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1. 前言边坡工程是指地质灾害治理中对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工程性措施。
边坡工程在进行构筑时,需要对边坡的变形进行监测,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2.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概述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边坡工程的问题,确保边坡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边坡工程变形监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水平位移监测:对边坡工程水平方向的位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侧向位移情况。
(2)垂直位移监测:对边坡工程垂直方向的位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垂直位移情况。
(3)变形速率监测:对边坡工程的变形速率进行监测,了解边坡变形的速度情况。
(4)裂缝监测:对边坡工程的裂缝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边坡的裂缝问题。
3.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在边坡工程变形监测中,常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全站仪监测技术、GPS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振动监测技术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全站仪监测技术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可以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适用于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全站仪监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设置全站仪:首先在测量点附近设置好全站仪,进行水平校准和垂直校准。
② 观测目标:使用全站仪对边坡工程的监测点进行观测,记录下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③ 数据处理: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情况。
全站仪监测技术能够实现边坡工程的实时监测,具有响应速度快、准确度高、数据处理简便等优点。
(2)GPS监测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进行位置测量的技术,适用于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监测。
GPS监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设置GPS测量点:在边坡工程的监测点附近设置好GPS测量点,确保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
基坑变形监测工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工程方案一、监测的内容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等。
在监测时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监测,以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 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可以通过水准仪、全站仪或GPS进行监测。
监测站点应根据基坑的布置情况,合理设置在基坑周边并延伸至一定范围的地表上。
监测的频次应根据基坑施工工况和地质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基坑支护结构主要包括钢支撑、深基坑墙、桩墙等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
可以通过支撑位移仪、变形测斜仪、钢筋应变计等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3. 地下水位的变化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基坑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监测可以采用水位计、水压计等仪器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4.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基坑施工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
可以使用倾斜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二、监测方法基坑变形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和新技术监测方法。
传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测斜测量、倾斜测量、测量等方法;新技术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GPS 监测、激光扫描监测、遥感监测等方法。
在实际监测中需要根据基坑的特点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三、监测仪器设备基坑变形监测需要使用一系列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包括水准仪、全站仪、GPS、支撑位移仪、变形测斜仪、水位计、水压计、倾斜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
在选用仪器设备时需要考虑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四、监测周期基坑变形监测的周期需要根据基坑的施工工况和地质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一般来说,基坑变形监测的周期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并且需要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监测周期。
五、实施方案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的设置、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监测报告的编制等内容。
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一、前言。
咱们的建筑物就像一个有脾气的大朋友,有时候会这儿歪一点,那儿沉一点,这就是变形啦。
为了让这个大朋友一直稳稳当当的,咱们得搞个变形监测,就像随时给它做个体检一样。
二、监测目的。
1. 安全卫士。
主要就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呀。
要是它变形得太厉害,就可能会有危险,就像人要是一直歪着走路,迟早得摔跟头。
咱们通过监测,提前发现问题,好让建筑物这个大朋友不闹脾气。
2. 了解习性。
还有就是了解建筑物的变形规律,知道它在不同的季节、天气或者使用情况下是怎么个变化法儿的。
就像了解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一样,什么时候爱睡觉,什么时候爱活动。
三、监测内容。
1. 沉降监测。
这就像是看建筑物有没有“偷偷”往下沉。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比如柱子的周围、墙角这些地方,咱们得放一些小标记(沉降观测点)。
然后用专门的水准仪定期去量一量这些点的高度有没有变化。
如果它一直在慢慢变矮,那可就不太妙啦。
2. 水平位移监测。
这个呢,就是看建筑物有没有左右或者前后晃悠。
可以在建筑物周边找一些稳定的点作为参照,然后用全站仪或者其他测量仪器来看看建筑物上的观测点相对于这些参照点有没有位置的移动。
就好比看一个站着的人有没有左右乱晃。
3. 倾斜监测。
倾斜就像是建筑物在歪着头。
咱们可以用专门的倾斜仪,也可以通过测量建筑物不同高度的水平位移差值来判断它是不是倾斜了。
想象一下,如果大楼像比萨斜塔那样歪得太厉害,那可就吓人喽。
四、监测点布置。
1. 沉降观测点。
一般会在建筑物的四角、大柱子旁边、承重墙附近这些重要的地方设置沉降观测点。
而且每个点都要有编号,就像给每个小朋友都起个名字一样,这样方便咱们记录和查找。
2. 水平位移和倾斜观测点。
这些观测点呢,要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和表面。
比如说在建筑物的外立面的一些突出部位,还有楼顶的边缘这些地方。
布置得合理,才能准确地掌握建筑物的动态。
五、监测周期。
1. 初始阶段。
在建筑物刚建成或者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监测要频繁一些,就像新生儿需要频繁体检一样。
工程的变形监测方案
工程的变形监测方案1. 背景及意义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变形监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工程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工程质量,避免灾难事故的发生。
