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翻译、说课稿及教案
《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0a63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7.png)
《爱莲说》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爱莲说》这首古文诗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欣赏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欣赏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爱莲说》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中描绘的莲花形象以及其所传达的意义。
3. 学会欣赏古文诗的语言之美和艺术之美。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
2. 掌握《爱莲说》的诗句以及诗中的表达方法。
3. 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创作的灵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莲花的多重象征意义。
2. 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欣赏和评价古文诗的美。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爱莲说》的教学课件、诗文印刷件、相关解读资料、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爱莲说》的诗文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莲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莲花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谈谈莲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课文学习(15分钟)教师播放《爱莲说》诗文的音频或朗读诗文,学生模仿朗读诗文,感受古文诗的韵律和美感。
随后,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读诗文,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诗文分析(20分钟)教师将诗文分成若干段落,指导学生逐段解读。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丰富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探究莲花的象征意义、自然美的表现和诗人的意图。
4. 诗歌欣赏(20分钟)教师选取几首描写自然美的诗歌,与学生一起欣赏并讨论。
通过对比不同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境,启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5. 创作写作(25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创作一篇短文或一首诗歌,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和理解。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6. 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回顾,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体会。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a8f37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7.png)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爱莲说》,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能力,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全文短短六句,以赞美莲花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的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
3.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联系实际生活,谈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阐述作者的人生态度。
3.5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小测,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爱莲说》课文文本。
5.2 辅助材料相关注释资料、参考译文、教学PPT等。
5.3 教学设施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6.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2 讨论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和个人感悟的理解。
6.3 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
6.4 案例分析法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e2f07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9.png)
《爱莲说》说课稿《爱莲说》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走进文本”“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展示课件):一、走进文本: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
__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习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习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
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习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习要求”。
2、说教学目标:关于文言文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__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__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习__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优秀7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72c5a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2.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优秀7篇】本课主要采纳朗读法,质疑探讨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优秀7篇】,假如能帮助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篇一:《爱莲说》说课稿篇一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六个环节。
1教材分析《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像,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分:《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改变,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
《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学问信息,以此培育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实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相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
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力。
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动身,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一)、学问与技能1、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字词3、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怀(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2、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三)、情感、看法、价值观相识作者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育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教学重点:1. 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四、教法学法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观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e57c9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0.png)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爱莲说》全文。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境。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人物情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莲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爱莲说》全文的学习与理解。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文章主题和意境的把握。
2.2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来把握人物情感。
文章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在课堂上多次朗读《爱莲说》,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律。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3.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来把握人物情感。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3 讲解法对生字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对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美。
引出《爱莲说》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朗读与讨论让学生多次朗读文章,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律。
分组讨论,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来把握人物情感。
4.3 讲解与学习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讲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爱莲说》。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莲花的古诗词,让学生与《爱莲说》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手法和情感。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达方式。
6.2 文化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爱莲说》教学教案
![《爱莲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e850f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9.png)
