内都有一定的高压储蓄功能,如系统出现压力波峰则吸收高压;如系统在导流室有微量形变压力降低时,则释放压力。

其主要动能即保持整个液压系统恒定。

6.10 压力智能控制系统闭合压力为导流室内支撑剂承受的压力,其压力等于导流室上下压板之间的压力。

通过控制导流室上下压板的压力从而控制闭合压力。

导流室上下压板的压力通过压力机得到,其与压力机压力的比例关系为8:1。

监视并控制压力机压力,将闭合压力控制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内,精度±0.2%压力机压力的控制方法压力机压力系统由PID智能控制(快速加载,微调加载),从而实现压力机压力的精确控制(精度±0.02MPa)。

当压力机压力与需要压力相差很大时,进行快速加载;到接近需要压力,由微机控制切换到微调加载,平稳到达压力设定值,并控制压力平衡在设定压力的±0.02MPa范围内。

压力控制系统图示6.11 位移计采用5CB-10C型精密数字式位移计,该位移计由差动变送器(LVDT)和电测仪组成。

电测仪器由电子测量式线路和数字面板表等组成。

位移测量范围:0~20mm、线性度〈0.05%、分辩率:0.001mm。

传感器对静电感应和电磁场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6.12 数据采集控制与处理系统在系统的硬件组成上,我们采用微机整体控制,所有的数据检测及各项功能控制均通过微机的高速数据交换总线——PCI总线实现。

位移数据为模拟量,其余均为数字量。

模拟量通过模数(A/D)转换传入微机PCI总线被微机接受。

数字量通过RS232网络传入微机PCI总线。

功能控制由微机控制RS232输出及开关量输出协调控制。

其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系统拓扑结构图※用于自动采集:1.导流室进出口压差;2.液体流量;3.导流室左右位移;4.导流室进出口温度;5.补偿泵压力;※用于自动控制1.平流泵流量自动变换;2.闭合压力自动变换;3.闭合压力智能补偿;※用于数据处理1.导流能力;2.液体渗透率3.绘制各采集参数与时间关系曲线。

七、计算公式导流能力:KW f=5.555μQ△Pμm cm2液体渗透率:K=5.555μQW f△Pμm2式中:Q —流量cm3/min;μ—精度 mPa.s;△P—压差kPa;八、操作步骤(一):准备工作1、盛水容器1000ml,烧杯300ml,蒸馏水足量;2、检查真空泵,压力补偿泵的油位,油位过低请加油;3、检查油压泵油箱油位,油位过低请加油;4、检查电源是否缺相;5、开总电源,检查仪器各部分是否正常工作;检查步骤:1)观察各仪表是否有显示,显示有无异常;2)手动打开平流泵,真空泵,压力补偿泵,油压泵,检查是否正常工作。

3)检查位移传感器是否显示正常,用手轻触传感器探头,观察显示数据是否变化;4)检查天平工作是否正常,如显示异常,请与我们联系;6 称取欲做实验的支撑剂,质量按下式计算:m=v*p其中,m为所需支撑剂质量v为支撑剂体积,按照api标准,v=41.0p为支撑剂体积密度,其具体测量方法请参照api标准的附录B7 计算浓度:C=6.4P(二):实验过程1、运行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仪软件一)确认初始零点1、组装空导流室,并将其放在液压框架的两平行板之间。

组装步骤如下:1)将带有密封圈的底部活塞放入导流室内;2)将两片金属板放在底部活塞的上面,必须放平;3)将带有密封圈的上活塞放入导流室内,(可以在密封圈上涂少量的凡士林);2、打开液压机进液阀和截止阀(回液阀应关紧),手动运行液压机,提升下平板。

油缸压力达到第一个闭合压力,停止;3、用软件记录位移传感器示数,为初始零点(位移传感器应垂直安装),卸掉闭合压力,取下导流室,取出上活塞和上盖板;二)装填样品 1、组装导流室,并将其放在液压框架的两平行板之间。

组装步观察闭合压力骤如下:1)将带有密封圈的底部活塞放入导流室内;2)将一片金属板放在底部活塞的上面,必须放平;3)将称好的支撑剂倒入导流室内,用刮板将支撑剂刮平;4)将另外一片金属板放在刮平的支撑剂表面;5)将带有密封圈的上活塞放入导流室内,(可以在密封圈上涂少量的凡士林);6)接好与导流室相连接的进口、出口、测压点的快速接头;2、打开液压机进液阀和截止阀(回液阀应关紧),手动运行液压机,提升下平板。

当导流室压力达到2~3MPa,停止;三)饱和导流室1、导流室饱和1)打开阀3、4、5、6、9,开真空泵将导流室抽真空5min(真空表示数在-0.1MPa或压力表显示为-0.08MPa),关闭真空泵,观察真空度是否下降,如下降请检查管路有无泄漏并排除故障;2)抽完真空,关闭阀9,并将真空泵放空;3)慢慢打开饱和水阀,从盛满蒸馏水的烧杯中吸入蒸馏水,直到导流室和所有管路全充满为止(进、出口压力表示数为零),关闭饱和水阀;4)打开阀2,启动平流泵,设定流量2ml/min,向导流室注入驱替相,注入压力达到0.03MPa~0.05MPa;2、导流室排空1)打开阀10,并观察出口,直到出口无气泡时关阀,排出管路中的气体;2)分别逐个打开阀7,8,对差压传感器排空,再关闭阀7、8,打开阀10;3)调节差压传感器压力示数为零,关闭阀4、6,打开阀9;四)开始实验1、点击进入导流能力测试实验提示框确定按钮:点默认值2、实验方案在下面的界面中修改、设置实验方案—包括闭合压力、稳定时间、流量(流量设置精度小数点后一位);3、点击“确定”,实验开始流量软件界面当前界面显示项当前界面显示项运行状态4、软件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自动运行,闭合压力、流量自动运行,直至实验结束;①须观察盛水容器及烧杯的水位——盛水容器水位过低时需加水;天平上烧杯水位太高,要及时清理;②观察进口压力是否正常,防止由于闭合压力升高,支撑剂破碎导致出口堵塞;5、实验结束打开液压机回液阀降压(阀打开小的角度就可以,不可突然降压,以免损坏压力阻尼器)取出导流室,并清理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