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总结
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总结
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也称为“滴灌肥”,是将肥水两种资源合理利用,优化使用效果的一种系统性农业技术。
水肥一体化的优点在于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业用水量,同时减少了化肥的用量,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
水肥一体化除了可以应用于蔬菜和水果等特定生产领域之外,还可以适用于大田作物和园林草坪的种植。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在积极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如甘肃省武威市、新疆吐鲁番市等地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昂的成本、操作难度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在推广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还需要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规范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向高效、环保、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完整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到底长什么样?
完整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到底长什么样?你真的了解水肥一体化系统吗?它到底包含了哪些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如何互相配合为作物提供精准水肥供给?知道这些,你也可以成为朋友圈里的水肥一体化专家。
水源一切都从水源开始,它是整个灌溉系统的基础,一般会以地下水或地上水为水源,地下水一般指井水,地上水是指江河水、湖水、以及有一定储存量的蓄水池。
然而,人工打井或开挖蓄水池,往往造价不菲,耐特菲姆可以为灌溉系统提供一种更具性价比,且易于搭建、搬运的装配式储水罐。
泵房一般在水源附近会建一座泵房,里面会包含整个系统大部分的核心组件。
级输送到每一棵作物。
从水源直接抽上来的水往往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和悬浮物,如果不经过处理进入灌溉系统,会直接造成设备堵塞和系统瘫痪。
很多人在使用了滴灌系统后,频繁遭遇滴头堵塞问题,就认为滴灌系统都不靠谱,其实往往是过滤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
所以一套合适的过滤系统是整个系统不可或缺的环节。
基于水中杂质的类型、密度和田间灌水器的抗堵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过滤设备进行搭配组合。
常见的过滤设备有这么几种:介质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网式过滤器、离心水砂分离器,他们在沉积杂质的容量、反冲洗效率、维护方便性等方面各有优劣,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预算限制来进行合理配置。
介质过滤器网式过滤器叠片过滤器肥料经过合理配比注入到主管路,和清水混合后进入田间管道。
要让肥料能够非常精准的进入到每一棵作物根部,施肥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它必须要具备实时监测混合液酸碱度(pH)和电导率(EC)的功能,并且可以精准调节注肥浓度。
而通过控制器,可以进行整个灌溉施肥操作的完整设定,比如编辑灌水程序,定义施肥模式,设置轮灌组时间、监督系统运行水量等。
在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一个人只要在泵房动动手指,就可以管理几百上千亩农场的水肥操作,非常节省人工和时间。
如果你种植大田作物,面积不太大,水肥一体化可以通过便宜简单的文丘里施肥器来实现。
当然,如果你要打造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数字农场,轻松监测、分析、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灌溉、施肥和作物保护,你一定需要耐特菲姆最新一代的数字化农场管理平台耐碧特。
水肥一体化操作规程
水肥一体化操作规程水肥一体化是指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合理调节和控制灌溉和施肥的时机、方法、剂量等,使水肥资源得到最佳利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种植技术。
下面是水肥一体化的操作规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灌溉和施肥的时机1. 选择适宜的时机灌溉和施肥,根据农作物生长季节、生育期、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避免水肥的过量或不足。
2. 在农作物生长旺盛期进行主要的灌溉和施肥,如拔节期、抽雄期等,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需肥。
3. 避免在农作物生长停滞期和果实成熟期过量灌溉和施肥,以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口感。
二、灌溉和施肥的方法1. 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等省水、减排、高效的灌溉方式,避免使用浇灌或泵送等大量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
2. 施肥采用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农作物对不同类型肥料的需求量进行施肥。
3. 在施肥时尽量避免过度施肥,以防止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4. 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以减少土壤的负荷和环境污染。
三、灌溉和施肥的剂量1. 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和生长阶段确定灌溉和施肥的剂量,确保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营养。
2. 根据土壤的质地、肥力和含水量等情况调整灌溉和施肥的剂量,避免水分和营养的过剩或不足。
3. 尽量避免使用大量化学肥料,适量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以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
四、留意农作物的反应1. 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颜色变化,根据农作物的反应调整灌溉和施肥的剂量和时机。
2. 注意农作物的叶片形态和质地,以判断农作物的营养状态和需水需肥情况。
3. 注意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加强管理和记录1. 对农作物的灌溉和施肥进行科学化管理,制定灌溉和施肥的计划和安排,确保水肥一体化的操作规程的落实。
2. 定期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和灌溉施肥的记录,以便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水肥一体化详尽全解(滴灌)1、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狭义来讲,就是经过浇灌系统施肥,作物在汲取水分的同时汲取养分。
