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危险性物质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ca68358852458fb770b568d.png)
火灾危险性分类中国国家标准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同样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类.详细如下: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类厂房:1. 闪点小于28℃的液体2.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 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类厂房:1. 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2.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3.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 助燃气体6.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丙类厂房:1.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2. 可燃固体丁厂房类:1. 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 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3.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厂房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甲类仓库:1. 闪点小于28℃的液体2.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小于10%气体固体物质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乙类仓库:1. 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2.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3.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 助燃气体6.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丙类仓库:1.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2. 可燃固体丁类仓库:难燃烧物品戊类仓库:不燃烧物品。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本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ac3105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6.png)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本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火灾的危险性程度,将物质分为不同类别,以便安全管理人员根据物质的分类,制定相应的消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下面是一个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本,共分为五个类别。
一、易燃物质1.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燃点低于摄氏37.8度(华氏100度)的液体。
它们在常温下能够释放出易燃蒸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一旦接触到火源,就会发生火灾。
例如汽油、酒精、煤油等。
2.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指易燃性质的固体物质,其自然状态下可以点燃或者在短时间内发生自燃反应。
例如火柴、花生壳、木屑等。
3.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在常温下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具有易燃性质的物质。
易燃气体具有很高的蒸汽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引发火灾。
例如天然气、甲烷、乙炔等。
二、氧化剂氧化剂是指能够促进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它们能够释放氧气,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使其燃烧变得强烈和迅速。
氧化剂能够支持燃烧过程,使火势扩大,是火灾蔓延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
三、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燃点低于摄氏37.8度(华氏100度)的液体。
它们在常温下能够释放出易燃蒸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一旦接触到火源,就会发生火灾。
易燃液体的火灾具有迅猛发展的特点,火势猛烈,蔓延速度快。
四、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在常温下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具有易燃性质的物质。
易燃气体具有很高的蒸汽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引发火灾。
易燃气体的火灾燃烧速度快,火势猛烈,并且易蔓延。
五、易爆物质易爆物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爆炸性反应的物质。
它们的燃烧速度非常快,能够产生剧烈的冲击力和压力波,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易爆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最高,一旦发生火灾,需要采取极其严格的措施进行安全疏散和处置。
综上所述,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可以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以便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f6970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6.png)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
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火灾的新闻,包括房屋、工厂、车辆等地点的火灾事件。
火灾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都会带来极大的损害。
因此,对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了解火灾的形成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火灾。
火灾的形成原因火灾是一个燃烧反应。
当有可燃物,氧气和能量(例如热能、电能)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的时候,就可能发生火灾。
因此,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必须采取措施,切断这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比如,切断空气或燃料,或控制温度。
火灾的分类基于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A类物质A类物质指易燃物质,如木材、纸张、衣服、棉花、油漆、涂料、煤等。
它们易于在存在氧气的环境中燃烧。
A类物质的特点是:易燃,点燃温度低,燃烧时放热量大,火势猛烈。
因此,在储存、运输这些物质时必须特别注意安全,不要将它们与其他反应性物质混合,以免发生爆炸。
B类物质B类物质指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润滑油等,它们是一种可燃液体,不易挥发,但易于燃烧。
B类物质的特点是:易燃,喷涌火苗高,火势猛烈,且能迅速蔓延。
在使用这些物质时,必须注意控制其温度,避免产生火花以保障安全。
