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认识误区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5c0b7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e.png)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误区一:以专业技能为重,忽略人格品质的培养。
家长往往会过分追求孩子的专业能力,忽视了人格品质的培养。
那么,如何避免这个误区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较强个性的人。
同时,要注重从小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做孩子的榜样,用家庭的力量在日常教育中传递正面的信息。
误区二:简单粗暴的惩罚,淡化与孩子的沟通,难以达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时的赌气,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而忽视了自身的教育职责。
因此,必须要意识到,惩罚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唯一方式,如果家长缺乏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难以与孩子协商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那么即使孩子听话,也不一定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达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误区三:过度“宠爱”,埋下了家教的“诱惑陷阱”。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倾向于为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家庭环境,过度的“宠爱”显然是不必要的,甚至会形成一种“诱惑陷阱”。
因此,家长需要时刻明确,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不是所谓的“宠爱”。
除此之外,平衡的给予孩子自由选择和相应的责任,还需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负责任的品质。
误区四:孪生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差异。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采取孪生教育的方式,认为孩子具有相同的天赋和潜力,但这样做往往会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为了避免这种误区,家长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特点设定适当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以最大限度的发掘孩子的潜力。
误区五: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结果适得其反。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太过关注孩子的课业成绩和细节表现,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
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关爱,从而逆反心理会不断加强。
因此,家长需要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信任,帮助孩子弥补内心的缺失,从而有效的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db0c33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6.png)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子女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发展。
由于父母教育观念的不同、知识水平的不足以及教育方法的不科学等原因,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下面我将对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个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第一个误区是过度保护。
许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心,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承担困难和负责任的任务。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变得软弱无能,缺乏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家长应该意识到适度的挫折对孩子是有益的,要让孩子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第二个误区是唯成绩论。
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认为只有成绩好才能有出息。
这样的观念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丧失了他们发展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机会。
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的兴趣和才能是多样化的,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提供他们全面发展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个误区是放任不管。
一些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不干涉他们的行为,导致孩子沉迷于游戏、网络,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约束。
第四个误区是过度期望。
一些家长过度期望孩子,对他们要求过高,给他们太多的压力。
这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焦虑、受挫,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家长应该理性对待孩子的能力和努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度的支持和鼓励,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针对这些误区,家长应该采取以下的对策。
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能力和习惯。
家长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知识储备,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方法。
通过参加家庭教育培训、阅读教育书籍和与其他家长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010d9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b.png)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存在各种误区。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入手,同时提出对应的对策,希望能够给家长们一些帮助。
误区一:严厉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只有严厉才能管教好孩子,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采取严厉的态度,一旦孩子做错了事情就进行严厉的惩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听话、懂事。
对策:温暖的关爱比严厉更有效事实上,严厉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容易产生与父母的矛盾。
相反,温暖的关爱和理解能够让孩子更加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而不是出于害怕才服从。
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家长们应该多表现出关爱和理解,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
误区二:过度保护孩子是爱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表现出过度的保护,不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和压力,逢到困难就替孩子解决,希望让孩子不受一点委屈。
对策:适当的让孩子承担责任和压力适当的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和面对一些困难,可以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
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三:拼命追求成绩是唯一的教育目标一些家长将孩子的成绩看得过于重要,以至于在孩子的学习上不断加压,要求孩子必须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不惜以各种方式压榨孩子来达到这一目标。
对策: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更重要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习外,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社交能力、情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在学习的也能够培养出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误区四:强调言传身教,忽视教育的科学性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自己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就能够对孩子产生足够影响,而忽视了教育的科学性。
对策:注重教育的科学性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教育更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fdb93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1.png)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能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有时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误区一:过度关注成绩成绩固然重要,但过度关注成绩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有些家长把孩子的考试分数看作是衡量其学习成果和未来成功的唯一标准。
一旦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表现出焦虑和不满,甚至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这样的做法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取悦家长,而不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知识的获取。