往常与浇灌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浇灌输水管道而实现的。
溶有肥料的浇注水,经过注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优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
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括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2、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
大批的营养元素是经过根系汲取的。
叶面喷肥只好起增补作用。
我们施到土壤的肥料如何才能抵达植物的嘴边呢?往常有两个过程。
一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凑近根表的养分被汲取,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挪动,最后被汲取。
另一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状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致使水分损失。
根系一定络绎不绝地汲取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
凑近根系的水分被汲取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随着抵达根表,进而被根系汲取。
所以,肥料必定要溶解才能被汲取,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无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浇灌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施入土壤的肥料被充足汲取,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3、常用的水肥一体化举措有哪些?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而后经过多种方式施用。
如叶面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用、微喷灌施用(南方最普及水带喷施)、滴灌施用、树干注射施用等。
此中滴灌施用因为延伸了施肥时间,成效最好,最节俭肥料。
4、滴灌施肥有哪些长处?滴灌施肥是一种精准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明显提升肥料利用率,与惯例施肥对比,可节俭肥料用量30~50%以上;大批节俭施肥劳力,比传统施肥方法节俭 90%以上。
施肥速度快,千亩面积的施肥能够在1天内达成;灵巧、方便、正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目;明显地增添产量和提升质量,加强作物抵抗不良天气的能力;可利用边沿土壤栽种作物,如沙地、高峰斜坡地、轻度盐碱地等;有益于防备肥料淋溶至地下水而污染水体;有益于实现标准化种植;因为水肥的协调作用,能够明显减少水的用量。
10亩果树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方案(经济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10亩果树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方案(经济版)
△葡萄水肥一体化滴灌
以10亩果树地为例,介绍一种较为经济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方案。
该10亩地块地势平坦,长100米,宽70米,种植的果树行距4米,株距2米,水源位于地块西侧,具体如下图:
△10亩果树地块平面示意图。
主要设备选型
灌管网设计
△10亩果树滴灌管网布置平面示意图。
1、整个地块分成两个轮灌组,以阀门控制轮流浇灌;
2、一排果树选择2条滴灌带;
3、支管道位于地块中间,南北方向,双向分水。
该首部适合过滤井水,如水源为河水或者湖水,则需增加砂石过滤器以除去水体藻类等悬浮物。
△离心+网式类型。
△砂石+网式。
主要材料清单
1、首部过滤器的选择是由水源决定的,不同的水源类型选择不同的过滤方式,但是末端网式/叠片过滤器是必须使用的,具体参考以前介绍;
2、滴灌带的流量和滴头间距也可以选择其它型号,但是在果树上,尽可能选择流量较大,滴头间距大的类型;
施工安装及细节
△PVC管打孔安装旁通。
△各个部件安装的位置。
△铺设地埋管道。
△打孔安装PE盲管及阀门。
△连接地上滴灌带。
水肥一体化滴灌效果
△果树苗期滴灌。
△葡萄水肥一体化滴灌。
△樱桃水肥一体化滴灌。
农田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
农田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一、模块化农田滴灌自动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水源:水源井或渠水2、过滤:砂滤、沉淀或精密过滤3、计量:对浇灌用水量进行计量4、轮灌控制:手动或自动进行轮灌控制5、施肥:人工施肥或自动计量跟踪施肥6、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时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有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计算机组成。
我们所做的整个系统力求用现代的自动化技术来替代人工的繁重劳动操作,做到科学化、自动化滴灌和精准化施肥。
我们的农田水肥一体化自动化滴灌系统将以上几个部分整合,做成以下几个模块,可在实际中组合和控制:1)水源和过滤模块,根据不同的水源做不同的配置,用可编程控制器对水源泵进行自动控制,确保对滴灌带不发生堵塞的现象,根据用户要求可实现恒压供水,保证供水压力平稳。
2)轮灌控制模块,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可编程控制器,对农田滴灌阀进行自动轮灌控制,操作人员只需将轮灌间隔时间输入,系统则自动根据要求进行轮灌,轮灌完毕发出信号,提醒操作人员。
整个轮灌过程无需人员干预。
3)自动施肥模块,自动施肥系统是一套科学的精准施肥控制,系统测量供水系统的流量,根据供水流量自动按照加药比例进行加药,加药比例可根据每次不同的药剂进行设定。
加药量始终跟随供水量的大小自动变化,无需人员干预。
4)自动控制系统模块,将上述几个模块用通讯的方式级联,有可编程控制器或计算机统一控制,并可将控制信号通过GPRS等方式远传到后台服务器,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端查看或应急控制,实现智能化管理。
二、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体现在:1)前端控制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只需将系统检查,启动后,设置好所需要的滴灌参数后,系统则自动运行,做到了现场无人值守,系统出现故障,则自动发出警示信号给操作人员;2)后台智能化管理,前端控制器信号可通过GPRS或3G上网卡与后台服务器通讯,用户可使用手机APP平台随时观察农田浇地的情况和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可做应急处理;3)通过APP管理平台,用户可随时了解科学种田以及农田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可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三、一体化一体化是我们这套系统的管理特点,我们将整套系统集成在一个撬装平台上,或将每个模块做一个小的撬装平台,根据需要进行拼装,最后进行功能化的集中控制,现场实现分散型自动控制,后台实现统一管理。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技术概述(一)基本情况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以浅埋滴灌技术为核心,将玉米大小垄种植技术与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相结合的节水、节肥、减药、减膜绿色增产增效种植技术。
