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数据库恢复技术(习题集)

合集下载

王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王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王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最新版第1章绪论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答:l 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 Sytem ,简称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目前,专门研制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 产品很多;著名的有美国IBM 公司的DBZ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IMS 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Oracle 公司的orad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 油ase 公司的s 油as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微软公司的SQL Serv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2 .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答: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等;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DBMS 来完成;用一个通俗的比喻,使用了DBMS 就如有了一个好参谋、好助手,许多具体的技术工作都由这个助手来完成;开发人员就可以专注于应用逻辑的设计,而不必为数据管理的许许多多复杂的细节操心;还有,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也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DBA 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DBMS 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都由DBMS 执行;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读者可以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具体应用,认真加以体会和总结;3 .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答: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是: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由应用程序自己控制;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解析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DBMS 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软件;但是DBMS 是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是通过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来实现的;4 .举出适合用文件系统而不是数据库系统的例子;再举出适合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例子;答:l 适用于文件系统而不是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例子数据的备份、软件或应用程序使用过程中的临时数据存储一般使用文件比较合适;早期功能比较简单、比较固定的应用系统也适合用文件系统;2 适用于数据库系统而非文件系统的应用例子目前,几乎所有企业或部门的信息系统都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都使用数据库;例如,一个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中会包括许多子系统,如库存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系统、作业调度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等等,都适合用数据库系统;希望读者能举出自己了解的应用例子;5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答: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l 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解析注意这里的“整体’夕两个字;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不仅数据是结构化的,而且数据的存取单位即一次可以存取数据的大小也很灵活,可以小到某一个数据项如一个学生的姓名,大到一组记录成千上万个学生记录;而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存取单位只有一个:记录,如一个学生的完整记录;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库的数据不再面向某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因此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以多种不同的语言共享使用;由于数据面向整个系统,是有结构的数据,不仅可以被多个应用共享使用,而且容易增加新的应用,这就使得数据库系统弹性大,易于扩充;解析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同时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所谓“数据面向某个应用”是指数据结构是针对某个应用设计的,只被这个应用程序或应用系统使用,可以说数据是某个应用的“私有资源”;所谓“弹性大”是指系统容易扩充也容易收缩,即应用增加或减少时不必修改整个数据库的结构,只需做很少的改动;可以取整体数据的各种子集用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当应用需求改变或增加时,只要重新选取不同的子集或加上一部分数据,便可以满足新的需求;3 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式结构和二级映像功能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很高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4 数据由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共享是并发的共享,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个数据;为此, DBMS 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包括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解析DBMS 数据控制功能包括四个方面:数据的安全性保护: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并发控制: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保证并发操作的正确性;数据库恢复:当计算机系统发生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或者由于操作员的失误以及故意的破坏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甚至造成数据库部分或全部数据的丢失时,能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亦称为完整状态或一致状态;下面可以得到“什么是数据库”的一个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它可以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BMS 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系统进行恢复;数据库系统的出现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新阶段;6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l 数据库定义功能;2 数据存取功能;3 数据库运行管理;4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7 .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答: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l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2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3 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解析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必须通过概论的学习真正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和作用;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任何一个DBMS 都以某一个数据模型为基础,或者说支持某一个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中,模型有不同的层次;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成两类或者说两个层次:一类是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强调语义表达能力,概念简单清晰;另一类是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机器世界,人们可以用它定义、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需要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和一组严格定义了语法和语义的语言,并有一些规定和限制,便于在机器上实现;8 .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答: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9 .定义并解释概念模型中以下术语:实体,实体型,实体集,属性,码,实体联系图E 一R 图答: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码: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实体联系图 E 一R 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1 : 1 , 1 : n 或m : n ;10 .试给出3 个实际部门的E 一R 图,要求实体型之间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不同的联系;答:11 .试给出一个实际部门的E 一R 图,要求有三个实体型,而且3 个实体型之间有多对多联系; 3 个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和三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三个多对多联系等价吗为什么答:3 个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和3 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3 个多对多联系是不等价,因为它们拥有不同的语义; 3 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三个多对多联系如下图所示;12 .学校中有若干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可由若干学生选修;请用 E 一R 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答:13 .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请用 E 一R 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答:14 .试述层次模型的概念,举出三个层次模型的实例;答:l 教员学生层次数据库模型2 行政机构层次数据库模型3 行政区域层次数据库模型15.