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https://img.taocdn.com/s3/m/d0f1075ab4daa58da1114a42.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a4d3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6.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高等学校辅导员是指在高等学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学生管理等工作的专职教师。
作为高等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明确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对于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等学校辅导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辅导技能。
他们应当熟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学生的成长。
同时,辅导员还应具备辅导技能,包括倾听、沟通、引导、辅导等,能够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
其次,高等学校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辅导员需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各项工作。
此外,辅导员还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有效的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高等学校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作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路人,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他们应当以学生的成长为己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高等学校辅导员应具备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
教育事业在不断变革发展,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总之,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了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高等学校辅导员们能够不断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https://img.taocdn.com/s3/m/59b130e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d.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一、知识与技能
1、具备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大学教育的相关知识;
3、熟丰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知识;
4、熟悉学生辅导工作的知识,具备职业规划与指导、学习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5、各类信息技术(包括电脑操作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6、具备辅导工作所必需的独立领导、协调、沟通能力以及文秘报表处理能力;
二、能力与素质
1、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倾听,对学生思想及精神有敏锐的把握;
2、有很强的心理知识和心理技能,能够深入地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为人以正派为主,言行端正,能够做到实事求是;
4、深深认识学生习惯、学习方法、生活状态和发展趋势,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在职业辅导工作中;
5、具有分析思考判断能力,掌握职业辅导绩效;
6、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及情绪管理能力,积极服从组织安排;
7、具有鼓励、激发学生潜能及学习自律能力;
三、任职条件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2、有本科以上学位者优先;
3、填写职位申请表后进行公开招聘;
4、接受学校统一的考核机制;
5、有学生辅导工作经验优先;
6、按照学校规定的试用期和有关制度完成入职手续;。
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解读
![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1b1f1e7a76e58fafbb00347.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解读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解读(一)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该《标准》分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3部分。
《标准》开篇就表明了发布目的,即为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可见该《标准》的发布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基本依据.《标准》还整体上提出了对各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从组织、宣传、理解、把握到全面落实《标准》的实施意见。
《标准》明确了自身“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基本准则”、“基本依据”的重要性质.制定和实施该《标准》从高校辅导员个体角度来讲,是为了丰富其工作内涵并规范其工作范畴;从群体角度来讲是为了强化其政策导向,增强其社会认同。
《标准》对高校辅导员做出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的职业定位,同时重点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着。
这不仅从职业定位上充分肯定了辅导员的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还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标准》首次将高校辅导员确定为专门职业并将其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职业等级.目前该《标准》的性质为导向性标准,对于三个等级没有规定为明确的职业资格指标或者考核指标.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员指出此等级的划分是为了体现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使广大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其作为职称职级评定的依据来制定配套的具体措施。
《标准》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特征做出了概括描述,即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这12个字清楚的概括了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相关能力。
《标准》限定高校辅导员的基本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回复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821ac2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1.png)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回复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规范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教育部制定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与该职责相关的问题,探讨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首先,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什么?心理健康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因素,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能够执行以下职责:1.制定并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座谈会等活动;2.开展心理测量及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干预;3.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辅导员在学业指导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什么?学业指导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他们需要具备以下能力:1.熟悉高校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和选课方案;2.定期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调研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3.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辅导员在生涯规划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什么?生涯规划是指引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环节,辅导员需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1.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2.开展职业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实施计划;3.协助学生进行实习和就业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资源。
最后,辅导员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什么?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辅导员需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1.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学生、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和合作;2.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指导;3.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关注教育前沿动态,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养。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回复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e11890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2.png)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回复标题: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助力学生成长的重要纲领引言: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支持力量,在大学育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规范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提高辅导员职业化水平,教育部颁布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本文将从标准的主旨、应用范围、主要内容等方面,逐步解读该标准,带领读者全面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一、标准的主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主旨在于明确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职责、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为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借鉴。