其核心浅埋滴灌技术是指在不覆膜的前提下,将滴灌带埋设于小垄中间深度3厘米~5厘米处,利用输水管道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技术。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是针对内蒙古地区膜下滴灌残膜回收困难,且多地春季干旱、大风扬沙天气多等制约玉米生产的技术瓶颈问题,于2013年开始在通辽市科左中旗开展相关试验,集成的一项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
此后,技术逐步完善成熟,推广面积和辐射范围逐年扩大,到2017年全区累计推广190.61万亩,其中通辽市144.6万亩、鄂尔多斯市44.2万亩、赤峰市0.95万亩、兴安盟0.86万亩。
2018年全区推广面积519.11万亩,其中通辽市408.03万亩、鄂尔多斯市101.95万亩、兴安盟5.12万亩、赤峰市3.8万亩、巴彦淖尔市0.21万亩。
2019年达617.45万亩,其中通辽市395.73万亩、鄂尔多斯市151.62万亩、赤峰市34.1万亩、兴安盟27万亩、巴彦淖尔市1万亩、阿拉善8万亩。
该技术已辐射到辽宁省、吉林省等周边地区。
(三)提质增效情况2016~2018年,全区共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58.46万亩,总增产玉米19.93亿斤,实现总经济效益10.88亿元,三年累计节水9.6亿立方米、节肥6.2万吨、减膜2.7万吨。
2019年,通辽市推广面积395.73万亩,平均亩产达832.37公斤,比对照亩均增产139.55公斤,总增产55225.70万公斤,平均亩增产值223.29元,亩节约成本24.75元,亩增纯收入248.04元,总增效益98156.21万元。
二、技术要点(1)选地与整地选择适宜玉米种植的具有滴灌条件的平原区中高产田、轻度盐碱地,坡度≤15度的坨沼地、丘陵等中低产田,亩施入农家肥2000公斤~3000公斤,结合田块情况,采取灭茬、旋耕、深翻或深松措施,精细整地。
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明白纸
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又称灌溉施肥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结合的农业新技术。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滴灌、微喷等),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养分需求设计,把作物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适时、定量、定时的根据植物不同的生长期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好处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做到节水40%、节肥30%、省工10%、增产20%、改善作物品种;设施栽培时可以大大的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降低空气湿度、增加地温、增加光照时间、增加作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等;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更有效的调控土壤根系的五大障碍:水渍化、盐渍化、PH、根区土壤透气性、土传病害;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的防止了化肥、农药的深层渗漏从而减少化肥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的污染;水肥一体化技术让我们可以更有效的开发利用边缘土地。
如山地、丘陵地、沙石地以及轻度盐碱地等。
温室草莓水肥一体化一、草莓种植特征日光温室草莓一般在8月中下旬定植,第二年1月中旬至5月底采收。
一般行距20~25厘米,株距17~20厘米,每畦栽两行。
定植前需整地、施底肥、做畦、铺设滴灌、安装施肥器等。
做畦:畦宽40~50厘米,畦沟宽30~40厘米,畦高20~25厘米。
施底肥:腐熟鸡粪3~5方/亩,腐熟饼肥150~200公斤/亩,复合肥20~30公斤/亩,钙镁磷20~30公斤/亩。
二、微灌施肥设施微灌系统一般为滴灌,每畦铺设一条滴灌管,滴头间距最好选择20cm的这样能够充分的满足草莓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安装使用参照有关规范。
施肥装置一般为压差式施肥罐或文丘里施肥器,如果棚内的灌水过流量大于3.5方/小时,就尽量选用文丘里施肥器;也可以使用注肥泵(或者电动喷雾器)。
用离心泵灌溉的可以采用泵前吸肥法。
三、常用肥料选择1、肥料要求:常温下能够具有以下特点:全水溶性、全营养性、各元素之间不会发生拮抗反应、与其他肥料混合不产生沉淀;不会引起灌溉水pH的剧烈变化;对灌溉系统的腐蚀性较小。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第二章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施肥是在滴灌节水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得。
滴灌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发生了根本得变化,标志着农业灌溉由粗放走向高度集约化和科学化,并且基本实现了按需供水、供肥,成为农业灌溉技术得一项重大突破。
---------------------------------------------------------------------------------------------------------------------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2.1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得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在可控管道系统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得含水量。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适于果树、蔬菜、花卉、温室大棚等经济作物和水源极缺得地区、高扬程抽水灌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区,以及透水性强、保水性差得砂质土壤和咸水地区得灌溉(徐远军 2014)。
2.1.1 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组成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中得滴灌系统得组成一般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施肥施药装置、滴水器装置组成(图 2-1)。
2.1.1.1 水源工程滴灌系统得水源可以是如河流、湖泊、水库等,但是必须符合灌溉水质得要求。
因为滴灌系统中灌水器得水流孔径一般都很小,灌溉水中不应含有造成灌水器堵塞得污物和杂质,但实际上任何水源如湖泊、库塘、河溪及井水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污物和杂质。
小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与水肥施用方案
AMI PENTA 肥料施肥机
• 中文操作系统 • 灌溉组可灵活设置 • 可预设多达20个配
方 • 触屏界面 • 注重植物的需求
谢 谢 大 家!