而且,过度强调成绩可能会导致孩子忽视其他重要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如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误区二:盲目跟风报班现在社会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层出不穷,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跟风给孩子报各种班。
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一点自由玩耍和放松的时间。
然而,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对孩子有益。
首先,孩子可能对这些课程根本不感兴趣,只是在家长的逼迫下无奈去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其次,过多的课外班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疲惫和厌倦,影响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孩子的课程,而不是盲目跟风。
误区三:过度保护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生怕孩子受到一点挫折和伤害。
他们替孩子包办一切,从生活琐事到学习问题,不让孩子有自己尝试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很容易感到无助和沮丧,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如何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
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去尝试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误区四:与他人比较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谁谁谁,学习多好”“你怎么就不如人家懂事”。
这种比较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自身的进步和成长,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味地与他人比较。
启蒙教育中父母的认识误区及对策
![启蒙教育中父母的认识误区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178b8d228ea81c759f57806.png)
启蒙教育中父母的认识误区及对策每个小孩刚上学,都有一个灿烂的梦想,也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赏。
因此,作为父母如何扶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各种原因,不少父母口头重视对小孩的学习教育,其中很多心里也很重视,但缺乏行动的支持。
结果造成孩子因跟不上初始阶段的学习而丧失信心。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父母常见的认识误区。
1.父母推卸职责,家庭缺乏学习氛围。
小孩正式上学的第一天,有许多父母松了口气:自己终于可以对孩子少操点心了,现在起由老师帮助看管孩子了!由此,很多年青的父母在晚上把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工作中。
对小孩学习溥以几句常用的问候语:你回来了,作业有没有?今天上课你回答问题了吗?作业完成了吗?……他们不仅没有做好孩子学习的榜样,反而因自己整晚热衷于搓麻将、上网等,给孩子树了一个坏榜样。
殊不知,一个老师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同时照顾好50个学生的。
许多小孩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课后没有去问老师。
时间一长,问题就堆积成了一大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听课能力。
最后,由于作业常错,课堂常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等,导致孩子学习信心的减弱。
没有学习氛围的家庭,会造成孩子产生不热爱学习的情绪。
2.父母苛责孩子,产生拔苗助长效应。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对孩子学习持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要求。
由于上述原因,与孩子的交往中,常会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举动。
辅导孩子功课时,当孩子反应稍慢时,父母经常会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让孩子对你产生恐惧,从而易形成心理障碍。
久而久之,就不愿与你交流,出现说谎等现象。
有时,当孩子拿着一张97分的试卷高高兴兴地向你报告时,却被你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学习的劲头和信心:“为什么不能考满分?你瞧隔壁小明就考了满分!”为什么不想想你们那时也是经常不能考到满分的。
没有正确地要求孩子,只是一味地苛责,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763fd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0.png)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孩子的成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更科学地进行教育孩子。
一、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误区: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好、品行端正、心灵善良,但却经常把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孩子完美无缺。
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以期促使孩子改变。
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孩子在心理上产生负担,甚至出现情绪问题。
对策: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给予孩子宽容和鼓励,不要过分苛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人格,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完美。
二、只关注学业成绩误区: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方面的问题就不重要。
这种做法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导致孩子认为只有学习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对策:家长应该认识到学业成绩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孩子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实践能力等。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不同的事物,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一味追求学业成绩的高低。
三、太过溺爱孩子误区: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太过溺爱,宠爱孩子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会向孩子包庇,从而让孩子放任自流。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懂得独立和自主,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也缺乏认识。
对策: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要有自制力和自律意识,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需要承担后果,不能一味任性。
父母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引导和监督,不能一味包庇和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不懂得尊重孩子误区: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性,对孩子缺乏尊重。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5e3380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d.png)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家庭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误区一:过度保护孩子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安全和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往往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导致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
应对策略是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二:过分追求成绩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高分就等于成功。
然而,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误区三:过度批评和指责不少家长通过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变得更优秀。
然而,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降低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心。
误区四:缺乏时间和关注在忙于工作和社交生活的同时,家长常常忽略了陪伴和关注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五:模仿和过度保守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忽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追求独特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误区六: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在普通家庭中越来越普及。
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休闲活动和交流。
误区七:不让孩子失败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失败,会过分替他们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错误不予批评。
然而,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失败和错误,孩子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八:不重视品德教育在追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有些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品德修养的培养。
