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语言习惯,形成了中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方方面面的障碍。人生观、价值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的不同又是这些文化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注重文化差异的影响,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标签:文化差异英美中国背景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含各种不同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必然会使语言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词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由不同词汇组合而成的段落、篇章必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一、打招呼,寒暄
在中国,我们见面时常常会问对方:“你吃饭了吗?”但是如果你碰到的是一个英国人,你也问他同样的问题的话,他会认为你是想请他吃饭。在说英语国家,人们见面时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而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是属个人隐私范畴的,是非常忌讳别人问及的。
在汉语里,我们有时会问如:“你今天气色不好,是生病了吗?”“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最近工作很累吗,要注意身体啊”。说这些都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人们通常是不会为此生气的。但如果是美国人听到你说:“You are fat “或”You are so thin.”他就会感到很尴尬,即使彼此间非常熟悉也是如此,他会觉得难以回答。这样,就显得很不礼貌了。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文化会有不同的影响之外,中西方国家在传统节日上也各自有所侧重。
二、节日
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在中国,我们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 (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表现得很喜欢,则有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物,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收到礼物的人表现的越喜欢,则送礼物的人会越开心。
三、称呼语
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在英语中teacher仅仅只是一种职业,除此之外,别无它意。而中国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已经加入了隆重的尊师色彩。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由此还衍生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这些在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有些啼笑皆非,也有些无可奈何。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除了对职业的理解差异之外,我们还碰到过一些关于表扬的更令人尴尬的状况。
四、表扬和祝贺
一次,有一位外国游客对导游小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M 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那位国际友人立刻红了脸,尴尬的低头不语。后来通过更深的交流才知道,对于中国导游的谦虚回答,那位英国游客以为自己对对方的判断出了错,更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还有一次是在一个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 (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here(哪里)、Where(哪里)。”幸亏这位美国人懂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ere (到处)”。不难看出,在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也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却不了解,按照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受到别人的表扬时,总是会向对方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是以謙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上面两位的赞扬,恭维话,英美人的回答则会是完全不同的:“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
五、感谢和答谢使用的场合和频率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则听起来就会感觉怪怪的,或者是让相互间的关系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是适用于一切场合和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了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 drink?),我们中国人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而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 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之前我们也说过,中国和西方国家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分别由儒家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据统治地位。中国的群体性文化特征非常重视家庭亲情关系,而英美国家子女到了18岁还住在家里则被视为不可思议。如此便导致了: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生存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必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文化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总之,是这些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在各个领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老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不能单纯的注重语言的教学,还必须适时的加入相关的文化背景,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令人尴尬、难堪的语言失误,才能更好的适应地球村的全新的生活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J].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