今有一个层次数据库实例,试用子女一兄弟链接法和层次序列链接法画出它的存储结构示意图;答:子女兄弟链接法:层次序列链接法:16 .试述网状模型的概念,举出三个网状模型的实例;答: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集合为网状模型;l 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2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实例1 :实例2 :实例3 :17 .试述网状、层次数据库的优缺点;答:层次模型的优点主要有:l 模型简单,对具有一对多层次关系的部门描述非常自然、直观,容易理解,这是层次数据库的突出优点; 2 用层次模型的应用系统性能好,特别是对于那些实体间联系是固定的且预先定义好的应用,采用层次模型来实现,其性能优于关系模型; 3 层次数据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完整性支持;层次模型的缺点主要有:l 现实世界中很多联系是非层次性的,如多对多联系、一个结点具有多个双亲等,层次模型不能自然地表示这类联系,只能通过引入冗余数据或引入虚拟结点来解决; 2 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比较多; 3 查询子女结点必须通过双亲结点;网状数据模型的优点主要有:l 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如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 2 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网状数据模型的缺点主要有:l 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最终用户掌握; 2 其DDL 、DML 语言复杂,用户不容易使用;由于记录之间联系是通过存取路径实现的,应用程序在访问数据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存取路径;因此,用户必须了解系统结构的细节,加重了编写应用程序的负担;18 .试述关系模型的概念,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l 关系2 属性3 域4 元组 5 主码6 分量7 关系模式答: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l 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2 属性: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 3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4 元组: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5 主码: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惟一确定一个元组; 6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7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 ,属性 2 , …,属性n19 .试述关系数据库的特点;答:关系数据模型具有下列优点:l 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不同,它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 2 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无论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表示,操作的对象和操作的结果都是关系,所以其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3 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当然,关系数据模型也有缺点,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由于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因此为了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增加了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难度;20 .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参见书上图 1 . 29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 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21 .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模式、外模式、内模式、DDL 、DML 模式、外模式、内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DL :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 :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22 .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答: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例如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据类型等,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23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答: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24 . DBA 的职责是什么答:负责全面地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具体职责包括:①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②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③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④监督和控制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⑤改进和重组数据库系统; 25 .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的职责是什么答系统分析员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系统分析员要和用户及DBA 相结合,确定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并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员负责数据库中数据的确定、数据库各级模式的设计;数据库设计人员必须参加用户需求调查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库设计;在很多情况下,数据库设计人员就由数据库管理员担任;应用程序员负责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并进行调试和安装;第2章关系数据库1 .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答: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2 .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关系代数语言;关系演算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和域关系演算语言;SQL: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这些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4 .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答: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 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即属性F本身不是主属性,则可以取空值,否则不能取空值;5.设有一个SPJ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1求供应工程J1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Sno=‘J1’SPJ2求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Sno=‘J1’∧Pno=‘P1‘SPJ3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Pno=‘P1‘σCOLOR=’红‘P∞SPJ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πJnoSPJ- πJNOσcity=‘天津’∧Color=‘红‘S∞SPJ∞P5求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πJno,PnoSPJ÷πPnoσSno=‘S1‘SPJ6.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答:连接运算符是“=”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它是从关系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7.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有哪些如何用这些基本运算来表示其他运算答: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5种运算为基本的运算;其他3种运算,即交、连接和除,均可以用这5种基本运算来表达;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 .试述sQL 语言的特点;答:l综合统一; sQL 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的功能于一体;2高度非过程化;用sQL 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只要提出“做什么”,而无需指明“怎么做”,因此无需了解存取路径,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 语句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sQL 语言采用集合操作方式,不仅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而且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也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概论习题及答案 填空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习题及答案 填空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一选择题: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答案:A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答案:A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A.(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C.(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答案:B4.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答案:B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 B.数据模型 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答案:C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答案:C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答案:D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答案:B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答案:A10.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①和②。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万常选版)整本书练习题和详细答案详解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万常选版)整本书练习题和详细答案详解