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是指对工程变形进行监测,采集和分析数据,对工程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制定合理、科学的工程变形监测方案对工程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监测对象在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中,首先需要明确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包括土木工程、建筑物、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
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监测方案中的监测手段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 变形监测手段在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中,变形监测手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目前,常见的变形监测手段包括激光测距仪、全站仪、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INSAR(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等。
这些监测手段具有精度高、监测范围广、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为工程变形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4. 监测方法对于不同的监测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静态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变形监测。
静态监测是指通过定点监测,采集工程各个部位的变形信息,以实现全方位的监测。
动态监测则是指采用实时监测,利用传感器等设备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
通过静态和动态监测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工程的变形情况,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5. 数据采集和分析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变形监测中,需要通过监测手段采集大量的变形数据,并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工程的变形情况,判断工程的安全状态,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措施。
6. 存储和管理在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中,对于采集到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存储和管理。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使用。
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可以形成完整的监测报告,为工程的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7. 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在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中,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变形监测方案
变形监测方案
目录
1. 概述
1.1 变形监测方案的重要性
1.2 变形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
2. 实施步骤
2.1 初步调研
2.2 制定监测方案
2.3 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
2.4 实施监测
2.5 分析监测数据
2.6 调整和优化方案
3. 成功案例分析
4. 结论
概述
变形监测方案是指针对特定目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及提出相关改进策略的一套系统性方案。
在各行各业,变形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风险,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变形监测方案的制定需要基于一定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精准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等。
只有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才能真正实现预防和提升的目的。
实施步骤
在制定变形监测方案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是进行初步调研,了解目标需求和现实情况;然后是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目标和指标;接着是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保障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随后是实施监测,收集数据;再之后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方向;最后是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和优化监测方
案,形成良性循环。
成功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变形监测方案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方
案的制定和实施都经过了严谨的步骤和科学的思考,在不断调整和优
化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组织提供了宝贵
的借鉴和参考。
结论
变形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注重科学性
和实用性,经过严密的步骤和细致的思考。
只有做好了变形监测方案,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预防风险,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变形监测实施方案
变形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变形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或地质体进行形变、位移等变化的监测和分析。
在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变形监测实施方案,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安全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监测对象。
变形监测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桥梁、隧道、坝体、边坡、地基等工程结构,以及山体、岩体、土体等地质体。
三、监测内容。
1. 变形监测应包括的内容:(1)位移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
(2)形变监测,包括轴向形变、横向形变等。
(3)应力监测,包括受力构件的应力监测等。
2. 监测方法:(1)传统监测方法,包括测量法、观测法等。
(2)现代监测方法,包括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等。
四、监测方案。
1. 监测方案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监测目的,明确监测的目的和需求。
(2)监测对象,确定监测对象的类型和特点。
(3)监测内容,明确监测的内容和范围。
(4)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5)监测周期,确定监测的周期和频率。
(6)监测标准,制定监测的标准和要求。
(7)监测方案,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
2. 监测方案的实施步骤:(1)确定监测方案,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需求,确定监测方案。
(2)监测仪器设备的选择,选择适合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的监测仪器设备。
(3)监测点布设,根据监测方案,合理布设监测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4)监测数据采集,按照监测方案和要求,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5)监测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监测结果。
(6)监测报告编制,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提出监测分析和建议。
五、监测质量控制。
