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男性服饰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唐代汉服形制

唐代汉服形制

唐代汉服形制唐代汉服形制是指唐代时期的汉族服饰的样式和制作工艺。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而富庶的时期,汉服的形制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唐代,汉服的形制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展现出了唐代人民对服饰的追求和品味。

一、男装形制在唐代,男子的主要服饰有衫、褂、袍、裳等。

其中,衫是唐代男子最为常见的外穿上衣,分为长衫和短衫两种。

长衫通常到膝盖上方,短衫则到腰部以上。

褂是一种类似于短衫的上衣,多为丝绸材质,款式精美。

袍是唐代男子的正装,一般为长袍,领口和袖口都有装饰。

裳是唐代男子的下装,类似于裤子,有短裳和长裳之分。

二、女装形制唐代的女子服饰十分华丽,流行的服饰有衫、褙、袄、裙等。

衫是女子的上装,常用丝绸制作,领口和袖口都有繁复的装饰。

褙是唐代女子的短上衣,可以搭配衫一起穿着,使整体更加华丽。

袄是一种薄外套,多用来保暖或作为装饰。

裙是女子的下装,有长裙和短裙之分,常常使用丝绸和绢作为面料,上面还会绣上各种花纹和图案。

三、头饰和鞋袜在唐代,男女的头饰和鞋袜也是十分重要的装饰品。

男子常戴帽子,有高冠、幞头、玄圭等不同款式。

女子的头饰更加丰富多样,有发髻、发簪、发钗等。

鞋袜方面,男子多穿靴子,女子则穿绣花鞋、绣花袜等。

四、颜色和纹饰在唐代,服饰的颜色和纹饰也是非常重要的。

唐代人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如红色、绿色、紫色等,以显示出贵族的地位和身份。

纹饰方面,常见的有云纹、龙纹、花纹等,这些纹饰不仅可以增加服饰的美观度,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总结起来,唐代汉服形制在服饰的款式、细节和装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男女服饰各有特点,体现了唐代人民对服饰的追求和品味。

唐代的汉服形制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展示。

时至今日,唐代汉服形制仍然对后世的服饰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男服饰发展历程

唐代男服饰发展历程

唐代男服饰发展历程
唐代男服饰在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断演变和改良。

以下是唐代男服饰的发展历程:
初唐时期(618-690年):
初唐时期,男性服饰多采用华丽的风格,服装颜色明亮,注重装饰细节。

常见的服装包括袍、褂、衫等。

其中,袍是主要的上衣,一般长及膝盖,袖长适中。

褂是一种较短的上衣,穿着方便,常用于宴会、婚礼等场合。

衫则是一种轻薄的上衣,适合夏季穿着。

盛唐时期(690-755年):
盛唐时期,男性服饰逐渐趋向简洁大方,更加注重实用性。

袍的长度逐渐延长,有时可长至地面,袖子略长。

褂的款式也有所变化,前面没有直接的钮扣,而是用宽带或秋牒束扣进行束腰。

同时,束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使用皮带、玉带等配饰。

中晚唐时期(755-907年):
中晚唐时期,男性服饰的宽松舒适风格进一步发展。

袍的样式多样化,长度适中,袖长可及地面。

同时,褂的款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常见的有直褂、斜褂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弄袒”(又称“反领”)的服饰款式,即将衣领的两端向后翻叠,使得领口线条更加流畅。

这是唐代男服饰的发展历程,从初唐时期的华丽装饰到盛唐时
期的简约实用,再到中晚唐时期的宽松舒适,男性服饰不断演变,展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

唐朝少年郎的形象特征

唐朝少年郎的形象特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强盛的朝代,其文化、艺术和服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唐朝少年郎可能具备的形象特征:
1. 服饰:唐朝的服饰以华丽、宽松、大气为主要特点。

少年郎通常穿着颜色鲜艳、花纹精美的长袍,可能搭配腰带和头巾等装饰物。

2. 发式:唐朝的男子发式较为多样,少年郎可能会留长发或短发,有时会将头发束成发髻或扎成马尾。

3. 容貌:唐朝社会崇尚阳刚之美,因此少年郎可能具有英俊、硬朗的外貌特征,如浓密的眉毛、明亮的眼睛和挺拔的鼻梁等。

4. 配饰:唐朝的男子会佩戴各种配饰来彰显身份和品味。

少年郎可能会佩戴玉佩、香囊、手镯等饰物,以增加自己的气质和风度。

5. 文化素养: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教育普及程度较高。

因此,唐朝的少年郎可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擅长诗词、书法、音乐等艺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特征是基于对唐朝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而得出的一些普遍印象,并不能代表所有唐朝少年郎的形象。

每个人的外貌和气质都有其独特之处,而且唐朝历时较长,不同阶段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也可能有所差异。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在唐朝的漫长历史中,服饰的变化也是十分丰富多样的。

本文将对唐朝服饰的变化进行总结,从衣着款式、材质、颜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服饰款式男子服饰在唐朝,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袍、褡、裤和襦等几种基本款式。