设备优点
1、价格适中,操作简便。 2、计量阀吸肥:计量精确,供应营养液浓度稳定,
浓度可控。 3、施肥压力稳定,施肥均匀。 4、能耗小。 5、携带维护运输方便
使用方法
• 1、时间控制:根据种植作物单次灌溉量的需求, 可在控制柜面板上设定灌溉施肥时间。在自动状 态下,系统运行至所设定时间时自动关闭,灌溉 施肥自动停止。也可以设置成手动状态,根据田 间特殊情况特殊灌溉施肥。
• 此外,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以手动停止;肥料桶 有限位器,液面低于它时,系统也会自动停止, 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 技术规格: • 电源电压:220/380V AC, 50Hz • 设备功率:≥200 W • 出肥量:1L-800L(可手动控制) • 出水压力:≥1.5KG • 施肥通道: ≥2个 • 工作温度:0-50°C 避免太阳直接辐射 • 工作湿度:0-90% Rh 避免冷凝 • 防护等级:IP65 • 尺寸:高x长x宽=1000mmx460mmx300mm • 重量:约 34 KG
使用方法
• 2、设备使用前先检查母液桶内营养液液位、控制 箱电源是否正常;需要灌溉的管网的控制阀是否 已经打开;时间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 3、清水灌溉:把电控箱控制面板上主泵旋转至手 动位置,按下绿色启动键则主泵启动,清水灌溉 运行。
使用方法
• 4、灌溉施肥:手动搅拌母液桶内营养液使其充分 混合,把电控箱控制面板上主泵按钮旋转至自动位 置,按下启动键,灌溉泵、施肥泵及计量阀同时开 始工作,听到间隔的啪啪声则施肥系统运行正常。
滴灌施肥技术全解(收藏版)
滴灌施肥技术全解(收藏版)滴灌施肥技术的原理滴灌就是滴水灌溉技术,它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由滴灌管道系统输送到毛管,然后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以水滴的方式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土壤,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灌溉技术,它是一种局部灌水技术。
由于滴头流量小,水分缓慢渗入土壤,因而在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若灌水时间控制得好,基本没有下渗损失,而且滴灌时土壤表面湿润面积小,有效减少了蒸发损失,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滴灌施肥技术是在灌水的同时可以把肥料均匀地带到作物根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
其特点是灌水流量小,需要的工作压力较低,能够较精确地控制灌水量,把水和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实现局部灌溉。
丘陵山地可选用简单实用耐用、价格低廉的自重力滴灌施肥系统;在地形平坦地区则应用泵吸肥系统。
实践证明,这两种施肥方法不仅操作方便,且可以控制施肥速度和施肥浓度。
设施应用水泥砖结构,坚固耐用。
还可以将有机肥应用于滴灌施肥系统。
有机肥经过沤腐过滤后滴施,滴施完后保证15分钟以上的清水冲洗,滴头和过滤器无任何堵塞,滴头处也不会生长藻类青苔等植物,方便且省工。
可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的作物种类很多,如葡萄、桃、梨、苹果、板栗、柑橘、荔枝、龙眼、火龙果等水果,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在花卉、苗圃等场合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另外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马铃薯及经济作物如烟草、芦笋等条均可使用滴灌系统。
滴灌施肥的优势与常规施肥方法相比,滴灌系统施肥有以下优势:①节省劳力在果树的生产过程中,水肥管理耗费大量的人工。
如华南地区某些香蕉产地的年施肥次数达18次之多。
每次施肥要挖穴或开浅沟,施肥后要灌水。
利用设施灌溉施肥后水肥同步管理,节省大量劳力。
现在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应用灌溉施肥技术可以显著节省生产成本。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
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
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
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
我们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
一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
另一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
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
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
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无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施入土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施用。
如叶面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用、微喷灌施用(南方最普及水带喷施)、滴灌施用、树干注射施用等。
其中滴灌施用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滴灌施肥是一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着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大量节省施肥劳力,比传统施肥方法节省90%以上。
施肥速度快,千亩面积的施肥可以在1天内完成;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显着地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抵御不良天气的能力;可利用边际土壤种植作物,如沙地、高山陡坡地、轻度盐碱地等;有利于防止肥料淋溶至地下水而污染水体;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栽培;由于水肥的协调作用,可以显着减少水的用量。
滴灌水肥一体化可能遇到的问题(附完整的解决办法)
滴灌水肥一体化可能遇到的问题(附完整的解决办法)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
滴灌施肥是水肥一体化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它经常会面临一些问题。