1. 监测质量控制的要求:(1)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 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1)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和要求进行监测。
变形监测设计方案
变形监测设计方案变形监测设计方案一、设计思路:变形监测是指对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预测结构的变形趋势、预警结构的变形异常,并提供科学依据为结构的维护管理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本设计方案将选用全站仪和振动传感器作为变形监测设备,通过将全站仪固定在监测点上,实时测量监测点的坐标变化,通过振动传感器测量结构的振动情况,进而实现对结构变形的监测。
二、设备选择:1.全站仪:全站仪是土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全站仪可以实时测量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并能生成三维图像,方便对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和评估。
2.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是测量结构振动情况的一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振动频率、振动幅度等参数。
通过振动传感器可以判断结构的变形情况,以及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振动情况。
三、监测点选取:监测点的选取应根据具体工程的结构形态和变形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一般选择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容易发生变形的区域为监测点。
监测点应包括主体结构和次要结构的监测点,以便全面监测结构的变形情况。
四、监测程序:1.安装全站仪和振动传感器。
2.对监测点进行初始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作为基准。
3.开启全站仪和振动传感器,开始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情况。
4.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整理和分析,生成结构变形和振动的曲线和图像。
5.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结构变形和振动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修复和调整。
五、监测结果处理和评估: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结构变形和振动的趋势,并与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对比,评估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调整,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六、安全措施:1.在安装和调试监测设备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人为损坏设备。
2.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1. 引言在工程施工中,对变形进行准确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确保结构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变形监测旨在实时、全面地记录结构体的变形情况,并及时提供监测结果,以便及时发现结构变形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本文就变形监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概述。
2. 监测方法与技术2.1 监测方法变形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法: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的测量,可以获取较为准确的变形数据。
•GPS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
•激光法: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可以快速获取结构体的形变情况。
•应变计法:利用应变计进行应变测量,通过计算应变值来判断结构体的变形情况。
2.2 监测技术为了确保变形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常常采用以下技术进行辅助:•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连接传感器、仪器和计算机等设备,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分析。
•数据传输与共享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实现多地点、多用户的数据共享与管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图表和报告。
3. 变形监测方案3.1 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变形监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监测目标和区域:明确需要监测的结构体和相关区域。
2.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3.配置监测设备和仪器:确定所需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4.建立数据采集系统:搭建数据采集系统,并测试其正常运行。
5.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根据施工进度和监测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方案。
3.2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案,进行监测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监测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区域和结构体特点,将监测设备和仪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
2.采集监测数据:按照监测方案和要求,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记录和存储。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嘿,小伙伴,今天我要跟你聊聊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课题——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别看这名字有点长,其实它就是一门研究如何监控建筑物变形的技术活儿。
下面我就用我那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带你领略一下这个方案的精彩之处。
咱们得知道,建筑物变形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却是建筑安全的大敌。
所以,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就成了咱们这个方案的核心任务。
一、方案背景话说这事儿起源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安全问题。
尤其是那些大型、超高层的建筑物,一旦出现变形,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咱们这个方案应运而生,旨在为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
二、监测目的1.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结构安全、稳定。
2.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的变形问题,防止事故发生。
3.为建筑物的维护、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1.全站仪测量法:这是一种利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三维测量,从而得到建筑物变形数据的方法。
优点是精度高,但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2.光学测量法:通过光学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拍照,然后分析照片中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但精度相对较低。
3.激光扫描法: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进行扫描,得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进而分析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成本较高,设备要求较高。
