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请对照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析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谈谈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
对照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我觉得自己工作半年以来,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客观的了解学生的能力。
并且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但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时候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处理问题时,没有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有时候不能沉着冷静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的进程。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持续发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对于一线教师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1、维护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敏捷的反应,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心理健康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基础,由于身体长期衰弱,久病不愈而引起心理失调,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在教师的工作生活中是常见的。
有的因身体衰弱,经常失眠,情绪烦躁,对学生发脾气等等,由此看来,要想心理健康,首先就要塑造健康的体魄,可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营养要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三是要适当娱乐与休息,保持旺盛精力2、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乐于合群,善于交往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成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对此,教师要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要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1、每天可以笑着面对学生2、学生把你当成知心的哥哥姐姐3、工作是你的乐趣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1、每天可以笑着面对学生2、学生把你当成知心的哥哥姐姐3、工作是你的乐趣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1、每天可以笑着面对学生2、学生把你当成知心的哥哥姐姐3、工作是你的乐趣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1、每天可以笑着面对学生2、学生把你当成知心的哥哥姐姐3、工作是你的乐趣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季秀珍老师在《教师职业心理》中谈到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方面?答:学习了季秀珍老师的《教师职业心理》,我觉得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心理健康的教师要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对自己的教师角色有认同感,因为只有拥有了这样的角色认同,我们才能够辛勤奋斗在教育工作上,才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
其次,心理健康的教师体现在他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只有一个阳光快乐的教师才能感染自己的学生,感染身边的人。
再次,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对此都有深刻的体会,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教师总是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起码是缺少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另外,心理健康的教师都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都能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乃至与社会能够融洽的交流沟通,平和而愉快的处理好相互的关系。
最后,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积极地适应和改造他所处的教育环境,从而充分地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教育因素服务于教育。
二、赵世俊老师在《教师的心理成长》讲座中谈到的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魅力的12个方面是哪些?答:赵世俊老师在《教师的心理成长》讲座中,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概括出的一个好教师魅力12个方面分别是:1、有友善的态度,这种友善的态度能在教育教学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并对学生形成吸引。
2、能够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学生的基础等,只有被尊重了,学生才能喜欢并被吸引。
3、有足够的耐心,能够俯身倾听、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接收能力有强有弱。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事业。
4、有广泛的兴趣,这也是教师良好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和学生寻求共鸣,从而形成个人魅力。
5、拥有良好的仪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虽不苛求形象,但是良好的个人仪表确实也是个人魅力的重要外在。
6、公正,在我看来公正之于学生有如阳光一般,对于教师个人魅力有极大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变化迅速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许多学校都引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意识。
为了确保这些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一些地方政府和组织已经开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与技能要求:包括掌握情绪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 课程目标和评价: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学校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3. 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推荐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辅助工具,以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培训。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制定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统一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评估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评估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一项重要的职业,其职责是帮助学生发展
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应对能力。
以下是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标准:
1. 知识和专业能力:
- 拥有心理学、教育学或相关领域的学士或以上学位;
- 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
- 熟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 具备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
2. 教学能力:
- 能够制定并实施适合学生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能够有效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 能够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提供支持和指导。
3. 沟通与倾听能力:
- 能够有效地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
- 善于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扰,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支持;
- 能够与学校管理层和其他教师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4. 个人素质:
- 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维护学生的权益和隐私;
- 具备情绪稳定的特质,能够处理学生情绪问题;
- 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耐心,能够应对学生挑战和困难。
5. 持续学习:
- 愿意不断学习和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 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
以上标准可以作为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参考,帮助学校和
教育机构选择合适的教师人员,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
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是评估教育机构或教师在心理健康教学方面表现的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衡量标准:1. 学生反馈: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的满意度和效果。
这可以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高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等反馈。
2. 教学资源:评估教育机构提供的心理健康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包括教材、课件、教具和案例等。
这些资源应当与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心理健康目标相匹配。
3. 课程设计:评估教师设计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课程应当符合心理学原理,内容应当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合理的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行为惯。