《爱莲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能够理解《爱莲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 能够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借莲表达的思想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爱莲说》。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关注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爱莲说》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为线索,借莲喻人,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3. 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2.2 教学难点:1. 莲花的象征意义。
2. 作者借莲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诗词,谈论对莲花的相关描述。
2. 提问:你们对莲花有什么印象?莲花在古代文学中有什么特殊寓意?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莲花的喜爱。
3.3 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4 情感体验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3.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 写一篇关于莲花的小作文,谈谈自己对莲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9279d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5.png)
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本文以莲为主题,通过对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莲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莲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莲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1. 莲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作者思想感情的联系。
2.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莲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莲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莲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莲的象征意义,交流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4.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续)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莲的象征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莲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4.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e468e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6.png)
《爱莲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本文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简洁优美,而且在思想内涵上富有深度。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经过之前的文言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于抽象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章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感受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培养文言文语感。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d00c7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4.png)
《爱莲说》说课稿一、选题背景《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部分,语言简练、优美,被誉为“千古绝唱”。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爱莲说》的诗意、格律及韵律形式;2.了解现代诗歌中“莲花”这一意象的运用情况,探究“莲花”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注重感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欣赏和品味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情和意蕴,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
2.运用现代思维方式,通过比较《爱莲说》和现代诗歌中的莲花意象,探究“莲花”这一意象在文学中的变化和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的意识和情感;2.形成尊重、欣赏和借鉴文学遗产的价值观念。
三、课堂教学设计1.导入部分:展示莲花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与体验部分:a.诵读《爱莲说》,感受文学语言的优美和诗意的深刻。
b.学习诗歌的格律和韵律形式,掌握古诗的韵律之美。
c.通过现代诗歌中莲花意象的运用,比较莲花在文学中的传承和变化。
d.结合文本分析,探究“莲花”这一意象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情感和意义。
3.巩固与反思部分:a.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用PPT或图片展示莲花,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识别莲花,描述莲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学习与体验部分a.听取《爱莲说》诵读请学生齐诵《爱莲说》,感受文学语言的优美和诗意的深刻。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文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和表达的特殊情感。
b.学习《爱莲说》的格律和韵律形式教师讲解《爱莲说》的格律和韵律形式,包括诗句的长度、韵脚的押韵方式等内容。
c.比较现代诗歌中莲花意象的运用引导学生对现代诗歌中莲花的意象进行比较,涉及现代诗人如余光中、舒婷等人所作诗中的莲花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d.探究莲花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情感和意义分析《爱莲说》中对莲花的描写,让学生探究其中所蕴含的莲花象征意义。
爱莲说原文、翻译、说课稿及教案
![爱莲说原文、翻译、说课稿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c3ef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8.png)
《爱莲说》原文解析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爱莲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周敦颐的生平及哲学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爱莲说》。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莲花的美好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领会作者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准确理解《爱莲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周敦颐的生平及哲学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深入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爱莲说》原文、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爱莲说》,了解作者周敦颐的生平及哲学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周敦颐的生平及哲学思想。
(2)提问:同学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说课稿(1)教师阐述《爱莲说》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2)教师分享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对改进措施的思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6. 作业布置(1)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写一篇关于莲花象征意义的心得体会。
7. 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莲花象征意义:高洁、傲骨、不随波逐流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莲花的象征意义理解是否到位?2. 学生对作者周敦颐的生平及哲学思想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或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4.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是否达到预期?5.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七、课后作业1. 学生需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d0b50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2.png)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周元公集》。
本文以莲为喻,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感受文中深刻的哲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3)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运用莲的品质来感悟人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2. 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理解;3. 课文大意的把握和主题思想的领悟。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的句式和用词;2. 莲的品质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莲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莲的品质。
通过展示莲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莲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莲的品质,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莲的品质与人生哲理的联系。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6. 总结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莲的品质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熟练朗读和背诵,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莲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莲的美丽和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莲的品质与人生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上课讲义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749ed2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1.png)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上课讲义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