C类物质C类物质指气体,如氢气、液化石油气等,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低的密度。
C类物质的特点是:易燃易爆,点燃温度低,燃烧时甚至无味,具有其危险性和独特性。
使用这些物质时,必须加强相关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以保障生产和运输安全。
D类物质D类物质指金属和粉尘,如铝、镁、锌、钠、铁磁等金属。
D类物质的特点是:容易在燃烧时放出很高的温度,能引发爆炸,可燃性极强,对水反应剧烈。
在工厂、仓库等场所使用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保护设备,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E类物质E类物质指物质可引发电火花,如电线、电路板、蓄电池等。
E类物质的特点是:使用中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因此,在进行电路维修、电气设备检查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d0261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9.png)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主要根据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来进行划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 A类: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A类火灾主要指可燃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木材、纸张、布料等。
这些物质在着火后容易燃烧,并能够长时间持续燃烧。
A类火灾危险性较大,火势猛烈,热量较高,容易引发火灾扩散和蔓延。
2. B类:液体和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B类火灾主要指液体和可燃液体物质的火灾,如石油、汽油、酒精等。
这些物质在接触到火源时能够迅速挥发和燃烧,火势较大,热量较高。
B类火灾具有较强的火势蔓延性和爆炸性,因此危险性较大。
3. C类:气体的火灾危险性C类火灾主要指气体物质的火灾,如天然气、氢气等。
这些物质本身是气态的,具有较高的蓄能量和爆炸性。
C类火灾由于气态物质能够迅速扩散和蔓延,因此火势较大,热量较高,危险性较高。
4. D类:金属的火灾危险性D类火灾主要指金属物质的火灾,如钠、锂等。
这些金属在空气中能够氧化并释放大量热量,形成金属火灾。
D类火灾燃烧温度较高,火势较大,并且对灭火剂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因此危险性较大。
5. E类:电器设备的火灾危险性E类火灾主要指电器设备的火灾,如电缆、插座、开关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短路、过载、电弧等原因引发火灾。
E类火灾由于电气设备内部所产生的热量较高,并且在火灾蔓延过程中容易引发爆炸,因此危险性较大。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要重视火灾的防范工作,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检查,加强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提高火灾防范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三篇)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b4ad2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c.png)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xxxx年版),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共5类,综合归纳如下:1、甲类(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2、乙类(1)闪点28℃-<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氧化性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
(7)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3、丙类(1)闪点60℃的液体。
(2)不属于甲、乙类的可燃固体。
4、丁类(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他用的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4)储存的难燃烧物品。
5、戊类(1)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2)储存的非燃烧物品。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二)是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对火源的反应程度来评估其引发火灾的危险程度。
根据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UNECE)的《危险品分类和标记准则》和国际海事组织 (IMO) 的《国际海商法规》等国际标准,物质的火灾危险性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高度易燃物高度易燃物是指在常温常压下能够自燃或在与空气接触时立即着火的物质。
火灾危险性物质分类
![火灾危险性物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8aa977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9.png)
一、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按物品本身的可燃性、氧化性和是否兼有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忌水性等危险性的大小,在充分考虑其所处的盛装条件、包装的可燃程度和量的多少的基础上按天干序数将物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
(一)甲类甲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以下6种情况:1.闪点<28℃的液体。
如: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脂、硝酸乙脂、汽油、丙酮、丙烯、乙醛、60度以上的白酒等易燃液体均属此类。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如:乙炔、氢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气体均属此类。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既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如: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的气体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钾、钠、锂、钙、锶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等金属的氢化物;电石、碳化铝等固体物质均属此类。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如: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等强氧化剂均属此类。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二)乙类乙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以下6种情况。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如: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脂、硝酸戊脂、乙酰丙酮、环已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等易燃液体均属此类。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1de27bbcd126fff7050bee.png)
视机、收录机等电子产品,计算机房已录数据的磁盘储存间,冷库中的鱼、肉间
丁 难燃烧物品
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
戊 不燃烧物品