4. 教学方法:评估教师采用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研究效果。
5. 考核评价:评估心理健康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考核评价应当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心理健康水平,鼓励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6. 教师素质:评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专业背景,能够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够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沟通技巧进行教学。
7. 教育环境:评估教育机构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良好程度。
教育环境应当提供安全、支持和积极的研究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些衡量标准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或教师了解自身在心理健康教学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改进和提升。
同时,这也有助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自我调适健康对于个人来说,乃是事业成功之本,幸福之源;在现代信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人们对健康概念及健康标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健康概念和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曾几何时,我们一直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从事教师工作的骄傲;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赞美教师人格最经典的语言;然而在赞美教师的职业伟大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我们更应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事业是教育人的事业,教育要培养具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教育者更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提供全面素质的今天,我们教师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提高;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合乎某种社会水准的行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个体必须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有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适,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教师,才能正常日常工作,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的学生;目前,社会各界对教师期望是惯性的,认为教师就该比一般人心理适应能力调节能力要强,可是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长期的超负荷运作正在吞噬他们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以课程改革为内容,转变教师观念为重点,培养教学科研能力使每个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表现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是大家得到共同发展,获得最起码的职业心理满足;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调适:合理思维,多进行正向思维与客观思维,积极面对矛盾和困难;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做到与他人之间坦诚、信赖、友好、尊重、同情与理解,这样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减轻来自同事之间的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与矛盾,减少消极情绪;主动和社会的其他领域交流;鼓励教师多参与群体与社会活动,扩大心理交往空间;学校应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扫除不合理管理带来的压力;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用自己优点和积极因素感染他人,根据个性特点,采用灵活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策略,以化解职业适应障碍,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教师应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看待事物的角度要多元化,因为当今社会给每个人的空间是无限的,客观世界改变不了的时候主观世界就要改变,不改是不科学的;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改善自身的内心状态,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心理问题当然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如与他人坦诚交谈,通过自己的倾诉与他人善意的劝告把心头的疙瘩解开,如果是较严重的心理疾病,还需要请心理医生帮助治疗;但教师主要应靠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强国之计,教师为教育之本;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有祖国繁荣昌盛的明天;拯救“工程师”的灵魂,是我们整个社会刻不容缓的职责;作为教师自己,更是要学会自我调适;所谓自助者天助,自助是一种直接、便捷、根本的救助方法;而且,“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就是育人,他们有这样的优势为自己疗伤;这里推荐一些自助的方法,希望能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注意宽容待人,善于与人交往;交往,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心理发展的要求,没有正常的交往,就不可能形成人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一个教师要与各种类型的学生、家长、同事和亲朋好友交往,不可能事事都顺你,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想;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搞得上下左右关系十分紧张,弄得自己心情沉闷,抑郁寡欢,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于个人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总能原谅别人,宽容待人,乐于合群,积极参与学校和学生集体活动,在校与同学、同事、领导友好交往,在家及社会上与亲人、亲戚、朋友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使自己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工作愉快,而且容易养成积极乐观、开朗豪爽的性格;二.处理好乐观与忧愁的关系,笑口常开大家都知道,人的不同情绪活动或状态,对人的健康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时间持续的消极情绪有害于健康,而积极客观的情绪有益于增进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憎恨、惊恐、焦虑、痛苦等等,而积极的情绪包括喜悦、高兴、愉快、乐观等等;在实际工作与生活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情绪都会出现,要保持心理健康,关键是要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控制;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思想意识修养水平,锻炼涵养功夫;即使在学生言行出现令人难以忍受的情况下也能够庄敬自若、克制自己,妥善处理,切忌恼怒和大声责骂;采用转移注意力的做法,使注意从消极情绪中转移到有兴致、有意义的活动方面去,干一些心旷神怡的事,使自己从烦闷中解脱出来;如此种种,无非是依靠自我力量,控制消极情绪,学会自我解脱,学会知足常乐,笑口常开;改善自身心理环境;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他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努力加强学习,改善自身心理环境,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待一切事物都要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平静而稳定的心态,它不会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会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其实有些名言正是说明这种心态的,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者常乐"等,以此自勉,是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的;虽说,缘于"责任感"而出现的焦虑也是必要的,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紧迫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焦虑是一种动力,然而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则会使人紧张不安,所以还需要以平常心来调节;三.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多种兴趣爱好;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各有不同表现,要保持自己稳定的良好心态,就必须扬长避短,因为性格上的弱点往往正是造成心理失衡的主要内部原因;比如在气质上属于胆汁质、多血质的人,要保持自己热情、豪放、明朗、善交际等性格特点,注意克服好冲动、浮躁、自傲、不易自制等弱点;粘液质与抑郁质的人要保持自己冷静、沉稳等性格特点,也要克服孤僻、自我封闭、自卑等弱点;教师具有多种兴趣和爱好,这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人是有思想的,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烦恼,但是人们在业余时间从事某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自己爱好的活动时,却专心致志,仿佛把一切烦恼都抛在脑后了;也许这是暂时的,但这些活动,比如旅游、绘画、书法、唱歌、跳舞等,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常有这种情况,到外面去转转,回来后再想想,也许就觉得原先那些烦恼的确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从事这些活动,不仅能使我们能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所得,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养身心,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四.