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大变革的时代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背景;(2)掌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诸侯争霸战争对各国的影响,以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运用归纳法,总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3)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背景;(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概念。

2. 教学难点:(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西周的衰落;(2)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请大家谈谈对这一时期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背景;(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概念;(2)分析诸侯争霸战争对各国的影响。

5. 课后作业:(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背景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概念的认知程度;4. 学生对诸侯争霸战争对各国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2. 历史地图;3. 图片资料;4. 教学视频;5. 网络资源。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等。

(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争霸过程和特点。

(3)了解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原因及影响。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异同。

(3)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影响。

(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争霸过程和特点。

(3)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争霸策略及其异同。

(3)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引起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引导学生关注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等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争霸过程和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介绍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分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历史价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

2.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3. 选取一位思想家,深入了解其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商鞅变法等。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齐桓公、孔子、墨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

(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齐桓公称霸:了解齐桓公的统治政策,分析其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

2. 晋楚争霸:掌握晋楚争霸的历史背景,了解晋文公、楚庄王等君主的政治军事成就。

3. 孔子与儒家思想:学习孔子的生平事迹,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4. 墨子与墨家思想:了解墨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5. 商鞅变法:深入剖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深刻内涵及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变革的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商鞅变法作为案例,深入剖析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教材分析本课共三目内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著名的都江堰”、“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促使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铁器的使用(也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铁制农具出现以后,牛耕渐趋普遍起来。

各国重视兴修水利,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使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承春秋,完成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下迄秦,完成了从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转变。

这一过程的变化与战国时代的变法或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清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

其中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它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成功改革的典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的情况;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通过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图示制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精神;学生就“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进行讨论,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中,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学会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 7 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

(2)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4.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5.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一、农业的进步: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导入: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故事,现在就由同学演讲“立木为信”的故事。

由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

这就是“立木取信”的典故。

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

你想知道商鞅变法的经过吗,你知道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为什么会有“商鞅变法”吗?那就让我们进入“第七课大变革时代”去感受和了解吧!(设计思路:故事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从南门扛根木杆到北门”如此容易的事情居然奖励50金,学生会产生好奇,最终知道是为了树立威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冶铁技术的发明、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观看商鞅图片,讲述商鞅徙木赏信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兴趣。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些人和国家?最后由哪个国家结束了战乱,统一了中国?(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春秋时期有五个霸主,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的国家,为什么最后统一中国是秦国?(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

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与生产关系有着必然的关系。

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战争胜负的根本。

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展示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图片)讲授新课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教师首先提问: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估计学生回答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回忆以前讲过的知识,得出答案:以石器和铜器为主。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生产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通过分析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布置研究任务。

一组:研究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二组:搜集商鞅的有关资料。

三组:用历史短剧的形式表现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四组: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2.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假期?你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是怎样过假期的吗?四组同学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展示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改革开放]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初中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如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井田制的破坏与封建制度的形成。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了解秦朝的统一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4)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商鞅变法、秦朝统一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秦朝的统一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4)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2.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深入理解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变革的时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以及秦朝的统一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4. 课堂讲解: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秦朝的统一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5. 课堂练习:通过填空、选择、问答等方式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知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氛围是否良好。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6.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灭亡,了解隋炀帝的功与过。

(2)掌握唐朝的繁荣表现,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知道李冰和都江堰的修建史实;3、知道商鞅变法的背景、过程、内容、结果和作用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导入,引出生产工具的随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引出本课内容,从变化和革新两个内容展开教学,从农业上发生的变化,分别指出生产工具(铁农具)—生产技术(牛耕)—生产力(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三个变化,从而引发的历史变革,即商鞅的改革变法,培养学生学会辨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以及分析、归纳、小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指出古代的中国人民卓绝的智慧以及大自然的决心和毅力,让学生体会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自己有这样的祖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2、通过商鞅变法明确改革才能带来进步,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脚步必须学会变革,改革需要勇气、智慧和决心毅力。

前途是光明的,改革之路是曲折的,只有百折不挠的人,才能够完成历史所赋予其的使命。

(4)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李冰和都江堰;难点:商鞅变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图片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典型工具,可以推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不断变化,从而导入课题,大变革时代。