数据库系统‎概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A. 系统分析员‎B. 程序员C. 数据库管理‎员D. 操作员2.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 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DBS包括‎D B和DB‎M SB. DBMS包‎括DB和D‎B SC. DB包括D‎B S和DB‎M SD. DBS就是‎D B,也就是DB‎M S3.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I.人工管理阶‎段II.文件系统阶‎段III.数据库阶段‎A. I 和IIB. 只有IIC. II 和IIID. 只有I4.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A. 数据共享B. 数据完整性‎C. 数据冗余度‎高D. 数据独立性‎高5.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6.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 模式B. 内模式C. 外模式D. 用户模式7.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B. 模式与内模‎式C. 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D. 三层模式8.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C. 模式D. 三层模式9. 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它是模式的‎逻辑子集。

A.模式B. 物理模式C. 子模式D. 内模式10.下述()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一、选择题1.一个事务的执行,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做,一个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的属性是(A )。

A. 原子性B. 一致性C. 独立性D. 持久性2.表示两个或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运行而不互相影响的是(C)。

A. 原子性B. 一致性C. 独立性D. 持久性3. 事务的持续性是指(B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4.SQL语言中的COMMIT语句的主要作用是(C)。

A. 结束程序B. 返回系统C. 提交事务D. 存储数据5.SQL语言中用(B)语句实现事务的回滚A. CREATE TABLEB. ROLLBACKC. GRANT和REVOKED. COMMIT 6.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这种情况称为(A )。

A. 介质故障B. 运行故障C. 系统故障D. 事务故障7.在DBMS中实现事务持久性的子系统是(B D )。

A. 安全管理子系统B. 完整性管理子系统C. 并发控制子系统D. 恢复管理子系统8. 后援副本的作用是(C)。

A. 保障安全性B. 一致性控制C. 故障后的恢复D. 数据的转储9.事务日志用于保存(D C)。

A. 程序运行过程B. 程序的执行结果C. 对数据的更新操作D. 数据操作10.数据库恢复的基础是利用转储的冗余数据。

这些转储的冗余数据包括(C)。

A.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数据库后备副本B.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日志文件C. 日志文件、数据库后备副本D.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数据库后备副本选择题答案:(1) A (2) C (3) B (4) C (5) B(6) A (7) D (8) C (9) C (10) C二、简答题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完整版)数据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数据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之间的关系是(A )。

A. DBS 包括DB 和DBMSB. DBMS 包括DB 和DBSC. DB包括DBS和DBMS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2.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D )。

I •人工管理阶段II.文件系统阶段III •数据库阶段A. I 和IIB. 只有IIC. II 和IIID. 只有I3.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C )。

A. 数据共享B. 数据完整性C. 数据冗余度高D. 数据独立性高4.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B )。

A .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B. 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C. 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D. 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5.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C )。

A. 模式与外模式B. 模式与内模式C. 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D. 三层模式6.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A )。

A. 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C. 模式D. 三层模式7. 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C ),它是模式的逻辑子集。

A.模式B.物理模式C. 子模式D. 内模式8. 下述(B )不是DBA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完整性约束说明B.定义数据库模式C.数据库安全D.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9.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三种,它们是(B )A 网状、关系和语义B 层次、关系和网状C 环状、层次和关系D 字段名、字段类型和记录10. 在E-R 图中,用来表示属性的图形是(B )A 矩形B 椭圆形C 菱形D 平行四边形二、填空题1.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___________ 模式 ______ 。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习题参考答案1.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两种。

自然威胁包括:自然灾害、恶劣的场地环境、物理损坏、设备故障、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等。

人为威胁包括:无意威胁、有意威胁。

自然威胁的共同特点是突发性、自然性、非针对性。

这类不安全因素不仅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而且严重威胁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因为物理上的破坏很容易毁灭整个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系统。