- 衫:唐朝男子常穿的衣服,衫分为长袖和短袖,多用亚麻、丝绸等材质制作。

- 袍:袍是一种奢华的服饰,多用丝绸制作,通常用来参加重要场合。

- 褡:褡是一种套在内衣外面的短袍,主要用来防寒。

- 裤:唐朝男子的常穿裤子,有直裤和箭裤两种样式。

- 襦:襦是一种贴身的衣物,多用作内衣。

女子服饰唐朝女子的服饰样式更为多样,常见的有襦裙、华丽的袍服和宽袖子的衫。

-襦裙:襦裙是唐朝女子的主要服饰,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襦和裙。

襦是上衣,裙是下摆,襦裙材质多用丝绸,种类繁多。

- 袍服:唐朝女子的袍服常用于重要场合,如宫廷、贵妃等。

袍服多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装饰为特点。

- 衫:唐朝女子的衫分为长衫和短衫两种,衫袖多为宽大的折扇袖或蝴蝶袖。

- 群:唐朝女子的裙子有直裙和半圆裙两种。

直裙通常在宴会上穿,半圆裙用于日常穿着。

社会地位与服饰在唐朝社会中,服饰也是体现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

- 皇帝:唐朝皇帝穿着华丽,常常用金线、宝石等装饰,袍袖通常特别宽大。

- 贵族:唐朝的贵族阶层穿着精美,服饰上常有龙纹、凤凰纹等,以显示其高贵地位。

- 平民:普通人的服饰款式相对简单朴素。

衣物材质多为棉布、麻布等,颜色也以素色为主。

服饰材质与工艺唐朝的服饰材质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丝绸、亚麻、纱、绢等。

- 丝绸:丝绸是唐朝服饰的主要材质之一,丝绸材质柔软光滑,适合制作华丽的服装。

- 亚麻:亚麻是唐朝服饰中常用的材质,透气性好,适合夏季穿着。

- 纱:纱是一种轻薄的透明材料,多用于制作唐朝女子的襦裙和袍服。

- 绢:绢是一种质地厚实的材料,适合用来做冬季衣物。

唐朝的服饰制作工艺也非常讲究,常见的有刺绣、织锦、织金等技巧。

唐朝男子服饰介绍

唐朝男子服饰介绍

唐朝男子服饰介绍《话说唐朝男子服饰》嘿,今天咱就来聊聊唐朝男子的那些个服饰。

你们知道不,我之前去逛一个历史博物馆,那里面就有好多关于唐朝的展览。

我一进去啊,就被那些展示的唐朝男子服饰给吸引住了。

那一件件衣服,真的是特别有意思。

咱先来说说唐朝男子常穿的圆领袍。

这圆领袍啊,看着就很简洁大方。

唐朝的男人们穿上它,显得特别精神。

就好像现在的男孩子们穿上一件帅气的夹克一样。

我当时就在想啊,要是咱现代人也能穿上这样的衣服走在街上,那得多酷啊!而且这圆领袍的颜色也很多样,有黑色的、红色的、蓝色的,各种各样,那叫一个眼花缭乱。

我记得在博物馆里看到一件红色的圆领袍,那颜色鲜艳得哟,感觉穿上它就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还有那幞头,也是唐朝男子服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你们看古装剧里,那些个唐朝男人头上戴的那个头巾一样的东西就是幞头啦。

这幞头的样式也有很多种呢。

有的是平平的,有的有点翘翘的。

我就想象着,唐朝的男人们早上起来,先把头发梳好,然后再仔仔细细地把幞头戴在头上,还得调整好角度,让自己看起来更帅气。

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在博物馆里还看到了一套特别华丽的唐朝男子服饰。

那衣服上绣满了各种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还有一些我都叫不出名字的图案。

我就在想啊,这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绣出来啊。

穿着这样的衣服出门,那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当时我就站在那里,盯着那套衣服看了好久,脑子里一直在想象着唐朝的那个画面,一个穿着华丽服饰的男子走在大街上,周围的人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唐朝男子的服饰真的是太有特色了。

从这些服饰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那个时代的繁荣和开放。

男人们可以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颜色和样式,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不像有些时候,大家都穿得差不多,一点新意都没有。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觉得唐朝男子服饰真的是太有趣了。

每次想到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服饰,我就忍不住想再去看看。

要是有机会能穿上一套唐朝男子的服饰,拍个照留个念,那该有多好啊!总之,唐朝男子服饰就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趣味的世界,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索和欣赏。

唐朝男人的装束

唐朝男人的装束

唐朝男人的装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也是服饰文化发展的高峰。

唐朝男人的装束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展现了他们的尊贵与品味。

头戴冠冕,是唐朝男人装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常常佩戴高高的宝冠,冠上镶嵌着珍贵的宝石和珠宝。

有的冠上还点缀着羽毛和细腻的刺绣,使整个头部装束更加华丽。

冠的造型各异,有的是高高的圆顶,有的是方型的,还有的是独具特色的动物造型。

这些冠冕的设计精美,彰显了唐朝男人的高贵身份和富足生活。

身穿华丽的袍服,也是唐朝男人装束的亮点。

他们常常穿着绫罗绸缎制成的衣袍,色彩鲜艳,花纹繁复。

袍的领口和袖口常常镶嵌着金线和宝石,显得十分豪华。

袍的下摆则常常垂至地面,给人一种庄重而大气的感觉。

有的袍上还会绣有吉祥图案或诗词,以展现唐朝男人的文化修养和品味。

腰系金银带,是唐朝男人装束的细节之一。

他们常常佩戴精美的腰带,带上镶嵌着珍贵的宝石和珠宝。

腰带的材质多样,有的是金银丝织成的,有的是细腻的丝绸。

腰带的设计精巧,常常以花纹和图案装饰,使整个装束更加华丽。

腰带的系法也很讲究,有的是简单的结扣,有的是繁复的绑法,展现了唐朝男人的细致和品味。

脚踩绣花鞋,是唐朝男人装束的一大特色。

他们常常穿着绣花鞋,鞋面绣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鞋面的绣花工艺精湛,细腻而绚丽,展现了唐朝男人对美的追求。

鞋的样式也多样,有的是高跟的,有的是平底的,还有的是翻起的尖头鞋。

无论是哪一种样式,都展现了唐朝男人的风采和品味。

总的来说,唐朝男人的装束充满了华丽和尊贵的气息。

他们的头戴冠冕,身穿华丽的袍服,腰系金银带,脚踩绣花鞋,展现了他们的高贵身份和优雅品味。

唐朝男人的装束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裕,也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享受。

唐朝男人的装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唐朝男人的装束中感受到那份尊贵和风采。

唐朝服饰特点及发展研究报告

唐朝服饰特点及发展研究报告

唐朝服饰特点及发展研究报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王朝,其服饰的特点和发展也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会针对唐朝服饰的特点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唐朝服饰的特点
1. 形制
唐朝服饰的形制多样复杂,基本分为裳、衣、袍、褐、帽等,裳和衣是唐代男女常用的服饰。

