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小浪底
小浪底水利 枢纽坝址所在地 南岸为孟津县小 浪底村,北岸为 济源市蓼坞村, 是黄河中游最后 一段峡谷的出口。
130公里
二、水文地质条件
(一) 径流
由于受地形、气候、产流条件 的影响,黄河径流的地区分布很不 平衡。大部分径流来自兰州以上及 龙门到三门峡区间。 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黄 河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 很不均衡。干流及较大支流汛期径 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每年3月 份-6月份,径流量只占全年的 10%-20%。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 黄河90%的水量。
(三) 凌汛
黄河下游河道呈东北向流入渤 海。一般元月初开始封河,二月底 开河,容易形成冰塞、冰坝,水位升 高很快,造成凌汛。 同时,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上 宽下窄,封河期槽蓄量大部分集中 于上段,下段河段窄而多弯,容易 的泥沙含量居世界首位,多年平均含沙量37.6kg/m3,多年平均输沙 量13.51亿T。 黄河泥沙约有1/4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下游河床每年以10cm速度抬高。小浪 底水利枢纽控制近100%的沙量。
(四)发电
小浪底水利枢纽装机6台,每台30万 kw,总装机容量180万kw,额定水头 112m,是河南电网理想的调峰电站。
二、工程开发任务
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发任务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 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一) 防洪、防凌
水文气象资料分析表明,黄河可能出现55000m3/s的特大洪水, 即使经过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拦蓄后,花园口站的洪峰流量 仍将达到42000m3/s。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仅为 22000m3/s(花园口站),不到百年一遇。 三门峡水库对控制凌汛期流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可利 用库容过小,防凌效果有限。 小浪底水利枢纽与已建的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联合运用, 并利用东平湖分洪,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千年 一遇以下洪水不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减轻常遇洪水的防洪负担。 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共同调蓄凌汛期水量,可基本解除黄河下 游凌汛威胁。
小浪底水电站简介
小浪底水电站简介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孟津县小浪底,是黄河干流在三门峡以下峡谷河段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694155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2%,控制进入黄河下游水量的90.5%和沙量的98.1%,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战略地位.小浪底坝址上距三门峡大坝131km,下距黄河京广铁路桥115km.黄河在坝址以下20km出峡谷,河床展宽,河道淤积,至京广铁路桥进入下游大平原,成为地上悬河.受堤防约束,河床不断淤积抬高,河道排洪能力降低,大约每10年需加高一次大堤,洪水威胁严重,堤防一旦失事,必将严重影响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打乱国民经济部署.根据黄河存在的突出问题,小浪底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库选择正常蓄水位275m(黄海基面,下同),回水至三门峡坝下,总库容126.5亿m3.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并减轻三门峡水库防洪、防凌负担.小浪底水库需保持有效库容51亿m3供长期调节运用,其中防洪库容40.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m3.兴利库容为重复利用防洪库容和调水调沙库容.水库拦沙库容75亿m3,均在275m高程以下.库区上半段河谷狭窄,将不形成滩地.小浪底水库设计水位指标为:正常蓄水位275m,万年一遇校核洪水位275m,千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74m,汛期限制水位254m(亦为防洪起调水位),正常死水位230m,非常死水位220m,初始运用起调水位205m.小浪底工程的水工建筑物集中布置于左岸风雨沟内,计有:3条低位孔板泄洪洞(进口高程175m),泄量4582m3/s;3条高位明流泄洪洞(进口高程分别为195m、209m、225m),泄量6450m3/s;3条低位排沙洞(进口高程175m),泄量2025m3/s;1条溢洪道(进口高程258m),泄量3764m3/s.各级水位泄水量:非常死水位(220m)为6769m3/s,正常死水位(230m)为8048m3/s.最高蓄水位(275m)为16821m3/s,可满足泄洪排沙要求.初始运用起调水位(205m)泄流量4930m3/s,基本满足初始运用阶段亦可进行调水的要求;汛期限制水位(254m)泄量11200m3/s,满足50年一遇洪水不上滩淤积,使库区滩面(坝前滩面高程254m)相对稳定的要求.。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发电
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5.99/58.51亿kW·h
(前10年/10年后)
前期工程开工日期
1991年9月1日
主体工程开工日期
1994年9月12日
竣工日期
2001年12月31日
建设单位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
(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
监理单位
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坝址岩石
二叠、三叠纪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坝址区地震烈度
7度
水
文
特
性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
694 155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
635
实测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8m3)
405.5
实测最大年径流量(×108m3)
679.5
多年平均流量(m3/s)
1 342
设计水平入库年最大径流量(×108m3)
597.3
设计水平年平均径流量(×108m3)
277.2
实测最大流量(m3/s)
17 000
千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m3/s)
40 000
千年一遇设计洪水12天总量(×108m3)
139
万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m3/s)
52 300
万年一遇校核洪水12天总量(×108m3)
172
泥
沙
特
性
