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又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事物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联系概念/联系的观点(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之是诡辩论)。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要求(指导意义):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求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整体离不开部分要求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区分的标准不在于产生时间的新旧,而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必然性。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中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答: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

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答: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同时也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而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人们对产品的分配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发展的概念;5.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6.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关注热点: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各项改革步入深水期二、知识清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① 制约 ②意志 ③条件 ④主导地位 ⑤决定 ⑥最优目标 ⑦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⑧有序性 ⑨综合 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①____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②____为转移 多样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③____为转移特点 世界是 普遍 联系的 相互区别:整体居于④____,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⑤____作用;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坚持整体 与部分的 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实现 整体的⑥______; 重视部分的作用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⑦____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⑧____;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⑨____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 统优化 的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参考答案:①人的认识 ②新事物 ③旧事物 ④生命力⑤性质 ⑥必要准备 ⑦量的积累 ⑧质变三、考点聚焦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第一个总特征是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通过
矛盾的斗争来进行的。

这一斗争不仅存在于不同事物之间,也存在于同一
事物内部的不同要素之间。

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
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不仅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
事物发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
是事物内部的主要冲突和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次要矛盾
则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矛盾。

第二个总特征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内在的必然性,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
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辩证唯物论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
认为,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

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被新的形式和内容所取代,从而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事物的对立面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来实现的。

总结起来,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矛盾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内在
的基础,是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

发展是事物内在的必然性,一切
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矛盾和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矛盾推
动事物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为我
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框架和方法论。

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深刻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在唯物辩证法中,有两个基本观点,它们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这两个基本观点是对立统一和发展观。

对立统一指的是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而发展观则强调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动力。

这两个基本观点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立统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

它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对立的矛盾,比如贫富对立、劳资对立等。

这些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只有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特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贫富对立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进行,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对立统一观点的运用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矛盾的本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观点。

发展观主张事物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事物的发展是无线的,无限的。

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例如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发展等等。

唯有正确把握发展的规律和动力,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唯有推崇创新、科技,才能使社会不断进步,这样人类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

发展观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明晰事物的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总结来说,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对立统一和发展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正确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这两个基本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该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特征,正确处理矛盾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要重视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和发展观是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原考点清单之辩证法

马原考点清单之辩证法

辩证法——联系、发展两大总特征:联系:1、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3、联系的特征:①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②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③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④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①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过程: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5、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1、内容与形式①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②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③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1)两个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和发展(2)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3)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4)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反相成)(1)同一性: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①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提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取得什么成就,但存在什么问题;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提示: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A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逢山开路、逢水搭桥,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入乡随俗,心病心来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材施教。

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针对。

③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张冠李戴、良莠不分,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千篇一律,一刀切,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及相互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及相互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及相互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具有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

第一个总特征是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面,这种对立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面的存在使得事物具有了运动和变化的可能性。

对立面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通过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是社会发展
的动力,而这种矛盾和对立也需要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第二个总特征是质量互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和质量是不断变化的。

事物的质量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着质的变化。

这种质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结果,表现为事物内部质量的增减、转化和替代。

例如,水的沸点在不同的气压下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质的变化。

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是相互关系的。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质量互变则是事物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而质量互变则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表征。

在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对立面通过斗争和统一不断推进事物向前发展,同时也使得事物的质量发生变化。

这两个总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总之,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相互关系密切,共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这些规律的认识和应用,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10道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10道论述题

哲学部分: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例如(适当举例)……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

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

例如(适当举例)……2、试述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它们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性质。

但是,在唯物辩证法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主要理由在于: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只有抓住这一规律才能深刻说明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并且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但其中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对立统—关系。

如质和量、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等无一不是对立统一关系。

因此,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就成为掌握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和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这两种发展观斗争的焦点。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四个”战略思想。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就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表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思维和存有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有有没有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相同提问,哲学可以分割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就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是物质世界的主观贾启允。

物质同意意识,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恒定,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同意意识,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唯物辩证法(部分应记的)一、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二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充满着矛盾。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是对前面的肯定,形而上学是对前面的否定。

三、基础知识㈠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定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表现(结论):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⑵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⑶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的特征:⑴客观性:①定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②表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方法论: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加以实现。

]④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⑵多样性:①定义: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条件不同,形成的联系结果也不同,既联系的多样性。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③[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客观联系。

]㈡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趋势:⑴发展的定义:事物的向前、向上、向好的方面、向进步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AX[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AX[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正确答案】B2.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4.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二、单选题5.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正确答案:A,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正确答案:B,7.一切社会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正确答案:D,8.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正确答案:B,9.“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答案:C,10.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实现了自我否定B.发生了根本变化C.仍无任何变化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正确答案:D,1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这种观点属于A.反映论B.不可知论C.先验论D.唯心论正确答案:A,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正确答案:B,1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A.运动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正确答案:C,1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付诸实践B.能否满足人的需要C.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证实D.能否被多数人认可正确答案:C,15.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正确答案:C,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1.辩证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和现象都是具有矛盾性的,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关联的矛盾因素。