裳是裙子的意思,两边开裆,有过膝、至膝、长裙等多种长度。

衣是唐代男女的上衣,有对襟衣、斜领衣、单衣、袄等多种形式。

2. 颜色
唐朝服饰的颜色丰富多彩,以绿、紫、红、黄等为主,其中又以紫为皇家专用色,只有皇室和贵族才能穿着这种颜色的服饰。

3. 花纹
唐朝服饰的花纹纷繁复杂,主要有云、龙、凤、螭虎、麒麟等吉祥动物和花卉图案,其中还有江山如画的山水画面。

二、唐朝服饰的发展
1. 表现阶级特点
唐朝服饰的发展与社会制度息息相关,唐朝是封建王朝,服饰的变化体现出阶级的差别。

皇帝、宰相、将领等高层官员身穿紫袍金带、丹衣玉带等显贵服饰,其中紫色为皇家专用色,其他官员和士人则穿着不同等级的服饰。

2. 影响周边国家
唐朝的发展和盛世也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服饰风格,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区都受到唐朝服饰的影响,在其服饰上运用唐朝的花纹和形制等元素。

3. 外来文化的融合
唐朝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服饰也与之融合。

例如佛教文化的影响,使得唐朝服饰中增加了袈裟、袈裟衣、绢罗裙等。

三、结论
唐朝服饰的特点和发展与社会制度、周边国家的影响、外来文化的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

唐朝服饰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多彩、具有阶级区分和民族特色等特点,成为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唐代服饰文物研究报告总结

唐代服饰文物研究报告总结

唐代服饰文物研究报告总结引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的时期之一,其服饰文化也极为丰富多样。

本报告旨在对唐代服饰文物进行研究,总结唐代服饰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以及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一、唐代服饰的基本特点唐代服饰以华丽、鲜艳、多彩为主要特点。

民众穿着丰富多样,表达了不同阶层的身份和地位。

宫廷服饰则更加华贵奢华,体现了帝王尊贵的地位。

1. 男性服饰(1) 衣着风格唐代男子主要穿着长袍和披风,多采用交领或斜领设计,衣袖宽大。

经常使用丝带和腰带进行装饰。

衣袍上还经常绣有各种花纹和图案。

#### (2) 配饰男性常戴帽子,有不同的款式和设计,用以显示社会地位和身份。

常常佩戴各类珠宝饰品,如玉佩、钮扣等。

#### (3) 足袜鞋履男性通常穿长袜和鞋履,鞋子有高跟和低跟之分,根据不同场合进行选择。

2. 女性服饰(1) 衣着风格唐代女性的服饰以宽松、长裙为主。

衣袖常常很宽大,下摆也较长。

颜色多以红、绿为主,给人以明快、活泼的感觉。

常常使用丝绸、绫、缎等质地的布料,以及金银线进行装饰。

#### (2) 配饰女性主要戴头饰,如发簪、冠帽等。

常常佩戴项链、手镯、耳环等各类珠宝饰品。

同样也常使用丝带、腰带进行装饰。

#### (3) 足袜鞋履女性通常穿袜和鞋子,袜子多为丝质,鞋子用以分为高跟和平底。

二、唐代服饰的演变与发展唐代服饰的演变与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在唐代初期,服饰比较古朴,注重实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服饰也逐渐丰富多样,富有创意。

1. 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繁荣的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兴盛。

这对服饰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 2. 文化的繁荣唐代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种文化繁荣的影响下,服饰的设计也更加注重美感和艺术性。

三、唐代服饰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唐代服饰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反映了时代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政治和经济的雄厚基础,以及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深刻的影响了作为其载体的服饰的风貌。

唐代的服饰不仅雍容华美,其进步的服饰文化更是影响深远。

它的开放性、容纳精神和突出个性的特质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美轮美奂的唐代传统服饰,还对启示后世的服饰审美和意识有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通过对唐代男性服饰及其特点的介绍,进一步从微观层面上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及其社会风貌的独特,从而填补了历史上对唐代男性服饰研究较少的空白,对现今社会服饰的发展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唐代;男性服饰;特点服饰的发展也有其自己的历史沿革,服饰史也是生活史的一部分,其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日趋兴盛,成果众多。

唐朝自然是服饰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朝代。

它的重要,一方面在于唐朝的繁荣昌盛,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时尚。

另一方面,唐朝位于中国古代社会从前期到后期的过渡阶段,服饰的演变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

就是说,唐朝服饰一方面继承了南北朝以来逐渐形成的袍衫裙襦形制,另一方面将它们完善为制度,贯彻到从皇帝常服官员常服到平民常服的所有方面,其影响直至明代。

所以,了解唐代服饰,就为了解中国古代后半期的服饰(除了清朝)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由于研究一个朝代的服饰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广泛性,研究量比较大,查阅资料比较困难,因此本文只从唐代男性服饰一个角度去探索唐朝的社会生活。

下面就唐代男子服饰及其特点做简单介绍。

一、唐代男性服饰(一)官服唐代男性礼服主要包括:祭服、朝服、公服、官常服等四类,其中祭服、朝服、公服是体现儒家传统审美、礼仪制度精神的礼服,精美华丽。

不仅对穿着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且各依“服令”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这是自周礼以来,儒家传统的礼仪等级制度在经历400年的动荡之后再次在服饰制度上的回归,体现的是大唐职官制度的礼仪精神。

官常服则是唐代华夷杂糅的社会习俗对汉族传统服饰从外形到制度精神的补充与完备。

唐朝男子服饰

唐朝男子服饰

唐朝男子服饰
唐朝男子服饰是唐代男性穿着的服装。

头部饰品:
1.冠:公卿戴冠,官员半冠,百姓无冠。

2.帽:贵族穿头巾,平民穿布帽。

上衣类:
1.衫:分前衫、中衫、后衫。

2.袍:分红色朝袍和紫色交领袍。

下身类:
1.裤:分布、达、柔三种裤子,长度盖到膝盖。

2.袴:官员穿,根据等级、职位不同,花色、长短、材质也跟着变化。

配饰类:
1.腰带:百姓用皮带,官员用宝玉腰带。

2.鞋子:分木履、芦履、高底牛皮靴三种。

3.扇子:男子用珠边扇和七折扇等,扇子也代表身份等级。

唐朝男子服饰以华丽、繁复著称,颜色也多以鲜艳亮丽为主。

官员身份的不同,服饰所用的材质和颜色也有所不同。

唐代男性更注重穿着的整洁和大方,扮相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古代唐朝男服装的知识