(一) 肥料选择问题1.用于滴灌施肥的化肥特性及选择在选择肥料之前,首先应对灌溉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水的pH有所了解。
某些肥料可改变水的pH,如硝酸铵、硫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磷酸等将降低水的pH,,而磷酸氢二钾则会使水的pH增加。
当水源中同时含有碳酸根和钙镁离子时可能使滴灌水的pH增加进而引起碳酸钙、碳酸镁的沉淀,从而使滴头堵塞。
为了合理运用滴灌施肥技术,必须掌握化肥的化学物理性质。
在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中,化肥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高度可溶性;(2)溶液的酸碱度为中性至微酸性;(3)没有钙、镁、碳酸氢盐或其它可能形成不可溶盐的离子;(4)金属微量元素应当是螯合物形式;(5)含杂质少,不会对过滤系统造成很大负担。
1)肥料的可溶性由于滴灌水器流道较小,因此利用滴灌系统施肥时,首先要考虑肥料的可溶性。
大多数固态肥料在生产时都在肥料颗粒外面包一层膜,以防止吸收水分。
市售肥料常用的3种膜质材料是:粘土、硅藻土、含水硅土。
为了避免这些包膜材料溶解后产生堵塞,建议在施用前制备少量混合物,观察包膜材料是否沉淀到容器底部,是否会在表面形成泡沫或悬浮在溶液中。
如果包膜材料迅速沉到容器底部,就可以制备整批溶液。
包膜材料沉淀后,透明液体可注入灌溉系统。
应该牢记,当使用固态肥料制备肥料溶液时只能使用100%溶于水的肥料。
“降温效应”带来的问题是,当溶液非常凉时,肥料的溶解度会变得非常小,进而导致同样数量的水无法溶解预计的肥料。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把溶液放置数小时使温度升高,或连续搅拌,直到所有的肥料全部溶解。
如果环境温度过低而使溶液升温困难时最好制备低浓度的溶液。
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
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
这种灌水施肥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
该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及施肥时间,显著提高水和肥的利用率。
1.滴灌系统1.1水源连片大棚可实施地下输水工程,在每个大棚内设阀门,水泵用微机控制。
单个大棚可修建蓄水池,一般建在大棚的侧墙边,容积不少于3立方米。
1.2首部安装水泵、过滤器、压力调节阀门、施肥罐。
1.3输水管道根据水源压力和滴灌面积来确定滴灌管道的安装级数。
一般采用三级管道,即主管、支管和毛管。
管道可采用薄壁PE管,在不影响使用寿命的情况下降低工程造价。
1.4承插旁通具有调压功能,连接方便,可任意调整滴灌管的位置和间距,以及滴灌管和主管的位置。
1.5滴灌管滴头不易堵塞;滴头流量小,可形成较好的湿润体。
2.滴灌形式2.1膜下滴灌,滴灌管(带)铺在地表面,覆于膜下。
2.2地埋式滴灌滴灌管埋在地下10~15厘米处,水通过地埋毛管的滴头缓慢滴出渗入土中,再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润作物根部。
该技术对土壤的扰动较小,有利于作物保持根层疏松通透的环境条件,使地表土壤干燥,减少杂草生长。
3.技术措施3.1滴灌技术根据作物需水生理和土壤条件制定灌溉方案,包括灌水定额、一次灌水时间、灌水周期、灌水次数等。
3.2施肥技术根据作物营养生理和土壤条件确定施肥制度,如加肥时间、数量、比例、加肥次数和总量。
4.使用方法4.1起垄栽培每垄种植两行作物。
4.2铺设滴灌管在高垄中间铺设滴灌管(带),埋在地下或覆于膜下。
4.3施肥施肥时,将尿素等可溶性化肥溶于施肥罐中,随水施入作物根部。
施肥后,再用不含肥料的水滴灌30分钟。
4.4滴灌灌溉时,打开主管道堵头,冲洗3分钟,再将堵头装好。
4.5清洗灌溉一段时间后,过滤器要打开清洗过滤网。
5.效益分析与地面灌溉相比,滴灌施肥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实现精确灌溉、精准施肥,具有节水、节肥、节药、节地和省工,改善土壤及微生态环境等优点。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1.概述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铺设于地膜下的滴灌管(带),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达到节本增效、增产增效目的。
2.技术要点
(1)水源准备
水源可以采用水井、河流、塘坝、渠道、蓄水窖池等。
(2)滴灌管(带)铺设
选用覆膜播种一体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铺带、覆膜。
其中滴头间距15cm~30cm,砂质土壤、高密度种植地块滴头间距要适当缩小,黏质土壤、种植密度小的地块可适当加大;滴头出水量2L/h~3L/h,滴灌管(带)铺设长度60m~70m。
(3)水肥一体化管理
①灌溉制度
膜下滴灌玉米全生育期灌溉5~6次,灌溉定额为100m³/亩~120m³/亩。
根据实际降水情况、玉米生长状况及时进行调整。
②施肥制度
全部磷肥、70%钾肥、30%氮肥,作为基肥翻耕施入,将剩余70%氮肥、30%钾肥作为追肥,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分3~4次结合滴灌施入,缺锌地块施用硫酸锌2kg/亩。
加入肥料前应先滴3~5分钟清水,再将肥料加入溶肥罐(桶),固体肥料加入量不能超过施肥罐容积的1/2,然后注满水,每罐肥宜在20~30分钟追完;全部追肥完成后再滴30分钟清水,清洗管道,防止堵塞滴头。
3.应用效果
比传统灌溉可节水30%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30%以上,增产30%,收入增加20%,节省用工35%以上。
4.适用范围
东北、西北地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产。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解决方案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解决方案第1章引言 (4)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意义 (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第2章水肥一体化技术概述 (5)2.1 水肥一体化技术定义 (5)2.2 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5)2.3 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 (5)第3章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6)3.1 系统总体设计 (6)3.1.1 设计原则 (6)3.1.2 系统架构 (6)3.1.3 系统功能 (6)3.2 灌溉设备选型 (6)3.2.1 灌溉方式 (6)3.2.2 灌溉设备 (6)3.3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6)3.3.1 控制策略 (6)3.3.2 控制模块 (7)3.3.3 控制系统软件 (7)3.3.4 系统集成 (7)第4章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7)4.1 