实测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08t)
24.74
主
要
材
料
水泥(×104t)
128.5
钢筋(×104t)
13.59
钢材(×104t)
3.04
木材(×104m3)
小浪底水库历年放水流量表
小浪底水库历年放水流量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小浪底水库概况
二、小浪底水库的放水流量
三、小浪底水库放水流量的意义
正文
一、小浪底水库概况
小浪底水库,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是黄河流域上一座具有重要水利枢纽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
作为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库在治黄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工程主要由一座高160 米、长 1667 米的粘土斜心墙堆石坝、一座地下发电厂房、一座进水塔和一座壮观的出水口等组成。
二、小浪底水库的放水流量
小浪底水库历年放水流量表显示,水库运用初期,预计山东陶城铺以上河段平滩流量将由 3000 立方米/秒逐步恢复到 6000 立方米/秒左右,漫滩几率减少到 3~5 年一遇;陶城铺以下河段平滩流量也将由现状的不足 3000 立方米/秒提高到 4000 立方米/秒。
这些数据表明,小浪底水库在调控黄河径流、保障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应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小浪底水库放水流量的意义
小浪底水库的放水流量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放水,可以维护黄河河道的生态功能,保障黄河下游地区的水环境质量。
其次,放水流量有助于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提供水资源保障。
最后,在汛期,通过放水调控,可以有效降低黄河
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为黄河流域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小浪底水库历年放水流量表展示了该工程在黄河治理、水资源利用以及防洪减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淤沙库容75.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
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
防洪最大泄量17000亿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于8000m3/s。
小浪底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
[3]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程开工。
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
[4]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小浪底工程(一)(图)解读
小浪底工程(一)(图)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在当今复杂的地层上建筑起了“最具挑战性”的雄伟工程,小浪底创下了一项世界之最和中国第一。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小浪底洞群进水口,在一块长270m、最高120m的人造绝壁上,开糟凿了最大开挖直径达19.8m,有19个洞口的16条大直径的隧洞。
在左岸约1km2的单薄山体中,一共开凿了100多个地下洞室,整个山体几乎被掏空,构筑起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世界上最雄伟的进水塔群。
进水口10座进水塔连成一座宽276.4m,高113m,最大长度70m的钢筋混凝土塔群,混凝土浇筑量达80多万m3。
其工程规模,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3条世界最大的孔板隧洞。
依照设计,在完成导流任务后的3条直径为14.5m的导流洞中,增设内径为10m和10.5m的环形突坎—孔板,使高速水流通过孔板环的一缩一扩,在洞中消减大量能量,从而降低流速,减少水流对建筑物的冲蚀和破坏。
每条导流洞增设3级孔板,改建成永久泄洪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
—世界最大的消力池。
泄洪系统出口的3个一级消力池总长210m、宽356m、深28m。
由9条隧洞和1条溢洪道下泄的高速水流在其中进行两级消能,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消力池。
—3条直径为6.5m的排沙洞,采用双圈环绕坎黏接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技术,建筑出世界最大的排沙洞,同时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内最大的地下厂房施工夜景
钢索架起的工业城堡国内最大的岩壁吊梁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简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简介佚名【期刊名称】《西北水电》【年(卷),期】1993(000)004【摘要】小浪底水利枢纽主要由拦河大坝、泄洪系统及发电系统组成。
拟建大坝为粘土斜墙堆石坝,水库正常蓄水位275m。
设计洪水流量40000m~3/s,总库容126.5亿m,其中有效库容51亿m~3,淤积库容75.5亿m~3。
坝顶高程281m,最大坝高154m,坝顶长1317m,宽15m。
坝体总方量4813万m~3。
主体工程土石方总开挖量为3240万m~3,土石方总填筑量为5040万m~3,混疑土和钢筋混凝土269万m~3。
泄洪建筑物包括9条输水隧洞。
其中明流泄洪洞三条,尺寸(宽×高)为10m×11.5m,10m×12m,10m×13m。
由导流改建而成的孔板消能泄洪洞三条,洞径14.5m及三条洞径6.5m的排沙洞,此外,还设有一座正常溢洪道和一座非常溢洪道,最高洪水位时,其最大泄洪能力可达20000m~3/s。
发电系统由6条洞径7.5m的发电引水隧洞和地下厂房、尾水洞及挡沙闸组成。
其地下厂房总开挖长度251.5m,最大跨度26.2m,最大开挖高度57.94m。
内装6台30万kW混流式水轮机。
总装机容量180万kW,保证出力30.5万kW,年发电量51亿kW·h。
【总页数】1页(P63-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7【相关文献】1.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简介 [J], 胡宝玉2.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水文观测悬索桥主缆索力测定 [J], 随灿;孙丽娟;王大帅3."寓教于研"式的地理研学旅行设计——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为例 [J], 张志磊;杨丽4.土石坝白蚁综合防控技术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中的应用实践 [J], 屈章彬;蔡勤学;张树田;石磊;张金水;丁凯5.黄河地名文化走进联合国·一地一景黄河美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J], 张亦弛(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工程一、项目背景小浪底工程,又称三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下游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该工程于1993年开始建设,于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