4.雷达监测法:通过雷达对建筑物进行监测,实时获取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优点是实时性强,但精度相对较低。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全站仪测量法作为主要监测手段,辅以光学测量法进行验证。
四、监测步骤1.建立监测点:在建筑物上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采集变形数据。
2.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的三维坐标。
3.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4.变形分析:根据变形数据,分析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为处理变形问题提供依据。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范文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范文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撰写了该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以下是说明和具体设计方案:一、方案说明本方案主要针对某高速公路进行改造和加固工程,全长约5公里。
由于路基土壤松软,陡坡沟壑较多,以及高速公路日常车流运输量较大,会对该路段进行3年的变形监测,以确保路基稳定安全。
二、监测方法和工具该路段的变形监测工作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1.基准测量法:将测量标志点进行预先设置,安装测量器具,通过GPS、电子测绘和其他现场测量设备,记录路基不同部位的各项数据,包括:高差、位移和倾斜度等。
这些数据可作为该路段变形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2.视频监测法:在路段的关键部位安装摄像机,通过采集视频影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关于路面变形和路肩滑坡等安全问题的预警信息,以及对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视性方面的要求。
三、监测设置方案1.设置50个监测标志点,在路基的关键部位分别进行测量和监测,如在隧道出口、高山陡坡、涵洞口、桥梁和路面陡峭沟壑等地区。
2.在路面上设置单向车道以减少车流量。
3.在关键部位安装摄像机,在具体部位设置了反光镜,在棱镜的作用下,使监测方向发生变化,并可保证在视频影像上的观察条件。
4.在隧道出口、涵洞口、桥梁和路面陡峭沟壑等地区安装高灵敏度地震计,以及高峰位防护器材和滑坡预警器等。
5.进行GPS定位测量和摄像机动态监测,记录精度、可靠性和监测器具的性能并进行定期检查。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时间节点1.监测前:进行路面清理、摄像机安装和标志点设置等工作,并对监测器具进行初步测试和调整。
2.监测期间:对每个监测标志点进行定期巡视、监测数据记录和存储,根据监测数据和视频影像预警,及时分析和处理路面变形和滑坡等情况。
3.监测后:考虑到实际情况,对监测器材进行仔细检查,总结监测数据和现场情况,形成完整报告,并提出在未来改造工程中的建议。
方案实施的成本约为600万元。
但该方案可保证监测效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避免了建设工期较长和运行风险的情况,在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公路通行和交通安全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模板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模板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一、前言模板工程变形监测是为了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监测工程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方案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统一模板工程变形监测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质量管控提供技术支持。
二、监测对象模板工程变形监测主要监测以下对象:1. 构建物体的墙体变形2. 结构的竖向变位与非均匀沉降3. 地基的沉降变形4. 隧道地下结构变形5. 钢构件的位移与变形6. 其他需要进行变形监测的工程对象三、监测方法1. 高程测量法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高程测量,对于构建物体的竖向变位与非均匀沉降进行监测。
2. 测斜法采用测斜仪器对构建物体的墙体变形进行监测,通过固定的测斜仪和测斜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结构物的变形情况。
3. 地下水位监测法采用水位测量仪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对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
4. 水平位移监测法采用位移传感器和水准仪进行钢构件的位移与变形监测,通过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四、监测设备1. 全站仪2. 水准仪3. 测斜仪4. 位移传感器5. 数据采集系统6. 相关辅助设备五、监测流程1. 确定监测点位: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和布置方式。
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点位,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联机监测:监测设备联机监测,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4. 定期巡检: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六、质量控制1. 监测设备的选择要求: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要求,选择适合的监测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设备安装要求:监测设备的安装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监测数据要求准确、可靠,对异常数据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早上九点,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办公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份“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
这样的方案我已经写了十年,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战,但也充满了熟悉的节奏感。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这个项目位于繁华的市区,一栋高达50层的大厦,它的建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确保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变形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因变形过大导致的安全问题。
二、监测内容1.建筑物的垂直度:这是最基础的监测内容,我们要确保大厦垂直于地面,不倾斜。
2.结构位移:随着施工的进行,建筑物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微小的位移,我们需要实时掌握这些数据。
3.基础沉降: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基础沉降过大,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
4.地面裂缝:地面裂缝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更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要密切关注。
三、监测方法1.采用全站仪进行垂直度和结构位移的测量,这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测量方法。
2.使用水准仪和测量进行基础沉降和地面裂缝的监测,它们能提供连续、实时的数据。
3.搭建一个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将所有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电脑,方便我们分析和处理。
四、监测频率1.在施工初期,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确保建筑物的变形在可控范围内。
2.在施工中期,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此时建筑物的变形趋势已经比较明显。
3.在施工后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直至工程结束。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收集到的数据会先经过初步的筛选和清洗,去除无效和异常数据。
