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密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6.1质量的概念与测量;6.2密度的概念与测量;6.3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量筒、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概念。

2. 新课内容:(1)质量的定义与测量:讲解质量的定义,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2)密度的定义与测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讲解密度公式,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2. 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3.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

(2)计算题:应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实验题:设计实验,测量某一物体的质量与密度。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升。

但在密度公式的应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体积等。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附录:作业答案1. 填空题: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质量知识,介绍质量的单位、测量方法等。

2. 密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密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4.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容器等。

5.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和密度的原理。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
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质量和密度相关的例子,讨论其原理。
2.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质量测量实验,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3. 密度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变化,探究其规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质量与密度相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对本章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为下一章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物理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资源、拓展和反思等各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是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教学内容涵盖了质量、密度的概念、测量、计算和应用;教学方法采用了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手段;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课件和参考书籍等;教学拓展介绍了质量、密度的国际单位制、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反思则关注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的改进。

质量和密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密度(一)教学目的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

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

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

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铁。

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密度)二、密度的概念1. 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与密度的概念、特性以及测量方法。

具体包括:1. 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 密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4. 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2.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3. 掌握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质量与密度的关系;2. 教学重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量筒、水、物体;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用电子秤测量其质量,用量筒测量其体积,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2. 讲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电子秤进行测量;3. 讲解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量筒和水进行测量;4. 讲解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质量与密度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5. 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 = 质量 / 体积,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电子秤进行测量。

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量筒和水进行测量。

质量与密度关系: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

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七、作业设计1. 请用电子秤测量一个苹果的质量,并用量筒测量苹果的体积,计算苹果的密度;2. 请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质量与密度来解释?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通过讲解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质量与密度的关系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或者尝试用其他方法测量密度,如使用沙子代替水进行测量。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基本单位是千克(kg)。

3.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4.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

5. 密度的应用:通过密度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可以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应用。

2.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实验:进行质量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密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质量和密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延伸:1. 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密度的影响因素。

3. 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密度的影响因素。

2. 难点: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质量测量工具(如电子秤)、密度实验器材(如烧杯、水、盐、酒精等)。

2. 教学素材:质量和密度的图片、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质量的学习:(1)讲解质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

(2)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如电子秤的使用。

(3)进行质量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3. 密度的学习:(1)讲解密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

(2)介绍密度公式及密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3)进行密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密度变化,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4. 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质量和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配合实际例子使学生更好理解。

2. 实验演示: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悟。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法: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难点: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采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密度计等。

2. 教学课件和资料。

3. 实验报告表格。

一、质量的概念与测量1.1 质量的定义1.2 质量的测量工具1.3 质量的计量单位二、质量的计算与应用2.1 质量的计算方法2.2 质量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2.3 质量单位换算三、密度的概念与计算3.1 密度的定义3.2 密度的计算公式3.3 密度单位四、密度的应用与测量4.1 密度的应用实例4.2 密度的测量方法4.3 密度计的使用五、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5.1 实验目的与步骤5.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5.3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5.4 实验结果分析六、质量与密度的关系6.1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原理6.2 质量与密度关系的应用6.3 质量与密度关系的实验验证七、质量与密度的测量误差分析7.1 测量误差的概念7.2 测量误差的来源7.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八、质量与密度的实验设计8.1 实验设计的原则8.2 实验设计的方法8.3 实验设计的评价九、质量与密度的教学案例分析9.1 教学案例的背景9.2 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9.3 教学案例的效果评价十、质量与密度教学的反思与改进10.1 教学反思的内容10.2 教学改进的方法10.3 教学改进的实践效果十一、质量与密度的学习策略指导11.1 学习策略的概念11.2 学习质量与密度的策略11.3 学习质量与密度的方法指导十二、质量与密度的学习评价12.1 学习评价的原则12.2 学习评价的方法12.3 学习评价的实施十三、质量与密度的学习拓展13.1 质量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3.2 质量与密度的相关学科联系13.3 质量与密度的学习资源推荐十四、质量与密度的教学研究动态14.1 质量与密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14.2 质量与密度教学研究的成果14.3 质量与密度教学研究的展望十五、质量与密度教学的资源整合与共享15.1 教学资源的整合原则15.2 教学资源的整合方法15.3 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六、质量与密度的综合应用6.1 质量与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6.2 质量与密度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6.3 质量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质量与密度的实验探究7.1 实验探究的质量与密度关系7.2 实验探究的质量与密度变化7.3 实验探究的质量与密度问题解决八、质量与密度的教学策略8.1 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8.2 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与评价8.3 教学策略的改进与优化九、质量与密度的教学案例分享9.1 教学案例的背景与实施9.2 教学案例的创新与亮点9.3 教学案例的效果与反思十、质量与密度的教学研究综述10.1 质量与密度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10.2 质量与密度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10.3 质量与密度教学研究的挑战与展望十一、质量与密度的学习指导与支持11.1 学习指导的策略与方法11.2 学习支持的资源与工具11.3 学习指导与支持的实施案例十二、质量与密度的学业评估与反馈12.1 学业评估的标准与方法12.2 学生反馈的收集与分析12.3 学业评估与反馈的改进策略十三、质量与密度的跨学科整合13.1 跨学科整合的概念与意义13.2 质量与密度在其他学科的应用13.3 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案例与启示十四、质量与密度的教学创新与技术应用14.1 教学创新的理念与实践14.2 信息技术在质量与密度教学中的应用14.3 教学创新与技术应用的未来趋势十五、质量与密度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15.1 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与方法15.2 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与机制15.3 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实践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质量和密度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测量、计算、应用,到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再到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质量与密度的教学策略、教学案例分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初中物理质量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质量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质量密度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质量的物理意义,掌握质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密度单位及其换算4. 运用质量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称量物品的质量”、“比较物体的轻重”等,引入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计算方法。