小浪底工程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三峡库区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和航运问题,对于提高长江河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设计小浪底工程位于长江中游的重要航道上,主要由坝体、泄洪闸、船闸、发电站和航道等部分组成。
坝体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防洪和调节水位。
泄洪闸是用于调节库区水位,防止水库溢洪的重要设施。
船闸则是为了方便船舶过闸而建设的,在船舶运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电站则是小浪底工程的重要功能之一,用于利用水力发电资源,提供清洁能源。
航道则是工程中用以保证航运畅通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船舶通行。
三、工程效益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小浪底工程解决了三峡库区下游的洪水灾害问题,保护了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其次,工程建设使得长江航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小浪底工程的发电站以其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保措施在小浪底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坝体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生态混凝土和生态绿化等措施,减少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发电站运行过程中,采用了水轮发电技术,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此外,在工程的设计中,还特别注意了对当地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保护,确保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五、项目展望小浪底工程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当前的需求,还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小浪底工程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工程建设方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同时,工程建设方还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三峡 葛洲坝 小浪底 工程简介
2006年5月,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
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为双线五级(葛洲坝为单级船闸),单线全长1607米,由低至高依次为1-5#闸室,每个闸室长280米,宽34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船只通过永久船闸需 2.5-3小时,主要供货运船队通航。
闸室内水位的升降靠输水系统完成。
这个深槽开挖最大深度170米,总开挖量3685万立方米,为三峡工程总开挖量的40%。
混凝土浇注量357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4.17万吨。
1999年底,永久船闸基础开挖工程全部完成。
2000年开始闸门金属结构安装,2002年6月闸门安装完毕,2003年7月永久船闸通航 2、水电站大。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小浪底水利枢纽(2024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
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
2002年至2008年,小浪底工程先后通过了安全技术鉴定、工程及移民部分竣工初步验收和水土保持、工程档案、消防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验收。
2008年12月,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
2009年4月7日,小浪底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介绍小浪底枢纽工程位于中国的长江中游,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
工程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上游的水能矛盾问题,同时增加电力供给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浪底枢纽工程的背景、建设过程、工程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
背景中国的长江流域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贫瘠的地区。
在这个地区,水能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但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水电资源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长江流域上游的部分地区经常面临用电紧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情况,决定在小浪底地区兴建一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以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建设过程小浪底枢纽工程从1986年开始设计,经过多年的规划和调查,工程于1994年全面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地质条件复杂、涵洞施工难度大、环保问题等等。
但是,他们通过科学的规划、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加强质量监督等措施,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小浪底枢纽工程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在水电站装置上采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水轮发电机组,使用了大型钢闸门和世界最大的钢丝绳吊装设备等。
同时,在涵洞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盾构机施工技术,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工程特点小浪底枢纽工程包含了水电站、矿用复合泵站、导流隧洞、导流闸、涵洞等多个建筑物和设施。
它的体系非常庞大,包含了许多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