灌溉制度设计 (7)4.1.1 灌溉制度设计原则 (7)4.1.2 灌溉制度参数确定 (7)4.1.3 灌溉制度优化方法 (7)4.2 肥料选择与配比 (7)4.2.1 肥料种类及特性 (7)4.2.2 肥料配比原则 (7)4.2.3 肥料配比计算方法 (8)4.3 水肥耦合调控策略 (8)4.3.1 水肥耦合调控原理 (8)4.3.2 水肥耦合调控技术 (8)4.3.3 水肥耦合调控策略优化 (8)4.3.4 水肥耦合调控效果评价 (8)第5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8)5.1 传感器选型与布置 (8)5.1.1 传感器选型 (8)5.1.2 传感器布置 (8)5.2 数据采集与处理 (9)5.2.1 数据采集 (9)5.3 数据传输与通信 (9)5.3.1 数据传输 (9)5.3.2 通信协议 (9)5.3.3 数据安全 (9)第6章智能控制策略 (9)6.1 控制算法概述 (9)6.2 模糊控制策略 (10)6.2.1 模糊控制原理 (10)6.2.2 模糊控制设计 (10)6.2.3 模糊控制应用实例 (10)6.3 优化算法在水肥一体化中的应用 (10)6.3.1 优化算法概述 (10)6.3.2 基于优化算法的智能控制策略 (10)6.3.3 优化算法应用实例 (10)第7章系统集成与实现 (10)7.1 系统集成技术 (10)7.1.1 系统集成概述 (10)7.1.2 集成框架设计 (11)7.1.3 集成关键技术 (11)7.2 系统软件设计 (11)7.2.1 软件架构设计 (11)7.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1)7.2.3 控制策略设计 (11)7.3 系统硬件设计 (11)7.3.1 硬件架构设计 (11)7.3.2 传感器选型与设计 (11)7.3.3 执行器选型与设计 (11)7.3.4 控制器设计 (11)7.3.5 通信设备设计 (11)第8章案例分析与实验验证 (12)8.1 案例一: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 (12)8.1.1 项目背景 (12)8.1.2 方案设计 (12)8.1.3 实施效果 (12)8.2 案例二:果园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 (12)8.2.1 项目背景 (12)8.2.2 方案设计 (12)8.2.3 实施效果 (12)8.3 实验验证与分析 (12)8.3.1 实验方法 (12)8.3.2 实验结果 (12)8.3.3 分析讨论 (13)第9章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分析 (13)9.1.1 投资成本分析 (13)9.1.2 运营成本分析 (13)9.1.3 效益分析 (13)9.2 环境影响评估 (13)9.2.1 水资源利用 (13)9.2.2 肥料利用 (13)9.2.3 能源消耗 (13)9.2.4 生态环境保护 (13)9.3 水肥一体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4)9.3.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4)9.3.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4)9.3.3 满足水资源与环境保护需求 (14)9.3.4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14)第10章展望与挑战 (14)10.1 技术展望 (14)10.1.1 智能灌溉系统的持续优化 (14)10.1.2 肥料配方数据库的完善与拓展 (14)10.1.3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 (14)10.1.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升级 (14)10.2 市场前景 (14)10.2.1 农业现代化对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的需求 (14)10.2.2 政策扶持与市场驱动下的产业发展 (14)10.2.3 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拓展 (14)10.2.4 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市场潜力 (14)10.3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4)10.3.1 技术挑战与对策 (14)10.3.1.1 系统集成与兼容性问题 (14)10.3.1.2 灌溉设备精准控制与智能化程度提升 (15)10.3.1.3 农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加强 (15)10.3.2 产业挑战与对策 (15)10.3.2.1 农业基础设施的不足与改进 (15)10.3.2.2 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机制的完善 (15)10.3.2.3 农户接受度与产业发展协同 (15)10.3.3 政策与经济挑战与对策 (15)10.3.3.1 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的完善 (15)10.3.3.2 投资回报周期与风险防控 (15)10.3.3.3 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的创新 (15)10.3.4 环境与社会挑战与对策 (15)10.3.4.1 节水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 (15)10.3.4.2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5)10.3.4.3 公众参与与科普宣传的加强 (15)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低下,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亦日益突出。
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工流程
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工流程一、施工前的准备。
这就好比咱要出去旅游,得先把东西都收拾好。
施工前呢,要先对施工的场地进行一个勘察。
看看这地儿的地形啊,土壤的情况啥的。
要是地形不平坦,咱得想办法给它整平整了,不然滴灌的时候水和肥可就不听话,到处乱跑喽。
土壤的类型也很重要呢,不同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一样。
比如说沙质土,就像个漏斗似的,水和肥很容易就流走了,那咱在施工的时候就得考虑多给它补补。
二、管道铺设。
管道铺设就像是给植物搭建一个地下的运输网络。
咱先从水源开始,沿着规划好的路线铺设主管道。
主管道就像高速公路,要足够粗,能让大量的水和肥顺利通过。
在铺设的时候,要注意管道的连接,可不能有漏缝哦,不然水就会偷偷跑掉。
连接的时候可以用专门的管件,像三通、弯头这些,就像搭积木一样把管道连接好。
接着就是铺设滴灌带啦。
滴灌带要沿着作物的种植行来铺,间距要合适。
一般来说,种的作物比较密的话,滴灌带的间距就要小一点。
把滴灌带铺好之后,要用土稍微压一压,让它固定住,但是可别压得太狠了,不然会把滴灌带压扁的,水和肥就出不来啦。