2. 探究质量的计算方法(1)实验一:使用天平称量物品的质量,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方法。

(2)实验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探讨质量的计算方法。

3. 讲解密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4. 探究密度的计算公式(1)实验三:让学生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探讨密度的计算公式。

(2)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5. 讲解密度单位及其换算介绍密度的国际单位(kg/m³)以及其他常用单位,讲解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6. 运用质量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质量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为均匀材料、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质量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质量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课前复习课堂复习《质量和密度》复习导学案1、记忆类知识:质量及单位、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

2、实验类知识:密度概念的建构、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3、计算类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变形式的应用。

4、经历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整体性认识。

1. 定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与物体的 、 、 所处的空间 变化无关.一、质量2.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 、单位换算关系:1t= Kg=g=mg3.测量工具:1. 定义:2. 定义式(测量式):二、密度3.单位: 国际:常用: 换算关系:1g/cm³= kg/m³ 铜的密度是8.9 × 10³kg/m³,它的物理意义是4.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同一物质密度的 大小与 、无关b.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不同的物质 密度一般是 的反馈练习 11、在地球上质量为 0.05kg 的手表随宇航员到达月球,在月球上这块表的质量是 g ;一桶水结成冰以后,其质量将 ;一块球形的橡皮泥压扁后,其质量将 ;给铁块使其温度升高, 其质量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某物质的体积是 2cm 3,质量为 4g ,则该物质的密度为 g/cm 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密度为kg/m 3。

反馈练习 21.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过程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 V 1;③ 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V 2;④将 m 、V 带入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ρ;⑤根据 V 1、V 2 算出石块的体积 V 。

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 。

数据表格50g 5g0g 1 2 3 4 5m /gV 1/ml V 2/ml V /ml ρ/( g /c m 3)305020反馈练习 33. 小明想测量一杯食盐水的密度。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能够区分质量的单位。

2.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能够计算密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单位及计算。

2. 密度的概念、单位及计算。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质量的概念、单位及计算。

2. 密度的概念、单位及计算。

四、教学难点1.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是什么?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质量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质量的含义。

2. 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密度的含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质量与密度的知识。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八、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密度的实际应用,如: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合格?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九、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质量与密度方面的掌握程度。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了解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3. 让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

2. 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进行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

3. 采用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天平、量筒、砝码、液体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记录表格。

3. 教学课件。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什么是力?”,“力的大小如何测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质量和密度这两个物理量。

”二、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10分钟)1. 教师讲解质量的定义,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引导学生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三、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10分钟)1. 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介绍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2.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并引导学生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

3. 教师讲解如何根据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并给出计算公式。

四、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 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减小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质量、密度、以及它们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计算质量与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等有一定的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两个新的物理量,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去感受、理解它们的含义。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以及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学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质量与密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质量与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质量与密度公式的推导;质量与密度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质量与密度的本质。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等)、PPT、教学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引发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定义、特性。

同时,讲解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质量和密度。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质量和密度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质量的教学:讲解质量的概念,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电子秤等)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3. 密度的教学:讲解密度的概念,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进行实验演示。

4.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讲解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进行实验演示。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和密度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综合练习,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计算方法的掌握。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天平、电子秤、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2.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图片等。

3. 练习题库:相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和测试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介绍,实验演示。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学习。

本次教学活动以“质量与密度复习”为主题,旨在帮助孩子们巩固已学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复习质量与密度的概念。

活动设计思路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使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质量与密度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质量与密度的基本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质量与密度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液体等)。