古代唐朝男服装的知识

古代唐朝男服装的知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时期,而唐朝男子的服装则更是别具一格,让人流连忘返。

本文将详细阐述唐朝男服装的知识,让我们一同了解这段令人向往的历史时期。

唐朝男服装主要分为两类:平日服和礼服。

平日服是指日常生活中男子所穿的衣服,而礼服则是指重要场合以及官员上朝时所穿的正装。

在唐朝,男子平日服装的基本款式是长袍和裤子。

长袍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外套的衣物,它的特点是宽松、长袖并且下摆延至膝盖。

唐代男子的长袍分为两种款式,一种是直裰,一种是大袖裾。

直裰是指上身和下身的两块布料直接缝合在一起,没有分裂的裙摆。

而大袖裾则是上身和下身的两块布料分别缝制,形成裙摆。

这两种款式的长袍都给人一种华丽大气的感觉。

裤子是唐代男子的下装,它的款式相对简单,一般都是宽松的直筒裤。

裤子的材质多为绸缎,色彩鲜艳。

裤腰部分多为松紧带或者系带,方便穿着和调节大小。

在礼服方面,唐朝男子的正装非常华丽,充满了宫廷气息。

唐代男子正装的核心是龙袍,龙袍是皇帝及高官们所穿的礼服。

龙袍是用织锦制作而成,上面绣有五爪金龙图案,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权威。

龙袍的颜色多为黄色或红色,这是因为黄色和红色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

除了龙袍外,唐代男子的正装还包括蟒袍、大袖袍等。

蟒袍是官员们在重要场合穿着的礼服,它的特点是袖口宽大,下摆拖地。

大袖袍则是一种袖口宽大的长袍,袖口在走动时能够产生流动感。

除了衣物本身,唐朝男子的服饰也极为重要。

在头部装饰方面,唐代男子喜欢佩戴帽子。

唐代男子的帽子种类繁多,有蓋冠、方巾等。

其中,蓋冠是最常见的一种帽子,它的特点是上有一块挡风的帘子,可以保护头部免受风沙的侵袭。

另外,唐代男子还喜欢佩戴玉佩。

玉佩是一种形状各异、材质为玉的饰品,多用于装饰腰带。

唐代男子佩戴玉佩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有象征吉祥的意义。

总的来说,唐朝男子的服装丰富多样,既有平日服的简洁大方,又有礼服的华丽壮观。

无论是平日还是正式场合,唐朝男子的服装都体现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唐朝服装调研

唐朝服装调研

以下是关于唐朝服装的 调研报告
Part 1
唐朝服装概述
1 唐朝服装概述
唐朝服装是指在唐朝时期人们所穿着的服装,主要包 括汉族服装、胡族服装、僧侣服装等
x
唐朝服装以其华美、大气、兼收并蓄的特点而著称, 在中国服装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Part 2
唐朝汉族服装
2 唐朝汉族服装
唐朝汉族服装以宽袍大袖、 线条流畅、色彩绚丽为主
对后世汉族服装的影响
唐朝汉族服装的宽袍大袖、线条流畅、
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世汉族服装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的汉族服装,
如明、清时期的服装,都不同程度地
1
吸收了唐朝服装的特点
对佛教文化的影响
唐朝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
3
展,僧侣服装也具有了很高的文化价
值。后来,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僧侣服装的特点也对
通过研究唐朝服装,我们可以了解到 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情况和特点
2
3
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灵 感和借鉴
Part 7
唐朝服装的影响
17
7 唐朝服装的影响
唐朝服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后世服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唐朝服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7 唐朝服装的影响
取灵感,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唐朝服装的制作精细、图案寓意深刻等特点,对现代
服装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启示。现代设计师们常常从唐
朝服装中汲取灵感,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Part 6
总结
8 总结
唐朝服装以其华美、大气、兼收 并蓄的特点而著称,在中国服装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02

唐代男子服饰研究

唐代男子服饰研究
关键词:唐代;男子服饰;胡服;外来文化
Abstract
Fashion is a reflec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 good reflection of social conditions and changes in social consciousness, it is a visual expression of material culture.Chinasince ancient times big country attire, ceremonies known. Men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costumes put Etiquette into the costumes,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clothing system. And a foreign culture is Han Chinese clothing dress to receive, absorb. Tang policy of open, national prosperity, socially liberal, inclusive, frequent exchanges of all ethnic groups formed a National Fusion of the situation, while the foreign culture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reflected in the costumes shown on its openness and diversity . The topics to dress by me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g Dynasty costumes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of the causes, to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g Dynasty costumes men, about men's clothing in the Tang Dynasty Tang Dynasty embodied social life.

唐朝男子服饰特点

唐朝男子服饰特点

唐朝男子服饰特点一、唐朝男子服饰的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朝男子服饰特点与当时社会风貌、文化氛围和政治经济状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唐朝男子服饰的种类和款式1. 衣服:唐代男子常穿长衫,分为单衣和袍。

其中单衣分为马褂、直裰、褙子等。

袍分为大袍和小袍,大袍有长袍和中袍两种,小袍有短袍和中短袍两种。

2. 裤子:唐代男子通常穿宽松的裤子,分为直裆裤、曲裆裤等不同款式。

3. 头饰:唐代男子头戴帽子或头巾,帽子有冠帽、方帽、巾帽等不同款式。

4. 鞋履:唐代男子穿靴或履,靴分为高筒靴和低筒靴两种,履则分为绸履和布履两种。

三、唐朝男子服饰的特点1. 形制简洁:唐代男子服饰以简洁、自然的形制为主,强调舒适、实用。

2. 颜色丰富:唐代男子服饰颜色丰富,以红、绿、蓝等为主色调,同时还有金黄色等亮丽的颜色。

3. 图案精美:唐代男子服饰图案精美,常见的图案有云纹、龙纹、凤纹等。

4. 材质考究:唐代男子服饰材质考究,常用的材料有丝绸、棉布、毛织物等。

四、唐朝男子服饰的影响唐朝男子服饰在当时对后来的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服饰中的一些元素如冠帽、靴履等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明清时期,并逐渐演变成了不同风格和款式。