2.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变形曲线图,直观地展示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3.根据变形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六、预警与应对措施1.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针对不同类型的变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如垂直度偏差过大,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基础沉降过大,加强地基处理等。
3.定期对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成果提交1.在工程结束后,整理所有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形成一份完整的“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报告”。
变形监测方案
变形监测方案近年来,随着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工程结构的不断发展,对变形监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变形监测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在需要时采取必要的维修或加固措施。
为了设计一个有效的变形监测方案,工程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监测传感器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以及监测周期等。
一、传感器选择在变形监测方案中,传感器的选择至关重要。
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结构的各种变形参数,如位移、应变、变形速度等。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变形监测传感器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应变计、形变计等。
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并考虑传感器的可靠性、易用性和经济性。
二、数据采集和分析变形监测不仅需要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情况,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具体采集方式应根据监测目标的位置和结构特点来确定。
同时,数据采集周期也很重要,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获取有用的监测信息。
工程师可以采用数据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快速识别结构的变形特点,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
三、监测周期结构的变形监测通常需要长期持续的观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问题。
因此,监测周期的确定也是设计变形监测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监测周期的选择应基于结构的类型和用途,以及预期的变形情况。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或大型桥梁等重要结构,监测周期可以设置为每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而对于一般住宅或小型工程结构,则可以适当延长监测周期,如每两年或每三年进行一次。
四、应急响应和维护措施即使设计了合理的变形监测方案,也不能完全排除不可预见的意外事件。
一旦发生结构变形超过安全范围的情况,工程师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和维护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如需进行加固或维修,应制定详细的方案,并按照相关的工程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同时,监测数据也可以为应急响应提供依据,帮助工程师准确评估结构的损伤程度和维修策略。
变形监测工程方案
变形监测工程方案一、引言变形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或地质体的变形情况进行长期、动态、自动化监测和记录。
通过变形监测可以了解工程结构或地质体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变形监测工程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以某大型水利工程为例,介绍变形监测工程的方案设计,包括变形监测的对象、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的选型、监测数据处理等方面。
二、变形监测对象大型水利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地质变形会对工程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大型水利工程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某大型水利工程的变形监测作为实例,对其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该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一个地处地震多发区的地方,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对其进行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监测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变形:主要是指大型水利工程的桥梁、坝体、闸门、边坡等结构的变形情况。
2.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需要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 地下水压力变化:地下水压力的变化也会对工程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监测。
4. 地震监测:该地处地震多发区,因此需要进行地震监测,及时了解地震情况对工程结构和地质体的影响。
三、监测方法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变形监测,一般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包括传统的测量法和现代的遥感监测技术。
具体的监测方法如下:1. 传统测量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用于对工程结构和地质体的位移、倾斜等参数进行监测。
2. 遥感监测技术:包括卫星遥感、激光雷达遥感等现代遥感技术,用于对大范围地质体的形变情况进行监测。
3. 地震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震仪、地震波监测等技术,用于对地震活动进行监测。
4. 水文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水位计、水压计等技术,用于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压力的变化进行监测。
四、监测仪器选型根据变形监测对象和监测方法,需要选择相应的监测仪器进行监测。
变形监测方案
变形监测方案第1篇变形监测方案一、概述本方案旨在对某特定区域或结构进行精确、高效的变形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及功能性。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方法,实时掌握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及时预警潜在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标1. 准确测量监测对象的变形量,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等;2. 实时掌握监测对象的变形速率,分析变形趋势;3. 及时发现监测对象的异常变形,预警潜在风险;4. 为政府部门、企业及相关单位提供科学、可靠的监测数据。
三、监测方法1. 地面测量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对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进行定期测量;2. 空间测量法:利用GNSS技术,对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进行实时测量;3. 倾斜测量法:采用倾斜仪等设备,对监测对象的倾斜角度进行定期测量;4. 远程监测法:利用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对监测对象进行远程监控,实时掌握其变形情况。