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
![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c27ab69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c.png)
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一、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1.1 误区一: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学习知识家长们常常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比如数学、语文、英语等。
其实,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品质和社交能力。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才是真正的幼儿教育。
1.2 误区二:过分追求成绩有些家长过分追求孩子的成绩,认为成绩好就是好的教育。
其实,成绩只是衡量孩子学习的一个标准,而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综合素质。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
2.1 误区三:认为幼儿教育需要严厉管教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育需要严厉管教,才能让孩子听话。
其实,过于严厉的管教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家长应该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孩子,用理解和尊重的方式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2 误区四:忽视亲子沟通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孩子的亲子沟通。
其实,亲子沟通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长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
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3.1 误区五:过度保护孩子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接触外面的世界,担心他们受到伤害。
其实,适当的挫折和挑战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自信地应对各种挑战。
3.2 误区六: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学琴、跳舞等特长培训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学琴、跳舞等特长培训。
其实,幼儿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全面的发展。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
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要避免这些误区,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记住,成功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考试机器,而是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
![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f598aca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c.png)
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哎呀,说起咱们家宝贝的启蒙教育,真是让人又爱又愁啊。
家长们心里那股子劲儿,就像是给孩子挑玩具一样,既要好玩又要能学点东西。
但是,在这条育儿路上,有几个误区可别踩进去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让家长头疼不已的教育观念。
首先得说,“早教越早越好”这个观点,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早知道孩子这么小就学习各种技能,我们肯定提前准备一大堆玩具和课程。
可是,你知道吗?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过早的学习压力大不说,还容易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负担,而不是乐趣。
所以啊,别急着给孩子报太多课外班,让他们在快乐中慢慢成长才是王道。
再来说说“成绩第一”的观念。
现在的孩子,家长们都希望他们能在学业上出类拔萃。
可是,成绩真的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吗?孩子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团队精神这些软实力,难道不重要吗?有时候,我们太注重分数,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所以啊,家长们,别忘了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
还有啊,“别人家的孩子”这个事儿,真是让人羡慕又无奈。
看着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家长们难免焦虑起来。
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简单地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培养,他们就能闪闪发光。
最后再说说“溺爱”的问题。
有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溺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任性。
我们要适度地宠爱孩子,让他们学会独立、勇敢面对困难。
这样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总的来说,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要记得别被一些误区牵着鼻子走。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品德的人。
这样,孩子们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
1)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①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不清。
![1)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①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不清。](https://img.taocdn.com/s3/m/3484962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f.png)
1)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①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
不足。
有些家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认识,可能会对幼儿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或者对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限制较多,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2) 家长过分重视考试成绩。
有些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认为成绩是衡量孩子是否有出息的唯一标准。
这种观念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过度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卓
越的成绩,在某些特定领域成为专家。
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限制了他们全面发展的空间。
4) 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
和生活进行过度干预,过分关注细节和完美主义,不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
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发展。
5) 对家长教育的重视不够。
有些家长可能缺乏关于教育的相
关知识和技能,或者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可能会导致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误区,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可能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应该提升自己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支持。
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462881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d.png)
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误区一:过度保护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总是过度保护他们。
不让孩子经历任何挫折和困难,为孩子包办一切。
比如,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家长就立刻出面解决,不让孩子自己去处理。
这样做看似是在保护孩子,实则剥夺了他们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机会。
长期处于过度保护下的孩子,往往会变得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不知所措。
误区二:过高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家长的心愿,这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期望过高,超出了孩子的实际能力范围,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家长们总是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己孩子的不足,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比如一定要考第一名,一定要上名校等等。
孩子为了达到家长的期望,拼命努力,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过高的期望还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认为学习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误区三:过度干涉有些家长喜欢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从学习到兴趣爱好,从交友到穿着打扮,事无巨细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一切都得听从家长的安排。