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搪瓷制品,陶瓷制品,不燃气体,玻璃棉,岩棉, 陶瓷棉,硅酸铝纤维,矿棉,石膏及其无纸制品,水泥,石,膨胀珍珠岩
注:(1)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 的物品确定。(2)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 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2.乙炔,氢,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 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
甲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 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3.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 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4.金属钾、钠、锂、钙、锶,氢化锂、氢化钠,四氢化锂铝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
物或硫黄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 5.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
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 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6.赤磷,五硫化二磷,三硫化二磷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1.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戊酯,乙酰丙酮, 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2.氨气,一氧化碳
乙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3.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硝酸钴,发 烟硫酸,漂白粉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69c69587c1cfad6185fa726.png)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5364-87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1987 20xx年版),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共5类,综合归纳如下:1、甲类(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2、乙类(1)闪点≥28℃-<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氧化性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
火灾危险性物质分类
![火灾危险性物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264972aba1aa8114431d9dd.png)
火灾危险性物质分类第一章绪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就支配了一种自然力,而自然力的支配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火灾事故的发生就是人们触犯自然规律而受到的一种惩罚。
正所谓: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人类要支配“火”这种自然力,就必须认识和研究“火”这种自然力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善用之”的方法和措施,并同各种火灾事故作有效的斗争。
石油化工生产是目前最大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最多的用油、用火、用电的生产活动企业。
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消防安全。
所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认识和研究“火”这种自然力的特点和规律,预测和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各种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及灭火技术,确保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将本书的最终目的。
第一节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物品在生产领域为产品,在运输中为货物,在流通领域为商品,在储存和使用中称物品,无论其在何领域为何名称,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因而,它必然有物质的各种自然属性和包括火灾危险性在内的反映其属性的各种特性。
然而要对这众多的物品进行正确的消防管理,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得以保证。
所以说,对物品进行科学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正确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增加和拓展,新的消防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严密、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人们掌握各种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对实施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影响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因素世间的物质是复杂多变的,作为供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供人们生活资料消费的物品,其火灾危险性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所以,在确定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时就不能只考虑其本身是否可以燃烧及燃烧的难易程度一种因素,应当综合考虑其各种危险特性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后果,及影响其火灾危险性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保证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更加严密和科学。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1493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2.png)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它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对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和说明。
一、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易燃物质易燃物质指的是在常温下容易燃烧的物质,它们具有较低的燃烧点和闪点。
易燃物质在与火源接触时容易燃烧,并且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火焰。
常见的易燃物质包括液体燃料(如汽油、酒精)、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甲烷)、固体燃料(如木材、纸张)等。
易燃物质火灾危险性高,要特别小心使用和储存。
2.可燃物质可燃物质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燃烧的物质,它们具有一定的燃烧点和闪点。
可燃物质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燃烧,一旦点燃,会产生火焰和热量。
常见的可燃物质包括煤炭、油脂、植物油、染料等。
