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与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
与选择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与选择
一个地区优势行业的选择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以该地区工业各行业产值(或销售收入、增加值)的比重来确定。但是,全面、准确地选择地区优势行业,则需要统筹思考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规模大小,也要考虑该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和竞争力;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社会贡献多少,也要考虑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及影响力。本文拟用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运用有关统计模型和方法,从区域优势、带动优势和贡献优势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并选择出山东省工业行业中分工优势比较明显、带动作用和贡献程度较大的行业,作为山东省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供有关参考使用。
一、山东工业的区域优势行业分析
一般来说,区域优势是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山东省工业中那些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这是从工业地区结构的集中程度来衡量某一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有些行业,在一个地区比重较大,但放在全国看却是微不足道的;有些行业在省内的比重较小,而在全国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建立在区域专业分工基础上的相对优势所在。
(一)测定产业区域分工优势的基本方法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来测定。通过区位商分析可以测定各工业产业部门在全国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来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的测定指标有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等。其计算公式为:
区位商(LQ)=(某地区A部门产值/该地区全部产值)/(全国A部门产值/全国全部产值)
一般说来,LQ>1,表明A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品有一定的外向度,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产品输出越多。LQ=1时,表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国相当,产品基本自给自足。LQ<1,说明该地区A 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需要从区域外输入A产业的产品,来满足区域内的需要。
(二)山东省工业行业的区域分工特点
我们运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对山东省工业大类行业的LQ值进行了测算(见表一)。表一山东省2004年工业各行业大类区位商
从上表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区域分工有以下特点:
1、山东省具有分工优势的行业相对较多,优势比较明显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轻工类和资源开采领域。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具有分工优势的行业(指LQ>1的行业)有17个,占%。其中,具有明显区域分工优势的行业(LQ>)有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等五个行业。在17个具有分工优势的行业中,轻工类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等七大类,资源开采类的有四大类,装备制造类的有三大类。
2、高技术行业在区域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国家制定的高技术标准行业构成中,山东省只有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属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制造(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一定的区域优势,而高技术中的两大重点行业--仪器仪表及文
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LQ=)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LQ=)则处在全国区域分工中的极弱地位。在全省39个行业大类中,这两大重点高技术行业区位商最低。
3、不同工业行业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变化各异。2000年至2004年间,山东省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LQ值上升的行业有17个,其余22个行业LQ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2004年具有分工优势的17个大类行业中,上升幅度比较明显的行业有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LQ值增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LQ值增加),造纸及纸制品业(LQ值增加)等;下降幅度比较明显的行业有专用设备制造业(LQ值减少),有色金属矿采选业(LQ值减少),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LQ值减少)等。有两个行业从不具分工优势达到具有分工优势,它们是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两个行业从具有分工优势减弱为不具有分工优势,它们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
4、行业效益状况与分工优势有密切关系。从2004年普查结果可以看出,除少数行业外,大多数行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与分工优势的高低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二、山东工业的带动优势行业分析
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投入和消耗大量其他工业、农业或服务业的产品。投入和消耗的多少,反映了该工业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那些带动辐射作用强的工业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大,因此也可以作为衡量和选择有比较优势与发展前景行业的重要标准。
(一)判定行业带动作用的基本方法
分析工业行业带动优势,大多用投入产出模型来测定。投入产出模型是用数学方程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结构,其中的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其他各产业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从而测算出一定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全部带动力。其模型为:
B=(I-A) -1-I
其中,A=(aIJ),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B=(bIJ),称为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过该模型计算某一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带动力的公式如下:
DJ=∑bij×YJ
其中,DJ表示第j个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总带动力,YJ表示第j个工业行业当年的总产出。
在同一基准年度内,不同行业DJ的大小,就表明了该产业在该地区的带动程度大小。DJ值越大,行业波及程度越高,对该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越明显。反之亦然。
(二)山东省工业各行业带动作用的基本情况
我们同样运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参照2002年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根据上述模型对山东省工业大类行业的DJ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见表二。
表二 2004年山东省工业各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力
单位:亿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带动力具有如下特点:
1、各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不同工业行业产品的消耗结构和影响率各不相同,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带动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山东省工业行业大类看,相互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