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变得没有主见。
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长大后可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而且,过度干涉还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误区四:批评多于鼓励在教育孩子时,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批评指责,而很少给予鼓励和肯定。
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就一顿责骂;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就不停地唠叨。
长期处于这种负面评价中的孩子,会逐渐失去自信,变得自卑、胆小。
他们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家长的认可。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家长应该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肯定中不断进步。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见的误区,建议家长了解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见的误区,建议家长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63c344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e.png)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见的误区,建议家长了解
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期待,没有一个家长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变好的。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陷入误区,而他们往往还不自知。
这些错误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
因此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教育,避免陷入误区。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比较常见的误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作者|阿零
1、虚荣
很多家长都喜欢表现自己,经常炫耀自己的生活,对实际情况进行夸大处理。
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虚荣的观念,从而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爱慕虚荣,那么孩子也会形成同样的性格。
2、情绪化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而有些家长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从而对孩子施加情绪暴力。
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会让孩子遭受伤害,而且会导致孩子也变得情绪化。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体谅孩子,从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
3、没规矩
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总是会对孩子有所放纵,没有给孩子立下规矩,从而导致孩子没大没小。
如果孩子不懂得尊敬长辈,那他对其他人肯定也是一样的态度。
因此,家长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规矩,并严格要求孩子遵守,从而教会孩子尊重他人。
4、缺少称赞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奉行挫折教育,会很少称赞孩子,经常打击孩子。
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性格,导致孩子缺乏对家庭的认同感。
因此,家长要多称赞孩子,在孩子需要鼓励的时候进行鼓励,从而让孩子变得自信。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b4d44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f.png)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针对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家长正确地认识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误区一:只有学业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往往只重视学业成绩,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种观念导致了家长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性格品质、社交能力、情商等。
对策一:多角度全面培养孩子家长要正确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了身心健康、性格品质、社交能力等方面。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多角度的培养,比如参加体育活动、音乐舞蹈培训、社交能力的培养等。
而且,家长们也应该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误区二:溺爱孩子就是爱在现代社会,由于一些家庭对孩子的爱过度,导致了溺爱现象的普遍存在。
溺爱的家长通常在孩子的一切需求上都为其满足,不给孩子制定规矩和约束。
溺爱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自私、自以为是、不懂得感恩。
对策二:适当的关心,理性的爱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适当的关心孩子,但不要过度溺爱。
对于孩子的行为,家长们应当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但也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制约和规范,不让孩子随心所欲。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们不要轻易原谅,应该让孩子学会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并主动承担责任。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健康成长。
误区三:家长代劳式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采取了一种代劳式的教育方式,即把所有的事情都代劳给孩子。
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格,没有自理能力,也不懂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策三:引导式教育方式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代劳式的教育方式,而是采取引导式的教育方式。
中国家长教育观念 误区
![中国家长教育观念 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acb303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8.png)
误区一、控制。
有些父母会在孩子出问题,是说我数三下,不过你还不听话,我就会打你这样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要么他会变得特别懦弱。
因为他从小要被控制,已经丧失了自信,要么他就会变得特别的具有控制性,因为他在学你。
但你知道一个人如果特别有控制欲望的话。
这个世界上能够被它控制的事情其实是非常少的。
所以这个人他自己会特别痛苦。
有些孩子得抑郁症就是这样来的。
误区二、放任。
父母对孩子无所谓的态度,所以我们会在新闻上看见一个孩子要买玩具,大人不给买,就在地上撒泼打滚等等。
有些父母会说,等他哭好了再说,这种孩子长大后会极度缺乏团队归属感,他会过度的具有依赖性,这个孩子有可能会加入黑社会帮派,甚至有可能吸毒。
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是会游戏上瘾,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没有团队归属感,有在那个环境之下,他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误区三、贿赂。
孩子一哭,可能我们就会说好了,别哭别哭,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宝贝,妈妈带你去看电影。
很多时候用这种方式会非常奏效。
这就叫做贿赂。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内心来的动力,它的动力全部来自于外在的一个人为确认。
比如考全班第一,奖励一个玩具,所以他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肯定,而获得那个玩具,并不是因为学习本身带给他的乐趣。
误区四、忽略感受。
主要表现为忽略和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回来说腰疼,可能妈妈就会说小孩子哪有,不要乱说。
后来可能会发现,孩子因为体育课扭着腰了,是真的疼。
可是当时你没有关注他的感受,选择忽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
爸妈常见的5个误区
![爸妈常见的5个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2b54b1f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4.png)
爸妈常见的5个误区
1、年轻 bug 当然最自由:尽管年轻爸妈有更多的精力去陪伴孩子,但是年轻父母也会有种种时间上的受限和有限的经验,因此需要
更多的耐心、指导和理解,以面对许多的未知。
2、父母越严厉越好:虽然惩罚有时有正面作用,但是过分的严厉
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存在恐惧心理,也会影响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有共同“理念”:爸妈并非要有同样的理念和想法,其实爸
妈们只要围绕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立对峙,关键是寻求在培养孩子
责任感,丰富生活经历中把他们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
4、不需要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犯的错误就是“不需要教育孩子”。
其实,要在娱乐活动中,父母要认真耐心的参与孩子的学习,成为他
们学习的陪伴,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5、“哪几岁的孩子就应该有对应的技能”: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爸妈要认真观察孩子的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引导孩子逐渐熟悉体验,摸索出路,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现代家庭教育父母的九个误区
![现代家庭教育父母的九个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2c2f5adb02d276a200292e73.png)
家庭教育,希望对您有帮助!