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适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安全措施。
3.不可燃物质不可燃物质指的是在正常条件下不能燃烧的物质,即使接触火源也不会燃烧。
不可燃物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物质,如水、大理石、钢铁等;另一类是与氧气反应但不产生明火的物质,如石蜡、磷酸铵等。
不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较低,但也需要注意防范火灾的其他因素。
二、化学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易爆物质易爆物质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爆炸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很高的爆炸性和瞬发性。
易爆物质需要很小的能量就能引起爆炸,且爆炸产生的威力很大。
常见的易爆物质包括火药、炸药、气体炸弹等。
易爆物质火灾危险性极高,必须加强对其存储和使用的控制。
2.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指的是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有毒物质常常在火灾中被释放出来,通过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对人体造成伤害。
常见的有毒物质包括氰化物、酸类、碱类等。
有毒物质火灾危险性较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毒物泄漏和扩散。
3.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指的是能够辐射出放射性射线的物质,它们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和放射性危险性。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e64a60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0.png)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在生产和储存物品的过程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性,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提高火灾预防和应对的效果,对不同物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和评估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易燃物品类:易燃物品指的是在常温下易燃燃烧的物质,如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易燃固体。
这类物质一旦接触到火源,容易发生燃烧并持续燃烧,火势蔓延速度快。
(1)可燃气体:如天然气、液化气等。
这类气体具有低点燃温度、高挥发性,一旦泄漏且遇到火源,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2)可燃液体:如汽油、柴油、酒精等。
这类液体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性,泄漏后遇到火源易燃烧,火势火势蔓延迅速。
(3)易燃固体:如木材、布料、纸张等。
这类固体容易被点燃,火势蔓延速度快,危险性较高。
2.可燃固体和液体类:这类物品包括不属于易燃物品类的固体和液体物质,如普通家具、建筑材料、食品等。
这类物质不易点燃,燃烧时火势相对较小,但也会造成一定的火灾危险。
(1)固体:如木材、纸张、衣物等。
这类固体容易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但相对易燃物品类来说,其燃烧速度较慢。
(2)液体:如油漆、溶剂、清洗剂等。
这类液体不属于易燃液体,不易燃烧,但在高温下以及与其他可燃物质接触时,容易导致火灾。
3.氧化剂类:氧化剂是指一类能够与可燃物质发生强烈反应,能促进火势蔓延的物质。
这类物质本身不易燃烧,但在与易燃物品接触时,会迅速促进燃烧反应,加剧火灾危险性。
(1)氧化剂:如氧气、过氧化物等。
这类物质本身不燃烧,但在与可燃物质接触时,能引发剧烈燃烧反应,火势迅速蔓延。
(2)氧化性物质:如硝酸、漂白粉等。
这类物质具有强氧化性,能促进可燃物质燃烧,增加火灾危险。
4.腐蚀物和有毒物类:腐蚀物和有毒物是指具有强腐蚀性或有毒性的物质,虽然不易燃烧,但其泄漏或排放后会对人员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1)腐蚀物:如硫酸、盐酸等。
这类物质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黏膜等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会造成人员和设备损伤。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18e80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5.png)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根据物质在火灾过程中的燃烧性质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的。
常见的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类有以下几类:1. 可燃物:可燃物是指那些易于与氧气发生反应并产生火焰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油漆、粉末、气体等。
可燃物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固体可燃物在点燃后会产生明亮的火焰,液体可燃物一般在一定温度下蒸发形成易燃气体,气体可燃物则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
可燃物火灾危险性较高,易引发火灾事故。
2.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那些燃点低于25℃的液体,如汽油、酒精、醚类溶剂等。
这类液体具有极高的挥发性和易燃性,遇到火源或静电火花等点燃源时容易引发火灾,并且火势迅速蔓延。
3. 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可燃物质蒸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体系,如石油气、天然气、甲烷等。
这类物质具有严重的爆炸危险性,遇到点燃源时会迅速燃烧并产生爆炸。
4. 氧化剂:氧化剂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反应并加速燃烧的物质,如高氯酸、高氟酸、高氧化物等。
它们能够提供氧气,使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释放更多的热量,并加剧火势。
氧化剂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需妥善存放和防止与可燃物接触。
5. 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是指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或有害物质的物质,如氰化物、柴油、焦油等。
这类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烟雾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且增加了应急处理的难度。
6.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能够发射离子辐射的物质,如铀、铂等。
放射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主要体现在其燃烧过程中会释放放射性粉尘和射线,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从火灾危险性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燃烧性质和危险程度,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和管理,严格控制火灾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火灾危险性物质分类
![火灾危险性物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264972aba1aa8114431d9dd.png)
火灾危险性物质分类第一章绪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就支配了一种自然力,而自然力的支配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火灾事故的发生就是人们触犯自然规律而受到的一种惩罚。