人为恶意攻击有明显的企图,其危害性相当大,给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人为恶意攻击能得逞的原因是计算机系统本身有安全缺陷,如通信链路的缺陷、电磁辐射的缺陷、引进技术的缺陷、软件漏洞、网络服务的漏洞等。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特性有哪些?答:信息安全的特性有:⑴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保持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即对抗主动攻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修改和破坏。

⑵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可被授权者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地拒绝。

对可用性的攻击就是阻断信息的合理使用。

⑶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者的特性,即对抗被动攻击,以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法用户或供其使用。

⑷可控性可控性是指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能够对信息实施安全监控。

⑸不可否认性不可否认性也称为不可抵赖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

发送方不能否认已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不能否认已收到的信息。

3.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有哪些?答:要全面地应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建立一个立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做工作,那就是技术、管理、人员。

(1)技术保障指运用一系列技术层面的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营,检测、预防、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下图是Winhex软件显示的某硬盘的MBR第一个扇区的一部分,分区表共

下图是Winhex软件显示的某硬盘的MBR第一个扇区的一部分,分区表共
a. 各个区域的名称及主要作用 (以FAT32文件系统为例) b. 具体掌握主引导区域MBR c. 虚拟MBR即EBR的作用、结构 a/b: p63~64;p65,68~75(MBR);83,84(DBR);87~94 (FAT);110(DIR);112(DATA) c: p 76~82(虚拟MBR)
总复习
——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
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 (15小题,共15分) 二、不定项选择(10小题,共20分) 三、简答题(2题,共10分) 四、应用题(1题,25分) 五、问答题(2题,共30分)
各章考点
第2章 Windows备份工具: windows备份工具中的差异备份和增量备 份的不同点 p8
RAID3、RAID5的基本特点 (4)RAID1 (p22~27)、RAID3(p38~51)、RAID5(p52~58)
(作图、原理、降级模式下的数据读取)(重点) (5)常用RAID的比较(p59) (6)动态磁盘与基本磁盘的对比,两者的转换 (7)卷(p95):简单卷、跨区卷、带区卷、镜像卷、RAID5卷
第2个分区表项中的第9、10、11、12字节:00 E7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0,反过来为 15E700H 或0x 15E700
例题解析
下图是Winhex软件显示的某硬盘的MBR第一个扇区的一部分,
(提示:分区表项中的第13、14、15、16字节描述本分区的总扇 区数) (3)计算C盘的总扇区数,用十进制数表示。
各章考点
第3章 硬盘存储设备: 硬盘的传统逻辑结构:
✓ 磁道 ✓ 柱面 ✓ 扇区 ✓簇
p58—72
各章考点
第4章 硬盘数据组织(重点)
(1)低级格式化 (交叉因子) p 4-9 (2)分区 p13-18 (3)分区软件的基本使用(简单了解) (2)高级格式化 p50 (3)硬盘数据存储区域(重点)

DBXT10-11(DA)

DBXT10-11(DA)

数据库系统原理福州大学计算机系郭红G u o h o n g @f z u .e d u .c n第10-11章习题课第三篇系统篇*第九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第十一章并发控制*第十二章数据库管理系统查询处理步骤查询优化是查询处理的核心,只在具有非过程性查询语言的D B M S 才具有此功能。

在这样系统中,用户使用数据库语言定义查询要求,而无需要说明怎样去查询,因此查询优化是完全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