2. 学具:记录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质量与密度现象。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动手实验:分组进行质量与密度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孩子们分析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6.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质量与密度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孩子们掌握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参加物理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它们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质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质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6.1 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天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与天平的使用。

课前准备课件、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当菜站的售货员用秤给你称了1千克的西红杮时,你可曾想过,这“1千克”说的是西红柿的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注意归纳学生的不同答案,可做如下说明:“1千克”指的是西红柿的质量。

若说是西红柿的重量也可以,因为质量和重量在生活、贸易中是同义词。

2.提高服务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这里所说的质量与西红柿的质量,含义是否相同?那么,物理学里所说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这两个质量的意义。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初中化学质量密度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密度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密度教案
主题:质量密度
年级:初中
课时:1节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质量密度的计算公式。

3. 能够通过实例计算物质的质量密度。

教学重点:
1. 质量密度的概念。

2. 质量密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质量密度计算的实例题目。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道具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质量密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密度较大或较小。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什么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介绍质量密度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一个实验演示,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及体积来计算出它们的质量密度,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尝试计算给定物质的质量密度,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质量密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实践。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个物体,测量它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它的质量密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
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
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质量和密度》教案

《质量和密度》教案

《质量和密度》教案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学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学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学会在实验中测量。

2. 理解密度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

四、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1)引入活动:通过让学生手拿不同重量的物品来感受物品质量的轻重差别,引发学生对质量的认识。

(2)讲解概念:给出物质质量定义,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3)应用实践:利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

2. 密度的概念(1)实验活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

(2)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图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基本单位及计算公式。

(3)应用实践:教师布置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并分析得出结论。

3. 应用实例通过介绍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实例,如建筑工程实践、船舶浮力、汽车美容鉴定等,巩固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情境教学法4. 问题教育法六、教学效果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2. 组内互评:组内互相评价实验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 课堂作业: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计算并完成作业。

七、教学资源实验性用具:刻度尺、扁平板、直尺、密度试剂等多媒体课件:示意图、实验图表等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对于学生的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均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掌握了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复杂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强化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

同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能够区分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

2.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能够计算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2. 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量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4. 质量和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5. 质量与密度的实验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2. 难点:质量与密度的计算和应用,实验探究的质量与密度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质量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实验法进行质量与密度的探究。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称量水果,引入质量的概念。

2. 讲解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理解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4. 分析质量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真假黄金、选择合适的材料等。

5. 进行质量与密度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质量、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技能。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质量、密度概念、单位、测量方法等知识点。

2.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3. 课后作业:相关质量、密度练习题。

4. 教学视频:有关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演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

2. 第二课时: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量。

3. 第三课时: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4. 第四课时:质量与密度的应用。

5. 第五课时:质量与密度的实验探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质量的概念;第2节密度的概念;第3节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第4节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 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测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密度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各种物体(如石头、木块、金属块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天平、量筒、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质量与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的关系。

2. 教学质量的测量:讲解质量的单位,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3. 教学密度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引出密度概念,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4. 案例分析: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并计算密度。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 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一金属块,质量为200g,体积为50cm³。

(2)一木块,质量为150g,体积为300cm³。

2. 答案:密度分别为4g/cm³和0.5g/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拓展延伸:探讨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热胀冷缩等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质量一、物体与物质区别?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任务一:看课本108—111页内容,说说质量的含义、单位及换算,会用天平测质量。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位置而变化。

知识点聚焦: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叫做物体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无关。

例: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水凝固成铁块B、将菜刀磨得更锋利些C、机器从北京运到广州D、将金丝通过拉伸机拉长3.单位:国际单位,符号:换算关系:1kg= g= mg ,4.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 1t= kg; 1kg= g; 1g= mg。

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5t=_____kg=_____g; (2)360mg=_____g; (3)4.2kg=______g=______mg.设疑:“物体有物质组成,你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吗?他们有联系吗?”学生带着问题做下面的练习题:1、一千克的铁块和一千克的棉花相比()A.铁块所含的物质多 B.棉花所含的物质少C.两者所含的物质多少一样 D.无法比较2、把边长为3dm的正方体的铁块,在相同的温度下压成长2m、宽0.2m的均匀铁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块的形状、质量和体积都变了B.铁块的形状、体积变,质量不变C.铁块的形状变,体积和质量不变D.铁块的质量变,体积和形状不变2、思考并研讨:参考答案:1、C 2、C设计意图:第1题让学生在研题中,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含义。

第2题是在第1题的基础上通过研讨,把一块铁压成铁片,它的形状变了,但它所含有的铁的多少没有改变,其质量不变,还是这块铁。

设疑:“你对生活中质量的单位知多少?”利用学生前面的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公斤、斤、两作为质量的单位。