该标准定位于服务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辅导员作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定位,鼓励辅导员实现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标准的应用范围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类高校的辅导员岗位,无论是全日制本科院校、独立学院还是高职高专等各类高等学校,辅导员在为学生服务中的角色应当遵循该标准的要求。
即便是学生工作部门中不同岗位的教师,也应参照该标准进行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1. 专业素养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具备宽广的知识基础,熟悉学科知识和专业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此外,辅导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更好地认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2. 职业行为要求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育人工作,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同时,辅导员还应加强与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 能力与技能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辅导与疏导、心理咨询与引导、大学英语与学术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与技能。
辅导员需要能够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指导。
此外,辅导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协助学校开展各项育人活动。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4064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2.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引言: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全面发展。
为了确保辅导员能够胜任这一职责,有必要制定一套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本文将探讨高等学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一、教育理论和知识首先,辅导员应具备教育理论和知识的专业素养。
这包括对教育科学基本概念、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解。
他们应具备对教育发展趋势和问题的认知,并能将这些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辅导。
二、咨询和指导能力其次,辅导员应具备咨询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他们应了解并应用各种咨询和指导技巧,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倾听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辅导员还应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咨询和指导服务。
三、心理健康支持能力除了教育和咨询能力外,高等学校辅导员还需要具备心理健康支持能力。
他们应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类型和原因,并能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
辅导员应具备有效的心理疏导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
他们还应了解学生心理健康资源和服务的提供渠道,以帮助学生获取适当的心理健康支持。
四、组织管理能力此外,高等学校辅导员还应具备组织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合理管理自己的工作时间和任务,确保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辅导员还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事务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此外,辅导员还应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策划和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和辅导项目。
五、跨文化沟通能力现今,高等学校中的学生具有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经验。
因此,辅导员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辅导员应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工作能力。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be16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a.png)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规定,初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经过规定入职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A.4-5年B.1-3年C.8-9年D.6-7年【答案】:B2.高等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
对()要注重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
A.优才生B.先进个人C.党的积极分子D.贫困学生【答案】:C3.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创新精神B.独立精神C.冒险精神D.求知精神【答案】:A4.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主要由谁制定?()。
A.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 12B.学校C.教育部D.学校举办者【答案】:A5.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优惠政策是()A.可以缓缴营业税B.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C.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D.享受培训补贴【答案】:A6.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不断累积和完善的过程这体现了办学特色的()A.累积性B.辐射性C.独特性D.全局性【答案】:A7.“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在实践中的具体要求。
A.团结协作B.廉洁从教C.依法执教D.严谨冶学【答案】:D8.下列关于大学生的情绪与理智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遇事能坚持自己正确认识B.能冷静控制自己情绪C.已发展到不为小事而发怒和呕气D.感情用事,难以用理智控制情绪【答案】:D9.对新技术、新发明具有先导作用的高校科研类型属于()。
2/ 12A.应用研究B.基础研究C.推广研究D.开发研究【答案】:B10.“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明()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https://img.taocdn.com/s3/m/b4b543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3.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1. 引言高等学校辅导员是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的专职人员。
为了规范高等学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要求,确保其职业发展和工作质量,制定了本职业能力标准。
本标准试行期为三年。
2.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2.1 遵守职业道德• 2.1.1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权益和隐私。
• 2.1.2 恪守敬业精神,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2.1.3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2.2 不断学习与专业发展• 2.2.1 关注学科与专业知识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 2.2.2 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专业视野。
• 2.2.3 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或研究报告,保持专业素养。
3.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3.1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3.1.1 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 3.1.2 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活动。
• 3.1.3 协调各学科和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 提供正确指导与服务• 3.2.1 制定个性化学生辅导计划,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3.2.2 提供学生心理咨询和妥善处理学生问题。
• 3.2.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组织活动,拓宽视野。
4.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4.1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4.1.1 掌握心理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4.1.2 进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4.1.3 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
4.2 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4.2.1 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提供个别和集体心理咨询。