现代家庭教育父母的九个误区
本文是关于家庭教育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现代家庭教育父母的九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很多家长对孩子溺爱的同时,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时间、健康,把过多的精力投在孩子身上,结果对子女和父母双方都不好。
第二个误区,家长未能指导孩子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保持人生的自在状态。
比如说孩子学习不错,但是承受着很重的心理负荷,活得不自在。
第三个误区,未能处理好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第四个误区,只注意孩子的生理健康,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五个误区,对目前的文化大背景缺乏正确的判断,常常把不良的文化传递给了孩子。
第六个误区,家长常常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孩子的思维。
第七个误区,也就是爱的误区,对爱缺乏正确的分析与运用。
第八个误区,不懂得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常常给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
第九个误区,家长对孩子普遍重视智商教育,轻视情商教育。
关联阅读:[中国家庭教育10个方面的欠缺] [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八种行]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
![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ff394f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4.png)
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或者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误区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正确引导幼儿的成长。
首先,有些家长认为准备早就是好教育。
他们将大量时间和资源投入到幼儿教育的早期,操之过急。
然而,幼儿教育应该是一个渐进、循序渐进的过程。
过早地接触学习内容可能会给幼儿带来压力,甚至是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阶段,追求适度而不是过分的早教。
其次,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和竞争力。
他们认为好的教育就是拥有优秀的成绩和背后的竞争性。
然而,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纯粹追求成绩和竞争,可能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
因此,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并鼓励他们全面发展。
第三个误区是家长过分干预幼儿的学习。
家长可能会过分干预幼儿的学习过程,过度接管幼儿的作业、课程和时间安排。
然而,这种过度干预可能会剥夺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相反,家长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决策能力。
当然,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仍然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但不要过度干预。
最后一个误区是家长低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有些家长认为游戏只是无聊的娱乐活动,对幼儿教育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然而,适度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幼儿的游戏,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并与他们一起参与游戏活动,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总之,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的误区存在着很多。
正确的幼儿教育意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理解和参与幼儿的教育过程,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并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家长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
![幼儿园家长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001d2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3.png)
幼儿园家长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很多家长十分看重的阶段。
但是,在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有很多常见误区。
这些误区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些误区,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家长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家长常见误区1.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认为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但是他们时常会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亲自辅导孩子的作业,甚至代替孩子完成任务。
这样做并没有起到促进孩子学习的作用,反而大大削弱了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大障碍。
2.关注过度家长为了孩子好,常常会担心孩子的一举一动,给孩子过度关爱。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超过了所需的程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会感到压力和束缚,同时也会产生依赖心理。