查询优化包括:1、代数优化——关系代数表达式优化改变表达式中操作的次序和组合,提高查询效率2、物理优化——存取路径和低层操作算法的选择。

选择的依据可以是基于规则,代价或语义。

关系查询处理与查询优化关系代数表达式优化的一般准则典型的启发式规则:1、选择运算应尽可能先做。

2、同时执行相同关系上的多个选择与投影操作,以免多次扫描关系。

3、把投影同其前或后的双目运算结合起来,以免多次扫描关系。

关系代数表达式优化的一般准则n4、某些选择运算+在其前面执行的笛卡尔积===>等值连接运算例:бS t u d e n t.S n o=S C.S n o(S t u d e n t×S C)S t u d e n t∞S CS t u d e n t.S n o=S C.S n on5、提取公共子表达式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内部表示查询的内部表示形式——查询树∏A(σp=‘IS’AND N=‘User’((R1×R2) ×R3))×∏AσP=‘IS’AND N=‘User’×R3R2R1优化的关系代数表达式∏C,CN ((∏SC.C#(∏S#(σSD=’IS’(S))∞S.S#=SC.S#∏S#.C#(SC))∞SC.C#=C.C#∏C#,CN (C))∏∞SC.C#=C.C#∏SC.C# ∏C.C#,∞S.S#=SC.S# C∏S.S# ∏SC.S#, SC.C#σSD=’IS’SCD B M S 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是由D B M S 统一管理和控制的。

第10章怎样管理和利用数据练习题答案解析

第10章怎样管理和利用数据练习题答案解析
(B)前述(I)(II)和(III);
(C)前述(I)(II)和(IV);
(D)前述(I)(II)(IV)和(V);
(E)前述(I)(II)(III)(IV)和(V);
答案:E
解释:
本题目考查数据库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概念。
选择(E),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员以及计算机基本系统。
答案:D
解释:
本题考核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AB C项不对,用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依据同样的数据库语言。用户的定义、操作、控制,则分别依赖于DBMS的DDL、DML、DCL。这三个语言都是DBMS的子集。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第十章课件。
3、当前大部分数据库系统,被称为结构化数据库,其核心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因此“关系”是数据库领域的重要概念。围绕“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第10章 怎样管理和利用数据
1、数据库系统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如下图示意。仔细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图10-1
(1)关于为什么要用“数据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因为数据库可以使不同地点的人员实时地共享数据,一个地点的人员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了修改,另一个地点的人员可以马上了解这种修改,这种实时共享数据是纸面数据、非数据库数据所达不到的;
图10-3
(1)从用户角度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是_____。
(A)数据库定义功能;
(B)数据库操纵功能;
(C)数据库控制功能;
(D)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E)以上全部;
答案:E
解释:
本题考核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新工科和冠状疫情下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新模式

新工科和冠状疫情下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新模式

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新工科和冠状疫情下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新模式周华平(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为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专业对数据库相关课程的新需求,针对数据库概论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据新工科建设的四点要求,结合数据库课程自身特点,构建了数据库概论课程教学新内容和方法。

提出了项目驱动法在《数据库系统概论》中的实践及实施办法,结合课程内容,采用项目驱动法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分解,在冠状病毒疫情下提出线上教学辅助线下教学新模式,线上教学提出BOIOAO (Before Online ,In Online ,After Online )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在新的教学要求下,能够提高学生数据库概论学习兴趣,符合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新工科;数据库概论;项目驱动法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6-0131-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背景2017年,教育部组织高校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随后教育部正式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指南规划出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有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5个部分共24个选题方向,宗旨升级传统工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国家教育实力[1]。

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学生应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等。

数据库系统正是培养学生具备上述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工科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2],从传统的以灌输语法与知识为主转变为提升学生能力为主,从传统的以过分强调结果的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要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5];改革传统的以章节顺序组织教学的教学体系转变为以知识点的相关性、连通性进行教学的新体系。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1章数据概述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C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2.下列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D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征的是CA.提供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B.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C.用户访问数据时,需要知道存储数据的文件的物理信息D.能够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即使在存储数据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也能防止数据丢失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DA.相互调用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并发运行6.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D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结构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A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8.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

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B A.数据库B.操作系统C.应用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9.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文件服务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DA.客户/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库存储在服务器端,文件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B.客户/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处理后的结果数据,文件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包含客户所需数据的文件C.客户/服务器结构比文件服务器结构的网络开销小D.客户/服务器结构可以提供数据共享功能,而用文件服务器结构存储的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它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安全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允许并发地使用数据库,能有效、及时地处理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考试题型说明