(解析课题:变是变化,革是改变制度,革是从无到有,比变程度更深更远)学习指导菜单:教学过程:(一)变化一:铁农具(1)开始出现铁农具:春秋(2)使用范围扩大:战国问题1:假如你有几亩地,你会在这四种工具中选哪一个?(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铁质农具)问题2:铁农具相较于石器、青铜器有何优势?为什么能较快推广?答: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大量生产铁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冀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冀教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2.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演示都江堰的巧妙设计。

2.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芈月传》作为今年年初地方卫视的开年大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其中,在第一集中,有一个叫商鞅的人被秦王命人执行车裂的酷刑,也就是五马分尸。

他究竟做了什么让秦王对他实行如此残酷的刑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上第36页正文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1、是什么促进了大变革的到来?2、它们是何时出现、推广的?3、与以前的石制、青铜农具相比,铁农具有什么特点?它的广泛使用说明了什么?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交流明确:1、铁农具和牛耕2、铁农具在春秋时出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在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时推广3、特点:锋利、坚硬、耐用;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说明了在当时冶铁技术的高超和生产力的显著提高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过渡: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农作物的种植需要什么条件?(阳光、水......)在当时,谁设计的什么解决了农作物的灌溉问题?(李冰主持设计的都江堰)自学指导二:多媒体展示动画都江堰1、从展示的多媒体动画来看,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的作用,又有什么作用?2、都江堰的修建对当时及后世有何作用?交流明确:1、防洪(都江堰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2、都江堰不仅消除了岷江水患,使得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更重要的是,直到现在还一直造福当地人民。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商鞅变法等。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商鞅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3)运用史料分析法,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

2.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反映的问题。

(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特点。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2. 请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这一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战国七雄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齐桓公称霸:了解齐桓公的改革措施,认识其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变革: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如城濮之战、马陵之战等,理解战争对国家与社会的影响。

3. 战国七雄:掌握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争霸历程。

4.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了解铁器牛耕对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5. 百家争鸣:学习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齐桓公称霸、战国七雄、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百家争鸣。

2.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背景、铁器牛耕对社会变革的影响、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比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原因及其影响。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及其争霸历程。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及其差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战国七雄的特点及其争霸历程,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分析。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对诸子百家的理解,比较各家思想的异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理解程度,包括变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评价学生对齐桓公称霸、战国七雄、铁器牛耕和百家争鸣的掌握情况。

3. 考察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_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_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_七年级历史教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彭志文主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

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

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大改革。

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初中学生理解这一历史转变是较困难的。

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

这样的交待,使学生感到很抽象,也不好理解。

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教材引言中的“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或讲述后,提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归纳为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

从此直接引入新课。

2.“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一目,可让学生利用教材“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提供的材料,自己归纳整理。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大变革的时代》是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和时代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战国时期的大变革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变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掌握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2.难点:战国时期大变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战国时期的大变革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

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

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我国的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3)从中国封建社会确立的过程中理解生产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借助图片等资料,通过归纳整理,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的情况。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学会历史评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如果给你一块试验田,让你亲手耕作,你会选择哪种工具?二、指导阅读,自主探究(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多媒体显示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牛耕图》后学生思考: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铁农具?在什么时候使用范围扩大?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

3、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和历史地位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由一生讲述教材导言部分“立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答)师设疑: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变革的时代,去了解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吧。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战国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引导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认识到多元文化交融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树立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作业小结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关于战国时期历史变革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收集与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与同学分享,增强对战国时期的了解。
3.思考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结合实际生活,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动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关注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问题导向,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围绕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探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原因、分析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等。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等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生产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通过分析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教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布置研究任务。

一组:研究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二组:搜集商鞅的有关资料。

三组:用历史短剧的形式表现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四组: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
2.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假期?
你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是怎样过假期的吗?
四组同学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展示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改革开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
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以多种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三组同学表演历史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地点:秦王宫殿
人物:秦孝公、商鞅、大臣甲、乙、丙主持人
场景:秦孝公与商鞅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大臣甲、乙、两边说边上。

大臣甲:听说孝公要启用商鞅这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乱了祖宗的规矩了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够乱改!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孝公吧!
主持人: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商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辩论。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

不能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旧礼改不得!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

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秦国现在很多人大量开垦私田,不向国家交税,贵族生来就有爵位和田宅,整天游手好闲,百姓不愿生产和当兵打仗,地方贵族不听中央指挥。

先生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革?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讨论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