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唉!自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菊花的人了。
像我一样爱莲花的人还有多少呢?但是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注释: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后鲜有闻:自从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
鲜:少。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
“当然”的意思。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b373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d.png)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点句子。
(3)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向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背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莲花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点句子。
(3)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向往。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莲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莲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节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理解问题。
3.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点句子。
(2)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和节奏。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谈谈对莲花的印象和感受,引导他们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
(2)分析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向往,感受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
爱莲说原文、翻译、说课稿及教案
![爱莲说原文、翻译、说课稿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990da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4.png)
《爱莲说》原文解读与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全文。
能够理解《爱莲说》的文言文表达,进行自主翻译。
了解莲花的各种美称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爱莲说》的主题思想。
通过对比分析,掌握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式结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莲花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会莲花所象征的高洁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爱莲说》的原文背诵与翻译。
难点: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莲花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爱莲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体会莲花的美好形象。
3. 讲解分析:详细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式结构。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爱莲说》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莲花所象征的高洁品质。
6. 课后作业:背诵《爱莲说》,完成练习题,深化对文言文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说课稿:《爱莲说》是一篇描绘莲花美丽的散文,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本节课的说课稿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掌握莲花的各种美称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爱莲说》的原文背诵与翻译,难点是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莲花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
让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体会莲花的美好形象。
详细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式结构。
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爱莲说》的主题思想。
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爱莲说》说课稿及教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爱莲说》说课稿及教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1bc202e3b3567ec112d8a6c.png)
《爱莲说》(说课稿)望奎县灵山中学:曾祥伟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教育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又要求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而这一要求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材背景(一)、学情分析: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二)、教法选择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爱莲说》说课稿(通用4篇)
![《爱莲说》说课稿(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2d1bd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4.png)
《爱莲说》说课稿(通用4篇)《爱莲说》篇1(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
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
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
资料如下:写作背景《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
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
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做“爱莲池”。
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
《爱莲说》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爱莲说》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c4c9e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0.png)
《爱莲说》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爱莲说》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爱莲说》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引言《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其蕴含了深厚的文艺思想,形式独特、内涵深远。
本文主要从诗歌的细节入手,详细解析《爱莲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文艺特点。
正文一、诗歌创作背景唐代是一个封建社会繁荣的时期,百业兴盛,文化艺术得以蓬勃发展。
唐代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人情风物为主题,白居易创作《爱莲说》时正值唐朝初期,唐肃宗执政。
唐肃宗是一个喜欢莲花的皇帝,他的宠爱为莲花的兴盛作出了贡献,也间接地为白居易的《爱莲说》注入了灵感。
二、诗歌的形式特点《爱莲说》是一首绝句诗,分为三个部分,共16个字,符合唐代绝句的格式。
针对莲花,白居易运用了许多高度形象化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三、诗歌的思想内涵1.莲花在诗歌中体现了养育之爱诗歌中“绿叶红花映晚照,清香扑鼻动微风”这两句是表现莲花娇艳的形象。
白居易以诗歌形式赞美了莲花之美,同时通过深化对莲花这一自然元素的审美探究,旨在令人在珍爱生命的过程中培养一种赓续关怀的情感。
2.莲花也象征了高尚的品格在李商隐《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也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其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与本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境相似,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中的锦瑟,也有着象征高尚品格的意蕴,而植物本身即诸如莲花等花卉,同样也被认为象征着高尚的品格,虽存在不同,但他们共同的文化功能在于道德榜样的传承。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1.通过形象手法表现艺术美感《爱莲说》是一首高度形象化的诗歌,白居易成功地将文学范畴与美学范畴相结合,通过具体形象表现诗歌的美感,感染读者的心灵,是一首极具艺术性的诗歌。
2.运用多种修辞方式白居易在创作本诗时,运用了隐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式,让诗歌更加入味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
文言文_爱莲说_翻译
![文言文_爱莲说_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ee955f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d.png)
吾观夫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谓花中君子矣。
莲者,水中之宝也,生于浊波之中,而其身不染,此乃天地之灵气,造化之妙工也。
夫莲之初生也,若婴儿之未破蒙,含苞待放,宛若明珠出匣,光彩夺目。
及至花开,绿叶扶疏,红蕊怒放,香气袭人,宛如仙子下凡,翩翩起舞。
此时观之,令人心旷神怡,顿觉尘世之喧嚣,皆随风而去。
莲之叶,阔大而圆,叶面平滑,犹如碧玉,叶背则如翠盖,承托着红艳之花,犹如玉盘托珠。
其叶之上,脉络分明,如龙脉蜿蜒,又似游丝缕缕,随风摇曳,极尽柔美之态。
莲之花,色白如玉,瓣若珊瑚,蕊如金珠,清香四溢,令人陶醉。
其花虽艳,却不失其洁,不与百花争艳,独守清雅,可谓花中高士。
莲之茎,粗而中空,直立水中,叶茎相连,坚韧不拔。
虽生于淤泥,却不染其污,宛如君子之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莲之果,实大如珠,圆润饱满,内含莲子,洁白如玉。
莲子可食,甘美可口,且有益于人,可谓养生之宝。
吾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乃莲之所以为君子也。
君子之德,如莲之品,虽生于浊世,而不失其清高之志。
君子之行,如莲之姿,虽处困境,而不失其坚韧之节。
夫君子之德,当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因外界之诱惑而动摇,不因自身之困境而颓废。