此外,唐朝男子服饰也对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五、结语总之,唐朝男子服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独特的时期。

其形制简洁、颜色丰富、图案精美、材质考究等特点,为后来的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服饰不仅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服饰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分析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分析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政治和经济的雄厚基础,以及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深刻的影响了作为其载体的服饰的风貌。

唐代的服饰不仅雍容华美,其进步的服饰文化更是影响深远。

它的开放性、容纳精神和突出个性的特质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美轮美奂的唐代传统服饰,还对启示后世的服饰审美和意识有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通过对唐代男性服饰及其特点的介绍,进一步从微观层面上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及其社会风貌的独特,从而填补了历史上对唐代男性服饰研究较少的空白,对现今社会服饰的发展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唐代;男性服饰;特点服饰的发展也有其自己的历史沿革,服饰史也是生活史的一部分,其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日趋兴盛,成果众多。

唐朝自然是服饰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朝代。

它的重要,一方面在于唐朝的繁荣昌盛,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时尚。

另一方面,唐朝位于中国古代社会从前期到后期的过渡阶段,服饰的演变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

就是说,唐朝服饰一方面继承了南北朝以来逐渐形成的袍衫裙襦形制,另一方面将它们完善为制度,贯彻到从皇帝常服官员常服到平民常服的所有方面,其影响直至明代。

所以,了解唐代服饰,就为了解中国古代后半期的服饰(除了清朝)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由于研究一个朝代的服饰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广泛性,研究量比较大,查阅资料比较困难,因此本文只从唐代男性服饰一个角度去探索唐朝的社会生活。

下面就唐代男子服饰及其特点做简单介绍。

一、唐代男性服饰(一)官服唐代男性礼服主要包括:祭服、朝服、公服、官常服等四类,其中祭服、朝服、公服是体现儒家传统审美、礼仪制度精神的礼服,精美华丽。

不仅对穿着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且各依“服令”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这是自周礼以来,儒家传统的礼仪等级制度在经历400年的动荡之后再次在服饰制度上的回归,体现的是大唐职官制度的礼仪精神。

官常服则是唐代华夷杂糅的社会习俗对汉族传统服饰从外形到制度精神的补充与完备。

唐朝吴地人们的服饰

唐朝吴地人们的服饰

唐朝吴地人们的服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吴地人民的服饰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下面将按照列表的方式介绍唐朝吴地人们的服饰。

1. 男性服饰:a. 衣服:唐代男性通常穿着长袍,主要有褐色、黑色和青色等。

丝绸是最常见的面料,而贵族或官员们则会选择珠绣、云锦等华丽的材料。

袍上通常会装饰有纹饰或绣花,以展示身份和地位。

b. 裤子:男性的裤子通常是宽松舒适的。

常见的款式有直裆裤和马面裤,前者类似于现代的直筒裤,后者则是两腿分开形成一字状。

c. 鞋子:男性的鞋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长靴、马蹄鞋等。

贵族或官员们会选择精美的刺绣和镶嵌鞋子,以示身份地位。

2. 女性服饰:a. 衣服:唐代女性的衣着以长袍为主,有袖子的款式多于无袖子的。

婚礼和重要场合,女性会穿着华丽的宴会服,上面可能会有金银丝线的刺绣和玉佩的装饰。

b. 裙子:女性的裙子有两种主要样式,一种是横切领的直裙,另一种是交叉领的展裙。

展裙下摆丰满,通常会使用一些纱和褶皱来增加层次感。

c. 鞋子:女性的鞋子通常是绣花鞋或织花鞋,鞋面有精美的刺绣花纹,鞋底则用软皮制成,舒适度较高。

3. 头饰:a. 男性头饰:唐代男性通常会戴一顶帽子,最常见的是圆顶冠。

冠帽上可能会装饰有玉佩、金饰或绣花,以显示身份地位。

b. 女性头饰:唐代女性头饰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是花兜。

花兜通常由花朵、丝带和珠子等装饰物组成,色彩鲜艳丰富。

此外,凤钗、金幢等也是女性常见的头饰。

4. 饰品:a. 男性饰品:男性通常佩戴一些金银饰物,如戒指、佩剑和耳环等。

这些饰品不仅彰显财富和地位,也展示了男性的风度和品味。

b. 女性饰品:唐代女性喜欢佩戴各种珠宝首饰,常见的有项链、手链、耳环、戒指等。

珍贵的宝石如碧玺、珊瑚以及玉石经常被用来装饰。

唐朝吴地人们的服饰丰富多样,不同社会阶层和性别有不同的穿着方式。

贵族或官员们追求华丽和豪华,而平民百姓则更注重实用和舒适。

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时代的风貌,也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观。

唐朝男子服饰有哪些特点

唐朝男子服饰有哪些特点

唐朝男子服饰有哪些特点唐代女子服饰由于其鲜明的特点被众人所注意,也因此往往忽视了男子服饰的独特之处,男子服饰发展至唐朝,在延续传统的交领、对襟汉服的基础上,又多了许多新的款式。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唐朝男子服饰有哪些特点,希望你喜欢。

男子服饰主要特点其一是幞头,其二是圆领窄袖袍衫。

唐时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

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

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

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从众多传世图画看来,这种圆领袍衫在非正式场合下流行一种“潇洒穿法”:不合颈下胸上的一段,让袍子前面的一层襟自然松开垂下,形成一个翻领的样子。

这也算向胡服中的翻领靠近,也确实达到了与胡服相仿的效果。

用今天的话说,大概就叫显得洋气。

翻领并非汉服的传统。

唐代是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当时的女性们不止自己引领国际时尚潮流,也善于从第三世界民族服装中汲取灵感。

那种曾广泛流行的翻领对襟,袖口有褶皱边的半臂,据说很可能起源于西域的音乐国度龟兹。

不过,圆领袍并不是田间日头的老百姓们的通用服装,更不是重大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时的服装。