考试题型说明

考试题型说明单项选择题:10题, 20分填空题:10空, 20分简答题:5题, 30分应用题:1-2大题,30分教材范围第一章绪论1.1 数据库系统概述1.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掌握四个概念)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掌握)1.2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关系模型相关术语)1.3 数据库系统结构(掌握三级模式两级映像和独立性定义)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掌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习题简答:1、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概念;2、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结构;3、简述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4、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那几个阶段?5、数据库管理阶段有什么特点?6、数据模型三要素?第二章关系数据库2.1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2.2 关系操作2.3 关系的完整性(掌握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定义)2.4 关系代数(掌握基本原则,针对应用能写出正确的关系代数表达式)2.5 关系演算习题1、简述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的定义?2、书上课后作业第5题;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掌握基本表定义、查询、更新,掌握视图、索引的定义,主要为应用)3.1 SQL概述3.2 学生-课程数据库3.3 数据定义3.4 数据查询3.5 数据更新3.6 视图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4.1 计算机安全性概述4.2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掌握)4.2.1 用户标识与鉴别(Identification & Authentication)4.2.2 存取控制4.2.3 自主存取控制(DAC)方法4.2.4 授权(Authorization)与回收4.2.5 数据库角色4.2.6 强制存取控制(MAC)方法4.3 视图机制4.4 审计(Audit)4.5 数据加密4.6 统计数据库安全性习题1、简述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2、数据库安全性常采用哪些措施;3、掌握SQL中 grant和revoke语句的使用4、简述数据库角色的定义;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6. 1 问题的提出(掌握不好关系模式会有什么样的问题)6. 2 规范化(掌握1NF-4NF的定义,并会应用;给一个关系模式及语义,能正确分析出关系模式的码、几范式)6. 3 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6. 4 模式的分解第七章数据库设计7. 1 数据库设计概述7. 2 需求分析7. 3 概念结构设计7. 4 逻辑结构设计7. 5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7. 6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习题1、简述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的几个过程;2、掌握E-R图的画法;第八章数据库编程8. 1 嵌入式SQL8. 2 存储过程(掌握存储过程的特点)8. 3 ODBC编程第九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9. 1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9. 2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9. 3 代数优化9. 4 物理优化1、查询处理的步骤?2、连接操作的常用算法?3、查询优化的一般准则?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10. 1 事务的基本概念10. 2 数据库恢复概述10. 3 故障的种类10. 4 恢复的实现技术10. 5 恢复策略10. 6 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10. 7 数据库镜像习题:1、简述事务的基本概念和四个特性;2、简述数据库故障的类型及其恢复方法;3、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第十一章并发控制11. 1 并发控制概述11. 2 封锁11. 3 活锁和死锁11. 4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11. 5 两段锁协议11. 6 封锁的粒度习题:1、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2、什么是封锁,基本封锁类型有哪几种?3、什么是活锁和死锁,对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数据库第10、11章习题及答案 (1)

数据库第10、11章习题及答案 (1)

第10、11章练习题(数据库恢复技术及并发控制)一、选择题 1.( C )是DBMS 的基本单位,它是用户定义的一组逻辑一致的程序序列。

A .程序B .命令C .事务D .文件 2.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A ) 。

A .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B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C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D .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事务的一致性是指( D )。

A .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B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为的改变是永久的C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D .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4.事务的隔离性是指( C )。

A .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B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C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D .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5.事务的持续性是指( B )。

A .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B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C .一个事力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D .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6.若数据库中只包含成功事务提交的结果,则此数据库就称为处于( B )状态。

A .安全B .一致C .不安全D .不一致7.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系统停止运行,致使事务在执行过程中以非控制方式终止,这时内存中的信息丢失,而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未受影响,这种情况称为( B )。

A .事务故障B .系统故障C .介质故障D .运行故障 8.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这种情况称为( C )。

A .事务故障B .系统故障C .介质故障D .运行故障 9.( B )用来记录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

SQL-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题库(按章节)

SQL-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题库(按章节)