四、监测设备与参数1. 全站仪:用于测量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精度要求:±(2mm+2ppm);- 测量范围:≥5km;2. 水准仪:用于测量监测对象的垂直位移;- 精度要求:±0.5mm;- 测量范围:≥3km;3. GNSS接收机:用于实时测量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 精度要求:±(10mm+1ppm);- 测量范围:全球范围;4. 倾斜仪:用于测量监测对象的倾斜角度;- 精度要求:±0.01°;- 测量范围:±45°;5. 摄像头/无人机:用于远程监控监测对象。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校准等;2. 采用加权平均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监测对象的变形量;3. 分析监测对象的变形趋势,评估其稳定性;4. 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监测对象的未来变形情况;5. 当监测对象的变形量超过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4.设计单位: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设计及施工方案。
九、其他
1.本方案未尽事宜,依据相关规范、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执行。
2.本方案经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修改、补充须书面同意。
3.各方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基坑工程安全。
五、监测点布置
1.地表沉降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及影响范围内布置。
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关键部位。
3.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关键深度位置。
4.支撑轴力监测点:根据支撑的分布情况合理布置。
5.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及关键区域。
6.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监测点:根据其位置及影响范围进行布置。
(4)支撑轴力监测;
(5)地下水位监测;
(6)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四、监测方法及设备
1.地表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按照三等导线测量要求进行。
3.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测斜仪进行。
4.支撑轴力监测:采用应变计或轴力计进行。
第2篇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一、前言
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为保障施工过程中基坑的稳定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基坑变形监测方案。本方案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二、监测目标
1.实时掌握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动态,确保施工安全。
1.监测成果包括:监测数据、分析报告、预警记录等。
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涉及哪些内容
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涉及哪些内容一、监测对象工程变形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桥梁、隧道、地铁、坝体、管道、地基土体等工程结构及地质体等。
对不同的监测对象,采取不同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方法。
在建筑结构方面,通常会对建筑的位移、倾斜、裂缝等进行监测,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桥梁和隧道方面,主要关注其结构变形、挠度、裂缝等情况。
而对于地基土体、坝体、管道等地下工程,通常会对其沉降、变形、应力等进行监测。
二、监测的技术手段工程变形监测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传统的测量仪器监测和现代的遥感监测技术。
传统的测量仪器监测包括全站仪、水准仪、倾斜仪、裂缝计等。
这些仪器主要通过人工操作或固定安装在监测点上,采用光学、机械或电子等原理进行测量,获取监测数据。
现代的遥感监测技术包括卫星遥感、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高精度GPS等。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动态、高精度的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度。
三、监测的频次工程变形监测的频次主要包括定期监测和实时监测。
定期监测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以了解结构变形的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实时监测是指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实时获取变形数据,并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四、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的分析主要包括数据处理、趋势分析、异常预警等。
数据处理方面,主要对监测数据进行清洗、修正、转换、存储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趋势分析是指对监测数据进行周、月、年的趋势分析,以了解结构变形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变化。
异常预警是指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结构发生异常变形,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应对措施当监测数据显示结构发生异常变形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建筑结构,可以通过加固、维修等手段来消除异常变形。
对于桥梁和隧道等结构,可以加固、维修或限行等来应对。
对于地基土体、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可以通过加固、抢修或改线等来应对。
综上所述,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及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涉及监测对象、监测技术手段、监测频次、监测数据分析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工程变形监测设计方案
工程变形监测设计方案一、前言工程变形监测是指针对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精准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条件和使用环境,变形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精确性、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本方案将通过分析变形监测的技术原理、监测方法和应用场景,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工程变形监测设计方案,以期为相关工程领域的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工程变形监测的技术原理工程变形监测的技术原理主要涉及传感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监控技术等方面。
1.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工程变形监测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包括位移传感技术、应变传感技术、倾斜传感技术、振动传感技术等。
传感器通过将物理量(如位移、应变、倾斜、振动等)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等处理,最终形成可供监测分析的数字信号。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是将传感器监测到的模拟信号采集、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存储和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
这项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并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3.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其中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通过通信技术,监测中心可以实时获取工程变形的监测数据,做到实时监控。
4. 监控技术监控技术是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发现工程变形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三、工程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工程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精密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GNSS定位测量、应变片测量、倾斜仪测量等。