其主要特点如下:•规模宏大:小浪底枢纽工程是中国南方当前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总投资高达154.2亿元人民币;•水电联产:小浪底枢纽工程既是一座大型的水电站,同时也是一座高效的矿用复合泵站,将水能转换为电能和机械能,以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和工业化发展需求;•实现绿色发展: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问题,每一步都切实保护环境,让安全、环保与人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对当地经济、环境的影响小浪底枢纽工程的建设,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为当地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小浪底案例
第三部分:小浪底工程论证过程
3、三门峡——小浪底区间合并一级开发方案最终确定
1)1955年的“决议”中,三门峡以下有任家堆、八里 胡同、小浪底三个梯级。 2)1958~1970年的黄河规划委对三门峡——小浪底区 间三级、二级、一级开发进行了比较研究。
(1)三级梯级开发方案,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第一部分:小浪底工程概况
8、工程获奖情况
1)国家优质工程 2)中国水利水电第七、第十一、第十四工程有限公司 获得鲁班奖。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第二部分:小浪底工程图片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2——谷歌地图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3——工程全景(1)
此标准则申请就会被拒绝。对于计分标准,是用来确定申
请人资格达到投标要求的程度,为做进一步比较选择之用。 步骤三:资格预审资料分析,挑选并通知已入选的投 标者名单(略)
第四部分:小浪底工程招标过程
第二阶段:招标与投标
步骤四:准备招标文件 1、招标文件编制 1991年6月业主黄委设计院和加拿大国际工程管理公司 (CIPM)开始编制小浪底主体土建工程招标文件。
9——调水调沙壮景(1)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0——调水调沙壮景(2)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1——小浪底工程施工专用路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2——小浪底工程专用黄河大桥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3——1997年10月28日黄河截流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4——鲁班奖获奖证书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工程始建于1991年,2001年主体工程完工。
工程主要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功能。
二、施工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黄河中游峡谷出口,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坝址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
2. 施工难度大: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众多技术难题。
3. 水沙问题:黄河泥沙含量高,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沙处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施工过程1. 工程设计:在充分研究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2. 施工准备:组建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3. 施工实施:按照工程设计,分阶段进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基础处理:对坝基进行开挖、清基、固基等处理,确保坝体稳定性。
(2)主体结构施工:包括大坝、溢洪道、发电厂房等主体结构的施工。
(3)辅助设施施工:包括灌溉、供水、交通、通信等辅助设施的施工。
(4)水沙处理:通过优化水库调度,进行水沙处理,降低泥沙含量,减轻水库淤积。
4. 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
四、工程成果1. 防洪: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有效减轻黄河下游洪涝灾害,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防凌:工程可降低黄河下游凌汛风险,保障航运安全。
3. 减淤:通过水沙处理,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4. 供水:为下游地区提供生活、工业用水。
5. 灌溉:为下游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6. 发电:利用水能资源,为我国电力供应提供保障。
总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工程不仅提高了黄河流域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为我国水利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
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及施工新技术
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及施工新技术小浪底大坝防渗措施的选择是大坝设计的核心,反滤设计是保证防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大坝的斜心墙与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一道防线,上游围堰下游坡设置的上爬式内铺盖与坝前淤积形成的天然铺盖相连,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二道防线,充分体现了利用黄河多泥沙特点的设计思想。
大坝防渗墙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设计和施工均代表了当代碾压土石坝的发展水平。
作为小浪底水利枢纽挡水建筑物的斜心墙堆石坝已于1999年10月正式投入运用,现最高蓄水位接近210m,蓄水约18亿m3。
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完工,比合同工期提前约10个月。
小浪底大坝为坐落在深覆盖层上的壤土斜心墙堆石坝,设计坝高154m,实际坝高160m,坝顶长1667m,总填筑方量5185万m3,就其体积来说堪称中国第一大坝,也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壤土心墙堆石坝。
一、大坝的设计条件1.大坝坝基沿坝轴线约有420m坐落在砂卵石覆盖层上,覆盖层一般深30~40m,最深达70余米。
在覆盖层中夹有连续的、厚度约20m的粉细砂层及粉细砂透晶体。
2.坝基岩石为砂岩和黏土岩互层,分布有大小10多条顺河向断层,其中断距约200m 的F1断层将河床基岩分为二叠纪(南侧)和三叠纪(北侧)两个不同的地质年代。
岩层呈缓倾角6°~16°倾向北东,也即倾向下游和倾向北岸。
在岩层中含有磨擦系数值仅为0.2~0.28、C值为0.005MPa的泥化夹层。
3.在坝轴线附近的河床深槽右侧有一个高约45m的基岩陡坎.平均坡度为1:0.3;在靠近左岸防渗帷幕线附近是较疏松的坡积和洪积覆盖层,下伏有呈反坡状被称为“老虎嘴”的岩石陡坎。