注意增强挫折的耐受力我们希望工作生活都一帆风顺,但人生道路上挫折总是难以避免;对待挫折,个人的差异是很大的,也就是人对挫折的耐受力的存在差异;对挫折耐受力,就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困扰而免于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经得起打击或挫折的能力;我们应该看到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面对挫折,不是迥避,也不能低头;清醒地看到挫折是人生现实生活的正常现象,有意识地接受挫折的考验,在挫折与失败后,再接再厉,不断进取,自觉培养耐受挫折的能力,“自古雄才多磨难”;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如果教师毫无承受教育焦虑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那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在工作中缺乏魄力,遇事缩手缩脚,不愿管和不想管学生,怕引起麻烦,怕承担责任;或者对学生方法简单,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均是承受教育焦虑能力较弱的表现;承受一定的焦虑,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有利于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炼,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态度温和、乐教善管、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所以,要主动承担难度较大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磨练自己的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承受焦虑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五.加强心理健康防卫;虽然教育教学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较单纯,校园内的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但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容易造成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响,抵制削弱心理健康的影响,正确对待生活上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加强心理健康防卫,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适当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情绪反应不正常时,就适当休息一下,听听音乐,唱唱歌曲;找朋友说一些开心的话;或者到野外去散散步,及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对工作、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克服负性情绪对自己的困扰;成也积极,败也积极,顺也积极,逆也积极,始终积极;人生总体上是美好的,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微不足道的;只要我们努力,眼前的不如意都会逐渐消失的;再深的胡同也有走到头的那一天;学会从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当自己遇到挫折时,想一想别人的挫折;同他们一比,就会感到自己的挫折是微不足道的;总之,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经常进行自我调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以良好的心态,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人要把握自己的心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有良好的心态;对人对己都有易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的、有个性特征的青少年;教师不仅以自己掌握的知识传给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去影响学生,以全部的心血去浇灌年青一代的心田;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使之完成光荣职业的前提条件;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是年青一代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教师的精深的学问、高尚的品德、友好的态度、浓厚的教学兴趣与热忱、适当的情绪表现、合理的语言表达等特质,都会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健全,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往往会给他们潜移默化的负面效应或意想不到的心灵伤害;所以,一个教师要圆满地完成“教师角色”,首先要培养和调适自身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向上的青年一代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评核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评核标准1. 背景随着社会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了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评核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2. 评核标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评核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等。
评核标准可以通过考核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来确定。
2.2. 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包括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等。
评核标准可以通过观察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来评估其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2.3.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情况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教材、网络平台、心理咨询服务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评核标准可以通过了解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了解和利用情况来评估其能力。
2.4.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能够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评核标准可以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和对教育效果的评估情况来确定。
3. 评核方法评核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考核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考核、教育技能考核等方式来评估教师的能力。
3.2. 观察可以通过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的互动等方式来评估教师的能力。
3.3. 调研可以通过调研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了解和利用情况,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和评估情况来评估教师的能力。
4. 结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评核标准应综合考虑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教育技能、资源利用情况和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
评核方法可以采用考核、观察和调研等多种方式,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首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和调节能力。
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包括教学压力、学生家长关系压力等,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认知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并且有能力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避免情绪对工作和生活的负面影响。
其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应包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的,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此外,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应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关心和尊重,关爱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能够给教师带来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提升。
最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应包括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追求。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进步,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和发展,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和调节能力、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以及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追求。
只有教师在这些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密不可分。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篇1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甘为贫穷,树立正确的人身目标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现象,如有偿家教,拜金主义盛行,在岗不敬业,不认真教书一门心思爬领导,认为老师工资低满腹牢骚等等。
关于教师这个职业,很早社会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相当于选择了清贫。
正因为对教师这一行业有深刻的认识,我不为心动,抱着对党教育事业的忠诚,兢兢业业的工作。
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人身目标,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
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在事业上受到挫折,很自然地把情绪带进课堂,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学生就成为了老师的出气筒。
一些学生不听话,老师恨铁不成钢,往往就出现了老师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的现象。
结果家长来学校找老师的麻烦,告老师。
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自己处于消极情绪中时,要提醒自己不要批评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