1. 精密水准测量精密水准测量是通过测量水准仪的读数变化,研究出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平面变形的监测,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的优点,但仪器比较昂贵,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和维护。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1.监测目标和要求桥梁工程变形监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时、准确地监测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分析。
监测要求包括:实时监测变形数据、准确标定监测位置、高精度测量变形量、快速响应异常情况等。
2.监测设备和技术(1)监测设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是影响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
可以选择激光测距仪、GNSS测量系统、倾斜仪、挠度计等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变形数据,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监测技术:通过不同的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桥梁变形情况的全面监测。
例如,利用激光测距仪可以实现对桥梁的纵向和横向位移变形的监测;倾斜仪可以测量桥梁的倾斜变形;GNSS系统可以实现对桥梁的整体位移和变形的监测等。
3.监测方案(1)监测位置的确定:根据桥梁结构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在桥梁的主体结构和关键部位安装监测设备,如桥塔、梁体、支座等。
监测位置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到监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监测频率和周期:根据桥梁的使用情况、结构特点和监测目标,制定监测频率和周期。
可以通过连续监测、定时监测或事件触发监测等方式,获取尽可能多的变形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以便了解桥梁结构的变形特点和趋势。
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分析,还可以应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发现异常变形,并进行预警和报警。
(4)监测报告和管理: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汇总和记录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和趋势,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异常情况和管理建议等内容。
4.实施和维护在实施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时,需要进行设备安装、校准和参数配置等工作,保证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过程中,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数据异常和设备故障,并与维修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
路基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路基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一、监测内容路基工程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路基变形量、路基变形速率、路基变形趋势、路基稳定性评价等。
监测路基变形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GPS测量等方法,通过监测不同位置的路基变形量,分析和评估路基的变形情况。
监测路基变形速率可采用连续监测法或间歇监测法,分析路基变形的时间变化规律,评估路基变形的速率和趋势。
路基稳定性评价则是通过计算和分析监测数据,评估路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监测方法1.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利用水准仪和测量桩进行路基变形量的监测。
它的优点是准确性高,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但劳动强度大,监测周期较长。
2.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利用全站仪和反射棱镜进行路基变形量的监测。
它的优点是测量速度快,准确性高,适用范围广,适合大面积路基的监测。
3.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路基变形量的监测。
它的优点是测量速度快,无需建立测量桩,适合大面积路基的监测,但受天气和遮挡物的影响较大。
4.连续监测法:连续监测法是指采用自动监测仪器,对路基变形量进行连续监测。
它的优点是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变形趋势,但监测设备成本较高,维护和管理成本也较高。
5.间歇监测法:间歇监测法是指定期对路基变形量进行监测。
它的优点是监测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不能及时发现变形趋势。
三、监测技术1.数据采集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实现对路基变形量的高效、精准采集。
2.数据传输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数据传输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
3.数据处理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数据处理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4.监测报警技术:采用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对异常变形的及时报警和处理。
四、监测方案1.确定监测路段:根据路基工程的重要程度和变形风险,确定监测路段。
2.选择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路段的特点和变形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3.确定监测频次:根据监测要求和变形趋势,确定监测频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亚市解放路(新风街-和平街)地下人防工程兼顾道路改造工程变形监测施工方案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市解放路地下人防兼顾道路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2014年8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监(检)测编制依据 (4)(一)、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 (4)(二)、专业测量执行标准 (4)(三)、鉴定执行标准 (5)(四)、监(检)测执行标准 (5)(五)、监(检)测记录 (5)三、影响本工程监(检)测的几种不利因素: (5)四、本工程整体监(检)测方案 (6)(一)监(检)测内容 (6)(二)本工程监(检)测步骤 (6)(三)本工程监(检)测方法 (6)1、竖向沉降位移监测 (6)2、基坑支护桩位移监测 (6)3、降水井、回灌兼观测井液面高度监测 (7)4、人防本体竖向沉降监测 (7)5、周边建(构)筑物裂缝监测 (7)6、对周边建(构)筑物构件强度检测 (8)7、结构加固补强 (8)(四)监测频率 (8)(五)监测报警 (8)五、内页分析及成果整理 (9)六、人员安排 (9)七、时间安排 (9)八、监测检查注意事项 (10)(一)质量保证技术组织措施 (10)1、项目专人负责制: (10)2、持证上岗制度: (10)3、检查人员分级制度: (10)4、三级审核制度: (10)(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0)1、安全措施 (10)2、高空安全保障措施 (13)(三)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14)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三亚市解放路人防兼顾道路拓宽工程2、工程地点:三亚市解放路(新风街---和平路)3、结构形式:无梁楼盖板结构,建筑结构类别为乙类,正常使用年限50年,抗震烈度为6度。
4、总建面积: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67910㎡。
主体工事长约1023m,宽33.4m,局部宽度?m。
整体地下两层5、人防等级:甲类核6级,常6 级人防工程,2个二等人员掩体部,14个物资库。
6、口部及风井:总计有29个出地面口,两侧总计有?个出地面风井。
7、地下埋深:地下一层顶板位于,中板位于,地下二层底板位于8、支护形式:(附图)(1)挡土桩采用H300@800工字钢,钢长20-22米。