3. 设定过高的期望家长希望孩子在所有方面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许多家长失去了对孩子真正可行发展的理解,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成绩和表现。
这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焦虑、心理负担等问题。
4. 盲目拉帮结派幼儿园家长团体普遍存在拉帮结派的情况,这种现象常常偏离了教育发展的初衷,导致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下降。
5. 忽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家长们往往只关注幼儿园提供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却很少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二、解决方案1.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让孩子在自由的探索和开放的环境下学习。
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但不要代替孩子。
2. 确保适度关注和照顾家长可以创造适当的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同时也要确保适度关注和照顾。
家长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时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同时也要确保孩子的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3.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潜力,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并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认可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辉教育帮您发现“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钱花到了就行”
家长在选择辅导机构时,首先要综合考虑自己孩子及其学校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为孩子选择校外英语课外辅导机构。
选择正确了,会使其成为校内学习的有力补充,相得益彰;反之,耗时低效,不如不上。
所谓“钱花到了就行,没有花钱的不是”不过是有的家长懒得动脑筋的托词。
误区二:寻找速成英语班
在当前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急功近利是最常见的情绪,它同样会反映在对孩子的英语教育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培养孩子成材,最忌揠苗助长。
一些辅导机构便迎合这种心理,声称其可以做到使孩子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一下子提高多少多少分,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虚假宣传。
事实上,中国缺少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的那种语言环境,除了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长期的能力训练外,无任何捷径可走。
当然教学得法,效率会高很多。
误区三:学习是孩子自己和辅导机构的事情
一些家长在把孩子送到辅导机构后,就以为没自己什么事了。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孩子处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交织而成的教育环境之中。
这其中,孩子接触最早的就是家庭教育,孩子和家长朝夕相处。
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长的督促和指导,没有家长和辅导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绩,是很难做到的。
误区四:崇尚全外教
一听说是全外教授课,一些家长会立刻对这所课外辅导机构刮目相看,觉得档次高,孩子也一定能学到最正规、最地道的英语,一步到位。
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事实上外教上口语交流课,对于已有一定英语词汇积累和基础语言知识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学到最真实地道的英语,迅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但如果孩子的词汇量还在三四百以下,且名词居多,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因为能够交谈的范围实在太小,效率太低;因语言知识太少导致的错误频出,也会贻害未来的学习。
追求全外教,耗资过多,事倍功半不说,孩子因为能听懂、能表达的太少,交流的艰难会使他们沮丧。
也许家长们说:这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
殊不知,对初学阶段的
年幼的孩子来说,兴趣和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五.盲目选择
为了方便或省钱,给孩子找非专业教师,比如大学生、社会人员,有的辅导机构聘用刚毕业或在校大学生,做宣传的时候也都说成是名师。
所以家长给孩子找辅导班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调查。
2.也有的学生家长更糊涂,自己的孩子是初中生,给孩子找高中老师。
做为专业老师必需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高中老师肯定没有初中老师对初中教材熟悉。
随众心理,这种现象较普遍,有的学生看同学到哪个辅导班,他也去,人多肯定效果不好。
总之给孩子找班。
要选择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专业在职老师;要选择教学设施完备的辅导班。
勤辉教育帮您发现“学生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单词不重要,不用背单词也能学好英语
症状:不背单词,只注重语法知识点
病因分析:英语单词较多,没有科学的记忆单词的方法,寄希望于通过学好语法来提高成绩。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更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法知识帮助组织句子,离开词汇无从理解语句更不用说写出句子了。