唐半臂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通常套在衫襦之外。

在中国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对襟的以小带子当胸结住。

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在初唐,半臂更为普及,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同时传至民间。

半臂的兴起颇为有趣。

它起源甚早,在三国时代,魏明帝曾穿薄绸半袖上衣上朝,结果被一位大臣质问,此种奇装缘自何礼法规章?可见短袖的款式初现时属于时尚界的非主流。

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到了隋唐盛世它人气直升。

唐朝男子文人服饰

唐朝男子文人服饰

唐朝男子文人服饰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时代现在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服饰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唐朝男子文人服饰作为唐朝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优雅高贵的象征,也是舒适自由的体现。

本文将从男子文人服饰的颜色、款式、材料、功能、流行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男子文人服饰的颜色特点唐朝男子文人服饰的特点之一是以深浅不一、鲜艳明快的颜色为主。

红、黄、紫、蓝、绿等颜色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设计当中。

其中,紫色是唐代貴族的专属颜色,而且极为昂贵难以入手。

贵族们除了在婚礼、丧礼等重要场合才会穿着紫色的服饰外,平时也会选用紫褐色等色调深而不失鲜艳的颜色进行搭配。

二、男子文人服饰的款式特点唐朝男子文人服饰的款式特点是注重典雅与简洁。

服饰整体呈直线型,是以腰带为中心,向上开叉,两侧各裸露一半身。

衣袖长短不一,其中有一种短衫近年也被众所周知。

可以说是”气度非凡“。

同时,唐代还有一种称作“比甲”的服饰,与现代的西服非常相似。

这种“比甲”是一种长袍式的服装,突出了唐代男子的特有刚毅,造型精美,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使用。

三、男子文人服饰的材料特点唐朝男子文人服饰材料运用也表现出了豪华与典雅的特点。

常用的材料有松纹绸、绸缎、紵绸、丝绢等。

其中,松纹绸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添加了纹样,使得整个服装看上去不那么单调。

在制作过程中,还会采用刺绣和镶金银等手艺进行装饰。

同时,面料上的图案和花纹经常与文学作品、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相关。

四、男子文人服饰的功能特点唐朝男子文人服饰的生活功能很强,它不仅可以保暖,也可以起到装饰性作用。

对于文人们,服饰等同于他们内在的品质,如才华横溢、优雅高贵、宽厚深远等。

在唐朝,男人们十分注重自己的整体形象,服饰细节处理得当也常常被人称赞。

这种注重舒适度、美观度、质地的服装设计理念对于今天的服装行业仍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五、男子文人服饰的流行特点唐朝男子文人服饰是集高妙于一身的典雅舞蹈和艺术性的创新设计。

知识点19:唐朝男子典型服饰

知识点19:唐朝男子典型服饰

大唐华服中国历代服饰赏析知识点19:唐朝男子典型服饰教学目的: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介绍唐朝典型服饰的特点,重点分析幞头的来源,冠饰变化等。

内容纲目:(一)唐朝男子典型形象(二)唐朝男子服饰构成(三)唐朝男子的着装图解(一)唐朝男子典型形象头戴幞头,身着长袍,脚蹬乌靴。

这种装束是唐代男子最常见的服饰。

当幞头产生之前,汉代通行戴冠、帻。

男子二十成人,士冠;“卑贱执事不冠者”,则戴帻。

但是在劳动人民中间,还有用布包头的习惯。

东汉以后,从这类包头布中又演化出一种幅巾来。

东汉末年,像袁绍这样的高官,在官渡战败以后,也简率地系着幅巾逃走。

及至魏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不拘礼法的幅巾,反而更为流行。

(1)幞头(二)唐朝男子服饰构成孙机先生认为,幞头并不是直接继承幅巾而来。

对于幞头说来,幅巾仅仅起着先驱的作用,并不是它的原型。

这是由于:首先,裹幅巾的东晋、南朝人士,“皆……衣裳博大,风流相放” ,仍保持着汉以来的传统服装式样;幞头却是和圆领袍配套的。

所以与后者配套的幞头的前身,不能到与前者配套的幅巾那里去寻找。

其次,在形像材料中,也看不到自幅巾向幞头演变的发展序列。

与圆领袍同属于胡服系统的幞头的来源只能从北方的鲜卑人中寻找。

鲜卑装中男女都戴后垂披幅之帽,鲜卑族起自塞外,其俗编发左衽。

北魏进行过服装改革。

魏孝文帝再度改制冠服时鲜卑男子已束髻。

那么帽后的披幅遂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

因此北齐墓中出土的俑,就有将披幅用带子勒起来的。

这就逐渐形成了幞头。

1.在髻上加巾子2.系二后脚于脑后3.反系二前脚于髻前4.完成到宋代,幞头的角多有变化,并且有硬翅角唐朝男子各个阶层都穿圆领袍衫。

“袍”指有里子的夹衣,冬可絮绵,“衫”为单衣,形制是圆领、窄袖、右衽,领口和前襟各有一枚扣袢系合,长度一般在小腿至脚面之间。

正式的袍衫不开衩,膝下用一整幅布接成一圈横襕,又可称为“襕袍”、“襕衫”。

一种袍衫两侧开衩,称为“缺胯衫”。

(2)襕袍衫、缺胯袍衫(3)袄子“袄子”一般指为不带襕的夹衣,长度较袍衫为短,可絮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政治和经济的雄厚基础,以及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深刻的影响了作为其载体的服饰的风貌。

唐代的服饰不仅雍容华美,其进步的服饰文化更是影响深远。

它的开放性、容纳精神和突出个性的特质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美轮美奂的唐代传统服饰,还对启示后世的服饰审美和意识有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通过对唐代男性服饰及其特点的介绍,进一步从微观层面上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及其社会风貌的独特,从而填补了历史上对唐代男性服饰研究较少的空白,对现今社会服饰的发展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唐代;男性服饰;特点服饰的发展也有其自己的历史沿革,服饰史也是生活史的一部分,其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日趋兴盛,成果众多。