(2)截渗墙:采用深层搅拌水泥土,P.C32.5水泥用量300Kg/m³9、降水井和回灌及监测井:降水井72个,回灌及监测井14眼。
10、高程点:面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图1:整体平面图。
图2:解放路1轴至26、129轴至146轴剖面图图3:解放路26轴至89轴剖面图由于防护区检查检测需要挖除城市道路地下土体,检查检测过程中的降水、开挖、支护等工序可能改变原有地基的应力状态、打破地下水运动平衡,造成防护区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和裂缝等问题,为了保证防护区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需要在该防护区检查检测前后对解放路周边的建构筑物进行相关的变形监检。
二、监(检)测编制依据(一)、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二)、专业测量执行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三)、鉴定执行标准(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四)、监(检)测执行标准(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五)、监(检)测记录(1)降水、回灌观测记录a基坑降水井监测记录;(重点监测初始液面高度)b回灌兼观测井监测记录;(重点监测初始液面高度)(2)工事主体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3)基坑支护桩(墙)形变监测记录。
a顶板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桩(墙)形变监测记录;b地下一层土方暗挖,基坑支护桩(墙)形变监测记录;c地下二层土方暗挖,基坑支护桩(墙)形变监测记录;(4)新建地下工程本体沉降监测记录。
三、影响本工程监(检)测的几种不利因素:1)土方开挖深度:土方一次性开挖的深度越深,影响范围越大。
2)地质分布状况:根据《地质详细勘察报告》土体分布状况,土体承载力越低,稳定性越差,影响的范围就越大。
3)降水深度:根据专家论证并通过的《施工降水专项方案》,采取分层降水法,层层递进,在相对时间内尽量减少基坑侧翼压力,增加基坑的稳定性。
在施工中,若一次达到性降水深度,影响范围也就随之扩大。
4)支护桩(墙)形变量:根据专家论证并通过的《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地下土方暗挖专项方案》,土方开挖能够保证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
若一次性开挖过深、300H型钢间距过大、型钢产生形变过大、截渗水泥土墙开裂漏水流砂,则会对支护桩(墙)外部的原始土扰动较大,同时对周边地上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就越大。
5)检测频率。
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监测,若监测时间间隔越长,数据就会不准,影响范围越大。
四、本工程整体监(检)测方案(一)监(检)测内容1、技术档案核实:对周边相关建(构)筑物的基础资料进行核查。
2、建构筑物现状检查:主要检查结构是否存在裂缝、明显破损、倾斜等缺陷。
3、现场监(检)测:根据需要,可能进行现场检测与试验的项目有:(1)结构构件裂缝分布、宽度检测;(2)结构沉降监测,利用沉降差确定结构倾斜;(3)对于在第二次、第三次检测中发现新开裂缝较大、不均匀沉降较大的建筑物进行材料强度检测。
现场检测依据现行检测技术标准执行。
(二)本工程监(检)测步骤本工程监(检)测主要分为三步:1、开始检查检测前,对被检(监)测建构筑物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测,确定结构构件裂缝分布、宽度;设置主要沉降观测点和标高测量等。
2、检查检测过程中,可根据检查检测进度及检查检测检测数据及周边建构筑物变化情况进行第二次的检查检测,裂缝、沉降的检查检测内容同上。
3、结构竣工后,进行第三次检查检测,裂缝、沉降的检查检测内容同上。
(三)本工程监(检)测方法1、竖向沉降位移监测借助规划局已经给定的基准点,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观测。
2、基坑支护桩位移监测借助规划局已经给定的基准点,对于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和投点法等。
当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法。
对于地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
3、降水井、回灌兼观测井液面高度监测借助规划局已经给定的基准点,利用刻度探绳和卷尺来进行检测。
4、人防本体竖向沉降监测(1)监测点布置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与水平位移监测点共用。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50m,可根据实际监测情况加密。
(2)基坑内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应根据降水方式确定。
深井降水时监测点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采用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降水时监测点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处,检测点数量现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支护结构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
具体监测点布置应根据支护形式、支护布置确定,测点的布置应满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相关要求。
5、周边建(构)筑物裂缝监测现场根据周边建(构)筑物距基坑支护桩的距离不同和建筑物基础形式不同,选取监测的方法也不同。
原则上:距离越近、浅基础,密点监测;距离越远、桩基础,疏点监测。
(1)记录裂缝末端位置方法。
首先确定裂缝位置,用放大镜找准待观测裂缝末端准确位置后, 再用色笔作好端部标识并记日期, 然后定期、定人检查裂缝长度的发展变化。
这种方法宜用于裂缝长度较短且操作不便处结构构件缝扩展的观测。
(2)贴石膏饼方法。
调制稠度适中的石膏粉浆体, 涂抹在待观测裂缝处约3~5mm 厚的圆形或矩形石膏饼, 定期检查石膏饼是否开裂, 来确定裂缝的发展情况。
这方法宜用于裂缝宽度较小且操作不便处结构构件裂缝扩展的观测。
对于比较整齐的裂缝,如伸缩缝等,可采取千分尺量测的方法。
提交各建构筑物的裂缝分布位置图、裂缝观测成果分析等。
以上监测内容的监测周期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6、对周边建(构)筑物构件强度检测对于周边建(构)筑物结构构件强度,采用回弹法检测其强度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分析责任主要原因。
(2)对于混凝土结构,采用回弹法或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3)所有监测项目,其监测精度都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7、结构加固补强对于周边建(构)筑物基础下沉量接近沉降报警值时,采用压力注浆方法对该部位进行土体固化补强,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推算周边建筑物地质分布状况,水灰比W/C=0.55-0.6,注浆压力根据地质情况Pa=0.6-1.5,沿土体滑移角反向45°角压力注浆和距基础1m远垂直竖向注浆。
(四)监测频率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检查检测全过程。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应满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表7.0.3的要求。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检查检测。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临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检查检测。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13、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五)监测报警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对检(监)测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当检(监)测建构筑物沉降累计达到10mm或变化速率达到1mm/d。
2、当砌体建筑物的累计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裂缝持续发展。
3、本工程允许周边建筑物最大绝对值沉降量Max=18mm。
4、基坑支护允许最大位移Max= 20mm5、人防本体允许最大绝对值沉降量Max= 20mm6、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7、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8、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综合以上影响因素,本工程初步确定检(监)测范围为距离基坑边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