三、施肥器和过滤器的安装。
施肥器要安装在水源和过滤器之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先把肥料溶解好,然后通过过滤器把杂质去掉,再把含有肥料的水送到滴灌系统里。
安装施肥器的时候,要按照说明书来操作,确保它能够正常工作。
过滤器的安装位置也很关键呢。
它要放在整个滴灌系统的最前端,就像一个守门员一样,把水里的泥沙、杂质都挡在外面。
过滤器有不同的类型,像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等。
不管是哪种,都要定期清洗,要是脏东西太多了,它就起不了作用啦。
四、系统调试。
管道铺好了,施肥器和过滤器也安装好了,接下来就是系统调试了。
就像给一个新机器做个检查一样。
先打开水源,看看水能不能顺利地通过整个滴灌系统。
检查滴灌带的滴头,是不是每个都能正常出水。
要是有滴头不出水,那可能是堵住了,要赶紧检查是哪里出了问题。
对于施肥系统,也要调试一下。
把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放进施肥器里,看看肥料能不能均匀地随着水一起流到滴灌带里。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详解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详解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结合了滴灌和施肥技术,旨在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本文将详细解释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原理和优势。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作物根系周围点滴灌溉水和施肥液,使作物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和水分。
这种灌溉方式使用特殊的滴灌管,通过微孔或微孔带将水和肥料逐滴地释放到土壤中,将水分和养分直接送达作物根系的生长区域。
这种一体化的灌溉和施肥方式可以精确控制水和肥料的供应量,使土壤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养分含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的需求。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相比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式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显著降低水和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并减少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其次,这种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水和肥料供应,使每株作物都能得到均衡的养分供应,从而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更高的产量。
此外,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减少害虫和病菌的传播,因为水和肥料只能直接到达作物根系附近,而不会浪费在其他区域。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灌溉和施肥方式。
它通过精确的供给水和肥料,提高了作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减少了用水和肥料的浪费,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解决方案。
水肥一体化使用手册
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的特点管理一、水肥一体化的作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是用灌水器以点滴状或连续细小水流等形式出流浇灌作物并配合施肥的灌溉方法。
滴灌管一般布置在地表面,沿作物种植行铺设。
近年来,滴灌灌溉形式在大田作物灌溉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温室大棚作物灌溉中也逐渐兴起,并取得良好的灌溉效果。
二、温室大棚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比传统灌溉形式有以下优点:1、降低病害发生;温室冬季采用滴灌灌溉,能够避免大水灌溉后棚内湿度过大,导致作物染病的发生。
2、降低大水漫灌地温过低对作物的影响;温室滴灌可克服冬季大水灌溉快速降低地温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问题。
3、节约肥料实现水肥一体化;滴灌能均匀的浸润土壤水溶性肥料可随水施入作物根系主要生长区利于作物吸收施用效果显著,封闭管网输水保持水肥同步不产生肥料的流失利用率提高。
4、提高土壤质量;滴灌将水均匀地滴入土壤中使土壤保持蓬松状态不易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好。
5、灌水省工、省水、省力节能,适应性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
三、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的使用管理1、管道冲洗和试运行管道冲洗前应先打开首部总控制阀,对干管进行冲洗;冲洗中途需检查过滤器,此时应关闭水泵,将过滤器拆开,取出滤芯,用清水将滤芯上的脏物清洗干净,安装好过滤器后继续冲洗管道,直到管末端出水清洁为止;冲洗过程中若发现管道有漏水处要及时维修。
试水后要将主干管堵头及滴灌管安装好,打开首部总控制阀放水,注意滴灌管流量及压力的变化,如发现出水不均或压力过大过小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做相应调整确保不会出现过大压力方可试水,切勿粗心大意。
2、文丘里施肥器的使用使用文丘里施肥器施肥、药时,必须要使用水溶性肥药,切忌使用不能完全溶化及有强烈腐蚀性的肥料、药物;使用时软管末端必须加上小过滤网,以免吸入污物堵塞施肥器。
3、叠片过滤器的使用叠片过滤器需经常清洗,每次灌水时应打开排污阀进行冲洗,如果水源较脏,泥水或浮游生物较大时需随时注意过滤器前后压差,压差过大应立即关泵拆下过滤器叠片用清水刷洗干净;日常使用应每隔一段时间检查过虑器叠片及外壳是否完好,有无破损,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切不可不使用过滤器直接使用滴灌系统。
工艺方法——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工艺方法——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工艺简介膜下滴灌增产技术是先进灌水技术和施肥技术的集成,它既发挥了覆膜栽培提高地温、减少棵间蒸发的作用,又可实现玉米按需灌水、施肥,将水分、养分均匀持续地运送到根部附近的土壤,供根系吸收,提高水肥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该技术内容主要包括铺设滴灌系统和滴灌条件下的玉米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一、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播种前整地起垄,宽窄行栽培,一般窄行为40-50厘米,宽行60-80厘米。