正所谓: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人类要支配“火”这种自然力,就必须认识和研究“火”这种自然力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善用之”的方法和措施,并同各种火灾事故作有效的斗争。
石油化工生产是目前最大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最多的用油、用火、用电的生产活动企业。
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消防安全。
所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认识和研究“火”这种自然力的特点和规律,预测和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各种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及灭火技术,确保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将本书的最终目的。
第一节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物品在生产领域为产品,在运输中为货物,在流通领域为商品,在储存和使用中称物品,无论其在何领域为何名称,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因而,它必然有物质的各种自然属性和包括火灾危险性在内的反映其属性的各种特性。
然而要对这众多的物品进行正确的消防管理,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得以保证。
所以说,对物品进行科学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正确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增加和拓展,新的消防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严密、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人们掌握各种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对实施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影响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因素世间的物质是复杂多变的,作为供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供人们生活资料消费的物品,其火灾危险性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所以,在确定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时就不能只考虑其本身是否可以燃烧及燃烧的难易程度一种因素,应当综合考虑其各种危险特性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后果,及影响其火灾危险性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保证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更加严密和科学。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13b5047af45b307e87197bc.png)
行业资料:________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5 页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xxxx年版),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共5类,综合归纳如下:1、甲类(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2、乙类(1)闪点28℃-<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氧化性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第 2 页共 5 页60℃的液体雾滴。
(7)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3、丙类(1)闪点60℃的液体。
(2)不属于甲、乙类的可燃固体。
4、丁类(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他用的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4)储存的难燃烧物品。
5、戊类(1)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2)储存的非燃烧物品。
物资仓库安全操作规程第一条物资仓库市属公司的重点安全事故防范岗位,库房应设两名义上责任心较强热爱本职工作的人员来做物资仓库管理员。
火灾危险性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27c8336d0d233d4b04e69a3.png)
火灾危险性分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1.2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自动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等于20%。
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级和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分级
![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级和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f6d9d3712cc58bd63086bd60.png)
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一、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一)甲类甲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以下6种情况:1.闪点<28℃的液体。
如:乙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脂、硝酸乙脂、汽油、丙酮、丙烯、乙醛、60度以上的白酒等易燃液体均属此类。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如:乙炔、氢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气体均属此类。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既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如: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的气体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钾、钠、锂、钙、锶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等金属的氢化物;电石、碳化铝等固体物质均属此类。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如: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等强氧化剂均属此类。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二)乙类乙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以下6种情况。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如: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脂、硝酸戊脂、乙酰丙酮、环已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等易燃液体均属此类。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如:氨气、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易燃气体均属此类。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如: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等氧化剂均属此类。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固体。