• 4.2.2 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 4.2.3 预防和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5. 生涯规划指导能力5.1 建立个性化咨询与指导体系• 5.1.1 运用职业咨询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 5.1.2 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提供准确的职业指导。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题目汇总2024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题目汇总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9a3310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f.png)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题目汇总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优惠政策是()A.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B.可以缓缴营业税C.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D.享受培训补贴【答案】:B2.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规定,初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经过规定入职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A.4-5年B.6-7年C.1-3年D.8-9年【答案】:C3.下列对辅导员所应具备的素质错误的选项是()A.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追求伟大,为己为人C.要增强党的观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对学生的政治方向进行引导D.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答案】:B4.教师的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两个方面。
A.社会威信B.管理威信C.专业能力D.人格威信—1 —5.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
A.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的发展B.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C.促进个体社会化D.培养合格公民【答案】:D6.大学生普遍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清楚自己的实施情况,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能进行控制与调节,这属于()。
A.思维的元认知能力B.思维的计划性C.思维的综合性D.思维的逻辑性【答案】:A7.“活泼好动”属于()的表现。
A.兴趣B.意志C.气质D.能力【答案】:C8.幼儿入园,幼儿园向家长收取的主要费用是A.清洁卫生费B.保教费C.房屋维修费D.场地使用费【答案】:B9.高校教师的绩效通常按年度考核或者()。
A.学生考核B.学期考核C.季度考核D.聘期考核—2 —10.清末著名小说家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曾描述了白妞和黑妞在明湖居演出()的盛况。
A.山东评书B.山东大鼓C.山东琴书D.山东快书【答案】:B1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https://img.taocdn.com/s3/m/d9b803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9.png)
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普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校中从事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就业指导与服务等相关工作的辅导员。
第三条辅导员应根据职业道德与职业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条辅导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
第五条辅导员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
第六条辅导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和社会公共秩序。
第七条辅导员应积极与学校其他机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第八条辅导员应持续学习与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不断适应新时代需求。
第二章职业能力要求第九条辅导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第十条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能够与学生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十一条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能够准确分析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第十二条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有效管理与推动学校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如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就业指导与服务等。
第十四条辅导员应熟悉学校的相关政策与制度,能够为学生提供合规的指导与服务。
第十五条辅导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尊重学生个人隐私,妥善处理学生信息。
第三章职业能力评价第十六条对于普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评价,应综合考虑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表现、学生评价等因素。
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定期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估,为辅导员提供发展建议与支持。
第十八条辅导员应主动参加相关培训与学习,通过职业资格考核,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第四章附则第十九条辅导员应遵守学校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https://img.taocdn.com/s3/m/73f40e979ec3d5bbfc0a7446.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1。
(完整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完整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https://img.taocdn.com/s3/m/44b10793a8114431b80dd842.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https://img.taocdn.com/s3/m/010e81a8168884868762d6ec.png)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精神,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现将我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要把贯彻落实《能力标准》作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举措,精心组织实施。
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能力标准》学习宣传活动,帮助广大高校辅导员深刻理解《能力标准》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能力标准》的主要内容,全面落实《能力标准》的各项要求,把《能力标准》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能力标准》的具体措施,及时调整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努力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
附件1: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育部2014年3月25日附件1: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2a92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d.png)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承担着指导学生学业、生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工作的责任。
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下面将从专业知识、人际沟通、心理辅导、组织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
首先,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他们应当熟悉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业规划,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高校辅导员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指导和规划建议。
其次,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他们需要与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校辅导员应当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成长,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人生指导。
此外,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最后,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组织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学生的纠纷和矛盾,维护校园的稳定和和谐。
高校辅导员需要善于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活中的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高校辅导员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高校辅导员职业标准
![高校辅导员职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8bb3ed7770bf78a652954ce.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4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实施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7e631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9.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实施路径研究郭先根;陆晓莉;廖素梅【摘要】面对当前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的现状,学习宣传《标准》,深刻领会其基本理念.全面实施《标准》的根本途径:领导重视《标准》,具体措施保障有力;自觉认知《标准》,加强修养内化于心;自身需求《标准》,明确定位外化于行;全面实施《标准》,完善机制准入退出.【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标准》;路径;对策【作者】郭先根;陆晓莉;廖素梅【作者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2014年3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标准》。