4.右坝肩东坡滑坡体体积约90万m3,需要挖除或处理;大坝轴线上游2~3km有体积分别为1100万m3和410万m3的两个大滑坡体;左岸山体为相对单薄的分水岭。
5.根据我国有关规范要求.大坝按8度地震烈度设防;按世行专家建议,应校核震中距lOkm发生6.25级水库诱发地震时大坝的动力稳定。
小浪底水库工程概况
小浪底水库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库工程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小浪底水库工程坝顶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淤沙库容75.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
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
防洪最大泄量17000亿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于8000m3/s。
小浪底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
1991年9月,小浪底水库工程工程前期工程开工。
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
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引言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重要水利工程,隶属于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
作为黄河流域的关键调水工程之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证洛阳市灌溉用水和供水的同时,还承担着调节黄河水位、防洪抗旱和水资源利用等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背景、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进行介绍。
1. 建设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洛阳市人口快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凸显。
而黄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为了满足洛阳市的用水需求,保障农田灌溉和生态用水,建设一座水利枢纽成为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主要功能2.1. 调节黄河水位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一处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黄河的水位。
当黄河水位偏高时,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以通过启闭闸门控制水库的蓄水量,减少流入洛阳市区的洪水,从而保护市区的安全。
当黄河水位偏低时,可以通过向下游释放水来提升水位,确保水源供给。
2.2. 防洪抗旱小浪底水利枢纽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黄河发生洪水时,枢纽可以通过控制水库的蓄水量,有效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同时,枢纽还可以向下游供水,提高下游防洪能力。
而在旱情发生时,枢纽可以向上游释放水源,为上游地区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2.3. 水资源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不仅能够调节水位和防洪抗旱,还能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
枢纽通过灵活的调度,对水库的蓄水和排水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该枢纽还与下游的水厂相连接,通过输水管道将水源输送至洛阳市,满足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
3. 技术特点3.1. 大坝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大坝采用了重力式混凝土坝的设计,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承受水压和洪水的冲击力。
采用混凝土材料能够提高大坝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枢纽的安全性。
此外,大坝的建设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采用了生态护坡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涵闸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配备了多部涵闸,通过控制闸门的开闭来实现水位调节和水流控制。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基防渗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基防渗工程1工程简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集防洪、防凌、减淤、灌溉、供水、发电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大坝为壤土斜心墙堆石坝,轴线长度1667m,最大坝高154m,水库库容为126.5亿m3,。
水电站为坝旁引水式地下厂房,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180万kW,年发电量51亿kW-h o大坝基础的河床覆盖层深厚,最深处达80余米。
覆盖层自上而下大致分为四层:表砂层、上部砂砾石层、底砂层和底部砂砾石层。
河床基岩为二迭系的P12粘土岩和三迭系的T11、T12砂岩,断裂构造发育,穿越帷幕轴线的断层主要有右岸FrF233、F231、F23等,左岸F236、F238、F240和F28等。
根据黄河多泥砂的特点以及对土石坝基防渗处理的特点,确定小浪底防渗工程设计思想为以垂直防渗为主水平防渗为辅。
坝基覆盖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墙下及两岸岩体采用帷幕灌浆。
深覆盖层防渗墙施工是小浪底工程重大技术难题之一。
在防渗墙施工中,我局首次开发了缓凝型混凝土,解决了大深度、高标号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在灌浆工程施工中,成功地引进并开发了GIN灌浆法,开发了国内最先进的GMS2000系列灌浆自动记录仪,气、液压灌浆塞等先进的工艺和器械。
2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混凝土防渗墙设计厚度1.2m,墙体混凝土设计标号为R90=33Mpa(保证率85%),变形模量E=30000Mpa, 抗渗标号不小于B8,混凝土塌落度18〜22cm,扩散度34〜38cm。
墙顶设计高程为126m和138m,高程126m以上的墙体内要求下设钢筋笼,墙段接头采用钻凿接头孔法(即套打一钻法)。
要求槽孔孔斜率不大于4%o,接头孔孔斜率不大于2%o。
右岸防渗墙轴线长259.6m,最大深度81.90m,成墙面积10540.63m2,浇筑混凝土21526.9m3。
主坝防渗墙剖面如图1所示。
防渗墙共分43个槽段施工,槽孔长度6.6〜6.7m。