唐朝自然是服饰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朝代。

它的重要,一方面在于唐朝的繁荣昌盛,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时尚。

另一方面,唐朝位于中国古代社会从前期到后期的过渡阶段,服饰的演变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

就是说,唐朝服饰一方面继承了南北朝以来逐渐形成的袍衫裙襦形制,另一方面将它们完善为制度,贯彻到从皇帝常服官员常服到平民常服的所有方面,其影响直至明代。

所以,了解唐代服饰,就为了解中国古代后半期的服饰(除了清朝)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由于研究一个朝代的服饰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广泛性,研究量比较大,查阅资料比较困难,因此本文只从唐代男性服饰一个角度去探索唐朝的社会生活。

下面就唐代男子服饰及其特点做简单介绍。

一、唐代男性服饰(一)官服唐代男性礼服主要包括:祭服、朝服、公服、官常服等四类,其中祭服、朝服、公服是体现儒家传统审美、礼仪制度精神的礼服,精美华丽。

不仅对穿着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且各依“服令”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这是自周礼以来,儒家传统的礼仪等级制度在经历400年的动荡之后再次在服饰制度上的回归,体现的是大唐职官制度的礼仪精神。

官常服则是唐代华夷杂糅的社会习俗对汉族传统服饰从外形到制度精神的补充与完备。

唐建国以后,曾于武德与开元年间两次对皇帝、太子、百官、世庶的内容做了规定。

归纳起来,唐的官服按礼节轻重划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常服。

1.祭礼服(1)皇帝的祭礼服在封建帝国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制服作为衣冠服制的代表,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彻底的完善。

隋开皇年间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制度然后将它定型,隋炀帝则有选择性地恢复了周汉的冕服制度,唐代则遵循了隋代的定制,所以,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以及《三才图会》中都能看到比较完善的衮冕形象:头戴冠冕,上身穿着宽袖直领上衣,下身穿群裳,腰间系玉带、佩绶,腹前面系敝膝,足上着赤舄。

实际上衮冕,只是皇帝的众多祭礼之服中的一种。

武德四年,唐高祖颁布了衣服诏,规定了皇帝的服装12种,其中冕服依照周代的礼制确定为6种,它们是:“大裘之冕、衮冕、鹜冕、毳冕、绣冕、玄冕。

”(2)皇太子的礼服唐代的服制规定,皇太子的服制有五种。

由太子内坊下辖之内直局管理。

其中皇太子的冕服只有衮冕一种。

因为皇太子在等级上比皇帝低一等,所以其衮冕也比皇帝的衮冕要低一等,具体地说,即头上戴的冕,冕板前后各悬挂的九条用九颗白珠串成的旒,冕的左右两侧用青丝带悬挂着玉充耳,用犀角簪束发;上衣是黑色的,绣上“龙、山、华虫、火、宗彝”①五种花纹,有绣花的领口;下裳是红色的多褶大裙,上面绣“藻、粉米、黼、黻”②四种花纹,共九旒九章,腰间束大带,系有火、山两种花纹的蔽膝;佩带由红、白、淡青、红黑色四种颜色丝绦织成的绶带;腰带上悬挂着玉柄剑、玉镖首、玉双佩;足着红袜、赤舄等。

但太子们在穿自己的礼服侍从皇帝参加各种重大活动时,因个人的政治处境与性格的不同又有不同的表现。

(3)品官的礼服群臣的祭礼服有五种:衮冕、鸳冕、毳冕、绣冕、玄冕。

唐初《武德令》规定:一品官员穿衮冕;二品官员穿鸳冕;三品官员穿毳冕;四品官员穿绣冕;五品官员穿玄冕。

具体减等的做法,据《周礼》记载:“自天子而下用九旒、七旒、五旒、三旒。

”③唐代九旒规格用于皇太子的冕服,群臣的冕服使用规格范围只能从七旒到无旒的弁服。

但随着高宗显庆九年废大裘冕到玄宗开元十七年(729)之后,唐玄宗朝拜五陵得时候,只穿平时的素服而已。

群臣的礼服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群臣对冕服“尊卑相乱”的担忧,另一方面是皇帝对冕服繁文缛节的反感,所以自开元年以后,《武德令》只具虚文而已,①《旧唐书·舆服志》②《旧唐书·舆服志》朝臣随祭只穿素服。

以上这些规定繁缛的冕服,造型庄重、精美,色彩搭配和谐,为了显示它的崇高威严,虽有“只具虚文”的嫌疑,却也只能在盛大的典礼中使用。

在其他的日子里,皇帝、百官只能穿统一规定的朝服、公服和常服坐朝示事、上朝听宣、坐堂办公、燕居休闲。

2.朝服朝服,又称为“具服”①,是皇帝及群臣重大朝会时穿的礼服。

朝服有皇室朝服和官员朝服,皇室朝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皇帝和皇太子的朝服。

皇帝的朝服有通天冠。

冠帽迎人面上加金质重叠的山形装饰,在这个装饰上附蝉一只,并在帽冠上装饰12颗玉珠。

施舍珠翠,黑介幘,发带装饰翠羽組索,用玉或犀牛角质的簪导。

身穿固定搭配的绛纱袍,红色罗裳。

在其内衬白纱袍,其领、袖端、衣襟、领缘皆用织成料作装饰制作。

白色的衬裙,镶嵌胡红色的裙裾和上边缘。

在这套服装之上,装饰浅红色纱质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项饰。

其佩革带、佩玉、剑、绶带、袜、舄与服色相同。

如果是未成年的皇帝,则梳双童髻,戴空顶的黑介幘,插双玉簪导,加宝饰。

各种祭祀以及冬至、朔日上朝,受朝贺、殿前拜王公、春节宴会、冬至宴会就如是穿戴。

皇太子的朝服有:具服远游三梁冠,这是皇太子第二等重要的礼服。

与皇帝相比皇太子的帽饰要相对的简单一些,是皇太子随皇帝拜祭祖庙、还宫以及参加春节、冬至、朔日入期,祭先圣先师时如是穿戴。

虽然皇太子的朝服较皇帝的朝服简单,但总体上仍大方、端庄、色彩和谐。

因内衬少了裳裙,且袖端、衣襟、领缘的镶嵌眉头图案、没有图案,使得浅红与黑色的搭配穿戴更加轻便、醒目,体现了皇太子的活力。

裙裾、群缘上也少了华丽的镶边,使得这套礼服体现了皇太子的最贵地位,又不会因和皇帝同时出现,产生“喧宾夺主”的错觉,当然这一点也是皇太子们极力想避免的。

对于群臣的朝服,那就更加简单。

根据官品高低的不同又有所变化。

一般头部又冠幘,玉簪导装饰,身穿浅红色单衣,内衬白纱衬袍,黑色的领缘、领袖,衣襟、裙裾,一律穿白色的裙。

搭配革带、饰金钩,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足服白色袜子,黑色皮舄,身佩剑,纷,双佩,双绶等组成。