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
3.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评估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评估标准一、职业素养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界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协助学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教育教学能力1. 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2. 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能力,能根据学生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
3. 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专业知识1. 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了解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法规和标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四、心理咨询技能1. 具备扎实的心理咨询基本功,能运用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2. 掌握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能够及时识别和处理学生心理危机。
3. 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学生隐私,遵循心理咨询伦理规范。
4. 具备团队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五、自我成长与反思1.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 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经验,改进工作方法。
3.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4. 关注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评估的五个方面,各学校和教育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概念及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概念及标准
(一)心理健康概念界定
世界卫⽣组织将⽣理健康定义为“⽣种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都能意识到⽣⽣的潜力,能够应对⽣活中的正常压力,能够富有成效地⽣作,并且能够为她或他的社区做出贡献。
”因此,⽣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精神疾病。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公认的关于现代心理健康的综合标准认为适应发展和谐统一的人即是心理健康的人。
这一综合标准可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以及自我调控2.对现实的有效知觉;3.人格稳定以及人际关系良好;4.生活热情以及工作高效率。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较好适应教学环境,在与学生、他人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认知、能力、观念、人格等各个成分能够协调有效地运行。
我国学者较为认可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具有职业认同感,热爱教育工作;2.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3.人际关系良好和谐;4.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平衡两者。
3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3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稳定:教师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因素的过度影响,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积极性。
2. 自信自尊:教师应具备适度的自信和自尊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且能够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励。
3. 压力适应: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能够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过度焦虑或抑郁。
4. 情感交流:教师应能够有效地与学生、同事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和沟通,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及时倾听他人。
5. 人际关系良好: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和他人和谐相处,解决冲突和矛盾,并在团队合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6. 职业满意度:教师应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和满足感,能够体现个人的价值和成就感,并且对教育事业有持续的动力和动情。
7. 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应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合理,经常参加运动和休息,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
综上所述,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情绪稳定、自信自尊、
压力适应、情感交流、人际关系良好、职业满意度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
这些标准有助于教师充满活力地从事教育工作,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评级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评级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评级标准如下:
1. 目标设定与导向:
- 明确目标: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要求。
- 发展导向:评估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导向。
2. 教育内容与方法:
- 完整性:评估教育内容是否全面、系统,是否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
- 灵活性:评价教育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 互动性:评估教育过程中是否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教师素质与能力:
- 专业知识:评估教师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
- 教育技能:评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技能和能力。
- 情感支持:评估教师是否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 效果评估与反馈:
- 评估方法:评价教育效果评估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 数据分析:评估教育效果评估的数据分析是否准确、合理。
- 反馈机制:评价教育是否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及
时纠正和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
5. 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
- 家长合作:评估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关系是否密切,是否能
够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 社会资源:评价学校是否能够调动社会资源,为心理健康
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以上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评级的标准,旨在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关重要。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需要具备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心理素质。
他们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勇于挑战自我。
同时,教师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在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时,保持冷静应对,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教师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
只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才能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再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绪,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情绪波动。
只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纠纷,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最后,教师应该具备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师的工作需要长时间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具备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只有具备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保持工作中的稳定和健康,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标准,教师才能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广大教师朋友们能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教师。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健康是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健康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
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我们教师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教师总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为深刻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曾对上海市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青年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如:抑郁、急躁、焦虑、人际敏感、偏执倾向等。