目录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2)一单选题 (2)二判断题 (4)第二章SQL语言 (4)一单选题 (4)二判断题 (8)三综合题 (8)第四章视图与索引 (13)一单选题 (13)二判断题 (14)第七章数据库设计 (14)一单选题 (14)二判断题 (16)三综合题 (16)第十章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20)一单选题 (20)二判断题 (2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III 》题库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一单选题[试题分类]: [01]数据库基础知识/[0101]数据库基本概念1.( B )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的、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 A )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 C )关系数据库( D )数据库管理系统2.(B)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在建立、使用和维护时由其统一管理、统一控制.A. DB B.DBMS C.DBS D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不包括( A )A.为定义的数据库提供操作系统B.数据备份C.为已定义的数据库进行管理D.定义数据库4.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____、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数据共享B.数据存储C.数据应用D.数据保密5、数据库(DB )、DBMS 、DBS 三者之间的关系( B ) 。

( A )DB 包括DBMS 和DBS ( B )DBS 包括DB 和DBMS( C )DBMS 包括DB 和DBS ( D )DBS 与DB 和DBMS 无关6. 数据库是保存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B)A.文件的集合B.数据的集合C.命令的集合D.程序的集合7.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B )。

A.命令系统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系统D.操作系统8.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 )?A.数据B.数据模型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D.信息9._D____可以减少相同数据重复存储的现象。

数据库恢复技术

数据库恢复技术

2024/5/24
数据库原理
8
隔离性
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
务是隔离的 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2024/5/24
数据库原理
9
T1
T2
① 读A=16

读A=16
③ A←A-1 写回A=15

A←A-3
写回A=13
T1的修改被T2覆盖了!
的结果重新记入数据库。
2024/5/24
数据库原理
23
恢复操作的基本原理
恢复操作的基本原理:冗余 利用存储在系统其它地方的冗余数据来重建 数据库中已被破坏或不正确的那部分数据
恢复的实现技术:复杂 一个大型数据库产品,恢复子系统的代码要 占全部代码的10%以上。
2024/5/24
数据库原理
24
数据库原理
41
登记日志文件的原则
为保证数据库是可恢复的,登记日志文件时必须遵循 两条原则: 登记的次序严格按并行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 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 写日志文件操作:把表示这个修改的日志记录 写到日志文件。 写数据库操作:把对数据的修改写到数据库中。
2024/5/24
数据库原理
42
数据库原理
19
系统故障的恢复
清除尚未完成的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修改 系统重新启动时,恢复程序要强行撤消(UNDO) 所有未完成事务。
将缓冲区中已完成事务提交的结果写入数据库 系统重新启动时,恢复程序需要重做(REDO) 所有已提交的事务。
2024/5/24
数据库原理
20
介质故障
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部分丢失或全部 丢失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
第1章绪论
第2章关系数据库
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 准语言SQL
第4章数据库安全性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
第6章关系数据理论
第7章数据库设计 第8章数据库编程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02
第10章数 据库恢复技 术
01
第9章关系 查询处理和 查询优化
03
第11章并 发控制
04
第12章数 据库管理系 统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痛苦呀~.~,题目找不到教程,一个地方不会写,全找方法,天天自闭#.#。
目录分析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1篇基础篇
第2篇设计与应用开 发篇
第3篇系统篇 第4篇新技术篇
第1篇基础篇
第1章绪论 第2章关系数据库 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第4章数据库安全性 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
第2篇设计与应用开发篇
第6章关系数据理论 第7章数据库设计 第8章数据库编程
第3篇系统篇
第9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 第10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第11章并发控制 第12章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4篇新技术篇
第13章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第14章大数据管理 第15章内存数据库系统 第16章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内容摘要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详解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 版)的专业课复习题库,包括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四大部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部 分: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精选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及相关教辅典型习题,每道试题均提供详尽答案解析。学 员可以熟悉考试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本部分内容选用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5版)的全部课后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和解析,由于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涵盖广,因此考生可在 第一轮复习中通过此部分内容的练习,打好专业课基础。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5版)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 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 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 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习题集)
二、选择题
1、一个事务的执行,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做,一个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的属性是(A)。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独立性
D. 持久性
2、表示两个或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运行而不互相影响的是(C)。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独立性
D. 持久性
3、事务的持续性是指(B)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4、SQL语言中的COMMIT语句的主要作用是(C)。