其中1公斤=2斤;1斤=10两;所以,1公斤=1千克; 1斤=0.5千克=500克 1两=50克。

二、天平的使用及读数:知识点聚焦:1、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放,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上。

②调,使用前将游码移至上;然后调节,使天平保持水平平衡。

③称,按左盘放,右盘放的顺序放置砝码和物品,不可颠倒;添加砝码时应按由到顺序,并适当移动使天平平衡。

④读,被称物体的质量为和之和。

2、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①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夹取,不能用手拿。

②称量过程中不允许调节使天平平衡,而只能通过加减或移动的方法使天平平衡。

③天平移动位置后需重新调平。

小组讨论: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1、如右图1甲,说明天平处于什么状态?2、如右图1乙:物体质量是多少?3.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如图4所示。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小明的操作有两处错误,指出有错误的步骤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①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正确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正确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4.如何准确用天平测出100g酒精的质量?设计意图:通过第1、2题的复习,使学生知道,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和读数的问题。

第3、4题在第1、2题的基础上,纠正天平使用中的问题及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

【专题二】:密度专题二知识点聚焦:任务二:看课本113—118页内容,记住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通常用字母表示密度,表示质量,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2、密度的单位: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密度的单位就是;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它表示。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

4、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和,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值。

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进行测量。

实验设计:利用大小不同的木块,大小不同的铝块,刻度尺,天平等可以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2、作出的猜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测量的有关数据一:测量的有关数据二: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通过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典例分析】一、质量相等问题:例1:一块体积为100 cm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解题步骤见板书)变式训练1、最多能装1t水的运水车,能装载1t汽油吗?变式训练2、一定质量的水全部凝固成冰,体积比原来一定质量的冰全部熔化成水,体积比原来参考答案:1、不能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一吨汽油的体积比一吨水的体积大所以装不了。

2、大小二、等容问题例2:完全相同的三个瓶子,分别装满水、酒精、硫酸,甲瓶装水,乙瓶装酒精,丙瓶装硫酸,他们的总质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解题步骤见板书)变式训练1、一个瓶子最多能盛1000 g水,用这瓶子盛煤油,最多可盛______g.(ρ油=0.8×103 kg/m3)变式训练2、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的重力,将一个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kg。

(ρ钢=7.9×103 kg/m3、ρ铝=2.7×103kg/m3)参考答案:1、V瓶=V水=m水ρ水=1000g1 g/cm3=1000cm3装满煤油,m=ρ油V=0.8g/cm3x1000cm3=800g2、设零件的体积为V,则:m钢-m铝=104kg,ρ钢V-ρ铝V=104kg,7.9×103kg/m3×V-2.7×103kg/m3×V=104kg由此得出V=0.02m3铝制零件的质量m=ρ铝V=2.7×103kg/m3×0.02m3=54kg.故答案为:54.三、密度相等问题:例3: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的体积为20m3,现从巨石上取得20cm3的样品,测得样品的质量为52g,求这块巨石的质量。

(解题步骤见板书)变式训练1、某同学在“测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右下表。

⑴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⑵表中的m值是 g。

参考答案:解:设容器质量为m0,液体密度为ρ,由题意可列方程组m0+15ρ=22g ①m0+35ρ=38g ②解得:m0=10g,ρ=0.8g/cm3.当体积是40cm3时,液体的质量m液=ρv=0.8g/cm3×40cm3=32g,故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32g+10g=42g.故答案为:0.8,42.四、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问题例4:有一体积为30 cm3的空心铜球,它的质量为178g,铜的密度8.9g/ cm3求(1)空心部分体积(2)若在空心部分装满水,求该球的总质量。

(解题步骤见板书)变式训练1、体积为30 cm3,质量为158g的空心球,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测得质量为168g,则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若把空心球压成实心球,其密度是多少?参考答案:解:水的质量:m水=168g-158g=10g ρ水=1g/cm3所以空心部分体积:V空=m水ρ水=10g1 g/cm3=10cm3所以金属实心球的体积是V=30cm3-10cm3=20cm3压成实心球ρ=mV=158g20cm3=7.9g/cm3=7900kg/m3设计意图:求解密度问题常见的隐含条件有三类:(1)质量不变。

如冰熔化变成水,水凝固变成冰,物质状态变了,但质量不变。

(2)密度不变。

如想知道一块长方体巨石的质量,可以测量它的密度和体积去计算。

怎样知道它的密度呢?就可以从它上面取一块小石头,测量出小石头的密度,则小石头的密度等于巨石的密度。

(3)体积不变。

除本题情况外,常见的如两种液体都用同一容器盛满,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再如,若待测物体是固体,使容器先盛满水,把固体放入后,部分水会溢出,则溢出水的体积与固体体积相等。

【专题三】: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四知识点聚焦:1.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测量(填“间接”或“直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