中年主要表现为各种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
“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年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段话反映出了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事实上,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受压力有关。
如果人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无法承受,就会产生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就会由些而产生。
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教书育人,更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业成就。
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
第一标准:情绪稳定教师情绪稳定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它可以有效地影响教学质量,避免教学中的情绪失控。
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面对学生的挑战和压力时,要学会冷静地思考和应对。
第二标准:适应力强学校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教师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背景。
需要有良好的适应力,能够快速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和群体,并且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三标准:高度责任感教师是肩负重大责任的职业,需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诚实守信,确保教学质量,对学生负责任。
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负责,严格控制自己的言行,不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标准:积极乐观教师要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在各种困难和挫折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给予学生信心和希望。
这种心态还会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第五标准:自我认知能力教师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
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并在任教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标准: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各方面的矛盾,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第七标准:正确应对竞争教师的工作中充满竞争,应该面对竞争,不惧困境,积极寻找学习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根据自身优势和不足,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八标准:积极寻求支持教师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在这些时候,积极寻求支持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寻求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获取更多的支持。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业成就。
以上这八个标准,将有助于教师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塑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如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中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妒嫉、憎恨等)。
7、能适应和改造环境。
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通过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明确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又是我们搞好课题研究,开展教师心理教育,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前提,最近几年,一些学者针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俞国良等人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李军兰等人认为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备认知的合理性,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自我意识。
虽然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上难以达成一致,然而以下两点上的看法基本一致:
(1)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
因而,确定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时必须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为依据;
(2)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既应该包含一般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同时又应该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结合以上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这是指教师的认知过程,它集中表现为智力或智力活动。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事物和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在教育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2.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意识指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正确地认识自我,就是客观地认识自己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悦纳自我就是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能主动地调控自我,积极地适应环境。
作为一个教师,具体表现为: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具有较高的教育效能感;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适当的教学行为。
3.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
这是指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纳。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
因此对待事业的态度必然成为社会适应的首要构成因素。
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热爱教师事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和情感,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而且应该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他应该能够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热爱学生,并了解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4.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一个具有长期稳定、乐观积极的教育心境的教师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意,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教师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主要体现在:
①以愉快、乐观为主导心境,在生活、工作中能保持饱满、高涨的热情,对学生能表现出关切、尊重、高度负责的态度。
②情绪较稳定,具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不喜怒无常,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因个人的情绪波动而随意迁怒于学生。
③具有高尚的情操,包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高尚道德的崇尚、富有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和同情心等等。
5.健全的教育意志
由于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尤其是新世纪的教师,面临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其工作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敢于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用坚韧不拨的毅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6.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否协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能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冷落、不满、惩戒行为较少。
心理健康的教师乐于与人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教育人际关系。
他能为学生、家长、同事等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7.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教师能对教育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适应发展、变革的教育环境,主动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逃避现实,无法适应环境,不敢面对变革,不敢创新。
8.丰富的创造力
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教育条件的多变性、教育情境的突发性等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和教学难题,机智处理个别学生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将不断加大,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才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