A. 结束程序
B. 返回系统
C. 提交事务
D. 存储数据
5、SQL语言中用(B )语句实现事务的回滚
A. CREATE TABLE
B. ROLLBACK
C. GRANT和REVOKE
D. COMMIT
6、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这种情况称为(A)。

A. 介质故障
B. 运行故障
C. 系统故障
D. 事务故障
7、在DBMS中实现事务持久性的子系统是(D)。

A. 安全管理子系统
B. 完整性管理子系统
C. 并发控制子系统
D. 恢复管理子系统
8、后援副本的作用是(C)。

A. 保障安全性
B. 一致性控制
C. 故障后的恢复
D. 数据的转储
9、事务日志用于保存(C)。

A. 程序运行过程
B. 程序的执行结果
C. 对数据的更新操作
D. 数据操作
10、数据库恢复的基础是利用转储的冗余数据。

这些转储的冗余数据包括(C)。

A.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数据库后备副本
B.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日志文件
C. 日志文件、数据库后备副本
D.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数据库后备副本
11、数据恢复最常用的技术是(A )。

A.数据转储和登记日志文件
B.数据转储和备份
C.完全备份和事务日志备份
D.增量备份和事务日志备份
三、填空题
1、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它们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2、数据库系统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等。

3、建立冗余数据最常用的技术是数据转储和登记日志文件;通常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这两种方法是一起使用的。

四、简答题
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2、针对事务故障,试给出恢复的策略和方法。

答:事务故障的恢复:事务故障的恢复是由DBMS自动完成的,对用户是透明的。

DBMS 执行恢复步骤是:
(1)反向扫描文件日志(即从最后向前扫描日志文件),查找该事务的更新操作。

(2)对该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

即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

(3)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做同样处理。

(4)如此处理下去,直至读到此事务的开始标记,该事务故障的恢复就完成了。

3、数据库转储的意义是什么?试比较各种数据转储方法。

答:数据转储是数据库恢复中采用的基本技术。

所谓转储即DBA定期地将数据库复制到磁带或另一个磁盘上保存起来的过程。

当数据库遭到破坏后可以将后备副本重新装入,将数据库恢复到转储时的状态。

静态转储:在系统中无运行事务时进行的转储操作。

动态转储:指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或修改。

动态转储可克服静态转储的缺点,它不用等待正在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也不会影响新事务的运行。

海量转储是指每次转储全部数据库。

增量转储则指每次只转储上一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

从恢复角度看,使用海量转储得到的后备副本进行恢复一般说来更简单些。

但如果数据库很大,事务处理又十分频繁,则增量转储方式更实用更有效。

4、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答:数据转储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

(2分)
当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利用转储的数据库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就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某个一致性状态。

(3分)
5、数据库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故障有哪几类?哪些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哪些故障破坏数据库数据?
答:数据库系统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类:(1)事务内部的故障;(2)系统故障;(3)介质故障;(4)计算机病毒。

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介质故障和计算机病毒破坏数据库数据。

6、数据库中为什么要有恢复子系统?它的功能是什么?
答:因为计算机系统中硬件的故障.软件的错误.操作员的失误以及恶意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故障轻则造成运行事务非正常中断,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重则破坏数据库,使数据库中全部或部分数据丢失,因此必须要有恢复子系统。

恢复子系统的功能是: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亦称为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

7、简述事务的基本概念并解释事务的ACID特性。

8、简要说明日志文件在数据恢复中的作用以及登记日记文件时必须遵循的两条原则。

答:日记文件的作用是(1)、事务故障恢复和系统故障恢复必须用日志文件;(2)、在动态转储方式中建立日志文件,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恢复数据库;(3)、在静态转储方式中,也建立日志文件,利用日志文件,把已完成的事务进行重做处理。

为保证数据库是可恢复的,登记日记文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1)、登记的次序严格按并发事务执行的时间顺序;(2)、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