《标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这是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第一个职业能力标准。
它有利于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增强了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然而,《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效果不尽如人意,现阶段把贯彻落实《标准》作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举措,仍然任重道远。
对在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学习的来自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6所高校学员进行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6份,收回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1份。
通过走访调查和对问卷的分析表明,《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总体成效并不十分显著,仍然面临着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
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组织领导上,认识程度不到位调查显示,对《标准》的执行力情况调查,有30.9%认为“《标准》很重要,但刚性不强,难执行”,22.3%认为“《标准》要求太高,无法执行”,46.8%认为“可以执行”;对《标准》学习宣传情况调查,有3.7%“没学过”,有12.5%“没有组织学习《标准》,但看过”,59.2%“在校园网上转发过《标准》,领导要求学习”,有24.6%“有专题培训研讨”;对是否有出台贯彻《标准》具体措施情况调查看,40.6%的高校“有措施”,59.4%的高校“没有”;高校对辅导员培训重视程度情况,39.2%认为“不重视”,32.2%认为“比较重视”,28.6%认为“很重视”。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https://img.taocdn.com/s3/m/1ccfd5e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3.png)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旨在规范高等学校辅导
员的专业职业行为,推进辅导员职业发展,增强高等学校辅导员对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素质服务。
该标准共加以20条,要求辅导员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要求辅导
员具备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日常管理能力;二是要求辅导员具有培养学
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能力;三是要求辅导员具备健全学校学生心理健
康咨询和精神援助的能力;四是要求辅导员具备空闲时间活动组织、
解决学生问题及纠纷调处等方面的能力;五是要求辅导员具备参与学
生职业发展规划及学习发展领导能力;六是要求辅导员具备校级专业
组织机构建设、实施工作及社会服务能力;七是要求辅导员在学生活
动中具有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八是要求辅导员具有学校校园安
全保卫工作的能力。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辅导员实现以学生
为中心,以服务学校、学生和家庭为目标,发挥学校的家长般的关心、理解、支持的作用,以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分析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40a345312b3169a451a4b4.png)
《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 》 。
高素质的辅导员 队伍对于大学生 的管理和高等学校整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的制定具有时代性 、 适切性和指导性。2 0 1 2 年以课题形式委托专家开展研究 , 经过反复调研、 反馈和修改 , 2 0 1 4 年3 月正式在我国 推广_ 5 _ 。标准内容源于辅导员一线工作 的实际情况 , 有效地 回应 了目前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 中存在的管理 、 队 伍建设 、 思想发展等问题。同时 , 对辅导员 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提出了明确 、 具体的要求 , 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 、 生涯规划和思想觉悟方面指 明方 向, 促使辅导员 自 身素质不断提高。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7 1 3 . 2 0 1 6 . 0 3 . 0 0 6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分析
方永 辉 , 陈胜 然 王 彤
( 沈阳农业大学 畜牧兽 医学 院, 辽宁 沈阳 1 1 0 1 6 1 )
一
、
高等 学校 辅导 员职 业能 力标准 的整体框架及指标
《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 》 以“ 加强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 推动高校辅导员 队伍专业化 、 职业 化发展 ,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 为 目的 , 是高等学校辅导员提高 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 是调整和完善高等学校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 、 工作职能设置 、 考评考核指标的基本依据l 3 】 。
第3 期
( 二) 工作 内容指 标
方永辉等: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分析
・ 2 8 5 ・
《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 》 中工作内容共 7 5 项指标。从纵向看 , 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九项指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
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1.7.2 培训师资
培训高校辅导员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级以上职级,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术水平、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和实践场所。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守则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不得有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敬业爱生。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献身教育事业、引领学生思想和服务学生成长为己任。
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
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在职责范围内,不得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3)育人为本。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人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终身学习。
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
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5)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风尚,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不得有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
2.2 职业知识
2.2.1 基础知识
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2.2 专业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1)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3)思想政治教育史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
(6)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
(7)毛泽东思想相关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1)中国共产党党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
(12)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相关知识
(13)大学生党团、班级建设的相关知识
(14)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
(15)困难资助、奖罚管理等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内容、知识
(16)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
(17)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
(18)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
2.2.3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定。
3. 职业能力标准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3.1 初级
初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1-3年,经过规定入职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3.2 中级
中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4-8年,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培养了较强研究能力,积累了一定理论和实践成果。
中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初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各项职业功能上有更高要求。
3.3 高级
高级辅导员一般工作8年以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高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中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1标*项为专家职能,高级辅导员需至少符合一项标*项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