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明确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又是我们搞好课题研究,开展教师心理教育,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前提,最近几年,一些学者针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俞国良等人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李军兰等人认为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备认知的合理性,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自我意识。

虽然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上难以达成一致,然而以下两点上的看法基本一致:

(1)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因而,确定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时必须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为依据;

(2)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既应该包含一般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同时又应该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结合以上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这是指教师的认知过程,它集中表现为智力或智力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事物和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在教育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2.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意识指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就是客观地认识自己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悦纳自我就是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能主动地调控自我,积极地适应环境。作为一个教师,具体表现为: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具有较高的教育效能感;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适当的教学行为。

3.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

这是指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纳。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因此对待事业的态度必然成为社会适应的首要构成因素。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热爱教师事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和情感,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而且应该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应该能够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热爱学生,并了解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4.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一个具有长期稳定、乐观积极的教育心境的教师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意,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主要体现在:

①以愉快、乐观为主导心境,在生活、工作中能保持饱满、高涨的热情,对学生能表现出关切、尊重、高度负责的态度。②情绪较稳定,具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不喜怒无常,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因个人的情绪波动而随意迁怒于学生。③具有高尚的情操,包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高尚道德的崇尚、富有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和同情心等等。

5.健全的教育意志

由于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新世纪的教师,面临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其工作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敢于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用坚韧不拨的毅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6.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否协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能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冷落、不满、惩戒行为较少。心理健康的教师乐于与人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教育人际关系。他能为学生、家长、同事等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7.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教师能对教育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适应发展、变革的教育环境,主动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逃避现实,无法适应环境,不敢面对变革,不敢创新。

8.丰富的创造力

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教育条件的多变性、教育情境的突发性等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和教学难题,机智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将不断加大,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才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