对应药方:重视单词的记忆,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单词,功夫用在平时,日常积累。
误区二:单词记忆方法单一
症状:只用一种自己惯用的方法记单词。
病因分析:单词成千上万,任何一种记忆方法,只适用于一部分单词。
至于哪些单词应该用哪种方法记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定要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最好是多种方法。
对应药方:①音节记忆法(单音节词或规范的双音节词用整体认读法。
不太规范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用音节分解合成法;读音特殊的单词适合单个记忆);②词缀记忆法;③联想法;④反复复习法;⑤阅读复现法;⑥造句使用法。
误区三:单词记忆方式单调
症状:记单词时只念不写,只坐不站,只限教室或书房。
病因分析:学生记单词时,多数只盯着词汇表反复诵读而不动手写,以为念得多就一定记得牢。
他们长时间坐着记单词,以为是自己踏实认真的表现。
学生一般都认为,记单词和做作业一样,只能在学习的场所———教室或书房进行。
其实,记单词和学习其他内容不同,方式可以多样化,以最终记牢记准为目的。
对应药方:①手脑并用法。
常言道,“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
”记单词时,应当边念边写,边写边念。
当你读的时候,耳朵在听;当你写的时候,眼睛在看。
这样的话,手、口、耳、眼、脑五官并用,效果要好得多;②走走停停法。
如果老坐在同一地点做同一件事情,一定会厌倦,甚至会睡着。
记单词时,最好站起来走走,边走边记,遇到疑点停下来想一想。
这样既活动了身体,也清醒了大脑,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方法适合在家里或学校里纪律要求不太严的自由学习时间里用;③浪漫法。
学无定法,记单词更是如此。
用一个袖珍本把较难记的单词集中在一起,带在身上随时记忆。
误区四:“语法中心论”误区
症状:只注重语法知识,认为语法学好了,英语就会做题了,就能得高分。
病因分析:许多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为了学词汇而学词汇,忽略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帮助自己更好地组织思想,更好地交流思想。
对应药方:在了解语法的大体知识的基础上,应尽快转到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学习上。
一味地死抠语法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
误区五:英语平时不必努力学,考试前背背单词、知识点就行
症状: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平时只对英语的学习仅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会主动复习;考试前突击,狂背单词、背诵笔记上的内容。
病因分析:平时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无计划,寄希望于突击提高分数。
对应药方:少量、多次、重复;长期坚持。
英语是一项感性的技能,不象数理化那样只要理解原理、牢记基本概念就能够面对种种难题,要掌握一门语言,就象要学会唱一首歌一样,必须一小段一小段地反复练习去熟悉,而不能一次学会全部歌词、熟悉全部旋律,经过多次小量的内容的掌握、反反复复的听、唱才可能
学会唱全首歌,而且学会了以后还要进一步反复巩固、体会表演的火候,才能最后上台表演。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不能长期坚持学习。
技能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
1、适合参加勤辉教育的孩子的学习特点:
(1)孩子学习很自觉,也很喜欢动脑思考,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没有时间或者不愿主动询问学校的老师。
(2)孩子很想学好,但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或者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等客观原因,在学校不能一次性完全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也无法自学明白,需要查缺补漏。
(3)自学能力较弱,但记忆力较好,多听几遍就能掌握知识。
(4)学校教师“水平有限”或者孩子不喜欢老师、怕老师等,学校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家长又无力改变现状。
(5)家长经常不在家,而孩子需要相应的督促。
2、勤辉教育用赏识教育,用鼓励教育等方式打破孩子的这些缺点。
(1)孩子本身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都不认真听课,不好好学习。
(2)缺乏动手做练习的习惯和动脑习惯,只想通过辅导完成老师作业或者提前了解知识为了上课“出风头”的孩子。
(3)孩子基本不知道自己的学习弱点,不带着问题参加辅导,只是被逼迫着重复听课。
3、了解勤辉教育的几种基本类型。
(1)预习型:辅导老师把在学校还没学过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新课。
(2)复习型:把学校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过的内容系统复习或综合复习,帮助孩子加深记忆,增进理解。
(3)提高型:主要给孩子辅导中考要求的中难题,开阔孩子的视野。
(4)基础型:帮助孩子重复记忆,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冲刺型:也就是考前辅导,需要孩子有相当的学习基础并且辅导老师有极高的水平和“猜题”能力。
4、选择勤辉教育的几点建议。
(1)及早不及晚原则。
也就是当家长已经无力辅导孩子,并且孩子又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时马上进行辅导,避免等到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差,或者临近大考的时才开始辅导,要知道辅导孩子“入门”更重要。
(2)选好辅导老师。
针对孩子的学习类型选择辅导教师,选取勤辉教育有经验的老师。
也可以用实验法,试听课或者辅导一段时间看效果等方法,与孩子一起确定合适的辅导教师。
(3)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辅导,坚持辅导,直到孩子能够自己“上路”为止。
(4)与辅导老师一起探讨孩子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平时没有辅导老师辅导的时候,按照辅导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孩子学到“真经”,力争拜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