这是一般五品官员以上官员陪祭、其他官员朝飨、拜表、大事等大典时的服饰。

不过品级不同会有一些取舍。

诸如六品以下去剑、佩、绶,七品以上要簪白笔。

八品、九品去白笔、白纱中单、以履代舄。

白笔簪于冠前,长度右五寸。

簪白笔因此成为文官的象征,此风在宋朝仍有流传。

3.公服公服,是古代官吏在衙署内处理公务时所穿的一种服装,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所穿的制服。

因为它只用于官吏,所以也被称为“官服”。

和祭服、朝服相比,公服的形制要简便得多。

同时,还省略了许多繁琐的挂佩,所以公服又有“从省服”之称①。

有《新唐书·车服志》记载:“从省服者,五品以上公事朔望朝谒,见东宫之服也。

亦曰公服。

”其重要性低于朝服。

其作用与朝服相同,区别在于,“礼重者用朝服,礼轻者用公服”。

皇帝的公服有:武弁、弁服、黑介幘、白纱帽、平巾幘、白帢,其中太宗又创制翼善冠,于每年初一、十五视朝时使用。

武弁,和通天冠很相像,只是帽冠上附有紫貂尾、蝉。

在图像资料中也没有见过皇帝戴武弁的例证。

据孙机先生考证,隋唐代的武弁已转变成笼冠,是皇帝近侍的冠戴,可见此处所谓的皇帝公服武弁也仅为“具文”。

弁服是皇帝每月初一视朝时的公服。

头戴用鹿皮缝合而成的如两手相合状的帽子,帽子上有攀以固帽,上装饰12颗玉珠。

加玉簪以固发,身穿绛纱袍,下身穿素色群裳,装饰白玉双佩,革带上装饰小鞶囊皮包,內盛小双绶。

白袜,乌皮履。

黑介幘,是皇帝拜陵的公服。

没有冠帽上的装饰,白纱单衣,白色的裙,革带,素袜,乌皮履。

南北朝以后,黑介幘与平巾幘的外形趋于一致,皇帝也很少穿,成为文官的公服之一。

白纱帽,乌纱也可以制此帽。

配白裙,白衫,乌皮履,是皇帝的公服之一,但唐服令中备有白纱帽,不过是沿袭《周礼》的传统而已,皇帝戴白纱帽的实例很罕见。

平巾幘,是皇帝乘车马时穿的礼服。

白帢是皇帝参加大臣葬礼时的礼服。

不过,这两种服装和通天冠以下的各服一样,皇帝很少有真正穿的机会,唐服令中记载它们,完全是出于对周礼的传统的尊重,并没有考虑其实用性。

太子的公服是公服远游冠。

自永徽以后太子的公服只有远游冠和进德冠两种。

公服远游冠,簪导以下部分与朝服远游冠相同。

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金钩碟,假带,方心,纷,鞶囊,长六尺四寸,广二寸四分,色同大绶。

白袜,乌皮履。

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则服之。

朝臣的公服有冠帽,幘巾,簪导,绛纱单衣,内衬白纱单衣,黑色的领缘、袖端、裙裾,白色的裙。

革带,金钩带,假带,方心,袜,单底鞋,背后加纷带装饰,皮腰包。

是一品至五品,谒见东宫及其它公事时的制服,一般办公时的重要场合都可着公服。

“方心曲领”这是官员制服上的一种领项饰。

在唐代朝服、祭服、公服中虽没有见到方心曲领的具体形象,但在宋人的传世写真中,却可多见方心曲领的形制。

另外,对于允许佩戴各种和绶的官员,一般都是双绶,除一品佩双玉环佩外,其他官员按品级单佩或无佩。

一品佩山玄玉,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苍玉。

六品以下没有佩玉。

绶按品级不同佩戴方式也不同。

有佩绶者则一定还要在背后戴纷,皆长六尺四寸,宽二尺四分,各随绶色。

除绶和纷外,唐官员还戴鞶囊,鞶囊外表有纹饰,二品以上用金缕,三品用金银缕,四品用银缕,五品用彩缕。

对于文官而言,七品以上穿朝服的文官一律簪白笔,五官则不簪。

有提到舄和履的地方,除非特别注明颜色,否则一律用乌色,舄双层皮底,中间夹一层蜡,目的是为了穿着者在长久站立时防潮、防湿。

履单层皮底,不具防潮功能,所以是低级礼服的配装。

所有勋官及有爵位并任职事官的官员,散官、散号将军同职事,其正式的冠带是其散官本品的官服,外出任职则用其职事官的品级服。

武官们在宫中站班时,所穿的公服样式也是最适合其身份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另在九品之外还有低级官吏和政府办事人员,当时称作视流内起居与流外两种品级。

唐代的祭服、朝服、公服在实际执行中,因其礼节烦琐,不仅不方便穿着,而且穿着时也不便行动,所以虽然有明确的行文规定皇室成员以及官员在不同的场合应穿的不同服饰,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按行文的规定具体去执行。

至开元十七年(729),玄宗朝拜五陵,只穿平时的素服而已。

朔、望常朝,也用常服。

连太宗发明的朝服翼善冠服自此以后也被废了。

皇帝礼服逐渐常服化的趋势,在开元年间彻底完成。

朝臣的祭服、朝服、公服在实际执行中也屡有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