如: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5.氧化性气体。
如:氧气、氯气、氟气、压缩空气、氧化亚氮气等氧化性气体均属此类。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affe97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4.png)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它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对火灾的危险性进行有效评估和管理,人们通常将火灾的危险性进行分类。
下面是对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一种方法,全文约2000字。
一、物理特性分类1. 可燃性物质的燃烧性质根据可燃性物质的燃烧性质将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包括:(1)易燃物质:易燃物质是指易于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油类、酒精等。
这些物质在遇到火源时容易燃烧,火势蔓延迅速,火灾危险性高。
(2)可燃物质:可燃物质是相对于易燃物质而言,燃烧性质较为温和的物质。
如塑料、橡胶、柴油等。
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燃烧速度较慢,火势相对较小,火灾危险性中等。
(3)难燃物质:难燃物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难以燃烧的物质,如砖石、混凝土、金属等。
难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难以点燃,火势蔓延缓慢,火灾危险性较低。
2. 物质的燃烧产物根据物质的燃烧产物将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包括:(1)易挥发物质:易挥发物质是指在火灾时会大量挥发的物质,如酒精、溶剂等。
这些物质挥发后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可燃气体,进一步扩大火势,火灾危险性高。
(2)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是指在火灾时会释放出有害气体的物质,如氰化物、二氧化硫等。
这些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
(3)惰性物质:惰性物质是指在火灾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的物质,如水、氮气等。
这些物质对火灾的危险性较低。
二、火灾规模分类根据火灾的规模将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包括:1. 小型火灾:小型火灾是指火场面积较小,燃烧物质量较少的火灾。
这类火灾往往可以通过简单的灭火器材进行控制和扑灭。
2. 中型火灾:中型火灾是指火场面积较大,燃烧物质量较多的火灾。
这类火灾需要专业的灭火装备和消防人员进行扑救,扑救难度较大。
3. 大型火灾:大型火灾是指火场面积较大,火势猛烈、火焰高涨的火灾。
这类火灾一般需要大量的灭火装备和人力,扑救难度极大,火灾危险性极高。
三、火灾扩散速度分类根据火灾的扩散速度将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包括:1. 火势蔓延缓慢:火势蔓延缓慢是指火灾燃烧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火势扩散速度较慢的情况。
火灾危险性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8f64490a1c7aa00b52acbed.png)
火灾危险性分类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常见的三类物质是液体、气体和固体。
液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以闪点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甲类厂房(仓库):闪点<28℃(汽油、甲醇、乙醇等)乙类厂房(仓库):28℃≤闪点<60℃(松节油、樟脑油、煤油等)丙类厂房(仓库):闪点≥60℃(沥青、润滑油、机油等)气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以爆炸下限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甲类厂房(仓库):爆炸下限<10%(氢气、煤气、天然气、甲烷等)乙类厂房(仓库):爆炸下限≥10%(一氧化碳、氨气)注:常见气体中,除一氧化碳和氨气外,其余基本上都是甲类。
固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大多数以熔点和燃点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甲类厂房(仓库):易或爆炸、遇水易燃烧或爆炸、受外力易燃烧或爆炸的易燃固体乙类厂房(仓库):除甲类外的易燃固体丙类厂房(仓库):可燃固体(木、纸、塑料、泡沫等)丁类厂房(仓库):难燃固体(酚醛泡沫塑料、水泥刨花板等)戊类厂房(仓库):不燃固体(钢材、砖块、、仪表灯)注:丙、丁、戊类的火灾危险性可和材料燃烧性能等级A、B1、B2合记。
其他火灾危险性补充:助燃气体:乙类(氧气生产或储存、空气分离厂房)生产过程中产生可燃粉尘:乙类(面粉、淀粉、煤粉、煤粉、铝粉、金属抛光等)易氧化或积热自燃的物品储存:乙类(漆布、油布、油纸等)对气体或液体燃烧作其他用的生产:丁类(房、陶瓷烧制厂房等)特殊情况下火灾危险性的判定:1、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
(一)甲类
甲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以下6种情况:
1.闪点<28℃的液体。
如:乙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脂、硝酸乙脂、汽油、丙酮、丙烯、乙醛、60度以上的白酒等易燃液体均属此类。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如:乙炔、氢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气体均属此类。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既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如: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的气体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钾、钠、锂、钙、锶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等金属的氢化物;电石、碳化铝等固体物质均属此类。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如: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等强氧化剂均属此类。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二)乙类
乙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以下6种情况。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如: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脂、硝酸戊脂、乙酰丙酮、环已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等易燃液体均属此类。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如:氨气、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易燃气体均属此类。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如: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等氧化剂均属此类。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固体。
如: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5.氧化性气体。
如:氧气、氯气、氟气、压缩空气、氧化亚氮气等氧化性气体均属此类。
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能引起自燃的物品。
如:漆布、油布、油纸、油绸及其制品等自燃物品均属此类。
(三)丙类