辩证性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以及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唯物辩证法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对立的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对立统一性:唯物辩证法认识到对立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存在矛盾关系,但又能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实现统一、对立统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逻辑。

3.发展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相对稳定的,但在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作用下,将向前进一步。

发展性是指事物内部呈现出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呈现出飞跃性和质变的特点。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1.物质条件的发展:文化发展的基础是物质条件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文化的演进。

物质条件的发展包括技术进步、经济制度的变迁、社会结构的改变等方面。

物质条件的改变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基础和技术支持。

2.精神条件的发展: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们的精神条件不断进步。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产活动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精神条件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文学的繁荣、道德观念的进步等方面。

精神条件的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文化创意和精神动力。

3.物质与精神的互动:文化发展不仅依赖于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物质和精神条件互相影响、互动作用,共同推动文化的变革和进步。

物质条件的发展为精神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而精神条件的发展则激励和引导物质条件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辩证性、对立统一性和发展性,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辩证法

辩证法

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的。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与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

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①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种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是: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归纳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归纳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归纳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仅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的有目的性之间并不矛盾,人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毕竟要建立在承认联系、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

同时,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规律的客观性也决定了人们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所谓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各有自身的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所以事物的联系自然也多种多样。

归根到底,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的联系所处的地位不同,对于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联系的多样性与事物所处的条件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全面具体地分析各种条件的性质和作用,是我们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唯一科学的发展观)一、两大总特征1. 联系的观点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要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等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1)在实际工作中确立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的理念,充分考虑到事物之间联系的特点,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或关系。

2)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断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劳务等方面的合作,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发展的观点发展含义: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实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因:1)新事物在刚出现时往往是不完美的,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2)旧事物为了维护其利益必然要对新事物进行打击、报复、压制或破坏。

过程含义:事物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有限性&无限性二、三大基本规律含义:辩证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含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2)关系:对立统一(1)含义有明确区别:斗争性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的存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互为前提和基础3)两者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相互联结,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1)使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赖而存在,缺一不可;(2)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规定了矛盾双方转化的基本趋势,即向对立面转化。

斗争性:(1)量变阶段: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2)质变阶段:起决定性作用,促使旧事物向着新事物转化。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坚持矛盾双方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反对片面性和绝对化,才能获得正确认识,做好各项工作。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业水平测试内容和要求】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的含义(A)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指导意义(即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②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

(3)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中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不可违抗性
规 律
客 按客观规
观 律办事,

实事求是
世界观
决定
影响
决定
物质
意识
反作用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制约
客观规
律性
认识 利用
主观能 动性
实事求是
(全国1999)“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 )
A 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 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C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 D 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发 展 的 观 点
不断的运动、变 用发展 化和发展的过程 的观点 中,整个世界就 观察 是一个无限变化 和永恒发展的物 和处理 质世界,发展是 问题。
新事物代替就事
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 程。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 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 地位。
要有创新精神,促进
物的过程。
新事物的成长。
物 根本 运
属性
质 主体 动
C 事物都是同它周围的事物联系的
D 事物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的联系的整 体
(1998年)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
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的发生频率越
来越快,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厄
尔诺又在全球肆虐,引起了海啸、暴雨和干旱等自然
(全国1995)1995年春节晚会上有一个《看 看母亲河》的节目,把黄河不同河段的水用99个 瓶子排成一幅黄河走向示意图,描绘了黄河水的 颜色由灰——淡黄——黄——灰——兰的变化。 示意图生动的说明:(不)( ACD )
A 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B 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有相 互依赖
(全国1999)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 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 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 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D )
A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 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 方面
D 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 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回答1~2题: 1.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 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 提”。这说明 A 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 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 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 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2.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 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l2分)
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用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人类认 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③要按照客观规 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要点: (1)在制定发,实事求是的态度。(5分) (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
势,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4分)
(200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 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 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 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 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 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 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 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灾害。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B
①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世界的重
要条件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2000年)云南省地处边长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 族 最多的少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 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 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 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 国际大通道。
(2001)“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 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圆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 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他处不落因 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 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 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 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 据此回答1~2题。 1.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 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① 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 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③ 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④ 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造园艺术中的“借景”原则生动地体现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因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普 遍 表现
事物内部
方法论
事物之间
用联系 的观点
性 联
整个世界
看问题
系 的
客 观
表现
不以人的 方法论 意志为转
不能否 定也不
观性

能强加
点 多
因果联系
方法论
从认识角度 从实践角度
表现

方法论
整体和部分
着眼整体 搞好局部

其他
一切事物都处于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