如莲之花,虽艳丽,却坚守清雅;如莲之叶,虽宽阔,却承载花之重;如莲之茎,虽粗壮,却挺立于水;如莲之果,虽甘美,却内含莲子之洁。
吾辈当效莲之德,以莲之姿,立于尘世,不受污染,坚守清高。
虽身处污泥,而不失其高洁;虽遭磨难,而不失其坚韧。
如此,方为君子之风,莲花之韵。
故曰:莲,花中君子也。
吾爱莲,爱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愿吾辈皆能效莲之德,立君子之风,以莲之韵,行于世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原文、译文及教案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家爱莲说(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说明:作者周敦颐,宋朝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这是篇借物咏志的抒情散文.作者把菊花比喻为隐士,把牡丹比七年级语文课件<爱莲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习咏荷、写荷的文章,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二、通过议荷,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养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难点通过议荷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情感感知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近来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香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
生: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
师:说得很好,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我国文人的笔下赞莲的有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苏轼“荷尽已无遮雨盖”。
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二、检查预习情况师:首先,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
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注意课文的注释。
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
请同学做好准备。
三、听录音朗诵教师范读课文师:在朗读的时候出现一些生字,现在找一名同学给大家注音并解释它的含义生:蕃(fán)--多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濯(zhuó)--洗涤鲜(xiǎn)--少四、解析课题,明确目标1、解题《爱莲说》及周敦颐师:本文的体裁是“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抒发感情。
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谁来说说“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谈谈喜爱莲花的道理师:对,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周敦颐要告诉我们,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等下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课文。
2、(出示作者图片)现在那位同学能给大家说一下你对作者了解多少,看那为同学掌握的最多,查找的资料最详细。
生: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生: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生:《爱莲说》已经成为了赞美荷花的名篇。
师:大家说得非常的好,看来你们课下是认真的查找资料了。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课文。
五、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1、分组自学要求: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③、由一个学生口译全文,其他认真听,并指出其错误,予以矫正。
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六、品味赏析师: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讨论后回答填空)角度特点品质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品行端正味道香远益清美名远扬姿态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师: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生: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生:托物言志。
师:我们学过托物言志的文章吗?生:《荔枝蜜》。
生:《石榴》师: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生:用菊花、牡丹作衬托,突出莲花的美好品质,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师:说得非常好,唐朝刘禹锡也赞誉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配以牡丹的图片)诗文描写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趋炎附势、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
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师: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之隐逸者的象征,它虽然也孤傲高洁,但它是避污泥而洁,出世以求洁,对污浊的尘世采取的是消极逃避的方式。
莲花则是出淤泥而不染,身处尘世而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相比之下,菊花便稍逊一筹。
所以不愿象陶渊明一样,逃避现实的矛盾而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牡丹色彩绚丽,娇艳妩媚,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作者也不愿象世人一样去趋炎附势,追求富贵。
他愿意自己象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在污浊的尘世中,坚贞不屈的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高洁的品行。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
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七、归纳小结写作特色a.托物言志,借物抒情b.巧用衬托,突出主题c.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再次听朗诵录音,加深理解,学生齐读,当堂背诵。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自拟二、三道题目并作答。
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生:比作君子。
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
(洁净而又庄重)师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
我们同学体会得很好。
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
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
一起朗读一下这个长句。
(予独爱……)师: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生(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师:依据教材和你所搜集的材料,再谈谈你对荷花特点的理解(学生发言并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品质高洁。
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品德端正,是君子。
生:亭亭径直,说明它还是一个“美人”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人们喜爱荷花是因为它有很多价值,你更看中的是它身上的实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生:荷花品质高尚,我欣赏它的精神价值。
生:荷花的莲子可以吃,荷叶可以包东西,莲藕很清香,所以我欣赏它的使用价值。
生: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帮助,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所以我既看中他的实用价值也看中它的精神价值。
师:恩,现在大家的观点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很好,这道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你就是对的。
荷花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为什么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都喜欢吟咏它?生:因为古代文人更看中的是它的精神价值,吟咏它,应该属于我们学过的托物言之的手法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古人通过歌颂它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例如有歌颂自然热爱生活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希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大家不但能掌握文言知识,更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观。
布置作业:选择另一种植物,抓住特点,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
写一段话。
板书:物联想品质托物言志教学后记新“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爱莲说》这一课,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尽量发掘学生身上蕴涵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同时体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注重过程与方法,不简单的追求结论。
根据本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课外广泛收集有关荷的资料、信息,以供课上进行补充、加工和整理。
本文的赏荷、咏荷、读荷、议荷、写荷五个板块既是相互渗透、有机统一、又是层层深入的。
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议荷”上,以交流讨论提问的形式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提炼并形成新的认识、观点。
对“人们喜爱荷花是因为实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一题不设标准答案,答案成开放型、多元化。
学生依据个人的价值观取象确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希望能引起争论,在争论中加强比较。
同时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课的讨论重点放在“荷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为什么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都喜欢吟咏它”以此题将讨论深入:以物抒情、借物言志是人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所以人们笔下的客观事物往往既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主观反映,也是作者价值观的体现。
喻为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为君子,热情地赞扬了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暗讽了喜爱牡丹,贪图富贵的人!作者的心志清爽,对媚俗恶劣,世风江河日下的今人也不无鞭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