丙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具有以下两种情况:
1.闪点≥60℃的液体。
如:动物油、植物油、沥青、蜡、润滑油、机油、重油、闪点≥60℃的柴油、糠醛,大于50度至小于60度的白酒等可燃性液体均属此类;
2.普通的可燃固体。
如:化学、人造纤维及其织物,纸张、棉、毛、丝、麻及其织物,谷物、面粉、天然橡胶及其制品,竹、木、中药材及其制品,电视机、收录机、计算机及已录制的数据磁盘等电子产品,冷库中的鱼、肉等可燃性固体均属此类。
(四)丁类
丁类物品主要指的是难燃物品。
难燃物品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物品。
如: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等均属此类。
(五)戊类
戊类物品是指不燃物品。
不燃物品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物品。
如:氮气、二氧化碳、氟利昂、氩气等惰性气体,水、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搪瓷制品、陶瓷制品、玻璃棉、石棉、陶磁棉、硅酸铝纤维、矿棉、石膏及其无纸制品,水泥、石料、膨胀珍珠岩等均属此类。
值得说明的问题有两点:
1.丁、戍类储存物品(难燃物品、不燃物品),当可燃包装重量超过了物品本身重量的1/4,或者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1/2时,应按丙类确定;
二、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
(一)甲类
甲类生产的火险特征是指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
1. 使用或产生闪点<28℃液体的生产
如:闪点<28℃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或洗涤工段及其泵房,橡胶制品的涂胶和胶浆部位,二硫化碳的粗馏、精馏工段及其应用部位,青霉素提炼部位,原料药厂非纳西汀车间的烃化、回收及电感精馏部位,皂素车间的抽提、结晶及过滤部位,冰片精制部位,农药厂乐果厂房,敌敌畏的合成厂房,磺化法糖精厂房,氯乙醇厂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工段,苯酚厂房的磺化、蒸馏部位,焦化厂吡啶工段,胶片厂片基厂房,汽油加铅室,甲醇、乙醇、丙酮、丁酮、异丙醇、醋酸乙酯、苯等的合成或精制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化学清洗间(使用闪点<28℃的液体),植物油加工厂的浸出厂房等。
2. 使用或产生爆炸下限<10%的气体的生产
如:乙炔站,氢气站,石油气体分馏(或分离)厂房,氯乙烯厂房,乙烯聚合厂房,天然气、石油伴生气、矿井气、水煤气或焦炉煤气的净化(如脱硫)厂房,压缩机室及鼓风机室,液化石油气灌瓶间,丁二烯及其聚合厂房,醋酸乙烯厂房,电解水或电解食盐水厂房,环乙酮厂房,乙基苯和苯乙烯厂房,化肥厂的氢氮气压缩厂房,半导体材料厂使用氢气的拉晶间,硅烷热分解室等。
3. 使用或产生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物质的生产
如:硝化棉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赛璐珞厂房,黄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三乙基铝厂房,染化厂某些能自行分解的重氮化合物生产,甲胺厂房,丙烯腈厂房等。
4.使用或产生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物质的生产
如:金属钠、钾的加工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聚乙烯厂房的一氯二乙基铝部位,三氯化磷厂房,多晶硅车间的三氯氢硅部位,五氯化磷厂房等。
5. 使用或产生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的生产
如:氯酸钠、氯酸钾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过氧化氢厂房,过氧化钠、过氧化钾厂房,次氯酸钙厂房等。
6. 使用或产生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物质的生产
如: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五硫化二磷厂房及其应用部位。
7. 使用或产生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如:洗涤剂厂房的碏裂解部位、冰醋酸裂解厂房等。
(二)乙类
乙类生产的火险特征是指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
1. 使用或产生闪点≥28℃至<60℃液体的生产
如:闪点≥28℃至<60℃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松节油或松香蒸馏厂房及其应用部位,醋酸酐精馏厂房,己内酰胺厂房,甲酚厂房,氯丙醇厂房,樟脑油提取部位,环氧氯丙烷厂房,松节油精制部位,煤油灌桶间等。
2. 使用或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生产
如: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其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的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等。
3. 使用或产生不属于甲类氧化剂的生产
如:发烟硫酸或发烟硝酸浓缩部位,高锰酸钾厂房,重铬酸钠(红钒钠)厂房等。
4. 使用或产生不属于甲类化学易燃固体的生产
如:樟脑或松香提炼厂房,硫磺回收厂房,焦化厂精苯厂房等。
5. 使用或产生氧化性气体的生产
如:氧气站、空分厂房、液氯灌瓶间等。
6. 使用或产生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液体雾滴的生产
如:铝粉或镁粉厂房,金属制品抛光部位,煤粉厂房,面粉厂的研磨部位,活性炭制造及再生厂房,谷物筒仓工作塔,亚麻厂的除尘器和过滤器室等。
(三)丙类
丙类生产的火险特征是指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
1. 使用或产生闪点≥60℃液体的生产
如:闪点≥60℃的油品和有机液体的提炼、回收工段及其抽送泵房,香料厂的松油醇、乙酸松油酯部位,苯甲醇厂房,苯乙酮厂房,焦化厂焦油厂房,甘油、桐油的制备厂房,油浸变压器室,机器油或变压器油灌桶间,柴油灌桶间,润滑油再生部位,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沥青加工厂房,植物油加工厂的精炼部位等。
2. 使用或产生可燃固体的生产
如:煤、焦炭、油母岩的筛分、运转工段和栈桥或储仓,木工厂房,竹、藤加工厂房,橡胶制品的压延、成型和硫化厂房,针织品厂房,纺织、印染、化纤生产的干燥部位,服装加工厂房,棉花加工和打包厂房,造纸厂备料、干燥厂房,印染厂成品厂房、麻纺厂粗加工厂房,谷物加工厂房,卷烟厂的切丝、卷制、包装厂房,印刷厂的印刷厂房,毛涤厂选毛厂房,电视机、收音机装配厂房,显像管厂装配
工段烧枪间,磁带装配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氧化扩散间、光剂间,泡沫塑料厂的发泡、成型、印片、压花部位,饲料加工厂房等。
(四)丁类
丁类生产的火险特征是指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
1.对不燃物料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如:金属冶炼、锻造、铆焊、热轧、铸造、热处理厂房等。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燃烧作其他使用的各种生产
如:锅炉房,玻璃原料熔化厂房,灯丝烧拉部位,保温瓶胆厂房,陶瓷制品的烘干、烧成厂房,蒸汽机车库,石灰焙烧厂房,电石炉部位,耐火材料烧成部位,转炉厂房,硫酸车间焙烧部位,电极锻烧工段,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等。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物质的生产
如:铝塑材料的加工厂房,酚醛泡沫塑料的加厂房,印染厂的漂炼部位,化纤厂后加工润湿部位等。
(五)戊类
戊类生产的火险特征是指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物质的生产
如:制砖车间,石棉加工车间,卷扬机室,水等不燃液体的泵房、阀门室及净化处理工段,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焙烧炉除外),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粕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氟里昂厂房,水泥厂的转窑厂房,加气混凝土厂的材料准备、构件制作厂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