灭茬机灭茬或深松旋耕,耕翻深度要达到20-25厘米,做到上实下虚,无坷垃、土块,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一般每亩投入优质农肥1000-200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或者用复合肥30-40千克做底肥施入。
采用大型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整地起垄作业,整地效果好。
二、铺设滴灌管道根据水源位置和地块形状的不同,主管道铺设方法主要有独立式和复合式两种:独立式主管道的铺设方法具有省工、省料、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不适合大面积作业;复合式主管道的铺设可进行大面积滴灌作业,要求水源与地块较近,田间有可供配备使用动力电源的固定场所。
支管的铺设形式有直接连接法和间接连接法两种。
直接连接法投入成本少但水压损失大,造成土壤湿润程度不均;间接连接法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但增加了控制、连接件等部件,一次性投入成本加大。
支管间距离在50-70米的滴灌作业速度与质量最好。
三、科学选种、合理增密地膜覆盖滴灌栽培,可选耐密型、生育期比露地品种长7-10天、有效积温多150-200℃的品种。
播前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种子处理。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用种量要比普通种植方式多15%-20%。
四、精细播种当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开犁播种。
用厚度0.01毫米的地膜,地膜宽度根据垄宽而定。
按播种方式可分为膜上播种和膜下播种两种。
1、膜上播种采用玉米膜下滴灌多功能精量播种机播种,将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镇压作业一次完成,其作业顺序是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镇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
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
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
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
我们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
一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
另一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
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
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
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无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施入土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施用。
如叶面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用、微喷灌施用(南方最普及水带喷施)、滴灌施用、树干注射施用等。
其中滴灌施用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
最节省肥料。
滴灌施肥是一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着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大量节省施肥劳力,比传统施肥方法节省90%以上。
施肥速度快,千亩面积的施肥可以在1天内完成;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显着地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抵御不良天气的能力;可利用边际土壤种植作物,如沙地、高山陡坡地、轻度盐碱地等;有利于防止肥料淋溶至地下水而污染水体;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栽培;由于水肥的协调作用,可以显着减少水的用量。
加上设施灌溉本身的节水效果,节水达50%以上;滴灌施肥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特别是随水传播的病害,如枯萎病。
因为滴灌是单株灌溉的。
滴灌时水分向土壤入渗,地面相对干燥,降低了株行间湿度,发病也会显着减轻。
滴灌施肥只湿润根层,行间没有水肥供应,杂草生长也会显着减少。
滴灌可以滴入农药,对土壤害虫、线虫、根部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冬季土温低,可以将水加温,通过滴灌滴到根部,提高土温。
在温室大棚有很强的应用性。
对于较粘重土壤,将滴灌管埋于一定土层深度,通过空气压缩机向土壤灌气,解决根部缺氧问题。
由于滴灌容易做到精确的水肥调控,在土层深厚的情况下,可以将根系引入土壤底层,避免夏季土壤表面的高温对根系的伤害。
滴灌施肥可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施肥。
吸收量大的时候多施肥,吸收少时少施肥。
很多作物封行时正是需肥高峰期,但人进不了田间,无法追肥(如马铃薯、甘蔗、菠萝等),而滴灌则不受限制,可以随时追肥。
滴灌施肥由于精确的水肥供应,作物生长速度快,可以提前进入结果期或早
采收。
首先,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可以轻松实现少量多次施肥,可以按照作物需肥规律施肥;其次,可以减少因挥发、淋洗而造成的肥料浪费,从而大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般来说,土壤肥力水平越低,省肥效果越明显。
滴灌施肥和浇水不用下地,不用开沟、覆土,速度快,上千亩的面积可以在一两天内完成灌溉施肥任务。
滴灌施肥是设施灌溉和施肥,整个系统的操作控制只需一个劳动力就可轻松完成灌溉施肥任务。
这于作物种植集中地区及山地果园,其
节省劳力的效果非常明显。
绝对可以的!其实滴头流量有很多种选择,常见的范围在1.0~10.0升/小时。
滴头流量的选择主要是由土壤质地决定的,通常质地越粘重,滴头流量越小。
滴头每秒的出水量虽然很小,但是灌水时间长。
以规格为2.3升/小时的滴头为例,如每棵果树安排两个滴头,灌水时间为2.5小时,每株果树将得到11.5升水,灌溉5小时则出水23升。
滴灌可以通过延长灌溉时间和增加滴头数量来增加供水量,可以满足作物在各种炎热气候下的需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