防渗墙采用CZ30和CZ22型冲击钻机和液压抓斗造孔,施工高峰期冲击钻机造主孔工效达1.8 m2,造副孔工效达3m2,抓斗工效达48m2,钻凿混凝土工效达 2.3m2。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特点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特点
林秀山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4(000)012
【摘要】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的多目标兴利工程,是黄河下游治理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枢纽坝高160m,水库总库容126.5亿m3;枢纽按千年一遇洪水40000m3/s设计,万年一遇洪水52300万
m3/s校核;按水库减淤排沙运用要求,在非常死水位220m时枢纽总泄流能力不小于7000m3/.高标准的设计要求与复杂的自然条件,使工程设计和建设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性技术课题,诸如大坝深覆盖层处理、导流洞改建的多级孔板消能泄洪洞、大跨度地下厂房、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等,都是开拓性的设计研究与实践.【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林秀山
【作者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小浪底项目设计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
【相关文献】
1.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特点 [J], 林秀山
2.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特点 [J], 林秀山
3.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特点 [J], 林秀山
4.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特点 [J], 林秀山
5.小浪底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生态的影响分析 [J], 尚文绣;彭少明;王煜;严登明;郑小康;方洪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5
正常高水位(m)
275
正常死水位(m)
230
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km2)
272.3
正常蓄水位时水库回水长度(km)
128.0
总库容(×108m3)
其中:防洪库容(×108m3)
调水调沙库容(×108m3)
淤沙库容(×108m3)
126.5
40.5
10.5
75.5
淹没耕地(×104hm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坝址岩石
二叠、三叠纪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坝址区地震烈度
7度
水
文
特
性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
694 155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
635
实测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8m3)
405.5
实测最大年径流量(×108m3)
679.5
多年平均流量(m3/s)
1 342
设计水平入库年最大径流量(×108m3)
要
工
程
量
土石方明挖(×104m3)
3 625
石方洞挖(×104m3)
280
土石方填筑(×104m3)
5 574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104m3)
337
金属结构安装(×104t)
3.26
机电设备安装(×104t)
3.09
帷幕(固结)灌浆(×104m)
21.2(34.7)
回填(接缝)灌浆(×104m2)
三标(发电设施)
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公司的小浪底联营体(XJV)(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为联营体成员)
国内标
国内各直属水电工程局、河南黄河工程局、陕西省水电工程局等
增加灌溉面积约270万hm2
发电
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5.99/58.51亿kW·h
(前10年/10年后)
前期工程开工日期
1991年9月1日
主体工程开工日期
1994年9月12日
竣工日期
2001年12月31日
建设单位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
(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
监理单位
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1.23
迁移人口(动迁移民)(万人)
18.8
泄
洪
量
正常蓄水位时枢纽最大泄流能力(m3/s)
17 327
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流量(m3/s)
13 480
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流量(m3/s)
13 990
正常死水位时最大泄流量(m3/s)
8 048
非常死水位时最大泄流量(m3/s)
6 769(220m水位)
主
24.74
主
要
材
料
水泥(×104t)
128.5
钢筋(×104t)
13.59
钢材(×104t)
3.04
木材(×104m3)
5.5
炸药(×104t)
2.59
综
合
效
益
防洪
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1 000年一遇
防凌
基本解除凌汛灾害
减淤
减少下游大堤2次-3次加高
供水
多年平均年增加调节水量20亿m3
灌溉
13.51
实测最大年输沙量(×108t)
37.3
实测最小年输沙量(×108t)
2.03
实测瞬时最大含沙量(kg/m3)
941
实测最大日均含沙量(kg/m3)
482
最大一日输沙量(×108t)
7.66
设计水平年平均输沙量(×108t)
13.35
水
库
特
性
调节性能
不完全年调节
千年一遇设计洪水位(m)
274
597.3
设计水平年平均径流量(×108m3)
277.2
实测最大流量(m3/s)
17 000
千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m3/s)
40 000
千年一遇设计洪水12天总量(×108m3)
139
万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m3/s)
52 300
万年一遇校核洪水12天总量(×108m3)
172
泥
沙
特
性
实测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08t)
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
工
单
位
一标(主坝)
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公司的黄河承包商(YRC)(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为联营体成员)
二标(进水口、隧洞和溢洪道)
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公司的中德意联营体(CGIC)(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十四工程局为联营体成员;中国水利水电第一、三、四、七、十一、十四工程局劳务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